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企業文化>員工思想>

企業全球化經營狀況分析及發展思路

員工思想 閲讀(8.48K)

目錄

企業全球化經營狀況分析及發展思路
第一篇:企業全球化經營狀況分析及發展思路第二篇:中小企業全球化經營戰略分析第三篇:國有企業全球化戰略發展案例分析第四篇:濰坊市飼料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第五篇: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財務分析方法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企業全球化經營狀況分析及發展思路

企業全球化經營狀況分析及發展思路

【摘要】營銷已經談化了域別、國別色彩,日益成為一種全球性的企業行為,經營全球化將成為又一種新的經營風潮。而我國企業全球化經營狀況有發展國家企業國際化初級階段的明顯特徵,經營力度不夠,投資方式比較單一,經營管理不力。針對這種種狀況,文章提出了我國企業全球化經營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

全球化經營;狀況分析;發展思路好範文版權所有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777(2014)04-0006-03

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一直沒有改變。2014年經濟全球化的步伐重新加快,國際貿易和投資規模大幅度增加。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實現世界資源的優化配置,一國經濟運行的效率無論多高,發展空間無論多大,總要受本國資源和市場的限制,只有達到全球資源和市場的一體化,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和發展空間的最大化。據調查顯示:全球跨國公司在擴大海外經營活動方面的投資逐年增加,除此之外,強強企業購併不斷,購併範圍涉及傳統的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競爭激烈的金融服務業等,有些購併甚至改變了整個行業的格局。國際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其在一些產業中的壟斷作用不斷加強,為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跨國經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一、全球化經營——中國企業選擇國際化經營的必然性

(一)外部原因

據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統計: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我國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繫愈加緊密,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日益增加。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依然比較良好。但是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日本經濟的回調,將影響到我國外貿出口的增長;同時,針對我國的反傾銷等貿易摩擦仍然會大量存在;加之受我國外貿連續三年保持超常規高速增長的高基數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外貿出口將面臨一定的挑戰。但是,首先,世界經濟放緩屬於復甦中的回調,不會出現趨勢性改變,因而仍將保持穩定的外部需求。其次,我國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工業配套水平以及低廉的勞動力,將繼續吸引大量外資流入,加速全球製造業向中國轉移,這種趨勢不會因一些短期性因素而較快發生轉變,而外資企業已佔據我國外貿出口的半壁江山。

(二)內部原因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的戰略部署,為今後20年我國的對外開放明確了目標。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基礎上做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戰略。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在更大的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奠定了基礎。入世與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有着密切的聯繫。一方面,入世強化了企業走出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入世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享受的權利主要體現在國外,只有“走出去”,向國外輸出資本和商品,中國企業才能夠充分享受到入世的權利,從而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二、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現狀

經濟全球化給市場競爭帶來了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國內市場競爭國際化和國際競爭國內化。我國加入wto後,市場開放和營銷全球化成了中國企業必然的選擇。我國企業不僅要承受跨國公司在中國本土帶來的競爭壓力,而且還要在人家的土地上與外國公司競爭。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並不只是與當地公司爭奪市場,還要與其他國際公司搶佔份額。產業、市場、顧客的全球化使企業面臨的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經營的問題,而是如何進行全球化經營的問題。企業要在所面臨的全球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才能夠生存下去,否則在競爭中勢必會處於劣勢,甚至威脅到自身的生存。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海外投資已初具規模,中國對外投資的領域主要是資源開發、生產加工、交通運輸、工程承包、旅遊餐飲等。

(一)從投資主體看,從事海外經營的中國企業有四大類

1.外貿專業公司和大型外貿集團,是中國企業海外經營的先鋒和主力;

2.大型生產性企業或企業集團。這些企業從事跨國經營的優勢是,有相對成熟的生產技術和一定的研究與開發能力;在國內有龐大的生產體系和銷售網絡;產品的價格性能比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雖然這些公司海外經營的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

3.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

4.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數量多,投資規模小,經營品種單一。

(二)從投資方式看,貿易是中國企業海外經營的主要方式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4年底,中國累計設立境外非金融類企業6960家,協議投資總額137.8億美元,中方投資額93.4億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裝配企業420家,中方投資額11.22億美元,每年

大體上帶動了國內出口21.57億美元。同時,累計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147.8億美元,完成營業額827.2億美元。簽訂對外勞務合作合同額295.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37.6億美元,派勞務273.4萬人次。

三、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存在的問題

然而,在實踐上,與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相比,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也存在不

少問題。

(一)我國對外投資的規模與我國整體的經濟實力是不相稱的

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經中國商務部批准和備案設立的境外非金融類中資企業510家,而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081家。可見,與中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相比,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力度不夠。以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來看,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金額僅佔世界對外投資金額的0.15。與中國經濟大國的身份很不相稱。此外,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的比例為1∶0.09,不僅大大低於發達國家1∶1.14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1.11,甚至低於發展中國家1∶0.13的水平。由此可見,中國資本流入與資本流出的嚴重失衡,這種強烈的反差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也十分罕見。

(二)海外投資的資源導向性明顯,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1990~2014年度,中國30家最大的跨國經營企業中,有23家屬於資源開發型企業。以漁業為例,自從1983年以來中國的一些企業在尼日利亞、印尼、阿根廷、美國等20多個海洋資(來自好範 文網:)源豐富的國家投資進行漁業開發,已運回國內數十萬噸魚貨,佔我國漁業總產量的17;中信公司在非洲、拉美、西太平洋等地區在開發林業資源以取得很大的成效,運回大量的木材。冶煉行業,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在澳大利亞總投資2.8億澳元開發鐵礦,在這20年時間內運回2億噸高質量礦砂。這説明中國產業跨國經營的技術含量不高。不過,近年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業務領域逐步擴展到生產加工、資源開發、工程承包、農業合作和研究開發等眾多領域,擴展層次在不斷提升。有的產業已由早期的建點開辦“窗口”發展到投資辦廠,帶動國產設備競爭出口,跨國併購股權置換,境外上市,設立境外研發好範文版權所有中心創辦科技園業,建立國際營銷的網絡和戰略合作關係等各種形式

(三)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尚處不夠成熟的低級階段,比較優勢尚不突出,投資於鄰近國家和地區往往更容易使比較優勢得以發揮

近幾年來,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區域分佈已擴大到五大洲。但從總體上來看,投資的區域仍舊相對集中。從投資總量上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北美(僅指美、加、墨三國)、大洋洲、亞洲(東南亞、西亞)等地區,有明顯的地區集中性。從對外投資國別上看,投資主要集中在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過的少數石油,礦產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到2014年底,中國企業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累計投資超過2014萬美元,累計投資量佔中國工業對外投資量的9形成了三大核心區:港澳的地區、美加地區、澳新地區。中國企業在這三大核心區的投資企業數和投資額分別佔中國對外投資企業比重28.61、36.01和17。

