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的讀書筆記(精選26篇)

讀書筆記 閲讀(8.48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6篇《正面管教的讀書筆記》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正面管教的讀書筆記》相關的範文。

正面管教的讀書筆記(精選26篇)

篇1: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800字

在教育這件事上,我們經常對孩子説“你不要……”卻很少説“你要……”“如何做才能……”。《正面管教》之謂正面,在於教我們用正面的和善而堅定的信念教養孩子,一步一步教我們要做什麼,怎麼做才能既不嬌縱也不嚴厲。

什麼是正面管教

曾經,家長、老師們對孩子嚴厲控制、動輒懲罰。後來,很多人又矯枉過正,走向嬌縱、溺愛。誠然,過度嚴厲或嬌縱都不可取,但除了在兩者之間來回搖擺,人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辦法。

很多人認為嚴厲和懲罰有效,且效果立竿見影。懲罰確實能立即制止不良行為,但是人們往往忽略它的代價和長期效果。事實上,孩子會用憤恨、報復、反叛、退縮中的一種或全部作為長期回敬我們的懲罰。

正面管教理論指出,父母和老師們應該堅持:和善與堅定並行,以互相合作為基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書裏邊有一些非常獨特而且有意思的工具,比如説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工具,叫積極的暫停。在大家鬧僵了,開始生氣了,開始權力爭奪,開始報復的時候,我們喊暫停。讓大腦從“原始腦”切換到“理性腦”,事實上,我們在試圖解決問題之前,都需要一段時間的冷靜。

還有一種工具就是鼓勵和讚揚。心理學家做過測試,兩組小孩做拼圖以後,一組小孩被表揚説:你真聰明。這個叫做讚揚;對另一組説:你們真是有探索精神,你們真棒。後來發現被表揚真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遊戲當中,更多地選擇了更簡單的拼圖。而被表揚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在接下來的遊戲當中,更多地選擇了更難的拼圖。鼓勵與讚揚不同。讚揚指向人,只針對已經完成的事,有操縱性,讓孩子尋求別人的認可。而鼓勵指向行為,針對努力以及改進,是尊重的欣賞的,讓孩子為自己而改變,自信、自立。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着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説“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才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好的教育方法,既可以用來教育孩子,更可以用來調整自己。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學會正面管教。

篇2:《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面對犯錯誤的孩子,常見的做法就是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譴責孩子,批評孩子,直到孩子妥協,流下眼淚方才罷休。想想自己平時面對犯錯孩子的時候,少不了也要批評幾句,尤其是自己正在忙的時候就更加生氣,感覺孩子為什麼總要給自己加忙呢。問孩子原因的時候,有的孩子又閉口不談更讓人惱火了。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太急躁,尤其是面對極度叛逆,並且態度非常惡劣的孩子,往往會火冒三丈卻仍然相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可冷靜下來想想,學生雖然當時面對老師的指責沒説什麼,甚至留下了我們以為的懊悔的淚水,其實孩子內心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也沒有從心底裏接受我們的做法。作者告訴我們,其實想要贏得學生的合作並非難事,只要經過四個步驟:一、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二、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四、讓孩子關注解決問題。其實孩子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的理解,我們“贏了”孩子又能怎樣呢?真正的“贏得”了孩子嗎?贏得孩子的認同了嗎?恐怕更多時候適得其反吧。孩子希望我們理解,聽聽他們內心的感受,並且渴望我們的認同,想聽聽老師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讀完這本書感覺滿滿的全是乾貨,對自己以後的班級管理提供了更多的辦法。“和善與堅定”他們之間並不矛盾,他們可以並行,今後我也將用“不懲罰、不驕縱”的方式來有效管理孩子。

篇3:《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這本書在上次單位組織的讀書活動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大家都很喜歡看也都進行了推薦,想必是一本好書!假期的時候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收穫良多,使得對教育存在一些困惑的我茅塞頓開。

《正面管教》首先提出要運用正面管教方法,必須知道什麼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我以前的觀念中確實知道對學生教育態度要和善,但當學生或孩子發生所謂的“不良行為”時,我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需要制止這種行為,而且態度必須是明確、堅定的。但看到這本書我才理解和善而堅定的正確運用方法,和善不是取悦也不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的縱容、放過或者代勞,而是要從態度、情感上尊重孩子;而堅定也不意味着懲罰、説教和其他形式的控制,而是在孩子發生不良行為,家長和老師要以堅定態度讓自己、孩子和當時的情形都得到客觀的尊重,並堅定和孩子一起或引導孩子自己認識到“不良”行為發生後果要自己承擔,並思考以後如何避免。

書中闡述孩子和大人最重要的關係不是贏了而是贏得。什麼是贏得?什麼又是贏了?反思日常生活工作用好像很多時候都是贏了孩子們,贏了一時,卻輸了孩子,輸了自己的威信,特別是在和高年級孩子過招的時候!

《正面管教》這本書,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其中很多的思想、方法,在以後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還要繼續加以消化,並學習使用。相信它能開闊我教學管理的思路,能促進我與學生的師生關係,能推動、引領我的教學之路。

篇4:《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聽這本書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人一生都在追尋兩樣東西,歸屬感和價值感。

什麼是歸屬感呢?近年來,心理學家對歸屬感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現在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社交圈子狹窄,朋友不多;業餘生活單調,缺乏興趣愛好。

學校歸屬感這個概念在教育和心理學領域已經提出了幾十年時間,是學生在學校環境中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覺,在學校生活和課堂活動中感覺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想到我們的課堂上,那些遊離在課堂之外的學生,是不是就缺乏了學校歸屬感。

最新研究,缺乏歸屬感可能會增加一個人患抑鬱症的危險,歸屬感低是一個人陷入抑鬱症的重要指標。

正面管教,是摒棄所有的懲罰和獎勵,提倡通過鼓勵滿足孩子對於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基本需要,幫助孩子通過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從理解並處理孩子對如何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信念開始,然後教給他們一些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技能。

孩子的行為就像冰山位於水面以上的部分,是你能看到的,而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是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孩子對於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最深層的需要。我們平時的養育方式或教養方式,只處理行為,正面管教處理行為,也處理行為背後的原因。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喪失信心來源於沒有歸屬感。

篇5:《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的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都離不開正確的管教。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來説,這本書教給我用另一個角度和方式與孩子交流。書中説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

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着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着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給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對待學校裏課堂上的一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2、就事論事,堅持原則。

3、鼓勵也要愛的襯托。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並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慢慢感受與改變,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教育。也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

篇6:《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今天有幸聽了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其中有一個觀點,和我以前的認知產生了衝突,但仔細琢磨,確實有點道理。

書中提到:孩子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可是,除非不進行任何嘗試,否則錯誤絕不可能100%避免。大人首先需要改變自己對犯錯誤的負面觀念,錯誤其實是學習的好機會。孩子的絕大部分錯誤,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訓練、鼓勵他們,而錯誤給了我們彌補改正的機會。

書中提到了一個案例,一個孩子在家裏踢球,不小心打碎了一個媽媽心愛的杯子。如果這個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我肯定會訓斥孩子,但這樣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下次也許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那麼作者是如何處理的呢,他先告訴孩子,這個杯子打碎了,那麼昂貴,非常可惜,心裏很難過,然後告訴孩子,爸爸小時候也打碎過杯子,那麼如何避免呢,孩子説可以不要在這個地方玩,因為這裏陳列的都是昂貴的東西,還有什麼辦法呢,孩子説可以不在家裏玩球。這之後,孩子就很少再打碎東西。

由此可見,每次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因,找到方法,避免重複發生同樣的錯誤。如果家長能以這種心態面對孩子的錯誤,不但心情會平和很多,孩子也不會因為訓斥受到傷害,更能學會家長遇到事情處理的態度和方法,幫助孩子更快的成長。

明天開始,再碰到孩子的問題,我要學會冷靜思考,找出對策,讓孩子身心愉悦的積極面對,和孩子一起在錯誤中成長。

篇7:《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的書本中好多概念讓我意識到我傳統的觀念或者傳統的養育方面需要進行一次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一次大變動。在書本中很多概念如同給我們打開了一扇如何與小孩子更加友好,親密的大門。

“和善與堅定並行”。感覺上我在很多方面也是做到尊重小孩子的想法但是有時候讓我疑惑的是我是否讓他學習到了尊重或者尊重他人呢?書中説過“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驕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但是如何去做到和善與堅定呢?

