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白説》讀書筆記大綱

讀書筆記 閲讀(3.09W)

[概述]《白説》讀書筆記共含5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白説》讀書筆記大綱

第1篇:《白説》讀書筆記

這篇《白説》讀書筆記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這本書好友限定我兩天看完。本以為做不到,結果很輕鬆。這本書適合一氣呵成讀完。

白巖鬆是我的精神領袖,他教會我用理性看好自己。

我眼裏的'白巖鬆理性而有温度。無論面對自己,還是社會上眾説紛紜的社會現象,他從來不會簡單地定義好與壞。而是用理性的眼光、客觀地筆觸來描繪。透過他的文字,你能讓自己冷靜下來和他一起思考,然後獲得前行的力量。

他説:讀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自己。乍看,有些懵懂。但當你靜下來,慢慢去思索和品味之後,那種頓悟和與作者的契合會讓你熱血沸騰。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太紛亂,也太功利。很多時候會讓人惶惑不安,缺乏安全感。而白巖鬆的文字猶如一劑安神藥,讓你瞬間沉靜下來,並有了前行的希望和動力。因為他是真的有遠見。

他説:包容是閲讀的另一種趣味。我喜歡並認同這樣的觀點。在這個時代裏,認為受到委屈或不平待遇的人太多,所以人們心煩氣躁,所以意亂情迷。對於此,只有先去理解和包容,才會獲得情感的共鳴。待情緒歸於平靜, 再細細研磨,然後終會明瞭:受到委屈或不公平的待遇,彆着急,把它留給時間,不要總是當下見。當你以積極的情態去面對之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和收穫。其實,人生的大道理,認認真真去做就好了,沒必要去爭。

白巖鬆的語言和文字,給我的感覺就是在講故事,用感性的方式傳達理性。作為一個媒體人,他的主要職責就是傳播,傳播理性,傳遞思考,傳達一種精神和信仰。都説,如今的中國人最缺少信仰。不太認同。我覺得不是缺少,而是信仰得太膚淺和功利。但不管怎樣,信仰是不應該缺的,因為有信仰才會有敬有畏。

這本白巖鬆起名為《白説》的書籍,多多少少讓我看到了作者的一種調侃,但更多的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走走停停,提醒我們為什麼前行和怎樣前行。

他的文字中,一直有一個聲音提醒我: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這是一種思考,也是一種聲音。他告訴我們,唯有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才會更強大,更富有,我們也才會更幸福。

“幸福”是當下我們談論最多的字眼。但誠如白巖鬆説得那樣,“幸福就像百分之百的黃金,沒有絕對的抵達,但是可以無限靠近。

他説,傳播,歸根結底,就是給別人講一個好的故事。希望我做到了。

第2篇:《白説》讀書筆記

給你一篇《白説》讀書筆記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白巖鬆,同齡人,卻很尊敬,把他當做新聞業界的良心的標尺,有他在,有他的節目在,新聞的希望就在。他的《你幸福了嗎?》《痛並快樂着》,我都細細讀過,每次都有深深的共鳴。《白説》是他的演講集,彷彿是隨他一起見證歷史,那些感悟,沒有華麗,沒有尖鋭,沒有取悦,只是一如既往的感性和理性。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身在這裏,還沒走,守土有責;到點兒就撞鐘,守時,可謂敬業;更重要的是,還得把日常工作撞成自己與別人的信仰。“

一直以來,人們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一種誤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其實正是幹好本職工作的體現。按時按點按要求把每天的鐘撞好,就是圓滿完成了你的本職工作,不怕鐘聲擾了誰的好夢,不嫌重複動作的單調乏味,不慕前台講經的風光。莊嚴響亮的鐘聲自有其神聖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鐘看做是平凡,總想着成名成家接受萬人膜拜,才是沒有根基的急於求成的功利思想,社會需要的是在各個崗位上安心、負責、不打折扣撞鐘的“和尚“。

”誤解傳遍天下,理解寂靜無聲。謠言傳遍天下,闢謠寂靜無聲。相當一大部分人在圍觀解悶。當你認真解釋時,沒人細聽,所以,解決總是遙遙無期。人到中年,已有權保持沉默,然而沉默,是件更有風險的事吧?自己的聲音為別的人生和我們的社會,起一點小小的作用。“

一直贊同白巖鬆的觀點,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把事實完整呈現,不是隻給大眾看某一面,要讓事實去説話,不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做好惡、對錯的選擇。媒體人的責任還有及時地發聲,不必清高地不與之爭論,把輿論陣地自覺地讓位,而普通民眾沒有條件去獲知真相,只能去猜測,或者乾脆誰的都不信,視所謂的新聞為一縷輕煙掠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重提此話,撞好你的鐘,哪一天你不想撞了,就離開,讓位於別人,無可指責,別守着鍾,編着鐘不響的理由,又不讓別人來撞。

"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精神。物質是基礎,可以依靠自己去創造,情感卻不僅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關,和身邊每個人有關。幸福和國家也有關係,比如一個廉潔、高效的行政系統,民主和自由的社會環境。"

