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論文>論文精選>

信息化戰爭論文(精品多篇)

論文精選 閲讀(1.08W)

信息化戰爭論文(精品多篇)

信息化戰爭論文 篇一

[摘要]在信息化戰爭中,軍事經濟動員的類型、目標、要素、模式、技術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新的特點。把握這些特點,對提高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經濟動員的效率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信息化戰爭;軍事經濟動員;特點

在信息化戰爭中,軍事經濟動員的類型、目標、要素、模式、技術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呈現出新的特點。把握這些特點,對提高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經濟動員的效率具有重大意義。

一、在動員類型上。作戰應急動員地位突出

作戰應急動員屬於局部動員。當前,局部戰爭是我國安全的主要威脅,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是我國軍事經濟動員的準點。高技術局部戰爭規模和時間有限、作戰需求相對集中,這就要求軍事經濟動員必須嚴格控制規模和範圍。同時,與局部動員的快速反應、規模小、時間短、相對獨立的特點相適應,在進行局部動員時,國家總體上仍實行和平建設時期的政治經濟體制,仍必須把主要精力集中於經濟建設。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局部動員(包括跨戰區動員、戰區動員和邊防省區動員以及國家部分領域和部門的動員)的地位更加突出。

作戰應急動員的核心是快速反應。作戰應急動員是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實施的,其目的在於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時間內為奪取戰爭勝利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保障。高技術局部戰爭爆發突然性強,防禦一方戰爭預警時間短暫,戰爭進程迅速,作戰時間短暫,戰略目的快速達成。“快”已經成為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一個基本特點。這種突發性和快節奏性,要求戰時軍事經濟動員必須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為此,作戰雙方都更加重視首次打擊力量的積蓄和釋放。這就使作戰應急動員的地位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作戰應急動員的靈魂是靈活應變。高技術局部戰爭在時間、地點、規模、強度上表現出較大的不確定性,而且戰爭一旦爆發,則進展速度很快、情況複雜多變、性質難以掌控,這就要求軍事經濟動員必須要有很強的靈活應變能力,真正做到臨危不亂,沉着冷靜地、有條不紊地展開動員工作。

二、在動員目標上。精確動員取代“粗放型”動員

精確動員是指遵循“精確模擬、量敵用兵”原則,以動員實施的精確性為目標,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衞星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技術手段,把作戰需求、企業生產、政府採購、軍事輸送、後勤補給等各個環節鏈接起來,對整個動員活動實施組織和指導。精確動員是信息化戰場精確交戰的產物,已逐步成為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軍事經濟動員的主流理念。精確動員的特點有三個。

第一,預見性強。具體來講,一是要準確預測可能發生或即將發生的戰爭的性質、規模、程度;二是要全面掌握社會資源潛力信息;三是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精確的分析方法,評估作戰需求和動員潛力,儘可能使作戰需求與動員保障之間接近或達成一致;四是擬製好動員預案。按照上級賦予的各軍兵種部隊戰時動員指標進行細化、分解,由國動委的相關辦公室指導其制訂預案和制訂平轉戰計劃和保障預案:五是要通過戰前建立各種作戰模型進行模擬和仿真試驗,精確計算出未來各種情況下不同作戰規模與樣式的物資消耗量,從而有計劃地進行生產、運輸和儲備,防止盲目生產和儲備,造成積壓浪費。

第二,準確性高。信息化戰爭精確、速決的基本特徵,要求與其相適應的作戰應急動員保障也必須精確無誤。要通過數字技術將軍隊對人員、物資、裝備的種類、數量等需求信息詳細、準確地傳遞到動員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據此迅速擬定最佳動員方案,進而將動員命令準確地傳遞到動員對象,從而使戰場需求系統、動員數據庫、決策支持系統以及動員指揮系統等鏈接成元縫的數字網絡,使戰爭需求與動員保障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動員的高度精確化。