我們總會習慣性對孩子進行説教,並對孩子提要求,孩子經常以抵制或反叛作為迴應。孩子是隨時隨地的都在發展和變化的社會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簡單的歸結批評和獎勵,我們應該在讓孩子形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信賴。

我們要做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願的配合,否則孩子就學會了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失去了自我評價和內省的能力,從而逐漸被我們培養成“討好者”或者“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書中有些“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語,有助於我們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話語,之後自己在生活中要將這些話語運用起來。

有時候我不知道如何能夠去讓孩子感覺我們的愛吧。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怎麼做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小孩只有感受到愛後才能夠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就如書中所説我們都會犯錯誤,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當我們能夠真正理解了可以通過犯錯誤來學習時,我們是否就不會介意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呢!反而可以從錯誤中獲得有價值的幫助的機會!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當我們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麼壞事時,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數成年人和孩子一樣,即使我很明白應該怎麼做,可有時卻不一定能夠照着去做。

在我沒有接觸書本之前我會在女兒在一些犯錯誤的時候會告訴她:“早跟你説過了”,“讓你不要這麼做,你不聽”等等的話語,在接觸書本後感覺到我的話語是會讓他失去自信,不敢冒險,逃避事情,害怕等等情緒。希望自己之後可以告訴她:“太好了,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面又可以學習了。”

重新看待不良行為。接觸書本後我才知道所謂的不良行為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以及發展適宜性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或者因為一個偶然事件導致我們轉向受“原始腦”操縱中。這正是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權利之爭如此常見的原因。書中提出了四個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為目的(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使我們瞭解到孩子是通過這些方式在尋找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這樣我們之後可以運用這四種錯誤目的表從中尋找我的感覺對應上去從而她現在是通過何種方式在尋找自己的價值感從而我們找到相對應的主動的,鼓勵性的迴應他,從而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

篇8:《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初次接觸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在一個育兒羣中一位媽媽分享的音頻,覺得這就是我想要找的方法,於是買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書的作者是美國教育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書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終生受益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獲得這樣的技能,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家長教育孩子的實例,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經常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也會因為自己的情緒而遷怒於孩子,也會為了節省時間而代替孩子做了許多本應讓孩子自己的事。一直以來我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和我自己都感到很難受,在孩子的眼裏,媽媽總是看我不順眼,在我的眼裏孩子總是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樣子。

那麼怎樣做才算有效管教呢?這就要回到書中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

1、是否和善於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4、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貢獻、願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為基礎。“和善而堅定”代表了家長的態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記住這幾個字會讓我們與孩子的相處中變得更加平靜。

從接觸正面管教後,我嘗試着把這個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剛開始還是會回到原來的方法中,於是就趕緊讓自己暫停,讓自己的情緒緩和下來以後,再去和孩子談談當時的感受,讓孩子也發表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發現更能把問題愉快的解決,還能想像一下下次發生問題時,我們應該怎麼對待。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篇9:《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作者最開始提出了一個問題,也是很多父母和家長的疑問,即“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沒有在以前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那種責任心和上進心了呢?”,對此,魯道夫·德雷克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的見解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

這個給我的感想就是時代在變化、歷史在發展,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既往的經驗和觀念上面,育兒方面更是如此,若是父母故步自封、不思進取,老是想着“我當年沒有如何如何不還是正常長大了”、那怎麼有能期望小孩好好成長呢。再有就是不要拿着以前對待小孩的標準和尺度來要求現在的小孩,畢竟大家處的時代和文化環境都不同了,像是以前生活條件不好追求小朋友吃好喝好“胖乎乎”的,現在則更關注的是“健康”,等等。

幾個比較觸動我的關鍵詞

和善與堅定。這是作者多次強調的對待孩子的態度。其中“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父母和老師會習慣性對孩子進行説教,並對孩子提要求。孩子們經常以抵制或反叛作為迴應。多學習一些“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語,有助於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話語,並增進孩子們的合作。

行為不當。作者對行為不當進行了全新的定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在試圖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他們抱有錯誤的想法”。

不良行為。同樣,作者指出,所謂不良行為無非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以及發展適宜性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而大多數時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

對上述3個概念加以深入理解,就能正確看待小孩子的所謂“不良行為”並加以和善而堅定地應對。當然了,具體到行動上面如何應對、怎樣應對還需要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和總結經驗。共勉!

篇10:《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可謂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育兒之法,今日受命於學校拜讀之下寫之如下之愚見。

一、孩子是在追尋歸屬感中成長的

我們再成長,我們卻忘記了曾經的我們成長的“坑”。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想確認的其實是爸爸媽媽是否真的愛我。這種愛,十分的奇特,它完全與家庭的貧富程度是區別開來的。為之父母的我們十分簡單又異常複雜的便是,如何讓孩子能感受到這份愛,給予孩子歸屬感。孩子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羣體,從一出生確定與確信世界歸我,我心動而萬物隨我心動,慢慢變為我是宇宙的塵埃,漂浮於塵埃,如何找到依靠,這也是很多家庭出現問題的根本。在他們覺得是塵埃時,我們並未走進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是他可信任的朋友,家庭是他們的港灣。好的親子關係,絕對是有歸屬感的親子關係。

二、承擔後果的能力

當年,巨嬰國可謂轟動一時,“啃老族”、“巨嬰大母神”這些詞的出現正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沒有承擔後果的能力,或者説連根本的因——果關係都沒有弄清楚,就“被迫”長大,使得巨嬰們根本沒有行為能力。婚姻中最常被抱怨“雲老公”不就是我們教育的問題,從小沒有承擔過行為能力的後果,多數希望寄託於長大後他能明白,或者,父母總是為他們托起天,天大的事有“老子”頂,卻不知小時不承擔後果,生活總有一天會讓我們吃夠苦頭。責任感是從小培養的結果,是在承擔行為後果的總結。不去承當應有的後果,哪來的責任?

三、我們厭惡着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方式,卻又不得不重複他們的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

我小時候,每每覺得父母教育之不妥處,時常會心裏暗自想着:以後,我有孩子堅決不那樣。然而已為人父母的我們,卻無意識地去重複一些我們父母教育我們的不當方式,而這種無意識非常之可怕就是,你能明白,在這些不當的方式會帶來什麼傷害,卻還是不自覺地對着你的孩子在重複。這就需要你更多地去了解,有什麼其他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或許可以請你的孩子的老師,其他媽媽,看看相關的書,集思廣益。畢竟,教育孩子是比造宇宙飛船更加複雜以及困難的事。

四、我們的語言是有力量的

這是我們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我們忽視了語言的力量。我們生氣時,那些沒經過大腦的語言,能深深傷害到別人,這一點適合於對孩子也適合於夫妻,情緒腦發揮作用時我們都冷靜一下,再溝通。讀後感·這也是本書最喜歡的一個點,積極暫停,當我們被情緒腦控制時,不要想着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應該各自暫停、冷靜。

五、孩子出來問題100%是你出了問題

當孩子出現了問題,我們為此感到生氣、沮喪、懊惱時,請停下來指責孩子,想一想,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我們的方式哪裏沒有正確,我們應該在修正中前行,而不是指責傲慢中失去了我們的孩子。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育方式,曾經的教育聖經都不斷被現今理念所不斷打破,所以,你還信你的方式能一條路走到底?和孩子的相處中我們不斷磨合、改進,出來挨着石頭過河,行不出更好的方式。

篇11:《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昨晚吃過晚飯,我們三人一起回老家接兒子,在返回來的路上,我與大家商議:“今晚我們開一次家庭會議好嗎?”“好啊!”大家齊聲贊同,看到家人支持的態度,我的心裏也特別高興,恨不得一步走到家,馬上開始我們期盼已久的家庭會議。

