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工作總結>調研報告>

電子資訊實踐調研報告多篇

調研報告 閱讀(3.13W)

電子資訊實踐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市電子資訊產業調研報告

一、發展歷史概述

我市電子資訊產業的發展歷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1959~1967年為創始階段。1959年,省勞改系統的生建八三廠成立了半導體技術研究室,開始仿製半導體分離器件。相繼試製成功低頻小功率三極體、二極整流管、高頻小功率電晶體以及日本製式的7管半導體收音機,分別填補省及國內空白,拉開了xx市電子工業發展的序幕。1965年,中共xx市委第一書記王士超帶領市有關工業部門的領導和技術人員到上海考察電子、鋼鐵等工業的發展情況。返回後,在中共xx市委的倡導下,建立了xx市第一批電子工業企事業單位。1966年前後,淄博無線電元件研究所、淄博稀有金屬研究所、博山無線電實驗所、張店無線電廠等相繼成立。當時生產的主要產品有半導體二極體、三極體、電阻器、玻璃釉電容器、半導體收音機等。

(二)1968~1983為探索發展時期,是我市電子資訊產業重要的打基礎階段。從1968年開始,我市一大批電子工業專案上馬,廠點曾一度增加到65 個。1972年,成立xx市電子工業局,開始對廠點佈局、產品結構進行調整。調整後,全市共有電子企業20個,職工2489人,固定資產507萬元。產品門類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淄博無線電五廠研發生產全國第一臺海底地貌探測儀、生建八三廠研究所生產全國第一支500瓦低頻大功率電晶體和第一支超高頻大功率矽電晶體、淄博無線電三廠研製成功國內第一臺只讀存貯器寫入儀、球磨工業測量儀器振動感測器和智慧動彈模量測定儀、xx市無線電二廠與航天工業部二院四部聯合試製成功wdh1型微機控制多功能呼吸機等。同時,我市生產的整機新產品還有積體電路計算機、毛細管粘度自動分析儀、順序控制器、光電提花機、雙喜牌黑白電視機、微波烘乾爐等。淄博無線電研究所、淄博無線電二廠、三廠、四廠、五廠、六廠、七廠和生建八三廠研究所等8個單位,成為淄博電子工業的骨幹企業。

(三)1984~2003年,國內消費電子高速發展,我市電子產業出現命系彩電現象,由於彩電企業錯失了發展的最佳時機,導致我市電子工業落後於我省部分地市。80年代初期,全國各地爭相引進彩電生產線,從而引發了全國性的引進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線的熱潮。這次熱潮的結果是我國成為全球的電子產品加工中心,廣東成為全球電子元器件的集散中心。消費類電子產品逐年大幅降價。由於我國企業多數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仍需進口,創新能力提高緩慢,盈利水平逐年下降。1984年我市也從日本引進1條年產15萬臺彩色電視機生產線,由於引進過程中忽視了國內配套問題,我市的彩電生產未能得到國內一流的元器件廠商的支援,產品質量一度成為困擾企業的主要問題,痛失了發展的最佳時機,最終導致被青島海信兼併。即使如此,當時的淄博電視機廠也是我市電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在近20年的時間裡,電視機的銷售收入佔到我市電子工業的一半,其他多數企業也都圍繞電視機配套上專案,80年代中後期和90年代,我市的映象管、電阻、電容、電感、二極體、諧振器等元器件產品在國內有較大影響。90年代末期,元器件企業未能跟上技術革新的步伐,也未能及時更新換代,映象管及阻容感元件企業相繼陷入困境。而二極體生產企業異軍突起,通過對外合作,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產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贏得了發展的機會,成為國內領軍企業。

由於我市工業基礎整體相對雄厚,加上電子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批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隊伍及優秀的產業管理人員。在本地工業需求的拉動下,我市電子工業領域逐漸出現了一些儀器儀表企業,但規模相對較小,未能引起足夠重視。無線電一廠、二廠、三廠、五廠、無線電研究所、博特通訊、晨鴻電工、銀河、科匯電器及信通電器等小微企業在油分析、醫療電子、電力自動化、電力電子、通訊檢測、通訊維護、汽車檢測、節能環保等領域研製出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產品。但是由於企業對於所服務的行業未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技術的跟蹤,對於儀器產業的發展規律缺少必要的認識,錯失了做大做強的機會,部分企業甚至曇花一現,從高盈利到倒閉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這些企業的積極意義在於培養了儀器儀表業的人才,積累了產業經驗,為後來我市建立山東省儀器儀表產業園做了鋪墊。

(四)20xx~20xx年為調整、壯大階段,在鞏固元器件傳統優勢的同時,加大了投資類產品的投入,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產業規模隨之壯大。20xx 年全市資訊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4.7億元,利稅1.07億元;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利稅1.3億元;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61.26億元,利稅8.92億元;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110億元,利稅15億元;08年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利稅14.6億元;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215億元,利稅22億元;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利稅39.23億元。我市的電子資訊產業十一五期間增長了10倍,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60%,我市的電子資訊產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主要得益於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1、定位。所謂定位有兩個含義,一是認清企業在行業中的水平和地位。在二十一世紀初,國內的資訊產業發展水平整體上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我市落後於國內先進水平,因此提出一代引進,二代創新的技術改造工作思路,強調仿製加優化就是創新。二是搞清楚電子資訊產業的性質。it就是資訊服務,既要找準所要服務的行業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又要熟悉資訊科技的發展方向才能提供資訊產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只有同時熟悉客戶業務、掌握先進的資訊科技才能持續發展。

2、調整。長期的低效益阻礙了我市資訊產業的發展,因此提出鼓勵自主創新,發展效益電子的整體思路,藉助於高技術創造的高效益,提升企業持續發展能力,藉助於行業投資的高收益率,吸引社會資金投向資訊產業。2022年以來,我市資訊產業連年高速增長,盈利能力逐年提高,大大提高了資訊產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也吸引了其它行業的投資。依託大企業、大集團、優勢產業發展電子資訊產業的條件初步顯現,山東鋁業、山東華泰軸承投資積體電路卡模組、ic載板,新華醫療器械公司投資醫療電子,博山防爆電器廠投資節能電子都是非常鮮活的例子。

3、突破。整體實力相對較弱的我市電子資訊企業難以在消費電子產品上與國內的大企業抗衡,只能先從一些較小的領域尋找機會,先做強後做大。因此提出專注特色領域,培植專項冠軍的提高競爭力思路。新華醫療、泰光電力、山鋁電子、美林電子、科匯電器、信通電器、中惠電器等一批企業成為專項冠軍,從而為我市資訊產業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4、立足。著眼國際分工、國際市場,尋找我們的立足點。根據新的規劃,資助相對較有市場前景的專案,扶持相對較大較強的企業,促進產業聚集、人才聚集,為我市資訊產業高速增長蓄積力量,現已建成的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微電機和軟體四個省級資訊產業園區成為重要的發展基礎。

二、現狀及發展優勢

(一)現狀

1、產業規模及經濟效益實現穩定快速增長。20xx年,全市電子資訊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為17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67億元,實現利潤 27.09億元,實現利稅39.23億元,產業規模居全省第5位。擁有省級電子製造產業基地(園區)3個,軟體產業園1個,認證軟體企業累計33家,登記軟體產品累計118個,軟體著作權累計120個。

