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先進事蹟材料>

先進楷模的事蹟材料多篇

先進事蹟材料 閲讀(1.42W)

先進楷模的事蹟材料多篇

先進楷模的事蹟材料篇1

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發布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張桂梅身上彰顯出的“忠誠於黨、無私奉獻”“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勤勉向前、不畏艱險”品格,值得組工幹部認真學習,自覺錘鍊高尚道德情操,高標準高質量地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斷開創組織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幹出組織工作的新業績。

堅定理想信念,做“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育人師”。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張桂梅雖然病魔纏身,但毅然投身黨的教育事業,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把學生的成長進步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心上,樹人先樹魂,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學生的自覺追求,以實際行動書寫對黨的忠誠。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組工幹部作為“管黨員的黨員”“管幹部的幹部”“管人才的人才”,要學習張桂梅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多角度多渠道多維度考準考實幹部,注重發現想幹事願幹事能幹事的幹部,勇於彎腰為人橋、直腰為人梯,為服務高質量發展選賢任能。要發揮表率示範作用,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保持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敢於擔當負責,做“傾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孺子牛”。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教育事業40多年,始終秉持為民情懷,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用實際行動踐行“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真誠諾言,書寫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無私奉獻。忘身為國塵氛盡,蕩產輕金糞土揮。組織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組工幹部是黨的政工幹部,要像張桂梅那樣堅持把為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作為人生的處世態度和最高追求,淡泊名利、敢於擔當、一心為民,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組織工作的一把標尺,以無私樹正氣,用真情凝聚人心,提升組織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組織優勢轉化為親民、富民、惠民、安民的優勢,彙集民智、體現民意、凝聚民心,紮實推進組織工作落實,發揚“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努力解決好羣眾的“急難盼愁”問題,提升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永遠勤勉向前,做“鋭意進取、開拓創新”的“領頭羊”。惟奮鬥者進,惟奮鬥者強,惟奮鬥者勝。張桂梅創辦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路途並非一帆風順,辦校之初的想法遭到眾人的不支持不理解,甚至引起許多人的質疑……但這些並沒有讓她就此放棄,而是繼續堅持自己辦全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在媒體上向全社會呼籲、向全社會募捐,終於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讓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迎來了開學。組工幹部作為組織工作的規劃者、組織者和實踐者,要像張桂梅那樣耐得寂寞、守住清貧、勤勉向前,願意和加班相伴、與忙碌為伍,堅持把職業當事業來追求,創新爭優、擔當作為,坦然面對個人得失、功名利祿,培育高尚淡泊的情操。要勇敢面對新時代組織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時刻保持一股闖勁和拼勁,主動發揚“安專迷”精神,敢接“燙手的山芋”,敢當“熱鍋上的螞蟻”,堅持以“我不擔當與阿誰”的追求,書寫新時代組織工作“答卷”。

先進楷模的事蹟材料篇2

“1958件”,這是滕啟剛紮根基層三十年,審理的帶案件號的案件數量。

從數量講,在法院系統不算突出。“實際遠遠不止這些,誰也算不清楚他在訴前調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幫助他人解決了多少難題。”鞍山市千山法院院長金峯感歎,“讀老滕留下的文字,他調解和審結的每一個案件,都帶着感情,帶着温度,就像他説的那樣:辦的其實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千山法庭是千山區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管轄18個村,滕啟剛的法官生涯有近三分之一時間在這個偏遠的農村法庭度過。

“清官難斷家務事”,農村的案子斷起來更難。2006年,滕啟剛初到千山法庭,就遇到一個極難的怪案。

千山鎮谷首峪村的張大媽突然發現,自己老伴兒的墳頭突然多了一個墳尖!下錯葬、埋錯墳,這在農村犯了大忌。張大媽立即跑到剛辦過白事的老王家,問他家大兒子:“是不是把你老孃的骨灰埋到我家的墳裏啦?”王家大兒子不承認,兩家發生激烈爭吵,最後鬧到滕啟剛那裏,張大媽堅決要求王家遷墳並賠償損失。