走到家時7:45,小女兒累得躺在沙發上休息,兒子跑回他的卧室查看自己的寶貝東西,孩子的爸爸又順手拿起沙發上的《三國演義》看了起來,一個個似乎都很忙的樣子,“看大家還沒有做好準備,這樣吧,五分鐘的時間請大家準備一下,我們的家庭會議定於7:50準時開始。”大家沒有異議,於是,我也趕快跑到廚房喝一杯水,讓嗓子更舒服一些。

一切準備就緒,時間也悄然而至,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沙發上,我拿來紙和筆,兒子做記錄,我是主持人。“家庭會議現在開始!首先我宣佈一下家庭會議的原則,第一是互相尊重,第二是解決問題。”然後進行了一番解釋。兒子在本子上飛快地記錄着,小女兒也興奮地坐在小凳子上一個勁兒地直拍手。“會議第一項是致謝。感謝你們的爸爸早晨做好了早飯,感謝小寶中午我去奶奶家時在路上接我,感謝小苗晚上媽媽擇菜時送來小凳子。”我看到,孩子的爸爸微微笑着,兒子不好意思地抿着嘴,小女兒樂得笑開了花。其實,剛才在做準備的五分鐘的時間裏我就在想我要感謝什麼,本來以為很難發現的內容經我細細回顧原來都在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中,而我一句輕輕的感謝,沒想到帶給家人的是如此美妙的表情。也許平時,我們太多地關注了家人哪些地方沒有做好,説得更多的是你什麼地方做得不好,而忽視了家人做得好的地方,缺少了彼此之間誠心誠意的互相道謝。孩子的爸爸也接着説:“感謝你們的媽媽做好了晚飯,感謝小寶從老家帶回了捎來的東西,感謝小苗剛才幫爸爸拿剪刀。”呵呵,沒想到,孩子的爸爸也很善於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啊!接下來,兒子的致謝開始了:“感謝爸爸媽媽剛才教育我騎車子要小心,感謝小苗上樓時幫我拿東西。”兒子剛才回來的路上,騎着車子在馬路中間,很危險,我和孩子的爸爸告訴他騎車一定要牢記安全第一,快慢無所謂,一定要保證自身安全,不要騎快車、騎逞能車。孩子又想起了剛才的事情。最後輪到小女兒了,她想了半天,搖搖説:“不知道。”我們在旁邊一起提示她:“剛才吃的飯是誰做的呀?去奶奶家的路上是誰牽着你的手的?“經我們一番提醒,小女兒也像模像樣地致謝一番。非常順利,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會議的第二項,解決我們的家務問題。

平時一日三餐主要以我為主,打掃衞生也是我和孩子的爸爸兩個人來做,孩子們參與得較少。自己獨攬家務活不僅累得腰痠腿疼,而且還會造成孩子缺乏家庭責任感,所以,我們應該為孩子們提供勞動的機會。首先我們通過一項決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於客廳、餐廳、廚房、衞生間等這些公共空間的衞生進行認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或者時間認領自己可以完成的衞生任務。兒子認領的任務有:刷碗、掃地並嘗試每週做飯兩次。孩子的爸爸承包了客廳與大衞生間的拖地任務兼每天的早飯,小女兒思考了一番,也提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我擦桌子。”她指了指餐桌,“嗯,很好啊!”剛才吃完晚飯就是小女兒擦餐桌,她也感覺自己特別能幹。“你還可以擺鞋子呀!”兒子在旁邊提醒,是啊!小女兒平時喜歡把放在門口的鞋子一雙雙的擺放整齊,兒子一提醒她也連忙答應下來:“對,我擺鞋子。”剩下的家務活就是我的了,基本上就是中午和晚上的飯菜及廚房的打掃。我一下子感覺輕鬆多了。

最後我們還確定了每週一次家庭會議的時間。就這樣,第一次家庭會議圓滿結束,大家感覺很滿意,小女兒還戀戀不捨地問:“媽媽,還開會嗎?”期盼下一次家庭會議吧!同時也期盼通過家庭會議能夠共同解決我們家庭中的問題,讓家庭更和諧,孩子們更懂事。

篇12:《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家長要學會肯定孩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把每次犯錯當做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學習,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愛。最好選擇在平靜的時候處理問題,這種教育方法既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教育自己。

我們來看看嚴厲的教育方式:用嚴厲的方式管教在短期內是有效的,長期來説會產生四個反彈:

1、憎恨;2、報復;3、反叛;4、退縮。這四個詞語是孩子所做的反應。

越是嚴厲,孩子的自尊水平就越低,從而就沒有自律性。當父母盯着孩子從小到大學的時候,認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其實孩子在那時是沒有自律的,全是父母逼迫自己做的不想做的事情。好比一根彈簧,不斷的積壓、把壓力放到最大的時候,父母放手的時候,就立馬反彈了,所以一到大學就懈怠了,就放縱自我了。試問家長是想要一個這樣的孩子嗎?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父母應該像個導遊一樣,去解讀、去告知。

可以學着,用和善而有邊界的愛,讓孩子找到自我的歸屬感和價值感,覺得有人愛。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是在尋找歸屬感,希望有人愛。童年沒找到的價值感和歸屬感會到成年後從配偶哪裏獲得。

拜託了冰箱第四季,找到教育孩子的長期有效的正面管教方式:和善而堅定。

當與孩子有正面衝突的時候,學會轉身離開,告訴孩子:今後每當你讓我生氣的時候,我都會轉身離開。我是充分的尊重你,等我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再回來和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真正的自尊是讓孩子感到有價值的,如何贏得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愛的聯繫,當孩子表現出錯誤的時候,父母會説,媽媽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可以告訴事情的自然後果,沒關係的。學會了什麼?

把孩子的'犯錯當作是學習,而不是譴責。如果一味的譴責知道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想劃清界限和孩子,你認為這不是父母的錯,我教過他了,其實是自我怕受到譴責,不能面對問題。讀後感·因為父母也有習慣性的不願意面對困難,這是一種自然性。但是當你能和孩子一起面對他所遇到的問題的時候,你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

學會道歉,向孩子。真誠的道歉,尋求原諒,找到解決方法。任何一個家庭都會犯錯的,當孩子學會道歉的時候,家庭會出現很多修復的機會。

篇13:《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説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

帶着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着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諸多批判、期望、職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説“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篇14:《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鼓勵的方式有很多。

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方面。例如:班主任安排課堂上愛搗亂的學生當班長來管理班,交警叔叔安排闖紅燈的行人在路邊維護幾分鐘的交通秩序。

作出彌補。讓孩子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感覺與等值懲罰有點相似。

安排特別時光。想起在《小王子》這本書中,狐狸請小王子馴養他的那個故事。“第二天,小王子來到原地。‘最好是在同一時刻赴約,’狐狸説,‘比方説,你定在下午四點鐘來,那我從三點鐘開始就會感到高興。會面的時刻愈是臨近,我就愈發感到高興。一到四點鐘,我就會激動起來,興奮起來,我會認識到要獲得幸福是要付出代價的!可是,如果你什麼時候來壓根就沒準兒,那我就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醖釀我的心情……會面就得有會面的講究。’”狐狸的這段話不由讓我們感受到約會般的美好心情。在家中,雖然我們與孩子朝夕相處,但是,哪段時間是真正屬於孩子的美好時光呢?安排一個與孩子共處的特別時光,讓一個時間從此變得意義非凡,讓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時光也充滿美好的回憶。

鼓勵自我評價。從肯定孩子的有點開始,鼓勵孩子對自我進行評價,從而改進不完善的地方。

花一些時間訓練孩子。訓練孩子要注意:用清晰的語言使孩子明白該如何做,達到什麼樣的標準。用啟發式的語言幫助孩子改進。可以用充滿樂趣的遊戲方式來進行訓練。在我們改變做法之前,要告訴孩子。

日常慣例表。在寒假,孩子制定了寒假作息計劃,其中包括起牀、學習、睡覺、玩耍等的時間。今天上午,到了學習的時間,孩子還在玩得興高采烈的,我提醒他説:“接下來到什麼時間了?”他回答説:“作業時間。”説完,就去房間寫作業了。按照日常慣例表幫助孩子慢慢學會自我管理。

啟發式問題。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試試抱一抱。有一次,小女在衞生間不小心摔倒了,她哭着走進客廳,坐在沙發上的我給了她一個擁抱。沒一會兒,她就不哭了,告訴我説:“不疼了,媽媽。”然後就去玩去了。擁抱好像是一張創可貼,能夠安撫受傷的心情。

