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教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閱讀(5.48K)

目錄

《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教程》讀書筆記
第一篇:《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教程》讀書筆記第二篇:資訊科技讀書筆記第三篇:資訊科技讀書筆記第四篇:《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學習總結第五篇: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作業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教程》讀書筆記

激情教學是以高亢的精神狀態、真摯深沉的情感去吸納和傳播知識,通過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緊密有效地結合起來,完成教學的目標,使學生的智慧得以啟迪,潛能得以挖掘。教師要上好課,必須要用激情感染學生。

教學包括方方面面,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要保持一定的節奏,保證學生的學習思維張弛有度,實現教學的節奏與學生的練習的數量、習題的難度同步,教學進度與學生接受能力的同步,教學的節奏與教學內容難易度的同步,教學的節奏與知識的要求同步。尤其是課堂講授保持一定的節奏。講授保持一定的節奏這一點非常重要。教師要保持與學生接受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樣會讓教師感動傳授的知識是一種藝術。更重要的是,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鬆,又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如何掌握適當的教學節奏,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這是一個教學藝術的領會過程和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昇華過程,是一個教學策略的落實過程。如:使教學節奏與任務難度或複雜程度相適應,儘量避免在不重要地方做過長時間的講解,避免離題太遠而做一些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或花太多的時間在單個學生或少數學生身上。

真實的課堂應該是既有預設又有生成。預設與生成是矛盾的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隻翅膀,缺一不可,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但一部分教學由於過分注重教師教學的作用,對課堂的空間估計不足,課堂教學往往是預設過度,擠佔了生成的空間。從表面上看,這種教學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實質上教師的意志代替了學生的意志,教師的友善提示代替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的成功點撥代替了學生的活動體驗。這種教學由於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過程體驗和個性化解讀,學生只能獲得表層甚至虛假的知識,這種知識缺乏活力,不能轉化為學生的智慧和品質。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站在初學者的角度設計教學,實施教學,還學生一個真實的課堂。

合作教學是教師與全班同學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合作關係中開展教學。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學習方式有很大的轉變,這種轉變需要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只有教師有合作教學的意識,學生都能有合作學習的意識。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樂於接納別人的意見,敢於對別人提出批評和建議。一個班的學生與一位教師關係比較好,這個班級的這門學科成績就特好;一個學生的某一個教研組團隊意識強、合作意識強、教師關係融洽,這個教研組的教學成績就突出。所以,教師應注重師生間、生生間及教師之間的合作,發揮合作在教學中的作用。

第二篇:資訊科技讀書筆記

頭道中學2014-2014學年度下學期

資訊科技簡介——讀書筆記

王立勤

2014-5-23

資訊科技簡介

一、資訊與資訊科學

資訊是資訊科學的基本要素,既是資訊科學的出發點,也是資訊科學的歸宿。具體地說,認識資訊的本質和運動規律是資訊科學的出發點;利用資訊來達到某種具體的目的是資訊科學的歸宿。

(一) 資訊及其特徵:

從本體論的角度,資訊可以定義為:“事物運動的狀態和(狀態改變的)方式。”即事物的內部結構與和外部聯絡的運動狀態和方式。

資訊不是訊息,資訊是訊息的核心,訊息是資訊的外殼,二者是核心與外殼的關係; 資訊也不是訊號,訊號是資訊的一種載體形式,兩者是形式與內容的關係。

資訊也不是知識。知識是有組織的、大量的資訊,獲得資訊並不等於獲得了知識,知識是關於事實和思想的有組織有系統的陳述,二者是分散與組織的關係。

從認識論層次看,資訊的定義是:“主體所感知(第一類認識論意義的資訊)和表述(第二類認識論意義的資訊)的相應事物的運動狀態及其變化方式,包括狀態及其變化方式的形式、含義和效用。”

資訊的十個基本特徵:可量度、可識別、可轉換、可儲存、可處理、可傳遞、可再生、可壓縮、可利用、可共享。

(二)資訊科學的研究內容

資訊科學可定義為:“研究資訊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更精確地說:“資訊科學是以資訊作為主要研究物件、以資訊的運動規律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資訊科學方法論作為主要研究方法、以擴充套件人的資訊功能(特別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作為主要研究目標的一門科學。”

