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论文>毕业论文>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多篇

毕业论文 阅读(2.19W)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多篇

护理学习论文 篇一

根据是否收费,Web上护理学电子资源分为收费资源和免费资源两种。收费资源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电子数据库,是护理学工作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其结构严谨,内容准确,为其知识组织方式由信息元过度至知识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CNKI数据库已经提供了知识元检索途径。在收费电子资源发展的同时,免费资源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主要包括三类:①基于电子图书、期刊的开源资源,如道客巴巴、百度文库等。从目前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上分析,开源资源的电子图书、期刊、博硕论文已经与收费数据库大体相当;②护理学电子论坛如丁香园、天使之城等。电子论坛向所有护理学工作者敞开了大门,是广大护理学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思想体会的主要阵地,在资源种类和内容上与电子数据库形成了良好互补;③护理学百科知识网站,如百度百科、搜搜百科等。百科类网站的诞生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途径,其发展理念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奉献精神,内容整体详实准确。可见从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上分析,护理学收费资源仅是免费资源的一个子集。然而,在知识的组织方式上后者与收费资源远远不能同日而语,整体处于无组织的状态。这是由于免费资源分布过于广泛,所有的内容没有统一的结构格式要求,尤其是电子论坛信息的没有审核的过程,不规范用语非常常见等等,在这种条件下,显然信息元不可能成为免费资源的组织方式。为了合理组织这些资源,知识元组织方式最佳的选择。

2护理学知识元的标引范围

2.1限定开源资源的标引范围

目前国内大型综合类开源资源网站主要以道客巴巴、百度文库和豆丁网为代表,笔者在3月19日以“护理学”为检索词向这三个数据库的默认检索方式进行检索,分别得到956149、901090和401445个检索结果,由于以上三者均是以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术论文、电子课件等作为资源收集的内容,从资源数量可以简单的判断道客巴巴的护理学资源最为丰富。因此,将开源资源的收集范围限定在道客巴巴中,其他两个数据库没有必要做重复的分析统计。

2.2限定电子论坛的标引范围

包括护理学在内,各种电子论坛的整体资源质量与论坛服务时间往往成正比,如丁香园论坛始建于2000年7月23日,经过多年的发展,吸引了大量高素质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内容也较为准确,信息每天都在动态更新;相比之下大量小的医学论坛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内容的整体质量较低,而且即使对其进行标引,这些论坛未来也非常可能被市场所淘汰,无法找到标引所对应的知识内容,显然对这样的网站内容进行深入的知识挖掘几乎没有意义。因此有必要将论坛的范围限制在2年以上,以此保充分提高对电子论坛知识元标引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2.3限定百科全书类网站的标引范围

主流的百科全书类网站主要有百度百科、搜搜百科、360百科、谷歌百科等等,通过名字即可发现这些网站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先有搜索引擎,后有百科,每个所有引擎都会首要的引用自身的百科知识,两者相互促进发展。以上百科类网站的知识内容几乎均涵盖所有的学科范围,种类和内容没有明显差别,但由于百度搜索引擎是市场占有率最大,在2012年11月占有率高达72.84%[2],可以说百度已经成为多数人检索信息的习惯。相应的使百度百科自然成为百科类知识点击率最高的网站,因此将范围限定在百度百科中。

3知识元标引过程

3.1护理学免费资源的分词

分词就是将连续的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序列的过程,将没有间隔符中文词语变为机器可以理解的词语。常用的分词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法、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和基于词频统计的分词方法。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模拟了人脑的理解过程,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3]。前文虽然对护理学免费资源的范围进行了限定,但整体仍然是海量的,为了提高分析效率,保证分词质量,本文设计了一种曲线高效的分词方法。“曲线”表示为首先不直接对免费资源进行分词,而是以CNKI中的期刊数据库、报纸数据库、博硕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和读秀电子图书数据库为对象,采用字符串配算法进行分词方法对其内容进行分词。其原因如下:①电子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是高端人才交流前沿知识的主要阵地。这决定其内容整体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任何新的理论知识、高效的工作方法必然第一时间诞生在其中或必然有所体现,保证了分词结果的全面性;②整体内容经过作者和编辑部多次审阅和校对,几乎没有错别字和奇异词,不需要对词语进行语义理解的过程,保证了分词结果的准确性;三、文献数量范围进一步缩小。笔者利用CNKI总库检索近5年发表的有关护理学方面的文献,检索表达式为:主题=护理(出版年:2009年3月29日—2013年4月29日)进行跨库检索,总计得到313643个检索结果;以护理为检索词,在读秀电子图书中检索得到35859个检索结果,有限的内容具备开展字符串匹配算法的基础。可见收费数据库的特点完全弥补了字符串匹配算法的缺陷。“高效”表现在以此分词结果为基础,将整体分词的结果作为字典,向免费护理学资源采取词频统计分词的方法进行分词,从而省去以往词频统计需要建立字典的复杂过程。分词统计完成后减去中文停用词表的分词,就是最终的分词结果。