這一章的內容非常豐富,中心是讓我們牢記一點“鼓勵”,只要心中想到的是給予孩子信心,那麼就不會做出懲罰的事情。面對不良行為,要善於運用啟發式語言引導孩子自我發現、自我改進、自我提高。對於孩子不會做的事情,要花一些時間通過訓練讓孩子學會。在家庭中安排一個特別時光,感受家庭的温馨,讓浪漫與愛駐我家。

篇15:《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作為一本風靡全球的教育類書籍,《正面管教》(簡·尼爾森)確實值得仔細品讀。

《正面管教》是以“積極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根據作者的的實踐經驗,為許多家長和老師提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操工具。正如文題所示,書裏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正向教導”,它倡導教育者要通過鼓勵、感知孩子的感受等方式激發孩子內心向善、向上的力量,從而培養孩子具有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傳統的家教觀念是“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在這種教育觀念下,“嚴格”成了必要的教育態度,“慈愛”變成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即使內心是慈愛的,然而,臉上還要端着嚴肅,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績時,適時的打擊,潑冷水,避免孩子驕傲。這樣的教育觀念直接導致了親子關係的緊張,對抗的發生。近幾年,隨着“正面管教”的興起,這樣的教育觀念逐漸發生變化。

可以説,隨着孩子接收知識渠道的增多,他們對於師長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崇拜和敬畏,因而,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只會帶來更大的阻力。《正面管教》所提倡的教育方法適時而變,比較符合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性格特點。

這本書凝聚了作者多年的教育結晶,其中有幾點讓人印象深刻。

其一,《正面管教》指出,有效管教的有四個標準:一是教育態度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二是教育行為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三是教育措施是否長期有效;四是教育內容是否能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和善是指在教育孩子時,語氣要平和,不要情緒化。堅定是指教育時,家長或者老師要堅守原則,不能毫無底線,過於寵愛。而父母和教師在堅守原則時,不能過於強勢,態度要和善。良好的態度是溝通的前提,堅守原則和底線是教育的基石。

作者一直強調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現問題,是由於他們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假如教師在實施教育行為時,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歸屬感和價值感,那麼,教育行為是有效的。而哪些教育行為能為孩子提供歸屬感和價值感?作者提出,傾聽、共情,認同,激勵等行為能幫助孩子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判斷一個教育措施是否有效,作者指出,這要看這種措施是否長期有效。在孩子做錯事情時,很多家長會進行懲罰,之所以要進行懲罰,很多家長認為,懲罰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避免以後再次犯錯。然而,尼爾森教授認為,懲罰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不能起到長期的效果,鼓勵或者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的癥結才能起到長期的效果。有時候,孩子受到懲罰後,會因為生氣而不去反思自己行為,他暫時不幹“壞事”只是畏懼懲罰,而不是認識到問題所在。很多孩子還會繼續幹“壞事”,只是行為更加隱祕而已。教育不是看管,而是通過鼓勵,培養孩子形成自律。

其二,《正面管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實用的工具,即合作四步法。當家長與孩子發生摩擦,或者老師與學生髮生衝突時,可以採用以下四個步驟:一是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三是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第一步是拉近兩位溝通者心理距離的方法。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矛盾,原因之一是矛盾雙方互不理解,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理解對方的觀點。教師只有理解學生的感受,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

而教師在表達出對學生的理解後,還要表達出對他們的同情,感同身受能讓人產生感激之情,從而使對方放下敵意,平和溝通,這樣,溝通雙方也容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在與對方建立好良好關係後,教育者可以着手解決雙方的矛盾,教師或者家長可以具體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表達感受時,注意要客觀地描述事實和感受,不要加上自己的主觀評論,例如,你可以説:“你今天在課堂上對我大聲地反駁讓我心理難受。”這樣的描述是比較客觀的。假如你説的是“你總是喜歡頂撞我,讓我很沒有面子”,這樣的描述可能會激起學生的憤怒,因為“總是和頂撞”這兩個詞是帶有評價性質的,會讓人內心不愉悦。因而,客觀地描述事實、表達感受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了困擾,從而理解教育者的教育行為。“合作四步法”的最後一步是引導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作者一直強調,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教育者要關注問題背後的原因,然後把重心放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放在懲罰孩子這件事情上。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需要教師或者家長引導孩子想出來,不是教師或者家長直接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三,《正面管教》提倡師生或者親子一起解決問題。尼爾森教授指出,教師可以嘗試在班裏召開民主會議,師生一起探尋解決班級存在問題的方法。具體操作是每一位同學提出一個本班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師在召開會議之前,選出一個問題,組織學生在民主會議上輪流發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她説,問題一旦被提出來進行討論,這個問題可能就被解決了。尼爾森舉出一個例子,她説有一位老師發現他們班同學近段時間經常嗑瓜子,後來她提出這個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那次會議學生似乎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法,老師比較煩惱,後來有位學生告訴她,班級嗑瓜子的現象少了。她才意識到,原來問題被提出來討論後,可能就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而問題就被慢慢解決了。所以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召開民主會議,解決班級問題。而在家庭中,家庭會議也十分重要,家長通過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到教育管理中來,慢慢變得自律,有責任心。尼爾森教授這種教育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是雙方的,受教育者只有內化了教育內容,教育才能起到作用,而主動參與教育,就是對教育積極內化的過程。

《正面管教》是一本十分實用的教育類書籍,仔細研讀,用心實踐,我相信很多教育難題會迎刃而解。

篇16:《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利用假期,把《正面管教》這本書拿出來仔細讀一讀,感覺不論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教學過程,都有很大的啟發。下面具體談一談我的感受。

一、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我想這是這本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一個宗旨,如果我們能帶着這個前提走在我們教學的道路上,相信,我們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出現在大的問題,我們都能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決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來越糟。

二、理解了以下四種錯誤目的:

1、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老師的關注時,學生才有歸屬感。

2、尋求權利——錯誤觀念:只有當學生自己説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師對我發號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

3、報復——錯誤觀念:學生得不到歸屬,但他至少能讓老師同樣受到傷害。

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我放棄。這幾種發生在學生中的錯誤目的其實是他們行為不當的真正的內在原因,也是他們出現問題的內在驅動力。但作為老師,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學生們的負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實質,很多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實,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很多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的原因。如果我們老師能真正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東西,也許許多問題我們處理起來就會容易的多,也會更有效。

三、自尊,一個容易造成錯誤的概念,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我們以前常常掛在嘴邊的自尊有了新的認識。

我相信,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能夠給予學生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一場“給孩子自尊”的運動延續至今,內容包括我們課堂內外經常運用的讚揚、快樂小貼紙、笑臉以及讓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這些都可以是好玩兒而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之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就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他們培養出來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這一觀點我要好好的琢磨,並在我以後的工作中能不斷的通過改進而實行。

四、孩子們需要感覺到自己被人需要,我們怎樣來“贏得”孩子。

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後,他們才更可能聽你的。

五、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如果我們能夠牢記,在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我們對不良行為就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仔細審視一下是否是老師的行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無所歸屬或沒有價值,也會有幫助。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行為是以目的為導向,並意識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首先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對待孩子不良行為的態度就會不同了,我們就不會以為孩子總是在故意搗亂,總是喜歡跟我們對着幹,而且也該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傷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的。

六、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當我們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麼壞事時,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數成年人和孩子一樣,即使我很明白應該怎麼做,可有時卻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七、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當老師記住了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時,我們就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學生們都是在愛的信息傳遞中消除隔閡,增進感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正面管教》這本書,是一本真正的好書,以後在工作中,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篇17:《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作為一名普通的望子成龍的家長,我常常困擾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不十分明晰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能達到圓滿有效。孩子的成長過程,同時也是我學着作一名合格家長的過程。我通過與優秀孩子的家長、老師的探討,不斷地自我反省並改進自己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也讀了大家公認的育兒方面的一些好書。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剛讀完兩本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國外著作,心靈被觸動,深有感慨。這裏摘錄一段與大家共享:

“魯道夫.德雷克斯把對待孩子時和善與堅定並行的重要性教給了我們。“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簡.尼爾森《正面管教》。

對孩子的管教,我們作為家長或者老師,都應該避免兩種極端情形。孩子的要求和行為不論對錯全盤服從,過於溺愛與嬌慣的結果最終很可能培養一個寄生蟲;無論何種情形都由家長主觀臆斷,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要求孩子無原則服從、過度控制的結果也只可能造就一個 毫無創新力的應聲蟲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在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的基礎上,找到一些易於被接受的處理方式,既讓孩子體會到愛與關懷(和善),又讓他們自覺遵從一些必須的準則(堅定)。相互的理解與尊重,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是講究技巧的。

希望通過我們家長和老師的不斷自我完善與正面管教方式的實施,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集陽光、向上、富有責任感等諸多美德於一身之人。

篇18:《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時光在書香中飄逝,《正面管教》這本書也伴着夏日的緩緩炎熱慢慢展開。

書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看到這句話,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們班的同學,他是個特別不合羣的孩子,上課時永遠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並把椅子360度旋轉。喜歡插話,走路永遠不在隊伍裏,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級後面,作業不按時交,訂正從來不按老師的要求寫……我跟他講了無數次的道理,也經常在下課後把他單獨留下來進行教育批評,可是大半學期下來,我的批評教育對他似乎不起什麼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時都是低着頭,但常常是我在唱獨角戲,後來還是老樣子。因為我不認為他是一個笨孩子,所以我決定要在他身上花費更多的心思,爭取對他有更深的瞭解。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裏的這句話,忽然領悟到,這個讓我如此頭疼的孩子的種種行為不正是缺愛的表現嗎?我決定用愛“收服”他。於是我在每一次的作業中都加一張用可愛的便籤紙寫的小短語,信中着重表現了其實我內心有多喜歡他,字寫得越來越有進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訴他他是我在班裏第一個注意到的孩子,我覺得他優秀又陽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這一點從未變過!一段時間後,我明顯感覺到了他的變化,至少上語文課時聽課比以前認真多了。

後來,我對他更加關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帶的卻還是涼水,於是我就給他倒了一杯開水,還一天多次詢問他有沒有感覺好一些;而當我發現他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喜歡在課堂上玩憤怒的小鳥橡皮,有時還打擾到別的同學。思考良久,我讓他帶着所有的橡皮來我辦公室,在他疑惑時把我準備的兩塊嶄新的學習橡皮和他作交換,並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話……終於,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穫,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極大的進步,聽課比以前認真多了,當然成績也突飛猛進,期末考試考了“優”。

《正面管教》一書中“安排特別時光”一節中講到“放學後只要花幾分鐘作為給一個孩子的特別時光、就能幫助這個孩子感受到足夠的鼓勵停止其不良行為,儘管在這段時間裏並沒有提到不良行為。”我對此深有感觸,我們班裏有一個小朋友,上課極易分神,學習上很不踏實,試卷常常做的一團糟,小測驗的成績也不行極差。因為家長做生意,接小孩經常晚點,她常常是一個人在教室裏做自己的事的。

有一次,我很偶然的發現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並且整理講桌,我很感動,大大地表揚了他,並且跟她約定以後一段時間如果媽媽又來晚了的話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間將有十分鐘的“特別時光”,孩子聽了很興奮,像和我共有了一個小祕密。事實上我也照做了,一開始他跟我聊天時很拘謹,後來在我的引導下越來越放得開了,她很願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時間狀態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媽媽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訴了我……當然,在“特殊時光”的作用下,她進步非常大,不僅是成績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書中還告訴我們要常常鼓勵孩子。説真的,有時我們會認為鼓勵並不容易,尤其是做一個班主任,通常由於心急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作出迴應,批評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很少有人深想過批評帶來的影響。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批評,才不會再犯。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積累的效果。這一點對班級裏的所有學生,都是可以發揮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受益非淺,從中學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努力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讓學生們受益。

篇19:《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當我們與孩子相處時,經常會因為孩子的不聽話,或者行為不規範,而去對孩子進行懲罰,懲罰的作用可謂是立竿見影,短期有效,但平日裏的懲罰累計起來,卻發現我們的懲罰在慢慢失去效果,或者説,只有加重懲罰的力度才能達到效果。日積月累的懲罰後發現,孩子的脾氣隨着懲罰越來越大,那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正面管教》裏提出,我們需要用堅定且和善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積極的暫停”就是孩子在犯錯時,我們可以去運用的一個小工具。

我們都聽説過“衝動是魔鬼”,因為人在暴怒的瞬間,理性腦的蓋子打開了,人在此刻處於被“動物腦”控制的時刻,這個時候説出來的話就是氣話,做出來的事也是極具破壞性而且對解決問題是無濟於事的。所以,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在意識到自己有脾氣來了,理性腦的蓋子即將要掀開了,要有意識的察覺並採取“積極暫停”的方法。

適當的停一停,聽上去很不合理。問題都發生了,為何不立即解決,反而要求停止呢?可是這恰恰符合人的心理訴求。我們只有在情緒平靜的情況下,才能比較理智的解決問題。當我的孩子因為觸犯了一些原本定好的規則時,我會去指出,或者制止孩子,但孩子的反應很有可能是不認同,不配合。而他的不配合,就會引起我的怒火,開始罵孩子這不對,那不對,越説越來氣,這時的我簡直是點着的炮竹,如果他再做一點點錯事,我絕對是會忍不住想要動手懲罰他了。

經過多次的努力後,我嘗試了積極的暫停,當我意識到自己在不停的嘮叨時,我決定暫時離開案發現場,去沒有孩子的地方呆着,這樣的好處是,沒有孩子在眼前,你的理智腦彷彿在恢復過來,動物腦開始慢慢退下去。當我覺得可以再面對孩子時,我重新找到我的孩子,跟他説,媽媽剛才太着急,態度不好。我發現當我的態度處於平和狀態時,孩子也不那麼激動,而且也願意配合了。我想這大概就是“積極暫停”的功效。

“積極的暫停”,不只是為了讓孩子感覺好起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感覺好起來後,一起商量計劃,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書中還提了幾點怎樣進行“積極的暫停”,和孩子一起創建一個暫停去,讓他們自己決定暫停區是什麼樣的,放什麼東西。還可以讓孩子給暫停區取個特別的名字。當他們沮喪時,問“去你的某某區有幫助嗎?”讓孩子意識到暫停區的作用。還有就是做出使用積極暫停的榜樣,等我們自己沮喪或者生氣時,去我們自己的暫停區。

也許家長們會問在孩子“暫停”時允許他們做些愉快的事情,允許孩子玩兒玩具、讀書、休息或聽音樂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獎勵。大家會覺得孩子要遭到懲罰(感覺更糟)才能做得更好,當往往是當孩子們感覺更好時會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在你讓他積極暫停的時候跑了出來怎麼辦?是不是要繼續送回“暫停區”呢?實際上只要孩子的不良行為得到了改變,就沒有必要再送孩子回“暫停區了”。

我們要做的是要記住積極暫停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變行為,而不是用權力讓孩子吃苦頭,如果當時孩子自己選擇去他的“特別的地方”——一個他幫着佈置的地方——直到他心情好起來,就會更有效。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找到對自己孩子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篇20:《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蘇州的好朋友告訴我她在理髮時一個年青的理髮師説的話,他是在棍棒教育下長大的,現在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但我認為,一個人的管教方式對他的性格有所影響,而性格會在有愛人有子女後展現出美與不美。我相信人的一生最關鍵的是家庭,家庭的美滿與否是幸福指數的最關鍵。

馬斯汀太太與作者們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她的女兒琳達放學回到家,抱怨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朝她吼。馬太太以一種指責的口氣問:你都做了些什麼?

