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實用文精選>

墜機後4孩童如何叢林生存40天【精品多篇】

實用文精選 閱讀(2.13W)

墜機後4孩童如何叢林生存40天【精品多篇】

飛機失事概率多少? 篇一

依據主流網站的資訊:對於世界各國民航(客運、貨運)飛機發生空難的機率是470萬分之一。

根據統計學資料(1993-2012年),世界78家主要航空公司 發生一次空難的概率是1:4700000。這意味著一年發生3次空難的可能性為1.03億分之一。

飛機墜毀生存機率 篇二

我們通常認為飛機失事是災難性的、無法生存的事件。尤其是看某空難案例——飛機從上萬米高空墜落,墜毀的時候飛機引發巨大的火球吞噬了機上每個人。

然而西藏航空TV9833號航班雖然飛機受損嚴重,但是機上122人卻全部得以逃生。這也凸顯一個事實:乘客在航空事故發生時,是可以安全逃生的!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一份報告顯示,在1983年至2000年的航空事故中,墜機事故的存活率高達95.7%!當然也有個別的空難案例帶來重大傷亡,但根據事實來看,航空事故並沒有那麼可怕。NTSB發現,即便發生火災和重大損失的嚴重航空事故中,仍有76.6%的乘客倖免於難。

將這些統計資料和相對罕見的飛機事故相結合就會發現,100年的航空運營史,是一個安全係數不斷提升的過程。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它甚至比走路的安全係數還要高。

同樣,科學的災後逃生,對於提升乘客事故後的生存率也非常重要。和西藏航空TV9833號航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9年5月5日,俄羅斯航空1492號航班的一架蘇霍伊超級噴氣機100客機,在爬升時被雷電擊中發生電氣故障,返航時起落架坍塌並引發了大火,事故共導致機上78人中,有41人不幸遇難。

FAA和NTSB對飛機失事的研究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結論:在發生人員死亡的40%空難案例中,如果乘客採取恰當的行動,近一半的飛機失事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雖然乘客遭遇飛機失事的可能性相當低,但只要有飛行,這個數字就不太可能是零。

飛機的誕生介紹 篇三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本世紀初在美國有一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就是萊特兄弟。

1、第一架飛機誕生

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終於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的歷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2、雙發動機系統的發明

1911年,英國的肖特兄弟申請了多臺發動機設計的專利。他們的雙發動機系統,能使每一個飛行員都不用擔心因發動機停車而使飛機下降。這在航空安全方面是一個重大的進展。人們把按照肖特專利製造的第一架飛機稱為“3・2”型飛機。

3、陀螺技術的應用

1927年至1932年中,座艙儀表和領航裝置的研製取得進展,陀螺技術應用到飛行儀表上。這個裝在萬向支架上的旋轉飛輪能夠在空間保持定向,於是成為引導駕駛員能在黑暗中、雨雪天中飛行的各種導航儀表的基礎。

墜機後4孩童如何叢林生存40天 篇四

哥倫比亞土著人全國組織(OPIAC)認為,孩子們之所以能倖存下來,與他們從國小習生存技能以及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密不可分。用孩子爺爺的話說,他們是“叢林之子”。

親屬們告訴媒體,墜機後,孩子們從飛機殘骸中翻出當地土著常吃的一種木薯粉,吃光後就採集一些確認可食用的植物種子、果實、根莖等。據法新社報道,他們還找到了直升機投下的救援包,從中找到補給。

雖然五六月間的亞馬孫雨林蛇蟲肆虐,降雨密集,但在哥倫比亞家庭福利研究所負責人阿斯特麗德·卡塞雷斯看來,“叢林正處於收穫時節”,這是孩子們得以存活的條件之一。

哥倫比亞全國土著組織(ONIC)工作人員路易斯·阿科斯塔補充說,當地土著積累了一些醫學經驗,以適應艱苦的叢林環境,比如如何治療抓傷刺傷、昆蟲叮咬、緩解疲勞及身體疼痛等。