2、產業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家高度重視資訊產業的發展,省市委、政府也高度重視資訊產業發展,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發展資訊產業的良好氛圍。2022年我市出臺了《xx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市資訊產業發展的意見》,確立了我市資訊產業的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及相關措施。2022 年設立了xx市資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強化國家產業政策對我市資訊產業的引導作用。2022年,市政府印發了xx市電子資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淄政發〔2022〕61號),出臺了《關於支援創新成長型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截至20xx年末,我市共有54家工業企業列入創新成長型企業,其中電子資訊行業企業佔三分之一。

3、資訊產業園區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全市擁有儀器儀表產業園、電子元器件產業園、微電機產業園3個省級電子資訊產業園和淄博軟體園1個省級軟體產業園。 20xx年,3個省級電子資訊產業園共入駐企業超過百家,實現銷售收入155億元,超過全市資訊產業銷售收入的50%,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4、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積體電路、電力電子、醫療電子、石化電子、節能電子、電子元器件、微電機和嵌入式軟體企業發展迅速,在國內市場有較大影響力,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技術水平日益提高。全市資訊產業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工程研發中心7個、省級軟體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級rfid 工程技術中心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分站2個。

(二)存在的問題

1、經濟總量、企業規模偏小。我市電子資訊產業在全省列第五位,與前四位的青島、煙臺、威海、濟南相比差距較大。電子資訊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少龍頭企業。

2、整體人才缺乏,企業急需優秀的管理團隊。我市創業企業多,產品涉及面廣,發展到一定階段,因管理團隊跟不上導致企業難以上臺階的現象較為普遍。我市 it人才流失嚴重。軟體、電子技術、國際商務高階人才大量流向京上廣一線城市,整個行業缺少像大連、蘇州等先進城市那樣形成人才聚集的大動作、大專案。

3、重大外資專案少,經濟外向度低。我市電子資訊產業引進外資工作起步較早,但是缺乏有示範帶動作用的重大專案。多數企業尚未融入全球生產貿易體系,服務外包尚在起步階段,全市167家規模以上電子資訊製造業企業中,有出口貿易的不足20家。

(三)發展優勢

我市資訊產業有七大比較優勢:一是儀器儀表及感測器產品包括醫療電子、電力電子、節能電子、環保電子、分析儀器、監測及檢測儀器等在我市有較好的基礎,在加強產學研合作基礎上不斷自主創新,可建成我國重要的應用電子產品生產及進出口基地,為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提供資訊終端,進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形成產品集散優勢,推動產業叢集化發展。二是電子元器件企業有較豐富的生產及國際化經驗,充分發揮企業和電子元器件產業園的作用,下大力氣承接國際元器件產業轉移,我市可成為環渤海地區主要的元器件生產基地。三是工業控制微電機是我市的傳統優勢產品,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可拉長產業鏈,建立技術國際領先、產業配套齊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明顯的微電機生產基地。四是積體電路卡(ic卡)模組封裝、測試的產能居國內前列,藉助於ic卡的優勢,發展其上游的晶圓測試、積體電路設計,進而推動積體電路封裝企業在我市的聚集,形成高效益、無汙染的積體電路產業鏈。五是電力電子產業鏈逐步形成。由電力電子晶片設計、電力電子模組封裝、電力電子核心元件、器件、整機及應用系統組成的產業鏈自主創新逐年增強,在國內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六是綠色能源產業具備了發展基礎。各類綠色儲能裝置及原材料、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導電膜玻璃、風力發電電機、動態無功補償發生器、自動控制系統有實質進展,初步具備了規模發展條件。七是行業應用軟體在醫療、鋼鐵、建築等領域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嵌入式軟體擁有一批全國專項冠軍企業。近幾年我市積體電路產業高速發展,為嵌入式軟體向規模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發展思路與目標

(一)發展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化發展環境,加強規劃引導與資金扶持。鼓勵自主創新,發展效益電子,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電子資訊產業。培植龍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拉動服務外包和對外貿易。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提高企業持續創新能力。強化園區建設,吸引國際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鏈向高階延伸,形成高質量產業聚集。積極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以新的應用拉動產業發展,實現有盈利的高速增長。

(二)發展目標

電子資訊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重點發展電子儀器儀表一個產業叢集,拉長積體電路、電力電子兩大產業鏈。2022年,全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其中儀器儀表產業叢集達到200億元,積體電路產業鏈達到200億元,電力電子產業鏈達到200億元,微系統產業基地達到100億元。推動儀器儀表、積體電路、電力電子產業鏈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形成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叢集。建成全國以醫療電子為代表、以感測器為核心的儀器儀表產業基地和微系統(mems)產業基地。進一步完善山東(淄博)儀器儀表產業園、山東(淄博)電子元器件產業園、山東(博山)微電機產業園及淄博軟體園。

四、發展重點

(一)電子儀器儀表產品

1.醫療電子。支援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幹醫療電子企業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壯大企業規模,帶動我市醫療電子企業高起點發展診斷治療裝置、醫療影像裝置、重症監護裝置和醫用資訊化終端。鼓勵和引導我市傳統醫療器械與資訊科技融合,研發醫療電子產品,實現醫療器械產業優化升級。重點支援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像引導放射治療系統、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產業化,淄博科創醫療儀器有限公司的麻醉深度監測儀、全自動仿生助產儀產業化,淄博中保康醫療器具有限公司的醫用血漿病毒電子滅活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等專案。

2.能源計量儀表。鼓勵企業圍繞能源系統、工礦企業、公用設施、智慧建築的水、電、燃氣、冷熱計量與監控需求,研發數字式多功能網路化能源計量儀表。著力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提高使用者使用效率。重點支援淄博計保電氣有限公司的智慧電網用高壓電能計量裝置,山東卓爾電氣有限公司的遠端集中智慧抄表系統,淄博貝林電子有限公司的新型電子式智慧電錶、水錶等相關產品專案。

3.分析儀器。鼓勵山東中惠儀器有限公司、山東三泵科森儀器有限公司等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分析儀器標準的制定,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擴大服務領域。在光電分析儀器的基礎上,發展色譜、光譜、質譜儀器;在油分析儀器的基礎上,發展氣體分析及稱量儀器。加快分析儀器企業由產品提供商向系統整合提供商轉變,由單一產品供應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重點支援山東三泵科森儀器有限公司的常量水分測定儀、紅外光譜辛烷值分析系統,山東惠工儀器有限公司的露點測定儀、顆粒計數儀,山東中惠儀器有限公司的軍用車載油品分析裝置專案。

4.檢測、監測儀器儀表。發揮我市儀器儀表研發及產業化優勢,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針對汽車檢測檢修、通訊運營維護、高低壓測量儀表市場的需要,不斷推出新的應用產品,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提高配套能力,形成產業聚集。圍繞物聯網發展和應用需求,推進儀器儀表的智慧化、網路化、微型化。重點支援信通電器有限公司的3g網路測試儀表研發專案,山東惠工儀器有限公司的鐳射飛灰含碳量線上檢測系統,淄博思科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絕緣子故障鐳射定位偵測器,山東科大微機應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汽車整車綜合性能測試儀,山東三泵科森儀器有限公司的消防自動泡沫比例調節器及整機系統專案。