琳達垂下眼簾,生氣的回答:我什麼也沒做。

馬太太説:得了吧,老師才不會無緣無故發火呢。

琳達陰着臉頹喪的坐在沙發上,怒視着媽媽。馬太太繼續以責備的口吻説:那麼,你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琳達怒氣衝衝:沒什麼可做的。

馬太太在學習正面管教,也想到了“合作的四個步驟”,她深吸一口氣,換了種態度,以和善的語氣説:我敢肯定老師當眾吼你,你一定覺得非常丟臉(1表達理解)

琳達抬起頭來,狐疑的看着轉變態度後的媽媽,馬太太接着説:我記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算術考試我站起來削鉛筆,老師就當眾吼我了,我覺得又生氣又丟臉。

琳達這時感興趣了:真的?我不過是想借別人鉛筆,我認為老師不應該為這點小事吼我,這不公平。

馬太太説:恩,我理解你肯定那麼想,你看看能有什麼辦法,免得以後還會這麼難堪。(4關注於解決問題)

最後琳達以多準備鉛筆解決了問題。

我的回憶裏很多次這種問題造成的不愉快的經歷,最後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孩子連向我傾述的意願都沒有了。只讓孩子不信任我,不再和我分享她在學校的一天。我想和她做朋友的願望也被自己推向更遙遠的日子。

之前,我想我們可以直接表達有多麼愛她,願意和她分擔一切她所遇到的問題,我通常會告訴她:爸爸媽媽是你最好的朋友,所有的事情都願意和你一起解決。但僅僅這麼説了,並沒有好好的做,因為我沒有做好情緒控制,事情也沒有得到良性的發展。

當媽媽以不和善的語氣責問時,孩子的內心充滿敵意和受傷害之後的委屈。一旦媽媽和善的用合作的4個步驟後,問題能隨之解決。

這4個步驟可以營造出一種讓孩子願意聽、願意合作的氣氛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有過同樣的經歷效果會更好。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友善的做了1、2兩點,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説了。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友善,尊重,關心,是上述步驟的根本。

這本書裏有上百條非懲罰式管教的實用建議。然而,在知道怎麼做之前,最重要的是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才能堅定的做下去。

有一件事讓德雷克斯憂心忡忡,很多父母“贏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所謂“贏了”是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力量。

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

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説了什麼更重要。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更重要。我們説話的語氣往往能準確的表達我們言語背後的感覺。如果一個孩子把牛奶灑到地上,解決辦法是讓他清理乾淨,只要大人以和善堅定的語氣――哎呦,你該怎麼辦呢?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問比教來得更有效,告訴孩子怎麼做可能會引起他的拒絕或反抗,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參與,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種有益的方式運用自己的力量。

第二章中還有一個我們容易造成錯覺的概念:自尊

如果我們給予孩子自尊,實際上就是種傷害。自尊是孩子自己內在的感覺,而不是通過讚揚、快樂小貼紙、笑臉這些給予孩子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很可能變成討好者,學會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不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他們得到的是“他尊”。

我們能為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教會孩子自我評價,而不是依賴於別人的觀點。通過允許孩子失敗來學會解決問題,這些將會使孩子受益無窮。

篇21:《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

時光在書香中飄逝,《正面管教》這本書也伴着夏日的緩緩炎熱慢慢展開。

書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看到這句話,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們班的X同學,他是個特別不合羣的孩子,上課時永遠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並把椅子360度旋轉。喜歡插話,走路永遠不在隊伍裏,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級後面,作業不按時交,訂正從來不按老師的要求寫……我跟他講了無數次的道理,也經常在下課後把他單獨留下來進行教育批評,可是大半學期下來,我的批評教育對他似乎不起什麼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時都是低着頭,但常常是我在唱獨角戲,後來還是老樣子。因為我不認為他是一個笨孩子,所以我決定要在他身上花費更多的心思,爭取對他有更深的瞭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裏的這句話,忽然領悟到,這個讓我如此頭疼的孩子的種種行為不正是缺愛的表現嗎?我決定用愛“收服”他。於是我在每一次的作業中都加一張用可愛的便籤紙寫的小短語,信中着重表現了其實我內心有多喜歡他,字寫得越來越有進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訴他他是我在班裏第一個注意到的孩子,我覺得他優秀又陽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這一點從未變過!一段時間後,我明顯感覺到了他的變化,至少上語文課時聽課比以前認真多了。後來,我對他更加關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帶的卻還是涼水,於是我就給他倒了一杯開水,還一天多次詢問他有沒有感覺好一些;而當我發現他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喜歡在課堂上玩憤怒的小鳥橡皮,有時還打擾到別的同學。思考良久,我讓他帶着所有的橡皮來我辦公室,在他疑惑時把我準備的兩塊嶄新的學習橡皮和他作交換,並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話……終於,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穫,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極大的進步,聽課比以前認真多了,當然成績也突飛猛進,期末考試考了“優”。

《正面管教》一書中“安排特別時光”一節中講到“放學後只要花幾分鐘作為給一個孩子的特別時光、就能幫助這個孩子感受到足夠的鼓勵停止其不良行為,儘管在這段時間裏並沒有提到不良行為。”我對此深有感觸,我們班裏有一個小朋友,上課極易分神,學習上很不踏實,試卷常常做的一團糟,小測驗的成績也不行極差。因為家長做生意,接小孩經常晚點,她常常是一個人在教室裏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發現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並且整理講桌,我很感動,大大地表揚了他,並且跟她約定以後一段時間如果媽媽又來晚了的話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間將有十分鐘的“特別時光”,孩子聽了很興奮,像和我共有了一個小祕密。事實上我也照做了,一開始他跟我聊天時很拘謹,後來在我的引導下越來越放得開了,她很願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時間狀態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媽媽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訴了我……當然,在“特殊時光”的作用下,她進步非常大,不僅是成績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書中還告訴我們要常常鼓勵孩子。説真的,有時我們會認為鼓勵並不容易,尤其是做一個班主任,通常由於心急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作出迴應,批評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很少有人深想過批評帶來的影響。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批評,才不會再犯。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積累的效果。這一點對班級裏的所有學生,都是可以發揮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受益非淺,從中學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努力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讓學生們受益。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

正面管教,可謂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育兒之法,今日受命於學校拜讀之下寫之如下之愚見。

一、孩子是在追尋歸屬感中成長的

我們再成長,我們卻忘記了曾經的我們成長的“坑”。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想確認的.其實是爸爸媽媽是否真的愛我。這種愛,十分的奇特,它完全與家庭的貧富程度是區別開來的。為之父母的我們十分簡單又異常複雜的便是,如何讓孩子能感受到這份愛,給予孩子歸屬感。孩子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羣體,從一出生確定與確信世界歸我,我心動而萬物隨我心動,慢慢變為我是宇宙的塵埃,漂浮於塵埃,如何找到依靠,這也是很多家庭出現問題的根本。在他們覺得是塵埃時,我們並未走進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是他可信任的朋友,家庭是他們的港灣。好的親子關係,絕對是有歸屬感的親子關係。

二、承擔後果的能力

當年,巨嬰國可謂轟動一時,“啃老族”、“巨嬰大母神”這些詞的出現正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沒有承擔後果的能力,或者説連根本的因――果關係都沒有弄清楚,就“被迫”長大,使得巨嬰們根本沒有行為能力。婚姻中最常被抱怨“雲老公”不就是我們教育的問題,從小沒有承擔過行為能力的後果,多數希望寄託於長大後他能明白,或者,父母總是為他們托起天,天大的事有“老子”頂,卻不知小時不承擔後果,生活總有一天會讓我們吃夠苦頭。責任感是從小培養的結果,是在承擔行為後果的總結。不去承當應有的後果,哪來的責任?

