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方案>

七年級生物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教育教學方案 閱讀(3.02W)

七年級生物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年級生物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類生物,它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它的生命活動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並對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迴圈發揮著重要作用。綠色植物分佈廣泛,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高等綠色植物中的糧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類種植栽培的主要物件,在它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適合學生觀察、探究的內容,教學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概述藻類、蕨類、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環境並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內採集標本、實驗、調查等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3、學生整理資料和調查報告,關注藻類、蕨類、種子植物與人的密切關係。

4、通過自主學習,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並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觀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較綜合等多種能力。

5、通過比較幾種植物類群在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上的發展變化,向學生滲透生物進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1、藻類植物、蕨類、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態結構。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區別。

3、通過比較幾種植物類群在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上的發展變化,向學生滲透生物進化的觀點。

教學難點:

1、淡水藻類植物——水綿的觀察以及藻類和蕨類植物的孢子生殖。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內採集標本、實驗、調查等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水陸環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的錄影、幾種藻類植物標本和圖片、蕨類植物的用途的錄影,有孢子囊的鐵線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類植物標本。

實驗材料用具:新鮮的水綿、顯微鏡、載玻片、鑷子、滴管等

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圖片;種子植物有關種子萌發和靠種子繁殖後代的錄影;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的課件;動態展示桃的桃的果實(完整)縱向剖開(展示種子)的課件。

學生:

1、生物興趣小組採集一些蕨類和淡水藻類的實物,增加對這些植物的感性認識。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綠色植物有關的資料。

2、收集不同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如花生、蘋果、桃、梨的果實,鬆的球果、種子等。

3、參與調查校園內的種子植物活動,體驗與人交流和合作。

七年級生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別。

2、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能力、發散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的美麗景色,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師生一起欣賞圖片中碧藍的天空、流動的白雲、遍地開放的鮮花、綠草如茵的草原、悠閒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別緻的氈房。

教師提出問題:圖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學生觀察後,小組內交流展示觀察的結果,最後達成共識:花草、樹、牛羊是生物,白雲、氈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徵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課題。

二、推進新課

板書課題: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學習目標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認識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這些生物的主要特徵就必然對不同的生物進行認真、細緻的觀察。那麼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嘗試進行歸納和總結。

學生閱讀後,歸納、總結,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展示,最後達成共識:

1、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

2、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

3、如果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

4、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在觀察的基礎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熱烈的討論能讓你迸發思想的火花。

學習目標二:生物的特徵

多媒體展示圖片:

(在尼日南部城鎮馬拉迪的一個治療性給食中心,一位母親揹著她那因為營養不良而極度瘦弱的孩子。)

問:這2張圖片說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什麼?

答: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講: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食物”,肉食動物通過捕獲草食動物獲取食物,草食動物通過取食植物獲得食物,民以食為天,人要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一旦食物匱乏,就可能出現圖片中的狀況。總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多媒體出展示圖片:

(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是什麼動物?生活在哪裡?你們看到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它為什麼要浮出水面呼氣?

(留足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

講:生活中的人每時每刻也都要進行呼吸,吸入氧,撥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進行呼吸

多媒體出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該圖片揭示了什麼生命特徵?

(教師提示:注意季節氣候、身體狀態)

講:人在運動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為在運動中人體內產生了比平時更多的廢物,這些廢物要及時排出體外,排洩的途徑除了排汗外,還可以通過排尿和呼氣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蟲的刺激作出什麼反應?

(花瓣收攏起來了)

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叫應激性。

4、應激性

問: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例項說明生物具有應激性?

(獅子發現獵物後迅速追擊;兔子發現天上的老鷹後向坡上猛竄;向日葵的花盤會隨著太陽轉動;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自然下垂;一滴糖水會招來許多螞蟻;我們吃飯時,會分泌許多唾液……)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圖片,討論交流生物具有什麼特徵?

講:一粒種子可以萌發生長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一頭小象可以長成一頭大象……這些都是生長。當生物體長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如蜻蜓點水等。

啟發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動物、植物、細菌怎樣繁殖?

學生思考後回答:

——除了雞、鴨可以產卵之外,貓、狗可以產仔。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莖繁殖,還有用葉繁殖的。

——還有用細胞繁殖的。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進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

補充說明細菌可以進行分裂生殖,酵母菌進行出芽生殖等。

講: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徵,你還能舉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徵嗎?

(讓學生積極思考,並大膽發言。)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生物現象,歸納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徵。

問:蚯蚓只能生活在陰暗、潮溼、疏鬆、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鑽來鑽去,會使土壤變得怎樣?這說明了什麼?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環境中,生物都能適應環境並影響環境。

問: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孩子一般和他們的長輩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著明顯的差異,這說明了什麼?

