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論文>

教學法論文(新版多篇)

教育教學論文 閱讀(1.44W)

教學法論文(新版多篇)

淺論國中古詩教學法論文 篇一

隨意翻開中學語文教材便可以發現古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這些古詩多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適合中學生閱讀,又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學習古詩的作用可見一斑。教師是中學生學習古詩的引導者,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詩意,提高學習古詩的自學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靈活有效地授課。現在我想談談在多年實踐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和方法。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樂學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確立自己課程的吸引力,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一節課的內容,學生都懷著好奇和期待的心理渴望著,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這一特殊心理精心設計匯入課題,能使學生覺得教師講課“有味”,古詩的內容“有意思”,就會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因此課前激趣很重要。在學習《靜夜思》時,我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圓的月亮,邊畫邊要求學生回憶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傳說和詩句,然後再啟發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思考古代詩人們常常借月亮表達怎樣的情感,《靜夜思》這首詩又會借月亮表達怎樣的情感。如此激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趣盎然。

二、注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見培養學生自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先讓學生預習,初步感知詩歌大意和感情基調。古詩語言精煉、含蓄、優美,首先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藉助課文中的註釋或,讀準字音,瞭解字義,從而理解詩句的意思。課上,組織學生交流預習的情況,試著講一講古詩的意思,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老師幫助學生理解。“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試讀、質疑。讀後,學生提出:生字“逾”應讀什麼音?我就立即引導他們藉助字典認識生字。於是,學生採用部首查字法查出“逾”。為加強學生對“逾”的理解和記憶,又進一步引導:“逾”字與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字讀音相同、字形相近、意思相通?學生藉助字典比較與“愉”讀音相同,和“愈”的意思相通,是“更加”的意思。把“逾”放在“江碧鳥逾白”中,又如何理解這句詩的意思呢?通過朗讀思考,有同學回答出:這句詩的大意是:碧綠的江上飛翔著白色的小鳥。碧綠的江水更加襯托出鳥兒的潔白。肌睜中“欲”是“將要”?還是“好像”的意思。到底該取哪種意思呢?聯絡詩句,引導學生討論後,某生回答:盛開的花兒好像燃燒的火焰一樣紅。“花欲燃”中的“欲”是“好像”的意思。這樣學生就初步瞭解古詩的內容了。

三、重視指導朗讀

中學語文古詩教學訓練重點在朗讀指導上,朗讀既是加深學生對詩意理解的一種手段,又是檢查學生對詩句理解深淺的一種方法。讀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採取範讀,學生領讀,學生講讀,指名朗讀,或小組讀等形式,先讓學生大聲朗讀,先是“不求甚解”地讀通讀好,讀到朗朗上口,在讀中自悟,當學生領悟到古詩的意思時,學生自然就會入情入境地有感情朗讀,進入詩歌中的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自己的創見性去表現古詩的思想感情。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受到美的教育。

四、啟發想象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詩不同於小說,它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按照生活矛盾發展的過程鋪敘開去。詩人是從這一過程中擷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設出一種畫外有畫、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中學生生活閱歷少,這就要求教師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領悟詩的意境美。

如《尋隱者不遇》一詩語言相當精煉。尋隱者來去過程,與童子會晤時的問話一字末提,童子答問很少,但詩人僅摘三句,答問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學中我首先指導學生弄清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詩人在松樹下問些什麼,詩中有沒有寫?”“假如你是書童,你會怎麼回答?”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這些問話一一作答,並讓學生分角色當堂進行對話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對答如流,還伴有生動、有趣的語言表演,把《尋隱者不遇》中的尋訪場面生動地再現出來了,初步領悟到詩的意境。

五、講究品味、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古詩的語言精確、凝鍊。每首古詩的字數有限因而詩人十分講究用詞的精當確切,凝鍊含蓄,有時一字一詞,包含極豐富的內容。如李白的《望天門山》:“天門終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詩寫天門山附近長江的雄偉景色,以簡潔的畫面,表現長江的磅礴水勢及天門山夾江對峙的險要,其中“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一句中的“出”和“來”化靜為動,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地勢的險要,給人以動態美。

祖國文化淵遠流長,古詩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古代藝術殿堂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情感與態度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運用論文 篇二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與深入,英語這門語言漸趨全球化。近年來,為了適應全球化發展趨勢,我國也越來越重視這門語言課程,已在國小教學中開設了英語課,可英語與漢語畢竟存在很大的差距,受地域環境的限制,學生在學習漢語外的語言時難免產生困惑、厭惡等心理反應。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水平,必須要有一套適用於當下國小英語教學的策略,為此,情感教育理論這一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它通過分析學生的認知情感、歸納學生的學習表現,從而為學生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實質性的幫助。