3.2护理学免费资源的关键词提取

提取关键词是知识元标引的核心环节,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根据分词的重要性和出现频率作为提取依据。根据护理学各种免费资源自身物理结构的差异,如开源资源和百度百科对内容结构有严格的格式限制,尤其是关键词、摘要是前者必备组成部分,后者虽然没有对结构有如此细化的要求,但其内容的每个段落均有段落标题。可见以上两者在结构上就对分词间的轻重程度即权重进行了表达和说明。因此以各个分词的重要性为依据提取关键词。在提取算法的设计上,作者傅雷在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FIDF算法的权重改进型算法,即在TFIDF算法上,增加分词的参考权重系数K,权重由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正文四项组成,权重值分别为2、1.5、3和1。在计算时,被统计的文章所有分词以此为参照物,若某一分词与标题、摘要等项的分词相同,就附以相应的权重值。以此进一步体现出文章结构与分词重要性的对应的关系,将结算结果前10名的分词设为关键词,并经过实践证明较为合理准确[4]。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权重系数K进行了如下细化和修改。细化内容为,根据标准格式的论文和图书结构中必有段落小标题,这是对段落或部分内容的总结性归纳,和美国学者P.E.Baxendale统计表明,反映段落主题的句子85%出现在段首,7%出现在段尾为原则[5],按着权重的重要性依次排序为段落小标题分词>段首句分词>段尾句分词。相应的对权重值进行修改为2.5、2和1.5,即正文权重值1不变,新增三项依次以0.5递增。标题、摘要、关键词的权重值依次增加1.5,分别为3.5、3和4.5。若某一分词同时与权重项的多个相同,按最大值赋予权重系数。同样取前10个分词作为关键词。最后在道客巴巴和百度百科中各随即抽取50篇文章,通过自动抽取的关键词与人工抽取的关键词相比较,计算出抽取精度、召回率和Fβ=1值分别为33%、87%和47.8%,较TFIDF权重改进型的算法的值均有所提高,结果较为理想。从电子论坛内容的格式分析,大部门内容由一段话组成,内容较少,甚至在百字以下。有限的内容使其产生分词与其位置几乎没有重要的对应关系,这极大降低了知识元提取的难度。因此,选择计算分词出现频率的方法提取关键词,即依次计算每一个分词的出现频率取其平均值,将出现频率高于平均值的分词提取为关键词。

3.3护理学免费资源关键句的提取

由于关键词虽然可以表达概念,但无法完整的表达语义,从而无法准确的描述文章的知识,也不符合人们惯用的对文章的理解过程,相比之下句子才是表达知识的基本单位。因此,知识元以句子作为基本对象,能够更加合理、准确、方便的描述知识元表述的内容。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关键词提取的结果,将关键词还原至所在的句子。然后对句子进行分析,判断该句子是否能够完整表达一个知识且不可再分,将符合条件的句子提取为关键句。由于以上过程较为简单,在这里就不再赘述。3.4护理学免费资源知识元标引按着知识元的结构描述关键句就形成了知识元。随着情报等学科对知识元研究的逐步深入,目前已经诞生较为合理的知识元描述框架[6]。

4知识元树型组织

本文设计分类器的思想是根据知识元结构中的内容属性设计的,整体分类器由三级组成:①设置护理学理论知识元与实践知识元分类器,对Web上免费的护理学知识元进行初次分类。通过对护理学知识元内容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以下词语往往与护理学理论知识关系紧密,如分析、浅议、原理、概念、进展等,将以上词语组织构建成为护理学理论知识分类器。以下词语如治疗、作用、效果、调查、步骤、比较、处置等与护理学实践知识的内容相关,由此组成护理学实践知识分类器。②在根据医学广义的内、外、妇、儿的分类,设置二级分类器,如心梗、心绞痛、肾炎等词语组成内科护理学分类器等,同时根据护理学实际的研究和工作需要,增设护理学教学、护理学管理、护理学心里三个分类器[7]。③根据医院科室的和医学教学课程的设置,进一步细化分类器,如将内科护理学分类器细分为心内科护理学分类器、神经内科护理学分类器等[8]。当然,以上分类器的构建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需要护理学权威专家进行仔细论证,受到作者水平能力的制约和篇幅的限制,只是进行简单的框架描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分类器构建完成后,通过对护理学知识元的内容属性与分类器的词语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决策树分类挖掘算法进行分类,将所有的知识元组织起来。

