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觀後感>

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多篇

觀後感 閱讀(2.64W)

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多篇

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怎麼寫?我們還需緊繃全面脫貧“這根弦”,做好持續穩定脫貧的文章,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閱讀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範文5篇,請您閱讀!

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1

我是一名扶貧戰線上的新兵,開展結對幫扶一年多的時間。5月份的一次扶貧,一個甜瓜給了我莫大的感動,讓我更加愛上扶貧這項事業。

每月一次入戶,我照例提前給幫扶物件丁大爺打電話,他爽朗地說道:“小賈,好的。明天九點半,我在家等你哈!”九點二十,我們驅車來到丁大爺衚衕口,我遠遠望去,看到丁大爺正站在門口等我,看到我來,他加快腳步走過來,我趕忙跑過去,握著他的手說:“大爺,您在家等著就行,不用每次提前出來等。”丁大爺笑呵呵地說道:“沒事兒,你們平時工作這麼忙,每次還這麼辛苦你,真是不好意思。”

進了家門,丁大爺非常客氣地讓我坐下,這次走訪主要是進行資訊核對,大爺非常配合地找各種資料。完成資訊核對後,我們又聊起了家常,大爺給我講起了他年輕時的故事,他講得非常動情,聽得出來,他曾經也是氣血方剛,年輕有為,只可惜後來因病致貧,一直未成家。他說,他從內心非常感謝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給修整了房子,辦了低保,安裝了自來水,還有公益崗位,更重要的是還有醫療保險,幫他解除了很多後顧之憂。他很知足,並表示將要更好地自力更生,早日脫貧。

聊天過程中,他突然一拍腿,左手摸著頭說:“哎呀!你瞧我這腦子,我還有給你留的甜瓜呢!”說著,他快步走進裡屋,從裡面拿出一個大甜瓜,塞到我手裡:“快吃!昨天親戚來我家帶來的,我特意給你留的!很甜!”

“大爺,您留著吃吧!您太客氣了!” 我趕忙站起身來,雙手推辭道。

“小賈,你不要這麼見外,一個甜瓜值不了多少錢,但我看你一個外地人,每月還要來看我,又是送東西,又是幫我解決困難,我從心裡感謝你呢!”

正在我倆推讓時,丁大爺親戚家的孫女來了,我倆見過幾次,這是一個非常開朗活潑的小女孩。她爽朗地喊了我一句:“叔叔,你又來啦!”“嗯,小姑娘又長高了哦!這個甜瓜給你吃吧!你是祖國的花朵,祝你長得更甜,唱歌更甜!”我們三個都笑了。

回到單位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個甜瓜,包含著丁大爺的一份情誼,這份情意讓我愛上扶貧,更有信心和力量做好扶貧。

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2

“阿媽啦”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本身行走不便的她,還照顧著年邁七旬的老母親,相依為命,是遠近聞名的“老好人”“大孝女”。今年有幸被組織派到村裡搞扶貧工作,我便與這位“阿媽啦”開啟了一段“不解之緣”。

在“一言一行”中樹立樸實形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剛到村裡,我開始了對貧困戶的走訪工作,力圖在知民情中解民困。記得初次到“阿媽啦”家中已是傍晚時分,微弱的燈光灑落在她身上,夾雜在青絲中的白髮顯得格外明顯。“阿媽啦”得知我是扶貧幹部後,倒上了熱乎乎的酥油茶,“我們家沒什麼困難,你們扶貧幹部那麼忙,以後就不要經常過來”,“阿媽啦”親切地說道。來訪之前我已經大致瞭解了她家的情況,“阿媽啦”雖然家庭條件困難,但她是村裡第一個站出來放棄申請建檔立卡戶的人,給其他群眾也樹立了榜樣。樸實的言行著實讓人感動,從此之後我更加關注著這位“阿媽啦”。