一、情感教育理論應用現狀

1.教學觀念偏離

新課改的實施推進使教師也學習了新的理論知識,所以教師的教學觀念也發生了轉變與調整,但這些認識與轉變多停留在表面上,還沒有形成主觀內在的自覺行為,一些教師受傳統觀念影響,以教師為主體,重視課堂上傳授知識,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常常被動接受知識,使教學課程枯燥乏味。

2.應試教育影響

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與學生都十分看重成績分數,這勢必會產生優等生與學困生之間的差距,嚴重違背了教育宗旨與平等原則。過分重視成績,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將升學與考試作為衡量教學的標準,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教學活動的目的與中心就偏離了軌道,這會對教師素質與知識結構的提高產生直接影響。

3.知識水平制約

英語情感教學在開展之前,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與需求做一個詳細的瞭解,從而豐富自身的知識水平,適應學生的發展變化,更好地為他們傳授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作為學生知識情感的啟蒙者,必須要具備高尚的品德、豐富的知識與平等的心態。在目前,受多方面條件限制,部分教師無法滿足情感教學的條件。此外,教育機構受傳統教育觀念與環境影響,並不重視英語情感教學,使教師與學生缺乏正確的觀念作引導,阻礙了英語情感教學課程的發展。

二、情感教育理論的具體應用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師生情感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教學活動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質量和激發學生情感的有效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是傳授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所以,教師要學會角色轉變,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瞭解學生心理需求與優勢、劣勢,與學生做朋友,形成良性互動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表現及時做出評價與迴應,並積極參與其中,切身體驗學生的感受,以便掌握課堂動態,開展下次的教學內容。此外,在課堂上或課堂下,教師要多聽取學生意見,彌補不足,及時調整。和諧的師生關係需要用耐心與愛長期澆築,教師只有發自內心地去呵護學生,才可以消除他們的不良心理,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

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由於環境條件、地區差異、智力水平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種種影響,學生所呈現出的學習狀態也是大相徑庭。由於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制約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此種教學環境下,教師常會對學生做出“好壞”之分,這不但會加大教學難度,還會對學生心理情感產生嚴重的影響,從而使英語教學更加困難。因此,教師必須要以平等的目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不以學生接受知識水平的好壞而產生個人好惡,同時,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從而在情感中產生積極主動的心態。

3.利用情感資源教學

語言是傳遞情感、表達情感的方式,它與情感色彩緊密相連。如果教師的語言缺乏感情色彩,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接受效果,與之相反,若教師的語言多含有good,welldone等具備感情色彩的詞彙,會調動學生的課堂活躍性,並影響學生的語言發展。一般情況下,教師在課堂前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處理,藉助實物展開教學,最直觀的感受有助於學生從情感上更好地接受。如,在進行英語“時態”講解時,可藉助鐘錶提問:“What’sthis?”然後調整時間,分別講解過去時態、現在時態及將來時態,這樣學生可以從情感上真正地理解。

英語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在教育目標已轉向全球化發展的情形下,必須將情感教育應用到國小英語教學中。情感是學生的情緒,它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國小生的思維能力與認識水平還未發展成熟,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觀念,從而促進學生美好品格的形成,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李吉海。情感教育理論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赤子,2015(1):261.

情感與態度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運用論文 篇三

1、遊戲應具有針對性

在國小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開展合適的遊戲,遊戲必須具備針對性,並且在一定規則下進行,這樣學生才能夠從遊戲中玩有所得。為了讓遊戲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方法開展小遊戲:

第一,國小英語主要包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國小生更願意接受這幾個方面的遊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採用一定方法把這幾個方面轉化成遊戲讓學生學習,這樣學生才會更加容易在遊戲中學有所得。

第二,在遊戲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長期採用單一的遊戲,而應該採用豐富多彩的遊戲型別,這樣可以保持遊戲的神祕感,使學生對英語小遊戲始終充滿著激情。

第三,在對國小生開展英語遊戲時應該制定相關的規則,這是遊戲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條件,遊戲規則應該詳細制定並且通俗易懂,這樣有助於學生對遊戲的理解。例如quietly和quickly是國小英語中極易被學生混淆的兩個單詞,這時為了加強學生對這兩個單詞的掌握能力,教師就可以開展“傳話”遊戲,教師可以隨意挑選一個單詞複述給座位靠前的學生,然後這名同學以傳話的方式以此往往後傳遞這個單詞,最後看看哪組同學傳得又快又準,並且對錶現優異的小組進行表揚,這樣對學生記憶單詞、分辨單詞有著極大的好處。

2、教師應該融入學生遊戲中

具體教學例項表明,遊戲對於國小生英語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遊戲的積極性,教師就需要融入到學生遊戲過程中。首先,教師與學生在遊戲時就好比是在拍一場電影,教師是整場電影的導演,而學生則是這場電影的演員,要想拍好電影只靠演員的努力是不夠的,而需要導演與演員同心協力,因此教師在整個遊戲過程中不應該只是遊戲的設計者,還應該是這場遊戲的參與者,這對調動遊戲的氛圍至關重要。其次,在遊戲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打成一片,遊戲中只應該存在合作伙伴關係,教師在整個遊戲過程中,應該以合作伙伴的角色對學生在遊戲中的錯誤進行指導。最後,在遊戲結束後,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地評價,對在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同學進行表揚,對錶現不樂觀的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改正缺點。