5未来努力方向

5.1对护理学隐性知识进行标引

知识元是显性知识的最小可控单元,也就是说本文是将护理学显性知识作为研究的对象,忽略了隐性知识的标引和组织。其实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更为重要,只是由于目前隐性知识的获取和共享还存在许多实质性的问题,如部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加之缺乏合理的知识保护体系和鼓励方法,限制了隐性知识整体的数量和质量。但近年来基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已经成为情报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在一些学科隐性知识共享平台初见雏形[9]。可以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隐性知识共享平台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崭新途径。当未来护理学隐性知识显性化发展成熟时,有必要将该部分内容进行知识元层面的标引,扩大和丰富护理学知识的标引的范围,将所有的护理学知识高效组织在一起。

5.2构建学习组织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篇二

关键词:毕业设计;本科生;教学质量;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黄文聪(1977-),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常雨芳(1980-),女,山西阳城人,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6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卓越计划’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校20120008)、湖北工业大学校教学研究项目“SSL-PBL教学法在《工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项目编号:校20120009)、湖北工业大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外向型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校2012011)、湖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电气信息类本科学生发展目标定位的研究”(项目编号:省2012270)、湖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电气信息大类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省20102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72-02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综合实践环节,[1]是培养本科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并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是教学、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之一。[2]本科毕业设计为学生即将面临的工作、研究生深造、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对于学校而言,毕业设计的省级优秀率也是评价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因此,本科毕业设计至关重要,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认真对待。

目前,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都安排在大四下学期,约四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正值学生毕业找工作、考研学生准备复试、找到工作的学生应企业要求到单位实习等,这些都占用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分散了学生的精力,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一、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13年暑假,湖北工业大学组织教师在学生就业比较多的地区(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及湖北省内)调查走访了已经毕业5~8年的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两种方式了解了他们在大学期间对教学环节、实践环节以及目前工作岗位对知识及能力的需求等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7份,实际回收130份。调查结果显示,对工作帮助最大的教学环节排名图如图1所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毕业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分别占29.2%、25%、20.8%、125.%、12.5%。

由图1可以看出,毕业设计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帮助较大,紧随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因此,需要重视和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目前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但毕业论文仍存在严重抄袭、优秀率不高、毕业设计走过场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毕业设计安排的时间不合理

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本专业所有专业知识都学习完毕后进行,一般在第8学期,即大学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学期。一个学期按18周计算,前4周还安排有毕业实习,预留1周毕业设计答辩,真正能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只有13周。这13周中,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还要准备研究生复试,约占用4周的时间;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没找到工作的学生、复试没成功的学生都要积极找工作,约占用4~8周的时间;已成功签约的学生部分要参加就业单位组织的实习,直至毕业设计答辩前才从就业单位回来,约占用8~12周的时间。毕业设计的时间被压缩的所剩无几,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文献资料查阅,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与指导教师沟通、交流,没有确定合理的设计路线,没有时间进行实验、计算分析、仿真研究等诸多工作。因此,必定不能对毕业设计课题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毕业论文只能靠抄袭来完成。

2.指导教师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来指导学生

目前,各个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多以科研、高水平论文、科研到账等指标来衡量,教师忙于与企业联络、接洽课题、申报纵向课题、撰写论文、项目结题、科研鉴定、申报奖励等,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则无暇指导,一周指导学生一次都无法确保。这就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学生不会全力以赴来完成毕业设计。

3.毕业设计题目缺乏新意,与实际应用脱节

有些毕业设计的题目年年出现、陈旧、缺乏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甚至会找高年级的学生要毕业设计的电子文档,稍作修改即可交差。对于一些纸上谈兵的课题,由于与实际应用相差甚远,这样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收获知识的效果也很差。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自2008年开始,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1.将毕业设计提前,让学生尽早融入毕业设计

充裕足够的时间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接触课题,大三开始设立了创新实践环节,即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环节,分别安排在第5、6、7学期,与之衔接的第8学期的毕业设计就是将创新实践环节的工作整理成毕业论文,参加毕业答辩。学生在三年级被安排到不同教师的组,由教师布置课题,从收集资料、方案设计、设计仿真、设计制作、系统调试、调试结果分析、整理课题资料、过渡到归档成毕业论文。经过接近两年时间的投入,毕业论文的质量大幅提高。

