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學心得體會>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整理8篇)

教學心得體會 閱讀(2.5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整理8篇)

篇1: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2篇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一

1. 教材分析

資訊科技的學習過程不能是機械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充滿體驗、充滿實踐、充滿探究、充滿創造的過程,

高中第一節講資訊與資訊的特徵,基本上是概念與知識的介紹,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學內容,較難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2. 學情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如果直接從概念講解入手,照本宣科進行概念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往往覺得比較枯燥,很難接受,不但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到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因此必須採取例舉法來講解,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效果。

3.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感受生活中的資訊,認識普遍存在的資訊,理解資訊的含義;

(2)通過實驗總結資訊的基本特徵,瞭解資訊對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

1.重點

(1)瞭解資訊與人類的關係,理解資訊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2)瞭解計算機中資料與資訊的關係,知道資訊編碼方法和度量單位

(3)瞭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強化資訊意識。

2.難點

(1)理解資訊的含義和特徵。

(2)理解計算機中表示資料的方法。

4.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請同學們首先一起觀察老師,說出老師的特徵。(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的髮型、衣服的顏色,臉型、姿勢等等特徵)。通過觀察老師獲得很多關於老師的資訊。

可見資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在每個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

那麼,資訊究竟是什麼?資訊有哪些作用?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課講授

1、資訊

展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的有關圖片,請學生回答通過觀看以上圖片能得到什麼資訊,看到每一幅圖片都想到了什麼。(展示圖片,學生討論併發言)這些圖片向我們傳達各種各樣的資訊。請同學們討論並說出,除了這些資訊,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還能夠獲取哪些資訊。

1.1 資訊的含義

所謂資訊,是指資料、訊息所包含的內容和意義。在我們學習、生活、工作中都離不開資訊,資訊無所不在,無所不有。

1.2 資訊的基本特徵

(1)傳遞性。資訊的傳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共享性。資訊作為一種資源,通過交流可以由不同個體或群體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共享。

(3)依附性。各種資訊必須依附一定的媒體介質才能夠表現出來,為人們所接收,並按照某種需要進行處理和儲存。資訊如果經過人的思考分析和處理,往往會產生新的資訊,使資訊增值。

(4)價值相對性。資訊使用價值的.大小是相對的,它取決於接收資訊者的需求及其對資訊的理解、認識和利用的能力。

(5)時效性。資訊會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變化狀態,這的效用就會降低,一旦超過其“生命週期”,資訊就失去效用,成歷史記錄。

(6)真偽性。

5.板書設計

一、資訊與資訊的特徵

1、什麼是資訊 2、資訊的特徵是什麼

二、開展活動

三、思考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資訊的載體也越來越多,那麼資訊還可以從哪些載體中獲取呢?

6.教學反思

採用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綜合應用言語講解和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通過聽案例、說想法、看課件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資訊、資訊特徵。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從身邊的例子談起,讓學生從自己的感性認識中去了解資訊這個概念,效果比較好。在討論活動中,學生反應熱烈,發表了很多意見。課後大部分同學在完成作業時都比較認真,雖然講得不全面,但培養了學生獲取加工資訊的能力,初步建立了資訊意見!

篇2: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在資訊化時代,資訊與物質和能量同為構成人類社會資源的三大支柱,資訊科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資訊科技教育應運而生,發展迅速,作為一名高中資訊科技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我認為做好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很多教師不適應新課程教材,不知如何使用教材進行教學。我認為,我們應該集眾家之所長,對多本教材再加工,然後再 “發展”教材,要根據本校學生基礎和學生生活的實際,及時調整、增減和整合教材內容進行最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

例如,在中圖版高中選修內容《全景新視野》一節中,可將利用配套素材製作全景圖改變為以事前教師拍攝校園美景作為素材,這樣更貼近生活利於教學活動的進行。再例如,在中圖版高中資訊科技《音訊素材加工》一課,可將使用的goldwave軟體轉變為更為直觀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給有興趣的同學自主研究,這樣有利於教學的實施。

總之,要立足實際對教材進行調整,使其更加適應教學實際。同時也不要矯枉過正,完全脫離教材,因為教材是專家編寫的,有一定的權威性,教材的整體框架是非常科學的,我們還要“順應”教材。

