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工作总结>调研报告>

苏州市社区党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阅读(1.5W)

近几年来,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城区两个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苏州市社区党建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强化街居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充实社区党建的领导力量。

为了加强街居干部队伍建设,各城区普遍采取区机关下派一批、街道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起用一批、人才市场引进一批的办法,将大批30至45岁左右、大专文化以上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了街道干部队伍中去。目前城区20个街道正副书记共72名,其中35岁以下8名,平均年龄45.7岁,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2名,占86.1%。同时,分期分批从下岗人员中招聘了一批年纪较轻、文化较高的同志充实进居委会干部队伍,并注意选拔综合素质较高,有党务工作经验、有群众工作基础的同志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市157个社区居委会中,除个别主任不是党员以外,其他全部书记、主任“一肩挑”。近年来,经过多次遴选调整,我市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龄已由1999年的58.7岁下降到48.2岁。拥有大专学历的居委会干部比例也由原先的16.2%提高到28.4%。在分期分批调整干部队伍的同时,各城区有计划地安排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参加区委党校、街道党校的培训及其他形式的参观交流活动,以深入的政治理论教育,及时的形势政策教育,全面的业务知识教育为主体,着力提高街居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此外,各街道都将党建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评。部分街道还推行了居委会干部末位淘汰制。按照“德、能、勤、绩”,由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和普通群众对居委会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综合打分,严格评定。末位淘汰制实施后,有效地增进了居委会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2、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不断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

为了加强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原来的街道党委全部改设为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委的派出机构。各街道在区划调整后,严格按照“一居一支”的要求,每个居委会都建立了党支部,坚持做到新村小区建到哪里,居委会就建到哪里,党的组织也建到哪里。城区新办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及区属转制企业,也同步组建党组织。针对近年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实际情况,各街道积极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对辖区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其党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有三名以上党员且有合适书记人选的单位建立独立支部,对仅有个别党员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成立联合支部。目前全市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共建立独立支部32个,建立联合支部12个,独立支部和联合支部涵盖企业数为78家,占有党员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数的63.0%。按照《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苏组发[2000]9号)文件精神,各街道积极构建区域党建网络,在对辖区单位党组织情况进行排队摸底的基础上,加强横向联合,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把社区内各单位维系在一起,成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充分利用成员单位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实现社区单位间的资源共享,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共同搞好社区教育、社区援助、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等综合性社区事务。目前全市共有558家单位成为各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的成员,占城区建有党组织单位数的62.4%,联席会成员单位与各社区居委会共结成286个共建对子。一个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委会党支部为基础,街道辖区党组织为依托,全体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初步形成。

3、积极开展党建活动,注重增强社区党建工作活力。

街道注重发挥社区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的优势,共同协商处理社区事务,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主题活动。如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期间,各街道都联合社区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开展了“庆党的生日、看改革成就”“党旗在我心中”“回顾历史,共铸辉煌”等主题的纪念活动。迎接APEC财长会议期间,彩香街道、胥江街道、府前街道联合三香路沿线各家单位共同开展三香路文明示范街区创建活动,维护市容市貌,弘扬文明形象。此外,各街道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社区特色活动。如平江路街道根据公民道德建设目标要求开展的平江路社区道德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娄门街道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要求开展的“党报社区”创建活动、双塔街道开展的“双塔社区文化艺术节”,金门街道开展的党员“十个一”志愿服务活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外,各街道还聚合党建联席会优势,大力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如桃坞街道、葑门街道等根据弱势人群帮扶的需要发起建立助残帮困基金;三元街道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台帐,并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等社区服务等等,这些公益活动的开展,在社区内树立了党组织的形象,赢得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4、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着力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各街道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基层党校轮训制度,坚持做到教育经常化,深入化;对一些因为下岗失业或其他特殊原因思想有疙瘩的党员,社区党组织注意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社区党员建立起对组织亲切的归属感。对居民区内老弱病残、行走不便的党员,各居委会党组织坚持做到“送教上门”,定期上门教育辅导;针对外来流动党员日益增多的情况,一些街道专门建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实行专人、专职管理。同时,各街道结合创建文明小区、文明街道、安全文明小区等工作,组织开展党员志愿者、党员责任岗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两年来,一些街道将社区单位的在职党员逐步纳入社区党建工作范围,探索以有效的活动载体引导并督促在职党员将党员形象同时树立在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吴门桥街道较早地施行了在职党员公示制,对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将其党员身份及其愿意为社区提供的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公示牌公示在楼道,目前已有76个楼道的158名党员身份公示在社区。这一制度的施行,一方面,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观念,同时也在社区内树立了党员的形象,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平江区、沧浪区先后推行了区属在职党员到居委会报到制度,社区党建工作增加了新鲜血液,充实了有生力量。

