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實用文精選>

盲人摸象課文原文(精品多篇)

實用文精選 閱讀(1.41W)

盲人摸象課文原文(精品多篇)

盲人摸象的故事 篇一

一種古老的民間說唱藝術竟還存活在這片蒼老而美麗的土地上。

歷經三年,一位美籍華人女攝影家行走陝北,苦苦追尋著延川一群賣藝度日的盲書匠。

記錄、感受、體會――人世的冷暖滄桑、生活的悲喜哀樂如抽絲撥繭地展現出來……如果你遇上了一個盲書匠,請放慢腳步,不要錯過。靜下心來,他們吟唱的故事裡可能有你一生的尋覓。

9月,太陽斜斜地掃過陝北金色的黃土高原。我在延川尋找一群說書的盲人……

延川隸屬陝西省延安地區,它深深地嵌在黃土高原的心臟中,黃河由北奔騰而下,在此轉了幾個大彎再向南而去。這兒山高溝深,道路崎嶇,是個有名的貧困縣。因貧困而得以長久保持著的淳樸這兩年也不可避免地被現代化著。夕陽下,延川縣城邊的秀延河堤上新起的大樓逐漸地遮住了對面的山頭。

在陝北,盲人說書有著深遠的歷史,據說源於周朝宮廷裡掌管陰陽禮法的“瞽史”(瞎子樂官)。民間的盲人效仿宮廷瞽史,學習音樂和陰陽八卦,在謀生的過程中不斷演變,從依附皇室到依附神靈生存。至今陝北說書的開場白還和瞽史的誦詩相似,藝人也大多數精通陰陽八卦和算命術。在延川目前有規模的盲藝人演出團體還有十二個。縣文化館將他們組織成“延川曲藝隊”。“單位五十,農村四十,望關懷殘疾人,給予方便”,領著文化館的一張便條,盲藝人每年抽籤決定各組走唱的鄉鎮,直唱到歲末才回家。

年復一年地走唱、年復一年地在黃土高原的深溝拐峁裡漫遊。這種古老的民間說唱藝術竟然還存活在這塊蒼老而美麗的土地上。一群為生存而吟唱的藝人,在他們神祕的、流浪的外衣下,究竟有什麼樣的表情?

白志亮和郝能

南方旅館在延川城南界。是盲書匠一貫落腳的地方。兩塊錢一個鋪位,是城裡最便宜的。20瓦燈泡微弱的光亮下,煤黑的被褥散發著一種濁氣。我和文化館馮向前摸進黑黢黢的窯裡,雕塑一樣臥在炕上的是盲藝人郝能和白志亮……

第二天,我隨他們上路了。

明晃晃的太陽,灰撲撲的大路,炙熱難熬的空氣,讓人彷彿置身火爐中,只有遠處用水泥雕塑的假交警無動於衷。老白和老郝自一輛三輪車裡蹣跚地爬出來,帶著不少演唱傢俱。30多年來,他倆都是這樣靠四根長長的棍子,遠遠地摸索著漫漫的長路。

書匠在村子裡演出,由大隊一次性給40元,個別的村民請說書,便只管食宿,不需再給。他們每人每年必須上繳文化館二三百元包租費。其中包括了文化館的集訓費、一個月2元的醫療費、車馬費、縣裡的旅店費和修樂器的費用。除去包租費,一個書匠一年大約能掙個七八百元。

關莊是他們的第一站。一條直而長的路,稀疏的幾行平房,兩家餐廳和雜貨店……鄉政府裡,我看到了盲藝人窘迫的一幕:藝人在文化站等批文下村子,而文化站明顯不願給予方便。

白志亮無奈地嘆氣說:“其實咱們就和討飯吃差不多……”

辦公的注意到我來到旁邊,便有些不好意思:“不不!是藝術家,民間藝術家……”

財政所的人好心,出錢讓他們在大院裡唱了一場;信用社的人又領去唱了一場;郵政所半價把他們打發後藝人們去了一所中學。中學也不熱情,轉手將他們送到了國小;國小又燙山芋似地送他們去了大隊……

山間的夜色說到就到,是一種很深的藍。遠處傳來集市的鬧聲,彷彿來自另個世界。書匠們一邊說著古人的故事,一邊聽著今人的煩惱,無數的故事隨風而過。深藍色的夜色中盲藝人站在街上沒有人答理。那兩個茫然的身影不辨東西,寸步難行的模樣,讓我久久難以忘懷。那晚,滿天繁星,夜涼於水。我哆嗦著聽完書,隨著幾個女人回到溫暖的窯裡,電突然停了,燭光亮起來之前,在黑暗裡我想象著老白老郝的心情和世界。他們別的沒有,有的只是時間。黑暗中的時間無窮無盡……

高家的院子裡漸漸聚滿了鄉親,高老頭跛得厲害,還打著穀子,矯捷地做著各種事情;高老婆癱了,長年累月地躺在炕上。這場書是高老漢為他癱瘓的老婆演的,“包公案”終於接近了尾聲,到底誰對誰錯,善惡是否真的終自有報?熱鬧之後終又歸於平靜。

拄個柺杖,搬個小凳凳,大隊長家80歲的劉老婆婆,在關莊說的每一場書都有她。沒有聽眾時,她會安慰瞎子:“都坐滿了,只是大家都鴉雀無聲……” 盲人當然知道有多少人在聽,他們無奈地笑著。