二、學生

1.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資訊科技課尤為如此。因此,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在講解《圖片處理與加工》一課時,教學重難點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為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我以學生們平時參加活動時的電子照片為素材,提出了 “將不在同一照片中的兩個人合影”的教學任務,同學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非常積極地學習,課堂效果當然不言而喻。在講解《視訊編輯》一課時,我更是以電影電視節目片段、學生喜歡的音樂以及學校各大活動視訊為素材,學生感覺到是身邊的資訊,學習的慾望非常強烈,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同學們不僅輕鬆地掌握了視訊編輯的基本知識,而且都能製作出美麗的視訊檔案,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顯而易見,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質的飛躍。

2. 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於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勢與情感體驗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反之,則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1)平等的師生關係

教師不要以強制的`手段———訓斥、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也容易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過去的觀念是“強制學習”,現在的觀念是“吸引學習”。“吸引”就是使學生們快樂自主地接受學習。

例如在學習“無所不在的資訊”一課時,我採用了“世界各大洲燈光圖片”展現資訊的發展水平,從課堂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之後的教學中又通過幾個小故事展示資訊的各個特徵,中間又應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進行教學,整堂課學生都在快樂中接受學習,對比以前採用的強制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2)互動的師生關係

師生互動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負反饋機制。通過反饋可以加強正效應,也可以加劇負效應。良好師生關係的確立為教學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實施

1.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關於新課程所提倡的主題式教學,教師雖有所嘗試,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大多數資訊科技教師目前採用的仍是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由此可見,目前雖然實施了新課程改革,但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綜合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學過 程不是 老師或學生獨自的舞臺,而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學習提高的舞臺。

例如我在講解《動畫製作》一課時,我除了對動畫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簡單介紹並引導學生欣賞動畫外,還採用了主題學習網站的形式,將幫助資訊呈現給學生,使其具有獨立自主學習的空間,這並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還有巡視輔導,有總結分析和重難點再講解,還有師生互動。課堂效果顯示,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對比傳統的講練效果更優。

再如,我在講解《無所不在的資訊》時,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學習了資訊及其特徵等相關知識,期間利用野外生存訓練來引出資訊的重要性,然後展示了生活中的資訊從而引出資訊的概念,接著用“啤酒和尿布”等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出資訊的特徵等,最後用互動練習讓學生競賽,整堂課雖然是傳統教學方法為主,但是效果並不錯。

所以,我們既要接受新的教學方法,也不要完全拋棄傳統方法,應立足教學實際,合理、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2.以“中觀教學設計”理念來指導教學

從課程設計的範疇來看,可以分為微觀、中觀、巨集觀三個層面。微觀設計是指對單節課層面所進行的教學設計;巨集觀設計是指標對某一學科課程或整本教材進行的教學設計;中觀設計,是指介於課程與課時之間所展開的教學設計,通常是對課程單元或主題模組的設計。

例如,我在講解高中資訊科技選修課程《多媒體技術應用》中的“聲音素材的編輯與製作”一課時,考慮到整個單元的內容為“視聽製作”,我將中觀目標定為製作一個“天上的街市”配樂視訊作品。本部分任務是讓學生錄製“天上的街市”配樂詩朗誦,通過和以後幾部分任務合作,以達到中觀目標。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中觀教學設計的應用,能使整個學習內容很好地融合,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方便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3.及時以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學生。

篇3: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曾經讀到過這麼一句話:“教育的基本意義在於讓教育者感受到快樂,獲得自信,找到自我發展的最佳途徑。”我讀後深受啟發。新課程標準頒佈以來,我曾多次組織全市資訊科技教學的研討、觀摩活動,聽了許多課,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學生在我們資訊科技課堂上快樂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沒有快樂的課堂就如同沒有陽光雨露的苗圃,是貧瘠而悲哀的。下面我就從教學準備、教學組織、教師語言魅力三個方面簡單地談一談資訊科技課堂中的快樂教學。

一、充分的教學準備是快樂教學的基礎

1.明確一個新穎的主題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第一,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研究教材,研究新課程標準,設計出具有自己思想的教學設計。否則,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充當的就只是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思考的課很難上出新意來。第二,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並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針對具體的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場所,確定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可以是學生關心的熱點事件,可以是重大的社會時事。這樣,課堂教學圍繞快樂的主題進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輕鬆地掌握了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三維目標得到了和諧統一。例如,高中必修教材中《數字化影象的簡單合成》這一章節,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周邊實際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或熟悉的主題,如“美麗的校園”、“我做校園公益廣告設計師”、“我與偶像合影”等。