二、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

尽管我市的社区党建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些经验,但调研也表明,社区党建作为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尝试,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深化、提高。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社区党建的工作氛围不浓。

(1)社区意识尚未形成,社区归属感不强。我市的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各项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社区发育相对迟缓,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不健全,不完善,因此有不少党员思想中尚未形成社区概念,对社区没有归属感,不愿意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不愿意将党员身份公开在社区,有的甚至不注意维护党员在社区中的形象。驻区单位的社区意识也相对淡薄,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仍未突破旧有的条线垂直管理的框框,没有形成“共驻社区、共建家园”的观念和认识。

(2)模糊认识有待澄清,工作动力不足。由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加速转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街道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行政资源,已经难以协调多元化的利益主体,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施高效率的区域管理。因此,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单位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延伸工作手臂、拓展党建领域,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是形势所需,而且是当务之急。但是目前,社区党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仍未被充分认识,有的认为社区党建是即时之策,操作中重活动开展,求轰动效应,轻基础工作;有的认为社区党建任务重、收效微,有畏难情绪和坐等思想;有的认为社区党建工作是党委组织部门的事,参与意识不强,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3)社区党建的地位尚待摆正,投入精力不够。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各项工作的统领。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将社区党建工作从属化的倾向。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大多忙于税源经济,无暇顾及党建工作,分管党务工作的街道副书记一人要管十几甚至几十个条线的工作,客观上难于腾出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党建工作。因此,实际上街道只有一名党政办主任或副主任在负责党建日常工作,党建工作力量显得十分薄弱。

2、工作基础有待夯实,社区党建的发展后劲不足。

(1)管理任务不断加重,干部力量相对薄弱。随着企业改革和属地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街居两级管辖的党员队伍日益庞大,2000年,组织关系在居委会的党员人数为9426名,2001年新增了4028,增幅为42.%。全市社区党总支中,有近30%超过150人,社区党支部中有60%超过60人,平江、金阊区最大的社区党总支党员数已经超过200人,沧浪区最大的社区党总支党员已逾300人。与日趋庞大的党员队伍相比,街、居两级党务工作力量不但没有增加,相反,在机构改革、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反而有所削弱。仅以金阊区为例:金阊区在区划调整中,从原来的152个居委会调整合并为60个社区居委会,最大的社区党总支党员为200多名,最大的社区居委会管辖3006户居民,已经超过中办发[2000]23号及苏办发[2001]15号文件规定的最高标准,但居委会一般只设总支委员3-5名,居委会干部5-8名。此外,我市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截止今年4月底,城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数已达9534家。实现对这些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也需投入大量人力。

(2)工资待遇仍然较低,干部队伍不够稳定。我市城区各居委会主任工资为500元/月,副主任工资为400元/月,低于全市职工月均收入水平,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差距更为明显。上海市街道居委会干部收入,大致相当于全市职工人均月收入水平,杭州居委会干部收入也为元/月。我市居委会干部90%是从退休、内退及下岗职工中招聘起用的,特别是从下岗职工中招聘的居委会干部,他们在居委会干部中年纪最轻、活力最强,但因企业破产买断工龄或解除合同,除居委会400或500元的工资收入外,并无其他生活来源,且各项社会保险由个人自理,月可支配收入相当甚至低于其工资总额。与工资收入很不相称的是,居委会承担的管理、服务职能繁多,仅政府下派的治安费、计生费、综合治理费、军人保证金、残疾人就业基金、军人抚恤费、绿化费、防汛费等收费任务就达17项之多。不少居委会干部存有后顾之忧,工作不安心。工作重与收入微、能力强与留用难成为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两对突出矛盾。

(3)街居可控资源有限,工作开展牵制较多。社区作为政府管理的微观基础,不仅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实施行使管理职能,而且要承接社会服务工作。但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行政权力与经济运行适度分离,可控制的行政资源、经济和社会资源十分有限。目前街道的经费来源主要为下拨的行政经费和发展税源的税额返还。由于税源经济发展存在不平稳性,各街道财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相当一部分街道收支不平衡,甚至是入不敷出,很难确保社区党建投入到位。尽管区、街道两级在阵地建设,活动经费上想了不少办法,但目前仍有不少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紧张,活动阵地狭小,157个社区居委会中,尚有42家未配备电教设备,占居委会数的26.8%。另一方面,区域性党建工作的范围不仅涵盖街区所管辖的党员、党组织,而且包括辖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各种新经济组织党员及流动党员。延伸党建工作手臂、拓展党建工作领域,势必带来党建成本(人、财、物)的递增,这也同样成为制约社区党建工作推进的客观因素。

