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論文>

讓資訊科技走進其他學科的課堂

教育教學論文 閱讀(2W)

讓資訊科技走進其他學科的課堂

讓資訊科技走進其他學科的課堂

貴陽市環西國小黃維

摘要:

所謂“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把現代資訊科技中的各種技術手段比較完美、較理想地融合到課程之中,把計算機和網路當作教學工具之一,真正的服務於課程,應用於教學,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的能力。而資訊科技在課程中的整合就體現在“以學生為中心”上,在教學模式上,它充分具有“實踐性”的特點,真正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數字化校園的產生,可以為學生、各學科教師、校長、社會關心教育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平臺,使教育資訊可以互通,資訊交流更加快捷,方便地實現學校的教育、教研、管理、服務等活動的全部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關鍵詞:資訊科技學科整合 課堂

正文:

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種新形式,它給學科課程帶來了一場革命,為素質教育的推動與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心劑。所謂整合,就是根據學科教學的需要,充分發揮計算機以及多媒體網路裝置的工具性功能和網際網路豐富強大的共享資源,使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中,因材施教,自主創新學習,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資訊科技是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重要代表,它包括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等,具有“資訊高密度、傳遞高速度、互動高強度、反饋高效率”的特點。資訊科技學科課程整合,可以創新教學和模式,增大教學容量,突出教學重點,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益,優化教與學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但資訊科技應用的主流還侷限在通過製作課件來改進教師教學的呈現方式,侷限在示範課題和公開課上,透過形形式式的“課件大獎賽”以及以課件為主體的示範課、公開課,卻很少看到有學校能拿出科學的測量結果,證明資訊科技確實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高?社會各界確實有理由提出一個尖銳而又不能迴避的問題:每年數百億的教育資訊化投資究竟帶來多少質量效益?手段和目的的倒置,形式和實質的分離,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不能低估。在發展新階段,需要明確提出基礎教育資訊化必須以提高教育質量和使用效益為中心,只有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才能不斷地用新的應用帶動新的發展,實實在在地推進資訊化的程序,為此,在應用的目標和策略上必須作必要的調整:

1、倡導資訊科技應用走進學科、走進課堂,在促進學科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跨學科的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講,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就是要回歸到學科這一基礎上。我們要瞄準當前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全域性的問題,探索應用資訊科技整體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基於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網路環境下的閱讀,課程探究學習方法,基於互動學習工具外掛(INTERACTION JAVAAPPLETS)的數學和科學的計算機模擬和模擬學習方法,網路環境下基於話題的英語學習等。

2、教學資訊資源進課堂為突破口,通過注入豐富資訊資源,把教師的精力從製作課件轉向在網上尋找提高教學質量的資源,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應用於教學之中,這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師的資訊素養,更為資訊科技應用於常規教學開闢了一條廣闊的道路,從而使更多的教師能越過技術門檻參加到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行列中,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3、要從一節課的整合轉向在一個學習單元乃至一門課程中綜合考慮資訊科技的應用,要探索具體學科整合的內在規律,綜合考慮學科內容的組織、學科教學方法和技術的應用方式。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已經成為目前教育界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後,各地區和學校都在積極地進行著探索,在各學校的探索過程中,我經過了解發現了一些問題: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決不等同於計算機輔助教學,資訊科技不再僅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但在貴州有很多學校的資訊科技的運用還只是停留在計算機輔助教學階段,並未達到專家們的預期想法。

我在教學與探究中認識到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而應使資訊科技能更高層次的融合與主動適應現在的教育教學,由此我想如果我們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輔助教育的觀點和做法,從課程整體來考慮資訊科技的強大功能與作用,通過創造數字化的學習環境,進而創設主動的學習情景、為學生創設條件讓他們最大限度地接觸資訊科技,使資訊科技成為學生強大的幫手,最大的、最簡單、最直接的資訊庫,從而最終達到改善學習的目的。

在閱讀了上海許多優秀學校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調查報告後,本人也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單純的資訊科技輔助平時的教育教學的學校轉變為一個基於各類通訊方式、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資訊化下的數字化教育、管理、生活控制系統的數字化校園。國小的數字化校園不同於大學、中學,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各學科教師和所有的需要來建立。

數字化校園不同於簡單的校園網路建設和軟體應用,而是在傳統校園網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資訊化手段和工具,將現實校園的各項資源數字化,形成數字空間,使現實校園在時間和空間上延伸出去。校園網路及其應用系統構成整個校園的神經系統,完成現實校園的資訊傳遞和服務。在數字化校園裡,可以方便地實現學校的教育、教研、管理、服務等活動的全部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數字化校園還可促進教學方式的變化,各學科教師通過校園網,在網上能極其方便地使用到箇中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把上課的內容顯示在大螢幕上或者上傳到伺服器供學生下載。這樣,各科教師就沒有必要象以前那樣花大量時間自己製作或請計算機教師幫助製作每一節課的課件,或者一味地強調每一節課都使用計算機,從而徹底改變原來重視外在形式而忽視教學效果的做法,教師的主要精力也就可以放在教學實踐和教材的研究上。教師的角色也會隨之轉變,從原來“講解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輔導者和促進者。課堂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天地,更多的或許是師生交流的場所,使各學科的教學和資訊科技真正意義上地實現整合。

整合的目的在於突出教學的重點,解決難點,展示過程,提供範例,強化訓練,啟發思維。這是整合的關鍵,它回答了整合的核心問題。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效果由教學設計是否合理而定,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式。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與傳統的教學設計有本質的區別:整合就要給學生創造一個數字化的學習環境,進而創設主動學習情景,創設條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資訊科技,使資訊科技成為學生強大的認知工具,整合就是要教學生設計、發現和創造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創新的一般規律和特點,幫助學生養成對新知識和新問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鼓勵學會上標新立異,培養學生的資訊素質,使學生自我增長知識,激發學習的興趣。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教師的資訊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要求每位教師都精通計算機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關鍵是教師可以快速查到自己所需的資料,對所找到的資料只要稍作修改或不修改就可以很方便地整合到自己的教學內容中來。這就要求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立統一的網上辦公和教學系統,因為資訊科技和學科的整合不是隻要求教師偶爾使用資訊科技,或是為了公開課才使用給別人看,而是要求教師經常使用,從而徹底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

我曾經和教學《科學》、《綜合實踐》等學科的老師交流過,瞭解到這些老師們為了上好一些展示課非常認真地研究教材,總想選擇一個資訊科技和教學的最佳整合點。由我看來,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些學科都是包含著許多知識領域的綜合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而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又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資源豐富的學習近平臺。可以說現有的教材中所有的知識點都能在網際網路上找到。也就是說現有的《科學》、《綜合實踐》等學科的每節課都可以和資訊科技相整合(當然有些實驗工具能更好地為學生演示知識點)。

當然,我覺得現在正熱火朝天進行的整合的探索其最終目的並不是讓所有的課“必須”運用資訊科技,也不是讓所有的教師都成為全才“既能上好專業課,又能是IT工程師”,而是要讓我們利用一切“數字化校園”中可以利用的資源,運用一切可以幫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和工具,始終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也就是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使學生在各方面都有提高,使學生在學校學到更多、更先進的知識來適應以後的社會,我想這就是現代教育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吧。

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整合的出現,必然將推動教育資訊化向更深層次推進,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