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論文>論文精選>

中學體育教師論文【新版多篇】

論文精選 閱讀(7.87K)

中學體育教師論文【新版多篇】

中學體育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

當今社會,農村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對孩子溺愛現象越來越嚴重,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下降。通過更新觀念、改進裝置、完善組織教學等途徑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德等素質變得日益重要。

關鍵詞:

體育教學 農村中學 教學現狀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教基〔2001〕17號強調:改變課程實施中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實現這一目的,改變課堂教學形式是基礎,課堂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是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活動空間,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能力,從而成為一個獨特的自我。體育課程作為一門提升學生體能的實踐性課程,制定並實施良好的課堂教學成為必要,但體育教學尤其是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現狀令人擔憂。

一、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現狀

(一)對體育課不夠重視。

主要表現在三個層次:首先,學校領導階層對體育工作重視不夠。在一些領導觀念中還留有對體育課的傳統觀念,即體育課是副科,不是升學的衡量標準,為了追求升學率,為了其他學科或者活動有更多的時間,就隨意佔用體育課,縮短體育課時,更有甚者,將體育課用作勞動、開會等,體育課的實踐時間被剝奪,體育課長期處於被輕視的地位。另外一種課程落實無關緊要,即使要落實,也不必安排專職的體育老師,只要有老師帶著學生玩即可的觀念在學校主管領導中常存。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整體專業水平不高。其次,體育教師教學態度不夠端正。一方面由於體育教師的非專業型,另一方面由於領導不夠重視,體育教師在學校地位、重要性不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肯定,因此在城市優厚條件的吸引下,很多優秀的體育教師都進入城市中學,剩下大部分體育教師也不能以正確、應有的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日常的體育教學中,造成體育教學質量與實際需要存在較大差距。最後,家長的態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永不變更的期望,尤其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父母都以讀書為主要出路,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想法作用下,對升學沒有直接貢獻的體育自然無人重視。

(二)體育教學裝置落後、欠缺。

首先,體育器材缺乏,這幾乎是所有農村中學都面臨的共同的問題。因為體育課在升學中的地位使得學校在體育方面投入資金不足,場地器材嚴重缺乏,對體育課的正常教學產生了影響。當前,很多學校體育課面臨的問題,就是場地不足,資金短缺。體育教學所需的器材和場地每年都要進行維修,這部分資金主要由學校自己投入,但學校較為匱乏的資金鍊決定其對體育裝置投入的資金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需求,嚴重製約了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另外,即使一些學校購買了體育器材,但由於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加上缺乏專門的保管人員,造成學校在體育器材上的匱乏。

其次,場地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按國家教育部有關規定,國小生人均場地面積應不少於5平方米,中學生不少於平方米。但大多數農村學校顯然不能達到這一要求,部分中學人均場地面積在2平方米左右,絕大部分超過3平方米。不同省區各類學校基本上都有球類場地和不同規模的田徑場地,但距國家的規定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教學內容單一,組織形式落後。

有些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只教給學生要考試的內容,考試考什麼老師教什麼內容。大部分教師和學校都是圍繞體育達標和大學聯考體育加分這項政策進行的,教學內容是根據考試內容定的,對於非考試範圍內的,學生必備的體育技能則不加理會,這直接導致教學內容的單一性。另外,教學中使用的教材沒有新意,一味地重複使用,沒有科學性與系統性,停留在低水平的重複階段也是目前農村中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教學中,仍然採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組織形式,部分教師慣用指導、控制等強制性措施,採用“圈羊式”組織教學,要求學生毫無新意地機械模仿,教學中態度嚴肅、教條。或重教不重練,控制死,練習少。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組織形式,誇大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影響了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身體素質的提高。

二、貫徹素質教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要提高農村體育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農村體育教學中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一)轉變觀念。

第一,更新觀念,端正思想,提高認識。正確認識學校體育的功能,如健身、健美、醫療保健、延年益壽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經濟的社會功能等。樹立正確的學校體育指導思想,只有樹立科學的、新的觀念,提高認識,才能更好地推進課改,提高教學質量。第二,制定正確的發展措施,加強領導,規範管理。要依據“課程標準”制訂出學校與學校實際相符合的體育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等,按要求開足體育課,同時學校有關部門要定期督查,確保體育課的正常開展。上級部門要認真貫徹國家教委頒佈的體育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學校體育教育各項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全面的、系統的組織管理和體育教育評價體系。