3、遊戲應該多樣化

所謂遊戲應該本著趣味為原則,在遊戲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到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體會出遊戲帶給他們的快樂,但是一些教師在帶領學生做遊戲時卻經常會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經常會顧此失彼,這樣對學生遊戲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自己學生的性格特點,針對每名學生的特點綜合考慮,儘量開展適合每名學生心理需求的英語遊戲,增強遊戲的趣味性,使每名學生都能在遊戲中盡情地玩耍,把自己的性格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為了增加學生遊戲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在遊戲中使用情景遊戲教學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把學校以及每名學生的家庭地址使用多媒體地圖功能放映出來,在遊戲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兩人小組,小組中一人口述學校到自己家庭的走向,而另一人負責從地圖中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找出其家庭住址,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能鍛鍊他們的聽力能力,大大增加遊戲的樂趣。總而言之,遊戲教學是國小生學好英語的一種較為可行的手段,極其符合國小生的心理需求,在開展遊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遊戲中的積極性,採用情景化模式渲染遊戲色彩,增加遊戲趣味性。並且在遊戲過程中教師還要融入到學生之中,與自己的學生打成一片,為遊戲增添更為和諧的氛圍,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英語遊戲,使學生通過遊戲促進自己的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遊戲中玩有所得。

作者:葉月萍單位: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戴南董北實驗國小

情感與態度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運用論文 篇四

一、教育遊戲在英語教學中的教學優勢

1、遊戲符合國小英語教學任務目標。國小英語教學中學習的任務不是那麼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的設計每部分英語教學中的遊戲活動,適當結合每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設計,讓學生在遊戲中積極參與和做到認真遊戲,通過遊戲構建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英語課堂教學其樂融融。

2、遊戲的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及因材施教的原則。遊戲教學充分改變教學中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遊戲教學讓學生在遊戲中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在遊戲中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英語認知水平,通過遊戲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國小英語教學中,一段好的遊戲活動,完全可以解決學生學習和玩的矛盾心理,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主動參與,與其他學生合作共同進步。

二、遊戲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遊戲的時候要根據英語學習的特殊性,進行多種多樣的教學設計,設計內容要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還要考慮每個班級或者不同階段國小生英語學習的情況,這樣才可以讓遊戲發揮出特有的教學輔助功能。

1、設計情景遊戲,增強學生的聽、讀、寫能力,通過這類遊戲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活潑性格,教學前根據教學任務適當準備好字卡和圖片等,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教師讀、學生聽取回答的方式進行互動遊戲,鍛鍊學生的聽讀能力。如在教學up,down,right,left(上、下、左、右)這四個方位詞的時候,教師採用貼鼻子游戲的方式教學,教師讓學生在黑板面前根據其他學生的英語方位提示,貼中鼻子的位置。上、下、左、右四個方位詞在這樣的遊戲活動中,學生通過反覆的遊戲練習,不斷加深英語知識印象,把這些單詞深深烙印在心裡。通過這類小遊戲,學生表現的同時也收穫了知識。

2、適當的設計遊戲競賽,遊戲競賽模式可以培養國小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參加競爭的意識,國小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好勝心,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符合他們學習的知識競賽,把他們的思維吸引到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競賽中不知不覺地學到英語知識。適合競賽類的遊戲有搶認單詞、拼讀遊戲、模仿情境,等等。如進行單詞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全班分成兩組,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字母卡片,不常用的字母(如Q,Z)可以一人多拿幾張,遊戲開始,教師說一個單詞,如:ship,或出示一張輪船的圖片,兩個小組內持S,H,I,P字母的學生應立即站到講臺前按順序站好隊,先按正確次序排好隊的為優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單詞的印象會逐漸加深,單詞中字母的順序會記憶得更加清楚,教師適當地指揮引導,調節氣氛,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實現知識的掌握。

3、適當地在英語教學中加入表演遊戲,培養學生多方面思維動作的能力,活躍學生的英語思維方法。遊戲表演可以說是國小英語教學遊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在國小英語課堂上適當地通過一些真實性的景象,深化英語知識學習的內容,通過表演讓英語知識融入生動的生活情景,讓國小生當明星,在表演遊戲的過程中學到英語知識,把英語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培養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和靈活變通的能力,這樣就完成英語教學重要任務,並學以致用。如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課外閱讀或者小故事,以“Outcomesthebabybirds”(《小鳥出殼》)為例,教師在課前可以做好故事中出現的道具———蛋,然後將其出殼的步驟圖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出具“蛋”這個教具,然後使用多媒體播放小鳥出殼的過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表演慾望被激發,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將故事中出現的詞語大聲說出來,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