住處科學所要研究的資訊運動的七種規律:

資訊產生的規律、

資訊獲取的規律、

資訊再生的規律、

資訊施效的規律

資訊傳遞的規律

資訊系統優化或自組織的規律

資訊過程智慧化的規律

當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典型模型中,只有所有單元(資訊感知、識別、交換、傳遞、儲存、檢索、處理、再生、表示、施效)都發揮作用的時候,主體才能從本體論意義的資訊中提取第一類認識論意義的資訊,並從中對物件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產生出反映主體意志的第二類認識論意義的資訊,並通過它的反作用實現對物件的變革或改造。

二、資訊科技

技術並不是從古就有的,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在人類發展的初始階段,既沒有技術也沒有科學,人們完全是以赤手空拳不爭取自己的自下而上和發展的。後來在人類認識與瞭解自然的過程中,為了增強自己的力量、贏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科學技術才逐漸發生和發展 1

頭道中學2014-2014學年度下學期

起來的。

人類的四種器官及其功能:

感覺器官,包括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平衡感覺器官等――獲取資訊。

傳導神經網路,它又可以分為匯入和匯出神經網路等――傳遞資訊。

思維器官,包括記憶、聯絡、分析和決策系統等――加工和再生資訊。

效應器官:包括操作器官、行走器官和語言器官等――施用資訊。

資訊科技四基元:

感測技術

通訊技術

計算機和智慧技術

控制技術

資訊科技的體系的四個基本層次:層次的劃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主體技術層次:主幹――四基元

應用技術層次:枝葉與花果――四基元繁衍出來的具體技術群類

支撐技術層次:根系――機械技術、電子與微電子技術、鐳射技術和生物技術等 基礎技術層次:土壤――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

三、資訊科技的發展

(一)古代資訊科技(遠古――19世紀中葉):

聲音與光――自然狀態下的資訊科技;

文字、造紙與印刷――資訊科技的第一次飛躍

數字與運算――資訊加工技術的雛形

(二)近代資訊科技(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電報――序幕的拉開,1844年,美國畫家,電報發明人莫爾斯

電話――篇章的推進,1876年,美國教授,貝爾

無線電信――高潮的到來

(三)現代資訊科技(20世紀中葉――現在)

計算機――現代資訊科技的核心,1946年,

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結合――現代資訊科技革命,20世紀60年代

資訊高速公路――現代資訊科技的力作,1993年

四、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

教育資訊化是一個追求資訊化教育的過程,而資訊化教育是以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境虛擬化為顯著特徵的教育形態。

中國小信(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息技術教育將其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滲透到各門學科中,以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技術與課程整合把資訊科技和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和學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

影響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的因素:

客觀環境的因素(包括環境、硬體、軟體及資源);二是教師的因素;三是學生的因素。 (環境因素、人的因素(包括管理者、維護者、應用者)。

第三篇:資訊科技讀書筆記

資訊科技讀書筆記

白亞璽

認真拜讀了《課堂管理不容忽視的八個細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不是長篇大論,講大道理,而是以一個專業研究者的眼光,透視了課堂上教師的言行舉止、學生的身心表現,並將這些細節加以理論闡釋說明,文章中所提到課堂管理8個細節,令我思緒萬千,反省自己,有時候自身是會出現文章中所提到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在一些情況看來理所當然,感覺很熟悉,但是往往被忽視,但卻是問題的根源。 課堂管理是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環,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更是師生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狀態。課堂,是教師展示自身生命價值的舞臺;教學,是教師職業活動的主要存在形式。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刻認識到我們課堂管理真的很重要,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課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視的細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學改革才能不斷的在自己的課堂深入發展。我想,面對複雜的資訊科技課堂管理現狀,只要老師明白瞭解決問題努力的方向,仔細揣摩教學的一言一語、一招一式,憑藉潛心準備與敏銳觀察,對課堂細節不懈打磨才能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成就精彩的資訊科技課堂

第四篇:《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學習總結

《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學習總結

——朱家海

《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通過五年的學習,使我真當有醍醐灌頂之感,收穫頗豐。我不僅明白了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職業的專業性。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微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以及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資訊科技,致力於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衝擊著傳統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讓學生利用各種渠道收集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對所收集的資料加以綜合分析達到學習的目的,使學生可以 更好地利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習水平。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 並致力於把它

