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實用文精選>

2023年思想品德說課稿【精品多篇】

實用文精選 閱讀(6.28K)

2023年思想品德說課稿【精品多篇】

思想品德說課稿八分鐘 篇一

《愛護有益動物》是湖南省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思想品德課本第六冊第十課課文。本課屬遵守公德德目,是根據《課程標準》中“舉例說明有益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愛護他們”和“自覺愛護有益動物,不傷害它們”的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而設定的。

本課圖文並茂,由匯入、課文、“學一學”和“讀一讀”四部分組成,是一篇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為一體的課文。

故事《樓板下的燕子窩》選材於農村,是一個生活小故事。講的是環境變化了,燕子不能安家了,作為燕子的好朋友,就應該幫助它們,解決安家的困難。

根據課文內容和德目要求,我將課文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行為目標。

認知目標:

知道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有益動物消滅害蟲,是保護莊稼的功臣,要愛護有益動物。

情感目標:

激發愛動物、愛大自然的情感。

行為目標:

自覺愛護動物,不捕捉不傷害有益動物。

心理學表明,國小生的內心世界是一片洶湧的大海,從來沒有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當的情感宣洩。本課情景交融、情理兼備,需要我們去充分利用,去挖掘其各種因素,採取各種手段去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明理,指導學生行為。為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採用情感體驗模式,以入境育情——明理激情——融情入理——育情於行為主線,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並藉助形象逼真、畫面優美的cai課件,以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我設計的教法有猜謎、看錄影、聽故事、討論、表演、辨析、遊戲等,另外,我還特地設計了兩個人物穿插於教學過程中,他們分別是動物學博士和青蛙媽媽,這樣就使教學過程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動態性、審美性。

本課的學法可以歸納為六個字:猜—看—思—議—辨—行,這樣,可以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真理,實現自我教育。

本課的教學程式分為四步:

1.猜謎激趣,入境育情;

2.學習課文,明理激情;

3.辨析討論,融情入理;

4.指導行為,育情於行。

具體操作如下:

“猜謎”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能調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豐富想象。我在課文匯入部分設計了一則文字簡練、通俗易動、琅琅上口的謎語:“身披綠衣裳,嘴寬舌又長。常在池邊坐,捉蟲本領強。”待學生猜出謎底後,我請學生觀看一段青蛙捕食的錄影,真實、生動、形象地再現青蛙捕蟲的敏捷動作,彷彿把學生帶入了大自然的懷抱,情境的美感激起了學生的情緒,這時,我告訴學生,像青蛙這樣捕捉害蟲,保護莊稼的動物,我們把它稱為有益動物,然後自然引入課題。

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環節,目的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明確其中包含的道理,從而形成道德認識,初步培養道德情感。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將本部分分為兩小步:

1.學文明理。

本課將“愛護有益動物”的道理寓於“甜甜愛護燕子”這一典型事例中,教師要藉助故事,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就必須就事論事,圍繞事例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點破其中的道理,恰倒好處地把道理說得清楚明白。

講述這一部分時,我設計了一下幾個問題:

小燕子的老家不見了,它們飛來飛去不知怎麼辦,甜甜對小燕子說了啥?

為了讓小燕子在光滑的水泥牆上造好窩,甜甜和爺爺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小燕娃娃從燕窩裡掉下來了,甜甜是怎麼做的?

甜甜和爺爺為什麼對小燕子這麼好呢?

當學生回答出四道小題後,我出示燕子捕蟲數量資料卡,資料卡上的數字閃爍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情感,此時我再引導學生看燕子捕蟲圖,同時提問:

看著燕子飛來飛去捕捉害蟲,甜甜笑得更甜了,猜一猜,甜甜心裡在想什麼?