(二)改善設施。

針對農村中學體育場地不足和器材缺乏現狀,我們需要通過多種解決渠道改善這一教學條件。首先,申請上級教育部門用於體育教育的撥款,儘量增加學校對體育教學的資金投入,儘可能地補充各類體育教育裝置。其次,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農村體育教育現狀,讓社會各界及時關注農村體育教育問題,運用社會這一巨大資源,逐步彌補農村中學資金不足。最後,探索農村學校自力更生的解決模式。在充分發揮已有器材使用價值的基礎上,就地取材,鼓勵中學教師和學生自制部分沙包、跳繩等體育器材,解決體育器材短缺問題,滿足農村體育教學的需要。

(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在農村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如在排球墊球教學中,糾正學生的不良動作,採取學生兩兩組合、互相指出不足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農村體育課堂上,分層次教學是一種有效方式,可依據學生體育水平的差異分層次,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教學方法。另外,針對農村中學體育裝置欠缺困難,我們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在體育課上安排跑、跳、投等不需要很多器材和設施的活動,同時注意進行一些具有農村特色的發展學生協調性、靈活性、創造性的活動,通過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身體素質。此外,在體育活動中運用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方法,對學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德也具有良好的推進作用,改變體育教學中只發展學生“四肢”的現象,更要發展學生的頭腦,豐富學生的思想。

總之,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進步,學生身體素質及心理等方面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更關係到國家、社會的人才標準,應該受到社會各界和學校管理者、教師的高度關注,要探索有效的改善途徑,提高農村學生的體育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洪海。如何提升國中體育教育[J].文學教育,2010,(9).

[2]許冠忠,王宗平。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課程改革策略[J].體育與科學,2005,(4).

[3]李東彬。中學體育教學應如何貫徹素質教育[J].體育學刊,2000,(6).

[4]徐國巨集,朱洪金。淺談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J].教育視野,2010,(4).

中學體育教學論文 篇二

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的必要性

楓香九校 滕建江 傳統教學模式多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整個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標和追求新目標的動力機制,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強度大,密度高的練習下,缺乏自主學習時空沒有質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與時俱進,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平時要多鑽研教材,閱讀課外書籍,廣收眾所之長,彌補自身的不足,還要充分運用電腦資源製作各種課件,熟練的進行多媒體操作。利用各種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育知識,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

體育運動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一門身體語言的藝術,更是多元化教育的直接傳播者。運動員為了完成一個技術動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反覆練習,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方面的挫折,如果選擇放棄就意味著失敗,只有堅持才能在逆境中尋找前進的方向,嚐到成功的喜悅。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同樣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一些困難,如果方法得當,中學生在參加鍛鍊的同時就會意志逐步培養起良好的意志品質。

中學體育課堂是對中學生實施逆境教育的最佳場所,中學體育課堂內容豐富,上課形式多樣,受到廣大中學生喜愛,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對中學生實施逆境教育會起到較好的效果。中學體育教師是逆境教育的實施者,同樣也是逆境環境的創設者,中學體育教師要善於運用體育課堂的特點對中學生實施逆境教育。比如:體育教師幫助受挫折的學生找出原因,如技術動作不正確,練習方法存在問題,缺乏刻苦精神或存在學習的心理障礙等,對這些加以分析,重新制定鍛鍊計劃,挖掘他們的潛力,鼓勵他們勇於向上,敢於拼搏,戰勝挫折,這樣就能逐步培養中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競爭是體育競賽最為突出的特點,而好勝心理正是中學生鮮明的特點。體育遊戲、競賽、運動競賽、各種測試與評分等都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造了大量的鍛鍊機會和良好的條件,動員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競爭與自我能力展現的活動中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其競爭能力。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總是給學生出“難題”,設“障礙”,樹立“對手”,製造出適可而止的機警環境,及時通過學生的表現、表演、評比、測試等形式,誘導他們向難題、障礙、對手挑戰。讓學生受到心理衝擊之累,實實在在地感受挫折體驗。比如:在投籃過程中,增加投籃的距離,縮短投籃的準備時間,使學生在不適應的過程中受到挫折,這一過程時間長短不一,學生會出現信心不足,動作變形,甚至厭倦鍛鍊等因素,這時教師應發揮出主導作用。