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短短的幾天培訓中,我更深深的體會到:

1,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 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 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 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創新人才的 需要。中國加入 wto 後,需要更多的高素質,複合型的創新性人才參加國際競爭。同時,資訊社會呼喚資訊人才,如果我們培養的人才缺乏捕捉資訊的能力,有效利用資訊迅速發現新機會的能力,就很難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也就是說,要求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具有良好的資訊素養。而這些人才培養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直接由教師的資訊素養的高低來決定。

3,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線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 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

教育者把教育資訊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 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學習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 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最後,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學習會收穫許多的欣慰吧!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後的最終目標。

2014年7月25日

第五篇: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作業

《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作業

專題一、教育技術

活動1、舉例說明你在教學中是如何利用媒體來促進教學的。

活動2、談談你所在學校的資源配置情況。

活動3、談談你所在學校的學習環境建設情況。

活動4、你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備課)的(包含哪些步驟,次序如何,每個步驟是如何進行的?)談談怎樣改進。

活動5、談談你在教學中應用過哪些資訊科技,效果如何?

活動6、瀏覽“配套光碟:專題一”目錄中的《面向21世紀振興行動計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等資源,摘錄有關教育技術與課程實施的描述,總結教育技術在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專題二、網路教學資源的檢索與管理

活動1、訪問百度網(http://),體驗其功能。

活動2、訪問google網(http://),體驗其功能。

活動3、利用網路搜尋引擎查詢一些描寫長城的文章。

活動4、結合自己的學科教學,利用搜索引擎查詢相關的素材和課件資源。

活動6、體驗教學資源的下載

(1)、下載文字資源

登入百度網站,以“春天散文文章”為關鍵詞,查詢名為《感受春天》的文章。

(2)、下載圖片資源

利用搜索引擎查詢朱自清的圖片並儲存。

(3)、下載聲音資源

利用搜索引擎查詢並下載《二泉映月》聲音檔案。

(4)、下載課件資源

利用搜索引擎查詢名為《春》的flash課件,並利用網際快車下載。

(5)、儲存網頁

查詢自己喜歡的網頁,並將網頁內容全部儲存到自己資料夾中。

(6)、收藏網址

將表2-1中所填的網址,新增到收藏夾中。

活動7、體驗教學資源的管理。

在本地機上以自己的姓名為檔名建立資料夾,在此資料夾分別建立文字、圖片、音訊、視訊、課件5個子資料夾。將活動6中下載的各類網路教學資源,分門別類地儲存在相應的資料夾內。

活動8、綜合應用

選擇自己熟悉的一節課,利用搜索引擎查詢所需的資源,並對查詢到的資源進行適當的評價,挑選出有用資源,將其住處填入表2-2。

活動1、開啟“配套光碟:專題三”,從中選擇一幅影象,根據需要調整尺寸。 活動2、開啟“配套光碟:專題三”,從中選擇一幅影象進行裁切。 活動3、開啟“配套光碟:專題三”,從中選擇一幅影象進行摳取操作。 活動4、開啟“配套光碟:專題三”,選擇幾幅影象進行合成。 活動5、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格式並儲存影象。 專題四、數字音訊編輯技術

活動1、欣賞“配套光碟:專題四”中的配樂詩朗誦“再別康橋配樂詩朗誦3”,體會其在教學中的作用。

活動2、利用cool edit pro ,錄製詩歌《再別康橋》,並儲存“再別康橋3”。 活動3、消除“再別康橋3”中的噪音,並儲存為“再別康橋降噪版3”。

活動4、為“再別康橋降噪版3”新增背景音樂,調整音量,並做淡入和淡出處理。 活動5、將編輯好的配樂詩朗誦混縮輸出為“再別康橋配樂版3”。 專題五、用flash製作動畫

活動1、開啟“配套光碟:專題五”觀看《卡通人物急速跑步》和《花開》動畫,體驗逐幀動畫。

活動2、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選擇合適的內容,製作逐幀動畫。 活動3、開啟“配套光碟:專題五”,觀看《月缺月圓》動畫,體驗補間動畫。 活動4、選擇合適的內容,練習製作形狀補間動畫。 活動5、開啟“配套光碟:專題五”,觀看動畫《勻速運動的小球》,體驗運動補間動畫。 活動6、選擇合適的內容,練習製作運動補間動畫。