誰家有求於神靈,就請盲人說平安書。說書前要準備香燭、常青紙花、糕點水酒。在一戶姓曹的人家白志亮疊起紙,鉸起了花。黃的敬神,白的敬家裡的先祖。裝著小米的鬥裡插著“供獻曹門三代宗親之靈位”和“供獻一切孤魂之靈位”白色的靈牌;裝著穀子的鬥插著“奉請天地諸神土神之神位”黃色的神牌等。黃色的紙花前用紅碗裝上供果。一支蠟,三柱香,獻上白酒。一段平板請來諸神野鬼和老家親,把一切心願唱出。掌櫃的或家中長子則適時地敬酒、磕頭、燒紙錢;香不斷,蠟長明。然後說書的節目開始了,兩段書幾曲民歌,直到盡興。節目完了還必須把請來的神明送回去,黃的神牌、紙花在黃盆裡燒了,灑上三杯酒;白的靈牌、紙花在白盆裡燒了,灑上四杯酒……屋子裡煙霧瀰漫,三絃聲中神界人界撲朔迷離。這時老郝拉著二胡,悠悠長長,如泣如訴地唱起“走西口”、“蘭花花”。鄉親們的心願一一滿足。

白志亮和郝能都是幼時得了白內障治療不當而瞎的,已經說唱了30多年。我喜歡聽他清唱“小米棍兒下山”,小姑娘思春的心讓他唱得酸溜溜的。高興的時候,他會手舞足蹈,跳起他想象中的舞;吃飽飯,他喜歡摸摸肚子嘆口氣:“飽了,又和富人一樣了!”

郝能有張長臉,高大的身材,一雙修長的、感性的手。他有非常渾厚的聲音,低沉而震撼。“有人喜歡了,歡天喜地;沒人想聽,難受。到底不是討飯的……”人世的冷暖滄桑凝結在他們的每聲嘆息中。

兩個瞎子,兩杯茶。兩個老人相互扶持,猶如兩屢清風相互戲解著人生的寂寞。漸漸地我和他們生出了一種情感,他們也習慣了我的相伴,讓我幫著點錢,轉過頭隨意地呼喚著、找尋著……

賀生明和樊世凱

車子從塞砂壩乾涸的河床邊開過,在泥濘的路上顛簸著往山谷裡去。在永坪聽說賀生明和樊世凱已下鄉,我一路追趕,在豐百勝村的山溝裡我終於找著了他們――斜倚在窯裡的炕上,打著盹兒。

樊世凱有個圓圓的腦袋,胖乎乎的身材,睜得圓圓的眼睛還能朦朧地辨出一些影子。他不愛說話,總是靜靜地喝著茶。只有誰踏著了他新納的布鞋才著急,脾氣不是特別好。文質彬彬的賀生明是砍柴火時給崩瞎的,失明前曾當過村裡的書記,現在是“延川曲藝隊”的隊長。他總是穿戴得整整齊齊的,演唱時會把自己的名牌掛上。他對“階級”、“領導”有種說不出的尊敬,他悄悄告訴我:我的出現會改善村民對他們的態度……

老樊20歲就開始說書,一說就是30多年,在延川頗有名氣。他說書的時候,除了三絃琴和腳上的踏板外,手上還帶著一串木製的不知名的道具,演奏起來打著一串串細碎的節奏。也許是改行晚,老賀不說書,但他會唱許多歌曲,最擅長的是一種以說唱為主的道情。他的聲音細且長,像胡琴般淒涼。這對搭檔還帶上了擴音機和麥克風。演出前會把流行音樂大聲放出,廣告村民。開場時賀生明要唱一段,宣傳歌頌偉大的主席領導;樊世凱來上一段快板,宣傳“三個代表”、“吃碘鹽”、“少生優生”等種種政策,然後才開始真正說書。他們的書給人帶來了教育和娛樂,一方面成為村民和神靈之間的橋樑,了卻人力無法完成的心願,另一方面又成為政府一種最原始的宣傳媒體。

順著山溝一村村地走唱,山道越來越狹窄,兩邊的山壁漸漸地逼近,終於成為一個小小的峽谷。開始,還有拖拉機送我們一程,後來乘驢車,最後便只能步行了。豐百勝、白家河、老好溝、十溝……越走人跡越少。偶爾有幾個老人駐足閒聊,偶爾有幾個村童嬉笑,黃土高原的深處人煙已稀。我想,這些角落也只有書匠為著一口飯吃才走得到。

我們一直走到了最後一個村子。山溝的深處,美麗而荒涼。一個接一個原始的土窯洞、一串串紅辣子,天空很藍,是秋天純淨的顏色。這地方原本缺少人氣,有本事的早已遠走西安、延安,留下一個個空窯,像荒廢的城。

我們在小隊長家等待著。陽光明媚,把門簾的圖案灑在地上,萬里無雲,偶爾有一陣風,揚起一片塵埃後,又平靜下來。無盡的等待,時間和路一般漫長。賀生明輕輕地唱起了歌,樊世凱接著唱,你一首我一首,孤單地吟唱在這世界的盡頭,歌聲裡有一種溫暖的色彩,我們的距離拉近了……

晚6點時分,小隊長的婆姨才揹著大包小包,從黃昏裡走來。她清晨兩點不到就起,3點把餃子做上,5點左右出門,背上40斤的黑豆翻過後山趕到盤龍村趕集,賣了黑豆再買回乾糧、蠟燭等生活用品。現在把臉一擦,圍裙一系,就開始做飯,這就是陝北女人的一天。

