当前位置:范范文>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事迹心得体会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阅读(8.44K)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学习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事迹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党员同志大家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在这100年的时间里,涌现出无数个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党才会不断走向繁荣昌盛,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我愿以身许国”,这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王淦昌掷地有声的一句回答,他也是用一生践行这句承诺。

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中共党员,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他为了中国核科学的发展,隐姓埋名17年,也曾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官费留学,来到德国,他的导师是当时著名的一位物理学家迈特纳女士。在柏林学习期间,王淦昌曾提出了关于可能发现中子的实验设想,可这个设想当时并不被他的导师认同,并且还拒绝了关于他想要实验的想法,王淦昌只好无奈放弃。

但就在王淦昌提出这个想法的一年后,英国的科学家查德威克就按照王淦昌曾经的思路进行了实验,最后居然真的发现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也因此一举拿下那一届的诺贝尔奖。王淦昌的导师得知消息后,震惊万分,专程去找王淦昌向他道歉,这是王淦昌第一次与诺贝尔奖错过。

1933年,王淦昌从柏林顺利毕业,当时的他因为才华和一些绝妙的发现被众多的科学家所看好,他们真诚的邀请王淦昌留下并开出了各种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可是王淦昌一直记得,他最初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祖国的崛起,因此他毅然踏上了回国的行程。归国之后,王淦昌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的物理系任教。1941年他在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中提出来关于发现中微子的创造性的试验方法。1942年美国的《物理评论》发表了王淦昌的这篇论文,后来1956年的一个美国科学家凭借这个确定发现了中微子并且获得诺贝尔奖,此后,先后还有5个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而王淦昌当时因为国内战乱,大学西迁,没有科研条件再次放弃了研究,以至于第二次跟诺贝尔奖无缘。

在中科院工作时期,王淦昌率队前往苏联工作期间,和他的团队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这个发现被认为在微观世界的体系上消灭了一个空白点,这一发现直接让世界为之轰动。就在大家猜测王淦昌是否会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王淦昌突然“失踪”了,并且一失踪,就是17年。因为当时国家开始了核武器的研究,当接到任务时,王淦昌没有任何犹豫,虽然这意味着他以后姓名和行踪都需要隐藏,此生再无缘诺贝尔奖。他依然非常坚决的接下了这个艰难的任务,“我愿以身许国!”这是他唯一的回答!这是王淦昌第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因为工作的特殊性,王淦昌隐姓埋名长达17年。有一次除夕夜,曾是王淦昌学生的邓稼先和老师相遇,他情不自禁的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今天就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王淦昌听后,忍不住和邓稼先抱头痛哭。

在王淦昌的带领下,研究工作一直处于平稳而快速的进展之中。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顺利爆炸,之后王淦昌又一鼓作气,只用了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中国速度'再次震惊了世界。从原子弹到氢弹爆发成功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英国月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前苏联用了四年,而我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1978年,71岁的王淦昌回到北京工作。八十年代初,美国和苏联等国家都先后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但我国在这方面处于落后,于是王淦昌和王大珩等人向中央提出建议,在他们的推动下,我国的'863计划'正式诞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王淦昌以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真理、不断求索,谦逊严谨、不计得失的特殊品格和美德,为我们留下了一代师表的光辉形象,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专注事业、超越过去,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