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之《三國演義》

讀書筆記 閱讀(2.26W)

第一篇: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之美女如雲

讀書筆記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之美女如雲

101305125**

女性美,總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永恆的主題,經久不衰,常用不衰。即使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這個絕對男人的世界中,關涉女性的篇章也有許多。她們或慧,或美;或勇,或智;或貞,或烈;或義,或忠;或妒,或短;或悲,或慘。讓人可贊,可嘆;可恨,可慕。體會到在在英雄之外,亦有巾幗;亂世之中,頗多紅顏。

《三國演義》中英雄雖然不計其數,但是美女也如雲。以下是影響較為深刻,較為佩服的女子,或為其命運所悲嘆的女子。

1、糜夫人

在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只見一個人家,被燒 壞土牆,糜夫人抱著阿斗,坐於牆下枯井之傍啼哭。雲急下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雲曰:“夫人受難,雲之罪也。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雲自步行死戰,保夫人透出重圍。”糜夫人曰:“不可!軍豈可無馬!此子全賴將軍保護。妾已重傷,死何足惜!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為累也。”雲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糜夫人曰:“妾身委實難去。休得兩誤。”乃將阿斗遞與趙雲曰:“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趙雲三回五次請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四邊喊聲又起。雲厲聲曰:“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奈何?”糜夫人乃棄阿斗於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後人有詩讚之曰:“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掩訖,解開勒甲絛,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馬。

劉備被曹軍重重圍困追擊,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候趙雲在亂軍中找到了受傷的糜夫人,面對唯一的生存機會,她卻不肯上馬,擔心成為趙將軍救阿斗的累贅。糜夫人為了保護並非己出得阿斗,毅然的投身枯井而死。她絲毫沒有顧惜自己的性命,讓趙雲殺出重圍,就出小主人,實乃女丈夫之行為。在我心中糜夫人的這種行為是我大為敬佩的,一種為了為大局著想,有著不怕犧牲的精神。但是在這件事情上也體現了古代的封建禮教,在女子的思想當中丈夫即使天,一切行為都必須為夫君而著想,糜夫人即為這樣,十分賢惠,也常想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2、孫夫人

在《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時孫夫人在吳,聞*亭兵敗,訛傳先主死於軍中,遂驅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後人立廟江濱,號曰梟姬祠。尚論者作詩嘆之曰:“先主兵歸白帝城,夫人聞難獨捐生。至今江畔遺碑在,猶著千秋烈女名。”

孫夫人雖和劉備“兩情歡洽”,在這場以“美人計”為背景的政治婚姻中獲得了真正的愛情。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她是一個極具悲劇性的人物,雖然在三國之中描寫的不多,但是卻足以窺視到她命運多舛的一生。

她的父親江東猛虎孫堅,英年早逝,當時孫夫人只有十歲左右的樣子,在幼年就失去依靠。然而長兄如父,可兄長孫策卻常年出征,自然照顧她的時日也就不多,後來兄長卻又離他而去。另一位兄長孫權繼位,赤壁之戰後,終於迎來了相對穩定的時期,孫夫人也迎來了女大當嫁的年齡,可是對於雄霸一方的孫權來說,心中只有爭取天下這一個目標,妹妹的感受又何曾考慮考慮了幾分呢,只不過把這位單純的妹妹當做美人計中的工具罷了。

可見她的婚姻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悲劇的結局,後來又在中年喪夫,老年失子,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由她一人承受著。死後葬身於茫茫長江,為自己所愛的人奉獻一生,最後安安靜靜的離開。

3、貂蟬

貂蟬四大美女之一,素有“閉月”之稱,是司徒王允家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傕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終。

我覺得她只不過是連環計中的工具,也有人說它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女間諜。貂蟬在演義中是位捨身報國的可敬女子,她為了挽救天下黎民,為了推翻權臣董卓的荒淫統治,受王允所託,上演了可歌可泣的連環計(連環美人計),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成功的離間了董卓和呂布,最終呂布將董卓殺死,結束了董卓專權的黑暗時期。誰說女之不如男,如果不是貂蟬,外戚專權怎能如此順利的結束。

