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論文>黨建論文>

定西扶貧精神:續寫新時代“三苦精神”新篇章

黨建論文 閱讀(1.67W)

定西扶貧精神:續寫新時代“三苦精神”新篇章

定西扶貧精神:續寫新時代“三苦精神”新篇章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扶貧開發和定西人民脫貧攻奔小康的歷程中逐漸形成的定西扶貧精神,為“三苦精神”注入新的血液,豐富和拓展了定西精神的內涵。定西扶貧精神的邏輯起點是“弱鳥先飛”意識,勇於開拓進取;靈魂精髓是弘揚“三苦”精神,矢志艱苦奮鬥

奮鬥目標是著眼全面小康,不懈追求共同富裕崇高理想;基礎保障是堅持黨的領導,踐行初心使命。

關鍵詞:新時代;“三苦”精神;定西扶貧精神

嚴重乾旱缺水的定西地區,在經歷一代代定西人艱苦奮鬥的歷程中,逐漸形成了“領導苦抓,部門苦幫,群眾苦幹″的定西精神,湧現出了以一批批模範人物。寶貴的定西精神,激勵著定西幹部群眾奮勇前進。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扶貧開發和定西人民脫貧攻奔小康的歷程中逐漸形成的定西扶貧精神,為“三苦精神”注入新的血液,豐富和拓展了定西精神的內涵。

一、定西扶貧精神的邏輯起點:“弱鳥先飛”意識,勇於開拓進取。

在《擺脫貧困》中,習近平說“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用以激勵貧困地區的人民擺脫貧困的自信心。1982年12月,國務院決定實施“三西”建設,來自全國的農業專家通過反覆調查論證,提出了以甘肅定西為代表的“三西”扶貧舉措。從此,定西成為中國扶貧的地標和樣本,中國的扶貧從這裡走向全國及世界,開創了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科學頂層設計、有強力組織、規模巨大的“區域性開發式、集中連片推進式扶貧”。定西這片熱土見證了中國扶貧歷史上的大開局,成為中國率先走向全面反貧困、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源頭象徵。定西這個歷史上被貧困所困擾的弱鳥率先起飛了。

扶貧開發奮鬥的四十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定西曆屆黨委、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在堅持不懈改善生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推進區域整體開發,推動扶貧開發不斷向縱深邁進,初步形成了產業引導、工業主導、城鎮帶動的扶貧開發新格局,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條自然條件嚴酷地區脫貧致富的成功之路,終於告別了絕對貧困,實現整體穩定解決溫飽,進入邁向全面小康社會,在定西的發展歷史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全黨和全社會用汗水和熱誠鑄就的偉大扶貧精神。

扶貧精神的邏輯起點就是“弱鳥先飛”意識,勇於開拓進取。在逐漸擺脫貧困的歷程中,定西黨員幹部及人民群眾認識到,弱鳥必須先飛,勇於開拓進取,也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才能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才能趕上時代步伐。

1982年以來,國家、省上共為定西市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5.3億元,其中,“三西”農業建設專項補助資金7.5億元,財政扶貧資金17.8億元,在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農業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在農村基礎設施上累計實施整村推進專案881個,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5億元,重點在梯田、小型水利工程、道路、農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6億元,全市梯田面積累計達到639萬畝,人均2.4畝。據統計,1996年以來,各級幫扶單位先後幫定西引進專案2015個,引進專案資金103.6億元,捐贈資金6.6億元,物資折價1.5億元。特別是近3年來,先後投入社會扶貧資金36億元。

沉甸甸的數字背後凝結的是奮鬥的汗水,是閃光的精神引領與支撐。正是這種率先起步扶貧鑄就形成的“先飛”意識。樹立了定西人民“不認輸、不願輸、輸不起”的思想,堅定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為新時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新的動力。

二、定西扶貧精神的靈魂精髓:弘揚“三苦”精神,矢志艱苦奮鬥。

曾經的定西是一個“苦甲天下”的地方,山大溝深,十年九旱,自然環境惡劣。儘管如此,勤勞樸實的隴中兒女從未嫌棄過貧窮的黃土地,一代接著一代,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執著地耕耘在這塊土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實現“一方水土能養一方人”的願望。

定西擺脫貧困靠什麼?就是要靠全市人民持續發揚“領導苦抓、社會苦幫、群眾苦幹”的“三苦”精神。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定西的具體實踐。“三苦”精神是定西最大的精神財富,她支撐定西由“不適宜人類生存”到整體基本解決溫飽以至打造成初具規模的“中國薯都”、“中國藥都”和“草食畜牧業大市”。在國家的扶持下,定西人民發揚“三苦"精神,以頑強毅力,實現著基本脫貧、穩定脫貧、向小康邁進的目標,人民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沒有“三苦”精神,就沒有定西的今天。

“三苦”精神是定西人民的價值觀,她融在過去每個定西人的骨子裡,是定西精神的基石。困難時期逼出來的“三苦”精神,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仍然閃耀光芒。因為“三苦”精神的核心是“拼搏”和奮鬥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回顧發達地區、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歷程和正在走的歷程,有幾個丟棄了拼搏與奮鬥精神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小到個體、家庭,大到地區國家民族,誰丟棄了奮鬥精神,誰就會走向衰退乃至滅亡。中外歷史的經驗也反覆印證著這個道理。定西脫貧攻堅取得的一切成績,正是全市上下團結一致,大力發揚“三苦”精神努力奮鬥所取得的。