第三,講究效率。軍事經濟動員的根本目的是及時有效地滿足軍隊戰時各方面的需求。在信息化條件下,隨着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人們己能對戰場上的信息流、物質流和能量流實現較為精確的控制,從而減少動員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大量的物資堆集於戰場,造成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和損失,有助於提高軍事經濟動員的綜合效能。

三、在動員要素上,信息和科技成為核心內容

隨着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戰爭的科技合量和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軍事經濟動員需求的結構要素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科技和信息已經成為高技術戰爭條件下作戰應急動員的核心內容。

在傳統戰爭中,軍事鬥爭的實質就是通過對物質、能量的定點釋放以達到摧毀對方的目的,軍事經濟動員主要表現為人力動員、財力動員和物力動員。在信息時代,信息資源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基礎性資源。與此相適應。在軍事領域和戰爭系統中,信息已經上升為與物質、能量相併列的一個重大要素,併成為取得戰爭勝利的主導性、關鍵性因素。信息化戰爭要素構成的這一巨大改變,必然導致信息化戰爭軍事經濟動員領域的拓展和結構的調整,信息己經成為新的動員對象,信息產業動員將繼工業動員後逐步成為軍事經濟動員的重心。

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動員保障工作還將從過去以保障飛機、大飽、坦克、軍艦的機械維修保養和供應油料、彈藥、備件等傳統的軍需物資器材為主,逐步向以保障高技術裝備的維修保養和供應高技術裝備所需精密儀器、電子器材設備、計算機軟件、技術諮詢、技術保障以及高技術人才為主轉變。科技動員成為軍事經濟動員的制高點。成為能否維護部隊戰鬥力和保障部隊戰鬥力再生的關鍵。

因此,必須確立科技參戰、信息支前的思想。要突出科技和信息動員這個重點,補充增加科技、信息的生產儲備能力,信息安全和防護技術,從事計算機、電子等相關技術設計、生產和維修的高技術人才等方面內容,充實完善軍事經濟動員的內容體系。要制定高技術後備兵員培養、儲備規劃,出台高技術軍民通用裝備管理、徵集法規政策,逐步實現軍事經濟動員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的轉變。

四、在動員模式上,一體化動員成為主要模式

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決定軍事經濟動員實施模式。戰鬥行動一體化、力量部署一體化、戰鬥保障一體化、情報信息蒐集一體化、信息戰網電一體化,構成了現代一體化戰爭的基本特徵。一體化戰爭形態的出現,推動着軍事經濟動員向一體化動員方向發展。具體説,一體化動員模式必須做到三個“一體”:

一是軍地一體。在信息化條件下,戰爭開始出現特定意義上的“民間化”趨勢,“軍”與“民”的邊界日趨模糊。比如在美國商務部和國防部開列的“關鍵技術”中,重合率高達80%,而且越來越多的國防和軍事經濟活動也交由民用系統承擔。據統計,美國國防部中有70%的科研任務、90%的武器裝備生產任務是由民間私營企業完成的。不僅如此,在戰爭參與者上。軍人與平民之間的界限也將變得模糊不清,越來越多的非軍人直接或間接參與作戰行動。在伊拉克戰爭中,由jun火商派遣的技術保障分隊走進了一線戰場。

二是平戰一體。信息化戰爭的另一個特點是“平”與“戰”界限的模糊性。在以往戰爭中,平時與戰時有着非常明顯的界限。到了信息時代,隨着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轉變,戰爭的平戰界限日趨模糊。在這種情況下,過去那種實施為主、準備為輔、“決於戰”的戰爭經濟動員觀念已經不能適應新軍事變革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決於備”的、貫穿平時的、實施和準備並重的新的軍事經濟動員觀。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説,軍事經濟動員的準備本身也將具有戰爭活動的性質,這就要求軍事經濟動員的平戰結合較以往更為緊密。

三是攻防一體。在信息化條件下的一體化戰爭中,由於信息流動加快、武器裝備改進,戰爭節奏明顯加快,交戰雙方的攻防轉換更加頻繁,攻防界線變得更加模糊。作戰方式通常是寓攻於防,寓防於攻,攻防一體。交戰雙方在作戰行動中,既將進攻矛頭指向敵方的重點目標,同時又必須十分注重防止敵人對自己的遠程打擊。攻防一體的作戰方式,要求軍事經濟動員準備必須既注重滿足軍隊對於進攻性作戰所需要的武器裝備及各類作戰物資的要求,同時又必須注重滿足軍隊對於防禦作戰的各種要求。