3、党员教育管理有待加强,社区党建的基础环节不严。

(1)党员教育方式单一。社区居委会党员结构日趋复杂,有离退休党员,也有在职党员;有自谋职业党员,也有无业党员;有个体工商户,也有私营业主;有行动不便的病老孤残,也有年富力强的退伍军人、待业毕业生等等。由于年龄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从业特点不同,因此,对组织生活的开展要求也不同。但社区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的内容以政策理论、形势任务、党情民愿为主,理论性强而亲和力不足;教育学习的形式以读报、开会、看电视等形式为主,纪律性强而灵活性不足。加之社区党组织普遍面临党员人数多、而活动阵地小的问题,组织生活会中的教育学习内容较难开展讨论交流,内化吸收效果不理想。随着党员教育目标要求的不断提高,不少社区党组织积极尝试通过专家授课、外出参观、社区论坛等多样的学习形式,提升教育效果。但是由于组织工作任务较重,党员骨干人力有限,难以确保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开展。

(2)党员管理盲点增多。由于属地化管理的推行,致使社区党员结构日趋复杂,其中,下岗后自谋职业的党员、毕业后未落实工作的党员、部队转业的复员军人党员,人户分离的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生活缺勤现象。目前,社区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参与率仅为70%。新经济组织中也有不少党员因有思想顾虑,不愿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致使社区无法掌握这类组织中的党员底数、分布、流向和从业情况,成为“地下党员”。行政区划不明确也导致一部分党员游离于组织管理体系之外。仅以沧浪区胥江街道为例:由于桐泾路与南环西路交界地带在民政、税收、及卫生管理的区划上并不一致,在党员管理工作职责上也存在扯皮现象。此外,由于部分老党员对企业改革不理解,在退休后从单位转出组织关系后,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入街道,因此,也成为游离于管理之外的“口袋党员”。

(3)管理约束力不强。党章明确对“三不”党员应清退出党,但对于那些参加组织生活,但不够正常、缴纳党费,但不按比例足额上交的党员,社区党组织往往在劝说教育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听任态度,这在某种程度上损坏了党员义务的无条件性和党组织的权威性,削弱了党组织对党员的约束力,甚至有些社区党员在交纳党费这一本该十分严肃对待的党员义务问题上,讨价还价,斤斤计较。

4、工作模式有待创新,社区党建的整体水平不高。

(1)组织网络较为松散。社区党建作为区域性党建工作,有赖社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的共同参与。以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形式将社区内党组织维系在一起,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共同发展,这是对以往街居党建工作模式的组织创新。但联席会成员单位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利益上的制衡关系、工作上的监督关系,组织相对松散,工作并非依靠刚性的制度来规范,而是靠柔性的情感来维系。

(2)工作机制尚不成熟。街道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居核心地位,但与辖区单位党组织间无领导关系,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为争取支持,扩大参与,必须以服务求认同,以双赢求发展。而社区范围内的其他党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参与与否,支持与否,完全取决于对社区党建的认识程度,以及街道提供服务的优劣。街道的工作制约力有限,以双向互动的管理与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党建长效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3)工作载体创新不多。社区党建要焕发生机与活力,必须依赖活动载体的不断创新。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社区仍然存在活动载体创新不力、形式单一等问题,无法以社区群体和社区单位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党员群众的广泛参与,致使社区党建活力不足,吸引力不强,工作绩效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1、抓认识,澄清思想误区。

(1)以市委名义召开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对全面推进我市的社区党建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区、组织关系直属市委的基层党组织全部参加。通过推进会的召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2)举办一期街道党工委书记培训班。围绕城市社区建设及社区党建的相关业务开展课堂教学和互动式讨论,拓宽街道干部视野,启发社区党建工作思路。同时组织学员参观考察,通过学习兄弟城市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寻找差距,汲人所长,促进工作创新。

(3)大力营造舆论氛围。要重视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宣传,挖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七一前集中组织对那些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开拓创新的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不遗余力的党员事迹的宣传报道。并在《党在生活》栏目制作专题片,使城市基层党组织有一批可学、可比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有一批可亲、可敬的先进榜样。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舆论的引导造势作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社区党建的浓郁氛围。