2.構思一個精彩的匯入

一部好電影,精彩別緻的開頭能迅速地吸引住觀眾,讓人產生非往下看不可的強烈慾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響,就可撥動聽眾的心絃。課堂教學也同樣如此,引人入勝的課堂匯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為整堂課的和諧自然發展定下基調,有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鍾情”。例如,一位教師在教授高中必修教材《數字化影象的簡單合成》章節時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你們是否嚮往遊覽旅遊勝地?你們有沒有一直想與之合影的青春偶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的這些願望與夢想都將輕而易舉地實現……什麼?不信,老師從不吹牛,你們看……”這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全被吸引和調動起來了,課堂充滿了快樂的氛圍。

3.選擇貼近於生活的素材

新課程倡導教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所以,我們要努力從生活實際中選取合適的素材供學生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體驗生活來輕鬆掌握資訊科技學科所要求掌握的技能。例如,高中必修教材第二章《檔案路徑》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課前用數碼相機拍下幾組學生的照片,存放在電腦中,通過讓學生找出這些照片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在看到自己同學的調皮鏡頭後的笑聲中學會檔案查詢的方法,學會各種檔案存放的路徑。又如,在《文字資訊的結構化和形象化》這一節,教師利用剛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行的十運會的金牌榜作為素材,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各地金牌數,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文字資訊結構化和形象化帶來的優勢。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加強家鄉自豪感。

二、科學的教學組織是快樂教學的保障

1.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任務驅動法、講解演示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教學目的、內容、環境、裝置、教育物件等實際出發,靈活應對,切忌生搬硬套,以免造成“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之類適得其反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小組分工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有時為了生動有趣地完成教學任務,一節課甚至可以多種教學方法綜合使用。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教師都要與學生互動起來,產生良好的氛圍。

2.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積極、恰當的評價對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學評價分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評價主要側重在學生的接受程度、反應情況和參與意識等的檢測與記錄,要針對評價的結果及時調整講、學、練,讓評價得到落實。教師可以結合提問、指導和交流進行。終結性評價,可以通過作品演示評比、填寫互評表、網路實時檢測等手段來進行,可以制定相應的評價量規。教師通過教學評價,讓部分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部分學生找到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3.注意課堂的延伸

新課程著眼於提高所有學生的資訊素養,“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允許存在個別“差異”,提倡通過課程內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挖掘學生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在設計操作任務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和學生的水平,佈置拓展學習任務。例如,在《Flash繪製圖形基礎》這門課中,在完成教師要求的圖形後,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設計一個班級標誌,然後選擇一種熟悉的繪圖軟體,把標誌繪製出來。這樣的設計不受軟體的限制,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幽默風趣、富有魅力的教學語言是快樂教學的催化劑

教師語言是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的重要工具。語言對於我們的教學,如同音響和旋律對於音樂,如同線條明暗和色彩對於繪畫,如同動作和姿態對於舞蹈一樣,是教師不可或缺的藝術。幽默是一種藝術、一種力量、一種深沉的善意。課堂上多幾分幽默,學生就會多幾分熱情,課堂氣氛輕鬆愉快,教學活動就會更加和諧。

資訊科技教師的語言要用詞準確規範;語言要有啟發性,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表達方式要形象生動、富有情趣、通俗易懂,要善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如在Photoshop圖層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這麼解釋圖層:可以將圖層理解為透明紙,可將圖形中的不同內容畫在不同的透明紙上,最終將這些透明紙疊加在一起就是一張完整的圖形。再通過教師用透明紙的演示,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圖層的概念了。當然,資訊科技教師的課堂語言除了科學無誤還要簡明扼要,特別是操作步驟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不能不著邊際和不得要領。

資訊科技課中的“快樂教學”對資訊科技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我們轉變觀念,還要有更高的業務素質,不僅要有“樂教”的精神,還要有“會教”的本領,努力使教與學呈現“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的新面貌。<