2.推行团队指导机制、确保指导时间

针对教师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来指导学生这个问题,提出了团队指导的方法。首先,将研究方向一致的教师组成团队,学生通过团队来指导。如当团队内的某个教师因公事出差时,其他教师可以代替其展开毕业设计指导,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得到足够时间的指导。其次,团队指导可以使团队内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互相监督、互相督促,以个别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3.选题与教师课题结合,避免纸上谈兵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毕业设计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选题决定设计内容,可以与学生的兴趣及未来工作内容结合紧密。过去,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选题多为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等,题目陈旧、重复度高且缺乏实验实践的条件。近年来,加强了毕业设计题目的审核力度,避免重复、老旧的题目出现,并提倡实战型的、与教师课题相关的题目,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工程实际,让毕业设计所学到的知识和系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有用武之地。除了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外,还联合学生就业单位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外进行毕业设计,以校外导师为主、校内导师为辅,毕业设计结束时需要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意见才能参加毕业答辩。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可以提前感受企业的氛围、接触未来工作的领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促进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

4.加强管理环节,严格监督毕业设计质量

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环节,学校出台了毕业设计培优计划,毕业设计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检查,优秀论文规范等管理文件,教务处、学院、系三级管理。对于培优计划,首先审核培优的题目,前期、中期、后期检点检查培优的课题,毕业设计结束后成功完成实物演示的才有资格评优,系里先组织优秀论文答辩,推至学院后,参加全院优秀论文答辩,确保学院评出来的优秀论文全部能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非评优的论文,也能通过二次答辩、延迟毕业等手段来保证论文的合格率。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证实这些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是延长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二是团队指导使教师和学生能有更充分的沟通,有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三是毕业设计课题与教师实际项目结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四是严格的毕业设计监管以及上述策略的采取,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的优秀率大大高于学校的平均优秀率。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掌握了系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为未来工作及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11,(11):56-58.

[2]吴国祥,虞庐松,肖蒙。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刍议[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31(5):175-178.

护理学习论文 篇三

一、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

(一)培养目标

1•中国:护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具备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2•荷兰汉斯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须有管理才能,有远见,能够处理复杂情形,知晓卫生保健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具备良好的评判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毕业生是能够在欧洲劳务市场发挥作用的高级职业护士。

(二)基本要求

1•中国:本专业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6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2)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3)掌握护理急性、慢性和急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2•荷兰汉斯大学: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明确专业发展的趋势,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我反思能力。毕业生应能胜任5项职业角色:(1)提供护理服务;(2)组织护理工作,开发、指导护理计划和制定个体护理方针,组织和协调涉及几个学科的完整的护理过程;(3)进行护理改革;(4)指导同行;(5)护理专业人员。毕业生应具备12项能力:(1)应具备提供专业的和人道的护理服务的能力;(2)应具备应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方法;(3)应具备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4)应具备协调相关护理服务的能力;(5)应具备协调落实已达成共识的措施的能力;(6)应具备开发和实施新的护理计划的能力;(7)应具备制定相关护理方针的能力;(8)应具备参与护理质量标准设计的能力;(9)应具备帮助和支持其他护士完成指定的护理任务的能力;(10)应具备提供建议和帮助的能力;(11)应具备改变专业和专业意识的能力;(12)应具备积极尝试新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中国:四年本科、理学学士。

2•荷兰汉斯大学:四年本科、护理理学学士(BSN)。

(四)专业特色

1•中国: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学习管理、涉及科研。突出护理是核心,以护理为主线组织课程,课程体现现代护理学的观念,反映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护理专业课程注重人的基本需要,注重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注重人文科学知识和行为科学知识的补充,注重解决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能。学生从第一个学期就学习护理学的课程直到完成全部课程,护理这条主线贯穿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使“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不断得以强化。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群使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寻求和利用科研成果,并参与护理科研;主动地、持续地、评判性地获得国内外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促进自身和专业的发展;运用管理学知识有效地计划和安排护理工作;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也在不断发展,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荷兰汉斯大学: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能力本位学习。