五、在動員的技術上,數字化動員成為主要手段

數字化動員,是指通過加強軍事經濟動員信息化和信息產業與資源動員能力建設,將軍事經濟動員工作中的各種動員信息轉換成數字信息,並利用傳輸、處理系統將這些數字信息在動員機構、動員對象及作戰單元之間進行傳輸、處理,實現動員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的一體化,以更加及時準確地預測、分析和跟蹤戰爭需求,精確地組織動員實施,進而全面提高軍事經濟動員綜合效能的一系列活動。其內容主要包括:戰爭需求即動員需求預側分析的數字化、動員供給的數字化、動員過程中各種反饋信息收集及數字化、軍事經濟動員數字化的處理,以及部隊作戰平台及各分系統平台數字通信網絡的建設和軍事經濟動員各分系統平台的協同等。

數字化技術是數字化動員的基礎。對軍事經濟動員的主體和客體進行數字化改造,才能使軍事經濟動員的各個部門、各個行業和各個層次之間以及軍事經濟動員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實現信息的溝通和信息共享。也正是由於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得軍事經濟動員決策主體、管理主體和執行主體對於整個軍事經濟動員的感知度大大增強,使他們根據軍事經濟動員進程的變化情況,根據部隊一體化作戰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整個軍事經濟動員系統的功能。

網絡技術是數字化動員的實現平台。網絡技術的進步。使得網絡系統可以從縱向與橫向輻射整個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輻射整個戰場空間,輻射整個軍事經濟動員領域。網絡的全方位覆蓋,使得軍事經濟動員所需要的情報信息蒐集一體化,情報信息處理一體化以及情報傳遞高速化成為可能。因此。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軍事經濟動員網絡化建設是國民經濟動員的實現平台。

數字化動員是計算機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等在軍事經濟動員領域運用的必然結果。現代數字信息技術為動員工作中信息的數字轉換,以及信息的採集、存儲管理、傳輸、處理、顯示和實時交換等提供了技術基礎。如果沒有高性能計算機的出現,沒有信息收集和存儲管理技術、全球衞星定位技術、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等先進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地理信息就不可能有數字動員的出現。

信息化戰爭論文 篇二

摘要:在以信息為第一核心的現代戰爭形態下,制信息權越來越成為決定戰局走向的關鍵因素。為了爭奪信息資源、取得信息優勢,各國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研發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高技術武器裝備,這些高技術武器裝備在信息偵收、信息對抗、精確打擊、反偵察反摧毀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本文將以此為切入點論述信息化戰爭中的制信息權角逐。 關鍵詞:制信息權;高技術武器裝備;偵察;電子對抗;精確打擊;反偵察反摧毀 與機械化戰爭等以往的戰爭形態相比,信息化戰爭對於信息資源的重視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可以説,信息是現代戰爭的生命線:失之信息,則失之一切。為了爭奪制信息權、達到“形人而我無形”的目的,各國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武器裝備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促進了作戰理念、作戰形式的高速更新。

一、信息偵收

衞星。偵察衞星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了,它們通過光學成像、紅外成像等監視敵方陣地的軍事設施,通過截獲敵方預警、防空和反導雷達的信號來判斷敵軍的動態。在伊拉克戰爭中,伊軍曾向美軍基地發射6枚“飛毛腿”導彈,發射後僅12秒鐘,美軍的導彈預警衞星就發現目標,很快有關信息就被處理成有效攔截參數,最終全部攔截成功。衞星工作穩定、覆蓋面廣,但它也絕不是萬能的,而是往往需要其他偵察手段,比如偵察機、戰場前端傳感器,來確定信息的真偽。例如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對南聯盟實施了40多天的空襲,主要針對偵察衞星拍到的“坦克”、“裝甲車”,但空襲結束後,南聯盟損失的坦克不到10輛,原來,南聯盟設置了很多坦克模型,還在裏面放了火爐,這些假目標成功吸引了北約的火力。

