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方案>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條形統計圖》教案【多篇】

教育教學方案 閱讀(2.22W)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條形統計圖》教案【多篇】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一

一、情景匯入。

1、你們知道我們班同學吃蔬菜(茄子、土豆、芹菜、菠菜)的喜好程度嗎,分別出示收集整理的四(2)班男女生喜歡吃蔬菜情況統計表。

2、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圖。

3、說一說單式統計圖的繪製方法和步驟。

4、如果在統計圖上分別表示出喜歡這幾類蔬菜的男生和女生人數,該怎麼辦呢?

引出課題:複式條形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根據統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發現哪些資訊?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資訊怎麼辦?在學習複式統計表時是怎麼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併的?

學生思考老師的問題,自主探究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

(3)、展示學生繪製的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學生展示統計圖。

4、討論交流:

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5、全班彙報交流。

6、根據統計圖回答100頁的問題

先指名回答,然後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三、應用反饋

(1)完成第101頁“做一做”的統計圖的繪製。學生獨立完成並在小組中交流,回答後面的問題。

(2)、練習十九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收穫?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用1格代表2個單位繪製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相關問題。

2.當用1格代表2個單位,而要表示的資料不能用整格表示時,可以用半格表示。

過程與方法

1.體驗調查、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使學生經歷統計圖(1格代表2個單位)的轉換過程,以及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並能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實際生活中的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2.使學生感受到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用1格代表2個單位繪製條形統計圖的方法。能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中的資料提出簡單的問題並解答。

難點:能根據資料的大小確定是否用1格代表2個單位。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條形統計圖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漿

學生準備兩種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卡片練習本

教學過程

板塊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

1.師:同學們,看一看老師這裡的三種早餐都是什麼。課件出示:

生:奶、豆漿、粥。

2.過渡:同學們喜歡這三種早餐嗎?

生:喜歡。

3.匯入:那老師就將這三種早餐獎勵給這節課表現好的三個組。現在我們看一看四(1)班的同學們最喜歡的早餐是什麼?(板書課題)

操作指導

教師利用談話匯入的方式,用學生喜歡的早餐引入新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始至終都主動參與學習,又能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板塊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活動1觀察資料,完成統計圖

1.課件出示教材96頁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學最喜歡的一種早餐(不包括主食)統計表。

最喜歡的早餐

牛奶

豆漿

人數

6

12

24

觀察統計表,說一說得到的資料。

預設

生1:最喜歡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歡的早餐是豆漿的有12人。

生3:最喜歡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兩種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卡片,選擇一種把統計表中的資料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3.學生在組內彙報各自繪製的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

4.各組彙報並展示各自的條形統計圖。(課件出示教材96頁的兩個條形統計圖)

活動2觀察對比,交流區別

1.觀察兩個條形統計圖並說出區別。

2.全班交流。

預設

生1:左邊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生2:右邊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2個單位。

3.觀察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認為用哪個條形統計圖表示這裡的資料比較合適,為什麼?

學生思考,並在全班交流。

4.小結:有時由於資料偏大,在畫條形統計圖時為了方便可以用1格代表2個單位。

5.同學們根據條形統計圖能得到哪些資訊?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提出問題並解答。

6.如果最喜歡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麼在右邊的條形統計圖中怎麼表示?

學生組內討論,各組彙報,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

操作指導

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對比兩個統計圖的區別,發現“以一當一”的侷限性,總結出“以一當二”的統計圖。

板塊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基礎練習。

完成教材97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統計表的填寫。

(2)同桌之間合作完成條形統計圖的繪製,一個繪製8月的,另一個繪製9月的。

2.鞏固提升。

同桌之間合作研究下面的問題:9月和8月比較,天氣有什麼變化?9月北京已正式進入秋季,你認為北京9月的天氣有什麼特點?

操作指導

通過9月和8月天氣的對比,使學生從資料中發現北京的天氣特點,體會到資料中蘊涵的資訊的價值。指導學生在繪製條形統計圖時要細心、耐心,把條形統計圖畫得整齊漂亮。

板塊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課堂總結。

說說本節課你的收穫。

2.佈置作業。

完成教材101頁3題。

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數學書102頁到104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

2、使學生初步瞭解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資料,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使學生體驗解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現資訊並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4、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繪製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整理分析、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完成第102練習十九的第一題。

(1)出示複式統計表,學生了解有關資訊。

專案

人數/人

性別

乒乓球

足球

跑步

游泳 貨車

男生1718814 7

女生1346 13 16

(2)學生根據以上資料繪製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3)學生獨立完成。

(4)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進行交流、評價。

(5)解決問題:喜歡哪個專案的男生最多?喜歡哪個專案的女生最少?

