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個人文件>自我鑑定>

高起專自我鑑定

自我鑑定 閱讀(9.66K)

第一篇:經濟法學(高起專)

高起專自我鑑定

經濟法學(高起專)

一、名詞解釋

1. 經濟法主體:亦稱經濟法律關係的主體,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執行過程中,依法享受權利(權力)和承擔義務的社會實體。

2. 經濟法律關係:是指根據經濟法的規定發生的權利和義務關係。

3. 經濟職權:是指國家機關行使經濟管理職能時依法享有的權利。

4. 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5. 商業祕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效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資訊和經營資訊。

6. 經濟法責任:是經濟法主體因其違反經濟法義務或者不當行使經濟法權利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上的不利後果。

7. 財政:是指國家和其他公共團體為滿足公共慾望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資材活動的總稱。

8. 市場規制法:是指調整國家對市場進行規制過程中發生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9. 商譽:是商品生產經營者在他們的生產、流通等經濟行為中逐漸形成的,反映社會對生產經營者生產、商品、銷售、服務等方便的綜合評價。

10.稅法:即稅收法律制度,是調整稅收法律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11. 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

12. 證券:是以證明或設定權利為目的所做成的書面憑證。

13. 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國家協調經濟執行過程中,依法必須為一定行為和不為一定行為。

14. 保障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15.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指調整在保護消費者權益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二、簡答題

1. 經濟法的調整物件

答:經濟法的調整物件是指經濟法所幹預、管理和調控的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a.國家規範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係。b.國家干預市場經濟執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係。c.國家管理、規範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係。d.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係。

2. 市場規制法的基本原則

答:規制法定原則。規制公平原則。規制績效原則。規制適度原則。

3.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答: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有以下三個:第一、社會本位原則。第二、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公平原則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主體地位平等。(2)交易機會均等。(3)權利義務對等。第三、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4. 經濟法的客體

答:經濟法律關係客體指經濟法主體的權利與義務所指向的物件和目的。它可以包括物,也可以包括行為。其條件是:a.必須是經濟主體能夠控制、支配的物;b.必須是國家經濟法律、法規允許進入經濟法律關係成為其客體的物或行為;c.經濟法律關係客體應能夠體現一定的物質利益、經濟利益或者可以藉以獲得一定經濟利益的物或行為。

5. 經濟性壟斷的種類

答:我國經濟性壟斷的種類:(1)公用企業獨佔地位的濫用。(2)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的獨佔地位濫用。(3)強制交易行為。(4)勾結串通招標行為

6. 經濟法責任中經濟制裁的具體形式

答:經濟法責任中經濟制裁的具體形式:(1)國家決策失誤賠償(2)實際履行(3)懲罰性賠償(4)資格減免。

7. 商業誹謗的構成要件

答:商業誹謗的構成要件:(1)行為主體必須是經營者(2)行為人在主觀上是故意的,並且以削弱競爭對手的市場競爭能力、牟取自己的市場優勢為目的。(3)行為人在客觀上表現為捏造、散佈虛偽事實,實施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信譽為目的。

(4)行為人侵害的客體是特定競爭對手的名譽權、榮譽權。

8. 反壟斷法的法律特徵

答:反壟斷法的法律特徵:(1)調整競爭法律規範的總稱(2)調整的主體是企業和企業聯合組織(3)它是以企業和企業聯合組織在市場中競爭為內容。

9. 消費糾紛的解決途徑

答:a.與經營者協商;b.請求消協調解;c.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d.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e.向法院起訴

10. 巨集觀調控的調控物件

答:(1)制定巨集觀調控法律法規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係;(2)有關國家機關運用巨集觀調控措施進行日常調控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係;(3)在監督檢查巨集觀調控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係。