5.汽車電子。抓住我市打造山東電動汽車最大生產基地的契機,支援我市有基礎的資訊產業企業搭建電動汽車資訊科技研發平臺,對驅動電機、控制微電機、控制匯流排、各類電池、汽車電子部件進行改造升級,掌握電動汽車開發的關鍵技術。重點支援科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電動汽車開關磁阻電機調速系統、山東申普汽車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的車輛智慧化網路控制及故障診斷系統專案、山博電機公司汽車電機驅動系統及淄博國利新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電容電池專案。

(二)積體電路產品

1.積體電路設計。支援山東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淄博科訊積體電路測試有限公司、山東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基礎的企業開展專用積體電路設計,逐步向ip核、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延伸,為不斷成長的積體電路產業提供發展的源頭動力和方向。重點支援山東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安全性非接觸式ic卡晶片研發,山東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模擬積體電路晶片設計,淄博科訊積體電路測試有限公司的積體電路max17075替代產品專案。

卡模組封裝、測試。支援山東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山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齊芯微電子有限公司擴大生產規模、加強軟體研發,充分發揮ic卡載板的產業化優勢,降低封裝成本,搶佔全國市場份額,打造積體電路卡載板製造、模組測試、封裝等完善的積體電路產業鏈條。

3.專用積體電路測試、封裝。支援淄博科訊積體電路測試有限公司擴大晶圓測試規模,滿足我市積體電路封裝企業的配套需求;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積體電路測試封裝企業投資淄博,主動承接臺灣等地的積體電路企業轉移,壯大無汙染、高附加值的積體電路產業規模。重點支援山東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5億隻積體電路系列產品專案,淄博科訊積體電路測試有限公司的年測試10億片12英寸晶圓測試專案。

4.關鍵封裝材料。支援淄博恆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實力的企業大力發展積體電路封裝關鍵材料,提高品質,降低成本,為我市積體電路封裝產業實現低成本擴張創造條件。重點支援淄博恆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產40億片ic卡載板專案。

5.射頻標籤封裝及應用。支援淄博泰寶防偽技術產品有限公司及山東天利和軟體有限公司、淄博萬洲軟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淄博華邦高創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等軟體公司擴大射頻標籤封裝及應用,培育全省rfid產業聯盟的龍頭企業。鼓勵相關企業創新解決方案,發展系統整合,以新應用帶動產業發展。重點支援淄博泰寶防偽技術產品有限公司的防偽物流管理物聯網系統平臺、rfid電子標籤應用及產業化專案,淄博萬洲軟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rfid汽車後服務管理平臺專案。

(三)微納技術產品

支援清華大學與國外風險投資機構共同投資在我市建設國家級微納技術產品研發及生產基地。重點研發生產各類mems(微機電系統)新型智慧化感測器,推動我市感測器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

(四)電力電子產品

1.電力電子晶片設計。將電力電子晶片設計作為我市打造全國重要的電力電子產品研發和生產基地的突破口,支援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資合作,研發量大面廣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電力電子晶片。集中力量,突破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階晶片。支援淄博美林電子有限公司絕緣柵雙極性電晶體(igbt)晶片設計專案、金氧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研發及產業化專案及淄博晨啟電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超快恢復二極體(frd)專案。

2.電力電子元器件。鼓勵企業跟蹤國際新型電力電子元器件發展方向,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推動產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形成技術優勢,擴大生產規模,鞏固提升行業優勢地位。圍繞國家建設智慧電網所需的關鍵裝置及部件開展攻關,做好技術儲備。重點發展高壓變頻器、逆變器、高壓電力電容器、高頻開關電源、不間斷電源。支援山東錦華電力裝置有限公司的逆變器、淄博萊寶電力電容器有限公司的高壓電力電容器、山東晨鴻電工公司的高壓滅弧室、淄博深川電器有限公司的高低壓變頻器、山東達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數碼消弧式tv裝置、淄博凱隆電氣有限公司的高頻逆變開關電源、淄博一諾電器有限公司的大功率不間斷電源等專案。

3.電力電子模組。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圍繞各個領域對功率模組的實際需求,提高技術工藝水平,加快採用自主技術晶片和器件的功率模組產業化。重點支援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大功率模組、智慧功率模組(ipm)和使用者專用功率模組(aspm)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援xx市臨淄銀河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閘流體智慧控制模組、ipm智慧功率模組、整合igbt變頻器模組,淄博凱隆電氣有限公司的閘流體智慧控制模組、淄博江來電器有限公司的限流軟起動模組專案。

4.成套裝置及控制系統。圍繞電機節能、輸變電、新能源汽車、變頻家電、機床電子、逆變焊機等工業裝備和系統等領域,支援研發採用自主技術晶片、器件和功率模組的電力電子成套裝置及控制系統,重點開發智慧電網控制系統、開關磁阻電機控制系統、高效逆變焊機、動態無功補償及諧波治理裝置等一批重點產品。支援山東錦華電力裝置有限公司的動態無功發生器產業化專案、淄博泰光電力廠的智慧電網輸電線路安全監控系統、山東科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電動汽車開關磁阻電機調速系統、淄博山大奧太電氣有限公司的igbt逆變焊機、山東思達電氣有限公司的磁控電抗器式動態無功補償及諧波治理成套裝置、淄博臨淄銀河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智慧型大功率內建旁路電機軟起動器、淄博道格拉斯電氣工程有限公司的電抗濾波節電機等專案。鼓勵我市有基礎的企業研發特高壓直流輸電、電能質量複合控制技術及裝置。

(五)基礎元器件產品

1.新型電子元器件。支援淄博美林電子有限公司、淄博宇峰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電子元器件企業發展微型化、片式化、高效能化、整合化、智慧化、環保節能元器件,支援淄博宇海電子陶瓷有限公司、山東阿莫泰克電子有限公司等發展微波介質器件、高頻壓電陶瓷器件。引導企業繼續開拓國際市場,吸引國際元器件產業向我市轉移。重點支援淄博美林電子有限公司的整流橋,淄博晨啟電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tvs浪湧保護器件,淄博貝斯特光電網路裝置有限公司的駐極體麥克風、矽麥克風專案。鼓勵有條件的公司適時高起點建設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專案。

2.綠色能源。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發展綠色儲能裝置,加大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研發力度。重點支援淄博崇正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電池、金晶集團的太陽能導電膜玻璃專案,淄博深川電器、山東奧太公司的太陽能、風能逆變器專案,xx市臨淄銀河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太陽能電池用陶瓷散熱基板專案,淄博蓄電池廠的動力電池生產線技術改造專案。

3.電子材料。發揮我市山東省電子原材料產業基地優勢,重點發展鎢鉬製品、電子陶瓷、壓電陶瓷、陶瓷覆銅板、陶瓷開關管殼、電容器金屬化膜及磁性材料等產品,不斷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檔次,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重點支援xx市臨淄銀河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igbt模組用低熱阻陶瓷覆銅板、山東晨鴻電氣有限公司的真空滅弧室用cucr觸頭材料、淄博博航電子陶瓷有限責任公司的水基注凝法氧化鋁陶瓷基片、山東中瑞電氣有限公司的防輻射材料、淄博萊寶電力電容器有限公司的鋅鋁複合金屬化薄膜專案。

