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個人文件>學生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500字【精品多篇】

學生作文 閱讀(5.1K)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500字【精品多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一

踏上幽幽古道,扶上老槐盤虯的根,心神被狠狠一震。仰頭望去,參天古木,春時抽芽,夏時開花,秋時落葉,冬時禿枝,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百年,千年,屹立不倒。如同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永遠以不朽的姿態供人瞻仰。

世事境遷,戰國時百家爭鳴。

墨家,法家,兵家,道家,儒家。

秦始皇逆天施道,焚書坑儒,不懂得體恤百姓,推己及人,終被武王滅國。

自漢武帝罷百家,尊儒術,儒家便以其高傲、俯視眾生的姿態在中華文明史上巍然不倒。其“推己及人”的思想影響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中華五千年之泱泱大國,因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被推上了“禮儀之邦”的寶座。對此,我中華兒女當之無愧!

春風化雨,小草只取一瓢飲;落紅護花,古樹執念一葉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周遊百家,向著世人昭示著他的主張,無奈生不逢時,只來得及發出“泰山壞乎,牆柱催乎,哲人萎乎”的哀嘆,便被歷史淹沒。

中華文化千年不倒,但仍有一些束縛人們思想的存在,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其發揚光大。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便是其精華之精華,請務必記得,推己及人,把別人當成自己,奉獻他人,快樂自己。

古道仍舊殘敗,我脣角勾起一絲淺笑,風吹過落葉,簌簌作響。我知道,他們定是為我伴奏,向我訴說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向我傾訴著“推己及人”,向我歌唱著,把別人當成自己,奉獻他人,快樂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語出於《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孔子所道出這麼一句話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為正,乙為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豈不慘哉!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麼?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境下才適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 篇三

在《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一段話“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翻譯成本站的意思就是: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想必老夫子當年說這話的時候一定也很得意於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很高,覺得只要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算修煉到家立地成佛了。後世也有很多追隨者把這句話作為做人處事的標準,但是從我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眼中看來,這個命題絕對是包含了一個可怕錯誤的偽命題,因為如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命題成立的話,它的逆否命題“己所欲,施於人”也就可以成立。也就是說“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是自己願意的事,就可以強加給別人!

如此野蠻強盜的理論可以被認為是正確的而學習,培養出來的人不是奴才就是劊子手,奴才們正著用,劊子手反著用,反正都有道理。所以子可以光明正大的羅織罪名誅了少正卯,所以就有統治者打著“民主”旗號到行逆施,所以就有憤青們以“愛國”的名義侵犯人權。

所以作為一個自由主義者,我認為應該不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且己所欲也不能施於人,這是一個文明社會公民最起碼的認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 篇四

暑假,我看了一本名人名言,其中飽含著許多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其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寫的。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強加給別人,而要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書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麼自從他有錢以後許多人就不喜歡他了。哲學家告訴他"因為你有錢以後,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而富人聽了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因為這個人變富以後,只和富人打交道,別人在眼裡就是窮光蛋,因為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和自尊,所以就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你就不能把自己的不喜歡的事情強加於別人,首先要做到尊重別人,才能讓別人尊重與你。

生活中也是這樣的,如果你去幹一件事情,你知道後 很不喜歡,就把給了比你小的弟弟,每次都是這樣,時間一長,弟弟還會尊重你嗎,反之,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你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從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只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理就行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五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道理。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這種道德品質的人並不少。

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我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外一個人。

我有一個朋友,她很喜歡一位男明星,於是她把那個明星的海報填滿了整個房間,還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述他的經歷。每個週末他都會拿來他偶像的各種資訊和資料給我看。就是因為他老是來打擾我,招來了我的反感。

過不久,她居然委屈地跟我說,你難道不喜歡他嗎?他多好啊!每天還一直嘮叨我。

當然,每個明星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但也會有人會喜歡別的明星或偶像。那個朋友他很喜歡他的偶像,是沒錯,但她把她這種喜歡強加給別人身上,使別人被壓得透不過氣,就是她的錯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大家只要克服一下就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像那位同學的話,她有她的喜好,她有她崇拜的物件,但她不能因為別人的不喜歡就和他來鬧茅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光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觀念。無論是誰,都要保持一個善良的心去面對生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六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出自於《論語》。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

這短短的八個字,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

在飯桌上,你夾菜給客人吃,但是,你怎麼知道這道菜客人喜歡吃還是不喜歡吃,如果他這時不吃你夾的菜,你會顯得很為難情,如果他強行吃下去,那麼有可能他對這個菜過敏,這是己所不欲,施於人的體現。

你可以先問清楚他喜歡吃什麼,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點菜,而不是這這樣直接夾菜給別人。

老師上課發本子下來讓我們寫小練筆,但是,你恰巧拿到了一個有些破損的本子,這時,你趁著同桌在發本子,你把自己的本子和同桌的換了一本。這也是己所不欲,施於人。

可以和老師講換一本或者將就著用,不能偷偷拿別人的的和自己換。

運動會前,能選的專案只有兩個了,一個好做一點的,一個不好做的,老師讓你選不好做的那一個,讓你把好做的讓給別的同學,但你選了好做的,把原先老師讓你選的給了同學,還說這有這一個了專案了。這不是己所不欲施於人嗎?

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讓我們從小事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七

昨天,林小哲帶了芥末到學校捉弄同學。老師知道後告誡同學們:“以後誰再捉弄同學,就要讓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小宇不聽,第二天還帶芥末到學校,被曾嘉傑發現了,告訴老師。老師沒收了小宇的芥末,然後擠一小團芥末在小宇的手指上,讓他嘗一嘗。宇辰才舔了一丁點,就鬼哭狼嚎,小臉紅得像個蘋果。看來芥末很辣。

然後,老師給我們每人擠一小團芥末,不知道老師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幾個膽子大的人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嚐了一下,大致都淚流滿面,嚇得我都不敢吃,我看著綠得晶瑩剔透的芥末,在猶豫,到底吃不吃?

我壯了壯膽,聞了下,好臭!就像三文魚,我小心翼翼地伸出舌尖舔了一下,以為會非常辣。不出我所料,我辣得鼻子冒火。看下週圍的同學,每個人都辣得受不了,有的喝水,有的扇舌頭,有的直哈氣……個個都“忙”得不得了,之後老師讓我們馬上把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我才知道老師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了。

看來老師不但讓我們親身體驗什麼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是逮住機會讓我們練筆,把壞事變成好事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 篇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語出於《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孔子所道出這麼一句話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為正,乙為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豈不慘哉!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麼?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境下才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