偵察機。偵察機離地面的距離比衞星要近得多,憑藉飛行速度和高度來躲避敵人防空火力,高空飛行對飛行員的考驗很大,而無人偵察機興起以後,其可靠性和續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就展出了“翼龍”、“彩虹”等無人機系列,這表明我軍在偵察能力的競爭中正在迎頭趕上。

此外,海基陸基雷達、聲吶、戰場前端傳感器等都是重要的信息偵收設備,它們為指揮官的“知彼”提供保障,進而轉化成有效的戰場決策。

二、信息對抗

信息化使武器裝備的有效戰鬥力得到提升,但它同時也意味着對信息的依賴。孫子兵法指出“無糧食則亡”,而現代戰場則是“無信息則亡”。因此,以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為代表的信息對抗就成為了交戰雙方爭鬥的焦點。

反偵察。反偵察是為了防止敵方偵收到有價值的信息,針對各種偵察採取相對應的反制措施。比如利用地形、天氣條件等實現對軍事設施的隱蔽,利用偽裝、欺騙等手段迷惑地方的偵察,再如信號加密、進行無線電偽裝等等。

干擾與反干擾。干擾的目的是破壞敵方的正常通訊、使之難以形成有效的指揮與決策,比如在敵方通信的波段發射大功率干擾信號,使敵方通信系統癱瘓,成為“聾子”、“瞎子”,再如利用“計算機武器”入侵敵方通信中樞、發佈假信息甚至假命令。在這方面,伊朗就曾聲稱自己通過向無人機發布假命令,捕獲了美國的一架無人偵察機。有干擾,自然就有反干擾,比如進行假的信息傳輸,吸引敵方的干擾設備,使之飽和而無法過多幹擾我方的正常通信;再如對雷達實施“跳頻”,使敵方對固定頻率的強信號干擾失效。 在未來,信息對抗還會有可能延伸到太空,主要可能包括反衞星作戰、天基武器對地攻擊等等,在這方面,美國、中國已有擊落衞星的記錄。

信息對抗通常是無形的,但在現代戰場上,其效能卻可以勝過實實在在的子彈。比如伊拉克戰爭中,伊軍的軍隊數量、坦克數量絕不輸給美英聯軍,但由於後者在信息對抗方面的壓倒性優勢,伊軍的有效抵抗力就顯得十分微弱了。

三、精確打擊

在機械化戰爭中,火力優勢非常關鍵,兩軍大規模正面對抗時,誰能向對方陣地投射更多子彈,誰就更有機會取勝,而這種“面打擊”在信息化戰場上會被“點打擊”所逐漸代替。相關的武器裝備有精確制導炸彈、激光武器等。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的2枚導彈就創造過重疊命中同一點的記錄:第一枚導彈命中發電廠防護牆,炸開一個洞,第二枚穿洞而過擊毀電站設備。再如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阿根廷以一枚“飛魚”式制導炸彈擊沉了英軍價值2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巡洋艦。此外,如果信息採集到位的話,還有條件發動更致命的精確打擊:斬首行動。比如俄羅斯偵收到的衞星電話信號後,用戰機超視距空射制導炸彈,消滅了“頭號危險人物”。而美國擊斃拉登則是在做了大量的情報信息蒐集工作後,用特種部隊進行“斬首”。

以前投放海量子彈才能摧毀的目標,現在只需要一顆精確制導炸彈;以前投入大量兵力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量身定製一次精確打擊就能奏效。精確打擊是對信息的高度利用,也更依賴於信息的準確、及時。

