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後感>

教育名著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 閲讀(1.7W)

教育名著讀後感精彩多篇

教育名著讀後感 篇一

我閲讀了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一部自傳性的長篇小説。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對自己一生的經歷加以概括和提煉,以自己為原型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英雄形象。

保爾·柯察金是十月革命後蘇維埃第一代共青團員的代表,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作者深刻的描寫了這個人物內心世界的美,展示了主人公從童年起,直到國內戰爭和入黨後的成熟時期的人生經歷。反映了他在革命鬥爭的烈火中百鍊成鋼的成長過程。

保爾。柯察金出身於一個烏克蘭的工人家庭,在幾十年的學習和鬥爭中成為了一個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他從小誠實質樸,渾身是膽,無所畏懼,但對剝削階級有着刻骨的仇恨,渴望反抗,同時自我要求上進,喜愛閲讀各種革命書籍,思想覺悟提高快。他的性格堅強,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和敵人進行堅強的鬥爭。更重要的是他能夠自我反省,對自己頭腦中殘存的舊思想開戰,客服了自己的無政府主義影響,客服了缺乏組織紀律的觀念。再也不做自己感情和習慣的奴隸。他將自己融入人民大眾之中,工作完全忘我,為了人民羣眾得利益而甘願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面對身體狀況的惡化不屈不撓忍受劇痛,在另一條文學的戰線上繼續為人民服務。他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英雄形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鐵的精神是怎樣的?在烈火中煎熬,在重重困難中挺身而進;在烈火中千錘百煉,在惡勢力的壓迫下正義反抗。

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數中所説的那樣: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再臨死的時候,他能夠問心無愧的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人應當趕緊的、充分的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結束他的生命。

青春永遠都是美好的,但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

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教育名著讀後感 篇二

今天,我看了一篇《國家孝德教育篇》,裏面有許許多多的教育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而我最感興趣的是第四篇:《孝的培育》,(。)我知道了:那裏面寫着媽媽和爸爸是我們最重要得人,世界上最沒的聲音是媽媽的呼喚,父母親是最温暖的陽關,媽媽的羅嗦是為了我們好的,除了孝敬爸爸媽媽還要孝敬爺爺奶奶。所為父愛是山母愛是海。這些句子讓我感到了:“父母親的愛是那麼的重要。沒有父母的愛,就向一個冷酷的黑暗世界,那些可憐的孤兒是多麼的不高興的。

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有一次,媽媽在這裏整天都叫我:“幹什麼幹什麼……”我説:“煩死人了!”媽媽説不管我了,我説不管就不管。第二天那些事都忘了做,給老師批評了,才明白媽媽是對我好的,我真後悔啊!所以我從那以後我一聽到媽媽的羅嗦了,我就做好了。那其實是一個勸告,是為了我們好,要應該聽的。同學們你們也有這樣的經歷嗎?你們又知道了什麼?

這篇教育篇,我覺得裏面非常有許多知識和教育,非常讓人覺得好看,教會我們很多知識……看了我這篇觀後感,那以後就要孝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你們要記住哦!

教育名著讀後感 篇三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證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能夠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好處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盼,她期盼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盼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盼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盼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齊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狀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務必去解析老師複雜的説辭,眼睛務必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推薦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理解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痴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國小四年級,數數還超但是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脱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就應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並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就應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説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聖珍常説: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杯具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忙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理解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教育名著讀後感 篇四

暑假裏,我讀了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從而受益匪淺。

《愛的教育》風靡全世界不是偶然的:國小三年級學生嗯果科在兩個學期的記事,構成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其中穿插着老是每個月給學生講的一則則美好有真實的“每月故事” ,於是將一個國小生的世界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作者通過生活中的平凡的細微的小事,娓娓地記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意,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也從而刻畫了人物的各性、特點和對人的態度。

