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從現象到本質掌握認知規律 ——《認知天性》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閲讀(7.91K)

通過閲讀學習《認知天性》一書,我係統地瞭解了我們的認知規律,知道了僅僅在腦海中儲存一些知識是不夠的,要把它形成能夠自動調用的心智模型。就是讓它能夠自動組合、自動地使用,然後形成一套體系,這才算我們真的學會了一件事。形成心智模型的過程,就是我們每個人學習一個技能的過程。

從現象到本質掌握認知規律 ——《認知天性》讀書筆記

一、我的認識

在瞭解了一些基礎的認知規律以後再反思我自己的學習方法,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從國中以來,我在學習時就特別喜歡用各種顏色的筆在書上做標記,以及認為認真記筆記,多背幾遍就可以記住,但這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以為的我以為其實不是我以為,要想真正地解決記不住的問題,更有用的方法其實是掌握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繫。

書中曾舉過一個例子,科學家做過測試:閲讀同樣的內容,一口氣連讀10遍和一次只讀一遍,但是一週以後再複習一遍的人,哪個學習效果更顯著?答案是後者。原因是在我們的大腦中的元認知(即對於自己認知水平的判斷)經常會出現偏差。這種偏差常常造成兩種誤區:一種是讓學習者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薄弱之處,不能對症下藥,不能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正確的地方從而提高自己;另一種是造成錯誤地認為自己掌握了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拼命做筆記。

事實上,在學習的過程中檢索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檢索的過程常常比較繁瑣,痛苦的檢索過程使得許多學習者非常反感這種方式。書中經過大量實例的論證,得出結論:學習越輕鬆,效果越不好。其中關於檢索的有這樣一個例子:研究人員將測試者分成兩組,一組在平時加入知識點的小測驗,而另一組則僅僅只是要求自行復習,並沒有知識點的測驗,一段時間以後一起進行大考。結果是,平時有小測的一組平均成績在A-,而另一組的平均成績只有C+。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平時的小測其實就是檢索的一種,通過這樣的方式,被測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和鞏固,在大測中也自然表現得更出色了,通過測試,其實就是減少了元認知所產生的偏差。所以,有時候很多看起來很勤奮,不停地在背書、做筆記的人,常常考試結果不太盡人意。原因就在於他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但學習過程還是輕鬆的,可能只是看起來勤奮。

書中指出,學習有三套工具:編碼、鞏固、檢索,並繼續給學習者提供建議:1.學會鞏固記憶,通過檢索、考試、以及不斷的挑戰來鞏固;2.打造心智模型;3.學會舉一反三;4.學會建構概念,能夠深刻理解學的是什麼東西;5.學習遷移。同時,書中還給廣大教師以建議,如何幫助、知道孩子學習?1.解釋學習的過程;2.教會孩子如何學習;3.創造合理困難;4.保證透明度,每次考完試要給大家反饋,要告訴大家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反思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對於這樣的建議還不能完全照搬,我覺得我可以採納的是第2、3兩條,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也需要學會如何學習,不過他們的學習都是以遊戲、自主探索進行的,我需要做的就是創設遊戲條件,鼓勵自主探索。同時還需要分析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牀和合理困難,讓孩子有探索的空間。

《認知天性》是一部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書,它用大量的實例,化晦澀難懂的認知理論為感性可知的學習經驗,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對於書中的一些理論我還有很多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還將繼續反覆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