(六)微電機產品

1.微電機。支援山東山博電機集團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展高水平工業控制微電機為主的各類微電機,引導企業積極拓展應用領域,開展國際貿易合作,打造國內有較大影響的微電機生產基地。重點支援山東山博電機集團有限公司的工業控制微電機生產建設專案,山東歐鍇空調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轉子永磁直流無刷微電機專案。

2.微電機應用。支援山東祥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鳳凰健身器材有限分公司等企業利用微電機控制技術和資訊科技研發新型健身裝置,根據體育醫療技術的發展,設計資訊化的健身系統,推動連鎖經營模式創新。鼓勵企業將資訊化電機系統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形成以微電機為基礎,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微電機系統整合產業基地。重點支援山東山博電機集團的電動車驅動電機控制系統專案,山東祥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具有虛擬現實功能的電動跑步機專案。

(七)軟體產品

1.片上系統(soc)、智慧卡作業系統(cos)。支援山東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山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山東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積體電路企業發展片上軟體,提高積體電路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為做大做強我市積體電路產業提供技術支撐。重點支援山東山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基於thc20f17ad晶片的智慧卡cos開發專案,山東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用非接觸式cpu卡cos系統開發專案。

2.嵌入式軟體。支援山東科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信通電器有限公司、山東中瑞電氣有限公司、山東申普汽車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發展電力、通訊、汽車電子等領域嵌入式軟體,充分發揮技術領先優勢,鞏固行業優勢地位。鼓勵企業拓寬應用領域,加強國際經貿合作,擴大產業規模。

3.行業應用軟體。支援山東天利和軟體有限公司、山東新華奇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山東長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淄博萬洲軟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淄博華邦高創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淄博利方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賽安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在醫療、化工、冶金、建築、教育等領域發展行業應用軟體,鼓勵自主創新,培育專項冠軍。重點支援山東天利和軟體有限公司的鋼鐵企業資訊化一體化系統、江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系統專案,山東長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兒童動畫彩色電子書專案,淄博萬洲軟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汽車後rfid服務管理平臺專案,淄博泰光電力器材廠的絕緣子資訊化建設專案。

五、工作措施

(一)進一步貫徹落實《xx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市資訊產業發展的意見》(淄政發〔2022〕23號),充分發揮國家和省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用足用好各級、各部門產業政策及其配套資金,逐年加大市資訊產業發展基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電子資訊產業的跨越發展。

(二)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吸引國內外資訊產業向我市轉移。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對臺招商引資戰略規劃,有計劃地組織專業隊伍赴臺招商,推動臺灣積體電路、rfid、電力電子關鍵元器件等高階資訊產業落戶我市,加快我市資訊產業融入全球產業分工步伐。突出抓好園區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援企業落地,促進企業向園區聚集;培植專項冠軍,拉動服務外包及外來加工業務的開展和出口貿易的增加;發展效益電子,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資訊產業。

(三)健全研發機構,鼓勵自主創新。加快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軟體企業爭創省級軟體工程技術中心,做好 cmm/cmmi及其他認證。引導企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開發產品,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更多的投入資訊產業自主創新工作。突出抓好儀器儀表產業叢集,積體電路、電力電子兩大產業鏈建設,廣泛開展產學研聯合,打造新型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提高我市資訊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和計劃性。通過大專案引進、引導社會投入,不斷延伸與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叢集發展。

(四)確保骨幹企業穩定增長,著力抓好重點專案、重點產品。給予骨幹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持,督促企業做大做強,實現有盈利的快速增長。給予重點專案一定的資金扶持,協調各部門幫助企業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專案順利達產。推進企業信用服務、擔保、公共服務三大體系建設,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資訊產業重點專案的支援力度,提高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

(五)以應用帶發展,大力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強化資訊科技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著重將通訊運營維護、資訊服務和資訊科技應用在醫藥、化工、機械、冶金、建築、教育等領域,圍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節能降耗、人才資源管理等環節的應用,形成一批軟硬結合的電子資訊產品,成為資訊產業新的增長點,推動傳統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第2篇】電子資訊產業調研報告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資訊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來愈明顯。近幾年,我市資訊產業發展獲得了明顯進步,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但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近期,我們深進資訊產業有關部分、企業,瞭解了資訊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分析了存在的題目,提出了加快資訊產業發展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以下:

一、全市資訊產業發展歷史

聊城市電子產業始於1968年。1973年,全市有電子企業35家、產品20種。xx年,電子產品市場競爭劇烈,盲目上馬的企業因產品無銷路而漸次被淘汰,電子企業減少到13家。

1978年開始,電子產業在調劑、改革、整頓、進步方針的指導下得到了較快發展,至1985年,產品有5大類39個品種,年產值150萬元;至1996年,產品有45種,共完成產業總產值1676萬元,實現利稅217萬元。1998年至xx年,陽谷電纜團體的光纖拉絲、通訊電纜、通訊光纜專案,高唐藍山團體的液晶顯示器、電極板專案,高唐天海電裝專案、冠洲團體的稀士釹鐵硼等一批電子資訊專案相繼開工建設,標誌著聊城市電子資訊產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xx年全市電子資訊產業完成產業總產值2.5億元,同比增長62.2%。

十五期間,資訊產業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資訊科技得到了廣泛利用。xx年,全市資訊產品製造業資產總額5億元,實現銷售收進4億元,通訊服務業實現業務收進13億元,資訊產業總收進完成16億元。資訊服務業得到長足發展,全市有範圍較大的科技市場3家,從事計算機系統整合服務企業200餘家,從業職員達4100餘人。xx年計算機服務業實現銷售額超過1億元。全市基本建成了以光纖為主,數字叢集、衛星和微波通訊為輔,集程控化、數字化交換為一體的高速通訊網路。資訊科技與各產業有效融會,在社會各領域得到廣泛利用,增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地帶動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全市資訊產業發展現狀及其特點

近兩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全市資訊產業得到了更快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基礎性作用日趨強化;資訊化服務領域全方位拓展,服務能力大大進步。

(一)資訊產業延續快速發展

xx年以來,全市資訊產業發展迅猛,電子資訊產品製造業範圍不斷擴大,技術含量明顯提升。截止到xx年底,全市資訊產業範圍以上企業共有46家,比xx年底增加8家。xx年全市實現主營業務收進58.1億元,同比增長42%,增幅列全省第3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資訊產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進40.87億元,同比增長40.1%。其中通訊業11.9億元,同比增長33%;電子資訊產業製造業27.9億元,同比增長43%;計算機服務業7900萬元,同比增長32%;軟體業2800萬元,同比增長12%。隨著光纖預製棒、光纖拉絲、汽車行駛記錄儀等一批重點專案的開工建成,產業鏈進一步拉長,產業範圍迅速膨脹,全市資訊產業顯現出良性發展勢頭,實現了***良好開局。