三、結語

英語教學中游戲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將學生吸引到學習英語中,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完成和諧愉快的課堂互動,進而提高國小生的英語交際水平,讓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樹立學習信心。教師要幫助國小生提高自我學習意識,克服學習英語的困難,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學習英語知識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在遊戲的過程中,挖掘自己的潛能,思維也會更開闊。遊戲教學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很好地利用國小生的特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合理使用,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淺論國中古詩教學法論文 篇五

當前,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已經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學科,對教育教學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龍頭,以及文字、聲音、影象、影像等融於一體、影象清晰、動態感強、資訊量大的強大優勢,贏得了廣大教師的喜愛。同時也為我們進行古詩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樣更好地進行古詩教學,開闢了古詩教學的新天地,就成為教師的一大課題。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媒體都是以物質形式出現的,教學媒體的利用效果大大高於傳統教學媒體,再加上良好的學習情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維持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這種良好的學習情境正是教師所追求的。因此,我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古詩教學時,努力通過圖、文、聲等多種功能,給學生以適當的感官刺激,由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如教學《楓橋夜泊》古詩時,學生還未走進教室,我便開啟計算機,播放早巳準備好的軟體。整個教室裡立刻迴盪起旋律優美的樂曲。整個教室迴盪著音樂,學生們在強烈的文化氛圍的感染下,產生了學好古詩的強烈願望。

鈴聲響了。我站在講臺前掃視了一下教室,只見同學們靜靜地坐在那裡,注視著我。此刻,我飽含激情地開始講解:“說起唐詩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古詩發展的最高峰。許多作品雖然距離現在已有千年,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感受到中華文化那經久不衰的魅力。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這首唐詩並結識他們的作者。”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薰陶下,產生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這節課中,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生動的語言,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情境,並使這種興趣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再現詩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詩句

詩是抒發詩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後藉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古詩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師語言的描述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圖畫再現出來,才變得具體可見。《望廬山瀑布》,寫的是詩人遠望瀑布時所見的壯麗景象,歌頌了祖國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與現實的景物極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學時,我讓同學觀看錄影,瀑布在山頂上飛流而下,水珠進濺,水霧蒸騰,陽光一照,呈現出一派迷迷濛濛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長垂的瀑布、飛濺的水珠,廬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至此學生對“紫煙、掛、飛”等詞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深探地體會到詩句雖短,但詩人卻把瀑布的氣勢寫到了極至!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此激發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朗讀訓練,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古典詩歌由於其藝術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因素的美。在挖掘這些美的因素時,多媒體技術有著強大的、無可比擬的優勢。古詩押韻合轍,節奏鮮明,讀起來琅琅上口,悅耳動聽,呈現出抑揚頓挫的音樂美。然而要想把古詩讀出韻味來,也並非一件易事。因為詩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語言,貫穿其間的往往就是“情感”這條看不見的線索。那麼在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我們就要通過朗讀體會詩的節奏、詩的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使他們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時,我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詩畫欣賞”。這時大螢幕上出現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先讓學生聽配樂詩朗誦,伴著舒緩的絃樂,學生靜靜地坐在那裡,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遠的寫意畫,耳中聽到的是曲調宛轉的古曲,充滿激情的朗誦。此時,詩、書、畫、曲多種美的因素融為一體,既使學生們的心靈受到了強大的感染與震撼,也使學生產生了一種要努力讀好古詩的強烈願望。學生有了讀好古詩的強烈願望,學生們在練習時都特別認真。一個同學讀完了,其他同學真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主動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用朗讀表達給大家聽。學生們積極地、主動地揣摩著、品味著詩句。這時,我悄悄地點選電腦,教室中再次響起舒緩的古曲。驚奇的是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用情地朗誦起來。朗朗的書聲,悠揚的樂聲交融在一起,是那樣的和諧、那樣的動聽。每位同學都在朗誦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美,朗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前,根據教案精心設計編排了教學軟體。雖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課前的精心設計和準備卻能極大地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只要點選滑鼠,就能在短時間裡使學生看到清晰的畫面、逼真的錄影、動聽的音樂……避免教師動手操作教具時的手忙腳亂和顧此失彼,從而贏得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一節課中,我既完成了詩句理解和朗讀、背誦訓練,又對學生進行了作者簡介、詩句評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提高了朗讀水平,增強了審美情趣,也使學生對作家、作品、詩歌的風格也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所以,要想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好古詩,需要教師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水平。這樣我們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現代學生的需要。

淺論國中古詩教學法論文 篇六

【摘 要】我國古詩文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學習古詩文能讓學生體會到我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國中語文教材古詩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古詩文語感的培養,是一項長期且繁重的教學任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逐漸讓學生感悟。