答:這說明了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

問:生物都能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這些生理活動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生物有沒有共同的結構基礎呢?

答:雖然各種生物形形色色,但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除病毒外)。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留意了這麼多生命現象,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這些生物的特徵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練習一下。

多媒體展示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的蘑菇、枯葉、鐘乳石、機器狗,指出哪些屬於生物?並說出理由。

學生討論後回答:蘑菇屬於生物,枯葉、鐘乳石和機器狗不具有生長、繁殖、呼吸、排洩等生命活動,屬於非生物。

課後小結

學完這節課後,同學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需要排洩廢物,能夠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可以適應環境,還可以影響環境……

今天我們接觸到這麼多的生命,觀察它們的生命現象,你還認為路旁的一棵樹,道邊的一朵花,都是那麼微不足道嗎?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體呢?(留給學生課後去思考)

七年級生物的教學教案設計 篇三

單細胞生物體

本節通過講述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命活動特點,使學生認識到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這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材安排了兩大類活動:觀察和探究。通過第一個觀察活動,說明草履蟲是一種生物;通過第二個觀察活動,讓學生能感受到草履蟲既是一個細胞,同時這個細胞還能完成一個生物體的所有生命活動;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嗎?這個活動,更進一步說明草履蟲是一個生物體。在這兩大類活動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由於學生平時對草履蟲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對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動難以理解。

設計理念

本節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主題,採用的是美國教育家薩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充分利用學生對新奇的事物進行探索、調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師向學生提出課題和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思維、分析、推理並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技能性目標

提高製作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性目標

通過學習,再次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通過科學探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小組合作精神。

課時安排:本節教學需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

①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糖、食鹽水、牛肉汁。

②掛圖或錄影(有關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方面)。

學生:教材、筆記本。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前面我們學習過一種藻類植物小球藻,誰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態。

學生回答:略。

教師匯入:象這種整個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被稱為單細胞生物。今天我請同學們觀察實驗臺上放置的培養液,你知道里面培養的是哪種生物嗎?

學生狀態:觀察、思考,引起了強烈的好奇心。

(還可利用學生自編的有關人得了某些單細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問題該病的病因是什麼?匯入新課。)

教師啟發:培養的也是單細胞生物的一種草履蟲。這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利用已給的實驗儀器(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設計實驗:怎樣才能觀察到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實驗、觀察。

教師引導:老師觀察到每組同學都操作地非常認真、仔細。有的組實驗很成功,有的組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下面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時候,可以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們又是怎樣解決的或請教其他組同學幫助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吸取教訓、學習經驗。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外形像一隻倒轉的草鞋,它是翻轉著向前運動的,由此,可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提問:同學們剛接觸這門學科時,我們共同分析了判斷生物的基本標準是什麼?下面請同學們再談一談。

學生回答:略。

教師設疑:其中判斷標準之一是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嗎?

學生狀態:思考。

教師引導:同學們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結合技能卡和小詞典,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解決此問題。

學生表現:自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看到絕大多數的同學實驗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請小組代表總結一下你們組探究後得出的結論,以及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作出評價。

學生總結:草履蟲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並且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承轉:同學總結得非常好!通過以上探究活動,同學們從草履蟲的運動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情況,判斷出它是生物。那麼,你們認為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嗎?

(可能有的小組由於草履蟲運動速度過快而沒有觀察到結果,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可以通過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活動並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組織交流,重點是交流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對有特色的設計方案要給予肯定性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學生表現: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教師引導:究竟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有道理呢?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影。要求:總結從錄影中獲取的資訊,然後,通過從中獲取的資訊,進一步判斷草履蟲的身體是否由一個細胞構成。

(放映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的錄影。)

學生活動:仔細觀看、總結資訊、作出判斷。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身體裡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也就是一個細胞的結構,所以說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另外,它可以通過身體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縮泡、口溝、食物泡、胞肛等結構幫助它來完成生命活動。

教師講授:所以,我們把這種只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單細胞生物。其中,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動物體叫做單細胞動物,例:草履蟲;由一個細胞構成的植物體叫做單細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師承轉:其實,像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還有很多,並且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係非常密切,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學生回答:可以通過書籍、報刊、雜誌、上網。

教師評價:很好,同學們知道通過多種途徑查詢資料。希望同學們課下能夠通過以上途徑,親自查詢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手抄報(或電腦列印)在班內展示。

教師引導:在這節課上,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積極發言。

板書設計:

與人類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體

草履蟲

單細胞 生物

練習鞏固:略。

課後實踐:完成試試看。有條件的學校可引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條件較差的學校可利用掛圖或課本彩圖。

七年級生物教案 篇四

空氣質量與健康

教學目標

1、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嘗試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教學重點

1、通過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瞭解空氣

2、質量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3、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準備

1、教師:指導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關係的資料;指導學生調查家庭成員的吸菸情況;準備有關吸菸危害性的資料。

2、學生:調查家庭成員吸菸情況;收集相關資料。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回答問題。

複習提問:呼吸運動是如何進行的?