(二)資訊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通訊光纜2100千米,線路總長度達27452千米,都會網路覆蓋了全市所有城鄉及85%以上行政村,近60%的行政村接通了光纜;全市固定電話(含小通達)總使用者達145.2萬;行動電話總使用者達225萬;城鄉有線電視使用者達40萬,進戶率達35%;村村通有線電視和家家通電話工程正在緊張實施;網際網路出口總頻寬超過5g,網際網路註冊使用者達20萬,比往年同期均有較大增長。

(三)電子政務建設獲得新進展

一是聊城政務網服務水平明顯進步。八個縣(市、區)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和盡大部份市直部分建立了入口網站,政府工作效能得到明顯進步。二是實現了全市政府系統電子公文傳輸。今年7月1日電子公文傳輸系統啟動以來,實現了公文及時傳送,縮短了公文運轉週期,進步了公文執行效力;規範了政府工作行為,有效地避免了丟文、漏文現象,也有效地避免了越級行文、逆行文,使檔案處理日趨規範;下降了行政本錢,實現了全市政府系統無紙化辦公,預計當年可勤儉行政本錢300多萬元。三是網站資訊釋出再上新水平。今年上半年聊城政務網共釋出各類圖文資訊5000多條,實現了xx市人大政協xx文字、圖片、視訊直播,五一文化旅遊節圖文直播,聊城市雙擁共建合唱匯演圖片、視訊直播,在第二屆中國特點xx評比活動中榮獲特點與創新提名獎。四是網上招商效果良好。xx年6月組織展開了網上招商活動,據統計,截止到今年7月份,通過網上洽商,全市共落實專案202個,實際到位資金33.45億元人民幣。

(四)資訊科技擴大利用不斷深進

範圍以上企業資訊化改造進展順利。截止到xx年底,全市範圍以上傳統企業80%以上經過不同程度資訊化改造,投進資訊化改造資金超過了9億元,主要用於提升企業的生產、管理、銷售等環節的資訊化水平,投進產出比均勻在1∶5以上。通過資訊化改造,下降了生產本錢、進步了生產效力,增強了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強化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經濟社會效益明顯,企業實施資訊化改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增強。

農業和中小企業資訊化建設穩步健康發展。通過市場化運作,截止目前,已建設涉農資訊服務站70餘個,購置終端計算機近千臺,投進資金近xx萬元。今年上半年網通公司投資600餘萬元,為全市300餘家中小企業建立了網站或網頁。網通公司累計投資已達1600萬元,主要提供包括網站或網頁製作、企業內部區域網搭建、監控裝備安裝等服務,已惠及中小企業700多家。

服務業資訊科技利用後發上風明顯。資訊科技現已普及到旅遊、銷售、住宿、金融、保險、物流、房地產等行業,為業者帶來諸如市場資訊、資源整合、資料分析、財務管理、庫存管理、安全管理等諸多便利。其中昌潤大酒店的資訊化利用專案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取得了省內專家的一致好評,被資訊產業廳立項並予以資金支援,現已施工終了並投進使用。

(五)社會公共服務領域資訊化穩步推動

在政府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方面,資訊化利用系統已覆蓋全市財政、工商、稅收、公安、社保、教育、金融等20多個領域,12個行業的金字工程全面啟動;完成空間地理資訊

平臺的搭建,空間地理資訊資源資料庫初步建立;各行業銀行的金融網路實現了同城或全省的通存通兌和不同區域的資金結算,電子化網點覆蓋率達90%以上;電力系統已建設了供電公司營銷mis(管理資訊系統)。xx進展順利,市財政每一年投進600萬元用於xx專案建設,今年上半年完成110、119、122報警三臺合一,大大進步了多警種快速反應、協同作戰的能力。

(六)資訊市場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

一是加強了資訊化專案建設的兼顧調和力度;二是加強了政策規章體系建設;三是加強了資訊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對全市資訊化培訓機構進行了評審、登記和備案;四是加強了對網際網路的管理,及時有效地監控了影響我市穩定和形象的有害資訊。

三、當前資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題目和對策措施

當前,全市資訊產業發展的整體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題目,一是資訊資源整合和資訊同享乏力。全市在網路資源和資訊資源上,存在條塊分割,資訊孤島等弊端,與集約、高效的資訊化間隔較大。二是資訊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競爭力有待進一步進步。在原始創新、整合創新、消化吸收引進再創新及體制創新等方面存在不足。三是資訊資源開發利用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四是縣(市、區)之間、不同領域之間資訊化發展不平衡。五是資訊資源市場監管需要進一步完善。

為了推動1142(即力推數字聊城建設;夯實電子政務建設利用,進步資訊化服務能力;抓好資訊化帶動文化旅遊業,資訊化帶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訊化帶動服務業,資訊化帶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強化資訊保安保障體系建設和資訊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建設)資訊化發展戰略,增進全市資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對資訊資源整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資訊資源整合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與資訊化建設的可延續性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但國內還沒有成熟的實踐經驗,研究工作還處於發展階段。有關部分要捉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強對資訊資源整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所謂資訊資源整合是系統的理念,是對資訊資源從技術、經濟和人才等方面進行兼顧規劃,全面管理,其管理特點是自上而下、集中式、可控性、個性化和實時性的管理方式。在資訊資源整合中,我們不但要斟酌到技術或物理層面,還要用資訊資源管理的思想指導整合全程序,包括對資訊資源整體架構體系的整合,對資訊資源管理組織體系的整合,對資訊管理技術的整合,對資訊資源管理環境的整合和對資訊服務內容和方式的整合,通過兼顧和全面的整合,實現資訊資源的公道配置及有效利用。不能把資訊資源整合題目簡單地看成一個專業或技術層面的題目,它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治理的題目,應當在政府同一規劃和兼顧調和下組織實施。

(二)進一步推動資訊科技在經濟社會等領域的利用

一是建立xx內容保障長效機制,並進一步改進網站設計,加快資訊更新,增強互動功能。擴大市級電子政務網路交換平臺利用範圍,在已實現上連xx,下連各縣(市、區)政府,橫連市直各部分的基礎上,將網路延伸到各級黨委、人大、政協,並連通鄉鎮和街

道辦事處,大力推動網上辦公,進步黨政機關辦公效力。二是進一步加快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指揮系統的整合與完善,實現跨部分不同警種之間的同一調和指揮。三是進一步推動資訊科技和三大產業相互融會,加快產業結構優化的步伐。四是進一步擴大資訊科技在節能減排、新農村建設、服務業、科技、衛生、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利用。

(三)創新資訊資源市場監管模式

資訊資源市場監管是新生事物,有其特殊的複雜性,當前的監管工作尚不能完全適應資訊資源市場的發展。所以,必須加快對全市資訊資源市場監管模式的創新。一是加快對監管部分監管活動的分類。監管部分對資訊市場的監管活動是多種多樣的,觸及生產經營行為、企業資質信用、公眾權益保護、社會***導向等諸多領域,複雜的市場監管活動,使得要建立職責明確的資訊資源市場監管體系必須對監管部分的監管活動進行清楚分類。二是加強監管手段的創新性。監管手段的創新性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探索。一是技術的創新性,即在尋求有效的資訊資源市場監管手段的時候,努力研究利用新技術以實現有效的監管目標。二是機制體制的創新,即在充分熟悉資訊資源市場特殊性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資訊資源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的新型監管機制與體制。

