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巴黎聖母院 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讀書筆記 閱讀(2.95W)

巴黎聖母院 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巴黎聖母院的讀書筆記 篇一

剛剛讀完了《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其實這本書我跳讀了一部分關於巴黎聖母院建築的描述。

這本書最後也算是有了個比較好的結局吧!同時也比較令我震驚,最後標題寫的是“卡西莫多結婚”,沒錯,是他和艾絲美拉達的屍體緊緊抱在了一起!

在書的最後有一篇讀後感,我覺得概括的非常好,在這裡我就不多贅述了。但是我還是有幾點想說一下。

01

是關於卡西莫多。卡西莫多是一個長相醜陋,人人厭棄的人物,甚至說沒有人真正喜歡他,而且他又是一個聾子。人人都拿他取笑,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樑骨,光明正大的嘲笑他。他的人生就像是沒有尊嚴一樣,沒有人愛他,甚至是他的父母,在他出生之後就把他扔掉。沒有人真正在乎他。其實我真的很難想象一個人如果真的是這個樣子,他的人生會是怎麼樣。要是我,我估計會走上尋死的道路吧,我會覺得人生沒有任何希望。.。.。.

很慶幸他有鍾陪伴著他,有一段描述是說他敲鐘時的樣子,是那麼開心,甚至是吼叫。他的生活也只有在鐘上面才能找到慰藉吧!

結合他的情況,當他被押上刑臺,大聲喊著“喝水”時,所有人都嘲笑他,並以此為樂趣,而這時艾絲美拉達出現,遞給了他水,而此前,卡西莫多傷害過艾絲美拉達。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卡西莫多對艾絲美拉達因此產生的愛了。這樣一個人人唾棄的“怪人”,第一次被溫暖,被真真正正的當做人,他當時心裡一定是得到了莫大的寬慰吧!

當艾絲美拉達遇到危險時,卡西莫多不顧自己的危險,救下了即將處以死刑的艾絲美拉達。把她安置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她,關照她。在門外守著她,想看看她,卻又覺得自己的樣子嚇到了她,趕緊避開目光,這該是多麼的自卑呀!

當艾絲美拉達要他尋找浮比斯時,他在浮比斯的樓下等了一個晚上。

當艾絲美拉達遇到危險,被捕時,他用盡全力保護她,最後發現是自己的主人傷害了她時,他最終選擇了艾絲美拉達,將主人推下樓去。

當他知道了艾絲美拉達的死訊時,自己選擇了和她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我在想,下一輩子,等他變得好看時,他會不會有勇氣去光明正大的愛艾絲美拉達呢?

他雖然長相醜陋,但心地卻是和艾絲美拉達一樣美麗,他們一樣善良!

02

克洛德,是一個凶惡的人

“得不到就毀掉”,在他愛上艾絲美拉達卻無法得到她時,他一心想讓艾絲美拉達死掉。先後兩次置她於死地。

這種畸形變態的愛,毀了他、艾絲美拉達和卡西莫多的人生。也正是他的這種邪惡,使卡西莫多認清現實,最後殺害了他,替艾絲美拉達報仇!

03

認清渣男!女孩子們一定要長點心,不要被騙!

在這本書中浮比斯是一個典型的渣男形象,他先是偶然救下了陷於危險中的艾絲美拉達,艾絲美拉達因此對他一見鍾情,認定了他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而浮比斯惦記著艾絲美拉達的美貌,一心想要得到她的身體,但是他卻不愛她。

傻乎乎的艾絲美拉達相信了浮比斯的甜言蜜語,差點失身與浮比斯。

她到死都不知道浮比斯只是一個花花公子,只是對她的身體有興趣,自始至終就沒有愛過她。

可憐的艾絲美拉達在臨死,都在想著浮比斯。

在這裡,我想說,愛情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不要為了一個男人而誤了自己的終生,甚至傷害自己。男人從來都是視覺動物,心裡想的什麼我們女孩子不可能知道。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聽信他們的鬼話,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愛自己才是硬道理!!!

04

艾絲美拉達母親對艾絲美拉達的愛。

在艾絲美拉達被克洛德扔在瘋女人那裡時,她們意外的發現了她們的真實關係。15年呀,整整15年,媽媽等自己的女兒等了15年!

當短暫的相聚結束,女兒即將被處死時,媽媽心裡是怎樣的心情啊,真的好心酸。等了一輩子,最後竟是這樣的結局收場!

媽媽耗盡了自己的最後力氣,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女兒。.。.。.

