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先進事蹟材料>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2023通用多篇

先進事蹟材料 閲讀(1.32W)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2023通用多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 篇一

20__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凱旋兩年零1天之後,費俊龍、聶海勝平安返航。與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相比,中國神舟實現了新的跨越。把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與發射神舟五號飛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運載質量、安全性能、舒適性以及圖像實時測量系統等諸多方面進行了75項技術改進。要把1公斤的東西送入軌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飛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發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許多。火箭的可靠性為0.97,安全性為0.997。第一次在點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險門”。這樣,在出現誤點火信號的情況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無法點燃發動機。科研人員還找到了改善振動環境的最佳途徑,減少了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振動給航天員造成的損害。火箭第一次安裝了圖像實時測量系統,可以把火箭從起飛到船箭分離等動作的畫面實時傳回,以幫助地面更加準確地觀測和判斷火箭狀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劉竹生:“如果楊利偉再次乘坐我們的火箭,肯定會覺得舒服多了。”

軌道艙和返回艙內有效空間不足10多立方米,卻安裝了600多台設備,僅光電纜線的總長度就有30公里左右。神舟六號飛船在保持原有技術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兩人多天飛行任務的需要以及個別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四個方面110項技術改進,使費俊龍和聶海勝在太空中生活得更舒適。

準備了足量甚至餘量的航天員消耗品,提高了座艙的環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號提高了對水汽冷凝的能力,擴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線都貼上了吸水材料,確保飛船濕度控制在80%以下。放置了很多航天員生活的必需品,並首次使用了大小便收集裝置。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座椅擁有了着陸緩衝功能,飛船中安裝了艙門密閉快速自動檢測裝置,並花費了數月時間研製出一種專用抹布,這種布不產生纖維、靜電、異味,專門用來清潔艙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説:“像前5次飛行一樣,神舟六號也具有考核各系統、發現問題從而進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5晝夜的太空之旅,費俊龍和聶海勝不僅成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行程最遠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的記錄:第一次進行多人多天太空飛行試驗;第一次進入軌道艙;第一次實施對地觀測、海洋污染監測、大氣狀況監測、植被狀況監測以及生物科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壓力服穿脱試驗、吃上熱食和覆水食品……航天員費俊龍:“我們互相選擇了對方。我們在一起很愉快。”航天員聶海勝:“信心來自彼此的默契。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 篇二

聶海勝出生於1964年,老家在湖北棗陽。在那個年代根本沒有“人口觀念”,所以父母連着生了8個孩子,聶海勝排行老六。

家裏條件不好,再加上一共10張嘴等着吃飯,所以聶海勝經常能體會到餓肚子的滋味。

而且,聶海勝經常穿姐姐們的花衣裳,還惹得不少同學嘲笑他。

不過,即使餓着肚子,也沒耽誤他調皮搗蛋。小時候的聶海勝可是遠近聞名的捉魚摸蝦小能手,有時一次能摸上來十多斤。

當然,他是逃課出去的,這些“戰利品”當然不敢帶回家。於是,他就帶到同學家,跟同學一起分享。

魚蝦用清水煮了,再撒一把鹽,在那個年代可是絕頂的美味了。

面對生活的窘迫,聶海勝深諳“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學習非常好。以至於在國中時,還獲得了一個“數學王”的稱號。

當時,考試滿分是100分,老師説最先交卷的人能多得5分,聶海勝就成了每次都考105分的那個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 篇三

夏天特別熱,但還是熱不過蘇炳添,亞洲飛人、中國短跑男神……這些稱號讓蘇炳添成為微博、微信上的熱詞,成為頻頻刷爆朋友圈的當下紅人。這位僅僅有着1米72身高的大男孩,讓國人刮目相看的同時,更讓世界側目———黃種人的“極限速度”是怎麼突破的?全球短跑專家紛紛驚歎小個子跑出的“中國速度”。

當蘇炳添正被世界矚目時,他回到了家鄉———中山,見到久別的父母,他説,很想念家裏人,想好好陪一下父母,安安靜靜休息一下。沒有榮歸故里的張揚,沒有載譽歸來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對家人的牽掛,對未來體育事業的思索。這就是中山人,敢想敢思敢為天下先,這是中山先賢留下來的精神特質,它被中山人很好地繼承,而蘇炳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百米賽場上將這一精神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正因為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讓蘇炳添一次次創造奇蹟。

蘇炳添説,一開始,他的短跑事業並不順利,而自己的進步源於起跑技術和前半程跑法的改變,即從以前先出右腳改為先出左腳,並且重點訓練了30米至50米,以及50米至70米兩段途中跑技術,兩項技術的改變讓他進步飛速……看起來,這裏面似乎沒有太多祕密,更多的是一種善於發現問題,不斷嘗試改變,甚至不斷創新的過程。我們看到的是9秒99,而我們看不到的是9秒99背後的汗水與淚水、煎熬與奮鬥,蘇炳添用成績證明亞洲人同樣能站在百米決賽的跑道上,用成績展示出“敢為人先、不斷超越、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的“蘇炳添精神”。

“添仔回來了!”家鄉人在朋友圈裏歡呼、祝福,平靜下來,作為蘇炳添的家鄉——中山需要這種“蘇炳添精神”,它帶給家鄉人驕傲的同時,帶來希望,激勵着中山各行各業砥礪前行。

中山,曾創造出可喜的成績,但成績代表着過去,如今的中山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有機遇同時面臨挑戰和壓力。如何破局,是否能從蘇炳添的身上看到些什麼,是否能像全球短跑專家研究蘇炳添一樣來研究學習些什麼,“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像蘇炳添那樣發現問題的同時敢於改變,敢於嘗試,敢於創新,從而推動中山新一輪大發展。