導言: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的健康。

2、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2.1資料釋出

2.1.1幾位學生上講臺釋出所收集的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情況的資料,其餘學生聆聽並對資料內容表示驚訝,產生觸動。

課前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資訊,上課時指導學生髮布這些資訊。

2.1.2閱讀課本P52~53的資料分析,並分組討論問題。學生代表本組同學的意見,組內其他學生補充。

指導閱讀,組織並參與學生討論,分析、評價,給予鼓勵。

資料分析

2.1.4說出調查結果。通過交流分析,瞭解吸菸的危害。

課前組織學生調查各自家庭成員的吸菸情況,為家長算筆吸菸帳。

引導學生認識到吸菸的危害性。

分析資料,並質疑:吸菸危害健康,為什麼有人還要吸菸呢?

小組成員闡明對吸菸的看法,並提出可行的策略方案。

2.1.5展示從報紙上剪貼的吸菸危害健康的資料,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2.2在教師的引導下交流,說出治理沙塵暴的對策。

出示沙塵暴的資料,讓學生了解沙塵暴對人體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2.1結合肺內氣體交換的原理,理解煤氣中毒的原因,提高防範意識。

講述煤氣中毒的原理,加強學生的防範意識,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3、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閱讀並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疑惑。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探宄方案,讓學生通過閱讀,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採集和測算空氣中塵埃粒子及探究方法

強化認識,進一步瞭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驟。

展示探究步驟,提出在探究中應注意的事項。

小結和練習

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通過本節課所學習到的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提高。討論如何完成課後練習。

課後探究

課後分組,小組成員分工採集和測算當地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並將結果進行公佈和交流。

組織分工,強調活動的注意事項,參與交流,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

課後活動

到有關部門獲取有關當地空氣質量的資料,瞭解當地存在的空氣質量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進建議。

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

七年級生物教案 篇五

生物圈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圈的範圍。

2、說出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3、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教學重點:

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教學難點: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對比法。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調查了校園裡面的生物,知道了生物無所不在,那你們知道,這麼多的生物都共同生活在哪個共同的家園中呢?(地球)很好(開啟課件,展示地球圖片)這就是我們的地球,那我們是生活在地球的內部還是生活在表面這一層呢?(表面)很好,外面這一圈就是我們生物共同生活的地方,科學家們把它叫做生物圈,很多同學對生物圈不熟悉,我們今天這節課就是學習關於生物圈的知識。

(課件中打出生物圈的定義)我們科學家們早就對生物圈下了定義,哪位同學幫老師讀一下生物圈究竟是什麼?包括哪兩個方面?(定義: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機體及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那我來問一下你們生物圈除了包括生物之外,還包括什麼?(生物生活的環境)很好,那我們的生物圈究竟有多大,能包含這麼多東西呢?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地球的厚度是多少?(12750千米)那生物圈呢?(20千米)看來我們生物圈只佔了地球的一小部分,卻有那麼多生物生存著。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不是都生活在同一上層面中的,而是我們的生物圈分為三大部分,就是包括大氣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那三大圈中各生活著什麼生物?這三大圈是否絕對分開?(小組討論兩分鐘)有的生物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例如人,還有沒有別的例子?我們世界的人口將近60億,而我們地球的空間是有限的,科學家們設想能否把我們人類和其他生物移居到其他星球上?比如月球,火星?(不可能,因為那裡沒有水,氧氣,溫度太低或太高…)那為什麼我們的地球又能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呢?(因為生物圈有滿足生物生存的各種條件)討論書本P5~6六幅圖片,看各幅圖片中生物圈滿足了它們的哪些條件。完成書本練習:1、向日葵生長需要什麼條件?長頸鹿的生活需要什麼條件?2、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條件有什麼不同?3、為什麼乾旱使糧食嚴重減產?分析圖片:熊貓頻臨滅絕的原因?蕉樹枯萎原因?得出結論:動物、植物等所有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七年級生物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學生能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並能舉例說明各種營養成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2、嘗試分析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積累、使用資訊的能力和觀察能力,語

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學重難點:

1、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對人體的作用

2、蛋白質和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教法學法:通過學生觀察、體驗、合作等方式使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教師利用啟發性的語言和

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索人類食物奧祕。同時,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第一課時

【知識準備】預習課本資料

【學習內容】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一、食物的營養成分

回答:1、食物中所含的六大營養物質是:

和屬於無機物,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屬於。

2、三大產熱營養素是、、

二、食物中營養成分的作用

回答:3、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是,體內的養分等都必須溶解在裡才能被吸收利用。人

體內的水約佔體重的左右。

4是組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參與體內代謝活動。例如,兒童缺鈣會患病,(成人患症)鈣的來源主要是,深綠色和等食物;缺鈣會造成,補鐵的食物主

要有、、和等食物。

5、主要的能源物質是,也是構成細胞的一種成分,糖類主要包括沒甜味的

等。糖類主要來自和食物。

6、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長髮育組織供。成人缺少蛋白質會出現肌肉萎縮等現象。蛋白質主要從和豆類中獲得。

7、通常作為備用能源的物質是。、等食物中含有較為豐富的

脂肪。

8、維生素可分為維生素兩大類,常見的維生素中屬於脂溶性的有和;

屬於水溶性的有和。

9、維生素不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不為人體提供素可維持人體,是其他營養成分不可替代的,人體缺維生素A時易患缺維生素D時

【學習小結】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達標檢測】

10、課後思考與練習P81-5

11、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魚肝油等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維生素A,但等中所含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牛肉、動物的,各種的外皮中;維生素C存在於新鮮的和中;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動物中。

12、李奶奶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東西,到醫院檢查後,醫生不僅給她開了藥,而且還要求她加強營養,進行食物輔助治療。在下列物質中,請你幫她選擇,她最需要的食物是:A雞蛋B牛奶C帶魚D豬肝()

13、組成細胞的有機物是、、和。三大產熱營養素是、、。

14、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是()A水B無機鹽C糖類D蛋白質

15、缺乏維生素C時會患病。A消化不良B壞血病C佝僂病D夜盲症

16、曉明刷牙時,經常會出現牙齦出血,你應建議他多吃()

A肉類和蛋類B奶類和蔬菜C豆類和水果D蔬菜和水果

17、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A水B糖類C蛋白質D脂肪

七年級生物教案 篇七

第一章 人的由來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知識與技能:

概述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過程與方法:

.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展過程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參加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髮展的觀點。

重點:

概述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難點:

.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

.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鬥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蒐集有關生物進化論和神創論觀點的資料及現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影片、多媒體課件等。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自從人類第一次衝出地球、飛向太空、登上月球,接連向火星、木星、土星發出探測器以來,至今仍未發現生命。這說明了什麼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家園。

師:對,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對地球的讚美,從中去思考人與地球上生物圈的關係。

生:(一學生領讀、全班齊讀)

師:我們人類的各項生命活動都依賴於生物圈,同時人類的活動還影響和改變著生物圈。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學習人體的結構和生理,並進一步探究人與生物圈的關係。“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是孩提時代你們向爸爸媽媽提出的問題。也許爸爸媽媽的回答給你幼小的心靈以暫時的安慰,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們又有了新的困惑。從這一節課開始,讓我們共同解答你們的這些困惑。“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呢?”讓我們追隨科學家的足跡來探究人類起源的奧祕。

二、小組討論,探究新課

師:關於人類起源的爭論有數百年的歷史,現在仍有許多問題是懸而未解的。在這方面你們都知道些什麼呢?想了解些什麼呢?

生:(學生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想法、觀點)

師:說到人類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請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課前蒐集的這方面材料。

生:(分組彙報交流)

師:你們知道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麼嗎?

生:森林古猿。

師:對。下面你們觀察幾種現代類人猿圖片和錄影,結合生活經驗回答下列問題:這些類人猿今天分佈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們的生活方式有什麼共同點?

生:(小組合作進行觀察、討論,組間進行補充)

師:當今,為什麼人類的數量在急劇增加,而現代類人猿的數量卻在日益減少呢?請談一下你們的觀點。

生:(小組討論、組間交流、補充)

生1:人類具有發明和創造各種技術和工具的本領,使得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條件以及利用醫藥衛生加強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斷加強,這些都使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相反,現代類人猿不具備這些能力。

生2:人類不斷開發現代類人猿賴以生存的森林,人類對現代類人猿的濫捕亂殺和環境的嚴重汙染等,都使現代類人猿的數量減少。

師:類人猿在形態結構上確實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區別呢?

生:(觀察、討論、交流、回答)

師:由此可見,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是動物進化到最高階段的產物,但人類已超出了動物界,人與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佈在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請同學們觀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圖片,嘗試著描述出它們的生活狀況。

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裡,主要過著樹棲生活,以群居生活為主,以樹上的果實等為食物。

師: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漸進化成為人類呢?

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師:我們對森林古猿的一支轉變成人類做了初步的分析,那對此是否有什麼證據呢?我們來進一步探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個資料:(課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