每一個正常的人都追求物質、情感、精神,只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因着這樣那樣的因素,弱化了某一項。衣食無憂的時候,情感、精神和物質三足鼎立,但大多時候,以為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我生活條件好,我有人疼有人愛,我玩茶藝玩插畫“,只是這樣的幸福不要離開你的小天地,外出辦事被搶白你會委屈,遇到”碰瓷“你會恐懼,遭受不公你會失望,強迫接受價值觀你會厭煩......社會環境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無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有改變的權利,至少可以不同流合污,至少可以發發聲音。

”隨着年歲的增長,你不再會被標語口號牽引着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瀾。你 的人生閲歷更加深厚,內心感受也更加複雜,反而是無詞的音樂,更能擊中你百轉千回的衝動和慾望、思索和感慨。“

每次看到大寫的標語,聽到空洞的口號,我都會皺眉,如果跟進的是具體的行動還好,就怕是民眾莫名其妙的東西,就像寫標語的人在自娛自樂。漢語的凝練被稀釋,寡而無味,言之無物,就像行動與語言,越是沒有實際效果的行動,越是洋洋灑灑的總結宣傳。看到一篇好文章,聽到一次好講座,激動半天,同樣的漢字,被不同人編排就有不同的感覺,因為好的文字揉進了思想、感情,走了心,走了腦。最近喜歡聽一些舊的世界名曲,以為自己老了,跟不上時代了,答案原來在白巖鬆的這一席話裏。

”信仰是什麼?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麼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麼是最差的,是底線,不能突破它。“

常説信仰缺失,其實是基本的人性,基本的良心缺失,信仰沒有那麼高大上,就是日常言行的標尺。小時候大人告誡我們:”不能衝着人潑水,不能隔牆潑水,潑水要低點,否則神靈要怪罪。“這些規矩形成了習慣,長大了,知道不是神靈怪罪,是尊重別人,為別人着想,不是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樣的小習慣會折射到大的行為上,就是”底線“。凡人可能做不到如何”敬“而追隨,但起碼可以做到”畏“而拒之。

”為説對的話認錯、寫檢討或停播節目,就是我辭職的時候。“

如今,主持人紛紛跳槽,其中一些給人正能量的新聞人的辭職挺讓人惋惜,郎永淳、趙普......有思想有見識有水準有職業操守的新聞人真是不算多,尤其是央視,需要這些熒屏和生活形象都正能量滿滿的人,不知道他們離去後會不會再出現又一個趙普?真擔心下一個聽到的消息是白巖鬆離開央視。白巖松針對別人的詢問,説了上面這句話,相信他,正如趙普的微博:”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都不錯,但核心是價值觀留人。“希望不要聽到白巖鬆離職的消息,希望一直聽到他的”聲音“,他的《白説》並不白説,和我有同樣想法的人很多很多,在民眾中。

”捍衞常識,建設理性,尋找信仰。“

這也是一種價值觀吧,很正常,很簡單,卻又很複雜,未來還需要白巖鬆這樣的一羣新聞人堅守,為了希望,為了努力向好。

第3篇:《白説》讀書筆記

猜你正在找《白説》讀書筆記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白説:有了感觸不能立即表達,要去追尋。經歷了足夠漫長的追尋,等到一切成熟了,才會有完美的表達。急於表達已成當今社會多數人的通病,包括我自己。人們往往依據第一印象就判定事物的真偽曲直,並急於發聲。我理解“追尋”的意義在於勤思考多求證。在一個“暢所欲言”的信息時代,內心安定,保持耐心,堅持理性,難能可貴。

白説:讀書,首先篩選出高於你的作品,你要仰視它,然後去攀登。而多數情況,我們會選擇與自己脾氣相投的,你喜歡的,跟你水平接近的。這種同等水平的閲讀,讓人失去了自我挑戰的機會。

在職場、家庭、教育、醫療中疲於奔命的人,早已喪失了攀登的勇氣和力量。在我有限的閲讀時間裏,三分之一給了通俗讀物。我這樣自我安慰:生活已足夠疲憊,何苦為難自己,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啃“晦澀難懂”的經典,讀些俠骨柔情不好麼?閲讀本身便兼具休閒娛樂功能。然而,若所有閲讀都是通俗讀物,我又無法忍受。對於養成閲讀習慣的人,內心對自己有要求。很多通俗讀物製造短暫的遺忘與虛幻,讀時讓人沉溺,讀後無精打采,給精神麻痺而非滋養,永遠無法擁有高品質閲讀帶來的身心靈的喜悦。真正的閲讀是尋找精神共鳴與心靈輝映。能給人力量的閲讀,一定是有品質的閲讀,教給我們怎樣積極面對多蹇的人生。

白説:學習,相當重要一點是去喜歡你不喜歡的,適應你不適應的。打開自己,試着體會和接納那些不同的聲音。如同讀書,不要因為一本書的主題或表達方式很陌生就去厭惡它。

再談讀書,我常常會在未讀之前就輕易拒絕自己陌生的作家與作品,在自己熟悉與習慣的題材和語言風格里遊走。是否可以在閲讀中更深入地打開自己,挖掘精神與心靈的潛能?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讀到自己,既然人生已漸漸失去選擇的可能性,為何不在閲讀中嘗試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去讀到未曾發現的自己?