喜歡哪個專案的人最多?喜歡哪個專案的人最少?

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完成第102練習十九的第一題。

(1)出示某超市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一、二、三月銷售情況如下表,學生了解有關資訊。

數量/箱 月份

品牌一月二月三月

甲12010080

乙90120150

(2)學生完成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3)展示學生作品,評價作品。

(4)解決問題: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資訊?如果你是超市經理,下月怎樣進貨?本題練習裡面,學生繪製出複式條形統計圖後,要引導學生對資訊進行分析,最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決策。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九的第3題。學生觀察圖,獲得哪些資訊?

在這裡安排了更貼近學生生活的對男女生學生喜歡玩具的人數進行統計。老師組織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交流自己得到的資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4題。

(1)學生觀察某市人均壽命變化情況統計表,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完成下面的統計圖。

(2)學生完成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3)完成統計圖後,你有什麼感想?對大家有什麼建議?

在這裡設計這道題目,在引導學生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並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議,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和思維。

三、實踐練習。

1、選擇一件自己喜歡並且有意義的事情進行調查,完成下面的統計圖,提出一些問題並解答?學生分小組進行統計活動,並繪製簡單的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本題的設計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實踐性。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自己小組開展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對統計的步驟、方法、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總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四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

1、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知識的有效建構。

本節課通過營造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呈現複式統計表和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既複習、啟用學生已有的對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認知,又為後繼的學習提供準備材料。接著通過提出對統計圖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才能作答的問題,讓學生先遇到具體問題,再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資料來解釋,並讓學生嘗試運用,從而切實經歷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過程,這對培養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性和敏銳性是大有好處的,這也恰恰是統計觀念的精髓所在。由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為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反映更豐富的資訊的需要,又能體會到複式條形統計圖是由單式條形統計圖發展而來的,初步感悟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結構。

2、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引導學生從統計圖中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楷紙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1、我們學過哪些統計圖?這些統計圖表示資料的方法和特點各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2、匯入新課: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對統計知識經歷一個再認識的過程,並且通過比較明確各種統計圖的特點,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引導學生進行猜測。

師:在體育課上你們玩過投球遊戲嗎?根據你的經驗猜一猜:投球時單手投得遠,還是雙手投得遠?結果與什麼有關?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根據已有經驗進行猜測,大多數學生認為單手投得遠)

2、探究驗證,引出複式條形統計圖。

(課件出示第一活動小組同學的投球情況統計表)

(1)引導發問:①根據上面的表格能比較出結果嗎?

(能,但是比較困難)

②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比較?(應該畫統計圖來比較)

③畫什麼統計圖來比較更合適呢?(條形統計圖)

(2)討論:怎樣用條形統計圖表示上面兩組資料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預設

生1:用兩個條形統計圖分別表示出第一活動小組單手投球和雙手投球的情況。

生2:在一個統計圖裡將這兩種投球情況表示出來。

(3)引導學生製作條形統計圖。

①學生動手製作並進行展示。(情況一:製成兩個統計圖;情況二:製成一個統計圖)

②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哪種統計圖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結果。

(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發現在一個統計圖裡表示出兩種投球情況,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結果)

(4)明確將兩組資料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裡表示出來的統計圖叫複式條形統計圖。

3、教學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

(課件出示表示上面兩組資料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第一活動小組同學的投球情況統計圖

(1)小組討論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各部分組成。

(2)討論、總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

小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圖例表示不同組的資料。

4、探究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1)複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

①小組合作探究,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②彙報探究結果。

(2)總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0一41頁例1、練一練,

和第44頁練習七第1題。

教學日標:

1、使學生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單第式條形統計圖,瞭解相應的結構、特點和表達資料的方法;能根據收集的資料填寫統計表和完成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資料進行簡單分析。

2、使學生經歷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簡單分析資料等統計活動,瞭解資料處理、分析的大體過程,掌握簡單的資料處理技能,體會資料蘊含資訊,發展初步的資料分析觀念。

3、使學生感受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習統計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並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表示資料。

教學準備:學生分為4-6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同學們都喜歡看電視吧,想一想,你喜歡看什麼型別的電視節目呢?

