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論文>論文精選>

川西美麗鄉村建設的人文環境研究

論文精選 閲讀(8.4K)

川西美麗鄉村建設的人文環境研究

川西美麗鄉村建設的人文環境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諸多重要場合屢屢提及:“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第147頁)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與有關同志查閲了四川省博物館、成都市博物館、四川省志、原樂山市志等方面館藏、記載,走訪了縣內重要歷史文化遺蹟和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對建設中國美麗鄉村典範的地域文化支持有以下認識。

一、丹稜縣具有全國、全省影響力的人物風情

具有全國影響力:

(一)北京海淀區中關村有一條丹稜街;

(二)上海徐彙區有一條丹稜路;

(三)《宋史》《四庫全書》和近代中華書局的史籍中,介紹或收錄了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其兩個兒子做到了副宰相、尚書;

(四)中學語文課本收錄了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其在四川錦江書院長期任主講,四川省博物館、成都市博物館均有講述;

(五)3個與丹稜有關的成語:難登大雅之堂、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易易也;

(六)2張名片:中國民間嗩吶藝術之鄉、中國桔橙之鄉;

(七)2處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唐代鄭山石刻、唐代白塔。

具有全省影響力:

(一)丹稜大雅堂;

(二)唐代《松柏之銘》碑;

(三)丹稜書院,《中國通史地域文化通覽》四川篇記載了巽巖書院、柵頭書院;

(四)老峨山、梅灣桃花、幸福古村;

(五)丹齒公司;

(六)丹稜凍粑、雞肉、礦泉水等。

二、丹稜人文歷史上的幾個奇特現象和未解之謎

(一)縣人來歷的疑問。成都平原及沿岷江流域是古蜀五王(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活動的重要區域,成都市博物館、原樂山市志、周邊武陽(彭山)、眉州(東坡)、南安(樂山)更早的建制及歷史有記載。從公元前316年秦國滅蜀起至元末明初,當中原戰亂時許多居民及衣冠士族紛紛進蜀避難,比如相傳洪雅瓦屋山有楚國遺民,丹稜李燾一支是唐太宗十四子之後;清朝歷經百年的“湖廣填四川”更是達到頂峯。丹稜縣目前沒有發現明顯的客家文化、湖廣會館,初步可判斷丹稜人是被外來勢力趨趕的古蜀原住民和元代以前入川的人口聚集、避難地。這點還需要有對方言、姓氏、習俗有研究的人士考察。

(二)縣名來歷的疑問。《縣誌》(清乾隆以後)載“因城北10公里有赤巖山,山勢高峻,色赤有稜,故名丹稜縣”。若從漢語發音講稜,應讀leng,《漢語字典》指地名時讀ling,舉例黑龍江有穆稜ling這個地名,這與“色赤有稜”的本意不符。解放前,有一個歷史時期,也有將丹稜寫作丹陵,陵的釋義及意象更開闊。目前,對清以前丹稜的縣名、轄區是不清楚的。即使仍按新中國成立後標準的區劃名作丹稜,我們使用高德、百度導航時,語音提示發音仍是leng。因此,需由有關單位向《漢語字典》與高德、百度導航等對接,在地名舉例和導航語音時,正確發ling音。

(三)縣域範圍的疑問。查四川圖書館《四川省志》《四川各縣縣域志》《四川公路誌》,皆不能明瞭1400多年來丹稜縣域範圍的變化,但從相關文字可觀民國以前丹稜的轄區肯定大於現狀。目前,仍然受困於資料,權採信眉山縣令與丹稜縣令劃界的故事。

(四)文史強而藝術弱的疑問。如前如述,丹稜文史均有全國一流的人物,但在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其名不揚。四川省博物館、成都市博物館有大量周邊東坡、邛崍、雙流、新津、名山、天全等地的書畫作品收藏,市內彭山、仁壽在省博物館有考古、名勝專著出售,我縣是空白。而且我縣周邊的三蘇、魏了翁(蒲江)、司馬相如(邛崍),入蜀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齊白石、黃賓虹等沒有到丹稜的確切記載和詩畫作品,實為遺憾。黃庭堅與楊素的神交與相識即可傳出大雅堂的佳話,歷史裏面實藴藏着很多值得玩味的東西。理論上講,建大雅堂的楊素、李燾兩家與三蘇應該有交集,彭端淑與北京、蜀中才子有關係,丹稜兩大書院與同期周邊僅幾十裏的書院應當有來往。而且,丹稜的人物風情在唐、宋、清三代格外強,實不遜同期中原、江浙、成都地區,在各大圖書館和私人藏書中應還有未發現的記敍,這條文脈如何理清,需要由專業人士繼續探究。