通過對這個典型事例的分析,學生對為什麼要“愛護有益動物”的道理有了初步認識,但是,如何進一步激發情感,使其加深理解呢?我設計了這一部分的第二步:

2.拓展激情。

激情是品德形成中的關鍵環節。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生情感多於理智,只要誘發正確,飽滿的熱情很快會煥發出來,我佈置學生學習討論課後“讀一讀”中介紹的有益動物的有關資料,結合自己課前收集的內容,以動物學博士召開“有益動物評功會”的形式,鼓勵孩子們扮演的形式,鼓勵學生扮演有益動物,誇誇自己為人類作的貢獻,大家集體評議,給有益動物頒發獎狀,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有益動物對人類的貢獻,然後組織討論:“如果沒有有益動物,世界將會怎樣?”激發愛護動物的情感,使學生對本課的道德要求有更明確的認識。

辨析是在明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觀點,聯絡生活實際,辨別事例,分清是非。我根據課後“學一學”中四幅圖設計提問,引導學生明白紅光國小少先隊員哪裡做得好,另一個孩子為什麼不對,形成道德的“定向”。

在最後一幅圖片“不傷害青蛙”講完後,我設計了一道來自於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辨析題,以青蛙媽媽來信引入,敘述自己的孩子小蝌蚪不知被哪位小朋友捉走了,提問:“如果你看到捉蝌蚪的孩子,你會怎麼做?”

學生回答後,我設計了兩個小遊戲:①看圖識別有益動物 ②判斷對錯,使學生對這節課所講的道德要求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為下一步提出行為訓練的規範要求作好準備。

思品課的教學過程,是由“知”轉化為“行”的過程,“知”是基礎,“行”是目的。這一部分我設計了幾個問題:①你們當中有哪些同學特別喜愛動物,愛護有益動物做得特別好?②學了這篇課文,你準備以後怎樣愛護有益動物呢?通過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今後的行動方向。

此時,我再將青蛙媽媽的第二封信展示給大家看,告訴孩子們,捉蝌蚪的孩子已將蝌蚪送回了池塘,暗示學生不傷害有益動物,同時以青蛙媽媽的名義出示結語,讓學生讀。這種首尾呼應式的處理,給學生一個前後照應、結構完整的感覺。

明朝人謝榛曾說:“凡起句當如爆竹,驟然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精彩的結尾不僅會使學生精神振奮,還能昇華情感。本課結尾處,我設計了大家在倡議書上簽名的環節,使教學的結束成為了學生今後愛護有益動物這一行為的起點,起到了開拓延伸的作用。

板書,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課堂教學一樣,都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突出板書設計形式上的勻稱美、色彩美、簡潔美,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以有益動物的圖片為主,將“不捕捉,不傷害”板書出來,這樣,不僅強調了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又將本課的德目要求體現出來,突出了學習課文的主要目的。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二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框題是《我知我家》 。我打算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它們分別是:說教學資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這六個方面。

第一: 說教學資源 首先是對於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級上冊思想政治第一 單元第一課的第一個框題,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善於與父母溝通交往,在學生不 斷擴充套件的社會生活中,家庭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領域,與家長的交往,更是他們學習與其他人交往的基礎,可以說,本框題的學習為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 礎,在全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其次就是對於學情的分析,八年級的孩子普遍存在責任感不強的情況,他們中 的很多人會認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於在家庭中自己應該 承擔的責任認識不足。因此我個人認為通過對《我 知我家》這一框題的學習,不 僅會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情感上的瞭解,還有更深一層次,那就是讓學生明白 自己對於家庭對於父母的責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愛自己的家。

第二 :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瞭解家庭關係、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三個類 型;瞭解家庭的相關功能;瞭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二。能力目標 增強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係的能力;感受家 庭親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揚自己良好的家風和傳統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熱愛、對於父母的熱愛。

第三: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對於“家”的理解;對於家庭關係的確立的認識;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逐步的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並明確 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說教學方法 1:情景匯入法:通過一個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活躍課堂氣氛;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設計的活動的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 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 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培 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說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我所設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分析 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這三種學法。希望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被動的 學習轉變主動探索,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由學生自己來把握整個學習過程的 節奏。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應試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我要著重突出講解的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第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5-6 分鐘) 我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約 5-6 分鐘的新課匯入。 首先我會為學生播放歌曲《大中國》 ,同時,在螢幕上顯示各族人民大團結 的各種照片,先通過歌曲與圖片為學生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而通過歌曲和圖 片的展示, 我意圖讓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 在家裡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親人,彼此之間有親情。但是我們每個人除了這個大家之外還有自己的小家, 家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間就像一顆大樹上的枝與幹相 互牽連。接著我會設計小一個活動,讓每個學生繪製自己的親情樹,讓學生從自 己的家人開始瞭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義。