(四)投資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採取投資新建方式

這種方式儘管有其優點,但其耗時長,難以快捷地進入市場。

(五)在經營管理上實行的是異地化經營

由於受我國政府的國內資金配套和外匯等計劃管理的限制,跨國經營企業不能完全依據國外市場情況進行決策,從而錯失良機;而異地化經營則使經營項目在國外,管理機構和人員在國內,只派與經營項目有關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去國外經營,且派出的管理和技術人員有相當一部分素質不高,不熟悉市場運作規律,不能及時依照市場的需求偏好改進產品,發現和挖掘市場機會。

由此看來,我國企業跨國經營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國政府近年出台了相關政策,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直接投資,即鼓勵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

四、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發展思路

中國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擁抱世界。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先行者們已經做出嘗試並探索出新的路徑。海爾通過在美國建立工廠將自己的產品賣到了美國市場;tcl通過收購湯姆遜進入歐洲市場;而通過反向oem,萬向成為世界最大的萬向節生產商;中集也成功地成為世界矚目的集裝箱生產商。

然而,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經營並非一帆風順。在tcl收購完成後,海外人才的困境暴露無遺;而在華為全力拓展國際市場時,它遭到了來自思科的知識產權的訴訟,事實上,對於更多希望出海的中國公司而言,國際市場的貿易規則、競爭的遊戲規則仍然是個未知的“禁區”;而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中國企業成為跨國公司時所需要的管理國際化公司的模式或者流程及運營的經驗。

中國企業就是這樣開始了闖蕩國際的歷程。“我們沒有時間再做準備了,這個市場留給我們的機會不多了”,李東生坦言國際化的壓力。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中國企業只能邊練邊學,這就像是中國參加奧運會“以賽代練”,中國企業寄望於在國際化的實踐中積累經驗,而對於更多的中國企業而言,國內市場練好內功將是決定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一)跨國經營戰略:漸進性和創新性

跨國公司的跨國經營戰略主要特徵,一是跨國經營方式的漸進性,二是跨國經營戰略的創新性。跨國公司的發展歷史表明,幾乎所有的企業是從國內市場起步,然後以母國為基地,逐步走向世界,最終發展成為跨國企業。從大多數跨國公司走向世界的過程來看,從國內經營到跨國經營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然飛躍。絕大多數企業在成為跨國公司之前,對跨國經營方式的選擇都採用了“先易後難,逐步升級”的戰略。一是解決後發劣勢的困擾。“走出國門後才真的發現,很多對手遠遠比海爾強大得多。”張瑞敏形容這種差距,就相當於對方都是博士、碩士,而自己才中學畢業。一個新面孔在國外也根本無人搭理。二是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必須整體考慮。應該是先把國內市場做大後再嘗試走出去,這可能也是轉化後發劣勢的問題,要做到“無利不為、無內不外”。

跨國公司的跨國經營戰略的創新性是跨國公司不斷適宜環境變化的結果,他相繼經歷了由多國國內到簡單一體化,再到複合一體化的由低到高的發展階段,即多元化發展。跨國公司首先實行的是多國國內經營戰略,即針對不同市場在當地組織生產和銷售。以後,隨着貿易壁壘的減少,通訊技術的進步和國際競爭的加劇,企業日益傾向於利用外部資源服務於自身的價值增值。相對於高新技術產業,為適應國際化戰略,可將國內的生產基地轉移到生產成本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和地區,還將研發、設計、研究所等都逐步遷往歐美髮達國家,以跟蹤最前沿的技術。

即使漸進也好,創新也罷,面對我國目前的狀況,“中國企業出海的模式選擇”也可借鑑:一是海爾模式,通過到當地設廠,衝破貿易壁壘,然後在當地樹立品牌的形象;二就是tcl的模式,收購知名品牌的形式;三就是聯想模式,奧運其實是中國可以利用的很大的機會,日本的精工愛普生,韓國的三星都是通過奧運會打造了自己的國際品牌;另外還有一種就是中國企業在國內做大以後借船出海。小靈通在國內做的非常成功以後,開始拓展海外的市場。

(二)國際投資戰略與跨國兼併的結合

1.資源開發型產業是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預防性產業。我國人均自然資源比較短缺,利用別國資源優勢,以油田和其它重要資源開發為導向的對外投資應是我國跨國經營的預防性投資。通過對外投資建立資源穩定的供應基地,可以降低通過市場轉移資源的交易成本,有利於規避世界市場資源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也防止受制於他人的被動局面。

2.勞動與資本相結合的產業是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基礎產業,從世界跨國公司對外擴張戰略由資源——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規律,以及中國在國際競爭力中的比較優勢來看,中國企業選擇較成熟的勞動相對密集、核心技術相對穩定、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產業作為跨國經營的起點是毫無疑問的。我國的製造業便符合上述條件,因此製造業將是我國對外投資的主要行業,如以家用電器、摩托車為主的中檔加工組裝型製造業、紡織業和服裝業等。

3.研究與開發型技術產業是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重點產業。我們應該考慮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內形成梯度優勢,並逐漸推進其產業高度化。這就需要在跨國經營中發展以研究與開發為重點的技術型對外投資。眾所周知,在經濟全球化的劇烈競爭中,從我國技術開發、研究力量還比較薄弱,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的比較優勢來看,中國企業選擇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國際經營的起點應該沒有疑問,但應該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梯度優勢,並逐步推進其產業高度化,以利於產業結構調整。

4.直接投資方式的選擇。中國大型企業對外國直接投資應以經營為主,出資形式也要多樣化。因為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起步較晚,資金、技術實力不足,銷售管理經驗不足,精通跨國經營管理的人才也不多,採用獨資形式,不利於節約有限的資金和達到與東道國企業優勢互補的目的,也不利於產品的市場營銷和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更不利於爭取投資所在國政府和居民的廣泛支持以及獲得當地的政策優惠。而採用合資經營方式,既可以減少資金的投入,又有利於彌補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經驗不足的缺陷,還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合資夥伴的管理經驗,銷售技能以及在市場的信譽、供貨的銷售渠道。但是,採用合資方式,不利於保護技術祕密,因此,對於擁有獨特技術優勢的企業,可採用獨資或購併的經營方式。

5.樹立“全球”管理意識。面對國際上經營戰略創新加速的狀況,中國企業家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一方面,要在國內迎接國外企業和商品的“搶灘”與挑戰;另一方面,又要讓自己的企業突破自身狹隘的區域市場,走向全球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這個過程中,經營者自己首先應該具有全球意識,善於站在全球市場的角度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具體來説,一是要善於從大處着眼,放眼遠大目標,不能目光短淺。二是要勇於接受新的挑戰,嘗試新的經驗,不能墨守成規。三是要融入他國文化,視差異化為一種資源,不犯文化上的錯誤。四是要精於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世界,不斷汲取精華,博採眾長。就企業決策者的領導能力而言,還要引導自己的企業和員工樹立全球化經營的思想,在具備現代企業管理能力的基礎上,認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特別突出促成組織向全球化方向變革,創造適應全球化趨勢的學習環境,激勵員工追求卓越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韋明.企業的品牌全球化戰略[j].企業管理,2014,(5).