【關鍵詞】國中;古詩文;語感教學;策略

古詩文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是國中語文教學重點。古詩文教學重點在於語感的培養,提高古詩文閱讀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力求學生可以輕鬆掌握古詩文,並對其加以利用,為他們的繼續學習提供輔助作用,同時對我國經典的傳統文化加以傳承和弘揚。傳統的古詩文教學方式,側重於教師滔滔不絕的逐字講解,導致課堂的枯燥乏味,學生對古詩文學習興趣缺失。所以,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需採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領悟古詩文意境,培養學生語感。

1、古詩文語感教學的重要性

對於語言的學習,其實是一個體會感悟、累積運用的學習過程。對學生進行語感的培訓,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完全理解掌握古詩文的基礎,便是做好語感教學,誘導學生深入感悟文字的意義,正確體會其所闡述的思想意境,進一步鍛鍊語言領悟能力。國中語文文化結合了多方面的知識,學習內容包含聽、寫及誦讀,語感教學對培養學生語文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感能力,有利於其準確快速的掌握古詩文內容,領悟其內涵。

2、當前國中古詩文語感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對於古詩文的教學方式,幾乎千篇一律,沒有創新、缺乏新意。古詩文字身具有隱晦不易理解的特點,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感教學更難以實施。當前,國中古詩文語感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首先,我國國中古詩文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側重於古詩文逐字逐句的譯解,要求學生背誦,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視程度不足。我國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對古詩文的主考內容主要是詞句的翻譯和背誦,教授範圍和力度較大,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學習壓力。無形之中,學生對古詩文產生一種厭煩的情緒,認為古詩文複雜繁瑣,詞彙隱晦難懂,詩句冗長難理解,學習興趣逐漸喪失。其次,知識面狹窄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知識來源僅僅依靠教材內容,思想完全被課本束縛,知識禁錮在教材上,閱讀面窄小,所以對古詩文的學習倍感壓力。古詩文語法、詞句含義、文字內涵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掌握,在詞彙的譯解上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完全忽視了古詩文語感的鍛鍊。另外,加強對古詩文的誦讀,有助於學生對古詩文領悟及語感的培養,對於古詩文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翻譯詞句、講解生字詞,最後進行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的歸總,教學重點通常忽視了讓學生熟讀和背誦。

3、國中古詩文的語感教學策略

3.1 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語言潛力

古詩文語感教學的教學目的,在對學生充分信任的基礎上,讓學生的語言天分和潛能得到發揮,進一步深化學生知識面和語言功底,帶動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主動性,掌握理解古詩文,自主分析相關問題。古詩文語感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古詩文語感教學的根本是學生的語感實踐。學生的主體性表現在:其一,古詩文語感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語言感受,對古詩文形式、內容、思想和內涵在認知及情感上的整體感受,即是所謂的感受。學習古詩文的基礎即是感受,所以古詩文語感教學的前提條件,即為學生對古詩文的感受。其二,古詩文語感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語言領悟能力,所謂領悟指的是體會的到古詩文詞彙的運用之妙,而不是單純的對古詩文語言形式,以及思想內容的領會。所以,古詩文語感教學的關鍵在於學生的語言領悟能力。其三,古詩文語感教學的前提是學生的語言積累,所謂積累指的是內容、形式和文道統一的成塊語言的積累,並不是純粹的詞彙的累積。成塊語言積累是知識和語感的積累,以及語境中動態詞語的積累。因而,古詩文語感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語言積累。其四,古詩文語感教學的目的是學生對語言的運用,運用指的是使用語言表達情感、傳達意境、敘述事物和描繪物體,並不是單純的對語言知識的利用。語感教學的目的,即能夠對語言加以運用。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潛移默化的積累了語感,通過這個過程積累的語感,具有具體和個別的特點,逐漸應用到實踐中,從而實現語感積累向語感能力的轉化。

3.2 深化教師的主導意識

語感的形成,並不是教師一味“教”出來的結果,是學生本身“感”的產物,是學生本身對古詩文最為直接的感受逐漸沉澱而成。但是,對於古詩文知識的學習和語感的形成,教師必須傳授的是誦讀過程中採用的方式,是語感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有利於學生語感的形成,是其必不可少的形成因素。為此,教師必須加強自身語感修養,若教師本身語感能力偏低,必然會對學生語感的培養產生影響,若教師不能深入探析教材、深入領悟、感受語言,將無法培養學生的語感。古詩文語感的教學過程,教師應處於主導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感素養,誦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知識儲備面必須不斷的深化,為調動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積累條件。教師的語感能力是從根本上深化語感教學的基礎。

3.3 轉變傳統教學方式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名優秀教師必須要達到的要求。古詩文語感教學,應注重背誦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朗誦,活躍課堂氣氛,深化學生對古詩文的印象,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經典的古詩文與學生進行分享交流,讓學生髮表意見、進行點評,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表達能力。在實際的古詩文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基礎差異性,教師必須進行相對性的教學,即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基礎的薄厚,進行具體的教學,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