當學生練習方法不當時,教師應教給技巧,監督其繼續前進;如果學生產生厭倦,教師要鼓勵他們要鍥而不捨,直至最終取得成功。在磨練中,使學生學會面對現實,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和挫折,理解和運用體育的辨證法則去迎接新的挑戰。可以說,體育教學內容,不乏逆境教育的素材,體育教育內容的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又使這些素材十分生動和直觀。

根據學生對他們所能承受的“度”,只要運用時機得當,就可能取得比其他任何教育方法難以取代的作用和良好效果。 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提高。根據體育專案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選項練習,能培養中學生廣泛的社會意識、塑造性格、改變氣質、提高能力。同時也能改變他們個性的形成,在參與和逃避,個人和集體,循規和投機的種種矛盾中,培養他們坦蕩開放,光明磊落的道德品質。在激烈對抗、面對對手與困難,在成才與榮譽面前,在挫折與失敗時,教會他們學會冷靜,容忍和理智以及適應環境的協調能力。由於體育課程有靈活的結構方式,為學生提供了開放教學空間,教學時間,教師就加強對學生情感的注入與訓練,使學生在學習環境發生改變和出現逆境時,能控制自己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培養堅韌的毅力等個性心理素質。 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

性格是人對客觀現實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慣常行為方式的心裡特徵。不同的運動專案,對參加的性格特點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參加者通過進行不同的專案的活動,來發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點。比如參加足球運動,它是集體專案,要求參加者具有機智靈活、敢打敢拼、沉著冷靜、協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風和心理品質,常參加這種運動可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尤其對那些內向、孤僻、軟弱、優柔寡斷的學生可克服其性格弱點,逐步形成開朗、勇敢、頑強的性格,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學生情感的培養。體育活動中,人們抱有各種各樣的體驗,也就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例如:在運動競賽時,由於激烈的對抗會產生緊張感,由於勝利會產生滿足、愉快的情感。

對中學生來說,運動專案的多樣性和吸引力會誘發他們的情趣和愛好;遠動環境的複雜多變,又激發他們的應變能力,這都能使他們在心理上獲得滿意、愉快、歡樂、興奮等情感體驗。當然,其中也有挫折和失敗,只有不怕困難,敢於拚搏,才會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全部樂趣。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有助於中學生情感的社會化、深刻化,切實培養他們勇敢、頑強、樂觀的情感。總之,從學校體育對中學生個性培養的特殊性,以及對中學生個性培養的作用來看,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個性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中學生健康的成長。

評價體系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方向和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對教師而言,要力求上出符合課改要求的體育課,圍繞學生的終身體育設計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要更加重視過程評價和多項內容的評價。如在教學中對學生建立了一套個人的體育檔案,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體能進行摸底,通過學期結束時的評價結果和入學時的初始成績進行對比,使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新課程理念下,體育考試應更趨向於考核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和運動技能的掌握、是否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等方面。體育考試應採取過程分加測試分,這樣才能體現體育課改的精神。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鍛鍊習慣和技能掌握由各個學校負責考核;學生考試是再從規定的專案中選擇自己擅長的專案進行考試,這樣學生自主選擇考試專案也可增強他們平時參加鍛鍊的興趣,使體育教學呈現豐富多彩的局面。綜上所述,中學體育教學要與學生終身體育有機結合,確保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掌握體育技能,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推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中學體育教師論文 篇三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綜述

Abstract:The paper firstsummarizes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in PE teacher s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by the necessity, sig- nificance,mode, course design and appraisal system. Then itgeneralizes the conclusion from study, analyses the shortcomings and ho- ping to give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in future.

Key words:university; PE teachers;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review

高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是指對那些脫離傳統正 規學校教育之後的在崗高校體育教師進行的以擴充和 更新知識、提高體育教學水平、更新與拓寬體育技術技 能為目的的教育。高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是加強師資 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是提高辦學質量的基礎性工程。

因此,關注和總結高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理論研 究的發展趨向,可為今後高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的研 究提供借鑑,並以此推動高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的進 一步開展。