11. 巨集觀調控的基本原則

答:間接調控原則,適度調控原則,公平至上原則,巨集觀引導原則。

12. 我國政府採購的方式

答:(1)單一來源; (2)詢價; (3)競爭性談判; (4)邀請招標。

13. 稅收的概念和特徵

答:稅收是指以國家為主體,為實現國家職能,憑藉政治權力,按照法定標準,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特定分配形式。 其特徵是: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14. 稅法的原則

答:稅收法定主義原則、稅收效率原則、稅收公平原則。

15. 中國人民銀行的法律地位和主要任務

答: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實施監督。

16. 中國人民銀行的出資以及資產所有的法律規定

答: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不受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國人民銀行的全部資本由國家出資,屬於國家所有。

17. 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

答: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保護存款人合法利益、守法經營、自主經營。

18. 商業銀行的監督管理方式

答:商業銀行內部的稽核監督、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監督、國家審計部門對商業銀行的審計監督。

19. 限制和禁止的證券交易行為

答:禁止內幕交易、禁止操作證券交易市場、禁止虛假陳述、禁止欺詐客戶。

20. 政府在必要時可以對哪些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

答:(一)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係重大的極少數商品價格; (二)資源稀缺的少數商品價格;(三)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 ;

(四)重要的公用事業價格; (五)重要的公益性服務價格。

21. 構成承擔產品瑕疵擔保責任的條件

答:(1)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效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2)不符合在產品或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產品標準的;(3)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三、論述題

1. 辨析產品責任和產品質量責任

答:(1)責任性質不同,前者為一種特殊的侵權民事責任,而後者為綜合責任;(2) 責任的範圍不同,前者僅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而後者除承擔侵權民是責任外,還包括合同責任等;(3) 責任的主體不同,前者僅包括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和中間商,而後者還包括對產品質量負有義務的其他有關人員;(4)責任產生的時間不同,前者只能在損害後果發生後才有可能成立,而後者可以存在於產品生產、銷售、管理、使用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

2. 經濟法與民法的關係

答:兩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兩者的聯絡主要是:

(1)兩者都擔負著調整市場經濟關係的任務;(2)兩者在調整方法上有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的地方;(3)有些概念往往相互共同使用;(4)有些特定的權利義務關係,如工業產權關係,往往要兩者相互發揮作用才能形成。

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1)理論基礎不同。經濟法的理論基礎是整體本位,而民法的理論基礎是個體本位。(2)以性質上來說,經濟法具有公法與私法的兼融性。而民法在資本上義國家純屬私法或市民法。(3)以調整物件來說,經濟法調整的是國家在組織、管理、協調中的經濟關係;民法調整的是不需要國家管理的自由、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關係。(4)調整的原則不同。經濟法主要堅持國家干預原則;民法主要堅持自由放任原則。(5)調整的手段和方法不同。經濟法採用經濟、行政、刑罰方法綜合運用,並採用獎懲結合的方法;而民法強調的是單純的損害賠償和協商的方法。(6)參與的主體不同。經濟法律關係中國家是特殊主體。民事法律關係中,國家一般不是民事法律關係主體。