總而言之,“形人而我無形”是信息化戰爭的主要目標,如何儘可能多的掌握敵方的動態、揣測敵方的心思,同時又使自己的信息不被敵方掌握,是眾多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重要出發點;依賴信息是信息化戰爭的最顯著特徵,抓住這一點對敵方進行攻擊,在信息資源的爭奪中佔取上風、使敵軍處於“信息凝固”“信息飢餓”狀態,是信息化戰爭的重要內容。奪取勝利,就要奪取制信息權,而奪取制信息權,就要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雖然武器裝備不是戰爭勝負的唯一決定因素,但一定水平的武器裝備,的確是打贏信息化戰爭所必需的。

信息化戰爭論文 篇三

摘要:信息化戰爭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信息社會以後的必然產物。農業時代的戰爭,有信息但談不上信息技術,信息的傳遞靠自然信道和人體信道,軍隊的指揮靠旗,鼓,鑼,角和人的傳信。工業時代的戰爭,出現了電報,電話,雷達等信息技術,可以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為大空間,遠距離作戰開闢了道路。但這是機械化戰爭,並不是信息化戰爭。當戰爭中使用導彈這種信息化武器時, 信息化戰爭就萌芽了;當導彈戰與電子戰結合運用的時候, 信息化戰爭的威力已震懾世界軍事領域;當戰場信息基礎設施已經完成。

關鍵詞:信息化戰爭戰爭形態 一體化

前言

進入21世紀,高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推動了武器裝備的發展和作戰方式的演變,促進了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編制體制的變革,由此引發新的軍事革命。在世界新軍事變革浪潮催動下, 信息化戰爭作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開始登上人類戰爭的舞台。 信息化戰爭最終將取代機械化戰爭,成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

一、信息化戰爭的概念。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

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並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主要戰爭工具和作戰手段,以系統集成和信息控制為主導,在全維空間內通過精確打擊、實時監控、信息攻防等方式進行的癱瘓和震懾作戰的戰爭形勢。信息化戰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信息化戰爭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信息時代經濟、技術、生產力水平和生產方式在戰爭領域的客觀反映。

(2)戰爭工具決定戰爭形態,有什麼樣的戰爭工具,就會有什麼樣的戰爭形態,這是戰爭歷史發展規律所決定的。信息時代戰爭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綜合化,信息武器裝備體系的形成,必然導致信息化戰爭的出現。

(3)信息化戰爭首選的並直接打擊的目標是信息獲取、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系統及其基礎設施,剝奪敵方信息控制權、使用權和對己方信息系統的威脅,同時建立己方的信息優勢,進而實現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戰爭的核心資源是信息和知識。因此,信息化戰爭是以信息和知識為力量的戰爭。在信息化戰爭中,掌握信息和知識的高素質的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

二、信息化戰爭的產生與形成

戰爭形態是指由主戰兵器,軍隊編成,作戰思想,作戰方式等戰爭諸要素構成的戰爭整體。其中,主戰兵器,軍隊編成,作戰思想,作戰方式等戰爭諸要素的變化決定了不同戰爭形態的特性。主戰兵器決定着軍隊的編成,作戰思想和作戰方式的變化,並由此產生了不盡相同的戰爭形態。主戰兵器是戰爭形態最顯著和最重要的標誌。按照這個定義,我們認為,可分為四種戰爭形態,即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機械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

縱觀人類社會至今出現的戰爭形態可以看出,戰爭形態隨着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其嬗變的速度越來越快,生成周期越來越短。

三、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徵。

戰爭的時代特徵決定於戰爭存在和發生的社會歷史環境,戰爭的特點規律,是戰爭時代特徵的具體表現。尤其是當戰爭處在時代轉換的過渡時期,只有抓住戰爭的時代特徵,才能把握住認識戰爭特點規律總的方向。對信息化戰爭特點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國軍事學術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在此將信息化戰爭歸納為六大特點:

1、戰爭工具——信息主導

戰爭工具決定着戰爭形態,有什麼樣的戰爭工具,就會有什麼樣的戰爭形態。信息時代的戰爭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主要特徵是實現了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體化。

2、戰爭力量——整體凝聚

信息化戰爭中,智能和知識處於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導位置,戰爭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從力量要素

來看,信息化武器裝備成為主導性要素,傳統的機械化作戰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須是在掌握制權優勢。