白説:有的書當你很年輕的時候就把它讀了,以為是讀過了,其實是錯過了。太年輕的時候,有些書的味道你是讀不出來的。而在你真到了需要它的年紀,卻沒再次跟它相縫,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用《白説》中的話結束讀後感:“生活就是一個問題接着一個問題。人們格外需要學會在不完美中讓內心得到紓緩和解脱,迴歸到正常的日子當中。”

第4篇:《白説》讀書筆記

《白説》讀書筆記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失敗,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成功固然好,失敗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到什麼?

自從掀起大學習熱潮後,大家借閲圖書量突飛猛進,整個站區都充滿了讀書的氛圍,看書成了收費員們閒暇時的小甜點,大家都沉浸在書的海洋裏。

我當然也不甘落後,其中白巖鬆寫的《白説》一書深深吸引了我,白巖鬆大家並不陌生,在我的印象裏對他的認知僅限於他是一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他被所有的榮譽和光環包圍着,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但當我讀書以後,對他的認知逐漸清晰,他是一位喜歡古典音樂、喜歡足球也愛看球、有思想、敢想敢説敢做、堅持運動、併兼職大學生的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書中説道:“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白巖松本人也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證實了這一點,他大學剛畢業那年,分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但報道的那天卻被通知:“對不起,你的關係已經被退回廣播學院了,我們不要你了”,對於當時只有21歲的他,遭受如此打擊之後,不是用衝動解決問題,而是選擇冷靜一段時間再做決定。一年以後,他的付出和努力也只換來在《中國廣播報》和一羣中老年人排節目表的工作,他又選擇用冷靜的態度去面對此時的不如意,正是由於他的這份冷靜,才有後來的成功,他始終堅信失敗是另一個成功的開始。很快,他就成了獨當一面的編輯、業務骨幹,有了此後所有的成就。

每屆“感動青銀”十佳人物在成功之前都經受了苦難和挫折,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失敗,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成功固然好,失敗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到什麼?

俗話説“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要勇於面對失敗並要戰勝它,同志們大膽向前,用我們的熱情去為高速事業做貢獻。

第5篇:《白説》讀書筆記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白説》讀書筆記的寫法。

第一次聽説白巖鬆是在高中的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推薦我們去讀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和關注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人的言論,自那時起,我就開始關注白巖鬆了。

白巖鬆,央視主持人,1968年8月 20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1988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主持《新聞週刊》、《感動中國》、《新聞1+1》等節目,以其“輕鬆、快樂、富有趣味”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喜歡。

1993年,白巖鬆參與創辦《東方時空》,並推出了《東方之子》等欄目。1997年主持了香港迴歸、三峽大壩截流等節目直播。1999年參加了澳門迴歸直播、國慶五十週年慶典轉播。2003年新聞頻道創建,他開始主持《中國週刊》(後更名為《新聞週刊》)。

2000年被授予“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擔任2004和2008年兩屆奧運火炬手。在其主持生涯中,先後多次榮獲“優秀播音員主持”獎,並於2009年榮獲“話語主持羣星會年度終身成就獎”。

2015年6月19日下午3時許,中央電視台《新聞1+1》欄目官方微博“新聞一加一”發佈消息稱, “根據頻道播出安排,6月19日-6月26日《新聞1+1》節目暫停播出。”2015年6月20日晚,央視《新聞週刊》官方微博“央視新聞週刊”發佈消息稱,6月19日-6月26日央視《新聞1+1》節目暫停播出。

《白説》是白巖鬆2015年的作品。

這幾年,央視主持人相繼離職,白巖鬆還依然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用節目發聲。對於説話這件事,白巖鬆新書《白説》封面上有段話:“我沒開微博,也沒用微信。只能確定這本書裏所有的話,都是我説的。” 他表示,儘管“説話不是件好玩的事兒”,“話多是件危險的事。然而,沉默更加危險!”他依然嚮往“説出一個更好點兒的未來”,就算“説了白説”,可是“不説,白不説”。

在新書《白説》後記中,白巖鬆對此書的總結説:“這是一本自傳嗎?不會有人這樣問。 可我還是想搶着回答:好像是。因為在整理這本書的過程中發現,一路上與人聊天的話語,其實比寫在紙上的履歷更真實地記錄了自己在內心裏走過的路。”

對於中國時政和改革,白巖鬆也直言不諱,他説“中國結束了捱打的時代、捱餓的時代,正在進入一個捱罵的時代。”“眼下這個時代的不夠公平,是通往更高層次的公平的必經之途。”

對於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中國軟實力,白巖鬆在書中説:“中國人似乎在用望遠鏡看美國,美國所有的美好,都被這個望遠鏡給放大了,美國人似乎也在用望遠鏡看中國,但我猜他們拿反了。”“日本外交部曾想把‘哆啦A夢’選作‘國民大使’,中國也有這樣的大使嗎?”

關注白巖鬆,我將繼續下去。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5篇《白説》讀書筆記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白説》讀書筆記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