3. 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答:任何部門法的產生和發展,都需要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等主客觀方面的條件。這些條件,特別是反映一定經濟關係的經濟基礎,對部門法的形成和發展產生著重要的作用。經濟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也不例外。(一)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經濟條件。經濟法的產生是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具體說來,經濟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社會化大生產和壟斷的產生,是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社會物質條件,經濟社會化是經濟法形成的根本原因。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機制的固有缺陷逐漸暴露出來。市場機制事後調節所具有的被動性和滯後性,以及市場存在的調節機制的障礙的特點,會使市場主體要麼限制競爭,要麼不正當競爭。為了彌補“市場失靈”,國家就主動介入社會經濟,消除前進過程中的不足。可以說,經濟法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市場經濟階段的產物,並且必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在經濟社會化背景下,強化對主體行為的規範,實現對社會整體利益保護的價值,成為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主要緣由。(二)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政治條件。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導致作為上層建築核心的國家職能的變化,而國家職能的變化應是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政治條件。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國家是“守夜人”,對經濟採取放任態度,對社會經濟生活,國家干預很少。到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經濟危機的週期性爆發,社會矛盾的激化,壟斷對自由競爭的限制,使生產力發展受到阻礙。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客觀實際要求國家要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全面干預,以求經濟能夠穩定發展。這種干預按照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亦必須在法定程式下合法進行。於是西方國家就制定了大量的國家干預、協調經濟生活的法律。反壟斷、促競爭、反危機及促發展的政治現實促進了國家經濟職能的擴充套件,使國傢俱備了干預、協調經濟的職能,這種職能成為經濟法產生的政治條件。(三)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思想條件。社會本位的法哲學思想,是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法律基礎。在自由資本主義市場條件下,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是社會思想觀念的主流。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到來,資本家的壟斷行為排斥了自由競爭,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喪失,市場自發調節的盲目性、滯後性等缺陷就充分暴露出來,市場經濟逐漸失去了自律性,產生了重新調整個人與社會關係的“社會本位”的思想。社會本位的思想,強化以社會權為權利的核心。社會本位的思想為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以社會為本位,強化保護以社會整體利益為出發點的社會權,正是經濟法作為社會法所追求的價值取向。

4.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係

答:(1)調整物件不同。經濟法調整的是本國經濟執行過程中的經濟關係。行政法調整行政管理關係。(2)主體不同。經濟法的主體是國家機關、企業、個人、企業的內部組織。而行政法的主體是國家機關、企業、個人。(3)作用不同。經濟法的作用是引導、推進和保障經濟體制改革。行政法的作用是引導、推進和保障政治體制改革。

5. 市場規制法和巨集觀調控法的關係

答:巨集觀調控法是為了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的巨集觀經濟目標,而保障與規範政府運用政策工具對經濟執行進行調節的法律規範體系。在經濟法體系中,他與市場規制法並列為經濟法的兩大制度構成。市場規制與巨集觀調控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兩大基本手段,在不同的經濟執行層面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兩者各有側重各有分工。而市場經濟的執行過程中也在不同的經濟層面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市場規制法主要存在於作用於微觀領域,而巨集觀調控法主要立足於、作用於政府的巨集觀調控活動,但兩者是密切相關的。兩者的密切聯絡主要表現在:第一,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第二,巨集觀調控法以市場規制法為基礎。第三,市場規制法以巨集觀調控法為條件。巨集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是經濟法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是不可或缺的,在經濟法律體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之間有重要的聯絡,但是二者在產生順序、解決問題、功能作用、調整性質、調整原則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四、案例分析

1. 產品責任的訴訟時效、生產者和銷售者的賠償責任

安定: 一、起訴的訴訟時效應當從確定傷殘的時間進行計算,而不是從受傷之日開始計算;二、產品質量存在的缺陷應當由生產者和銷售者共同承擔賠償責任;三、商場應賠償受害人醫療費、誤工費、殘疾生活補助費、交通費、訴訟費。四、如果產品存在設計缺陷,商場賠償後,可以向生產者追訴,要求生產者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篇:高起專“藥學”專業介紹

專科藥學專業

一、學制:三年。

其中在校理論學習2.5年,畢業實習半年。

二、學習形式:業餘學習。

根據生源情況,安排集中授課形式。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為社會各藥業單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實用型專門人才。要求學生通過本專業的學習,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方法和專業實踐技能,重點掌握藥品經貿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藥品鑑定、質量分析、儲存保管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實驗技能。

四、課程設定:

專業課開設無機化學、生物化學、藥用植物學、有機化學、藥理學、藥事管理與法規、分析化學、生藥學、藥品營銷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

五、學歷:

學生學完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考試合格,發給教育部電子註冊、福建中醫藥大學署印的專科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其學歷。

第三篇:比較政府體制(高起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業考核

《比較政府體制》

滿分100分

一、簡答題(每題15分,共30分)

1、政府的概念及其層次是什麼?