(2)講授新課 活動一:我說我家 (30-35 分鐘) 我會先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然後我會讓學生從自己的家庭成員、家庭特 色等各個方面去介紹自己的家,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家庭結構的不同型別:核心家 庭、主幹家庭 、單親家庭、聯合家庭。本環節的設計意圖在於幫助學生了解家 庭結構,然後我會總結一下,告訴學生,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結構,都不能淡化 家人之間的關係,父母永遠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永遠是手足情深。雖然我們 的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結構有別,但一樣的是:我們都 有家人,都有親情。 活動二:我愛我家 我會給學生播放配樂詩《孩子,快抓緊哈哈哈手》 (汶川地震相關作品) ,告 訴他們突如其來的地震,讓許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讓許多父母痛失孩子,剛才我 們聽到的這首詩歌及音樂作品,就是網友為紀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 所作的。然後我會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父母們怎樣 的心情?第二個問題:在孩子與哈哈哈對話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和約定, 是什麼?(來生還要一起走)這個心願真的能實現嗎?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想讓學生領悟到,也許他們曾經和父母有過爭吵,有過 意見分歧。也許他們曾抱怨過父母的諸多不是,但所有的這些不快、不解、不滿 在最純真的親情面前,都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給的,這種關係不可 改變,無法選擇。與痛失親人的同胞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和幸運,親人就在我 們身邊!只要我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何須等 到來世?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換句話說,每一個 家庭都有自己的優良傳統,我們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稱道地方。讓我們用欣賞 的眼光再次認識自己的家庭。 活動三:我家“趣事”大爆料 這個環節我會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認為自己父親或母親最值得他自豪的事。 (讓學生自由發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過這個很人性化的 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們不能選擇父母和家庭,我們就應該學會 接受、學會珍愛。當我們學會用“心”來看我們的家、我們的父母時,就會發現 其實他們真的很優秀。

(3)知識小結,鞏固昇華 (2-3 分鐘) 我主要通過兩個部分來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一個是通過看板書回憶所學 內容,同時還準備了兩道小練習來幫助學生進行操練,最後總結一下,兒不嫌母 醜,愛家要知家,愛父母要知父母,我們要發揚良好家風,為家庭的健康成長和 社會的和諧穩定做貢獻。

(5)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6)課後作業 課外實踐:寫給爸爸哈哈哈一封信。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三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裡”。我們在思品教學中認識到,認識的發展不能代替情感的發展,因為人對某種價值的認同,不僅是認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沒有情感作為人的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本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矗立。《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

而現今思品課教育教學的現狀看,卻有過分重視空泛的、抽象的認識與理性說教而忽視真切的、具體的、生動的情感體驗,致使許多學生道德認識雖已達到較高的水平,而道德行為仍很低下,從而導致思品教學的實效性難以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教育者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學生品德內化的過程中一個關鍵環節――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

對與《孝敬父母》一課的設計,我根據《課標》要求“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我努力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整課體驗次數達5次,佔總時間的二分之一,在這樣的實踐體驗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把教學的需求轉化為學生的需求。

二、設計思路

國小思想品德課第十冊《孝敬父母》教材選用的是“陳毅探母”的事例。根據學生和社會的實際,我這樣設計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

通過課前、課中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辛勤養育和教導,激發學生熱愛父母、報達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

通過表演、辨析和方案的設計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分擔父母的辛勞,樂於幫助父母的好習慣。

3、過程與方法

通過看、說、評、演等體驗父母的辛勞,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在具體生活中能孝敬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主動分擔父母的辛勞,關心父母的生活,做個好孩子。

活動難點:

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愛,體驗父母的辛勞,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設計中通過以下幾方面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使之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

(一)、課前摸清情況

學生在以往生活中已產生了不少情感體驗,這些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發展學生道德情感的基礎。因而,我根據教學內容的情感目標,從家長和學生兩方面入手對學生原有的道德情感狀況進行研究,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我設計了一份對家長的調查問卷來把握學生原有的情感。還組織學生設計了一張《成長卡》,在卡上貼上照片、用文字或圖形記錄成長中與父母之間難忘、有趣的事。調查之後,再對其進行分析、梳理,從而捕捉學生情感體驗中的火花,察覺其原有的情感體驗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從課前就開始了情感的體驗過程。