[2]劉玉林.海外營銷策略展望[n].國際營銷,2014-10-05.

[3]吳息遠.觀點分析:中國企業如何變成“狼”[n].市場報,2014-09-05.

[4]吳江.三大巨頭博鏊論壇上細維碰撞·熱論企業國家化[n].羊成晚報,2014-04-25.

[5]金鋼.本土化: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重要戰略[n].國際經濟與合作,2014-10-14.

[6]王輝耀.中國公司跨國經營的路徑和要素準備[n].環球時報,2014-10-18.

第二篇:中小企業全球化經營戰略分析

中小企業全球化經營戰略分析

發佈時間:2014-7-19信息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作者:吳雪平

[摘 要] 中小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作 出了突出的貢獻。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中小企業如何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利用好國內外資源和市 場,規避國外貿易壁壘,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提升自身競爭實力,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一個不可迴避 的問題。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化經營所具有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構建我國中小企業全球化競爭優 勢的對策

[關鍵詞] 中小企業;全球化經營;戰略選擇

一、中小企業全球化經營的背景分析

1.全球化經營戰略,企業的必然選擇

這是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一方面,中小企業在低技術含量的行業裏,國際競爭力非常強。更重要的是,由於外資、內資大量投入,某些低技術行業生產過剩。過剩之後的出路是出口或對外投資,而我國出口大幅度增長,擠佔了一些國家的市場,使得某些國家對中國的貿易保護嚴重,因此,走出國門、對外投資是必然出路。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在國內也面臨競爭壓力。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跨國公司母公司約有6.5萬家,共擁有約85萬家國外分支機構,形成一個龐大的生產和銷售體系,控制了全球產出的50%、世界貿易的60%和技術轉讓的70%以及國際直接投資的90%以上。①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新技術新工藝的70%以上為全球最大500家跨國公司所擁有,這些跨國公司均在中國登陸。隨着我國市場在全球市場份額中比例的擴大,他們把更多的製造和研發業務放到中國,這使得我國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是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強大抵禦風險能力的超強巨型企業。而我國的中小企業依靠廉價勞動力產生的成本優勢日漸削弱,在核心技術、管理能力、資金實力、規模效益等方面的劣勢卻日益明顯。同時,在經濟全球化潮流衝擊下,每一個企業所面對的都將是“國際市場”,在經營時所遵循的準則和慣例都將是“國際準則”和“國際慣例”。在此情形下,企業必須把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放在全球經濟總體發展中去,制訂全球化經營戰略。

2.國家政策支持,投資環境寬鬆

中小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得到中國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在積極引進來的同時,推動我國企業走出去,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淨額211.6億美元,其中非金融類176.3億美元,同比增長43.8%。截至2014年底,我國5000多家境內投資主體在全球17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近萬家,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金額906.3億美元,其中非金融類750.2億美元。②2014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87.2億美元,其中以併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61億美元,佔我國同期投資總額的32.6%。③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政策。包括簡化審批手續,下放審批權限,加大對境外投資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完善信息服務體系等。國家發改委、國資委、國家開發銀行等部門也在企業跨國兼併中態度積極,一

些併購已明顯體現出國家的戰略利益。

其次,超過萬億的外匯儲備推動我國企業“走出去”。2014年我國外匯儲備1.53萬億美元。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升值6.9%。④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2014年4月,我國外匯儲備為1.76萬億美元,2014年6月26日,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兑6.8634元人民幣,高額外匯儲備使中國面臨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美元資產儲備的“縮水”成了現實問題。而鼓勵、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投資成了緩解這種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再次,中國入世後,與大多數國家簽有投資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徵税協定,這為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必要的保護和良好的政策支持。

最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外國投資者持歡迎態度,並提供比較寬鬆的投資環境。如管制政策鬆動、投資和貿易體制的自由化、資本的自由流動、活躍的市場中介、新興的金融工具等為跨國經營提供了方便。

3.經營機制靈活,比較優勢明顯

一是具有規模小適應性強的優勢。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的規模一般較小,投入資金少,佈局條件要求簡單,能廣泛地分佈於各種環境,甚至在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較差的地區也能生根發芽。中小企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組織結構簡單,有靈活的經營管理機制,投資決策迅速,營銷方式有較多的自主權,對市場變化反應靈敏。在經濟蕭條時,容易進行技術、產品及經營方式等多方面的調整,一旦市場好轉馬上就能恢復生產,具有“船小好掉頭”的優勢,能有效地抵禦經濟波動,保持市場活力。尤其是,我國中小企業大都是在艱苦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在夾縫中求生存,歷經挫折和磨鍊,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鬥志,這使中小企業更容易開拓海外市場,並迅速站穩腳跟。

二是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中小企業在生產技術、經營、人員素質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我國的企業在勞動密集型生產技術、工藝設備以及機電、小規模製造業方面具有傳統的比較優勢,這種傳統產品和成熟生產技術在經濟發展水平與我國相似或略低於我國的區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許多發展中國家,由於自身經濟水平低,國內市場範圍小,從客觀上限制了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的進入,使得我國具有傳統產品優勢和成熟技術優勢的中小企業發展對外投資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中小企業全球化經營所面臨的問題

1.管理落後,缺乏戰略目標

我國中小企業生命週期普遍較短,重要原因之一是管理水平相對落後。同世界一流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技術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管理方面的差距更為突出。如,推行現代物流管理方式,以訂單流帶動物流、資金流,實施流程再造,建立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供應鏈,大幅度減少中間管理層,弱化行政色彩等,都是管理思想上的重大突破。而我國許多中小企業,經營方式落後、組織結構僵化、管理流程低效,在企業開始國際化經營時期,其弱點顯而易見,已成為嚴重阻礙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另外,我國中小企業大都缺乏長遠戰略眼光,很少着眼於企業長期發展,更多關注的是眼前的盈利,而暫時的成功並不是長期生存的保障。技術的突破,或是市場條件的突發性變化,都會

使暫時的領先優勢蕩然無存。因而,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富有朝氣的企業文化氛圍,都將嚴重製約企業的成長,這是值得我國中小企業審慎思考的問題。

2.創新不足,國際競爭力弱

據對部分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的設備技術水平普遍落後10年左右,一些個體私營企業甚至以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技術設備為主進行生產。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創新開發不夠,其研發費用僅佔產品銷售收入的1-2%,而全球500強企業的研發費用佔到了其產品銷售收入的5-20%。更為嚴重的是,我國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還未認識到科技投入和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深遠影響,仍憑藉於勞動力成本低,負擔輕的優勢,不願投入資金研究和開發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孰不知技術落後、產品附加值低的產品即使在國內市場也難有競爭力,何況在變化多端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呢?