2、什麼是議會君主制,其特點有哪些?

二、辨析題:請先判斷對錯,並說明理由(共20分)

1、英美兩國議會對法案的討論行相同的“三讀”程式。

三、論述題(共20分)

1、請說明西方國家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的特點?

四、材料分析題(30分)

1、根據材料說明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主要特點和優越性?

材料1: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得到更充分的落實。據近20年來歷次縣、鄉直接選舉的統計,我國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人數,佔18週歲以上公民人數的99.97%以上,參選率在90%左右。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的2987名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411名,歸國華僑代表35名,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36名,澳門特別行政區代表12名,臺灣省代表13名。

材料2:目前,我國有近290萬各級人大代表,他們都是兼職的、是人民中的一員,工作和生活在億萬人民群眾之中,同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聯絡,瞭解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人民代表大會堅持以人為本、為民立法,積極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重要立法的法案都向社會全文釋出,廣泛徵求吸收各界意見,“開門立法”已步入常態化。如2014年《勞動合同法(草案)》向全社會公佈徵求意見後,短短1個月就收到19萬條意見;2014年《食品安全法(草案)》釋出後,人們通過網路、報刊、來信等不同方式提出11327件意見;對《社會保險法(草案)》,各界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高達70501件。

材料3:無論是戰勝四川汶川、青海玉樹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還是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或者沉著應對困擾世界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我國所表現出的快速決策與高效執行的能力,都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評價。美國《紐約時報》把2014年中國抗震救災與2014年美國政府在卡特里娜颶風的救災做過比較,認為中國政府處理自然災害的表現,充分顯示了中國體制的優越性和政府的能力。

第四篇:行政管理學(高起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業考核

《行政管理學(高起專)》

滿分100分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20分)

1.公共管理

2.派出機關

3.行政決策體制

4.全球化

二、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1.簡述行政職能的意義。

2.簡要說明集權型領導方式的涵義及其評價。

3.簡述行政決策過程所包含的基本步驟。

4. 簡述政府績效評估主體的型別。

5.簡述行政組織管理幅度適度原則。

三、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 說明學習行政管理學的意義。

2. 試述完善中國行政法治建設的對策。

第五篇:2014年春季《社會學概論(高起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業考核

《社會學概論(高起專)》

滿分100分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20分)

1. 社會角色

答: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範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

2. 社會控制

答:是指社會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引導並約束社會個體或社會群體遵循或遵守社會規範,以實現一定的社會秩序狀態。

3. 城市化

答: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區聚集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化的水平,體現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為城市是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而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發展。

4. 文化叢 答:文化叢是指許多文化質點按一定方式形成的聚合。通常是以某種文化質點為中心,在功能上與其他文化質點發生一系列的連帶關係,或構成一連串的活動方式。

二、判斷對錯並說明理由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 社會執行最原初的動力在於需要。

答:對

2. 根據文化內容,可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觀念文化。

答: 對

3. 社會群體是通過穩定而持久的社會關係結合起來進行共同活動的集體。如家庭、學校、工會、機關、鄰里等。

答:對

4. 根據社會約束力由弱到強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風俗習慣、宗教、道德、法律。 答:錯

改正:根據社會約束力的由弱到強排列,因該是:風俗習慣、道德、宗教、法律

5. 結構性流動指由於社會結構的變化而引起的大規模的社會流動, 其特點是個人原因而發生的社會流動。

答:錯

改正:結構性流動的其特點是並非個人原因而發生的社會流動。

三、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社會執行機制作為一個有機聯絡的系統,主要包括幾種執行機制?