(二)、課始入境入情

作為一種心理現象,人的情感波動、不同體驗歸根到底是客觀事物作用的結果,人產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體的“情勢”及內在主體的“需要和期望”所決定的。因此,新課伊始,教師應營造一種體會父母養育之恩的情感氛圍,對學生進行情感啟發,波動學生內心的“情弦”,使學生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心理需要,為學習過程的展開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我在課始設計了學生自己介紹成長卡說一說體會,介紹自己的成長卡,找一找成長的變化,憶一憶成長中難忘的事,使學生置身於一種生動感人的情境之中,對新課學習有了情感上的初步體驗。

(三)、課中情通而理達

良好的開端只是為學生的情感體驗打下一定的基礎,而課中是一堂課的主體階段。教師應該以教材所體現的情感因素為載體,通過一定的手段將學生的情感從“接受層”引向“體驗層”,引導學生去體驗,去感受,充分發揮情感的能動作用,從而達到“情通而理達”的目的。

1、以情激情

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個典型事例或是一個學生的情感有時候可以帶動全體學生的情感。我在選用了《母親》這首歌的mtv片段,把一些父母關心子女的行動與子女孝敬父母的細微之處呈現出來,再請學生來談談他的感想,以身邊的事例感染其他同學、,達到引起共鳴的目的。

2、以境激情

國小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生動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產生情感體驗的土壤。因此,教師應注重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來使學生“動情”。我在本課採用角色換位,讓學生說一句話、唱一首歌、朗誦一首詩或演一演,從中表達自己的心聲。又選取了學生日常生活會常碰到的兩個情景:a說一說:晚飯後,小麗爭著為媽媽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媽媽說:“你看,我說我來洗,你不聽,這下好了!”小麗很生氣說:“我再也不洗碗了!”b演一演:晚上,你正做完作業開始看動畫片,媽媽加班回來了……在看了這樣的情景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為父母想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再來演一演通過創設情境,達到以境引情、入境動情的目的。

(四)、課後將情轉化為行

學生在課中動情,情感的浪花在心頭湧動。到了課末,教師應把握契機,引導學生把已有的情感通過外顯,再次獲得深化體驗。我在課末,請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自己的《孝敬方案》。我們常說,思品課教學要堅持知情意行統一的原則,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得注重課外的延伸,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不能出現課堂裡群情激昂,下了課就拋之腦後的現象。因此,教師不但要注重課外的實踐體驗,將情感轉化為品行。設計《孝敬方案》,讓學生把要為父母做的事列在卡上,並在家長的配合下讓學生在家親自做一做,從中感受“孝”的愉悅及勞動的愉悅。讓學生在課後更體驗其中的酸、甜、苦、辣,從而多維度地進行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

總之,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豐富,情感在其中起者重要的作用,道德的內化,必然伴隨著情感體驗。一個感情冷漠的人,是不會有、也不可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因此,思品課教學,只有努力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的心靈產生情感的激盪,`才能進一步提高思品課的實效性。我在教學設計中,試圖走出思品課一味傳授道理的,尋找最佳的教學切入點,創設豐富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發生、昇華,讓他們去體驗生活,在開放的活動中充分感悟、發展。

三、活動過程:

一、走近生活,體驗疼愛

1、匯入,生展示《成長卡》

師導言: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父母無盡的關愛,有很多事情讓我們難以忘懷。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成長卡》。

2、欣賞歌曲《母親》

二、表達心聲,激發情感。

1、匯入

2、生反饋。

三、藉助材料,提高認識,指導行為。

2、聯絡自身說說孝敬父母的事蹟。

師: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甚至在我們同學中也有許許多多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蹟,同學們能說一說嗎?可以說別人也可以說自己。先和你身邊的同學交流一下吧!

3、看故事《該把禮物送給誰》,談看法。

的確,在生活中,一句舒心的話、一杯熱茶、一塊毛巾都能讓父母感到子女的愛。孝敬父母應該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體現。接下來我們來看個故事。

4、說說怎樣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心動不如行動。只有將孝心轉化為行動了,才是真正的孝順。

5、角色體驗

(1)、說一說:晚飯後,小麗爭著為媽媽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媽媽說:“你看,我說我來洗,你不聽,這下好了!”小麗很生氣說:“我再也不洗碗了!”

(2)、演一演:晚上,你正做完作業開始看動畫片,媽媽加班回來了……

四、設計方案,指導行為。

1、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自己的《孝敬方案》。

2、釋出方案

五、簽訂合同,指導生活

學生籤合同。背景音樂《只要媽媽露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