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教師如何掌握上好課的教學藝術》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閱讀(2.45W)

《教師如何掌握上好課的教學藝術》讀書筆記

《教師如何掌握上好課的教學藝術》讀書筆記

對於教師而言,其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上好一堂課,是每個教師的追求。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是所有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教學有方法才能贏得滿堂精彩。

1、重視教學設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設計就是教學的“預”,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前導與定向功能,是教學目的的具體預演,它的優劣直接決定著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教學設計對教學工作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具有減少盲目、避免失誤的作用。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教學設計是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中的設計活動,教學設計是伴隨教學活動的出現而產生的,有悠久的歷史。對教學設計的理解有兩種:系統方法論的動態過程和設計活動的成果體現。無論將教學設計看作成結果還是過程,其根本任務都是為改進教學實踐服務的。它與傳統備課不同,它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育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傳媒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來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工程。與傳統備課相比,教學設計更注重理論指導,更具科學性和系統性。

2、教學方法靈活應用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將教學任務完成所採用的手段。教師藉助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對於實現教學目的,教學方法能夠產生重要的作用。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制約著教學方法。在確定了教學目的和相應的教學內容之後,就必須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讀書指導法、參觀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3、課堂基礎要抓好

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認真學習,打好課本基礎知識,學生才有機會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才能全方面發展德智體。每個學生都是在基礎教育的基石上發展起來的,只有穩固了根基才能長得更加茂盛,一旦脫離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素質的掌握,也就無從談及學生的各方面發展了。

通常教師應做到:

(1)要積極改進課堂的教學模式;

(2)通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一心向學的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

總的來說,教師要嚴格抓好課堂教學。

4、把課本基礎抓牢

把課本弄懂,這個觀念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對“教什麼”的回答。把課本弄懂,也是多數老師的教學工作的核心部分。為了把課本弄懂,多數老師會藉助資料,和同事交流,多角度學習等方式來實現。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需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還需要做與教育有關的學問。

5、教學時間要把握好

教學時間指學校教學活動所佔用的時間,包括上課時間和在任課教師要求與指導下進行各種預習、複習、練習、補習等所佔用的時間。

學校教學時間的管理的主體有三個層次,一是學校,二是教師,三是學生。接下來我們主要從教師層面分析,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有應該在規定時限內進行,那種靠拼時間、靠大量補課、課外輔導、大量課外作業提高學生成績的做法是一種低效的做法,應該改變。在不突破時限的條件下,教師要努力做到對時間的充分運用。充分運用時間的基本條件包括:

(1)教學內容充實而難易適度;

(2)教學方法得當;

(3)教學過程的實施要遵守認識規律和心理科學;

(4)具有適合於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情緒狀態;

(5)及時排除各種干擾因素;

(6)對教學環節轉換時間的合理安排。

6、學習困難的原因要重視

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多,要因人而異。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身上通常會存在幾種原因錯綜複雜的交織在一起,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原因作全面的分析,可以幫助其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解決困難的方式。學習困難的原因可能來自社會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可能來自學校教育的不當方式,還可能來自家庭教育的不良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家長過於放縱和溺愛孩子,就會使孩子養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如果家長不懂教育知識,只是隨自己的性情進行教育,或者是對子女的期望過高、要求過分,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具體有以下情形,家庭結構缺陷,家長教育方式不當,家庭學習環境較差。學習困難的原因甚至來自學生自身。

7、備課要有“五化”招

合作備課有利於發揮團隊優勢,加強教師之間的凝聚力,加強同伴間的互助合作,實現專業共同發展。然而在現實學校工作中,因為管理的原因,合作備課卻呈現出片面化、表面化、淺層化、形式化的不良傾向,合作備課成了有名無實、理想中的教研方式,沒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那麼,如何讓合作備課這種校本教研方式變得紮實有效,得以順利實施呢?需要從五個方面研究探索:

(1)合理配置,備課主體多元化;

(2)蒐集資料,典型案例集中化;

(3)研究討論,集思廣益民主化;

(4)設計教案,靈活多樣個性化;

(5)運用實踐,資訊反饋深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