“田地掙下千萬畝,死後佔不了半分田;糧食攢下了千萬石,墓裡只放一個祭食罐;金銀財寶萬萬千,死後嘴裡只放個口含錢。人吃黃土土常在,黃土吃人影無蹤……”這是一段開場白,跟著一段典故:“千里來書一堵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窯裡漸漸暗了下來,豇豆米湯熬成了誘人的稠粥。盲藝人一天的平淡庸懶,無所事事,終於換來晚上的紅火。老漢們上了炕,點了煙,婆姨們三三兩兩進來,窯裡一會兒就擠滿了人。紅燭暗暗地照著一個個疲憊期待的臉。三絃聲起,人們慢慢地進入了古老的時光之中。

“這會兒是唐朝盛世,人人錦衣華服,家家雕樑畫棟。有富家子弟乘千里駒上京趕考,途中忽遇賊人…… ”只覺得耳畔風起雲湧,蹄聲如雨,刀槍劍影,哭笑怒罵,在老樊的三絃裡,各路人物粉墨上場,錯綜複雜的情節把人們帶入如夢年代,那光影、音樂裡交織了一種粗曠又哀涼的情感和信仰。

一地脫下來的布鞋,炕上靠牆坐著一排婆姨,織著毛衣,悄悄地拉著話;老漢們東倒西歪,有些恍惚了;小孩兒打著哈欠,又不肯離去。夜,就這樣悄悄地爬進窯裡,睡意也爬進人的眼底。天明之前,我們已遠遠拋開了生活的辛苦和粗糙,享受著一種今生難得的奢侈。

賀文陽和張成祥

從山中出來,腦裡充滿著各種聲音、顏色和人物。當我在土崗中學的會客室裡見到盲藝人賀文陽和張成祥的時候,感覺自己竟是和他們一般的塵土滿面落魄無助。

拿著旱菸,蹲在地上,為一個學校對他們的冷遇而大發牢騷,張成祥那股嫉憤讓我吃驚。他說還是好,現今盲書人的待遇一日不如一日…… 多數時書匠都是順受命運,走一天唱一天,這是我第一次聽盲書匠批判社會。那天晚上大街上空蕩蕩,只有電信局前圍著稀疏的幾個聽書人,窗前一個低瓦數的燈泡照著氣氛的悽清。張成祥的開場白裡滿是對各個領導的感激和鴻福齊天的祝詞,那份仰人鼻息的辛酸令我惻然。

抱著個土琵琶,忘我地投入說唱中,一天的失意和落寞都似乎消失無蹤。張成祥一張嘴大開大合,每個表情又都像在吶喊。陰影裡的賀文陽叼著根菸,打著板為他伴奏,輪到他說書的時候,彈起三絃琴,兩眼一閉,悲悲切切,似乎故事裡的一切都是真的。天上忽然下起了毛毛雨,像一個個休止符,淋散了聽書的人群。土崗上的演出不得不結束,他們很是失望。這時,我忽然深切體會到,說唱不僅僅是他們吃飯的手段,更是他們惟一的靈魂慰藉。

盲人摸象的故事 篇二

關鍵詞:全盲學生;語言教學;點字教學;詞彙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6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6)12-0070-02

一、點字教學

盲生學習漢字困難,點字成了盲生獨特的“漢字”。點字教學具有與漢字教學不同的特徵,具體表現為:識記點字點位學習盲文代替學習漢字偏旁結構識記漢字;運用盲用書寫工具書寫點字代替漢字書寫。在學習點字的過程中,盲生不僅要識記點字的符形、發音和意義,還要把觸控。到的點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以訓練其手指的觸控能力、辨認能力,發揮觸覺的代償功能,為正常閱讀打下基礎。

1.利用直觀教具,指導盲生摸認點位

點位教學一般要經過摸認點位和書寫點位兩個階段。為使點位概念更加清晰,一般先從摸認點位開始。

藉助放大的點字模,向盲生解說點字點位的名稱、基本結構和位置,然後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學習摸認點字。正確摸認點字的前提是能熟練地摸認聲母韻母,將點符編寫成一些順口溜有助於幫助盲生記憶。例如,“úel”、“uai2”、“uan13”、“ou4”、“úan5”、“ch6”、“ua滿方”。點字是一種拼音文字,分為聲母和韻母兩部分,一般每部分各佔一方,一方有六點位,點位的凸凹不同,表示不同的意義,六個點都凸起叫“滿方”,表示“ua”。上述的順口溜表示為:“滿方”依次少l點、2點、3點、4點、5點和6點為“úe”、“uai”、“uan”、“ou”、“úan”、“ch”。盲生在摸認點字時能迅速地辨認點位就能在不斷地練習中提高摸讀的水平。

2.建立“滿方”概念,靈活進行書寫點位教學

盲生有書寫點字的特殊用具――盲文寫字板和寫字筆,此外還有特製的盲文紙。教學書寫點位首先要教會盲生正確裝紙(又叫上板)、握筆和換字板,接著在幫助盲生理解盲文“反寫正摸”的道理後才能指導書寫點字。盲文是凸點文字,寫下去是凹下的點,摸讀的則是凸起的點。讀與寫點位的方向剛好相反,即摸讀點位從左開始,書寫點位從右往左。這種反寫正摸的關係,初學盲生不易掌握,必須通過分析法幫助理解。讓盲生面對老師站立,成鏡面關係。盲生伸出左手摸自己的左眼睛,伸出右手摸老師正對自己的右眼的眼睛才是左眼。然後叫盲生轉身背對教師,面對同一方向便能知道前面的判斷是正確的。此外,還可以用“四五六點會變化,摸的時候在右邊,寫的時候在左邊”來幫助記憶和鞏固。