护理学院提供以能力本位为中心,多种教育方式为特征的教育。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应付复杂的护理情形,能够在没有或不能使用现有的标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的情形下完成护理工作。获取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和质量改进的知识和技能,控制护理质量,并具备护理管理能力。传授更具科学性的循证护理,使毕业生能以此指导和发展护理,使毕业生能在迅速发展的卫生保健事业中提供审慎而又有科学依据的护理服务。部分课程将使用双语(荷兰语和英语)教学,开设多国文化()教育,以便于学生和教师到欧洲各国交流学习,推动国际合作进程。

(五)专业化方向

1•中国:(1)社区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人际沟通、传染病护理等;(2)中医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中医基本理论、针灸推拿学、中医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等;(3)口腔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医学基础、人际沟通、口腔保健与护理、传染病护理学等;(4)涉外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英语口语、专业英语、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多元文化与护理等。

2•荷兰汉斯大学:(1)慢性病护理;(2)精神心理疾病护理;(3)重症病人护理;(4)妇产科、儿科、青少年护理。除专业化方向课程外,学院还提供几个选修模块。如:家庭护理,护理教育,护理技术,司法精神病学,护理管理,护理改革等。学生必须选择一些选修模块,才能获得足够的学分。通过选择选修模块和专业化方向,为学生提供多个职业方向,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迅猛发展变化的卫生保健事业。

(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1•中国: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0周/学年,四年160周,其中:理论111.5周,实践48.5周。第一年,以公共课和部分基础课为主,实践2.5周(军训2周,入学教育0.5周);第二年,以部分公共课和基础课为主,实践2周(临床集中见习);第三年,以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为主,实践4周(社区集中实习2周,综合实践2周);第四年,实习和毕业论文,40周。

(2)课程设置。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国情、英语、体育、计算机等;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3)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4)专业方向课程;5)实践训练,包括军训、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临床及社区见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2•荷兰汉斯大学: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2周/学年,四年168周,其中:理论78周,实践90周。第一年,预备教育阶段,理论30周,实践10周,选修2周;第二年,职业准备阶段,理论20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三年,专业化方向阶段,理论20周(专业化方向4周,选修模块16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四年,毕业阶段,专业实践20周(专业化方向16周,选修模块4周),实践20周,选修2周。

(2)课程设置。1)理论,包括护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律、组织管理学、国际学、科研方法等;2)技能,包括护理专门技能、沟通技能、管理技能;3)实践训练,第一学年10周,第二学年20周,第三学年20周,第四学年40周(实习20周、论文20周);4)专业化方向。

(七)教学方法

1•中国:(1)课堂讲授;(2)示教;(3)自学讨论;(4)实验实习;(5)操作练习;(6)角色扮演;(7)病例讨论。

2•荷兰汉斯大学:(1)理论学习路线,学习在工作模式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2)综合学习路线,针对护理单个项目的学习,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3)技能学习路线;(4)进一步学习路线,附加路线:包括特殊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如科研、循证护理、各国文化学习等。

二、中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教学计划比较结果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状况大体一致,笔者收集的几理学院教学计划大同小异。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结果如下:

1.培养目标。尽管东西方文化有较大差异,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即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还要会管理,要面向国际。

2.基本要求。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两国的要求大同小异。但从能力方面荷兰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专业特色。两国的专业特色与国情密切相关,各有特色。但荷兰在对不同年龄的护理、家庭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面更有特色。

4.课程结构。从课程结构看,差异较大。近几年,尽管我国的护理课程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加强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但基本上仍以护理理论为主。相比较而言,荷兰的课程设置以能力为主,面向国际,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是专业素质。

5.实践训练。从实践教学看,由于各校招生规模大,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国内多数学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2∶1,实验多采用应证性实验,临床见习多采用集中见习的方式完成,课程设置为先基础,后专业,再实习的“三段式”,因此,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荷兰的实践训练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第一年10周,第二、三年分别20周,第四年40周,超过了理论的学时,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学习目的明确,因此,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

三、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国家的改革开放,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护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人群对健康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护理学习论文 篇四

1试验依据

1.1理论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探究和发现的内在兴趣。对于成人来说一般使用“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1]。

1.2选择依据选择“护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一方面这一节内容是高校《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非常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又对学生进入实习和工作后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护理学理论”一节的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较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改变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

2“护理学理论”的教学实践

2.1知识背景“护理学理论”是在学习完解剖知识、生理知识、药理学知识以及护理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之后,在进入临床护理课程学习之前的基础内容,是护生从理论走向临床实际的桥梁。

2.2课前导入

2.2.1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信息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课前要求每个学生预习“护理学理论”一节的内容,要求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和各种图书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提出5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目前被确认的护理理论有哪些?②护理理论的发展方向有哪些?③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④当前护理界正在探讨的热门话题有哪些,你有什么见解?⑤护理教育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自主确定为该问题引入一些辅助相关知识,从多个角度阐述答案。

