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閲讀(1.74W)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一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閲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弟子規》中有很多意味深長的故事,詩中每寫一段都會有一段註解,有意味深長的故事,有叫人尊敬師長的故事,有教人尊敬父母的故事,還有教人改掉壞習慣的故事,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他們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囉嗦了幾句,反而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弟子規心得體 會500字 篇二

今天,老師教我們讀《弟子規》,老師主要講了《弟子規》中“入則孝”這部分的內容。講的是我們應該怎麼做一個孝順有禮貌的好孩子,我們讀的很快,讀完後,蔣老師問了我們很多問題:有沒有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吵架?在家和妹妹有沒有搶玩具?在學校有沒有和同學打架?坐公交車有沒有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見到老師有沒有向老師問好?老師問我們平時是不是都是這麼做的。這時,我慚愧地低下了頭。我想到了昨天媽媽在檢查作業作業時,我有一個拼音寫錯了,媽媽向我指出了錯誤,可是我卻很不高興,還生氣,一晚上沒有理媽媽。

今天讀了《弟子規》,我才知道我這樣做是不對的,古時候的小朋友都知道“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卻沒有做到。媽媽向我指出錯誤是為了幫助我改正,我怎麼還可以發脾氣呢,今天回家我一定要向媽媽道歉,向媽媽説對不起。

以後我要象《弟子規》裏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為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讀到這裏我想到到了自己,平時都沒有做到,媽媽叫我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時的去做,還有做錯事情的時候媽媽批評教育時,也不虛心去聽。

上面這些我都沒有做到,以後還要多學習怎樣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好孩子!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學習《弟子規》有1個多月了,並每天堅持聽《中華大講堂》中對它的講解,使我的內心比以往平靜了許多,也感悟了很多。一開始學習的時候老認為沒那麼多時間去接觸它,心情有時很浮躁,認為沒啥意義,就像有些人説的《弟子規》從古傳頌,清朝不也照樣滅亡了,認為不切合實際,也就沒有真正體會和感受到那麼多,大約讀了一個星期了的時候,兒子看到我寫的筆記後對我説:“媽媽,你進家委就對了,能讓你多學點習,還能為我們班級做點貢獻”。兒子的這番話觸動了我,讓我每天堅持繼續學習,每當《弟子規》中講到一些並不符合當今社會現狀的問題時,我會重複的去聽李毅多老師的講解,從疑惑中尋找答案,這樣我對一些事就不再糾結。對於不符合實際的問題,我們將它忽略不計,就當它不存在,大體瞭解一下就行,而對我們生活和成長有益的就去好好理解並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入則孝”裏最先講到的是當子女的要孝順父母,所謂“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話的意思很明確,當父母呼喚時,要及時回答,不能遲緩;

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懶;

對父母的教導,應該恭敬的聆聽;

對父母的批評,應當順從的接受。這是對字面的解釋,如果拿到生活中,我們做子女的和我們的子女都是怎麼去對自己的父母的?值得深思一下,就當今社會現象而言,每個家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當長輩的對小輩是各種的疼愛,可謂言聽計從,從而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溺愛孩子很嚴重,卻感覺不到,以至於孩子對父母大聲喊叫、甚至打罵父母,使他們丟失了原本純真的善良,多了怨恨和不滿。拿我的大家庭來説吧,父母生了我們兄妹四人,父親在世時很有威嚴,屬於聽到他聲音就有些緊張的那種,而我們的母親性情温和,與父親截然相反,正是母親的温柔疼愛,讓我們兄妹四人養成了對母親的愛卻視而不見,甚至無視,久而久之讓我們養成了不好的行為和習慣,尤其無視母親的呼喚和教導,也不願意接受母親的批評,還會去頂撞她,回想那些真是慚愧。記得有一次我帶着當時上三年級的兒子去母親家,當時因為母親的一句關心我的話,讓我感到母親很煩,想讓她少操閒心,就大聲呵斥了母親,事後我並沒當回事兒,幾天後我和兒子也因為一句我關心他的話而發了脾氣,兒子霸氣的回話讓我啞口無言:“你那天就是這樣大聲喊我姥姥的,我跟你學的。”我的天,當時我就在想,都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運用在我身上真是“恰到好處”,內心五味雜瓶、翻江倒海的難受,我的言行已經不知不覺的影響到自己的孩子了,從那時開始,我就不斷改變自己對母親的態度,我是家中最小的一個,上面有年長的哥哥姐姐,平時我們也經常互相告誡對待母親要和顏悦色,多些耐心,母親養大我們不容易,70歲的母親了,每天都牽掛着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卻不以為然。慢慢的我用自己反省後的行為去影響哥哥姐姐,我認為一個能對自己言行做出反省並能及時醒悟的人才配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相對那些有錯不改,還執迷不悟,我行我素的人來説,這樣的人生是悲哀的,是讓人看不起的。表面做的所謂孝順永遠上不了枱面,甚至令人唾棄,父母需要的是孩子們的關心和理解。到現在,我非常感謝兒子當年的那句話,讓我瞬間醒悟,以至於到現在我經常會反思自己哪裏説錯話啦,做錯事啦,亂髮脾氣啦,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啦等等。我雖快四十,但我慶幸自己的修養在不斷進步,這種進步能讓我的生活更加幸福。

人,需要在反思和學習中感悟前行。我們一個人在認真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是在以身作則,以身效法傳播一種動力和能量。一個人的改變也會潛移默化影響身邊的人,事無大小從自身做起,時間能證明一切,放下浮躁和雜念,把目光從別人的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你才會明白,改變自己也是在改變別人。接納自己的同時才能真正看到別人的苦楚和付出,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的認可,對他人的感恩和真心的給予,有一顆柔軟的心才會悲憫和珍惜人活這一世的不容易,以及被我們日常忽略的親情,友情,愛情。

短短的幾句聖訓,意義非凡,能去孝順父母的人值得尊敬!

孩子在慈明學校的這些日子有很大變化,比以前更懂事、更細心、更優秀了,孩子的變化讓我欣慰,也是我們所夢寐以求的,我和孩子用彼此的改變來影響着對方更好的發展,對我的孩子而言,選擇慈明學校是正確的。對我而言,感恩慈明,感恩父母,感謝兒子!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四

這段時間我閲讀了《弟子規》。《弟子規》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告訴我們如何從待人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從各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我從《弟子規》中感受到聖人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受益匪淺。

當我讀到“有餘力,則學文”和“老易至,惜此時”時,我就想到了自己,雖然我經常會有空閒的時間,但我沒有好好利用它,沒有充分地用於學習,我深感慚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算以後你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權力,想去換回那流失的光陰,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緊時間看書和學習知識,努力塑造自己的品行,不讓時間在指尖悄悄溜走。

古人有很多愛珍惜時間的典範,董遇“巧用三餘”在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讀書;司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個“警枕”,用這個枕頭睡覺,很不舒服,頭只要一動就會滑下來,司馬光便會馬上驚醒,繼續奮起讀書。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趁着青春年少,我們更應該惜時努力,讓青春綻放光彩。

弟子規不僅讓我們懂得珍惜時間,還讓我們明白,通過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行善事、走正路,能真正塑造自我。這本書真是我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