4、結語

總而言之,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延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有助於對古詩文的學習,進一步實現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情感與態度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運用論文 篇七

摘要: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其學習自主性不強,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的情緒化傾向,他們學習的堅持性和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當時的情緒和興趣的影響。因此,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情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實施情感教學是培養學生積極情感、消除 消極情感、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關鍵詞:

國小英語教學;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國小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以積極的情感去教育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從中得出積極的肯定的反應,從而達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當今的“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教育的重點。國小時期,是學生正處於兒童期向青少年期過渡的時期,是學生認知、情感以及個性急劇發展的時期,也是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講,英語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學生智慧發展的過程學生的身心能否健康發展取決於情感這一極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那麼,應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呢?

一、建立愉快的課堂氣氛

情感狀態包括激情、熱情、焦慮和緊張等等。其中熱情是掌握整個人的身心、決定思想行為基本方向的強烈、穩定而深刻的情感狀態,具有很大的行動力量。而對外語學習活動經常產生較大影響的因素則是情緒緊張狀態,情緒緊張會使學生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注意力渙散,對錯誤的控制能力減退,記憶力下降。因此外語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創造一種愉快的課堂氣氛,儘可能使學生形成有利於學習活動的情感狀態,隨時注意降低或消滅學生緊張的情緒。少年兒童心理特點為情緒多變,引導得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促進他們學習的快速進步。因此,就國小英語教學而言,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和降低或消滅緊張情緒同等重要。

(1)以演育情

情感總是與情景相伴隨的,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表演是每一位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之一。在愉悅的情景中表演,學生產生了真實情感,激發了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2)以歌激情

音樂可以陶冶學生的心靈,把學生帶入各種情感境界,使學生的審美觀、人生價值觀不斷昇華、強化。歡快動人的歌曲,學生又跳又唱,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熱愛學校,奮發向上的積極情感。

(3)以獎激情

對國小生採取適當的獎勵措施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學習中取得成功學習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素質教育它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激發學習願望”。而國小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師對學生說出儘管只是簡單的一個詞或一句話,都要用“OK ! Good ! Great ! Super ! …”表揚的話給予積極的鼓勵或者是一個讚許的“Nodding or smile ”等。其次,開展課堂比賽也可提高學生的內驅力,我們經常運用個體與個體、組與組、排與排、男女生、師生等各種形式的比賽,最後向贏的個體或團體頒發“小星星”,“小鴨子”,“紅蘋果”等小獎品。哪怕在黑板上畫上一面小紅旗作為獎勵,他們也會高興萬分。知識的獲得來自於競賽活動的過程,學生一旦通過努力,取得好成績,就會產生成功的喜悅,同時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願望。

(4)以畫助情

圖畫是生活情景與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機融合體。一副好的圖畫,能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有聲有色的教學激發了情感,增強了學生的形象記憶。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科學的、得當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根本保證。但是僅有好的教學方法是不夠的。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有良好的期望,那麼他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都看著順眼,就有可能不知不覺地對學生給予肯定、讚揚和鼓勵。

而學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勵後,會激起對老師的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從而產生教師所期望的效果。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內容等中介產生的一種共同活動,師生間的良好感情關係能幫助教師積極地、有效地帶領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可以激起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激情。因為情感以興趣、願望、熱情、厭惡、焦慮、排斥等形式構成學生的學習動機,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克服困難、勇往直前,也可以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稍遇困難便望而卻步,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適,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調節和釋放學習的緊張和壓力,重新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希望。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首先要樹立教師的威信,因為教師的威信常常是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使教學工作獲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建立應有的威信僅僅靠教師的外語水平高還不夠。有威信的教師在人格方面還應受到學生的普遍尊重和敬愛,在學生心目中成為學習的榜樣。

對國小英語教師來說,要樹立教師的威信,不僅要有流利標準的發音,豐富的語言知識和綜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從內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而不應該靠懲罰或威脅去建立威信。如果一個教師喜歡用威脅或懲罰的辦法去對待學生,儘管學生可能出於對教師的畏懼,暫時認真聽講,遵守紀律,投入當前的學習任務,但那僅僅是表面現象,很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主動精神。國小生喜歡親切、誠懇、關注自己的教師。除此之外,國小生對老師的動作、表情、言語、手勢等非常敏感,如果教師在課上表現極欠冷靜,又缺乏熱情,言語枯燥而毫無感染力,甚至精神不振,態度冷冷冰冰,這就很難在學生心目中產生好的影響。因此教師還應注意言語、教態、動作和精神面貌。一旦教師在學生中建立威信,學生就會對教師充滿信心,不僅喜歡這位教師,而且還非常喜歡教師所教的課,聽課時注意力也相對會保持得長一些,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也隨之會得到提高。