指導盲生書寫點位的傳統方法是要求盲生按照聲母韻母表的順序練習書寫,邊寫邊識記其點位。通過指導腦癱盲童書寫點位發現:盲生在沒有“滿方”的書寫體驗下直接學習聲母韻母書寫,尚未建立書寫六點位(即滿方)的動作表象,練習中錯誤率較大。指導盲生按照書寫滿方、缺l點、缺2點、缺3點、缺4點、缺5點、缺6點、一二三點、四五六點、一四點、二五點、三六點、一點、二點、三點、四點、五點、六點、聲母、韻母的順序反覆練習。實踐證明:這樣的書寫順序的安排能更準確、更快地完成書寫點位教學。

二、詞彙教學

盲生詞彙教學的特徵是通過聽覺、觸覺或嗅覺而不是視覺來認知具體形象詞彙;較多地利用直觀教具、實物或形象語言教學詞彙;教學重點是更多地補充感性經驗,豐富表象;抽象詞彙教學困難,需要藉助形象詞彙和語言幫助理解。確實有效的詞彙教學是盲生正確理解並獲得詞彙的重要保障。

1.培養盲生觀察生活的興趣,豐富其感性認識

盲生因視力障礙不願主動觀察生活或者觀察困難,從而造成感性經驗貧乏,對詞彙尤其是抽象詞彙的理解困難。引導盲生主動地、有意識地觀察生活,有利於豐富其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詞彙的速度和水平。

2.提高教師語言教學水平,促進盲生言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盲生習得詞彙很大程度依賴模仿教師,教師語言教學水平的高低影響盲生的言語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適合盲生語言發展水平的詞彙將會對盲生習得語言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所運用的詞彙生動、活潑、形象,不僅能夠幫助盲生理解並積累詞彙,而且能夠增強其學習詞彙的興趣。

3.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開展詞彙教學

盲生學習詞彙從形象具體到抽象概括,詞彙教學也應靈活多樣。教學具體詞彙時,教師應儘可能地避免用模型代替實物來幫助盲生進行理解。教學抽象詞彙時,教師要善於應用形象的語言,或結合生活實際,或聯絡上下文,或創設詞義環境,或運用詞義辨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幫助盲生學習詞彙。

4.豐富課外生活,積極運用詞彙

詞彙的真正掌握還在於盲生能夠正確的運用。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多種課外活動,進行語言練習。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盲生語言發展的水平進行專項練習。例如“即興小故事”,教師事先準備幾張寫有不同詞性且毫無聯絡的詞語的卡片,要求盲生說一個小故事,故事中必須包括卡片上的詞語。

三、閱讀教學

盲校語文閱讀教學多重視傳授基礎知識,容易忽視培養盲生閱讀能力,致使盲生自學能力較同齡明眼兒童差。培養閱讀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專項練習,培養認讀能力,提高摸讀盲文的速度

國小階段,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熟記盲文點位,並通過點位的圖形記憶聲母、韻母來培養盲生的認讀能力。盲生的認讀能力與其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例如“diannao”,因現行盲文無聲調,所以盲生在對電腦沒有認識的情況下很難將之拼讀出來,並聯系音、義拼讀出詞語和句子。這就要求盲生學會自覺地學習和積累生活中的詞彙,並學會做詞彙卡片。

摸讀盲文的速度同樣要通過專項訓練來提高。第一,閱讀訓練。教師在盲文紙上製作不同的圖形如直線、平行線、正方形等,要求盲生保持正確的摸讀姿勢進行閱讀,長期地訓練有助於提高盲生摸讀的速度。第二,經常組織摸讀盲文比賽。

2.擴大認知範圍,培養理解能力

培養盲生社會適應能力,在社會實踐與交往中擴大盲生的認知範圍,不斷提高盲生理解能力。同時,教師在講解各類課文時要注意分析課文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幫助盲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盲生還可以在網上了解社會動態,積累各種生活表象和社會經驗以培養其理解能力。目前,全世界只有5%的圖書被製作成盲文書籍,嚴重限制了盲生的閱讀範圍,盲校應配備安裝有盲用軟體的電腦,以盲用軟體的發音系統為平臺,下載電子圖書以供盲生閱讀使用。還可以使用高階的掃描器將書籍轉化為word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使用者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文件,再借助盲用軟體閱讀。

3.創造開放的教學環境,學習鑑賞文章

盲校語言教學中常忽視盲生的主體性,教師多唱獨角戲,較少考慮盲生自學的能力。教師應巧妙地利用提問訓練盲生鑑賞文章的能力。教學中,教師還應當重點培養盲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通過討論研究正確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4.愉快教學,調動多種感官提高記憶能力

教師應根據課文的思想感情創造一個與其類似的課堂氛圍,愉快地進行教學,充分調動盲生多種感官理解記憶課文內容。例如“顏色”,盲生缺少視覺表象對顏色的支援,所以他們很難理解顏色究竟是什麼,有哪些顏色,這些顏色對人會產生哪些影響。如果教師將視覺的內容轉化為心理的體驗,盲生將從另一角度認識這一概念。盲生會用“熱情奔放”來理解“紅色”,用“純潔高雅”來理解“白色”,如此等等。