2.2.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课前带学生到病区观察护士们的日常工作。要求学生用自学的知识和已学过的知识来判断他们工作的合理性,验证所查阅资料的正确性,并就工作中的问题与护士们进行交流,记下他们的问题并再次进行资料查阅、学习。

2.2.3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参观后,自由结合,分小组学习,相互补充资料,完成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2.3相关资源为学生提供网络、期刊和各种学术书籍,丰富资源空间。期刊如《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等;网站如中国护士网、医学护理网、37℃医学网等。

2.4课堂教学过程

2.4.1课上综合信息,写出小组报告将全体学生重新分组,分组原则:每个问题在每个小组内至少有一人进行过深入研究。分组后,要求小组内所有成员将个人所搜集的资料,经小组讨论后,就某一问题,从某一角度写出本小组的研究报告2份或3份。

2.4.2课上各小组轮流发表研究报告,互相学习在形成小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2名或3名同学做典型发言,其他各小组要认真学习,记录其发言的要点,为下一步集体讨论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各小组报告中的错误内容及时加以纠正,对一些具有争议的学术性内容,建议学生在课后再补充资料进行课后讨论。

2.4.3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完成本节知识的建构将各小组的研究报告进行汇总、讨论、分析、补充,在教师的指导下添加相关内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论文———“护理学理论综述”。该论文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①护理学理论定义及起源;②护理学理论在教学及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情况;③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发展状况;④我国护理教育发展方向;⑤如何当好一名新形势下的护士。到此完成“护理学理论”一节的课堂理论学习。

3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的填写,以检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本次共发放评价表26份,全部收回。“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的内容及评价结果见表1、表2。

从问卷统计结果看,学生普遍能够完成研究报告,并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方面还不够熟练,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方式的喜爱程度,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利于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激发了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同学说“老师坐在同学之间,倾听我们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同学的所思所想以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为老师今后的教学打下铺垫。”“护理原来还有这么广阔的空间啊!”“我喜爱护士这个行业,我将来一定不会转行。”

护理学习论文 篇五

1)开课前2两周向学生讲解基于团队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的使用方法。并把后面要学的学习要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TBL学习小组组长。

2)TBL学习小组组长针对具体课程内容根据组员学习及个性特点、特长进行具体分工。

3)TBL学习小组成员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我校临床实践技能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登录学习、图书馆、实训基地的场所、教辅教学系统及其他设备、业余时间到附属医院临床见习、和临床专家探讨、跟同学共同协作等学习形式,可以通过飞信群、微信、QQ群互相学习。

4)开课前3天老师通过飞信群或面对面召集组长调查详细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对于存在偏差的小组给予纠正,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必要时通过QQ群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的进展。

5)课堂教学:

(1)个人预习确认测验:课堂前10分钟,对每个学生进行本次课内容的测验(以选择题的形式),了解学生课下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完成效果。

(2)团队预习确认测验:课堂中间35~4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各组推选学生或者组间针对老师给予内容进行讨论或展示。

(3)申诉:在讨论后允许和鼓励任何申诉,即向老师提出任何意见或疑问,用时5分钟。

(4)老师反馈、总结、对本次课重点难点精讲,用时20~30分钟。

(5)团队应用测验:最后10分钟进行本次课内容的测验(题的形式不定),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运用情况。

(6)同行评价:课后,每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公平公正的对其他组进行评价,推选最佳团队,老师将为最佳团队每个成员进行加分。

2教学效果

2.1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通过TBL教学模式干预学生自我测试前后学习成绩对比,干预后较干预前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成绩分析显示,两班都在良好以上,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2.3学生对TBL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篇六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毕业设计;本科;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18-02

电类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既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毕业设计是电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独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和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2]。

1.毕业设计和毕业生就业、考研等在时间上重叠,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就业或疲于考研,没有心思和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毕业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影响。

2.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就业实习,所以已找好工作单位的学生并不能安心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而是靠实习之余加班完成,这致使毕设任务在时间上无法保障。课题要求的电路制作和软件编程、调试等任务没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大多为“纸上谈兵”,“真题真做”成为一句空谈,严重降低了毕业设计教学的预期效果。

3.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时间一般比较仓促,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对题目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自身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否满足任务需要等缺乏正确评判,因此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后期完成题目时难度大,任务重,难以取得较好的设计结果。