答:(1)社會執行的動力機制。它是指為社會執行供給適度動力的原理、方式、手段與過程。

(2)社會執行的整合機制。社會執行整合機制則是指影響社會整合諸因素的相互聯絡及其功能,以及社會整合的作用原理。

(3)社會執行的激勵機制。它是指社會系統為引導社會成員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按照設定的標準和程式將社會資源分配給社會成員或社會群體,以實現其認同的社會目標的作用原理和作用過程。

(4)社會執行的控制機制。它是指達到引導並約束社會個體或社會群體遵循或遵守社會規範,以實現一定的社會秩序狀態這一目的的作用原理與作用過程。

(5)社會執行的保障機制。它是指社會保障的結構、功能及其作用原理與作用過程。

2. 社會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答:(1)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社會保障最核心的功能。國家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免除勞動者的後顧之憂,不僅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人權保障的重要內容,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如今,社會保障已經成為自際公約和絕大多數國家法律明確規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

(2)維護社會穩定。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是解放、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9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實行社會保障,有利於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增進社會整體福利,是社會主義國家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一項重要手段,從而從根本上維護社會穩定。

(3)促進經濟發展。

(4)保持社會公平。社會保障是市場經濟國家保持社會公平的一個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保障全體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會發展過程中因意外災害、失業、疾病等因素導致的機會不均等,使社會成員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二是通過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的風險共擔,實現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減少社會分配結果的不公平。

(5)增進國民福利。社會保障的最初含義是"救貧"和"防貧",即保證所有社會成員至少都能享有最低的生活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保障的內容在不斷擴充。現代社會保障不僅承擔著"救貧"和"防貧"的責任,而且還要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更廣泛的津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從而使人們儘可能充分地享受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質量。

3. 簡單回答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家庭經歷了哪些形式的歷史演變。

答:

四、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 運用社會執行的控制機制和保障機制相關知識,分析當前我國的利益群體衝突問題。

答:(1) 社會控制就是指社會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引導並約束社會個體或社會群體遵循或遵守社會規範,以實現一定的社會秩序狀態;社會要實現良性執行,必須解決秩序問題,秩序來自於社會各種要素相互間的協調與社會結構的合理。

(2)社會執行保障機制是指社會保障的結構、功能及其作用原理與作用過程。社會保障物件是社會成員與社會制度。保障內容有: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條件;保障意外事件對其生活所造成的特殊困

難;保障社會成員所遇到的特殊傷害所帶來的困境;社會制度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有效性等

(3)群體利益衝突與社會轉型有密切關係,若不加以控制便會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

(4)要保護利益受損的利益群體,保證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2. 運用社會文化的相關知識,談談學習“八榮八恥”的原因。

答:胡錦濤同志指出,實現“十一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必須廣泛深入動員人民群眾,堅定不移依靠人民群眾,真心誠意造福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精神充分發揮出來。胡錦濤強調,要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文化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傳授知識、鼓舞人心的積極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胡錦濤說,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也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裡,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應當是一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進行的社會。以“八榮八辱”為特徵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標誌著中國在強調改革攻堅的政治基礎的同時,開始進一步強調改革攻堅的社會道德基礎的建設。 社會公德:道德底線不容挑釁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2014年2月20日,上海70多歲患有肺癌的老人朱祥林前往醫院複檢,在公交車上,老人持癌症病歷苦苦哀求只為有人能夠讓一座位,最終得到的卻是滿車冷漠的眼神。據朱祥林的老伴介紹,自去年9月,老朱手術出院後,每兩週複檢一次的公交旅途,總是這樣一座難求。 2014年3月初,一組變態殘忍殺貓圖片在國內多家商業入口網站傳播。這組圖片的畫面上,一位時髦中年女郎正在用尖細的高跟鞋跟踩死一隻小貓。 社會風氣就像空氣一樣。 如果大家吸收的是清新的空氣,將有利於健康。如果吸收的是汙染的空氣,將對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一定要著重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以及信仰意識教育。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公民素質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應當相互結合,尤其要加強學校教育。 因此,我們應當儘快在大中國小開設不同層次的公民知識課程,編撰相關的教科書,培訓相關的師資力量。與此同時,公德教育還要注重群眾性和針對性,可以通過公益廣告牌、電子螢幕、宣傳櫥窗等多種渠道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