創新較少,致使我國中小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普遍較低,生產成本較高,在生產規模和資本積累方面處於劣勢,產品和技術大多隻屬模仿性質,競爭性不強。從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的產品結構來看,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這與韓國、東歐、印度等國的出口產品存在嚴重的同構性,而我國中小企業在勞動力成本方面不具競爭優勢。

3.面對風險,規避防範不力

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抵禦國際市場風險能力不強。現代市場競爭變幻莫測,國際化經營不同於國內經營,在許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異,國際化經營涉及的環節多,需要考慮的問題複雜,尤其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説,由於缺乏全球化經營管理經驗,同時,往往受自身人力、財力、物力條件的約束,對東道國的金融政策、外匯管制、税法、勞工法律、資金管理等了解不全面,對有關經濟政策的變化反應不敏感,對社會風俗、國際市場、行業和產品等信息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也對自己行業的“國際標準”不甚瞭解,給我國企業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因素。

三、構造我國中小企業全球化競爭優勢的對策

1.制訂長期戰略決策,競爭未來

戰略決策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全局性、前瞻性的決策。世界範圍內的產業重組要求中小企業必須重視、研究和制訂長期戰略決策。但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對外投資所佔資源的比重要比大企業大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他們總是希望儘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這是擴展自身規模的必要過程。他們會避開存在更多不確定因素的長期目標,側重能很快帶來收益的短期項目。這樣一來,雖然在短期內可能產生一定的收益,投資回收快,但從長期看,企業投資缺乏長期目標,很難把握未來可能出現的機遇,企業發展後勁不足,不僅不能擴大市場佔有率,甚至已有的市場都可能失去。因此,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發展階段,將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已有的和新獲得的比較優勢培養競爭優勢,不斷地提高自身實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2.加入國際分工協作,提升實力

中小企業以其某方面的核心競爭能力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加入國際產業分工和協作網絡,這是我國中小企業進行全球化經營的捷徑和重要策略。中小企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加入國際產

業分工和協作網絡,不僅可以迅速發展和壯大我國的中小企業,還可以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升級和優化,提高生產技術水平,使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迅速達到國際要求,並積累全球化經營的經驗,培養一大批掌握世界先進科技的人才和熟悉現代企業運作的綜合管理人才,提升逐步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3.選擇合理經營區位,壯大自己

我國中小企業對外投資的目標市場應該以發展中國家為主。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從總體上來看還不高,與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相比有明顯差距,但較之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企業,卻具有明顯的相對先進性,因此,中小企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行業和產品優勢,找準市場切入點,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區位進行投資。選擇經濟發展水平與我國相似且需求結構也類似的區域進行投資,便於中國相對優勢的發揮,同時,也有利於中國的“產業梯度轉移”。我國中小企業的中檔技術產品,很適合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使用。因此,國內中小企業完全有條件也有能力到發展中國家去創辦跨國公司。同時,中小企業要善於尋找“產業空隙”,在對外投資時選擇大企業追求“規模經濟效益”而不願或難以涉足的市場,為大企業提供原材料,生產零部件,提供維護和其他配套服務。有能力的中小企業,還可以利用自身經營靈活的特點,擠進高新技術產業,跳出長期在傳統產業中過度競爭的市場局面。

4.建立產業集羣組織,優勢互補

我國中小企業資金缺乏,生產規模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而採取產業集羣,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金和技術,弱弱聯合,優勢互補,克服單個企業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困難,改變中小企業在競爭中的不利地位。產業集羣是一羣獨立自主又相互關聯的企業,依據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建立起來的組織。這樣集羣的產業網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通過精細的專業化分工與緊密協作,對外形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團隊,從而提高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企業間通過建立集羣組織結構,可以有效解決企業間缺乏協作、地區專業化程度低的問題。

5.採取差異化的戰略,規避風險

由於中小企業一般投入產出規模較小,資本和技術構成一般較低,從而導致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低下。特別是很大一部分企業集中在技術含量低、生產工藝簡單的行業,無力實施低成本戰略,因而採用差異化戰略是明智之舉。通過挖掘其他產品的不足,填補缺陷,提升其使用價值,從而生產出更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是開發空白市場,挖掘別人忽略的市場空間,生產某種獨特的有價值的產品,將自己與其競爭對手區別開來,使企業獲得溢價。

在國際市場上,全球化經營須針對不同的東道國市場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經營戰略。單一戰略模式在跨國經營中是行不通的。在全球經營戰略的制定過程中,尤其在swot的分析時,依據企業的目標,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及發展有着重大影響的因素進行客觀評價,既要綜合分析企業內部條件的優劣勢和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又要考慮對各東道國經營環境差異的適應性,低成本原材料來源和全球規模經濟效率,全球性競爭條件,在一個東道國採取的戰略行動可能在其他東道國中產生的影響等,通過一體化領導對分散於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進行統一協調。

註釋:

①王健.跨國公司的現實和潛在影響[j].宏觀經濟研究,2014,(7).

②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201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

cn/accessory/201409/.

③張意軒.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明顯加快[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1-25 .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關於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tjgb/.2014-02-28.

參考文獻:

[1]尹宇明,陶海波.我國企業跨國併購的利弊分析和政策建議[j].商業時代,2014,(12).