在“一顰一笑”中保持樂觀態度。“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群眾事無小事,在得知“阿媽啦”家中青稞要搶收時,我便擼起袖子帶領黨員深入田間地頭,與“阿媽啦”共同勞作,“打成一片”。勞作完後,她又要回到家中照顧久病在床的老母親,不大的房子收拾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竟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阿媽啦”的笑容總是那麼慈祥、那麼樂觀。以群眾的視角看問題,我也是群眾的一員,“阿媽啦”的一顰一笑時刻感觸著我,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在“一舉一動”中彰顯文明風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群眾的心總是那麼淳樸,你心中裝著他,他心中也裝著你。今年中旬,在縣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鎮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村率先建立了“村民甜茶館”,為65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喝茶聊天的活動場所,讓老人們能安享晚年。茶館開業當天,“阿媽啦”早早地推著臥病的老母親來到甜茶館,帶來潔白的哈達,把珍貴的祝福最先送達給我們,感謝黨帶來的惠民政策,眼含熱淚的她一直說著“突季奇、突季奇”(藏語“謝謝”)。站在一旁的我,淚水不也禁模糊了雙眼。以群眾心為心,這一年,我收穫了很多。

“阿媽啦”對待生命尚能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不順、命運不公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我們乘著新時代浩蕩的東風,破浪前行吧!

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3

遠方的山被霧氣勾出一道朦朧的光,使沉寂的山路不再那麼寒涼。我脫下雨衣,浸潤在潮溼的空氣中,凝望著這個全然陌生的貧困村。

這是2018年6月,我成了一名鄉鎮扶貧幹部,從講臺上教書育人的英語老師到最基層的扶貧幹部,我沒能迅速轉換角色。第一次來到這個市級貧困村,作為人生地不熟又不會講當地方言的外地人,隔膜和防範讓我像只受驚的小鹿,不知所措地拽緊了手裡的黃色扶貧手冊。尾隨村幹部來到掛鉤的貧困戶家中,陳大爺坐在竹編椅上,臉正對著門外的山峰,向上拱起的背像小山一樣,脖頸上佈滿了皺紋。聽聞響動,他顫巍巍地站了起來,轉過身露出了藹然的笑容,然而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對我來說都是不可攻克的“世紀難題”。我只好求助身旁的村幹部,“老爺爺都說了些什麼?”“他說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和照顧,感謝你們政府幹部的幫扶,讓他們老夫妻倆的生活有了保障”,聽完這話,我面上一紅,決心一定要儘快融入這個村子,做出幫扶成績,才能對得起這份沉甸甸的感謝。

攻克“語言關”,學會“土語言”

擺在我眼前急需攻克的就是“語言關”。記憶英語單詞靠的是“音標”,學習當地語言我也想出了一套方法,就是靠“拼音”加繪畫記憶法,把無法用拼音標註的字用繪畫來標註詞意,比如“走路”這個詞,路可以寫成“lo”,來輔助記憶,但是“走”卻沒有辦法,我就把“走”這個字畫成“前後兩隻腳”的簡圖,然後再找當地幹部反覆學習這些“圖”的發音,晚上的時候,拿出我的工作日記,看著這些圖再次辨認它們的發音,把發音和“圖意”做結合。如果還記不住,就在圖的下面打上三角號,記下了就把三角號劃掉,當我把工作日記本里的一整頁方言記下來的時候,我就給自己畫一個大大的笑臉,以資鼓勵。

就這樣,憑藉著我持之以恆的努力,在積累了五十多個笑臉後,我終於不需要依靠村幹部的幫助,也能和貧困戶進行流暢的交流,能夠及時瞭解貧困戶的需求、及時高效地進行政策傳遞,雖然說起話來還很蹩腳,但學會了“土語言”,為我更好地開展扶貧工作提供了便利。

跨界小能手,成為“土專家”

銷售香菇是陳大爺家的主要經濟來源,雖然這幾年香菇的銷量和銷路都不愁,可香菇的出菇管理卻是一大難題,與香菇的品質、產量和效益有著密切聯絡,陳大爺每每跟我說香菇又“狗帶”的時候,種植專家沒辦法長時間指導的時候,我總是仰天長嘆、淚流滿面,我怎麼偏偏是英語專業?當初就應該選農學專業,現在就能起大作用了。

後來跟陳大爺聊天聊到了電視節目“跨界歌王”。我突發奇想,對呀,我也可以“跨界”當個“土專家”!說幹就幹,當晚,我就在_收集材料,還請教了農業局經作站的農技師,詳細瞭解了香菇的多發性問題和應對措施,為了把理論和實際做結合,“技術攻關”的那段時間,我天天到村子裡和菌棒“親密接觸”。然後奔走在香菇棚裡,收集農戶的種植經驗和種植難題,不斷豐富我的知識寶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和菌棒培養了深厚的情誼,只要它病了,我就知道它病在何處,該如何改進,讓它長出好看、好聞、好吃的香菇。而陳大爺種植香菇最大的問題就是隨意噴水,長時間不蓋膜導致菌棒的通風時間太長,從而加重了菌棒的病情,只要改變管理方式,就能改善產率。