4、大喬、小喬

廬江皖縣喬國老有二女,名曰大喬、小喬,皆有沉魚落雁之姿,傾國傾城之容。建安四年,孫策與周瑜率軍攻皖城,皖城即今天的潛山,“時得喬公二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娶小喬。”英雄佳人,這樣的婚姻表面看來確是非常幸福美滿了。然而,大喬和小喬的婚姻又確是不幸的。

大喬與孫策婚後一年左右,孫策就被仇家暗殺,大喬傷心欲絕,數度昏厥,並欲投江殉夫,但孫策死前交代要照顧幼弟孫權,助他接掌大權,當時大喬才二十歲剛出頭,卻落得如此悲慘。小喬和周郎也為三國裡的一組佳配,被傳為千古佳話。只可惜小喬在三十歲左右時周瑜病逝,留下她獨守空閨,也為悲劇。姐妹二人就這樣長期過起了寡居生活。人們過於關注國色天香的美貌,英雄佳人的婚姻,在此方面不惜大作文章,而對大喬和小喬的命運卻缺乏足夠的關注。我認為可用烏以風先生生前歌詠美女的詩句:“雙雙身世付王侯,傾國空憐漢鼎休。誰識深閨殘井水,至今似有淚痕流。”來概括大喬、小喬悲慘的人生。

《三國演義》中美女如雲,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了這本書讓我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以上是給我印象很深的女性。很多地方都值得敬佩和學習,對於我們新一代來講,我們更應該瞭解名著,學習其精髓。

以上是我讀《三國演義》部分人物的讀書筆記和感想。

第二篇:《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之劉備決意賴荊州

我最最喜歡看《三國演義》了因為《三國演義》的每一篇作文都有一個道理,所以我最最喜歡看《三國演義》。

老師讓我們閱讀一本考級書名字叫做《三國演義》,其中令我最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就是第十七篇,劉備決意賴荊州。

這一篇講述了孫權健劉備已取西川,將諸葛瑾一家老小拿下,讓他去西川要荊州,以救家小。孔明與哥哥同去見劉備,伏地哭求劉備還荊州。劉備無奈,應允說:“看在軍師的面上,還荊州一半 ,將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給他。”諸葛瑾拿著劉備的信,找關羽交割。關羽卻說:“三郡都是大漢疆土,為什麼給東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兄雖答應,我卻只是不還。”諸葛瑾只好再入川找孔明,孔明出巡去了他只好回江東告訴孫權。孫權大怒。魯肅說他有一計,請關雲長到陸口赴宴,還荊州便罷,不還就殺了他,然後起兵。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要有同情心,像劉備一樣有同情心,如果你不同他(她)人,人家也不會同情你。

第三篇:《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之趙子龍單騎救主

老師讓我們閱讀一本考級書名字叫做《三國演義》,其中令我最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就是第十八篇,趙子龍單騎救主。

這一篇講述了趙雲從四更時分起,與曹軍殘殺,往來衝突,一直殺到天明,找不到玄德,又將玄德的家小丟了,心想道:“主公將甘、二夫人及小主人阿斗,託付在我身上,現在失散在亂軍之中,我還有什麼面目去見主公?不如去決一死戰,無論如何也要找到主母及小主人!”四周一看,見只剩三四十個騎兵跟隨。這趙雲顧不了許多,縱馬在亂軍中尋黨。那時,二縣百姓,中箭著槍、拋男棄女而走的不計其數,號哭之聲震天動地。趙雲正走時,見一人臥在草叢中,細一看,見是簡鷹。趙雲急急問道:“看見兩位主母沒有?”簡鷹說:“二主母丟了車仗,抱著阿斗奔跑。被一將刺了一槍,跌下了馬,馬被奪走。我爭鬥不得,所以臥在這裡。”趙雲將跟隨騎兵所騎之馬,借一匹給簡鷹起坐一起去救主母,最後救回了主母。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有困難要互相幫助,如果別人有困難你不幫助別人,你有困難別人也不會來幫助你的,所以困難要互相幫助。