談話:同學們: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資料,就需要對記錄單上的資料分段整理。(板書:資料的分段整理)

2:談話:我們以前學過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分段整理資料呢?請發表意見。(學生的意見可能有數數、用不同的符號記錄、畫“正”字記錄等。)

3: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張麗華同學用畫“正”字記錄的記錄表:

談話:除了可以用畫“正”字的記錄表進行記錄?你覺得還能用什麼方法表示出這裡的資料,就能讓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歡每類電視節目的人數各是多少?(板書:製作統計表)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資料和結果,就需要認識統計表和統計圖,用統計表或統計圖來表示收集的資料。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學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表示資料。(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例1中收集完成的資料記錄表、

(1)引導:這裡第一幅是簡單的統計表,表裡的“6”和“15”表示的是什麼?

觀察統計表,你知道一張完整的統計表要有哪些要求?

說明:完整的統計表需要有:(1)反映統計內容的標題和日期,表示統計的什麼、註明什麼時候統計的,這裡標題是“某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表”:

(2)要有和收集資料相對應的統計專案,這裡的統計專案有“科普類、綜藝類、動畫類、體育類”幾項,還有“合計”欄;(3)表示的資料,這裡表示的是“人數”。

提問:表中的合計起什麼作用?(既能反應總人數,又能檢驗分段整理的資料有無錯誤。)

請你們把整理好的資料填入統計表。

(3)交流統計表資料。

交流:你的統計表是怎樣填的,最喜歡各類電視節目的人數是多少?(呈現學生的統計表交流、檢查,注意統計日期)

追問:表裡的合計數是怎樣計算的?

說明:統計表除了每個專案要根據整理出的資料正確填寫,一般還要計算合計數,它表示各專案的資料相加一共有多少。這裡合計數46人,是統計的最喜歡各類電視節目的全班總人數。

過渡:如果更能清楚地看出資料的多少,還可以製成什麼?(條形統計圖)

出示:條形統計圖

(1)引導:現在我們來觀察條形統計圖,大家討論一下:一幅完整的條形統計圖由哪些部分組成,條形統計圖是怎樣表示統計資料的?

提問:條形統計圖由哪些都分組成,怎樣表示資料的?

追問:這幅條形統計圖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幾人?

(2)說明:完整的條形統計圖需要有:(1)反映統計內容的標題和日期,這裡標題是“某班向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2)一般在統計圖的橫向底線和縱向左邊線上分別表示出專案和數量,這裡沿橫向底線表示專案,沿縱向左邊線是表示數量的刻度,這裡每格高度表示2人;(3)用直條表示資料是多少,直條長度要根據左面數量的刻度確定。

【設計意圖:本節課學生初次接觸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學會根據手機的資料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要達成這一教學目標,首先需要了解簡單統計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結構和表達資料的方式,否則會影響學生在統計表裡和統計圖上正確地表達資料。因此教學設計展示統計表和統計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一張統計表和一副統計圖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組成”,以及“怎樣表示資料的”,瞭解其結構好資料表達,使接下來自己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具有知識基礎。】

2、指導學生完成條形統針圖。

引導;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完成條形統計圖嗎?那請大家獨立完成在課本上。學生描圖,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統計圖資料。

交流:你是怎樣表示最喜歡動畫類節目和體育類節目人數資料的?(呈現學生的統計圖交流、檢查)

追問:每類資料的條形高度怎樣確定?

(3)小結方法。

提問:回顧填寫統計表和完成統計圖的過程,你覺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指出:在統計表裡表示資料,一要注意正確填寫每個專案的數量,二要注意正確計算合計數。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資料,一要看清各類專案的位置。在對應的位置上表示相應的資料:二要根據每格表示幾確定條形畫多高,準確表示資料;三要在直條的上部標出表示的數量、不管是統計表還是統計圖,都要註明統計的日期。

3、簡單分析資料。-

提問:從這裡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裡,你還能知道些什麼?