下了苦工的方法就是奏效,陳大爺大棚裡的菌棒大量出菇。陳大爺朝我豎起了大拇指,說:“你去讀農學研究生吧,太厲害了”,我笑著說:“那我可捨不得您吶!”這之後,我還寫了份《香菇種植管理指南》,分發給村裡的其他香菇種植戶。

從一開始的無所適從到逐漸融入整個村子,在不斷攻克擺在我面前的扶貧難關中,在為貧困戶盡些小力、幫些小忙的過程中,我逐漸完成了角色轉換。未來,我想用更多的真情投入和點滴行動,讓幫扶“大量出菇”!

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4

今年35歲的代琦是安徽太和縣公安局共青團團委書記、婦聯副主席、政工監督室宣傳教育股股長,是兩個年幼兒女的媽媽,還是一名幫扶4個貧困家庭的扶貧幹部。在2年多的扶貧路上,她以女警的鐵肩與柔情,愛心搭橋、精準施策,把黨和政府的陽光雨露播撒到貧困戶心坎上,讓幫扶物件全部脫貧。這裡記述的,是她用真情和奉獻演繹出的警民情深的點滴小故事——

精準施策解危難,滴水澆灌潤心田

2017年10月,32歲已有12年黨齡、8年警齡的代琦,又多了一重身份:扶貧幹部。她和許多警務繁忙的戰友一樣,領受了4個農村貧困家庭的結對幫扶任務。儘管她知道,“扶貧”是黨和國家實施“全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巨集偉工程,但要作為一名扶貧幹部親自參與其中,還是她從警後的第一次始料未及,業務生疏,幾乎是一竅不通,能否完成重任,她還真是“一時摸不著頭腦”,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代琦要幫扶的4個貧困家庭,都居住在太和縣東北部的偏僻鄉下、距離縣城40多公里的墳臺鎮板橋村委會宮莊。4個貧困戶、6口村民,都是因病致貧的老年人,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也70歲了。接受簡短的扶貧業務培訓後,代琦首先下鄉,請求村幹部協助走訪。她攜帶自費購買的禮品,一天走訪完要幫扶的4個家庭,話家常、問實情、找難點、聽訴求,宣講政策、拉近距離,靠熱心、耐心和細心,開啟老人心結、贏得對方信任。她通過實地檢視和走訪瞭解,把6位貧困老人的住房、生活、身體、經濟等基本狀況和實際困難,都一一記在本子上,更放在了心上。

代琦針對幫扶物件的實際致貧因素、不同難題,分輕重緩急地區別對待、尋求精準幫扶良策。71歲的宮紀允老漢,年輕做工時被機器傷及後背留下病根,喪失部分勞動能力,老伴患腦梗多年,但二人還都未辦理殘疾證,不能盡享國家優撫政策。她積極為其聯絡民政部門,諮詢辦理殘疾證的相關流程和所需資料,終於為這對老夫妻辦理了不同級別的殘疾證。86歲王氏老太太居住的老舊房屋屋頂漏水又無力也不想翻建,她多方奔走,積極協調村“兩委”及民政、扶貧等相關部門,為其爭取到6000元錢的危房修繕款解決了難題。83歲的老爺子宮紀房,久病癱瘓在床的老伴去世,她聞訊後攜禮上門慰問並捐贈200元錢,感動得老人淚水漣漣,逢人就誇“俺遇上了一位公安局派來幫貧的女菩薩!”