四、作文教學

全盲學生感知周圍事物困難,表象貧乏,不能像明眼兒童一樣有較豐富的社會活動,所以常常為“寫作難”而苦惱。指導盲生“寫什麼”和“怎麼寫”是作文教學的關鍵。

1.引導盲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因視覺障礙,盲生觀察事物呈現以下特徵:不瞭解周圍的環境,觀察事物多缺乏主動性;不能通過視覺完整地整合一個事物,可能產生片面性;觀察速度慢,利用觸覺觀察事物,只有通過反覆多次的逐步感知才能確認完整的事物形象;觀察範圍有限,利用觸覺觀察事物,必須直接接觸客體,觀察龐大的或細小的、遠距離的或運動的、變化的或危險的物體困難,需要藉助直觀手段的幫助。

所以教師在引導盲生觀察事物時應注意激發其興趣,教會觀察的方法,事先說明觀察的順序或事物發展的過程,並用直觀的語言指導盲生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反覆多次地觀察客體,才能達到觀察的效果。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家長學會上述培養盲生觀察力的方法,以便在家庭生活中指導盲生學習觀察,積累社會經驗,豐富寫作素材。

2.注重在閱讀教學中分析文章寫作方法,結合文章寫作特點進行片段練習和模仿練筆

教師不斷在閱讀教學中分析文章的寫作方法,指導盲生進行片段練習和模仿練筆,是盲生習得寫作技巧的基本途徑。

片段練習就是讓盲生寫一個人物肖像,一個心理過程,一系列動作,一個場景,或者文章的開頭、過渡或結尾,是讀寫結合的一種形式,有助於訓練結構方法和表現手段,提高選材用語的能力。通過長期的片段練習,可以將觀察到的各種素材具體化為語言表象,隨時為寫作做好準備。

模仿練習就是仿照課文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作文練習,是讀寫結合的過程。通過模仿練習可以讓盲生認真領會範文的寫作方法和作者觀察的角度、思考的方法、表達的技巧,吸取其中的思維成果和寫作技巧,不斷內化為自己的修養和寫作技能。“如果將文章形容成一部機器,片段練習是製作‘基本零件’,那麼模仿練習就是將‘基本零件’組裝成完整機器的過程”。通過不斷的模仿,盲生將潛移默化地習得根據不同需要靈活組織語言表象的技能,從部分到整體地把握文章的創作過程。

3.堅持開展“三分鐘說話”活動,提高盲生寫作的心理素質

“三分鐘說話”活動是安排在正式上課前三分鐘的口頭作文活動,要求盲生在這段時間內組織熟悉的素材圍繞一個主題描述一個事物,發表一個觀點,講述一個故事,評論一件時事等。這種活動有利於培養盲生敏銳的觀察力、活躍的思維力和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利於提高盲生寫作的心理素質。

盲生語言教學應順應時展的需要,從每位盲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融入現代社會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培養社會需要的語言習慣和價值觀,幫助盲生迴歸主流社會。

收稿日期:2006-05-25

作者簡介:沈光銀(1982-),男,江蘇南京人,中學二級教師,從事盲童語言教學、家教指導及漢語教學研究。

盲人摸象的故事 篇三

九月,我們又迎來一個教師節。

教師,這個職業意味著要耐住寂寞、默默奉獻;教師,又是偉大而光榮的職業。每個上過學的人心中都有他們神聖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社會的棟樑靠他們培育,民族的復興要他們奠基。

當又一個教師節來臨之時,我們特刊登兩篇稿件,講述了兩位特殊的老師――殘疾教師甘做蠟燭的感人故事,並以此向工作在全國特教戰線的廣大教師們祝賀節日、表達敬意。

在山城重慶,有一位普通的音樂教師,從坎坷的盲道,走上了令人景仰的三尺講臺。他心中的路鋪滿了一串串動人的音符,也譜寫著特殊教育的奇蹟……他,就是我國特殊教育領域第一位盲人特級音樂教師,被譽為“山城阿炳”的重慶市盲人學校音樂教師張治平。

立志做阿炳一樣偉大的盲人音樂家

在全國國小音樂教材裡,有一首動聽的兒童歌曲《甜甜的咧》,以其歡快優美的旋律被成千上萬的孩子傳唱。可有誰知道,這山泉般動聽的音樂是從一位盲人黑暗的世界裡流淌出來的。1955年,7歲的張治平被診斷患有“先天性視神經萎縮”,當時只有0.2的視力,醫生說,沒有任何藥物可治,視力會一天天衰退,直至失明。

醫生的話讓小治平對自己的將來充滿恐懼,直到有一天,小治平聽到一支天籟般美妙的樂曲,才讓他重新振作起來。那是在學校的一節音樂課上,老師為同學們播放了由盲人音樂家阿炳創作並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聽著有些悲傷又充滿希望的音樂以及老師對阿炳的介紹,張治平心中燃起了希望:即使將來成了盲人還可以當音樂家。

從此,張治平數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過學習音樂。他學會了笛子、二胡、手風琴、小提琴、吉他等多種樂器,又先後師從西南師範大學四位音樂教授學習樂理知識,為自己向音樂創作的方向發展打下了基礎。

35歲那年,張治平的雙眼完全失明瞭,但他沒有消沉,而是勇敢地揚起了生活的風帆。失明後的短短几年,他創作的兒童歌曲不斷在省市及全國獲獎,1985年,張治平受聘重慶市盲人學校,成為一名音樂教師。20多年來,張治平如春蠶吐絲,孜孜不倦,用光明的旋律照亮了一批又一批盲童的心靈,開啟了孩子們熱愛音樂的心門。他輔導的盲人學生樂隊也在各類匯演中不斷取得佳績,“盲校有個‘山城阿炳’”的讚譽在重慶不脛而走。幾十年來,張治平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音樂道路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創作的音樂作品在國內各種音樂刊物和各級電臺、電視臺發表和播映共計200餘件(次),在全國各種音樂比賽中獲獎共計80餘件(次)。1997年,中國音樂家協會破格吸收張治平為會員,他成為我國第一位沒有大學學歷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我國特殊教育第一位特級音樂教師。