《愛的教育》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5月的每月故事——《尋母記》。裏面主要寫了一各意大利的男孩馬可到美中尋找自己的母親,開始坐船27天的坐船,“自己”天天夢見一個陌生的面孔説自己的母親已近死了。韓天天痛苦的不能入睡。到了最後幾天馬可感到好一些。馬可認識了一位好型的倫巴第老人。到了美洲。馬可下船時發現自己的錢袋丟了。而到了母親發信的地方,那裏的人都説:他們一家都搬到布蘭卡港。只有一個人説他們一家人搬到科爾多瓦。他到了那裏,一個兇巴巴的老人説主人們昨天去了不宜諾斯期了他絕望的坐在路邊,那個倫巴底老人看到他把她領進了一間屋子,他得到了一羣通過的神的幫助,到了科爾多瓦。到了那裏,一個老奶奶有説他們搬到了圖庫曼去了。他找到一個叫頭兒的商人請求一起到圖庫曼。頭兒答應了。而車伕們把馬可當傭人,威脅他,不久就病了,在頭兒的照顧下,馬可的病好了。而分別的這一天來了。經過一個星期的路,終於到了,當看到母親躺在牀上是他一句話也媽説,而母親做出了決定做手術,最後得救了。這正是母子之愛。

這部作品不刻意用修辭和結構,語言異常樸實。但由於它包含了作者對艱辛度日的社會中下層民眾的深切關愛,對普通人的純真性靈的熱情才寫得如此具體。

這本書讓我如醉如痴。有機會,你們也拿來讀一讀。

教育名著讀後感 篇五

閒暇時間,我拜讀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以及《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後頓覺收益匪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於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

在研讀《創造教育奇蹟的55個細節》一書時,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於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緻地幫助每一位閲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彷彿也在經歷着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閲讀中,發現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

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實際上,我們在教育的課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教師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師生關係。《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特色鮮明,描述瞭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幫助教師整合各種經驗,在課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決策,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意識的教學”,需要對教育心理學原理有更清醒,透徹的認識,明智地運用於實踐,改善教學。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淺出,倡導教師在大多數時候應當着眼於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試圖從學生自身尋找教育的切入點,尤其是弱勢羣體的教育問題。特別是作者對特殊學生羣體的深入研究,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只有幫助營造適宜於特殊學生的教育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一書通讀,“用愛團結集體,用策略組織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從中收益非淺。

教師通過廣泛的閲讀,拓寬專業知識,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有助於充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藴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薰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語説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才能領略到“教”。

教育名著讀後感 篇六

家長應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這是我最近在《父母課堂》雜誌上看到的,能引發我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深入思考的句子。

有人説,好父母不是靠學出來的,而是靠悟出來的。把總是用眼睛盯着孩子變為不斷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注重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要素。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這樣鮮明的觀點。是的,做好家長的關鍵就是要自覺地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去感悟,伴隨着孩子的成長曆程,父母必然也要有個不斷進步不斷學習的過程。

把眼睛盯着孩子變為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不少父母平常需要絞盡腦汁的事情。平日裏,大多數父母都有一個共通的地方:從孩子的飲食、言行、禮貌等都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去審視孩子,總想把他們規範到自己的理想狀態中。可很多的事實又不爭地告訴人們,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個共同點:得到的批評多、收到的表揚少。一味地盯着孩子的缺點、總是依賴與外力矯治孩子的言行和品德修養是很難見效的。家長應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目的是告訴我們父母要不斷地去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更多的是要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找到解決孩子學習和成長問題的鑰匙。

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對孩子的瞭解造成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生理特徵和心理變化,孩子依賴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向孩子學習、讀懂孩子這本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向孩子學習,瞭解孩子的特點和真正需要,才能與孩子產生心靈的共鳴,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貼心人和助推者。

最後作者還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家庭中建立學習團隊,與孩子共同學習。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可以説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學習場所,也是滲透力最強的學習環境。為孩子營造家庭良好的學習氛圍,譬如:對知識的追求,對科學的崇尚,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氣,生活中的溝通,知識的分享等,這種氛圍的營造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願我們每一個家長都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