(四)轉變理念,增進資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進步和完善政府監管機構職能,完善政策法規、管理制度,加大指導力度,制定規範同一的行業標準等一系列措施。這樣將會增進全市資訊產業的穩定發展。二是加強與先進地市及國際間的交換與合作。與先進地市及國際間的技術、資金、資訊交換合作的增多,對全市的產業結構升級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三是培養全市資訊消費市場。資訊消費市場的成長、成熟有益於增進全市產業結構方向的調劑,改變目前製造業強,軟體業和資訊利用服務業弱的格式。四是進步企業本身實力,增強其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競爭力。

電子資訊產業

【第3篇】市經信委電子資訊產業調研報告

一、發展歷史概述

我市電子資訊產業的發展歷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1959~1967年為創始階段。1959年,省勞改系統的生建八三廠成立了半導體技術研究室,開始仿製半導體分離器件。相繼試製成功低頻小功率三極體、二極整流管、高頻小功率電晶體以及日本製式的7管半導體收音機,分別填補省及國內空白,拉開了市電子工業發展的序幕。1965年,中共市委第一書記王士超帶領市有關工業部門的領導和技術人員到上海考察電子、鋼鐵等工業的發展情況。返回後,在中共市委的倡導下,建立了市第一批電子工業企事業單位。1966年前後,無線電元件研究所、稀有金屬研究所、博山無線電實驗所、張店無線電廠等相繼成立。當時生產的主要產品有半導體二極體、三極體、電阻器、玻璃釉電容器、半導體收音機等。

(二)1968~1983為探索發展時期,是我市電子資訊產業重要的打基礎階段。從1968年開始,我市一大批電子工業專案上馬,廠點曾一度增加到65個。1972年,成立市電子工業局,開始對廠點佈局、產品結構進行調整。調整後,全市共有電子企業20個,職工2489人,固定資產507萬元。產品門類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無線電五廠研發生產全國第一臺海底地貌探測儀、生建八三廠研究所生產全國第一支500瓦低頻大功率電晶體和第一支超高頻大功率矽電晶體、無線電三廠研製成功國內第一臺只讀存貯器寫入儀、球磨工業測量儀器振動感測器和智慧動彈模量測定儀、市無線電二廠與航天工業部二院四部聯合試製成功wdh—1型微機控制多功能呼吸機等。同時,我市生產的整機新產品還有積體電路計算機、毛細管粘度自動分析儀、順序控制器、光電提花機、雙喜牌黑白電視機、微波烘乾爐等。無線電研究所、無線電二廠、三廠、四廠、五廠、六廠、七廠和生建八三廠研究所等8個單位,成為電子工業的骨幹企業。

(三)1984~xx年,國內消費電子高速發展,我市電子產業出現“命系彩電”現象,由於彩電企業錯失了發展的最佳時機,導致我市電子工業落後於我省部分地市。80年代初期,全國各地爭相引進彩電生產線,從而引發了全國性的引進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線的熱潮。這次熱潮的結果是我國成為全球的電子產品加工中心,廣東成為全球電子元器件的集散中心。消費類電子產品逐年大幅降價。由於我國企業多數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仍需進口,創新能力提高緩慢,盈利水平逐年下降。1984年我市也從日本引進1條年產15萬臺彩色電視機生產線,由於引進過程中忽視了國內配套問題,我市的彩電生產未能得到國內一流的元器件廠商的支援,產品質量一度成為困擾企業的主要問題,痛失了發展的最佳時機,最終導致被青島海信兼併。即使如此,當時的電視機廠也是我市電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在近20年的時間裡,電視機的銷售收入佔到我市電子工業的一半,其他多數企業也都圍繞電視機配套上專案,80年代中後期和90年代,我市的映象管、電阻、電容、電感、二極體、諧振器等元器件產品在國內有較大影響。90年代末期,元器件企業未能跟上技術革新的步伐,也未能及時更新換代,映象管及阻容感元件企業相繼陷入困境。而二極體生產企業異軍突起,通過對外合作,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產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贏得了發展的機會,成為國內領軍企業。

由於我市工業基礎整體相對雄厚,加上電子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批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隊伍及優秀的產業管理人員。在本地工業需求的拉動下,我市電子工業領域逐漸出現了一些儀器儀表企業,但規模相對較小,未能引起足夠重視。無線電一廠、二廠、三廠、五廠、無線電研究所、博特通訊、晨鴻電工、銀河、科匯電器及信通電器等小微企業在油分析、醫療電子、電力自動化、電力電子、通訊檢測、通訊維護、汽車檢測、節能環保等領域研製出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產品。但是由於企業對於所服務的行業未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技術的跟蹤,對於儀器產業的發展規律缺少必要的認識,錯失了做大做強的機會,部分企業甚至曇花一現,從高盈利到倒閉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這些企業的積極意義在於培養了儀器儀表業的人才,積累了產業經驗,為後來我市建立省儀器儀表產業園做了鋪墊。

(四)xx~xx年為調整、壯大階段,在鞏固元器件傳統優勢的同時,加大了投資類產品的投入,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產業規模隨之壯大。xx年全市資訊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4.7億元,利稅1.07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利稅1.3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61.26億元,利稅8.92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110億元,利稅15億元;xx年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利稅14.6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215億元,利稅22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利稅39.23億元。我市的電子資訊產業“xx”期間增長了10倍,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60%,我市的電子資訊產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主要得益於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1、定位。所謂定位有兩個含義,

一是認清企業在行業中的水平和地位。在二十一世紀初,國內的資訊產業發展水平整體上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我市落後於國內先進水平,因此提出“一代引進,二代創新”的技術改造工作思路,強調仿製加優化就是創新。

二是搞清楚電子資訊產業的性質。it就是資訊服務,既要找準所要服務的行業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又要熟悉資訊科技的發展方向才能提供資訊產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只有同時熟悉客戶業務、掌握先進的資訊科技才能持續發展。

2、調整。長期的低效益阻礙了我市資訊產業的發展,因此提出“鼓勵自主創新,發展效益電子”的整體思路,藉助於高技術創造的高效益,提升企業持續發展能力,藉助於行業投資的高收益率,吸引社會資金投向資訊產業。xx年以來,我市資訊產業連年高速增長,盈利能力逐年提高,大大提高了資訊產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也吸引了其它行業的投資。依託大企業、大集團、優勢產業發展電子資訊產業的條件初步顯現,鋁業、華泰軸承投資積體電路卡模組、ic載板,新華醫療器械公司投資醫療電子,博山防爆電器廠投資節能電子都是非常鮮活的例子。

3、突破。整體實力相對較弱的我市電子資訊企業難以在消費電子產品上與國內的大企業抗衡,只能先從一些較小的領域尋找機會,先做強後做大。因此提出“專注特色領域,培植專項冠軍”的提高競爭力思路。新華醫療、泰光電力、山鋁電子、美林電子、科匯電器、信通電器、中惠電器等一批企業成為專項冠軍,從而為我市資訊產業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4、立足。著眼國際分工、國際市場,尋找我們的立足點。根據新的規劃,資助相對較有市場前景的專案,扶持相對較大較強的企業,促進產業聚集、人才聚集,為我市資訊產業高速增長蓄積力量,現已建成的“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微電機”和“軟體”四個省級資訊產業園區成為重要的發展基礎。