滕啟剛也很撓頭,一無法規遵循,二無判例參考。如果立案判決,結果必然應了農村那句老話:一個官司三代仇。滕啟剛講親情、論孝道,“你要是把自己親媽的骨灰永遠寄存在別人家的墳裏,你得多混啊!”一番話扎進了王家大兒子的心窩。王家大兒子其實早知道錯了,但不知如何是好才矢口否認。最後,王家賠禮遷墳,張家原諒如初。

每完成一個案子,滕啟剛都會在工作日記中詳盡記述,總結提升。滕啟剛發現,許多事兒不是差錢,就差一句話,就差一個態度,法官應該多做一點工作,多費一些口舌,“得有耐性做好調解。”

先進楷模的事蹟材料篇3

應對生死雷場,是“進”還是“退”杜富國選擇“讓我來”;失去了雙手雙眼,杜富國安慰親人戰友,“我必須會堅強”;應對授勛,他抬起殘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軍禮;他在病房頑強鍛鍊、學習播音、練習寫字,坦然應對傷殘後的人生……這位年輕戰士的情懷與擔當源於何處

遵義,是一座因紅軍長征而揚名的英雄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紅色基因注入了杜富國的靈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紅色基因像春雨一樣潤物無聲,滋潤着他不斷成長。

2010年12月,杜富國在遵義市湄潭縣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走上軍旅路,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1935年1月19日,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同樣在這個地方,帶領部隊完成保衞遵義會議的任務後,告別湄潭的父老鄉親,揮師西進繼續長征。

杜富國家門口的小路,就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衞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的路;杜富國初受文化啟蒙的皂角國小,就是當年收養革命烈士子女和遺孤的保育院。孩提時代,杜富國經常聽前輩和教師們講紅軍的故事,明白三爺爺冒着殺頭的危險,救治了失散的紅軍戰士。

參軍出發那天,杜富國和湄潭籍的新兵們仰望紅軍塑像,他明白這些穿着青灰色土布軍裝和方口布鞋的前輩,就是和家裏爺爺一齊説過話、患過難、打過仗的長輩,心裏平添幾分親切與敬意。向這些紅軍爺爺敬了第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杜富國開始了自我的軍旅生活。

小時候聽到的紅軍故事,杜富國至今記憶猶新。有一位名叫鍾赤兵的紅軍團長,在他的家鄉婁山關戰鬥中喊“跟我上”,帶領敢死隊衝向敵陣。腿部中彈後,這位英雄團長在沒有麻藥的情景下,忍着劇痛截去了右腿,還堅持走完了長征路。

杜富國説:“和戰爭年代相比,我們排雷的危險要小得多,受了傷治療條件也好得多。想一想先輩們,我做的事不算什麼。”

失去雙手雙眼的杜富國,將應對另一種人生。他有了新的目標:“雖然沒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傷,但我還有嘴。如果能夠,我想做一名播音員,把掃雷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更多的人瞭解掃雷戰士。”

先進楷模的事蹟材料篇4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温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裏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裏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台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裏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説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羣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着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先進楷模的事蹟材料篇5

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貧困户,11個自然屯很分散,最遠的屯距村部13公里,好幾個屯都在10公里以上。初到村裏,黃文秀碰了“釘子”。

“我們這裏窮了那麼多年,真的能脱貧嗎?”“你一個女娃,能行嗎?”一些村民議論紛紛。黃文秀一開口就是普通話,敲貧困户的家門時甚至會吃“閉門羹”。好不容易進去了,打開筆記本,羣眾卻不願多説。

脱貧攻堅時不我待,必須儘快打開工作局面,黃文秀急得哭鼻子,晚上回到宿舍整夜睡不着。

要取得羣眾的信任,就要從內心把羣眾當親人,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真正和他們打成一片。黃文秀請教有駐村經驗的同事和村裏的老支書,悟出了道理。很快她改變了工作方法,到貧困户家不再拿着本子問東問西,而是脱下外套幫助掃院子幹農活;貧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裏,幫他們摘砂糖橘、種油茶,一邊幹活一邊嘮家常;她不説普通話了,學着説方言……

貧困户黃邦旋想申請低保,因不符合納入低保的條件,未能如願,就不給黃文秀開門。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上門,黃文秀打起了“親情牌”:“我也姓黃,我叫你哥吧。哥這麼聰明、勤快,一定能奔小康。”