05

諷刺!!!

這本書一直在諷刺。

諷刺政府,諷刺無知的人民,諷刺整個社會。.。.。.

最後,讀後感終有一句話:“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

巴黎聖母院名著閱讀筆記 篇二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它是法國天主教大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矗立在塞納河中西岱島的東南端,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雨果在《巴黎聖母院》比喻為石頭的交響樂。

維多克·雨果,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巴黎聖母院》是他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典範作品。純潔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陰險刻毒的克洛德、放蕩無情的弗比斯……當然,還有你所提到的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同時,雨果對卡西莫多的塑造也反映出了《巴黎聖母院》一書的寫作特色。

它以離奇和比較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這部書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的俄國,因為雨果思想活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傾向,又同情剛剛興起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所以保守頑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國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普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麵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此刻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比較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

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至今已被詮譯為電影、音樂劇,電影還被譯為許多個版本,可見《巴黎聖母院》的知名度有多高。

《巴黎聖母院》寫了這樣一個故事:醜聾人卡西莫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羅德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埃斯美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埃斯梅拉達,途中被福比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埃斯美拉達因而愛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但沒有死。並嫁禍於埃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將埃斯美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群眾為救埃斯梅拉達而衝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埃斯美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終卡西莫多撫著埃斯美拉達的屍體殉情。

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也許是天使的化身了吧。但在當時社會,這樣一朵鮮花般的生命卻在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頂峰被毀滅。卡西莫多外貌很醜,遭到了全社會的歧視,但他卻有著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守護著愛斯梅拉達。顯然,在強大的社會歧視和邪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勇敢的他最終也只得選擇殉情結局。兩位主人公外貌上的巨大反差也無法掩蓋他們所共有的純真善良本性。

相反,弗羅落披著神職教員的神聖面紗,道貌岸然,內心卻因衝突無法自拔,直至靈魂扭曲,最終毀滅了愛斯梅拉達,也毀滅了自我。一個魔鬼即使戴上天使的面具,骨子裡還是魔鬼。

這篇小說不僅僅從人道主義揭露的人生道理:一個人的外表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本質,更告訴了我們深刻並不代表一切。內心才扮演著比外表更重要的主角。靈魂才是生命的主角。人不能過分地追求外表美,更不允許忽略內心的真正美麗,心靈的純潔真誠才是我們一生需要具備的。同樣,衡量一個人也要從他的內心,品質出發,不能以貌取人。因為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著一顆火熱真摯的心;但在俊美的皮囊下,也有可能深埋了可恥的,卑鄙扭曲的人心。這一點,小說中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活活地做了例證。他們的結果,難道不是給我們的警示嗎?

《巴黎聖母院》中的感情故事是那麼的悽美而慘烈,讀罷令人心碎神傷。我們由此瞭解了一幕中世紀時代真情被扭曲、被桎梏、被封閉的感情杯具的內幕,沒有心與心相互碰撞產生的亮麗的感情火花,有的只是邪惡的肉慾,沒有感情基礎的單相思,雙方相差天壤之別的畸型之戀。我為這部偉大著作“大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杯具性感情故事打動了。

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述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禮貌的世界裡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捨己為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顯然是在必須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顯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搗毀聖日爾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說寫到那裡,還經過書中人物之口預言人民將起來搗毀巴士底獄,暗示了一七八 九年大革命的爆發。

看過《巴黎聖母院》後,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比較”。劇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構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比較。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 篇三

“醜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醜怪藏在崇高身後,美與醜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這是初識雨果時烙在我心頭的紅砂痣。每每讀雨果的書,都不經感嘆,他總能三言兩語便撩撥我的心絃。《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奇醜無比,卻心地善良,為愛人犧牲一切;而克洛德,儀表堂堂,卻卑鄙下流,得不到愛就毀滅。二者差距之大不禁引發了我對美醜的沉思,究竟何為美?何為醜?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美與醜是沒有界限的,並不是美麗永遠和醜陋劃清界限,兩個層次。上帝雖然賜予你的外貌但是卻沒有決定你的一生。外表的美不過是皮囊罷了,如同卡西莫多有趣的靈魂才難能可貴。

我想給你卡西莫多的禮物,我想給你一顆如同卡西莫多般的赤子之心。他是黑暗中孤獨的敲鐘人,他在人們眼中是個怪物的存在,一個孤兒、一個被社會淘汰的廢人。但他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善良、忠誠、有海納百川的胸襟,他如同電影《象人》中的畸形象人一般,嚮往那種陽光下的生活,像個孤獨、不諳世事的天真孩童,倔強地守護自己的一方淨土,眼底滿是委屈。