教育名著讀後感 篇七

《每個孩子都能樂成》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舉行了一五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結果表明,現實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 絕大部門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這學期我有幸地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大教學論》《教育漫話》《愛彌兒》《葛篤德怎樣教育她的子女》《理想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學名著一九種》(張斌賢劉冬青)《西方教育頭腦史》(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外國教育管理史》(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社會轉型與教育變革》,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

陶行知是“五四”前後中國教育改革的旗手,畢生投身於中國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形成了本身獨特的教育頭腦和理論,如“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頭腦,他的理論和實踐,應該成為中國教育血液的重要身分,對當今。

這學期我有幸地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比方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迫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

幼兒的早起教育也是家長比較關心的讀後感。

教育名著讀後感 篇八

這本書是説關於愛的故事。主人公是安利柯,他是一個優秀文明的小男孩。我還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孩子,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勤奮的斯代地,可愛的波列科西……他們給了安利柯最深厚的友情。當然,還有疼愛他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了安利柯最無私的愛。書中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有《窮人》、《小石匠》、《感恩》等等。其中,《窮人》這篇文章深受我的喜愛。父親對安利柯的一段話更是讓我深受啟發,他説:“當你受到不幸的時候,別人幫助你,可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應該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去幫助別人,你願意看到和你一樣活潑可愛的小孩為了温飽努力掙扎嗎?那是一件多麼寒心的事呀!”是呀,在我遇到困難時,心裏有煩腦時,我總能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或許是父母,或許是老師,或許是同學,或許是素不相識的路人……有了他們的幫助,成長的路上,我才能擁有七彩的陽光和金色的夢想,

可是,在享受幸福的同時,我卻很少想到為他人做些什麼。從電視上,報紙上,我知道在我國的一些貧困山區,還有很多孩子每天只吃一頓飯,他們上學要走很遠很遠,課外書對他們來説更是一種奢侈品……讀了父親的話,我想: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呢?我們班有個同學叫廖開俊,他是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他的爸爸媽媽到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很想他們,學習成績退步了,我是不是可以試着走近他,用温暖的話語去鼓勵他呢?我在心裏給自己打下了很多的小問號。

愛,是無私的。人人都可以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或許我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許正是這一點點光芒,就能給他人帶來温暖和信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這是我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所感受到的。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讓更多的人點亮心靈之燈,把無私的愛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教育名著讀後感 篇九

説到愛的教育——中國孩子情感日記這本書就讓我非常欣賞。書時裏的任何一塊內容裏面的文章都包含着一本不同的愛。比如説:愛的奉獻篇——無私的愛,裏面的愛的帳單、快樂成長篇——和諧的愛,裏面的愛的教育……這些讓人看了都能默默地流下眼淚。這本書中,我最愛看“學校午餐有肉嗎”這一篇文章。

這是一位六年級的大哥哥寫的。他的文筆非常老練,不像是一位大年級的人寫的。他的文章寫出了一個貧困的家庭,趙朗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礦工,在一次意外中,讓家中頂樑柱倒下了,永遠失去了雙腿。趙朗的媽媽是礦工的家屬,每月會補貼他們一點,他的媽媽還被派去當清潔工,每月下來的錢很少,勉強可以填飽一家人的肚子。沒有多餘的錢去給趙朗買肉吃。自多老師聽了這個故事後,趙朗發現自己碗裏的總要比別人多一些。

從這一件簡短的事中,同學們聽了老師的故事後,都趁趙朗還沒來,悄悄地把自己肉放在趙朗的飯碗中給他吃。趙朗的媽媽和同學們都非常關心趙朗。這是愛的教育——中國孩子情感日記中的一篇。裏面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受的教育——中國孩子情感日記。如果你喜歡就趕快去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