一、關於高校體育教師參加職後教育的必 要性及意義的研究   不同學者從人文主義、知識經濟、素質教育等不同 角度論證高校體育教師有必要參加職後教育。文建 傳、鍾海鷗從人文主義的視角出發,運用角色理論分析 高校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改革過程中,體育教師正確 認識自我的角色,並對如何實現角色改變提出參加職 後教育的必要性。[1]陳青、黃獻國、古雅芬等則以知識 經濟時代為背景分析知識經濟對高校體育教師提出新 要求,論證高校體育工作發生戰略性轉變,認為體育教 師有必要參加職後教育。[2]潘哲浩即從素質教育的內 涵、特徵以及高校體育教師素質與素質教育的關係進 行了闡釋,論述了素質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師的要求,認 為高校體育教師應自覺主動地對自身的教育理念、師 德水平、知識結構、業務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創新能 力進行完善和提高。[3]更多學者從體育課程改革的視 角來陳述體育教師的角色轉變,談到對體育教師進行 職後教育。張細謙從課程實施看體育教師的繼續教 育,認為體育課程實施的關鍵則在於體育教師的實際 運作,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需要體育教師主動 的課程參與,同時對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 求。[4]郭海玲、張建超以體育教師必須改革舊的觀念, 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念為起點探討新課程理 念下體育教學觀念的更新。陳作鬆、季瀏在《論新體育 課程的教師角色特徵》中提出新體育課程中體育教師 角色呈現五個特徵,分別是:實現課程標準的決策者; 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體育 促進健康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者;體育教育研究者。

黃文仁在《新體育課程標準與體育教師教育空間的拓 展》中認為《新課標》為體育教師創造精神和創造才能 在觀念、內容及方法等方面提供了體育課程發展史上 的一次難得的契機和巨大的教育空間。

歸納眾多學者的論述,主要從兩方面來論證體育 教師參加職後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是教師內在修 養:自身思想品質、人格魅力、淵博的學識和示範性行 為,這方面的研究文章主要借鑑教育學學科的相關理 論,把教師素養與職後教育的重要性緊密地聯絡並展 開論述,研究深入具體,目前都是以理論性的文章來開 展研究。另一方面是外在要求:社會的發展、課程改革 和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不斷地更新知識,這方面的 研究提出的觀點新穎並且具有多樣性,例如部分文章 以知識經濟給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帶來的變革為背景對 職後教育的必要性進行深刻的探討,提出體育教育工 作者是技術熟練的高智力者,並需要掌握編碼化的“隱 含經驗類知識”,要求將體育隱含經驗類知識轉化為編 碼化的知識並應用於實踐,進而發展出新的體育隱含 經驗類知識的觀點。目前職後教育是體育教師外在要 求的研究主要以橫向開展論證,論述範疇廣闊,兼有多 學科交叉進行研究,研究現有成果較多,也是今後研究 的發展趨向。其中,需要強調的是,從體育課程改革引 導體育教師角色轉變的視角來陳述職後教育深遠意義 的文章雖然比較多,但大部分文章是伴隨高校體育課 程改革的思路而提出,近三年中該類研究的文章快速 減少,該相關研究進展有停頓的趨勢。

二、關於不同區域高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 實證的研究   目前,有河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師職後培訓的研 究(周巨集、朱建軍, 2008);山東省高職院校體育資源現 狀調查(劉建,2008);雲南省高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的 現狀調查(康連、袁際學、陳豔鬆等,2008);福建省高校 體育教師職後教育現狀調查(廖建媚,2004);河北省普 通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現狀調查與培訓體系構建 (張萍萍,2008);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體育師資隊伍的 現狀研究(萬一春、儲龍霞,2008),分別從職稱結構、學 歷結構、專項結構等論述各自省份高校體育師資隊伍 結構存在合理,表明體育教師計算機水平、外語水平、裁判水平和科研水平明顯偏低。同時,黃帝全和樑峰 對高校體育教師與其他教師學歷、專業技術職務結構 比較中也反映了相同的結論。[5] 在不同省份的體育教師職後教育現狀調查中,普 遍認為參加職後教育人數較少,職後教育效果不佳,教 育現狀不容樂觀,提出需要學校及有關部門進一步加 強對職後教育的支援力度。上述被研究的地域省份分 布在我國東西南北和中部,說明地域性的體育教師職 後教育實證研究較充分。目前尚未發現有不同區域高 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的對比研究,而對比研究更能剖 析不同地域體育教師職後教育的教學現狀、教學管理、教學效果、區域職後教育特點等方面內容,清楚地分析 職後教育各方面實施的優劣性,因此體育教師職後教 育區域性的對比研究有待開展。

三、關於高校體育教師職後教育模式的研 究   “模式”是系統學的一個重要概念。20世紀80年 代中期,美國學者最早在教學論領域使用“模式”這一 個概念,主要是用來概括一種系統化的教學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