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論文>經濟論文>

經濟論文多篇(精品多篇)

經濟論文 閲讀(5.55K)

經濟論文多篇(精品多篇)

經濟論文 篇一

計量是科學研究的技術基礎。偉大科學家門捷列夫説:“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在無限廣闊的宇宙裏,從天河到構成原子的最小粒子;從太陽與熱核反應的高温到液氮裝置的低温;從人們利用的電磁波到相距數千萬光年的光源射向地球的波,都離不開測量。在這些科學研究中,人們使用各種計量儀器去測量物體的長短、質量的輕重、温度的高低、時間的久暫、光亮的明暗、電磁量的大小、電離輻射的強弱等。而其測量數據是否準確可靠,則取決於所用的計量器具是否準確,量值是否統一。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是搞高能物理的,它從30年代後期開始搞這項工作,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才發現在30年代的後期和40年代初期這個時間段內所做的高能物理測量工作,統統報廢,究其原因就是高壓的計量不準。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不僅需要準確的計量器具,同時更需要量限寬、精度高的計量器具,否則就會拖科學研究的後腿。先進的計量技術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提高計量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

2計量在國防現代化中的作用

計量在國防尖端技術系統中是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從武器的研究、設計、實驗到定型生產都離不開計量。以人造衞星來説,衞星上天需要火箭載送,火箭的結構設計和製造離不開長度計量;原材料質量需要強度和硬度計量;燃料分析必須化學計量;運行方向和速度必須力學和時間頻率計量;特別是重力加速度和振動計量尤為重要。有的關鍵部位的計量測試只要“差之毫釐”就會“謬以千里”。另外,有些參數還要求進行動態測定,如果測試不準,就會導致整個系統失敗。據資料介紹,美國在研製某航天系統時,由於高頻率電壓測試不準,導致連續四次發射失敗,最後找到原因,加以校準,才獲得了成功。尖端武器系統龐大、複雜、分工細、零部件多,因此,現代化的國防不僅要求計量的精確度高,同時更要求量值的完全統一。不如此,就不能保證武器系統銜接一致,協同動作。

3計量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

飛機在天空中飛行,靠什麼指示降落;軍艦在大海中航行,憑什麼確定它的方位;鋼水在高爐中沸騰,用什麼測量它的温度高低;工業產品生產出來,用什麼檢驗它的質量優劣……在這些領域內,人們就是使用各種計量儀器儀表進行控制。過去,人們把計量稱為“工業生產的眼睛”,現在,計量已經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中樞”。隨着工業技術的進步,產品向“高、精、尖”方向發展,這對計量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

(1)保證產品質量。

現代化大生產的特點是分工細,協作面廣。例如一輛汽車就有上千個零件,是由許多家企業協作而成。因此,如果沒有準確一致的計量器具來保證,產品就實現不了標準化、通用化的要求,產品組裝時就會出現因尺寸不一而“敲、打、銼、磨”,這既影響了生產效率,又影響了產品質量。在企業生產中,計量工作是質量工作的基礎和保證。

(2)增產節約,降低成本。

產品和原材料在運轉過程中需要計量其重量,檢查其質量。俗話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生產中人們常利用計量器具或計量器具的改進,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例如某鋼廠冶煉合金鋼的電爐車間,過去將一爐鋼水煉好倒入鋼包澆鑄前,由於沒有采用計量器具進行衡量,常出現因鋼水過多而浪費,或因鋼水不足而短錠報廢,一年要浪費餘鋼或短錠1000多噸。後來該廠安裝了行車電子秤後,當鋼水倒入鋼包時,行車大梁就顯示出鋼水的質量,這樣每年既可節約電力,又能增產1000多噸合金鋼。

(3)保障安全生產。

工業生產中使用的計量儀器儀表準確與否,不僅關係到產品質量,而且有的計量儀器失準,會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壓力錶被稱為鍋爐的眼睛,在工業生產上廣泛應用,但要保證鍋爐安全生產就必須正確使用壓力錶,並按照檢定週期檢查其正確性,否則就會產生事故,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4計量在交通運輸中的作用