用光明的旋律開啟盲童的音樂之門

初到盲校時,張治平發現二年級的學生鄧航有點音樂天賦,就決心下工夫培養他。儘管那時的鄧航還沒有完完整整地唱過一首歌,但張治平並不氣餒,一句句教唱,三四年如一日。1990年鄧航參加重慶市十大歌星大賽,在與近2000名健全人歌手的角逐中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取得第五名的佳績。在張老師的鼓勵下,鄧航走上了音樂道路,現在他已經是河北省殘疾人藝術團藝術指導和電吉他手。在張治平的學生中,目前已經有5人先後考入了長春大學特教學院音樂系深造。學生胡國英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在音樂上收穫如此多的成功與快樂。她除了雙眼全盲,還有手抖的殘疾。為了教她吹笛子,張治平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經過兩個學期,胡國英終於能把笛子拿穩了,張老師又教她學習音階,再吹簡單的曲子。就這樣,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到國小三年級,胡國英已是班上最好的笛手。她說:“是張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

在一片漆黑的世界裡,張治平創造了“觸控式教學法”:唱歌吸氣示範時,讓學生摸他的胸、肩膀;學生做時,他再摸學生的肩部,檢查動作對不對;演奏樂器時摸摸學生的手、臂姿勢是否正確,唱歌時摸學生的嘴,看他如何運氣。孩子們說:“這個方法好,我們一摸就明白了。”有感於表現盲人生活的歌曲太少,張治平創作了《盲人之歌》、《快樂的盲童》、《盲校的早晨》等歌曲,其中《盲人之歌》被定為校歌。英國羅切德爾市的教育官員米歇爾先生看了張老師和他的學生表演的節目後說:“我在英國沒有看到過這樣好的盲人樂隊,特別是這位指導教師,達到了國際水平。”

言傳身教鼓勵盲童自立自強

在中央電視臺慶祝教師節20週年晚會上,兩名盲人學生在晚會上演唱了張治平老師創作的歌曲《是誰給我一雙翅膀》。談及他們的恩師,孩子最深的感受是:“張老師不僅教我們音樂,更教我們自立自強地做人。”

盲童大多有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是家裡的累贅,也不敢去想今後的前途。張治平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對盲孩子進行理想教育,比對健全中國小生的理想教育更重要。所以,新生一入校,張治平就給他們講舊中國盲人音樂家阿炳的故事,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他對學生們說:“老師如果不是從小立志當阿炳這樣的音樂家,今天可能還在街上給人家算命。你們不一定個個都成為音樂家,但身為殘疾人,我們一定要自強自立,要從現在起認真學習一門技能,這樣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張治平又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題為《心中的路》的演講稿,並多次在重慶市各大、中、國小及社會各界演講。張治平常常對人說:“解放前的阿炳遭遇那樣悲慘,現在我這個‘山城阿炳’卻能夠家庭幸福事業有成,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全靠黨和政府,所以我要盡力為社會、為國家、為更多的殘疾人特別是可憐無助的殘疾兒童多謀幸福,把光明的旋律帶給他們。”

背景資料:

張治平老師近年來教學方面的主要成績:

2005年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匯演中,學生羅健的鋼琴獨奏獲二等獎;學生李乾平竹笛獨奏獲三等獎。

2006年學生李乾平考入長春大學特教學院音樂系;莫亞莉考入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音樂系。

2006年9月張治平老師指導的重慶市盲人學校樂隊將參加重慶市最高規格的中學生藝術節的比賽。

張治平老師近年來創作方面的主要成績:

歌曲《我們是光榮的紀檢戰士》獲2005重慶市反腐倡廉徵集歌曲一等獎;

創作歌曲《為新世紀喝彩》在2005年徵歌中獲一等獎;

歌曲《甜甜的咧》、《晚歸的牧笛》、《快樂王子的小船》、《我愛光明》、《黃桷樹下有我家》收入中國小音樂教材。

盲人摸象的故事 篇四

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說:“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

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

鏡面王說:“你明天一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控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佈什麼重大的事情。不一會,使者領著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

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你們都摸到大象了嗎?”

盲人們齊聲回答說:“我摸到大象了!”

鏡面王又說:“你們每個人都講述一下大象是什麼模樣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說:“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一隻盛漆的大圓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說:“大王,大象應該像一把掃帚。”

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說:“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

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

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一根粗繩索。”

盲人摸象的故事 篇五

關鍵詞:盲人地圖;構建;教學應用

國內外有關盲人定向行走專家較為認同定向與行走是存在視力殘疾人(國內一般簡稱盲人)需要進行教學與訓練的課程。美國教育家思菲爾德1948年就指出:對移動能力的限制可能是視力殘疾帶來的最嚴重的直接影響之一。本文就盲人地圖的意義、定義、構建方法和教學應用方面進行闡述。

一、構建地圖的意義

讓盲人在一定的區域獨立自如行走,就必須把對盲人的移動能力的限制減少,那麼建立心理地圖是一個一個能很大程度上增加定向行走的自如度而減少隊移動能力的限制。

二、盲人地圖的定義

盲人能夠使用的地圖包括觸覺地圖、心理地圖和視覺地圖。

(一)觸覺地圖

觸覺地圖,指以特定符號和觸覺線索為圖示,專供盲人觸控而製作的區域地形圖。盲人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校園觸覺地圖”或“區域觸覺地圖”深入瞭解和熟悉校園或某區域的環境。