我們相信,香山先賢們留下的“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特質,不僅僅在蘇炳添身上傳承,同時會在每一箇中山人的身上傳承,成功沒有祕密,成功靠的就是這種在蘇炳添身上完美呈現的“敢為人先、不斷超越、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精神。

我們希望這種精神不僅是帶來9秒99的快感,朋友圈裏的雀躍,而是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凝心聚智,將中山推向最美的巔峯,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每一天都感受到9秒99被不斷刷新的愉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 篇四

他站在起跑線的前沿,沉靜自若,信心滿滿,白雲似在他的頭頂飄浮,此起彼伏的掌聲縈繞在他的耳旁。這是於20__年在夏季舉行的亞運會,千萬名觀眾一起翹首而望、神經緊繃的一剎那。

腳踩助跑器,身體前驅,姿勢到位,只見蘇炳添右腳一蹬助跑器,人就像一匹黑馬,“嗖”地向前邁進。一瞬間,他那健壯的身體猶如一隻開了弓的箭,一個健步向前奔去,襯着藍天白雲,酷似徐悲鴻筆下的馬。

緊接着,是向前跨欄,動作快速敏捷,又瀟灑自如。很快,蘇炳添不費吹灰之力就越過了第一個欄杆。原來與他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七個運動員,現在也只有四個能跟上他的步伐了。同時伴隨着如雷貫耳的掌聲與加油聲,蘇炳添在第一個欄杆與第二個的欄杆的間隔處,起先他是助跑,到了離第二個欄杆半米處,只見蘇炳添右腳一蹬,右腿一跨,身體就躍了過去,“嗖”的一聲就向第三個欄杆跑去。

9秒92的成績彷彿對他特別慷慨,讓他有充分的時間展示自己的努力成果。當在跨最後一個欄杆時,蘇炳添順利超過其他選手,奪下金牌。當跑完賽程後,蘇炳添又跑了一段距離,咬緊牙關,輕舒雙臂,向上舉起,彷彿像一位英雄一樣。

“精彩,太精彩了。”一位日本觀眾説到。蘇炳添奪魁是使整個田徑場都沸騰了。中國觀眾及教練紛紛站起,滿面春風。

當蘇炳添站在百米跨欄的領獎台上時,伴隨着中國國旗的升旗,與國歌音樂的瀰漫,裁判宣佈蘇炳添獲得亞運會男子百米跨欄金牌。

蘇炳添身披國旗,掌聲如雷貫耳,他接過獎牌,那一刻,他無比激動,向全國人民展示着他努力的成果,創下了百米跨欄的記錄——9秒9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 篇五

張定宇: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症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陳陸:最先出發,時刻抵達,為危難的鄉親奉上最好的年華。欠身體一台手術,欠妻子一個告別,欠父母一次團圓。洪水洶湧,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後,你是天空中燦爛的霞。

張桂梅: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喂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氲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煮沸擔心和苦澀,端出温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王海:在朝陽下俯衝,迎着西風開火。空中的尖刀,以一當十;疆土的堅盾,巡天衞國。山河已無恙,祖國的雄鷹已飛得更高,你刻在機身上的星星,是戰士們的巡航座標。

汪勇:沒有人能百毒不侵,熱血可以融化恐懼;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八方統籌,百般服務。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謝軍:滴答,滴答,中國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長,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時間無限細分,你讓速度不斷壓縮。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當第五十五顆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葉嘉瑩: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掘詩歌的祕密,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毛相林: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嚮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於帶着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峯,路的盡頭是家園。

國測一大隊: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傳家寶,奉獻還是家常飯。人們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們偏向艱苦挑戰。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穿山跨海,經天緯地,你們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 篇六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一樣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張順東6歲時被高壓電擊傷,由於家裏貧窮沒錢醫治,右手和雙腳潰爛先後截肢,現只有一隻手,但他始終堅信,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也能做到。腦子靈活的他,學會了使用農用三輪車,三輪車是他生產和生活的工具。張順東的妻子叫李國秀,天生沒有雙臂,但身體的殘疾並沒有讓她變得自卑,反而激發了她異於常人的毅力。只有雙腳的她做飯、種菜和打掃衞生等都做得乾淨利索,甚至還能用雙腳嫻熟地做繡花鞋墊,她説:“縫縫補補沒有問題,我做鞋墊20餘年了,做好的鞋墊還可以拿到街上去賣,補貼家用。”

每天早上7點,當整個村子都還在沉睡時,張順東夫婦就已經起牀了。他們騎上代步三輪車,前往地裏準備幹農活。一天下來,他們要打整土地、餵養牲畜、拔菜洗菜、炒菜做飯、繡十字繡等,而這些在正常人眼中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活計經常需要夫婦二人共同完成。比如在地裏幹農活時,張順東負責挖紅薯,他單臂舉起鋤頭,用力揮下,把紅薯刨出,李國秀則把籃子放倒,用腳夾起紅薯,準確地扔進揹簍;而炒菜做飯時,張順東則用他僅有的一隻手掌着勺,李國秀在一旁用腳穩着炒菜鍋的鍋把,很多正常人都自愧不如。

在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張順東家20__年申請了農村危房改造,夫婦倆都是勤勞人,建房時為了節省運輸費用,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張順東用三輪車從鎮上拉回來的,工期緊張時,白天黑夜不休息,一天運輸20多趟,連續拉了一個多月。依靠政府給予5.1萬元的建房補助及親朋好友的幫助,終於建起了新房。

“你是我的腳,我是你的手,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這是張順東同妻子常説的話,簡單卻樸實的話語裏,藴含着夫妻二人濃濃的愛意與共渡難關的決心。20__年,張順東家的總收入達到22661元,成功脱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