三、我們厭惡着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方式,卻又不得不重複他們的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

我小時候,每每覺得父母教育之不妥處,時常會心裏暗自想着:以後,我有孩子堅決不那樣。然而已為人父母的我們,卻無意識地去重複一些我們父母教育我們的不當方式,而這種無意識非常之可怕就是,你能明白,在這些不當的方式會帶來什麼傷害,卻還是不自覺地對着你的孩子在重複。這就需要你更多地去了解,有什麼其他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或許可以請你的孩子的老師,其他媽媽,看看相關的書,集思廣益。畢竟,教育孩子是比造宇宙飛船更加複雜以及困難的事。

四、我們的語言是有力量的

這是我們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我們忽視了語言的力量。我們生氣時,那些沒經過大腦的語言,能深深傷害到別人,這一點適合於對孩子也適合於夫妻,情緒腦發揮作用時我們都冷靜一下,再溝通。讀後感・這也是本書最喜歡的一個點,積極暫停,當我們被情緒腦控制時,不要想着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應該各自暫停、冷靜。

五、孩子出來問題100%是你出了問題

當孩子出現了問題,我們為此感到生氣、沮喪、懊惱時,請停下來指責孩子,想一想,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我們的方式哪裏沒有正確,我們應該在修正中前行,而不是指責傲慢中失去了我們的孩子。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育方式,曾經的教育聖經都不斷被現今理念所不斷打破,所以,你還信你的方式能一條路走到底?和孩子的相處中我們不斷磨合、改進,出來挨着石頭過河,行不出更好的方式。

篇22:《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來家有學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薦過《正面管教》一書,我沒有看但很認同這個觀點。今天我依然沒有看,但是想寫個讀後感,因為我認為此書精華就在“正面”一詞。

節前,我回復了一張兒童問題貼,當時就在想,這壇上多人推薦了《正面管教》一書多次,為什麼這個“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於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關於這本書的帖子,卻明白了我初來此壇時面臨的狀況。

就如同社會不公平問題的現象總結,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個觀點:平等意識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卻手把手教不了,因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識也是一種認識,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書中的`事例和行為指南,首先應該是幫助家長們去理解什麼叫“正面”,而不是一種教條的行為結論灌輸。舉個例:小時候背“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可不是為了“天”只能對“地”,“雨”只能對“風”。否則,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就在這種唯一正確中給教沒了。所以,我不看書的內容,也可以寫自己對正面管教的理解,因為現實家庭情況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則相同。

《正面管教》這本書在進入中國後,還出現了一問題,國內營銷活動給這本書加上了不實之詞。比如:“正面管教講述的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對於那些愛心無比,現實中又因為管教孩子而無比心痛的父母親來説,這可是最好的廣告詞,但僅是廣告詞而已。豎立規則和界限,如果語言文字就可以了,()還要監獄幹嘛?記得以前某偶像電視劇中有句台詞“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幹嘛?”,説得正是這個道理。

這樣的廣告詞,對於營銷父母們去學習學習“正面管教”是雙贏,但是對於教條思維的大腦來説,也伴隨着,世上有無負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虛妄認識。這不是該書應有的東西。

篇23:《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來家有學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薦過《正面管教》一書,我沒有看但很認同這個觀點。

節前,我回復了一張兒童問題貼,當時就在想,這壇上多人推薦了《正面管教》一書多次,為什麼這個“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於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關於這本書的帖子,卻明白了我初來此壇時面臨的狀況。

就如同社會不公平問題的現象總結,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個觀點:平等意識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卻手把手教不了,因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識也是一種認識,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書中的事例和行為指南,首先應該是幫助家長們去理解什麼叫“正面”,而不是一種教條的行為結論灌輸。舉個例:小時候背“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可不是為了“天”只能對“地”,“雨”只能對“風”。否則,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就在這種唯一正確中給教沒了。所以,我不看書的內容,也可以寫自己對正面管教的理解,因為現實家庭情況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則相同。

《正面管教》這本書在進入中國後,還出現了一問題,國內營銷活動給這本書加上了不實之詞。比如:“正面管教講述的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對於那些愛心無比,現實中又因為管教孩子而無比心痛的父母親來説,這可是最好的廣告詞,但僅是廣告詞而已。豎立規則和界限,如果語言文字就可以了,還要監獄幹嘛?記得以前某偶像電視劇中有句台詞“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幹嘛?”,説得正是這個道理。

這樣的廣告詞,對於營銷父母們去學習學習“正面管教”是雙贏,但是對於教條思維的大腦來説,也伴隨着,世上有無負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虛妄認識。這不是該書應有的東西。

篇24:《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當我們與孩子相處時,經常會因為孩子的不聽話,或者行為不規範,而去對孩子進行懲罰,懲罰的作用可謂是立竿見影,短期有效,但平日裏的懲罰累計起來,卻發現我們的懲罰在慢慢失去效果,或者説,只有加重懲罰的力度才能達到效果。日積月累的懲罰後發現,孩子的脾氣隨着懲罰越來越大,那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正面管教》裏提出,我們需要用堅定且和善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積極的暫停”就是孩子在犯錯時,我們可以去運用的一個小工具。

我們都聽説過“衝動是魔鬼”,因為人在暴怒的瞬間,理性腦的蓋子打開了,人在此刻處於被“動物腦”控制的時刻,這個時候説出來的話就是氣話,做出來的事也是極具破壞性而且對解決問題是無濟於事的。所以,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在意識到自己有脾氣來了,理性腦的蓋子即將要掀開了,要有意識的察覺並採取“積極暫停”的方法。

適當的停一停,聽上去很不合理。問題都發生了,為何不立即解決,反而要求停止呢?可是這恰恰符合人的心理訴求。我們只有在情緒平靜的情況下,才能比較理智的解決問題。當我的孩子因為觸犯了一些原本定好的規則時,我會去指出,或者制止孩子,但孩子的反應很有可能是不認同,不配合。而他的不配合,就會引起我的怒火,開始罵孩子這不對,那不對,越説越來氣,這時的'我簡直是點着的炮竹,如果他再做一點點錯事,我絕對是會忍不住想要動手懲罰他了。

經過多次的努力後,我嘗試了積極的暫停,當我意識到自己在不停的嘮叨時,我決定暫時離開案發現場,去沒有孩子的地方呆着,這樣的好處是,沒有孩子在眼前,你的理智腦彷彿在恢復過來,動物腦開始慢慢退下去。當我覺得可以再面對孩子時,我重新找到我的孩子,跟他説,媽媽剛才太着急,態度不好。我發現當我的態度處於平和狀態時,孩子也不那麼激動,而且也願意配合了。我想這大概就是“積極暫停”的功效。

“積極的暫停”,不只是為了讓孩子感覺好起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感覺好起來後,一起商量計劃,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書中還提了幾點怎樣進行“積極的暫停”,和孩子一起創建一個暫停去,讓他們自己決定暫停區是什麼樣的,放什麼東西。還可以讓孩子給暫停區取個特別的名字。當他們沮喪時,問“去你的某某區有幫助嗎?”讓孩子意識到暫停區的作用。還有就是做出使用積極暫停的榜樣,等我們自己沮喪或者生氣時,去我們自己的暫停區。

也許家長們會問在孩子“暫停”時允許他們做些愉快的事情,允許孩子玩兒玩具、讀書、休息或聽音樂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獎勵。大家會覺得孩子要遭到懲罰(感覺更糟)才能做得更好,當往往是當孩子們感覺更好時會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在你讓他積極暫停的時候跑了出來怎麼辦?是不是要繼續送回“暫停區”呢?實際上只要孩子的不良行為得到了改變,就沒有必要再送孩子回“暫停區了”

我們要做的是要記住積極暫停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變行為,而不是用權力讓孩子吃苦頭,如果當時孩子自己選擇去他的“特別的地方”――一個他幫着佈置的地方――直到他心情好起來,就會更有效。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找到對自己孩子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篇25:《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南京的天氣又回到了寒冷。

早晨出門穿鞋時,我發現她穿着我為她新準備的夏天的短襪,我告訴她這是夏天的襪子,今天穿會冷的。她説不怕冷。

正準備開始無聊又可笑的説教時,立刻冷靜下來,我想今天穿也不會造成她感冒,鞋子還是挺保暖的,便由她去,心裏期待晚上回家她自己會有體驗。

晚上,主班老師和我微信溝通,認為她的襪子不夠保暖,還有褲子,我想老師在換室內鞋或午休時發現了短襪。我沒有就此事再和孩子溝通。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早晨,我看見她穿了冬季襪子。我想她自己的體驗告訴了她生活的經驗。

魯道夫・德雷克斯把對待孩子時的和善和堅定並行的重要性教給了我們。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

堅定的重要性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驕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

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舉一個實例,在三種不同類型的家庭對同一件事情的處理。

在一個嚴厲型家庭,只有媽媽才知道什麼最好:比如下雨天該穿什麼,每天吃什麼。

喬尼是個3歲的孩子,為了讓她吃早飯,媽媽做了以下步驟:

1媽媽先説服喬尼今天為什麼要吃玉米粥,可3歲的孩子不會對那些話有感覺,他還不想吃早餐。

2媽媽把玉米粥做的更好吃點,可他還是不想吃。

3媽媽試圖給他上一課,比如告訴他非洲有多少孩子正承受飢餓的痛苦(我曾經常用)。

4不吃就餓着吧!