人數最多的和人數最少的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說明:從統計表和統計圖裡,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各有多少人,還能知道最喜歡哪幾類電視節目的人數比較多,最喜歡哪類節目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哪類節目的人數最少,喜歡不同類節目的人數相併多少等。所以統計可以知道許多想知道的資訊,不同的統計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資訊。在學習、生活裡可以統計的內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資訊,就可以收集資料,用統計表或統計圖表示出結果,並進行分析。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學習根據收集、整理的資料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2、提高學生根據圖中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學生根據圖中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出示教材例2的複式條形統計圖(20xx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的氣溫情況)

二、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

1、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交流資訊,認識這裡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問:通過觀察,你瞭解到哪些資訊?在小組內和同學交流資訊。

2、師:淡藍色直條表示北京市的氣溫,那麼深藍色的直條表示什麼呢?

問:你還知道些什麼?(北京市第一季度的平均氣溫是1攝氏度……)

3、填寫下面的統計表,思考問題:

季度

平均氣溫℃

城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北京市

桂林市

(1)這兩個城市的平均氣溫,哪個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兩個季度的平均氣溫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這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溫變化有什麼相同特點?

4、小組內填寫交流,指名回答填寫的結果。

5、問:你對複式條形統計圖還有哪些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先讓學生說一說統計表中提供的是什麼資料,再說一說統計圖中電腦組表示的是什麼意思,然後讓學生把資料填寫在統計圖中。

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瞭解寫什麼?

2、指導完成“練一練”

先觀察統計圖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氣質量的情況,讓學生說一說每日各城市的汙染指數是多少。

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瞭解寫什麼?

3、獨立完成練習二十的第1題。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知道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有那些特點?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第四課時複式條形統計圖練習

教學目標:

1、複習複式條形統計圖,能獨立完成統計圖的填寫和比較。

2、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獨立完成統計圖的填寫和比較,以及對資料的分析。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調查活動需要的資料。

自己班同學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合格情況,收集有關的資訊。

二、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

1、小組分工整理資料,把資料填入統計表。

專案人數

性別文書處理繪畫上網程式設計其他

2、[]小組內交流統計表的資料如何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

3、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

4、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按照什麼順序填寫的。

注:也可以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其他的專案開展活動。

三、完成練習二十底第3題

1、分析借閱圖書情況統計的資料。

2、根據統計的資料獨立完成統計圖,想一想單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聯絡和區別。

3、指導學生適當重新整理資料,問:如果不分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應怎樣整理資料?統計圖應該怎樣畫?(按圖書種類把相應的借閱本數相加)

4、學生再獨立完成第2個統計圖。

5、分析比較:

(1)這兩幅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2)五年級一班有40人,你能分別算出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圖書嗎?

(3)五年級一班本學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圖書?

6、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指名說一說。

四、課堂總結:

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統計方面有什麼新的收穫?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七

第1課時 條形統計圖(1)

【教學內容】:教材第9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整理資料。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初步收集和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難點:能用條形圖表示數,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例1主題圖。

這是北京市20__年8月的天氣情況,從圖上你能知道哪些資訊?(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同學們知道的資訊真多呀!能不能把這些天氣情況進行歸類,把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來呢?小組內互相議一議,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組代表彙報並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師將兩種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並提問:同學們有的用統計表表示,有的畫○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這兩種方法把資料都表示清楚了嗎?(統計表把資料都表示清楚了;畫○的有的要數數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種天數多,哪種天數少)

教師:還有一種方法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同學們想知道嗎?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課件出示例1的條形統計圖。

1.向學生說明這就是條形統計圖,用塗了顏色的豎條來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

2.提問:仔細觀察這個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麼資訊?

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師將學生所知道的資訊進行整理歸納。

4.比較。

(1)剛才畫○的方法和條形統計圖相比,哪種表示得更清楚?

(2)條形圖和統計表各有什麼特點?

5.歸納小結。

條形統計圖左邊豎線上標出的資料表示的是天數(1格表示1天),下邊橫線上標出的是幾種天氣。每種天氣所對的塗色的豎條佔了幾格就表示幾天,也可以看相對的塗色豎條最上面對著左邊的數字幾就是幾天,從條形統計圖上不但能看出具體的資料,還能看出誰多誰少。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95頁“做一做”。

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出生月份的記錄表,先統計各月份出生的人數,然後完成條形統計圖,小組交流,合作完成,再獨立填寫在教材上。

2.教材“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調查,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完成統計圖,小組彙報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新的收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