篇4: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廣泛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當中,為了在高中普及資訊科技知識,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掌握水平,資訊科技已成為高中單獨開設的一門必修學科。本文從新課程標準入手,結合教學工作實踐,分析了高中資訊科技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探討了如何完善資訊科技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教學模式;反思

1資訊科技教學的產生與發展

當今社會的發展實際上是資訊科技水平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資訊科技教育日益重要,開設課目順理成章,培養熟練掌握新興科技能力的人才是當前資訊科技教育的重中之重。資訊科技教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尚未形成成熟固定的教學體系,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無章可循,仍然處於探索階段。此間利弊眾說紛紜,雖然課程教授不必循規蹈矩,但是在未知道路摸索前進難免會出現偏差。關鍵是教師如何把握,優勢作用發揮得當,就會使高中的資訊科技教學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新課改中明確提出高中資訊科技教育的目的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資訊素養,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高中資訊科技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程,成為會考學科。但資訊科技的實際教學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為教師教學設立了重重難關,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資訊科技教學是否能學以致用的關鍵。

2資訊科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資訊科技教育有別於其他早已成型的傳統學科,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學科,是處於發展中的學科。尤其在我國,資訊科技學科就像未經雕琢的璞玉一樣光芒內斂,需要精心雕琢才能光芒萬丈。

2.1教學體系不完善:在我國,由於資訊科技課程開設時間不長,這一新興學科在教研方面明顯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尚未能形成適合本學科特點的完整教學體系。這一學科的師資力量也過於單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套用其它學科教學模式的現象十分普遍。舊有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要求,也無法適應其過快的發展速度,種種矛盾嚴重影響了該學科教學質量和發展速度。目前高中資訊科技教育模式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2.2學生知識水平存在差異:資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高新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過於頻繁,這使得資訊科技教材不斷更換,但始終不可能與資訊科技的發展同步,導致學生獲得得教學資訊相對滯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人民生活水平水漲船高,家中有電腦,兜中有手機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當代的高中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多年的科技產品,但由於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接觸,沒有正規的理念和系統的學習,學生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教材中的一些內容有的學生早已經熟練掌握,一些學生又從未接觸過,面對這樣的現狀,資訊科技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現狀,準確地把握各階段教學內容,把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2.3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被學生認知的時間短、普及快是資訊科技教學的重要特點,高中學生對新鮮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最快,剛一接觸這門學科,興趣油然而增。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現卻會令老師大失所望,大部分學生對電腦的印象始終停留在娛樂上,真正去學習系統的資訊知識和規範化操作時,新鮮感過後便興趣大減。資訊科技作為一門會考科目,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濃厚,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加強教師教研,提高教學水平

3.1教師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數高中的資訊科技課程都是由師範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擔任教師,儘管他們受過系統的資訊科技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但幾乎都是教學經驗很少的年輕教師,且沒有固定成型的教學模式供他們借鑑,所以他們只能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感悟,其難度可想而知。新課程培訓在新課改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對此,各級教育部門應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培訓活動。教師應藉此機會借鑑其他學科成功的教學模式,探索適合自己學科的模式。學校方面應採用以老帶新的方式,條件許可的可以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編寫校本課程、組織優質課等多種教研方式,努力探索適合各校資訊科技課教學的模式。

3.2聯絡理論知識,重視生活實踐:資訊科技教學的出現和發展衝擊著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工具的單向的、灌輸式的課程教學模式。資訊科技課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輔相成的工具課程。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應強調研究性、自主性和協作性。課程的目的不止是要教會學生學習一門技術,而且要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進一步利用這門技術。

資訊科技教學具有形象、直觀、趣味、多樣等許多特點,對沿襲多年的“一言堂”教學模式是一次重大突破。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轉變教育思想,嘗試創新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多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篇5: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普通高中資訊科技大綱指出:“資訊科技學科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資訊素養包括: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呈現與交流的基本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流暢地發表觀點、發表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作為一名普通高中資訊科技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認真地進行了反思,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係:

一、學會使用教材

“會使用材教”而不是“會教教材”,也不是“照教材教”。目前,很多老師不適應新課程改革,不知如何使用教材進行教學。我覺得在教學教程中,我們應該博眾之長,多對教材進行深加工,然後根據學生基礎和生活的實際,及時調整、增減和整合教材內容,得到最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同時還應該考慮把資訊科技作為其它學科的平臺。

