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實用文精選>

《失物招領》説課設計【精品多篇】

實用文精選 閲讀(1.11W)

《失物招領》説課設計【精品多篇】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篇一

《失物招領》這篇課文寫的是一篇關於國小生去植物園參觀時,亂丟垃圾的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同時這篇課文也和我們平時發生在周圍的事情是息息相關的。

於是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我緊緊圍繞“失物”去講,我問學生們“失物”是什麼意思,而本課中的“失物指的是什麼呢?先讓學生們熟讀課文,在讀課文時找找,唐老師和張爺爺為什麼“發出了會心的微笑”!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隨後我通過比較形近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坐不住愛動。我就採用了競賽的方式來學習,分成四大組競爭,誰表現好,給誰哪一組獎勵一個紅花(在黑板上),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

學完課文後之後,我讓學生們結合了一下生活實際,讓學生們行動起來我問大家,我們周圍的垃圾和公園的垃圾以及公共場合的、草坪上的垃圾是怎麼產生的?學生説是路過的人們產生的。我又問,我們教室裏的垃圾是誰產生的?學生説是自己班裏的同學產生的。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怎麼產生的呢?學生髮言很積極。我又問,這些垃圾都到哪裏去了呢?於是我藉此機會讓學生們觀看了一段視頻,垃圾倒垃圾中轉站之後又被分類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壓縮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看完後,學生明白了垃圾來自生活,迴歸自然。不會消失,要保護好環境。

最後我給學生們佈置了一項實踐活動,找“失物”。找一找在校園裏或自己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就將它們扔到果皮箱裏。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篇二

《失物招領》一文主要講了唐老師帶領一年級一班的學生到植物園參觀,中午吃飯時同學們亂扔垃圾,老師用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了垃圾,旨在讓學生從文中受到啟發,反思個人行為,養成愛護環境衞生的好習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本課教學努力做到與學生生活相連,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並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自主發現、自主感悟、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合作精神。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導入新課時我説:“我們班的值日生在教室裏撿到了兩塊橡皮,請丟失的同學到老師這兒來認領。”然後揭示課題,剛才老師説的就叫“失物招領”,板書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從學生日常的班級生活入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首先,我採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儘量讀對課文,讀通句子。使學生感受到讀準字音很重要,藉此讓他們在課文中尋找並認識生字。其次,讓學生自由識字,後請小老師帶讀,接下來去掉拼音讀,到果園裏摘蘋果等形式,通過不斷復現生字,達到鞏固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記憶字形,説説自己是怎麼記這些字的。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重在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識字的方法,並提倡方法多樣化,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其實這時候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很多識字方法,比如説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生字教學實施開放式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再讀課文,自主發現

學生自由讀文時,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給小夥伴提一個問題,在你的問題中可以用“什麼”、“為什麼”或“怎樣”等詞。教師相機引導,梳理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成為學習本篇課文的線索。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還沒有學會提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在閲讀中自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

四、指導朗讀,對話交流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1-4小節後,自主交流在這幾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用“準備”説話。鼓勵學生説一些與眾不同的句子。接着分四人小組合作朗讀。學生自主交流閲讀的體會、感受,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説話訓練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學習第5-8自然段,引導學生聯繫課文插圖,抓住同學們的表現,讀出驚奇的樣子。然後啟發情感,指導朗讀。如果你是一個愛護環境的同學,看到這麼多垃圾,你的心情會怎麼樣?請試讀課文。如果你是亂丟垃圾的同學中的一個,此時你的心情又怎樣?請用這樣的心情朗讀課文。通過給學生讀、問、想、説的自由時空,充分解放兒童,在民主平等的'對話交流中,讓他們朗讀、思考、想象、感悟語文,既培養了學生認真讀書、邊讀邊想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堂課下來,感想頗多。對於識字教學,我們發現,學生識記漢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教學中我不斷地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記憶漢字,激發了他們識字的興趣,使他們喜歡學習漢字。識字量大了,如何鞏固是教學的難點,通過教學,我發現國小生對趣味識字這環節很感興趣。在遊戲中,在玩中識字,讓他們感受到識字的極大樂趣。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篇三

《失物招領》這篇課文寫的是國小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通過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垃圾,從文中受到啟發,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在課文導入時,我拿出一支學生撿到的鉛筆,然後詢問是誰的筆,讓筆的主人把筆領回去。最後,我告訴學生,這支筆就是失物,而把筆領回去的過程就是失物招領。通過事實,讓學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領”的意思。

在講讀課文時,我先提出了一些問題:課文中的“失物”是什麼東西?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又是怎樣被主人領回去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讓這些問題成為學習這篇課文的線索,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學習本篇課文。學生在自主尋找問題答案的時候也完成了對課文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學習了課文還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的習慣,還有利於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學習能力。

當我講到文中的國小生都把垃圾撿回垃圾箱去時,我環顧教室,説:“我們班也有很多的失物要招領,你們看看自己的桌子底下。”説到這裏,我就不再講話。同學們看看我,再看看桌子下的垃圾,接着就彎腰拾起旁邊的廢紙走向了垃圾簍。

看到這種情況,我很高興,同學們在學習課文時,不但學到了新的知識,也感悟到了亂扔垃圾的不對,愛護環境衞生的可貴。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他們都願意為保護環境衞生盡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樣做的效果要遠遠比單純的説教要來的實際,效果也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