2、抓投入,夯实工作基础。

(1)严格党费收缴,实行专款专用。要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党费收缴工作作为社区党建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收交党费。市级出台《关于党费收缴、管理、使用的意见》,适当降低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党费的上交比例,严格党费管理、使用的各项制度。社区党组织要重视党费收缴工作,对那些因主、客观原因不足额交纳党费的党员,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进行严肃认真的教育引导,确保社区基层党组织党费不少交,不漏交。区、街道要加强党费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

(2)适当进行补贴,弥补经费缺口。市、区财政要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转换,增加街道可支配财力,加大社区党建工作投入,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待遇水平。市级财政要从每年的新增财政收入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综合补贴,争取用2-3年时间使全市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工资水平达到全市职工人均月收入水平。区级每年从新增财政收入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作社区党建专项经费。

(3)延伸工作手臂,挖掘社区资源。街居党组织要主动争取辖区单位党组织的支持,根据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情况,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找准党建工作与社区中心工作的结合点,设计开发主题鲜明,导向积极的党建活动载体,以系列化,特色化、个性化的党建活动凝聚人心,整合资源,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能量。

3、抓管理,优化工作绩效。

(1)用退休党员之力,树立社区党员形象。社区党组织要围绕社区内群众性、公益性事务,适应居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并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同时根据社区退休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各个社区都组建起一支相对稳定的退休党员志愿者队伍,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组建起退休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如党员义务宣传队、党员治安巡逻队、党员文艺表演队等等。要通过社区退休党员志愿服务的开展,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树立社区党员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

(2)扬在职党员之长,增添社区党建活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印制在职党员社区报到证及在职党员社区联系卡,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工作。各区、局(公司)、大专院校、直属单位党组织要动员和教育在职党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持证报到。社区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在职党员的登记工作,根据在职党员的兴趣、特长,为其提供相应的社区服务岗位,并做好经常性的联系工作,做好在职党员的服务记录,并给出服务评价。各单位要将党员社区表现作为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市、区、部门要将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基层党组织评优的重要依据。在职党员要树立起服务社区、奉献社会的自觉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社区建设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始终保持和维护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

(3)应党员多样之需,优化党员教育效果。社区基层党组织要适应党员结构复杂化、党员需要多样化的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党员教育管理。要继续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基层党校轮训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员,实行街道归口统一管理。根据其行业特点组织党员组织生活,做到时间上科学合理,形式上灵活多样,内容上贴近思想。街道要选派综合素质全面、有群众工作基础的党工委委员深入到辖区内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当中,做好指导协调、信息联络等工作。对外出经商、自谋职业等流动性相对较强的党员,要通过建立外出党员登记制度及时了解外出时间、地点和从业情况,对外出的党员按时寄送党员教育材料,并及时抓好党员学习情况的反馈。对居民区老弱病残、行走不便的党员,要坚持做到“送教上门”。

(4)清不合格党员之名,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出口。对不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对经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要给予严肃处理,对“三不”党员及其他原因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党员要坚决清退出党,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约束力,党员管理的权威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4、抓制度,提升工作水平。

(1)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责任制。各城区要将社区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的重要任务列入区委工作日程,建立起一把手亲自抓社区党建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管理体系。区委组织部要做好社区党建各项工作的规划、指导、督查工作,注重用量化的指标体系考核社区党建工作绩效,争取社区党建工作每年上一个新台阶。街道党工委要根据本辖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落实区委下达的社区党建工作任务,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创出自己的社区党建工作特色,同时,要对居委会开展党建工作进行指导,提供帮助。

(2)不断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党建联席会中要切实发挥好核心作用,做好牵头、组织、协调等各项工作。要建立健全党建联席会例会制。以党建工作为中心,围绕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体、社区援助等各项社区事务,集体协商讨论、集体议事决策。街道党工委在发挥核心作用的同时,要调动联席会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尝试通过轮值制等形式开展社区活动,形成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运作机制。

(3)探索实施条线属地双向评优制。要加大街居在实施区域管理和区域服务中的约束力。在明确党内评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考核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条块结合的考核评优制。一方面,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开展的各类评优工作,要征求被推荐组织所属街道党工委的意见及被推荐个人所在社区居委会的意见,另一方面,各系统、条线、部门内的评优工作也要适当参考评优对象所在街道党工委及社区居委会党组织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