[2]鍾正巖.積極推進利用外資方式、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的兩個創新[n].國際商報,2014-01-04

第三篇:國有企業全球化戰略發展案例分析

小組作業:

國有企業全球化發展戰略研究

一、海爾安營紮寨模式

海爾是國內企業較早走出去的企業,早在中國加入wto之前。這種模式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直接建立和推廣自己的品牌,樹立當地企業形象,以便更好地更多銷售自己在當地和中國所生產的產品,避免更多的關税壁壘等,如海爾在美國、巴基斯坦等國所建立的生產基地。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容易獲得所在國消費者的信任和歡迎,提高銷售,可以迴避關税,但挑戰是成本較高。

二、tcl品牌共享模式

tcl的模式是一種品牌共享模式,即將自己在國際上不知名的品牌和國際上知名的品牌結合,帶動國內產品走出去,如tcl和德國施耐德,特別是和法國湯姆遜及阿爾卡特等品牌的結合,帶動了tcl產品的出口,也帶動了tcl品牌的提升。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品牌長期的共享,但也有很大的風險,從長遠來看,還是需要最終推出自己的品牌。

三、聯想借船出海模式

聯想的模式是一個以小博大的賭注,其核心是借船出海。收購ibm個人電腦部使聯想一躍跨入世界500強行列,雖然借ibm的品牌只有5年的使用期,但聯想獲得了ibm在國際上成熟的團隊和銷售渠道。不過,借船出海能否成功最關鍵的還在於雙方企業文化的融合和聯想國際化團隊的整合能力。聯想國際化的進程準備已有一段時間,從聯想英文更名、成為奧運的頂級贊助商,聯想為出海作了大量的鋪墊。這種蛇吞象的模式最大的挑戰是兩個公司文化的融合和國際人才的使用。

四、華為技術領先模式

華為的摸索是一箇中國企業注重建立和開發自己的技術體系,有明確的國家市場目標,先佔領發展中國家市場,後大力出擊發達國際市場,形成了自己品牌的拳頭產品和優勢,國際銷售已佔到公司銷售的50%,是中國企業走出去較為成功的一種技術導向的模式。其模式的挑戰性是如何更進一步的技術創新而又避免知識產權糾紛。

要求:

1. 請根據以上四種模式,提出中國國有企業進入泰國發展的模式應該是什麼?為什麼?

2. 小組成員充分討論。

3. 鼓勵小組彙報時儘量創新和參與。

第四篇:濰坊市飼料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

濰坊市飼料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

孫麗紅 楊域(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261061)

摘 要:2014年,筆者對濰坊市不同規模飼料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了詳細調查,並用經濟學原理進行系

統的分析,發現不論是從固定資產利用情況分析,或者從流動資金的利用情況分析,還是從經濟效益分析,都是大型飼料企業明顯高於中小型飼料企業。

關鍵詞:飼料企業 規模 經濟效益 1 飼料企業規模劃分

1.1 飼料企業規模劃分標準

參照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的通知》(國經貿中小企[2014]143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及農業部1993年聯合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行業標準飼料廠工程設計規範》,結合濰坊市飼料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飼料企業規模的劃分標準。以法人企業或單位作為對企業規模的劃分對象,以從業人員數、飼料銷售額和生產能力三項指標為劃分依據。企業規模的具體劃分標準見表1。

表1:濰坊市飼料企業劃分標準表

指標名稱 從業人員數 飼料銷售額 生產能力

計算單位 人 萬元 噸/時

大型飼料企業 100及以上 10000及以上 20及以上

中型飼料企業

50-100 1000-10000 5-20

小型飼料企業 50以下 1000以下 5以下

注:大型和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所列各項條件的下限指標,否則下劃一檔。

1.2 濰坊市各種規模飼料企業的數量及比例

2014年,濰坊市有飼料企業295家,根據飼料企業劃分標準,按飼料企業的從業人員數、全年銷售額和生產能力,濰坊市大型飼料企業共12家,佔飼料企業數量的4.07%;中型飼料企業50家,佔16.95%;小型飼料企業233家,佔78.98%。濰坊市各種規模飼料企業的數量及比例見表2。

表2:濰坊市各種規模飼料企業的數量及比例

飼料企業數量(個) 佔總企業數量百分比(%)

大型飼料企業

12 4.07

中型飼料企業

50 16.95

小型飼料企業

233 78.98

2 濰坊市各種規模飼料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2.1 資料來源

選擇被調查企業採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兼顧大型飼料企業數量較少的實際, 12個大型飼料企業按2:1的比例隨機抽取6個,再按6:1的比例隨機抽取8箇中型飼料企業、40個小型飼料企業進行調查,總成本和各項成本構成來自於調查結果。 2.2 固定資產分析

2.2.1 主要研究指標及計算公式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的標準以上,並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其原來物質形態的各項資產。飼料企業的固定資產包括廠房、儀器、設備、車輛等。固定資產產值率是企業全年總產值同企業全部固定資產年平均原值的比率,也可以用百萬元產值佔用固定資產原值的反指數表示,固定資產產值率越高,則固定資產利用的效率越大。計算公式:

固定資產產值率=全年總產值/全部固定資產年平均原值×100%

或,百萬元產值佔用固定資產=全部固定資產年平均原值/全年總產值×100%

全部固定資產折舊採用加倍餘額遞減法。

雙倍直線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飼料企業固定資產的平均使用年限一般為10年。

固定資產生產率是企業全年總收入與企業全部固定資產總額的比率,反映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計算公式:

固定資產生產率=全年總收入/全部固定資產總額×100%固定資產盈利率是企業盈利與固定資產年平均原值的比率,是反映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計算公式:

固定資產盈利率=年盈利總額/全部固定資產年平均原值×100%

不同規模的飼料企業在固定資產投入上差距很大,因此,固定資產利用效率也不同,從而影響成本構成和總體經濟效益。 2.2.2 數據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對比分析大型飼料企業、中型飼料企業和小型飼料企業的固定資產產值率、固定資產生產率和固定資產盈利率,結果見表3。

表3:濰坊市不同規模飼料企業的固定資產利用情況分析表(萬元、%)

企業數量

固定資產總值

固定資產年平均原值

全年總產值

全年總收入

年盈利總額

百萬元產值佔用固定資產

大型飼料企業 中型飼料企業 小型飼料企業

6 8 40

76000 16800 17860

15200 3360 3572

195800 34200 29460

189600 32400 27535

23170 1690 1213

7.76 9.82 12.12

249.47 192.88 154.17

152.43 50.30 33.96

固定資產生產率

固定資產盈利率

百萬元產值佔用固定資產越少,則企業的投資回報率越高;固定資產產值率的高低,反映着固定資產生產能力利用效果大小;固定資產盈利率是反映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從表3可以看出,百萬元產值佔用固定資產以大型飼料企業最少,為7.76,中型飼料企業為9.82,小型飼料企業為12.12;固定資產產值率以大型飼料企業最多,為249.47%,中型飼料企業為192.88%,小型飼料企業最少,為154.17%;固定資產盈利率以大型飼料企業最高,達152.43%,明顯高於中型飼料企業的50.30%和小型飼料企業的33.96%。這表明大型飼料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好。 2.3 流動資金分析