我想給你卡西莫多的禮物,我想給你一份如同卡西莫多般的情痴。卡西莫多雖天生畸形,但心中藏著對愛斯美拉達的痴念,美麗單純的愛斯美拉達如同白月光照進了他黑暗冰冷的心中,從此關於她的一切,他都記上心頭,所有歡喜、冷暖都只有自己知道。他是個渴望愛的小孩,為了感激她,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她,甚至去幫她尋找情敵弗比斯,醜陋的卡西莫多此刻變得十分高大,因為他深愛著愛斯美拉達,那份不顧一切的孩童氣令人著迷。我想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如同愛斯美拉達的人,就像王小波遇到李銀河“告訴你,一想到你,我這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我想給你卡西莫多的禮物,無關美醜,只是一顆赤子之心、一份相思。

巴黎聖母院名著閱讀筆記 篇四

今日,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作品——《巴黎聖母院》。

故事發生在15世紀的巴黎。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作為一個教堂的祭司,認為感情是罪惡的。但當他見到美麗的吉卜賽姑娘愛斯梅拉達之後,卻不擇手段地想佔有她。

可是在罪惡感的壓迫下,他的追逐變成了瘋狂的迫害。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相貌醜陋、身體殘疾,自幼被弗羅洛收養,他也同樣愛慕愛斯梅拉達。

可是,這種愛是無私的,高尚的,與弗羅洛構成了鮮明的比較。當罪惡的目的不能實現時,弗羅洛採用嫁禍於愛斯梅拉達的方法,殘忍地將她送上了絞刑架。與此同時,原本忠實於弗羅洛的卡西莫多,被主人的殘暴無恥所激怒,把弗羅洛從教堂的高樓上推了下去。

這篇小說以下層市民攻打巴黎聖母院為背景,讚美了受壓迫者的正直、善良的品性,揭露了當時神職人員虛偽的本來面目,證明了愛、善良、仁慈將勝過僵化的宗教和說教。

從這篇小說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美與醜,也明白了鑑定美與醜的方法不是在於外表,而是在於靈魂。就像卡西莫多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擁有高尚、純潔、無私的愛,敢於為自我愛的人獻身。

然而,與卡西莫多構成鮮明比較的是巴黎聖母院的副教主克洛德·弗羅洛。他在受千萬人尊敬的外表下,卻長著一顆奇醜無比的心,使他走上了不歸之路,由他撫養了二十多年的養子結束了自我的生命。這又怪得了誰呢?而卡西莫多,他依舊在自我心愛的鐘旁。

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期望大家能夠喜歡!

巴黎聖母院的讀書筆記 篇五

在寒假中,我讀了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浪漫主義小說《巴黎聖母院》,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中葉的故事:艾絲美拉達是一位純潔熱情的少女,靠賣藝生活。不幸的是,教堂副主教弗洛羅看上了她,並開始瘋狂地愛上了她。道貌岸然的弗洛羅先是指使卡西莫多去劫持女郎,又因為嫉妒刺傷弗比斯嫁禍給艾絲美拉達,最後得不到愛情的他便置艾絲美拉達於死地。可憐的艾絲美拉達就這樣死去了。後來,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因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艾絲美拉達而絕望,憤怒地殺死了弗洛羅,追隨她而去。

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上流社會的虛偽和下流社會勞動人民的善良、互助與捨己為人。除了艾絲美拉達,卡西莫多也是一個在書中情感豐富的角色:作為敲鐘人的他,雖然面目猙獰,但是卻為人和善、富有正義感。他對艾絲美拉達充滿了愛慕,這種愛慕並不是普通的愛,而是由感激、尊重和同情組成的,一種高潔到值得人讚頌的愛。卡西莫多也是雨果在書中“善良”的象徵,在人們的意志中,善良註定要壓倒任何邪惡,卡西莫多便這樣誕生,為人們送去雨果“面容不美麗也可以善良”的思想。

雨果塑造了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這兩位“善”與“美”的代表,他們揭露了那個時代下層人民的美麗高潔品質,批判了上流人民的敗與做作。讓我們一起翻開書,去體驗歷史的滄桑風雨吧。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 篇六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由愛生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我欣喜地翻開書,迎接我的是美麗的少女愛絲美拉達和她那隻歡蹦亂跳的小羊,以及他們在一起的一個個歡快的場面。接著出現在我面前的,是那高達古老而神聖莊嚴的聖母院。