窮住鄉野有人問,獨居老太有遠親

對農村獨居的“空巢”老人幫扶,要說為其爭取種植、養殖等什麼增收扶貧專案,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形式主義。代琦對其幫扶的兩位獨居老太,在為其解決實際困難的同時,傾注最多的就是“親情幫扶”。

今年已89歲的王氏和80歲的郭桂蘭二位老太太,都與代琦建立了“勝似一家人”的難以割捨的親情。近三年來,代琦從第二次單獨上門走訪開始,彷彿就與兩位老太太有了莫名的“親緣”。無論是腿疼拄著柺杖不事張揚的王氏,還是身體比較健朗、心直口快大嗓門的郭桂蘭老人,都讓代琦感到慈眉善目是那般可敬;而穿著警服端莊俊秀、富有愛心、熱情大方的代琦,更讓老太太感到可親可信。按年齡,代琦可以稱二位老太為奶奶輩,但老人就喜歡稱其為“好閨女”或直呼“代琦”其名。為王氏老太多方努力解決房屋維修款之後,代琦再問其有何要解決的困難時,兩位老太太都動情地說:“低保、養老各種補貼該享受的,政府都讓俺享受了,不愁吃不愁穿,有病花不著自己的錢,還有啥困難呢!平時就是身邊缺少兒孫親人說說話,你要是有時間,能常來陪俺說說話就好了。不過,俺知道這不可能,您這國家幹部平常都太忙了!”為了對老人扶“心貧”、予以親人般的精神慰藉,從此,作為公安宣傳教育部門負責人、任務繁重又有老人孩子的代琦,總是短則一星期、長則一月內,都要自掏腰包買些老人喜愛吃的食品,駕車往返近百公里上門看望幾位幫扶的老人。中秋節送去新潮的月餅,新年前夕又送上美味食品和米麵油,每次都像“回孃家”,老人也總是喜笑顏開地接送到村頭。

去年,代琦懷孕二寶,產前一個多月,還挺著大肚子艱難地駕車下鄉走訪慰問老人。產假期間,在阜陽家中哺育嬰兒的代琦,還不忘通過村幹部瞭解、關心、委託關照幾位老人的實際困難。那段時間,兩位老太太常常唸叨,“唉,俺要是能去代琦家看一下她和寶寶該有多好!”

停車讓路憫桑農,晶瑩桑葚傳真情

2020年5月13日上午,代琦下鄉走訪慰問幾位扶貧物件後準備返回時,已過11點半鐘。剛到村頭,透過車玻璃,她看見車前方有位七八十歲的老大爺,腿有殘疾似地坐著撿拾桑葚果,再細看發現路面上落滿了黑晶晶的桑葚。眼前的情景,讓富有同情心的代琦,不忍鳴笛提醒老人讓路,更不忍駕車碾壓佈滿黑色珍珠般的桑葚通過。於是,她緩緩停下車並從車裡走下來。

代琦走到老人身邊,問詢得知老人姓宮,今年78歲,是一位單身貧困低保戶,想在家門前的幾棵桑樹下撿拾些桑葚果賣點錢貼補生活。悲憫之心湧動,代琦悄悄地蹲下身子,麻利地幫老人撿拾起桑葚來。初夏的熱辣辣陽光下,一顆、兩顆、三顆,用了十幾分鍾,直到幫老人將附近路面上的桑葚果全部撿拾乾淨。代琦活動著痠痛的腰身和雙腿站起與老人告別,倍受感動的老漢也艱難地站起身,望著面前滿臉汗水、被桑葚汁液染黑雙手的代琦,由衷地再三表示感謝。

作為一名最普通的基層公安幫扶幹部,代琦並無驚天動地的壯舉和突出的業績,也並未給她的幫扶物件帶來萬貫財產和什麼致富專案,但她憑著對黨和國家脫貧攻堅事業的一腔赤城,憑著對黃土地和貧困百姓的悲憫與大愛,近三年在警務繁忙中五六十次的城鄉來回奔波、3000多元的愛心捐助,精準施策“扶真貧、真扶貧”“潤物細無聲”的滴水澆灌,換來了幫扶物件全部脫貧、黨群關係一家親的好願景!

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5

成為扶貧幹部已滿兩年。剛踏上扶貧路的時候,就如夜間獨自行路,迷惘驚惶,我隨著車身顛簸在山道上,反覆地看著紅色手冊上貧困戶的家庭情況,把名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未知總會帶給我焦慮與恐懼,未雨綢繆才能令我安心,但凡有疏忽遺漏、不夠妥當之處便使我心神不寧。而如今,從陌生到熟悉,我和他們親如一家人,每一個裹著柔軟情感或深刻思悟的細節,都被印在了腦海裡。