3、戰爭時空——多維一體

信息化戰爭仍然需要分別制權,各軍兵種仍可繼續主宰各自傳統的作戰空間,所不同的是在時間,空間和力量諸要素之間,必須統一標準,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最終形成一個相互融合的體系。這樣一個橫向一體化的網絡體系建立起來之後,陸海空天電等相互分離的作戰空間將成為一個全維一體的作戰空間,在這個全維空間內,戰場是流動的,信息是實時的,時間,空間和力量等諸要素是融合的,力量的運用將非常靈活而且可調,可控。

4、戰爭實施——精確打擊

精確作戰從量變到質變經歷了半個多世紀,跨越了三個歷史階段。第一,從近距廝殺到火力毀傷。第二,從面殺傷到點摧毀。第三,從精確摧毀到實時打擊。

5、戰爭保障

信息化戰爭中,側重於智力,知識,信息,網絡的綜合保障,在此基礎上加強對保障要素的融合與控制、保障。傳統戰爭中,戰場建設和戰爭動員是戰爭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化戰爭保障的情況下,戰場建設將更具備軍民兩用特徵,而且平時和戰時必須實現快速轉換。隨着戰爭持續時間急劇縮短。

6、戰爭制勝——人機融合

信息化戰爭中,人的智能與武器的性能融為一體,賦予武器以智慧和靈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機器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會思考,能判斷,可以自動發現,識別和打擊目標的機器人。

四、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

我們將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概括為"一箇中心,八個特徵",即 奪取制信息權為中心,一體化,網絡化,精確化,實時化,多維化,有限化,社會化,無人化等特徵。

所謂制信息權,是指運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戰場認識系統,通信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和火力打擊系統等來奪取戰場信息的獲取權,使用權和控制權。

制信息權主導着制空權,制陸權,制海權,制天權等主動權的爭奪。沒有制信息權,也就沒有戰爭的控制權和主動權,只能被動挨打。所以,信息進攻和防護的鬥爭將貫穿於戰爭的始終,是交戰雙方爭奪的中心。因為信息化戰場已經打破了機械化戰爭那種陸戰場 ,海戰場,空戰場等單一戰場格局,使作戰成為作戰體系間的較量。在這種體系與體系的整體較量中,任何一個作戰領域的主動權都不能左右整個戰場局勢,無論是陸戰場,空戰場還是海戰場都必須依靠作戰體系這個大系統進行整體協調和運作戰爭。而制信息權作為主導和溝通陸,海,空戰場上一層位的戰場主動權, 顯然會成為交戰雙方爭奪的焦點。只要能把正確的信息,用正確的形式,傳遞給處在正確位置上的正確的人和武器系統,誰穿哪個軍種的服裝已經不重要了。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還望老師指正。謝謝!

信息化戰爭論文 篇四

摘要:信息化是未來戰爭的主要特點之一,軍事技術自主創新是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重要保障。對軍事技術自主創新進行了內涵分析,闡述了軍事技術自主創新的意義,並提出了加強軍事技術的基礎研究以及加強科技型創新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完善科技體制等軍事技術自主創新的內部措施。

關鍵詞:軍事技術;自主創新;信息化戰爭

近些年來,隨着信息技術等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的發展越來越廣泛地受到這些高新科技的影響。在當今世界,如何在日漸激烈的科技競爭中獲得自身的優勢,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發展速度以及安全的`關鍵所在。實踐表明,軍事技術自主創新是佔領高新技術制高點,是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1 軍事技術自主創新的內涵分析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提出“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的戰略思想,這是對自主創新在國家戰略和發展道路層面的釋義。此外,自主創新從微觀層面來看,其指的是一種科技創新的方式,一般來説,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和內容:一是指原始創新,也就是從基礎的原理、理論出發,通過創新而獲得的新的科學發現以及發明成果;二是指整合創新,也就是通過對現有的各種技術進行統一整合,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技術成果;三是吸收創新,也就是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和再創新,形成新的科技成果的一種創新方式。這三個方面的含義和內容是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的,首先,原始創新是提高科學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源動力,大多數科學技術質的飛躍均是來自於原始創新。而整合創新是基於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通過將新老技術、國內外技術的有機融合,以一些有着較強的技術關聯性的重大產品或者項目為實施對象,實現對關鍵技術難題的突破或者技術的變革。最後,吸收創新則是對世界範圍內的科學技術進行吸收消化後再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和突破,以迅速地提高本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其是原始創新和整合創新的延伸和發展。