例如,在《網上衝浪》一節中,我事先要求把學生把各學科中的疑難問題收集起來,然後利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找到問題的答案。再例如,在中圖版高中資訊科技《音訊素材加工》一課,可將使用的goldwave軟體轉變為更為直觀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給有興趣的同學自主研究,這樣有利於教學的實施,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要立足實際對教材進行調整,使其更加適應教學實際。同時也不要完全脫離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整體框架的科學性。

二、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

1、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資訊科技課尤為如此。在講解《圖片處理與加工》一課時,教學重難點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為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我以學生們平時參加活動時的電子照片為素材,提出了“將不在同一照片中的兩個人合影”的教學任務,同學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非常積極地學習,課堂效果當然不言而喻。在講解《視訊編輯》一課時,我更是以電影電視節目片段、學生喜歡的音樂以及學校各大活動視訊為素材,學生感覺到是身邊的資訊,學習的慾望非常強烈,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同學們不僅輕鬆地掌握了視訊編輯的基本知識,而且都能製作出美麗的視訊檔案,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可見,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質的飛躍。

2、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於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勢與情感體驗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反之,則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這就要求我們做到:

一是師生平等不以強制的手段強使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以吸引學生學習為主。實際上就是使學生們快樂自主地接受學習。例如在學習“無所不在的資訊”一課時,我採用了“世界各大洲燈光圖片”展現資訊的發展水平,從課堂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之後的教學中又通過幾個小故事展示資訊的各個特徵,中間又應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進行教學,整堂課學生都在快樂中接受學習,對比以前採用的強制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二是實時進行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負反饋機制。通過反饋可以加深教師對學生實際的瞭解,為教學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採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順利實施教學過程

1、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不是老師或學生獨自的舞臺,而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學習提高的舞臺。這就要求老師綜合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的實施。例如我在講解《動畫製作》一課時,我除了對動畫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簡單介紹並引導學生欣賞動畫外,還採用了主題站的形式,將幫助資訊呈現給學生,使其具有獨立自主學習的空間,這並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還有巡視輔導,有總結分析和重難點再講解,這樣的師生互動,比傳統的講練效果更優。所以,我們應立足教學實際,合理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2、及時以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

教師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關注的眼神以及教師本人的學習態度、耐心的輔導、對學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對學生默默的激勵,是一種對學生無聲的、向上的評價。同時,老師也要對學習成果及時做出中肯的評價,以鼓勵學生奮發上進。

(2)學生的自評、互評:

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和來自自身的激勵同樣不可或缺。課堂上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就是一種激勵學生的好方法,無論是對被樹立為榜樣的被展示者,還是對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學生都是一個很好的激勵。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學習當中,並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這種來自自身的激勵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

總之,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探索,不斷地反思、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行為,才會使我們的資訊科技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篇6: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資訊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資訊科技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國小資訊科技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我們知道,資訊科技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許有關資訊科技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資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鬆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

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佈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體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篇7: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執教高中資訊科技課已經有5年了,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現階段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到現在也算是推進了一段時間了,作為在一線執行新課改的教師來說,喜憂參半;一方面課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和現實生活聯絡更緊密,教學內容實用性更強,更加關注能力;另一方面基於資訊科技學科的特殊性,課改前的教學方法、模式等都還處於摸索著前進的階段,因此,在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難免會出現各種難以預料的問題,還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情景一:學生進入機房開啟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陸QQ,在已經說明外網路是斷開的情況下,學生直言:不能上QQ,那資訊課上著還有什麼意思啊!——理直氣壯!