黃文秀耐心地做黃邦旋的思想工作:國家扶貧政策多得很,何必就盯着低保政策?靠低保只能解決基本生活問題,要脱貧還得加油幹,不等不靠自己幹出來才光榮。講通了道理,黃邦旋臉上有了笑容。黃文秀幫助他爭取到7000元產業獎補資金種水果,老黃一家順利脱貧。後來,他們一直以兄妹相稱。

53歲的貧困户韋乃情面對記者,淚水在眼裏打轉。老韋清楚地記得,黃文秀往他家裏跑了12次,細心瞭解實際困難,分析貧困原因,商量對策,幫他申請扶貧貼息貸款種植了20畝油茶樹,2018年順利實現脱貧。 “她一心一意幫我,像我女兒一樣!”

黃文秀週末經常不回家,走訪了全村所有的貧困户,還繪製了村裏的“貧困户分佈圖”,每一户的住址、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都一一標註在筆記本中。

羣眾從開始接納黃文秀,到打心眼裏喜歡她,敬重她。一些人開玩笑説:“你這個女娃娃還真是難‘纏’得很哩!”

山路太遠,黃文秀還不時要去鎮裏、縣城開會,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將私家車開到村裏當工作車用。今年3月26日駐村滿一年,汽車儀盤表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當天她發了一個微信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

黃文秀曾對朋友説:“長征中,戰士死都不怕,在扶貧路上,這點困難怎麼能限制我前行?”“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先進楷模的事蹟材料篇6

擇一城,務一事,終一生。40餘年,11萬公里,1804名學生,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深處女孩兒們前行的路。張桂梅的名字,以一種驚豔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視線。12月11日,中宣部決定授予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這份榮譽,她當之無愧!榮譽背後的信仰,讓每一位共產黨員倍感動容,深受鼓舞。

信仰萌芽:從美滿生活到沉重一擊

張桂梅17歲到雲南支邊,後來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教書。從前的她,也是一個愛漂亮、穿着時髦的女孩子,和丈夫恩愛有加,日子過得美滿幸福。這一切的圓滿被丈夫的胃癌晚期離世打破了。她萬念俱灰,與死神擦肩而過。直到有一天,她所在班級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我們再也看不到張老師美麗的笑容了,她每天都是哭兮兮的樣子,我們看了都喘不過氣。她毅然辭去了喜洲一中的教師職務,來到了華坪縣,開啟了一個人的苦旅。人生的路上,有風和日麗,也有驚濤駭浪。信仰在苦難的凍土中悄悄萌芽。

信仰生長:從萬念俱灰到向死而生

到了華坪縣的張桂梅,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勤勤懇懇,起早貪黑,一家一家走訪貧困生,把自己的工資、衣物都留給了他們。她近乎瘋狂地投入工作卻換來了一年多後的一紙診斷書——嚴重的子宮肌瘤。命運跟她開了這樣一個玩笑,這次,她並沒有沉淪。為了孩子們的會考,她説:“我必須活着。”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離開物質力量我們會失之貧弱,離開精神力量我們則會意志萎靡,物質力量也無從發揮。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

信仰堅定:從星星之火到曙光可見

大山深處的貧困以及由貧困造成的悲劇赤裸裸呈現在她的眼前。她一個個家訪,苦口婆心勸説女孩兒們的父母,可最終收效甚微。後來,她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把大山裏女孩兒們的貧困和愚昧從她這裏阻斷。整整五年,她從一籌莫展到東奔西走,從處處受挫到重燃希望,從備受打擊到終於實現。當我看到張桂梅心中的黨旗躍然紙上的那一瞬間,我意識到信仰的力量可以如此強大。華坪女高的畢業生中,有的當了老師,有的成為警察,有的主動選擇到偏遠艱苦地區工作。她們正在各自崗位上為社會做着貢獻。張老師的身影有無形的力量,在大山深處播撒着希望的種子,讓信仰在每個孩子們心中牢牢紮根。

我們記住了你的名字,記住了你種在大山深處的愛與堅守,華坪女中的孩子們會將你的信仰傳承下去,不只是孩子們,還有大山外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