三、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巧妙設計每堂英語課,讓學生體驗成功。

我們應該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大膽、愉快地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在各種操練和交流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激發積極學習的情感。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怎樣讓他們動起來,使“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

1、實物巧設情景;實物是最常用的直觀道具,教師應當利用那些易於準備和攜帶的實物,如在教食物或水果單詞時,可讓學生帶上自己喜歡的水果或食物,有了具體的東西,整節課也就有血有肉了。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教師在教學中通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表現,自我發揮和團結協作的機會,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學實踐證明,國小生對角色扮演非常感興趣,這項活動需要學生之間密切配合,積極參與。因此,他們在活動中不僅能積極參加語言實踐,還能注意協調相互的關係並主動幫助較差的同學,以使活動取得成功。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增進了組員間友誼,增強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3、小組競賽:競賽為學生提供了獲得成功的重要機會。針對國小生集體榮譽感強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利用小組競賽的形式,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小組競賽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勝利。例如,在學完數字1-10後,將學生分組進行報數比賽,說得又快又準的組為優勝組。各組學生都能認真準備,積極配合。

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積極參加語言活動的意識,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玩、摸、演、唱、畫等形式,不僅能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學生一旦形成了成就感,就會產生更強的進取精神。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需要,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國小英語教學既要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還要結合兒童學習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注重情感的培養,寓教於樂,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語言氛圍中耳濡目染,循序漸進。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促使學生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黃振遠。“情感的內涵及其與英語課程的關係”《中國小外語教學》2003年第十期。

葉奕乾、祝蓓裡。《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黨立新。《英語口語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淮陰師院學報》年第一期。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劉麗、朱麗萍。《情感教育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中國外語語言教育與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情感與態度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運用論文 篇八

情感教育理論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也是新課程對於國小英語提出的五維目標之一。積極向上的情感教育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將情感教育理論應用到國小英語教學中成為了當下學者熱切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實施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興趣

國小生的年齡較小,學習國小英語課程時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英語,因此這一時期是學生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關鍵時期。教師的課堂情感投入和教學形式,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和積極性。如果學生長期感到教師對自己冷漠和忽視,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對學校的熱愛。相反,如果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實施積極的情感教育,教師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來引導學生熱愛英語,使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英語的學習中去。教師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延長學生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將會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在國小英語教學中使用情感教育理論有助於師生之間感情的培養,和諧的師生關係能夠創造出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和溫暖,從而更加堅定其努力學習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師生共同克服困難,提高教學成果。

二、應用情感理論,豐富教學課堂

在國小英語的教學中首先應當使學生體會到教師情感的投入,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流比單純的學習知識更重要。教師在學生心目手中的地位崇高而又神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情感教學理論是教師通過肢體語言來傳遞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使學生倍感溫暖,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情感教育使學生願意和與教師互動交流,從而形成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願意學、主動學。教師的稱讚和鼓勵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課堂表現積極的學生教師應多給予積極地評價,而對於回答錯誤或膽怯不敢大膽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要給予表揚。

利用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應用情感教育理論的重要方法之一。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形式有助於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增進師生情感,培養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設情景教學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通過將枯燥的課本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現實案例,使學生根據實際場景中的需要組織語言,觸景生情,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快樂地學習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比如在第三單元課文“Asking the way”中,我們可以創設一個學生較為熟悉的本市街道場景,然後設定一個小故事如遊客迷路、小朋友指路的模擬問答。遊客詢問“Where is the way to the park?”小朋友回答,“Go straight down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讓幾位學生模擬表演,從中掌握課本上的單詞和語句並把它們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教師也可以參與到活動中去,與學生共同扮演角色模擬表演。這種方式有助於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達到情感教學的目的。教師還可以用生動幽默的英語詞句與學生進行交流,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英語知識。

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情感教育理論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基於學生已經掌握的基礎概念,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給學生創造深入探究知識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動機。使學生在現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對知識更加深入地探求,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為了使教師充分地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教學過後應當進行教學評估。情感教育理論的應用使國小生在口語交際訓練中熟練掌握語法的應用技巧,對一些抽象性的概念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和具象的理解,使學生將現有知識和和實際生活聯絡起來,對於現有的知識結構有著更加深刻地理解。

國小英語教學應用情感教學理論,有助於從小培養學生對於英語的學習興趣。沒有情感教學理論的應用,國小生很可能由於英語課程的單調枯燥,而喪失對於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從而影響日後英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情感教學理論走進國小英語教學課堂中大有必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運用情感因素,使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國小生都能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熱愛英語,學好英語。同時,在情感教育中培養學生開朗樂觀的性格、積極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淺論國中古詩教學法論文 篇九

一、課題的提出:

生活中有美,古詩教學中也有美。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經過千百年的沉澱,流傳下來的能夠選入中學課本里的古詩更是精華中的精華,可謂字字珠璣。它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學生近距離接觸、感受中華文化的一個視窗。它是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的一個切入點,尤其是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的 70 首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體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中學古詩的教學,對於中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指出: “ 中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 , “ 以生為本 ” 的教學理念始終警策著我們。中學語文古詩教學是個難點,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基本上是一個路子教學: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後背誦。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來試圖改變這一局面:如創設情境教學古詩,利用音樂欣賞古詩,進行美的古詩教學研究,利用網路進行古詩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等,但總覺得這些教學模式內容豐富,且只留於形式,這樣的模式教學,也只能是強硬地灌給學生一些知識,而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不到培養,更何況中國的古詩詩情畫意充滿了美感,這種模式教學卻又讓學生失去了那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反思過去,我們說中學語文古詩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視學生的自主性,重視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使學生終生受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古詩的教學就要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放開自己,放開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深切體會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音韻美和形象美。同時,新課標也強調學科之間的交流與整合,這種古詩教學模式啟發學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語文古詩教學中,能力與素質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

二、課題的界定: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而古詩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是一次自主體驗的過程。近十年來,在美國興起的建構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資訊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所以學習過程不是對新資訊的直接吸收和積累,而是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中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實際上,閱讀也需要傾吐,可以說閱讀是伴隨著傾吐的吸收。猶如吃飯,吃飯自然是吸收,但必須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隨著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營養。由此看來,在中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毫無疑問,必須十分尊重學生這種自主性 .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 “ 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物件採取研究的態度 ” .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髮現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接受知識,要像數學家那樣去思考數學,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為一個發現者。中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是要把古詩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查閱資料等等,探究性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學習。當然,重視探究性學習,並不意味著接受性學習不重要,也不意味著記憶、理解等層面的學習沒有必要了,恰恰相反,接受性學習是探究性、創造性學習的前提。

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完全處於整個學習探索過程之內。現在各種資料充斥著學生的生活,相信學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頭的資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釋字詞的能力理解古詩。

三、課題操作策略:

1 、自主感悟,讀準詩句。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美,首先要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讀準字音,瞭解字義,讓學生大聲朗讀, “ 不求甚解 ” 地讀,讀通,讀好,讀到朗朗上口,在讀中自悟。

2 、自主理解,畫詩意圖。激發學生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體會詩句的描寫,充分發揮想象,畫詩意圖。古詩把詩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熔鑄在短短的幾十字中,以少勝多,以大見小,給古詩教學鑑賞者留下充分的再創造的餘地。

3 、畫演古詩,探究詩意。古詩意境深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擴充套件,想象的空間。詩意圖形成了,學生對古詩的感悟又深了一層,在教學中讓學生合作交流討論,結合自己畫出的詩意圖,對照詩句說說或演演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體驗,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4 、討論交流,體悟情理,品味語言美。進一步啟示和激發學生深入地體驗和審視感受,領悟詩句中蘊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學生悟法用法,引導學生放寬思維,說自己想說的,不要盲從於書本。

5 、創設情境,感情朗讀,感受意境美、音樂美。中學語文古詩教學訓練重點在朗讀指導上,而朗讀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應引導學生感受情境,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自己的創見性去表現古詩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創設情境,引學生入 “ 境 ” ,要求教師範讀,學生領讀,教師學生講讀,指名朗讀和熟讀成誦,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受到美的教育。

6 、改寫古詩,體驗創新。在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教師再加以適當的點撥、誘導,觸發學生的美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

四、課題實驗成效:

通過一年來的實踐,無論在改變學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詩的內容上,還是在培養學生能力與素質的發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學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詩的內容,並能通過賞析,理解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達到會背誦。

2 、學生學習古詩由被動變為主動的探求,自學能力大大增強,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同時把古詩當作一種樂趣和享受,從而真正發揮古詩教學的特有魅力;鍛鍊了學生蒐集、處理、加工資訊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對古詩的閱讀鑑賞能力,使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

2 、通過對古詩的學習與鑑賞,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 、古詩教學並不是為了學古詩而教古詩,該實驗研究讓學生跳出了單純學古詩的境界,拓寬學習空間,滲透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與交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的能力與素質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五、課題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中學語文古詩教學是個難點,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基本上是一個路子教學: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後背誦。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來試圖改變這一局面,進行美的古詩教學研究,利用網路進行古詩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等,但總覺得這些教學模式內容豐富,且只留於形式,這樣的模式教學,也只能是強硬地灌給學生一些知識,而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不到培養,反思過去,我們說中學語文古詩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視學生的自主性,重視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使學生終生受益。古詩的教學就要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放開自己,放開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深切體會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音韻美和形象美。同時,新課標也強調學科之間的交流與整合,這種古詩教學模式啟發學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語文古詩教學中,能力與素質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