第四篇:《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讀書筆記600字

這個週末,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國演義》。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並不想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文字是文言文,很難懂,需要仔細推敲,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經過媽媽的一翻軟磨硬泡之後,我才開始看它了。才看第一章,我就覺得有點意思了,就開始往後看了。

這本書上形形色色的故事,十分打動我。上面有一個故事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記報復。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借到箭,且這些箭需解決軍隊的燃眉之急。諸葛亮卻說,只要3天。本就想借著天數短而想使諸葛亮出醜的周瑜,聽諸葛亮這麼說,開心不已,還立下軍令狀,心想著要藉此機會讓諸葛亮身敗名裂。可諸葛亮卻想出一個好的計謀,不僅超額完成任務,還讓敵方損失慘重。

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候,壓迫感也能成大事。壓迫,本是一個貶義詞,可是,我確認為,如果沒有了壓迫,我們有時候反而不能成就大事。正是因為有了周瑜的壓迫,才會讓諸葛亮想出了至今還廣為流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正是因為現實的壓迫,才會讓居里夫人取得偉大的成就;正是因為有著“不是婦女的事業”的理念的壓迫,才會讓夏洛蒂勃朗特創作出《簡愛》這部舉世聞名的作品。

還記得我們以前的老師:王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十分地高,每次的期末考試,語文都要是全年級第一。當然,這可不是突發奇想,每天,我們的作業都是全年級最多的,連完成作業最快的同學,也至少要到晚上8點,才能完成所有的作業。每天都有抄詞、聽寫的作業,有的詞一而再再而三的聽寫、抄寫,就連復責報詞的家長都煩了。我們最不願意的日子還不是這個,是接近期中、期末考試的那些日子。卷子總是做一遍,講一遍,到了期中、期末考試完了以後,收拾卷子,足可以趕得上新華字典的厚度了。正是有著如果考的不好,王老師在這個暑假、寒假佈置的作業,肯定比一座大山還多的壓迫,每次期中期末考試時,總是保持120分的精神,一刻也不敢馬虎。

壓迫在成功的道路上也很重要。

第五篇: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根本是什麼?一是正義,二是實力。實力當中,又首先是經濟實力。因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糧餉,是打不了仗的。實際上,戰爭並不僅僅是軍事實力的較量,更是經濟實力的較量。當然,戰爭也不僅僅是實力的較量,更是人心的較量。得人心者得天下。有了正義的旗幟,就師出有名,也就能克敵制勝,這就叫“兵義勝者”。有了經濟的力量,就財大氣粗,也就能進退自如,這就叫“守位以財”。總之,有了這兩條,就可以進可攻,退可守。

戰爭中正義和實力卻十分常重要。如果沒有正義,就會失去民心,失去人心。就像袁紹。曹操無論如何打出了“奉天子”的旗號,而袁紹還要出兵一決雌雄。這給那些不瞭解真實情況的人造成了誤解,以為袁紹要討伐“天子”。這樣自然師出無名,而結果也是慘敗。又如近幾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雖說以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但證據不夠確鑿,難以使世界人民信服,而美國的真正目的卻是“路人皆知”的。這就使很多熱愛和平的人反對美國的做法,而伊拉克人民也認為美國是侵略者,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這樣,美國雖然佔領了伊拉克但損失慘重,並在不斷增加。所以,正義顯然比實力重要,實力再強大也抵不過正義,而實力弱小卻有正義,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是如此。共產黨和日本當然是共產黨正義,這不用說。共產黨和國民黨相比,雖然都是抗日的軍隊,但是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心。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從理論上講不無道理,但是當時廣大人民認為抗日才是正義,蔣介石就是沒有看到這一點,才被共產黨打敗。不僅在刀光劍影槍林彈雨的戰場中正義和實力很重要,而且正義比實力更重要,在商戰中和其他方面也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