反思:社會各界一直都在進行“學生上網利弊談”,但不管談論的結果如何,網路進入生活是不可迴避的事實,而且是時代的需要。網路不是洪水猛獸,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業時代轉入資訊時代的標誌。我們都知道“學生一旦接觸網際網路就會被其無窮的魅力所吸引,通過正確的引導,網路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導,學生也會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確的引導方法是什麼?以往學生是在“兩個世界”中學習,一個是經驗世界,另一個是語言文字世界,而且現行教育模式使這兩者越來越脫節(也就是我們所批評的理論脫離實際)。當代資訊科技正在創造出虛擬的現實世界,這“第三個世界”應該成為溝通前兩個世界的重要橋樑。“QQ”、“聊1

天室”和“論壇”等正是網路創造出來的虛擬社群,屬於“第三個世界”的,我們不是要“取締”,而是要“拿來”為教學所用,促使學生在經驗世界和語言文字世界中學習活動與學習經驗的整合,這樣才是積極的做法。

情景二:在學習《資訊的加工與處理》的課堂上,有學生提出這些內容在上高中前就已經學過了。

反思:目前我校使用的資訊科技教材是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基礎》,它是經過幾次改版的教材,但在“微軟培訓班”中兜了很多圈子。從國小到高中,一部分資訊科技內容一直在“螺旋”中重複著,如果資訊科技課程仍然沿用舊的'課程觀,那麼資訊科技課堂上學生無心學習、被動地“玩”的現象肯定很難被扼制。因而,運用“新課程觀”來執行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是我們資訊科技教師面臨的新課題。新課程觀中強調的是師生共同創造、開放性、個性化、超文字連結的課程體系,因而,讓學生參加到資訊科技課堂的資源建設和教的活動中,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主性,就會自覺地迴歸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情景三:去年9月份去山東參加觀摩課的聽課活動,其中有位老師教的非常精彩,但在評課階段就有老師提出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任務分析”,說是都新課改了,還通過這種“任務分析”限止學生的思維。

反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不能割斷歷史。即使是舊事物中也有許多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並

不是簡單的一刀兩斷,而應是揚棄。有的教師認為,新課改就意味著徹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拋棄,似乎全面否定與激進更能顯其改革的徹底性。因而在行動上往往全盤否定以前的傳統教育,例如此情景。本人覺得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是好的方法,有效的方法都要繼承下去,要正確處理好創新和繼承的關係。難道真要把“遊戲式”或“故事式”的自主教學進行到底嗎?一節課講一個故事匯入,主題活動時再來一個遊戲,課堂小結時還來一個故事;如果是這樣,恐怕這也是“新課改”的悲哀。

新課程改革確切地說是改善課程的一次嘗試,是課程改革歷史程序中的一個階段,它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課程改革與實踐“始於心動”,“成於行動”。在推進新課程的行程中,廣大教師對新課改的理念、方法、內容等還處於學習、理解、探索階段,在實際操作中仍會遇到許多問題。作為資訊科技學科教師,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有敢於直面問題的勇氣,大膽嘗試,不斷摸索,認真分析,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對新課改這一階段中出現的問題的反思,也是自己對新教材,新課程的初步體驗。

篇8: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總之,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探索,不斷地反思、改進我們的教學行為,才會使我們的資訊科技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五:高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 (2208字)

高中階段的資訊科技課到底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是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標?我認為不是。而是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達到多方面素質的提高,特別是資訊素養的提高。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有興趣地學習、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在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在這十來年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有過成功和失敗的教訓,在這裡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高中資訊科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資訊加工和處理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據本學科的自身特點,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逐步加強的、他們的探索精神是不斷培養的,這些教育是要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項任務中的。我在每一個班級裡面都選出若干個基礎比較好一點的同學,組成一個輔導小組,在每次上機的時候由他們負責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這樣既提高了總體成績,也使他們獲益不少。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組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的推動下,使資訊科技課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資訊世界,擺脫封閉式教學方法,探索多樣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演示、講解模式

某些知識,藉助於電教裝置演示,教師在其中做適當的講解,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軟體,將操作過程通過教師機演示給學生,並適當講解,使學生觀看到了完整的操作過程,這樣,不僅易於傳授所學內容,還能有效控制課堂程序,提高教學效率。同時,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學,我還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接受能力,製作有針對性的課件,使課程內容生動形象,變難為易。這樣生動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易於接受。

(二)練習模式

學生要想熟練使用計算機,僅靠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掌握運用操作技能和技巧。練習的方式要多種多樣,上機操作,課內外作業等。在進行上機操作練習時,一般由教師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例如,講完網路瀏覽軟體的使用後,我要求學生課下去上網,課上再體會一下,講完frontpage20xx後我要求學生自已製作個人檔案、個人主頁等。每完成一項教學內容,就及時讓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練習,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熟練掌握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