啊,那個敲鐘人,那個卡西莫多,相貌多麼醜陋,那是一種我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的醜陋,我心裡不禁籠上了一層厭惡感。

隨著故事的發展,場景不再明快了,更多的是那聖母院的陰鬱,我的心為少女愛絲美拉達的困境一次次緊縮,緊縮,直到縮出了一身冷汗。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困境籠罩愛絲美拉達的時候,拯救少女的不是上帝,不是達官貴人,不是“救美”的英雄,也不是少女夢中那英俊瀟灑的白馬王子,而是那個醜陋的卡西莫多。那救助的場面一次次在我眼前閃過,那披散的亂髮,那強健的胸膛,還有那隻閃著自豪光芒的獨眼,在我心中一次次放大,放大,直到佔據了我的整個心靈……

自豪,是的,多麼值得自豪啊!我終於看到了一位相貌醜陋的人身上最美的東西:在教皇的黑暗統治下,在虛偽卑鄙的副主教、輕佻放蕩的弓箭隊長中間,竟然有一個如此樸實而又震撼人心的形象!這個形象深深地印在我心上,使我懂得了美的真正含義,這是一種經過重重磨難而迸發出來的人性美,這是一種凝結著善良與勇敢的心靈美!為了正義,卡西莫多毅然放棄了他一直信奉如神的副主教,這是一種反抗,一種對當時殘暴統治的反抗!

我反覆回味著那豪壯的場面,我要把卡西莫多的美永遠刻在腦海中,以填補我對美的膚淺認識。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 篇七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它是法國天主教大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矗立在塞納河中西岱島的東南端,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雨果在《巴黎聖母院》比喻為石頭的交響樂。

維多克·雨果,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巴黎聖母院》是他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典範作品。純潔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陰險刻毒的克洛德、放蕩無情的弗比斯……當然,還有你所提到的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同時,雨果對卡西莫多的塑造也反映出了《巴黎聖母院》一書的寫作特色。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這部書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的俄國,因為雨果思想活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傾向,又同情剛剛興起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因此保守頑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國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普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麵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

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至今已被詮譯為電影、音樂劇,電影還被譯為許多個版本,可見《巴黎聖母院》的知名度有多高。

《巴黎聖母院》寫了這樣一個故事:醜聾人卡西莫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羅德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埃斯美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埃斯梅拉達,途中被福比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埃斯美拉達因而愛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但沒有死。並嫁禍於埃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將埃斯美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群眾為救埃斯梅拉達而衝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埃斯美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西莫多撫著埃斯美拉達的屍體殉情。

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也許是天使的化身了吧。但在當時社會,這樣一朵鮮花般的生命卻在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頂峰被毀滅。卡西莫多外貌很醜,遭到了全社會的歧視,但他卻有著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守護著愛斯梅拉達。顯然,在強大的社會歧視和邪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勇敢的他最後也只得選擇殉情結局。兩位主人公外貌上的巨大反差也無法掩蓋他們所共有的純真善良本性。

相反,弗羅落披著神職教員的神聖面紗,道貌岸然,內心卻因衝突無法自拔,直至靈魂扭曲,最後毀滅了愛斯梅拉達,也毀滅了自己。一個魔鬼即使戴上天使的面具,骨子裡還是魔鬼。

這篇小說不僅從人道主義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本質,更告訴了我們深刻的人生道理:一個人的外表並不代表一切。內心才扮演著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靈魂才是生命的主角。人不能過分地追求外表美,更不允許忽略內心的真正美麗,心靈的純潔真誠才是我們一生需要具備的。同樣,衡量一個人也要從他的內心,品質出發,不能以貌取人。因為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著一顆火熱真摯的心;但在俊美的皮囊下,也有可能深埋了可恥的,卑鄙扭曲的人心。這一點,小說中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活活地做了例證。他們的結果,難道不是給我們的警示嗎?

《巴黎聖母院》中的愛情故事是那麼的悽美而慘烈,讀罷令人心碎神傷。我們由此瞭解了一幕中世紀時代真情被扭曲、被桎梏、被封閉的愛情悲劇的內幕,沒有心與心相互碰撞產生的亮麗的愛情火花,有的只是邪惡的肉慾,沒有感情基礎的單相思,雙方相差天壤之別的畸型之戀。我為這部偉大著作“大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悲劇性愛情故事打動了。

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裡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捨己為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顯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顯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搗毀聖日爾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

看過《巴黎聖母院》後,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劇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