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經驗交流材料>

某縣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推進會上的經驗交流

經驗交流材料 閲讀(1.62W)

某縣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推進會上的經驗交流

某縣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推進會上的經驗交流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縣與*接壤,邊境線長184公里,有壯、漢、瑤、苗等多個民族。近年來,我縣以“電視夜校”為載體,將化解典型矛盾糾紛案例、法治知識等內容製作成電視節目,在每週一晚上定時播出,各級領導幹部下沉村屯,在組織羣眾集中觀看的同時,通過與羣眾“拉家常、話理短、訴衷腸”,及時發現各類風險隱患,積極介入矛盾調處,確保矛盾糾紛不過夜、風險隱患不出村。主要三點經驗:

一、“電視夜校+把脈癥結”,破解糾紛發現難問題。為及時發現矛盾糾紛苗頭,推行“電視夜校+把脈癥結”,摸清羣眾所愁所急、所盼所願,變“被動受理”為“主動傾聽”。一是現場問脈。開展“系民心聽民聲解民困”現場接訪活動,黨員幹部在電視夜校面對面傾聽羣眾反映的問題,對能當場解決的即刻解決,對暫無法解決的分類建立工作台賬限時解決。二是線上把脈。在電視夜校上引導羣眾使用“*政法”微信平台填報需求,負責人收到信息後視情況上報或就地協調處理,實現“信息多跑路,羣眾少跑腿”。2022年以來,平台收到需求事項辦結率99.88%。三是網格尋脈。組建一支由804名黨員幹部和1458名網格員組成的“雙員”服務隊,既主動走訪摸排調處,也在電視夜校上公佈“雙員”信息,方便羣眾有矛盾問題隨時能找到人化解。

二、“電視夜校+診療斷灶”,破解工作合力弱的問題。針對有些單位之間化解矛盾糾紛協作不力、主體單一等帶來的難題,推行“電視夜校+診療斷灶”,形成化解合力。一是糾紛主體“自診”。開設電視夜校普法專欄,製作通俗易懂的漢壯雙語宣傳片,通過現場以案警示、以案釋法,實現糾紛主體“自我對照診療”。如,*鄉居民蘇某某在電視夜校欄目上觀看了鄰里糾紛化解的案例後,主動請求村委協調其與鄰居的宅基地糾紛,經雙方現場丈量明確宅基地界線,當場拆除私建圍牆,雙方握手言和。二是屬事部門“會診”。相關部門將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處機制拓展延伸至電視夜校現場,變“單一接診”為“集體會診”。2022年矛盾糾紛成訟率同比下降8.17%。三是羣眾參與“互診”。引導易發同類糾紛的羣眾在電視夜校互相開導、互商對策、互解問題。

三、“電視夜校+療效回訪”,破解糾紛易反彈的問題。我縣領導幹部主動轉變工作作風,依託電視夜校“下訪”“夜訪”,重點回訪矛盾糾紛化解成效、推動問題終結。一是定點回訪。每週一晚上電視夜校欄目結束後,各級領導幹部在夜校現場回訪矛盾已化解的當事人,傾聽羣眾反饋,瞭解已化解的矛盾是否存在遺留、遺漏問題,及時答覆羣眾疑問,實現“當天訪、當天事、當天辦”。二是上門回訪。對未參加電視夜校的矛盾糾紛當事人,領導幹部主動上門瞭解對糾紛化解工作的滿意度和改進建議,並吸收優化矛調工作。三是住村回訪。對在回訪中發現有反彈苗頭的糾紛,參加夜校的領導幹部延長住村時間,與羣眾同吃同住,調查突出矛盾、找出問題癥結、商議解決方案,直至問題解決。

分享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