2.3.1 主要研究指標及計算公式

流動資金是指為維持生產佔用的全部資金,包括生產原料、人員工資、燃料動力、銷售費用、低質易耗品及其它費用。流動資金週轉的次數稱為週轉率,週轉一次所需要的時間的長短稱為資金週轉速度。流動資金週轉快,週轉期短,在生產中佔用少,利用率就高,經濟效益就好。因此,流動資金週轉率是評價流動資金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流動資金年週轉率=年產品銷售總額/流動資金年平均佔用額流動資金產值率=全年總產值/流動資金年平均佔用額×100%

流動資金盈利率=年盈利總額/流動資金年平均佔用額×100% 因此,流動資金年平均佔用額是計算流動資金利用效率關鍵。根據當前飼料企業實際生產情況,估計流動資金最低週轉天數為:生產原料30天,人員工資30天,銷售費用30天,其它各項資金60天。按分項詳細估計法計算流動資金平均佔用額。

2.3.2 數據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不同規模飼料企業的流動資金年週轉率、流動資金產值率和流動資金盈利率。結果見表4。

表4:不同規模飼料企業的流動資金利用情況分析表(元、%)

企業數量

產品銷售總額

全年總產

年盈利總

流動資金年平均佔用額

大型飼料企業 中型飼料企業 小型飼料企業

6 8 40

189600 32400 27535

195800 34200 29460

23170 1690 1213

19423 5418 5632

9.76 5.98 4.89

1008.08 631.23 523.08

119.29 31.19 21.54

流動資金年週轉率

流動資金產值率

流動資金盈利率

由表4可見,流動資金年週轉率以大型飼料企業最高,為9.76,中型、小型飼料企業較低,僅為5.98和4.89;流動資金產值率也是以最大型飼料企業最高,為1008.08%,中型、小型飼料企業較低,分別為631.23%、523.08%;特別是流動資金盈利率大型飼料企業明顯高於中型和小型飼料企業,分別為119.29%、31.19%、21.54%。 2.4 經濟效益分析

2.4.1 主要研究指標及計算公式

企業的利潤總額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三部分,其計算公式: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營業外收支淨額

營業利潤=產品銷售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銷售利潤和總利潤只能説明利潤的多少,不反映利潤水平的高低,所以,考核利潤水平時還要計算利潤率。利潤率是將利潤與成本、產值、資金、員工進行比較,從不同角度反映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

資金利潤率反映了企業資金的佔用、消耗與利潤的比率關係,是從利潤來反映資產佔用及其利用效率的綜合指標,是考核企業的一項核心指標。計算公式:

資金利潤率=利潤總額/(固定資產原值平均總額+流動資金平均佔用額)×100%

產值利用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內利潤總額與其產值總額的比率關係,有時也用百元產值所實現的利潤多少來表示,這一指標的高低受到產品成本的營業外收支的影響。

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總產值×100%

成本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內所取得的利潤總額與企業一定時期內成本總額的比例關係,也可以用百元成本一年內創造利潤額表示,它是從使用的固定資金和佔用的流動資金的利用情況分析問題。計算公式:

成本利潤率=利潤總額/總成本×100% 2.4.2 數據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分別計算不同規模飼料企業的成本利潤率、產值利潤率和資金利潤率。結果見表5。

表5:不同規模飼料企業的流動資金利用情況分析表(元、%)

企業數量

年盈利總額

全年總產值

總成本 固定資產年平均原值

流動資金平均佔用額 19423

成本利潤率

產值利潤率

資金利潤率

大型飼料企業

6 23170 195800 168543 15200 13.75 11.83 66.92

中型飼料企業 小型飼料企業

8 40

1690 1213

34200 29460

32606 32566

3360 3572

5418 5632

5.18 3.72

4.94 4.12

19.25 13.18

由表5可以看出,2014年飼料企業的成本利潤率、產值利潤率和資金利潤率都以大型飼料企業為最高,分別為13.75%、11.83%、66.92%;中型飼料企業分別為5.18%、4.94%、19.25%;小型飼料企業分別為3.72%、4.12%、13.18%。可見,大型飼料企業的經濟效益明顯高於中型和小型飼料企業。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型飼料企業較中、小型飼料企業在經濟效益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這種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面個方面:(1)規模經濟好,表現在:a、大型企業購買設備的費用與設備輸出——生產能力並不是成比例的增加,而是前者比後者慢,從而使生產較大的企業單位產品投資額降低。 b、由天大型企業聯繫面廣,對國內最新科技成果、技術和管理上的新概念能夠及時捕捉,職工素質普遍較高,便於及時把新技術、新設備推廣應用於生產實際中去,從而提高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物質資源的利用率。(2)技術力量強,大企業一般都有相當強的技術力量和資金支持,從飼料配方手段的科學性、技術設備的先進性到工藝流程的自動程度都是小企業無法與之相比的。 3 建議

大型飼料企業應發揮其在資金、科研、管理、營銷、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對中、小型飼料企業進行兼併、重組和整合,使中、小型飼料企業的設備、場地、人員得以利用,也使大型飼料企業以較少的投入,更快地自己的綜合實力;大型飼料企業還可以與養殖企業、屠宰加工企業聯合、重組,進行“一條龍”生產,培養“龍頭”或核心企業,增強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於促進飼料業持續健康發展若干意見通知. 國辦發[2014]42號

[2]孫東昇. 我國飼料產業發展現狀及發達國家和地區飼料產業發展的經驗借鑑(續). 飼料研究,2014,9:14-16

[3]李德發,範石軍. 飼料工業手冊.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4,3-4,5-6 [4]胡文輝. 中國飼料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及市場定位. 飼料工業,2014,23(1):48

[5]柏文喜. 藉助行業調整機遇加快中國飼料業市場化整合. 中國畜牧雜誌,2014,41(3):42-43

[6]宋翔. 以行業整合帶動飼料工業走出低谷. 山東飼料,2014,9:1-3

[7]黎亦云. 飼料營銷人員必讀. 內蒙古:內蒙遠東出版社,2014,4,234,211-213 [8]何學良,陳秋林,等. 畜牧業及飼料工業發展形勢分析. 畜牧市場,2014,4:29-30 [9]王秉秀. 畜牧業經濟管理學(第二版).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269-271 [10]張京和. 畜牧業經營管理學.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96,84 [11]曹曄. 畜牧業經濟與管理概論.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206

[12]楊秋林. 農業項目投資評估.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150-151,214-216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及農業部. sbj05-1993.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行業標準飼料廠工程設計規範.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3-11-01

第五篇: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財務分析方法

營者最關心之點是企業的收益性、安全性、效益性及成長性。對其進行經營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確定分析目標,然後對報表的實際數據採用比率法計算其數值,並與過去的業績或同行業的標準統計數值進行比較,最終判斷其結論。筆者就企業經營的幾種分析方法試作探討。