筆者包片的村是個山清水秀的小盆地,群山環抱、植被茂盛,流淌著甘洌的深山泉水,被當地村民形象地稱作“蓮花鄉”。這裡不但有美麗的風景,也有動人的愛情故事。

張大叔就是愛情故事裡的主人公。張大叔的妻子因病致殘,生活無法自理,也沒法坐輪椅,成了徹底的“不自由人”。自從妻子患病後,張大叔一人扛起了家裡的大小事,盡心盡力地照顧妻子,不離不棄。自從妻子患病後,張大叔不能外出打工,生活拮据。到張大叔家裡時,他正抱著他的妻子到門口晒太陽,看到我們,張大叔有些窘迫,他告訴我們,妻子不能坐輪椅,老躺在床上,見不到外頭的風景,照不到窗外的太陽,所以他就時常抱著她到門外“逛一逛”。“我就是她的雙腿”,張大叔笑著說出這句話,可我們的眼眶卻紅了,他的一舉一動詮釋著對妻子的深情。

作為幫扶幹部,感動歸感動,如何解決張大叔的生活困難才是當務之急。考慮到張大叔的生活現狀,要照顧嬸是不能離開家的,怎麼才能讓張大叔不離開家又增收致富成為擺在我面前的難題。回到政府後,我一遍遍地翻看這個村子的詳情介紹,向來地理不好的我還上網去搜索相關資料,看看能不能發展什麼“家門口產業”,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一個禮拜後,我有了主意。

這個村子水質優良,含有多種礦物元素,且都是丘陵山崗,特別適合製作米粉和晾晒米粉,而且製作米粉在家裡就能製作,家門口就是粉晒場。我禁不住“欣喜若狂”,為自己的“機智”點贊。

聽了我的想法,張大叔高興地來回搓手,可一提到米粉製作又犯了難,張大叔說:“我不會做米粉,又不能出去學,這可怎麼辦?”我一拍腦袋:“對啊,光顧著高興了,也沒想周全。”我安慰他道:“張大叔,別急,我這就去想辦法,你等我的好訊息!”

好在這個過程並不周折,鎮上就有製作米粉的藝人,我向他說明了來意,他欣然應允,我立刻把這個好訊息通過電話告訴了張大叔,並同村幹部一起到鎮上的店裡為張大叔購買電動石磨。

在學習了米粉製作技藝後,我見證了張大叔的“首秀”。張大叔將浸泡一晚的大米放入電動石磨,和著水一起磨成米漿,然後裝入一個棉布袋中,封緊袋口。隨後,將袋子置於一個木臼內,用一塊厚實的方形木塊壓在上面,然後旋轉連線在木臼裡的螺桿下壓,如此反覆幾下,水分便被慢慢擠壓出來。確認水分排出後,將棉布袋鬆開,把裡面的粉塊放入攪拌機中徹底碾壓至粉末狀。接著,將粉末揉捏成圓形的粉粿團,弄好的粉粿團經過蒸煮、冷卻,再次放入攪拌機中製成粉粿條,最後用機器壓成一條條晶瑩剔透的粉絲。接著張大叔迅速到家門口把米粉攤晾起來。

製成後,張大叔馬上做了一鍋讓我們嚐鮮。只放了食用油、蔥頭和鹽巴等佐料,可旺火猛燒下的粉條熱氣騰騰,散發出誘人的色香味,張大叔手持一雙筷子不斷在鍋中把米粉翻動攪拌,間在鍋里加些涼水,邊加邊翻,直至米粉全部熟透,看著金黃光亮的米粉,我們大快朵頤。

米粉很是香甜,也正如張大叔的日子,愛情是甜的,生活也在飄香。張大叔製作的米粉,勁道柔韌,白如晶玉,滑爽如絲,久煮不爛,油多不膩,油少不澀,米香濃郁,深受人們的喜愛。“酒香不怕巷子深”,先是鎮上的人慕名前來購買,接著越來越多的外地人特地到張大叔這兒購買米粉,還有電商主動聯絡張大叔銷售線上米粉。但張叔拒絕了,他說這樣的日子很好,有穩定的收入,有親愛的人在身邊,如果米粉生意做得太大,他怕照顧不好自己的妻子。說這話時,張大叔的眼裡滿是柔情。

聽完後,我用力地點了點頭,低下頭拿茶杯,忍不住哭了,趕緊拿手背迅速地抹過眼角,生怕被發現。果然,相濡以沫的愛情最讓人動容。

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觀後感心得範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