據美聯社報道,多名官員紛紛讚賞年齡最大的姐姐勇氣可嘉,懂得如何在雨林中生存,並帶領弟弟妹妹渡過難關。

如何在航空事故中保護自己? 篇五

飛機失事後,通常伴隨的次生災難就是火災。因此時間在逃生的時候比黃金更珍貴。如果不幸在墜機事故中倖存,那麼還需要及時撤離飛機。更準確點的時間是90秒。

在飛機失事中,殺死乘客的並不是發生的撞擊,而是之後的大火和毒煙。人們可能驚訝於發生碰撞後的生還,並對其他危險變得漠視,其實更大的危險即將到來。人們大大低估了大火蔓延併吞噬一架飛機的速度。

一場大火平均只需要90秒就能燒穿飛機的蒙皮,吞噬機上的一切。這是非常令人恐怖的,時間就是生命。

保持健康的身體

FAA對飛機失事倖存者的身體特徵進行研究後發現,並在模擬疏散中對近2500人進行了測試,他們發現年輕、苗條的男士最後可能在飛機失事中倖存下來。

FAA發現,年齡、性別,甚至腰圍的差異佔到人們疏散時間差異的31%。逃離時,乘客需要穿行在行李和殘骸散落的狹窄過道上。甚至還需要清理障礙物。然後從一個可能只有半米(20英寸)緊急出口滑出去。

過胖的身材不僅影響自己的逃生時間,還會危及其他人。由於乘客下機困難,導致出口滯留還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傷亡。1991年發生的一次跑道碰撞中,調查人員發現10名乘客的燒焦殘骸,這些乘客在過道上等待離開機翼的緊急出口。然而緊急出口的堵塞導致形成致命的“瓶頸”。

《大眾機械》曾翻閱了36年的NTSB事故報告乘客座位表,分析了美國每起商業飛機失事,以及事故中倖存者所在的位置。他們得出結論:在發生墜機事故時,最安全的位置是在飛機後部。雖然他們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案例,但該雜誌的結論並沒有得到專家研究的充分支援。

研究飛機失事的專家表示:統計資料是不確定的,因為每次飛機失事的原因都是不同的。當然,大部分墜機事故都是機頭先著地,此次飛機尾部是相對安全的。但也有機尾或機翼先觸底的案例,這就是發生的概率問題了。與其找一個靠後的位置,不如找一個靠近緊急出口的位置。

資料顯示,那些在飛機失事中倖存下來的人,通常只需要平均移動5排位置就能逃生,超過5排,活著出去的機會就會顯著下降。

最好的座位在出口那一排,緊鄰著出口會第一個出艙門。這個位置不僅方便上洗手間,萬一發生事故,生存率更是高達64%。而靠窗位置的生存率為58%。

研究人員表示,有成功移動19排還能逃生的乘客。但也有距離2排也沒能逃生的倒黴蛋。總體而言,距離出口5排之內,生存率也會顯著提升。

讀安全須知,聽空乘的話

我們在乘機的時候經常會發生正常化偏差(normalcy bias)——也就是不相信或不擔心、忽視其他人提出或觀察到可能的威脅和警告。因此也會低估災難發生的可能性、災難的蔓延時間,以及災難帶來的潛在不利影響。

此時就需要重視“安全須知”,並聽取空乘人員在飛行前的安全演講。FAA發現,飛行常旅客最不知道該做什麼,並且在發生飛機失事時最容易收到正常化偏差的影響。

一定要觀察距離自己最近的出口,以及飛機迫降時自己應該做什麼。

起飛前3分鐘和著陸前8分鐘是飛行過程中相對危險的階段,空難資料顯示,80%的空難發生在“黑色”11分鐘。在此期間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睡覺;

確保穿好了鞋子;

上飛機前不要飲酒;

確保繫緊安全帶。

高空中記得戴上氧氣面罩

現代大型客機在萬米高空都會對客艙進行加壓,當因意外客艙失壓時,高海拔的氧氣含量很低,此時就凸顯出氧氣面罩的重要性。

當氧氣面罩脫落時,需要在第一時間戴上。大多數人誤以為飛機失壓後,他們能在不戴面罩中存活1小時,實際上只有意識的時間只有1~3分鐘。

科學的防撞擊姿勢

最後,忘記隨身行李。它會減慢你的逃生速度並阻礙其他人逃生。尤其是尖銳的物品還會劃破充氣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