5媽媽對這種感覺維持了30分鐘後,便開始內疚,孩子餓壞了怎麼辦?

6孩子從遊戲中結束,開始對媽媽叫:我好餓!

7媽媽又開始無聊可笑的説教“我早就告訴你不吃早餐會....”(我經常用)。此時的喬尼目光呆滯的看着遠方,而媽媽對自己的説教很滿意,她已經讓孩子又一次知道媽媽有多正確。

8媽媽做了喬尼喜歡吃的,早餐結束。猜一猜喬尼的午餐會怎麼樣?

我們繼續喬尼的早餐,在一個驕縱型家庭。我假設做早餐的人是奶奶或外婆。

1奶奶強調今天的早餐很有營養很好吃,可是喬尼不想吃。

2喬尼只想吃麪包,於是,奶奶回到廚房,加熱起麪包來。

3麪包好了之後,喬尼又想起昨天廣告中的“維蒂麥片,冠軍早餐”,於是,奶奶趕緊讓爺爺去買。

這樣的故事,我相信現實中會有。很多家庭,到孩子入學,父母才承擔起管教孩子的責任,這時再進行正面管教,所花的時間與堅持需要更多。

喬尼繼續來到正面管教型家庭,或許,這是一個最難處理的早餐,至少在短期來看。

1今天的早餐是穀物類,媽媽讓他選擇小麥圈還是麥脆。

2喬尼看過麥脆的廣告,於是,他選擇了麥脆。在他吃第一口後,他並不覺得好吃,麥脆不脆,於是要求媽媽重做。

3媽媽説,我現在沒有辦法再做更好吃的,我們吃午餐時再解決吧。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媽媽沒有進行任何説教!

4一段時間後,喬尼餓了。媽媽以尊重與温柔的口氣説:我想你肯定餓壞了,但我相信你肯定能挺到午餐的。

假如喬尼懂事聽話,這個故事已經結束,但喬尼還沒有習慣媽媽這種新方法。

5喬尼先沮喪,後發起脾氣來,這時,媽媽們會覺得正面管教並沒有什麼效果,好在喬尼媽媽很清楚正面管教的節奏和步驟,理解這是因為剛開始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往往會遇到的情形。

當喬尼發脾氣時,媽媽可以用“冷靜期”方法,走到另一間房間,讓喬尼沒有觀眾,媽媽也可以“我要抱抱法”。年齡小的孩子,先要讓她得到媽媽的關懷(除了再做早餐),或轉移注意力,慢慢改變他的行為。如果孩子的年齡已經足夠大,可以兩人共同制定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後面章節)。

也許有人會把管教和懲罰劃等號,或者至少相信懲罰是達到管教目的的一種方法。然而,管教的意思是“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孩子們要想成為真理與原則的追隨者,他們的動力必須來源於內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學會自律。而不論懲罰還是獎勵,都是來自於外在的控制。

孩子在家裏以及學校的表現,包括成績還有與同伴的關係,都是受歸屬感和價值感所影響。而懲罰是無益於培養這些,這也是懲罰從長遠來看無效的原因。

特別強調:懲罰的長期效果,要麼孩子變得叛逆,或因恐慌而順從。

懲罰造成的4個R

1憤恨Resentment--這不公平,我不相信大人

2報復Revenge--這回他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對着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説的去做。

4退縮Retreat--a: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能讓他們抓到b: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孩子們通常不會清醒的意識到自己在遭受懲罰時內心所作出的決定。然而,他們未來的行為就是建立在這些潛意識上的。

之前,我通常會這樣:我們共同制定好的事她沒有完成或遵守規則,那我們這週末的出行就取消了。接下來,孩子會在週末前沮喪或討好,而我心意不決,到週末時仍然帶她出行。然而,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我想她也不會盡力做好,因為媽媽並不堅定。讀這本書後,我想我們需要重新共同制定一些方法。

關於和善,許多父母或老師抱有模糊的認識,他們決定採用正面管教方法時,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由於他們不想再懲罰孩子而變得對孩子驕縱。其實,和善並不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讓孩子失望。這不是和善,這是驕縱。和善不僅要尊重孩子,也要尊重自己。

假如孩子在和你頂嘴,你可以走開,這就是和善而堅定的態度開端,在進入平靜期後,和孩子談剛才發生的問題並制定以後類似問題時的處理方法,此後按照共同制定的方法執行。走開是尊重的和善的,後來解決問題是堅定的。

大多數父母認為在生氣時就要解決問題,其實,這是最不合適的解決時機。在生氣的時候,人接通的是“原始腦”--只有爭奪“權利”或“逃”,不能理性思考。這也是我們需要教給孩子的技能,暫停,是一項控制情緒的技能。

原生家庭的影響:具有兩種相反觀念的人往往會走到一起,我理解為這是互相吸引的原因。嚴厲的那一位會更嚴厲,以彌補另一位的寬大。寬大的那位會更寬大,以彌補嚴厲造成的刻薄對待。實際這兩種做法都是無效的。幫助家庭的方法是共同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並從中選擇對每位成員都尊重的方法,並和善與堅定的執行。

一些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語:

・等一下就輪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換一種尊重人的説法

・我很在乎你,會等到我們能相互尊重時再繼續談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個好辦法

・要做,不要做(例如:平靜地默默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該怎麼做。)

・我們待會兒再説這件事,現在應該上車了。

一些正面管教工具:

1廢除懲罰

2廢除驕縱

3和善而堅定

4給孩子培養“七種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機會

5當心什麼在起作用(懲罰立竿見影可長期的是負面效果)

6放棄荒誕的觀念:若想讓孩子做的更好就先讓他感覺糟。

7讓孩子參與到設立限制中來

8問啟發式問題

篇26:《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作者和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説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説,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説,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每讀一個章節,總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紙上記錄下一些關鍵詞,在精彩之處畫上幾個着重號。有些教育觀念確實在讀書的過程中,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其實,在開始閲讀之前,我想當然地認為正面管教就是鼓勵教育,可是仔細閲讀書中內容,我便意識到自己的理解太膚淺了。封面正中的三行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一年半的時間,但是作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勢必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真的能夠拿來管教班裏的孩子嗎?懷揣了一絲不解和懷疑,我跟隨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

一、用和善與堅定去贏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觸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及“贏得孩子”。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發展和變化的社會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批評和獎勵,我們應該在讓孩子形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信賴。我們要做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願的配合。否則孩子就學會了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失去了自我評價和內省的能力,從而逐漸被老師和家長培養成“討好着”或是“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這樣的學生還處在道德觀念發展較為低級的層面,也就是説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正確與否,主要看他是否為別人所喜愛,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或受別人稱讚。但是,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道德準則,並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訴我們其實想要贏得學生的合作並非難事,只需要經過四個步驟: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解決問題。不過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對極度叛逆,並且態度非常惡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書中提到的“積極的暫停”便與我們平時經常講的“冷處理”有異曲同工之處。要想贏得學生的贊同和支持,首先就得冷靜下來,任何問題都應該是在心平氣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決。犯錯的學生需要“暫停”下來去冷靜地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老師也需要時間去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行為的目的或是動機。嚴厲的訓斥或許可以迅速地解決一些問題,但是這種做法對學生卻尊重,而且從長期效果來看,也是不奏效的。當然如果想將“暫停”的價值充分利用,還要遵守書中列出的四項指導原則,對學生進行訓練。告知孩子使用“冷卻時間”等心情好轉,再在互敬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絕對不能將積極的“暫停”變成消極的生悶氣。

二、用啟發引導犯錯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作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會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麼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會降低,同時他們的自主意識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長期以往,也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造成一定的影響。班會的意義在於教會學生在遇到困惑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問學生該怎麼做比告訴學生怎麼做,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體會到冷靜思考的好處之後,他們的自我價值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對我們教師來説,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