(二)心理地圖

心理地圖,指已熟悉的環境和路線在記憶中所形成的印象和圖形。心理地圖對盲人的定向與行走具有特殊的意義。盲人對某區域的環境和路線一旦建立起心理地圖,便可在該區域內獨自行走。心理地圖雖然可以隨著對環境的熟悉而自然形成,但通過教學要培養盲人積極主動建立和應用心理地圖的能力。

(三)視覺地圖

視覺地圖亦稱普通地圖。視覺地圖對部分低視人的定向與行走具有特殊的意義。他(她)們可以直接利用現成的普通地圖熟悉某區域的地形、道路、路標、區域和範圍,進而建立起心理地圖,便可在該區域內獨自行走。

三、盲人地圖的構建

盲人要想安全有效地到達自己要去的地方,必須在出發前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在哪裡?我要去哪裡?我怎樣去那裡?通過問答這三個問題,幫助自己制定行走的計劃或在頭腦中構思一個旅行路線圖。如果盲人在行走前未能對行走路線在心理上形成一幅地圖,明眼人應該制一幅觸控地圖或帶領盲人走一趟。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況,明眼人都要讓盲人瞭解路上的重要路標和線索,如建築物、電燈杆、特殊位置的樹、郵筒、交通崗、特殊質地的路面及熟悉的聲響、氣味等,以便幫助盲人確定好方向,有效性行走。

行前熟悉環境是盲人心理地圖的形成過程必不可少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方法是:

第一步,瞭解校園環境。其中包括瞭解生活區及其設施(宿舍、盥洗室、廁所等);瞭解教學區及其設施(教室、辦公室、樓道等);瞭解食堂及其設施(食堂的位置、環境等);瞭解學校其他設施(操場、傳達室、開水房、浴室等)。

第二步,帶領盲人走遍校園的各個角落,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各種感覺(包括殘餘視力)來了解環境,增長他們的空間佈局知識,正如瑞瑟等人闡述的:“把走過的距離和轉彎在腦子裡列一個清單,這無疑是視覺障礙者運用的最多的定向方法。” 盲人通過自身感覺,加上教師的描述,從而瞭解了所處環境的各種特點。如:教學樓的讀書聲;操場的風和草地;食堂的油煙味和飯菜的香味;校外馬路汽車的各種聲音等等,這樣,盲人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嘗試,在心理上逐漸形成一幅立體的,較為形象的地圖。並通過反覆的行走,使他們瞭解了各種建築物包括操場,水泥路、水池等之間的位置、距離、方向,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盲人便能夠清楚地知道,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要經過哪些地方,有幾條路線,應該如何行走等等。

第三步,製作觸控地圖。在盲人建立一個基本的地形概念後,教師就可以製作一個校園的觸控地圖。通過盲人的觸控,加上教師的講解,使盲人進一步瞭解校園環境,原先在盲人心中形成的心理地圖逐漸清晰,具體起來,為盲人的正確行走打下更好的基礎。最後,還要利用課堂上的隨機提問,使盲人進一步加深印象。

第四步,應用心理地圖。從教學樓門口到宿舍,期間經過操場和籃球場地。那麼,盲人首先要在門口利用聲舌或陽光等判斷自己的位置和宿舍方向,然後利用腦中的心理地圖,瞭解要經過的路線,標誌物,在行走時,首先是柏油路及兩邊的花草香,及兩邊操場的喧鬧聲,使他們順利到達目的地。當然,教學樓的聲音也為他們提供了定向的標誌,再利用食堂的香味到達食堂,再往前走,就到宿舍了。

以上的學習是在較為固定和熟悉的場地範圍內進行,一但盲人走上社會去,進入大環境,對於盲人來說,很多情況是無法預知和熟悉的。所以處理定向行走的問題應會“舉一反三”。另外,只要他們用心去記,努力、積極主動地去了解環境,熟悉這個社會,形成一幅更大的心理地圖,他們就會象在校園裡一樣,到處都可以通行無阻了。

四、盲人地圖的教學應用

包括對盲生的背景分析、行前心理訓練和各種地圖的教學應用。

(一)背景分析

1、盲人的視覺喪失程度及失明時間。

一般說來,殘餘視覺的充分利用可以提高視覺障礙盲人的定向與行走能力,視覺提供了環境的資訊,而這種視覺資訊的可靠性及準確性又依賴於視覺喪失的程度。視覺喪失得越嚴重,盲人的定向及行走能力也就越差。另一方面,視覺失明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影響,後天失明的盲人在定向與行定能力方面要明顯地差於先天性全盲盲人,其走向與行走的能力也就越不容易得到提高。

2、盲人認知能力。

盲人定向與行走的認知能力實際上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盲人身體意象概念的發展;另一個是盲人的空間意識的發展。視覺障礙人士如果要達到有效行走與定向的目標,就必須具備精確的身體意象及周圍環境的概念。身體意象是指一個盲人對自己身體部位、部位與部位之間的關係、各部位的功能及身體表面的前後左右的認知能力。除此之外,視覺障礙盲人還需要理解自己身體與環境的關係,諸如相鄰、遠、近、上面、下面、前面、後面之類的概念,通過理解這類概念,盲人就能理解一些有關空間位置的含義。掌握了這種物間與物體之間空間關係的知識,盲人就能根據一些言語的描述在大腦中形成一種心理方位的影象。