二、現狀及發展優勢

(一)現狀

1、產業規模及經濟效益實現穩定快速增長。年,全市電子資訊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為17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67億元,實現利潤27.09億元,實現利稅39.23億元,產業規模居全省第5位。擁有省級電子製造產業基地(園區)3個,軟體產業園1個,認證軟體企業累計33家,登記軟體產品累計118個,軟體著作權累計120個。

2、產業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家高度重視資訊產業的發展,省市委、政府也高度重視資訊產業發展,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發展資訊產業的良好氛圍。xx年我市出臺了《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市資訊產業發展的意見》,確立了我市資訊產業的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及相關措施。xx年設立了市資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強化國家產業政策對我市資訊產業的引導作用。xx年,市政府印發了市電子資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淄政發〔xx〕61號),出臺了《關於支援創新成長型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截至xx年末,我市共有54家工業企業列入創新成長型企業,其中電子資訊行業企業佔三分之一。

3、資訊產業園區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全市擁有儀器儀表產業園、電子元器件產業園、微電機產業園3個省級電子資訊產業園和軟體園1個省級軟體產業園。

年,3個省級電子資訊產業園共入駐企業超過百家,實現銷售收入155億元,超過全市資訊產業銷售收入的50%,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4、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積體電路、電力電子、醫療電子、石化電子、節能電子、電子元器件、微電機和嵌入式軟體企業發展迅速,在國內市場有較大影響力,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技術水平日益提高。全市資訊產業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工程研發中心7個、省級軟體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級rfid工程技術中心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分站2個。

(二)存在的問題

1、經濟總量、企業規模偏小。我市電子資訊產業在全省列第五位,與前四位的青島、煙臺、威海、濟南相比差距較大。電子資訊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少龍頭企業。

2、整體人才缺乏,企業急需優秀的管理團隊。我市創業企業多,產品涉及面廣,發展到一定階段,因管理團隊跟不上導致企業難以上臺階的現象較為普遍。我市it人才流失嚴重。軟體、電子技術、國際商務高階人才大量流向京上廣一線城市,整個行業缺少像大連、蘇州等先進城市那樣形成人才聚集的大動作、大專案。

3、重大外資專案少,經濟外向度低。我市電子資訊產業引進外資工作起步較早,但是缺乏有示範帶動作用的重大專案。多數企業尚未融入全球生產貿易體系,服務外包尚在起步階段,全市167家規模以上電子資訊製造業企業中,有出口貿易的不足20家。

(三)發展優勢

我市資訊產業有七大比較優勢:

一是儀器儀表及感測器產品包括醫療電子、電力電子、節能電子、環保電子、分析儀器、監測及檢測儀器等在我市有較好的基礎,在加強產學研合作基礎上不斷自主創新,可建成我國重要的應用電子產品生產及進出口基地,為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提供資訊終端,進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形成產品集散優勢,推動產業叢集化發展。

二是電子元器件企業有較豐富的生產及國際化經驗,充分發揮企業和電子元器件產業園的作用,下大力氣承接國際元器件產業轉移,我市可成為環渤海地區主要的元器件生產基地。

三是工業控制微電機是我市的傳統優勢產品,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可拉長產業鏈,建立技術國際領先、產業配套齊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明顯的微電機生產基地。

四是積體電路卡(ic卡)模組封裝、測試的產能居國內前列,藉助於ic卡的優勢,發展其上游的晶圓測試、積體電路設計,進而推動積體電路封裝企業在我市的聚集,形成高效益、無汙染的積體電路產業鏈。

五是電力電子產業鏈逐步形成。由電力電子晶片設計、電力電子模組封裝、電力電子核心元件、器件、整機及應用系統組成的產業鏈自主創新逐年增強,在國內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

六是綠色能源產業具備了發展基礎。各類綠色儲能裝置及原材料、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導電膜玻璃、風力發電電機、動態無功補償發生器、自動控制系統有實質進展,初步具備了規模發展條件。

七是行業應用軟體在醫療、鋼鐵、建築等領域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嵌入式軟體擁有一批全國專項冠軍企業。近幾年我市積體電路產業高速發展,為嵌入式軟體向規模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發展思路與目標

(一)發展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化發展環境,加強規劃引導與資金扶持。鼓勵自主創新,發展效益電子,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電子資訊產業。培植龍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拉動服務外包和對外貿易。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提高企業持續創新能力。強化園區建設,吸引國際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鏈向高階延伸,形成高質量產業聚集。積極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以新的應用拉動產業發展,實現有盈利的高速增長。

(二)發展目標

電子資訊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重點發展電子儀器儀表一個產業叢集,拉長積體電路、電力電子兩大產業鏈。2022年,全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其中儀器儀表產業叢集達到200億元,積體電路產業鏈達到200億元,電力電子產業鏈達到200億元,微系統產業基地達到100億元。推動儀器儀表、積體電路、電力電子產業鏈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形成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叢集。建成全國以醫療電子為代表、以感測器為核心的儀器儀表產業基地和微系統(mems)產業基地。進一步完善儀器儀表產業園、電子元器件產業園、微電機產業園及軟體園。

四、發展重點

(一)電子儀器儀表產品

1.醫療電子。支援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幹醫療電子企業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壯大企業規模,帶動我市醫療電子企業高起點發展診斷治療裝置、醫療影像裝置、重症監護裝置和醫用資訊化終端。鼓勵和引導我市傳統醫療器械與資訊科技融合,研發醫療電子產品,實現醫療器械產業優化升級。重點支援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像引導放射治療系統、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產業化,科創醫療儀器有限公司的麻醉深度監測儀、全自動仿生助產儀產業化,中保康醫療器具有限公司的醫用血漿病毒電子滅活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等專案。

2.能源計量儀表。鼓勵企業圍繞能源系統、工礦企業、公用設施、智慧建築的水、電、燃氣、冷熱計量與監控需求,研發數字式多功能網路化能源計量儀表。著力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提高使用者使用效率。重點支援計保電氣有限公司的智慧電網用高壓電能計量裝置,卓爾電氣有限公司的遠端集中智慧抄表系統,貝林電子有限公司的新型電子式智慧電錶、水錶等相關產品專案。

3.分析儀器。鼓勵儀器有限公司、儀器有限公司等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分析儀器標準的制定,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擴大服務領域。在光電分析儀器的基礎上,發展色譜、光譜、質譜儀器;在油分析儀器的基礎上,發展氣體分析及稱量儀器。加快分析儀器企業由產品提供商向系統整合提供商轉變,由單一產品供應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重點支援三泵科森儀器有限公司的常量水分測定儀、紅外光譜辛烷值分析系統,儀器有限公司的露點測定儀、顆粒計數儀,儀器有限公司的軍用車載油品分析裝置專案。

4.檢測、監測儀器儀表。發揮我市儀器儀表研發及產業化優勢,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針對汽車檢測檢修、通訊運營維護、高低壓測量儀表市場的需要,不斷推出新的應用產品,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提高配套能力,形成產業聚集。圍繞物聯網發展和應用需求,推進儀器儀表的智慧化、網路化、微型化。重點支援信通電器有限公司的3g網路測試儀表研發專案,惠工儀器有限公司的鐳射飛灰含碳量線上檢測系統,思科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絕緣子故障鐳射定位偵測器,科大微機應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汽車整車綜合性能測試儀,三泵科森儀器有限公司的消防自動泡沫比例調節器及整機系統專案。