4.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期间缺乏教师引导,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技能训练缺乏针对性,导致毕业设计时不具备课题必需的基本技能,给后期毕业设计完成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5.如今毕业设计都集中在短短十周之内完成,而教师所指导学生一般都在10个左右。教师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繁重的教学任务,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非常有限。此外,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参差不齐。在时间短、任务重的客观现实下,导师在指导中难以做到因人施教、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二、改革内容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高校都开展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探索[3,4]。我们以推行导师制为核心,进行了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1.改革内容。①加强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过程指导,让学生具有明确的、感兴趣的专业主攻方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为后期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②改变传统在大四下学期做毕业设计的教学体制,根据情况让学生在大三就开始进入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设计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避开毕业设计阶段与学生就业、考研之间的时间冲突,又可以相对延长毕业设计的时间,既能确保学生有时间在校安心完成课题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能让导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毕设指导效果。③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相关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严格过程管理与考核。让指导教师切实负起责任,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改革措施。在实践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了专业导师负责体制[5]。所谓专业导师负责制,是指每一个学生都在大三开始选择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并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最后由专业导师布置和指导其毕业设计课题。

实施专业导师制,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发挥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利于促进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3.实施办法。①建立专业导师制度。从学生大三开始,为每个学生分配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和导师之间可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由专业导师指引学生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构筑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毕业设计阶段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课题的顺利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运行模式上,由学科专业带头人和科研、教学骨干教师担任专职专业导师,同时注重从企业聘任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专业导师。每个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通过参与导师承担的项目开发、技术服务项目、实训指导项目,以及参加每学期由导师制定的专业训练项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培养模式上,大三为导学阶段。导师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就业或读研)来指导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学习要求,并帮助其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强化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指导学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大四为导能阶段。导师为学生制定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课题。②加强专业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导师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熟悉本专业工程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关注相邻的交叉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保证专业导师制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导师队伍。在专业导师制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理论功底厚、工程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工作态度认真的老师。这就敦促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真正地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要建立一支良好的专业导师队伍,就要鼓励教师重视教学和科研,争取各类课题;此外,还要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以此带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③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在专业导师制基础上,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在大三就开始熟悉毕业设计课题,并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选题、调研和实施工作,这就相对延长了毕业设计的时间。专业导师通过强化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跟踪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既有利于搞好毕设环节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就业选择。学生可以安心做设计、写论文,并能合理制订求职计划和安排求职时间。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大三上学期就让学生熟悉毕业设计课题,并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之余,围绕课题的设计内容和要求进行文献检索,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为后续的课题设计与制作奠定基础;大四上学期,导师指导学生按照毕业设计题目所要求的设计内容,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软件的编写、调试,最后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测试和分析;大四下学期,导师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和要求,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因为学生已经真正完成了题目要求的设计任务,所以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和切身的体会,论文的撰写也就变得非常容易。④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与专业导师制相适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考核和评定标准,强化毕业设计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修改当前对毕业设计结果验收与考核的标准,并严格按照“真题真做”的原则对教师的指导效果和学生的毕业作品进行评判和成绩评定。

三、改革效果

通过导师制的实施,我院教师队伍综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条件更加完善,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以教授、博士为主体,建立了12个博士、教授工作室,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毕业设计题目申报上,我们进行严格论证和把关,确保90%以上题目为工程设计型,所有题目在三年内不得重复,并做到一生一题,真题真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专业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近两年来,学生在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2012年,获“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二等奖3项。获“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项,西北赛区二等奖1项;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个人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2项;在2013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北赛区现场比赛中,本专业选派的6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并有两支队伍进入了全国总决赛,分别获得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

四、结语

在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中,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在前期专业课学习中做到目的明确,方法正确,系统地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课题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真正实现了“真题真做”。大部分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业成就感。通过改革,切实提高了我校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其他工科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敏,孙永河。毕业设计形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2:167-168.

[2]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84-87.

[3]李庆武,霍冠英。电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11,33(1):9-10.

[4]詹华伟,张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控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74-77.

[5]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30(7):84-87.