經過定西人民不懈奮鬥,今天的定西,彙集了全國“中國十三之鄉"。岷縣自古就有“千年藥鄉”之稱,又是“中國當歸之鄉”、“中國花兒之鄉”、“中國洮硯之鄉”;安定區命名“中國馬鈴薯之鄉”;隴西是“中國黃芪之鄉”;漳縣為“中國蠶豆之鄉”;臨洮是“中國花卉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通渭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田涇之鄉”、“中國紅豆草之鄉”;渭源是“中國黨蔘之鄉”、“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定西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就是一箇中國西部歷史鉅變的時代縮影,一片充滿活力和有發展潛力的熱土,現在以昂揚的志氣,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奔向小康社會。

三、定西扶貧精神的奮鬥目標:著眼全面小康,不懈追求共同富裕崇高理想。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作為一種理想和夢想,“小康”一詞在中國人心中有著歷久彌新的魅力,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嚮往的理想社會,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為之拼搏的奮鬥目標。

1979年12月,鄧小平同志針對我國尚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創造性地用“小康社會”這一概念擘畫新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藍圖,把它作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階段性目標,並提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982年,國家啟動“三西”(甘肅定西、河西,寧夏西海固)專項扶貧計劃,劃定了28個重點扶持縣,將定西確定為全國最早實施區域性規模扶貧的重點地區,從國家層面拉開了定西開發式扶貧的序幕。從此,定西人民現實地開啟了新的小康社會奮鬥目標。1994年,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出臺,定西市7個縣區全部被列為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定西扶貧開展開始邁入新的階段。勤勞勇敢的定西人民面對嚴酷的自然條件和生存環境,不甘落後、不畏艱險,大力發揚領導苦抓、群眾苦幹、社會苦幫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戰天鬥地,改變山河,治窮致富,一代接著一代幹,經過救濟式扶貧、區域性開發式扶貧、精準脫貧精準扶貧等階段的持續攻堅, 在貧瘠的黃土地上修出了層層梯田,在荒山禿嶺上建起了生態家園,在千山萬壑間鋪就了通達道路,建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引洮工程,圓了定西人民的百年夢想。1999年定西整體基本解決溫飽。

定西是“三西”扶貧的主陣地和全國脫貧攻堅的策源地、主戰場,定西的發展歷來倍受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鼎力支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定西視察指導工作,給定西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近年來,定西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以深度貧困縣、深度貧困鄉鎮和深度貧困村為重點,抓政策體系、抓責任落實、抓資金整合、抓力量聚焦、抓到戶舉措,大力開展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扶貧,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成就,貧困人口由1983年底的170萬人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4.16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1.58%。安定、隴西、渭源、臨洮、漳縣5縣區實現脫貧摘帽。截至2019年底,全市生產總值由建國初期的7000萬元增加到416.38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746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105元和41元增加到26222元和8226元.定西整體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接近小康”的轉變,改寫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全面小康目標。在此基礎上,定西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生產生活條件發生根本性改善。

四、定西扶貧精神的基礎保障:堅持黨的領導,踐行初心使命。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定西脫貧攻堅取得今天的成績,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條是定西幹部群眾堅持跟黨走,始終不忘初心使命,踐行使命擔當,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同時也造就 了一支懂經濟、會管理、幹實事、能夠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幹部隊伍 ,這是定西地區取得扶貧開發建設偉大勝利的根本保證 。特別是進入脫貧攻堅新階段以來,定西黨員幹部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不忘初心使命,踐行使命擔當。堅決落實黨中央脫貧攻堅安排部署。

堅決扛起脫貧攻堅的政治擔當。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精準扶貧戰略思想武裝黨員幹部頭腦。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的要求,建立聯縣包鄉抓村到戶制度,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帶頭聯絡4個深度貧困縣、市縣領導包抓34個特困鄉鎮、市直單位幫扶557個深度貧困村。著力構建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攻堅的責任機制,組織1450個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黨組織與869個貧困村黨組織結對共建。

不斷改進領導方式方法。定西地區的自然條件確實很 差,但只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 、轉變觀念 ,還是可以看到 自己的比較優勢 ,探索出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扶貧開發伊始 ,各級黨組織堅持“有水走水路 ,無水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的“三條路 ”並走的思路,此後,又提出了“三個 順 應,三 個 遵 循 ”的發展 路 ,即順應 天時 ,遵循自然規律;順應市場,遵循經濟規律;順應時代,遵循科學規律。這使得全市洋芋、中藥材、畜牧 、果菜四大產業良性發展,創造了農民脫貧增收的奇蹟。脫貧靠奮鬥、靠苦幹,但沒有領導幹部的帶頭苦幹,就不會有全體人民的苦幹。在脫貧攻堅程序中,各級領導班子率先垂範,幹部要守土有責。黨政“一 把 手”負總責,主要領導牽頭抓,幾大班子成員按照分工一起上。各級領導帶頭實幹。關鍵時刻黨員、幹部能夠拿得出來,動真格。正是由於有了這樣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帶動了全市人民苦幹,定西的經濟發展才駛入快車道,才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巨大成就。

著力築牢脫貧攻堅的戰鬥堡壘。牢固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突出政治功能建組織、選能人、強保障、抓提升,把每一個支部都打造成攻堅克難的戰鬥堡壘。切實建強脫貧攻堅的骨幹隊伍。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派最能打的人”的指示,樹立幹部到扶貧一線去、選人從基層一線來的導向,推動幹部人才資源下沉。緊緊“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思路,抓班子帶隊伍、抓基層夯基礎、選幹部育人才、樹導向啟用力,著力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保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網,2020年3月7日。

[2]從定西走向世界的扶貧精神,定西日報 ,2020年3月5日。

[3]定西:助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甘肅組工網,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