5.汽車電子。抓住我市打造電動汽車最大生產基地的契機,支援我市有基礎的資訊產業企業搭建電動汽車資訊科技研發平臺,對驅動電機、控制微電機、控制匯流排、各類電池、汽車電子部件進行改造升級,掌握電動汽車開發的關鍵技術。重點支援科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電動汽車開關磁阻電機調速系統、申普汽車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的車輛智慧化網路控制及故障診斷系統專案、山博電機公司汽車電機驅動系統及國利新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電容電池專案。

(二)積體電路產品

1.積體電路設計。支援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科訊積體電路測試有限公司、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基礎的企業開展專用積體電路設計,逐步向ip核、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延伸,為不斷成長的積體電路產業提供發展的源頭動力和方向。重點支援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安全性非接觸式ic卡晶片研發,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模擬積體電路晶片設計,科訊積體電路測試有限公司的積體電路max17075替代產品專案。

卡模組封裝、測試。支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山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微電子有限公司擴大生產規模、加強軟體研發,充分發揮ic卡載板的產業化優勢,降低封裝成本,搶佔全國市場份額,打造積體電路卡載板製造、模組測試、封裝等完善的積體電路產業鏈條。

3.專用積體電路測試、封裝。支援科訊積體電路測試有限公司擴大晶圓測試規模,滿足我市積體電路封裝企業的配套需求;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積體電路測試封裝企業投資,主動承接臺灣等地的積體電路企業轉移,壯大無汙染、高附加值的積體電路產業規模。重點支援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5億隻積體電路系列產品專案,科訊積體電路測試有限公司的年測試10億片12英寸晶圓測試專案。

(五)基礎元器件產品

1.新型電子元器件。支援電子有限公司、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電子元器件企業發展微型化、片式化、高效能化、整合化、智慧化、環保節能元器件,支援電子陶瓷有限公司、電子有限公司等發展微波介質器件、高頻壓電陶瓷器件。引導企業繼續開拓國際市場,吸引國際元器件產業向我市轉移。重點支援美林電子有限公司的整流橋,晨啟電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tvs浪湧保護器件,貝斯特光電網路裝置有限公司的駐極體麥克風、矽麥克風專案。鼓勵有條件的公司適時高起點建設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專案。

2.綠色能源。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發展綠色儲能裝置,加大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研發力度。重點支援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電池、集團的太陽能導電膜玻璃專案電器、公司的太陽能、風能逆變器專案,銀河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太陽能電池用陶瓷散熱基板專案,蓄電池廠的動力電池生產線技術改造專案。

3.電子材料。發揮我市省電子原材料產業基地優勢,重點發展鎢鉬製品、電子陶瓷、壓電陶瓷、陶瓷覆銅板、陶瓷開關管殼、電容器金屬化膜及磁性材料等產品,不斷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檔次,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重點支援市臨淄銀河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igbt模組用低熱阻陶瓷覆銅板、晨鴻電氣有限公司的真空滅弧室用cucr觸頭材料、博航電子陶瓷有限責任公司的水基注凝法氧化鋁陶瓷基片、中瑞電氣有限公司的防輻射材料、萊寶電力電容器有限公司的鋅鋁複合金屬化薄膜專案。

(六)微電機產品

1.微電機。支援山博電機集團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展高水平工業控制微電機為主的各類微電機,引導企業積極拓展應用領域,開展國際貿易合作,打造國內有較大影響的微電機生產基地。重點支援山博電機集團有限公司的工業控制微電機生產建設專案,歐鍇空調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轉子永磁直流無刷微電機專案。

2.微電機應用。支援祥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鳳凰健身器材有限分公司等企業利用微電機控制技術和資訊科技研發新型健身裝置,根據體育醫療技術的發展,設計資訊化的健身系統,推動連鎖經營模式創新。鼓勵企業將資訊化電機系統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形成以微電機為基礎,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微電機系統整合產業基地。重點支援山博電機集團的電動車驅動電機控制系統專案,祥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具有虛擬現實功能的電動跑步機專案。

(七)軟體產品

1.片上系統(soc)、智慧卡作業系統(cos)。支援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山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積體電路企業發展片上軟體,提高積體電路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為做大做強我市積體電路產業提供技術支撐。重點支援山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基於thc20f17ad晶片的智慧卡cos開發專案,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用非接觸式cpu卡cos系統開發專案。

2.嵌入式軟體。支援科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信通電器有限公司、中瑞電氣有限公司、申普汽車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發展電力、通訊、汽車電子等領域嵌入式軟體,充分發揮技術領先優勢,鞏固行業優勢地位。鼓勵企業拓寬應用領域,加強國際經貿合作,擴大產業規模。

3.行業應用軟體。支援軟體有限公司、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軟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軟體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在醫療、化工、冶金、建築、教育等領域發展行業應用軟體,鼓勵自主創新,培育專項冠軍。重點支援軟體有限公司的鋼鐵企業資訊化一體化系統、江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系統專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兒童動畫彩色電子書專案,萬洲軟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汽車後rfid服務管理平臺專案,泰光電力器材廠的絕緣子資訊化建設專案。

五、工作措施

(一)進一步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市資訊產業發展的意見》,充分發揮國家和省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用足用好各級、各部門產業政策及其配套資金,逐年加大市資訊產業發展基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電子資訊產業的跨越發展。

(二)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吸引國內外資訊產業向我市轉移。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對臺招商引資戰略規劃,有計劃地組織專業隊伍赴臺招商,推動臺灣積體電路、rfid、電力電子關鍵元器件等高階資訊產業落戶我市,加快我市資訊產業融入全球產業分工步伐。突出抓好園區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援企業落地,促進企業向園區聚集;培植專項“冠軍”,拉動服務外包及外來加工業務的開展和出口貿易的增加;發展效益電子,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資訊產業。

(三)健全研發機構,鼓勵自主創新。加快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軟體企業爭創省級軟體工程技術中心,做好cmm/cmmi及其他認證。引導企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開發產品,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更多的投入資訊產業自主創新工作。突出抓好儀器儀表產業叢集,積體電路、電力電子兩大產業鏈建設,廣泛開展產學研聯合,打造新型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提高我市資訊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和計劃性。通過大專案引進、引導社會投入,不斷延伸與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叢集發展。

(四)確保骨幹企業穩定增長,著力抓好重點專案、重點產品。給予骨幹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持,督促企業做大做強,實現有盈利的快速增長。給予重點專案一定的資金扶持,協調各部門幫助企業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專案順利達產。推進企業信用服務、擔保、公共服務“三大體系”建設,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資訊產業重點專案的支援力度,提高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

(五)以應用帶發展,大力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強化資訊科技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著重將通訊運營維護、資訊服務和資訊科技應用在醫藥、化工、機械、冶金、建築、教育等領域,圍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節能降耗、人才資源管理等環節的應用,形成一批軟硬結合的電子資訊產品,成為資訊產業新的增長點,推動傳統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