(五)與周邊重大考古發現、重大歷史事件失之交臂的疑問。邛崍的古陶瓷、蒲江的古鐵器、東坡的道教冶所、彭山的張獻忠沉船、成都平原與滇藏的茶馬古道經過蒲江、名山而不入丹稜,紅軍長征西路軍殺到名山了,準備到“成都吃大米”了卻沒到丹稜。《省志》《縣誌》均載設在眉山的四川國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區曾責令丹稜在岐山(張場鎮)修兩座雕堡設防。另中國共產黨1927年成立青神縣委、1928年成立彭山縣委,丹稜恰恰也是周邊市、縣最後成立黨的組織的地方。這在相當程度反映了近代以前丹稜不在大江大河、交通樞紐位置,不出產鹽、鐵、陶等戰略資源,受戰亂影響很少,實為世外桃源、西蜀文化保留區,也為後世小富即安的帶來影響。

三、以獨特地域文化支撐中國美麗鄉村典範建設

丹稜地處四川盆地西緣,自古是西蜀文化的重要區域,不可避免地具有盆地平原農業文明的封閉性和靜態性,具有“家有鹽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園”的理想,有過“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美好;兼之,受古代戰略家“得蜀則得楚,得楚則天下並矣”影響,川西地區較早得到了開發,極早與中原文化交流融合,成為蜀文化的重要一支,亂時是安居的世外桃源,安時是遍植人文的厚土。

我們在建設中國美麗鄉村典範中,有3條文化脈絡可以重點關注:

(一)嗩吶與開放。李忠教授在丹講座時,已指出丹稜嗩吶是全國已知最南的區域,這個絲綢之路傳來的波斯樂器得到傳承發揚。從時間方面考察,可與唐代士族遷居丹稜,佛教石刻、白塔等眾多古蹟相互印證。當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正在推進,文化是重要紐帶。建議從2020年即策劃舉辦“一帶一路”中國嗩吶藝術節或爭霸賽,以極高的站位贏得國際國內聲譽,其影響力當可比肩東坡泡菜節、青神竹博會。並將其延伸至絲綢之路傳來的葡萄、黃瓜、胡椒與我縣的農耕、美食文化相結合,與我縣周邊的早期鐵器生產(蒲江等地,可能也來至中亞)、世界最早的火井(邛崍,與我縣共屬川西重要天然氣產區)、井鹽生產(樂山,我縣古代長期與古南安、古邛州屬同一地區)相結合,反映出早期開放帶來的文化與經濟繁榮。

(二)橘橙與和美。橘橙是原生於我國長江三峽地區的水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長期與蘋果爭第一。丹稜所在的川西早在2、3000年前即有種植,這點從古籍、古詩詞、縣內唐、宋、明、清文物、文字都可以得到考證。同時,我縣大雅堂所倡導的關注民生、崇實雅正的和美之風更是將文化與勤勞的農耕結合在一起。誰説得清宋代建大雅堂、唐代修白塔、雕石刻的龐大支出從哪裏來?種橘會不會也是一種可能。建議繼續深挖大雅文化,講好丹稜橘的故事:一是在明年的桔橙節中開展橘文化徵文比賽,面向全國、重獎佳作,在細分領域取得先機,適時舉辦大雅文化藝術節。二是邀請高明的團隊、創客打造一流的大雅、橘文創產品、伴手禮。三是鼓勵丹橙果業,走出丹稜搞資本運作,快速擴張。先期與東坡區政府、蒲江縣政府股份合作聯辦實體企業(複製丹橙模式),然後是四川、最後是全國主要桔橙產區和市場,通過佔據產區、建好品牌,奪取在流通、定價甚至深加工的話語權,用3年左右實現上市目標。桔橙的市場空間不小於泡菜、調味品、茶葉、竹子等,完全能成長起海底撈(火鍋)、海天、千禾(調味品)、温氏(生豬)、海大(水產)等與農業有關的百億、千億級企業。

(三)為學與情懷。李忠教授已初步給出了以“為學”精神吸引日益重視教育、禮儀的遊學家庭的建議,周邊眉山三蘇公園、成都崇州奄畫池等在傳統節日祭祀、漢服開筆禮、成人禮等方面已先行一步。丹稜可在理清唐、宋、清人文興盛、縣內眾多書院、歷代進士名錄、與三蘇的關係基礎上予以考慮。同時,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在貫徹縣委全會精神,將情懷要求和共襄齊樂的丹稜精神落實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還有需要用力的地方。比如,在環線重點村,曾看見用舊輪胎作花壇、鐵製垃圾筒、不鏽鋼管路燈、廉價衞浴改造人居環境的情況。從文化角度考量,反而不如用陶、石缸栽花,小型桔燈亮化,使用鄉村風貌外形、現代標準功能的設施改進更美觀適用、體現丹稜川西特色。還有正在引進建設的民宿體現獨有的川西、丹稜文化意味不足,丹稜鎮與巽巖書院,楊場鎮與柵頭書院和嗩吶,雙橋鎮與端淑故里和嗩吶,張場鎮與歷史上的茶馬貿易、30多座佛道院冠等少有結合,易陷入與全國、全省、全市同質化競爭的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