一、收益性分析方法好範文版權所有

收益性就是企業賺取利

潤的能力。從損益表中只能瞭解到盈虧額,分析不出因果關係,也評價不出好壞程度。因此,需要通過財務報表中的有關項目之間的聯繫來評價企業的收益性。企業收益性水平高,意味着企業可獲取的回報高,同時説明企業的資產與資本結構合理,並在經營活動中有效地運用,為企業安全性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反映企業收益性指標有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

1.銷售淨利率

銷售淨利率是指淨利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利率=(淨利/銷售收入)×100%

該指標反映每一元銷售收入帶來的淨利潤的多少,也是反映投資者從銷售收入中獲得收益的比率。淨利率低説明企業管理當局未能創造足夠的銷售收入或未能控制好成本、費用或者皆有。利用這一比率時,投資者不僅要注意淨利的絕對數量,而且也要注意到它的質量,即會計處理是否謹慎,是否多提壞帳準備和折舊費來減少淨利。

2.毛利率

毛利率是銷售收入扣減產品銷售成本後的餘額,它反映的是企業生產效率的高低,是企業利潤的源泉。計算公式:

毛利率=毛利潤/銷售收入

與此相關的是銷售成本率,其公式為:

銷售成本率=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毛利率

毛利率的變化與多種因素有關,是銷售收入與產品成本變動的綜合結果。當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產品成本上升時,產品售價往往難以及時隨之調整,從而表現為毛利率的下降;如果企業通過改善經營管理、加強技術改造等措施降低了產品成本,則相應地表現為毛利率的上升。企業產品結構變化對毛利率也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企業由生產微利產品轉向生產高利產品時,毛利率將顯著上升,從而增加淨利,提高投資者的報酬率。

3.資產淨利率

資產淨利率是企業淨利與平均資產總額的百分比。該指標表明企業資產的利用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果越好,説明企業在增收節支和加速資金週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資產淨利率是一個綜合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淨利率=資產週轉率×銷售淨利率

又可分解為:資產淨利率=銷售收入/資產平均總額×年銷售淨利潤/年銷售收入

從上式中可知,資產淨利率的高低由銷售淨利率和資金週轉率決定。資金週轉率越高,資產淨利率越高,同時提高收益。但若資金週轉率過高,則會導致資金不足,降低安全性(流動性)。而且從以上指標分析中可知,要提高企業效益就必須增加銷售收入,降低產品成本,加快資金週轉率來增加淨利。

進行收益分析,還應考核一些有用比率,一是銷售退回和折讓比率,即銷售退回和折讓除以銷售收入。這一比率高,説明生產或銷售部門存在問題,應及時檢查另一個比率:銷售折扣比率,即用銷售折扣除以銷售收入。用這一比率可瞭解競爭對手的銷售政策,從而調整自己的銷售戰略,增加銷售收入,提高淨利。

二、安全性分析方法

企業安全性主要是保證能收回本金和固定性收益。影響企業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企業的資本流動性和資本結構的合理性。它可通過資產負債表的有關項目之間相互比較來分析。資本流動性所反映的是到期償債能力,當然還有分析資本結構的合理問題。反映投資安全性的主要指標有:支付能力、資金和資源利用效率、資本結構合理性分析。

1.支付能力分析

分析企業是否有維持一定的短期償債能力,對於企業會計報表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某一企業無法維持其短期償債能力,連帶也無法維持其長期償債能力,同樣也滿足不了股東對股利的要求,最終會陷入企業資金週轉的困難,甚至可能難逃破產的厄運。短期償債能力是企業活動的主要憑籍,短期償債能力薄弱,不僅維持日常交易活動艱難,而且根本談不上如何計劃未來。分析支付能力的主要指標有:

(1)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關係,表示每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來作還款的保證。一般來説,企業的流動比率越大,説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對於投資人來講,流動比率越高越好。因為比率越高,資金流動越暢通,投資者的短期投資行為越有保障。

流動比率因受到若干因素的影響,實際上是無法為各種行業確定一項共同的標準的。一般來説,凡營業週期較短的企業,其流動比率也較低。因為營業週期較短,就意味着具備較高的應收帳款週轉率,而且無須儲存大量存貨,所以其流動比率可以相對降低。反之,如果營運週期較長,則其流動比率會相應提高。因此,企業投

資者在分析流動比率時,應與行業平均比率或以前各期比率相比較來判斷流動比率是偏高還是偏低。計算流動比的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其中:流動資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應收帳款+存貨+預付費用

由上列各項因素得知,流動比率表示企業在其特定時點可使用的靜止狀態的資源,是一種存量觀念。因為其分子分母

都取自時點報表——資產負債表,不能代表全年平均的一般狀況,而這種靜止狀態的資金償付概念顯然與未來真正資金流動的情形無必然的因果關係,流動比率僅顯示在未來短期內資金流入與流出的可能途徑。事實上,此項資金流量與銷售、利潤及經營情況等因素,具有密切的關聯性;而這些因素在計算流動比率時,均未予考慮。

總而言之,企業在採用流動比率對企業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時,尚須配合其他各項分析工具,才能作出最後的判斷。

(2)速動比率。速動比率也是檢驗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一個有效工具。它反映的是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所謂速動資產,是指現金、有價證券及應收帳款等各項可迅速支付流動負債的資產。在流動資產中,預付費用是變現能力最差的項目。例如預付租金、預付保險費等,因在合同中訂有不可退回的條款,故其變現能力為零,一般的預付費用也很難收回而轉化為現金。存貨項目中作為安全庫存的那一部分資產,幾乎是一項長期資產。而原材料、在製品等存貨的變現能力較低,部分存貨可能已被抵押給特殊債權人,並且企業在為償債和清算而被迫出售庫存品時,其價格也往往受到不利的影響。速動比率的計算,就是將這些變現能力較差的流動資產扣除後,由剩下的現金有價證券和應收帳款等迅速變現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除後得到。

一般報表分析者認為,企業的速動比率至少要維持在1.0以上才算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通常情況下,速動比率的變化趨勢與流動比率是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説,通過分析兩者中任何一項比率,都可以得到關於短期流動性改善或惡化情況的相同信息。影響流動比率變化的因素,通常情況下也會影響速動比率變化。一般而言,流動性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會導致企業風險增大,不安全。

2.資金、資源利用效率分析

合理地籌措資金,有效地運用資金,是企業科學經營管理的條件,是分析企業安全性的重要指標。具體指標有:

(1)應收帳款週轉率。應收帳款週轉率是指企業賒銷收入淨額與平均應收帳款餘額的比率,用以反映企業應收帳款的流動程度。它是用來分析應收帳款的合理性與收帳效率的指標。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只是靜態地説明了企業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而應收帳款週轉率與存貨週轉率則動態地補充説明了企業的流動資產的流動性,進而説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應收帳款週轉率的計算公式為:

應收帳款週轉率=賒銷淨額/平均應收帳款餘額好範文版權所有

應收帳款週轉率反映了企業資金的週轉和利用情況。週轉率高,説明企業在短期內收回貨款,利用營業產生的資金支付短期債務的能力強,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流動性比率低的不利影響,使資金流動安全。企業現存問題中,存在應收帳款因收不回來而形成的呆帳。因此,分析應收帳款週轉率指標時,還應結合應收帳款壞帳備抵率來分析。即壞帳備抵與應收帳款總額之比。該比率如逐年增加,企業應注意應收帳款有效性問題,因它必須連帶影響應收帳款的週轉性,影響資金安全性。

(2)存貨週轉率。存貨週轉率是一特定期間的存貨餘額對期間銷貨成本的比例關係,用以衡量企業存貨通過銷售實現週轉的速度。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往往佔有相當份量。因為大多數企業為了銷售的需要都維持相當數量的存貨,如存貨不足,不能及時供貨,銷售就會因減少而導致淨利的降低,影響長期償還能力,降低資金流動的安全性。

存貨週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庫存額或存貨週轉天數=360/存貨週轉率

上式反映了與銷售量相比,存貨利用效率的高低。存貨週轉率高,表時存貨的使用效率高,存貨積壓的風險相對降低,資金流動的安全有保障。但存貨週轉率過高也有問題,如庫存水平太低,未設置應有安全庫存、經常性缺貨、採購次數過於頻繁、批量太小,造成庫存成本過高。存貨週轉率過低,通常是企業庫存管理不良、產供銷配合不好、庫存積壓和資金積壓的結果。這樣會導致企業庫存成本上升,減弱資金流動安全性。

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如果存貨中存在劣質積壓品,就會影響週轉率的真實性,從而不能真實反映企業資金流動安全性,應及時進行改善處理。

(3)長期資產與所有者權益比率。從這個比率中,可以看出自有資金的動向,可通過企業的資源配置結構來反映企業資金流動的安全性。一般而言,該比率較低,資金流動安全性較高;比率低,所有者權益的收益率會降低。在美國通常以1.0做為標準比率使用,如該比率小於1.0説明該企業固定資產全部由自有資金來解決,剩餘部分用於流動資產中;如該比率大於1.0,則説明自有資金不足,不足部分由長期債務來解決。企業如以長期舉債方式過多地購置固定資產,企業將處於危險邊緣。因此,企業往往利用該指標來考核資金、資源利用效率。

(4)長期資產與長期資金比率。一般而言,企業的長期資產如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一般用自有資金和長期負債等長期運用的基金來支持。因此,長期資產與長期資金比率以低於1.0為好;如果該比率高於1.0,説時企業長期資產的一部分是由流動負債來支持的,這樣則會降低企業的資金、資源利用效率。

3.資本結構的安全性分析

企業保持較好的資金流動性、資本結構的合理性,提高資金收益率,是保障企業投資安全性的重要指標。進行資本結構合理性分析,目的在於衡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評價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時,不僅要分析企業償還本金的能力,也要分析其支付利息的能力。具體指標有:

(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率反映企業全部資產中有多大比重是通過借貸獲取的。對投資者而言,負債對總資產的比率越小,表明所有者權益的比率越大,則企業的資金力量越強,資金收益率低。它希望以較高的負債比率,擴大企業獲利基礎,並以較少的投資即可控制整個企業。但若負債比率過高,而企業狀況良好,當然可通過財務槓桿作用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報酬率;倘企業狀況不佳,利息費用將使之不堪重負,有導致破產的危險。

(2)所有者權益比率。所有者權益比率是企業所有者權益與資產總額的比率。

所有者權益比率=所有者權益/資產總額

由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可以得出:負債/資產+所有者權益/資產=1,即負債比率+所有者權益比率=1。由此,權益比率是負債比率的反面,兩者表達相同的狀況,實際應用時,只求其一即可。

(3)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反映了兩者的比例關係。計算公式為:

負債與自有資金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與前兩個比率意義基本一致,分別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同一事實。由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可得:

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所有者權益+1

或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1/所有者權益-1=負債比率/所有者權益比率

同時,這一比率還表明了投資者對企業乃至債權人承擔的義務的大小。比率低,則表明投資者對債權人承擔的責任越大,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此外,由於某些資產如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及一些遞延借項的價值不穩定。因此,這些資產對於企業償債能力的意義不大。因此,應將其從企業資產中扣除,在據以計算負債與有形資產比率時宜保守一些。特別是當企業陷入財務危機並有倒閉的危險時,有形資產是償債的主要來源。該項比率越低,則表明企業有形資產對其負債的保障程度越高。

三、效益性分析方法

企業不僅關心投資的報酬,更關心高報酬率的持續性。因此,企業獲取高利潤的持續性分析成為被關注的另一點。企業的產品成本、宏觀經濟條件、各種政策規定等競爭環境相同時,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只有以提高效益來賺取更多的利潤。

企業效益,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投入的勞動、資源、設備、材料等各種經營要素,經過經營者和職工有效地運用,產出更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貢獻。它用來衡量勞動力與資產的有效利用程度。具體指標有:

1.附加價值率

投資者選擇投資項目時,最關心的是能否產生高附加價值的問題。附加價值是企業生產活動過程中創造出的新增價值。用公式表示為:

附加價值=税前淨利+人工費+資本化利息+租金+費用税金

附加價值的計算,可通過查找損益表、管理費用明細表、製造費用明細表來計算。附加價值率是附加價值與銷售收入的比值。它反映每一元銷售收入帶來的附加價值。一般來説,越是資本密集的行業,其產品附加價值越高,淨利潤也隨之提高;反之資本密集程度相對較低的行業,產品附加價值較低,淨利潤也就較低。

2.勞動生產效率

勞動生產效率是附加價值與總人數之比。它反映一人所創造的附加價值。

計算公式為:

勞動生產效率=附加價值/總人數

該指標越高,説明勞動利用效率高,創造了更多的附加價值,因而成為衡量同行業間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3.附加價值與總資本的比值(總資本投資效益)

該指標反映投資的總資本在一年內創出的附加價值,該指標高説明資本的有效利用程度高,創出的附加價值多,創出的淨利潤多。

《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財務分析方法》

我們向您推薦相關範文:

我國led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私營企業發展狀況分析建議

郴州市2014年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分析

2014年長沙小微工業企業發展狀況分析

盛大文學的經營狀況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