护理学习论文 篇七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对策

护理学硕士学位是为顺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护理学硕士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以专业技能和实践发展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普及及护理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仅个别院校设立了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但其评价标准不一,且没有考虑护理学培养目标及要求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全面、客观、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护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护理学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增为高端人才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高校及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近些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论文选题缺乏创新点、选题与本专业无关等问题。(2)论文结构混乱模糊、设计不合理。(3)论文写作缺乏严谨性,中英文摘要直译痕迹明显,语言表述不专业、关键词不准确等,甚至将多篇他人文章拼凑成一篇文章。(4)论文论点把握不全、实验证据不充足等。(5)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或已经有前人发表过此类文章。以上情况令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担忧。

2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硕士论文评价”进行检索,结果为相关期刊文献共81篇。以“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献共37篇。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有8篇,查询到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1篇。唐瑛等[1]指出,由于所有学科实行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综合素质和论文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出现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而且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广泛,会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现象。因此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刘金等[2]认为硕士论文盲审体系大致相同,但是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因学校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异,就会产生论文评价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硕士论文盲审评价标准。而且要进一步完善论文送审工作,送审的全过程都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直接操作,保证客观、公正的空间和条件。曹利美等[3]发现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限制了评审专家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意见,从而导致论文评审出现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区分不同等级的论文。这样的评审只是满足形式上的规定,其实质没有达到科学可靠的评价论文质量的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质量监督和导向功能。因此,评价指标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3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李传兵[4]曾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缺位”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专业性、研究性、创新性、应用性和规范性5个方面作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筛选出10个二级指标,其中专业性包含论文选题和研究设计,研究性包含文献综述和分析论证,创新性包含创新运用和创新成果,应用性包含应用实效和推广价值,规范性包含操作规范和写作规范,该评价体系简洁明确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邓晓红等[5]将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划分为应用研究、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并针对每一类型构建详细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模型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能够合理、有效地对多形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质量评价。杨扬等[6]致力于构建全面、系统的针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根据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最终确定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42项,并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体现与强调临床硕士的培养要求与特点,从而为专业学位硕士的科研培养管理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程姗姗等[7]旨在构建一套针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量性研究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经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一级指标8个(即论文选题、创新性、文献综述、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科研设计、写作、诚信、所获成果),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40个,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较强,侧重护理学专业特色,指标体系全面、细化、操作性强,获得专家认可,可作为各护理院校科学有效评价量性研究学位论文质量的工具和标准。

4提高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水平的策略

4.1优化分类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和有效引导培养质量的方向。为了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效率和水平,提升培养质量,应该明确区分学科类别,建立多元质量评价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首先,要充分了解评价学科,针对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制定出符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可靠,有利于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推进。其次,进一步细化成多个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筛选出多个二级指标,还可进一步确定出三级指标,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有效发挥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均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科学性,所有指标的总和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而且评价指标要具有全面性,指标的总和必须充分反映论文的各个方面,不能忽略任何方面的指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应充分体现评价目标的本质。4.2坚持学位论文双盲评阅制度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双盲评阅即评审人和被评审人双向匿名的评审制度。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论文质量监控力度,双盲评阅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双盲评阅使评审人不需再为“碍于情面”而担忧,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对学位论文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综合评价,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保证学位论文的评审质量。还可进一步完善盲审评阅办法,组织非本校专家或非导师专家进行评审匿名的论文,加强研究生及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4.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评审组织与参与人员的协作管理。由于评审组织与各实施参与主体之间缺乏及时的反馈信息,导致难以发现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评审中需要加强信息的收集与互动,以便及时发现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在加强协作的同时,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护理学院的管理部门应对该学院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定期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展开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其工作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主观性过大,受非学术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应该公开整个评价信息,保证评价细节的透明,力求让每个相关的人都有所了解,来加强社会监督的约束作用。4.4加强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建立学位论文抽查制度。在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建立预答辩制度,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应筛出并修改,直至合格再参加正式答辩。答辩程序应严格、规范、严谨,应由符合规定的专家组建答辩委员会,并做到答辩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可将评审专家的表决票改为对各要素分项目、分指标的打分制,使学位论文答辩的评分过程更加科学、有说服力。为了推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及监控,研究生处应组建抽查小组,建立事后学位论文抽查制度,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后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进行再审查,如若发现有严重问题的论文,除追究该学院组织责任和相关专家的评审责任外,还要严肃处罚相关导师和研究生。

总之,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不仅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和检验能否达到硕士学位标准的重要依据。要想确保学位论文质量,需要通过科学、客观、高效的评价标准对其评估分析。因此,要重视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建立健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机制,使其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学位授予的质量评价和保障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瑛,王鲁娟,于丽,等。关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3-144.

[2]刘金,邢军。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盲审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74-75.

[3]曹利美,张培莉,马梦柯,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质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92-1895.

[4]李传兵。新时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构建[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5):150-156.

[5]邓晓红,宫磊。多形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8):89-94.

[6]杨扬,仰曙芬,付玉,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2):120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