活動7、選擇合適的內容,練習通過改變例項屬性製作運動補間動畫。 活動8、選擇合適的內容,製作引導層動畫。 專題六、多媒體教學簡報的製作

活動1、開啟“配套光碟:專題六”資料夾,觀看其中的《背影》《彩虹》《血液迴圈》和《走進三峽》多媒體教學簡報,並對其進行評析。

活動2、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選擇一節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簡報的教學內容。

活動3、結合自己所選定的題目,確定簡報的內容、媒體形式,填寫表6-4。

活動4、根據自己確定的多媒體教學簡報的內容和媒體形式,收集並管理所需的素材。 活動5、利用故事板的形式,規劃自己的多媒體簡報中的每一張幻燈片。

活動6、從自己規劃的故事板中選擇其中一張幻燈片,按照故事板的設計進行建立。 活動7、根據自己的故事板規劃,對所建立的幻燈片進行編輯。 活動8、根據自己的故事板規劃,建立並編輯全部幻燈片。 活動9、根據自己的故事板規劃,編輯幻燈片的超級連結。

活動10、播放自己所製作的多媒體教學簡報,並加以完善。 活動11、依據評價量規,對自己製作的幻燈片進行評價。

專題七、利用frontpage建立教師個人網站 活動1、欣賞“配套光碟:專題七”瀏覽“《數海泛舟》教師個人網站”。

活動4、參照圖7-2制網站的結構圖。 活動5、利用表7-2規劃自己網站的素材。 活動6、建立站點。

活動7、根據網站內容與素材管理的需要,建立相應的子資料夾。 活動8、根據網站的需要,建立並儲存相應的網頁。 活動9、根據網站佈局的需要,插入並設定表格。 活動10、根據網站佈局的需要,設定單元格的屬性。

活動11、根據網站網頁內容和風格的需要,輸入或插入文字。 活動12、根據網站網頁內容和風格的需要,編輯文字。

活動13、根據網站網頁佈局的需要,在相應的單元格內插入圖片。 活動14、根據網站的需要,設定背景圖片並將圖片進行儲存。 活動15、根據需要,在網站中建立連結。

活動16、根據網站的需要,設定背景音樂並儲存。 專題八、學生資訊管理技術

活動1、思考學生資訊對教學的影響。

活動2、結合自己學生的考試情況,收集並輸入學生的考試成績。 活動3、統計自己學生的總分並排序,計算單科平均分及總平均分。 活動4、製作自己學生的成績分析圖表。 專題九、教學中的資訊交流技術

活動1、申請個人的電子郵箱,向同事的電子郵箱發一封附有個人多媒體作品(ppt)的郵件。

活動2、訪問k12中國中國小教育教學論壇(),註冊並登入論壇,進入與學科相關的版塊,瀏覽感興趣的話題並發表觀點。

活動3、啟動“msn messenger”註冊使用者名稱後,與其他教師就本次“教育技術培訓”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

活動5、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技術,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做一個為期一週的資訊交

流計劃書。

專題十、多媒體教室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活動1、請結合所教的學科,選擇一節適合在多媒體教室環境中進行教學的內容,並將相關內容填入附錄二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表中。 專題十一、多媒體網路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

活動1、參觀多媒體網路教室,體驗多媒體網路教室功能。 活動2、結合所教的學科,填寫附錄三中的各表。 專題十二、建立與管理部落格

活動1、瀏覽下列教師部落格,體驗部落格的功能。 (1)、“小鄭老師”部落格 (2)、“此地無垠”部落格

活動2、訪問中國教育人部落格網(,),註冊自己的部落格。 活動3、為自己的部落格設定模板。

活動4、登入自己建立的部落格,進入使用者管理介面。 活動5、給自己的部落格新增新的日誌分類。 活動6、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新增日誌。 活動7、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新增友情連結。 附錄二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表

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4教學過程流程圖

表1 學習任務

表3 學習活動計劃

表6 課堂學習效果評價表

本站給各位推薦其他精彩範文:

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習題

中國小教師讀書筆記10篇

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

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培訓方案

中國小教師如何用好資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