作為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裏的應用,軍事技術的概念涵蓋軍事活動實踐中形成的全部武器裝備,以及這些武器裝備的研製、設計、操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技能等內容。軍事技術的發展,關係到軍隊的戰鬥力和國家實力的提高,最終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

軍事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關係到一個國家是否能在科技競爭中獲得有利的戰略地位,關係到國家的主權完整和國家的安危。軍事技術自主創新,就是通過向世界範圍的先進技術進行積極學習,努力提高自身軍事技術的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吸收創新的綜合創新能力,在軍事技術領域取得一定的突破,進而能夠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軍事技術和軍事技術創新能力。

我國的軍事技術創新要求在獨立掌控創新目標的前提下,致力於在相關軍事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突破,不斷提高軍事技術相關設備的技術水平,形成先進、尖端的軍事技術設施,不斷優化和完善軍事技術裝備體系,進而提高軍事技術裝備對軍隊的保障能力,最終提升我軍的戰鬥力,並且形成軍事技術持續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

2 軍事技術自主創新的意義

第一,軍事技術自主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相關思想的良好體現。馬克思提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被應用於軍事目的,那麼這些技術將會不受指揮官意志的控制而引起作戰方式的改變甚至變革”,“技術決定戰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觀點的提出,在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的同時,也揭示了戰爭發展的內在規律。我國也提出要圍繞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進一步實施科技強軍戰略,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的提升。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現代戰爭觀的繼承和發展。

第二,軍事技術自主創新是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工業的現代化為軍事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支撐,而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完全依靠國外技術的引進是完全不夠的,必須要依靠自主創新來促成我國現代化工業的轉型並解決軍隊現代化發展中的問題,把握良好的發展機遇,有效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形成一條中國特色的工業現代化發展道路。

第三,軍事技術自主創新是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當今世界競爭格局中,科學技術的直接引進面臨着較大的限制和困難,工業設備、技術等方面的核心技術的引進難度日益加大,軍事技術的核心技術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軍事技術自主創新是當前我國保障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必須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投入經費對相關的核心技術進行突破,並且探索軍事技術與民用技術的融合互動,掌握國家安全與發展的主動權。

3 軍事技術自主創新的內部措施

3.1 加強軍事技術的基礎研究,增強科技競爭實力

軍事技術的基礎研究是科學技術取得實質性進步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開展軍事技術自主創新的源動力。推進軍事技術自主創新,必須從源頭抓起,加強軍事技術的基礎研究,對軍事技術相關的新思想、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進行不斷的探索,為軍事技術的不斷變革、提高軍事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保障。現階段,經過我國軍事科技人員的長期努力,我國的軍事技術基礎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整體的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下一步,要再加大對軍事技術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積極推進國家高新技術研究以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3.2 加強科技型創新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完善科技體制

在軍事技術自主創新的實踐中,科技型人才是實現軍隊現代化的關鍵所在,通過對新知識的創造和新技術的發明,研製出代表先進科技的武器裝備,形成武器裝備不斷升級換代的良性循環體系。同時,將軍用產品和民用產品有機融合,將國防科研與社會科技、資本相結合,實現軍事技術相關資源的有效配置,進一步完善軍隊科技體制,以便軍事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國防和軍隊事業,更好地滿足未來信息化戰爭對軍事科技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趙陣。現代軍事技術異化解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

[2]王璐,曾華鋒。從戰爭工具到戰略符號的軍事技術[J]。湖南社會科學,2012,(06)。

[3]曾華鋒,姚弘芹。軍事技術轉型特點[J]。國防科技,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