3、盲人自我身體意象概念認知程度。

身體意象概念就是指盲人對自己身體部位、部位與部位之間關係及各部位運動機能的認知。毫無疑問,盲人在進行定向時,同樣需要一個參照系統,這個參照系統一般就是以自己的身體為基礎,以此建立自我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如果盲人這種具體意象概念發展良好的話,他的定向能力就比較強,反之就比較弱。

4、盲人對環境知識的掌握程度。

盲人除了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定向的參照系統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參照系統就是環境,盲人對環境中的知識瞭解得越多,他的定向能力就越強。利用環境中各種物體來建立自我與環境、環境與環境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有賴於環境線索的識別和利用。

5、盲人對各感覺通道資訊的協調綜合能力。

除了視覺以外,聽覺、觸覺、嗅覺運動覺都能參與盲人的定向與行走的活動,這些感覺通道都能提供有關環境的資訊。例如利用腳底的觸覺就知道了地面的性質是粗糙的還是光滑的,是軟的還是硬的。而各感覺通道資訊的協調更能提高盲人的定向與行走能力。例如,當聽見碗碟的洗刷聲,同時又聞到一股食品的香味,根據聽覺、嗅覺的綜合資訊,盲人就能準確地確定餐廳的方位。

(二)行前心理訓練

我們在盲校的定向行走教學中總結以下幾點做法:消除行前恐懼心理、行前熟悉地圖、搜尋路標和線索、構建路線

1、消除行前恐懼心理

盲人在入學之前的獨自行走時,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碰撞或摔跌經歷,也可能有一些家長出於對盲人的愛護,根本就沒讓盲人自己走路,導致盲人到了學校才自己開始學走路,因此,盲人在陌人的校園環境中,懷有怕摔、怕撞等恐懼心理是必然的。但是,這種懼怕的心理必須要克服,克服不了懼怕的心理,就永遠都不能輕鬆的獨自行走。

在行走方面,盲人如果總是害怕,裹步不前,很難走向所要到達的目的地。即使勉強行走,也會呈上體後仰,手臂半張前伸或側身碎步移動的盲態。可以說,不克服恐懼心理就不可能很好地瞭解環境,更做不到輕鬆自如的行走。

我們的做法是首先向盲人講清恐懼心理對獨立行走的危害性。其次在盲人所熟悉的路段內反覆獨立行走,以便逐漸消除恐懼心理。

在盲人獨自行走過程中,教師及時指出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加強自我保護,鼓勵盲人大膽行進,但要確保安全。適當糾正盲人的盲態,培養盲人正確的站立和行走方式。

另外應認識到消除恐懼心理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訓練就可以的,需要教師長期的耐心糾正與幫助。

2、自信心的建立

盲人由於視力障礙限制了他們探索外界的能力,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自如地探索外界,與外界接觸和行動,因此他們會覺得自己能力低下,總是覺得無所適從,缺乏自信,容易產人自卑的情緒。因此在行動上,他們表現出來的是沉默少動,,也不願意與別人溝通,過於依賴別人的幫助,甚至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願意主動去做。長此以往,一旦失去別人的幫助,他們生活既不能自理,更不能自立,嚴重者還會患有自閉症和產人自殘、自殺等行為。建立起盲人的自信心,對盲人在生活和學習、工作過程中,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在學習當中,盲人首先應認識到清恐懼心理和自卑感的危害性。可能對行走越恐懼,那麼出現意外和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外出行走前,還要通過身邊殘疾人的故事或事蹟幫助盲人建立自信。

(三)各種地圖的教學應用

1、觸覺地圖

(1)說明觸覺地圖的種類、區域和範圍。

(2)具體講解觸覺地圖的圖示符號和觸覺線索,盲人雙手觸控觸覺地圖分類辨別圖示符號。

(3)帶領盲人在觸覺地圖區域內實地行走,每到一處讓盲人在觸覺地圖上摸出該處所示的符號、路標、線索等。

(4)指導盲人以觸控的形式在地圖上“行走”,並指出沿途的符號、路標和線索。

(5)提出目的地,先讓盲人在觸覺地圖上找出行走線路,然後指導盲人實地行走。必要時,讓盲人在觸覺地圖上判斷自己的方位。

2、心理地圖

(1)說明心理地圖的定義、作用和形成方法。

(2)具體講解建立心理地圖的地形、道路、路標、區域和範圍等要素、。

(3)帶領盲人在實地行走,每到一處讓盲人記住地形、道路、路標、區域和範圍等。

(4)提出目的地,先讓盲人形成心理地圖,制定行走線路,然後指導盲人實地行走。必要時,讓盲人在心理地圖上判斷自己的方位。

3、視覺地圖(普通地圖)

(1)說明地圖的定義、作用和認識方法。

(2)具體講解建立地圖的地形、道路、路標、區域和範圍等要素。

(3)認識和製作各種地圖。

(4)帶領盲人在實地行走,每到一處讓盲人記住地形、道路、路標、區域和範圍等。

(5)提出目的地,先讓盲人形成心理地圖,制定行走線路,然後指導盲人實地行走。必要時,讓盲人在地圖上判斷自己的方位。

(四)盲人地圖教學評估

在教學盲人應用地圖後,教師需要了解教學效果,學生也需要了解自己學習效果,所以要進行地圖應用的教學評估看圖能力、構圖能力和應用能力方面評估;評估學習效果分好、一般和差三個等級;評估物件應包括教學者、教學物件和其他相關人員,比如家長等。

參考文獻:

[1]謝敬仁《中國視障教育》 2006第4期

[2]香港盲人輔導會《定向行動訓練教學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