在交通運輸事業中,計量測試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基礎工作。它對於提高交通工業產品質量和保證車船修造質量、車船裝卸運輸中的經濟核算和節能的順利開展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隨着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外貿貨運量大幅度增加,這就要求需要在港口配備必要的先進計量測試設備和科技人員,對港口的進出口貨物進行質量把關和計量把關,從而保護我們的國家利益。

5計量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在今天,科學種田的意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要真正做到科學種田,計量工作是不可缺少的。農業生產要達到“高產、穩產、高效率、低消耗”4個指標,就必須開展計量測試工作。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基本條件,也是科學種田首先要掌握的因素。對土壤的酸鹼度、鹽分、水分、有機質和氮磷鉀的含量等要一清二楚,這就要搞好土壤普查,進行有關的計量測試工作,通過對土壤性能的測試,掌握其特性,實施農田改造,做到科學種田。

6計量在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保障勞動者的安全,防止環境污染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工農業生產中,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都離不開計量測試工作。否則就有可能會給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和損害,使正常的生產秩序遭到破壞。

7計量在保障人民生活和身體健康中的作用

經濟論文 篇二

在通常情況下,業主一旦前來交房,為了減少麻煩,均會預先一次性繳交幾個月或者半年甚至一年的小區物業服務費,當然這要在業主自願的前提下。其主要原因在於業主裝修週期一般都要半年或一年,出於方便考慮,業主傾向於繳交一個季度或半年以上的物業管理費。業主的物業進行二次裝修,業主還要繳交相應的裝修保證金。裝修過程中產生的裝修垃圾,通常情況下,為便於管理均會進行統一清理,這就會產生了二次裝修垃圾清運費。

另外由於小區公共水、電費耗用與交費的時間不同步,業主還要繳交公共水、電費週轉金。上述業主繳納的多項費用,是一筆不小的資金。前期物業管理是資金流比較密集的時期,物業服務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資金流入的有利時期,打好時間差,對該筆暫時預收的資金加以利用,加速資金的週轉,合理地利用暫收款,取得一定的營業外收入。

除了利用資金佔用的時間差、引進商家進入小區進行促銷活動外,還可利用小區公共部分資源。如小區內的電梯轎廂、廣告牌、宣傳欄、道路指示牌、小區導引牌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廣告資源。在不影響業主生活的前提下,物業管理單位可以充分的利用,引進廣告客户,給物業管理單位帶來一定的廣告收入。其前提是制定好與小區業主的分享機制。借二次裝修“生財”國內房地產開發建設的裸裝修特點,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業小區的二次裝修,也派生出物業管理的一項專業—二次裝修監督管理。

物業二次裝修是業主購置物業後的進一步投資,是業主消費建材、家裝用品的密集時期。因而也是許多與房屋配套服務相關聯的家裝設計施工企業,傢俱、家電企業推銷商品的最佳時期。對於上述企業來講,物業小區二次裝修時期,是絕好的黃金促銷時期,存在着極大商機。因此,小區物業管理單位可以充分利用商家推銷其商品的迫切要求,引進相關產品的商家進入小區推廣其產品。在方便業主採購的同時,也為物業服務企業帶來商家推廣產品所應支付的場地費、廣告費等經濟效益。物業管理單位基本上不用任何的支出,有時還可以搭上促銷單位的便車,印製大量的宣傳與廣告產品。

但在處理商務活動進小區的過程中,要進行有效的策劃與安排,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指派專人與商務促銷單位進行管理對接,進行相應的配合與管理工作。前期物業管理過程中,小區業主圍繞物業裝修必然要採購大量的建築與裝飾裝修材料。為方便業主,加強管理,有效控制違規裝修行業,一般情況下,小區物業管理單位會引進一至兩家講究誠信的建築材料供應商,為小區業主提供服務。前提是建築與裝飾裝修材料的價格要與市場價格接軌,堅決制止強買強賣與欺行霸市不法行為,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

經濟論文 篇三

綠色政治將生態與環境作為了重要的政治思想,通過具有廣泛性、參與性的民主制度來實現這一思想。綠色政治的首創者是綠色運動參與者。在綠色政治運動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生態學、社會主義、基層民主等各類共識。而基層民主在該項運動中佔據重要地位。由於過去的代議制民主中所形成的政府與基層民眾間保持着較遠的距離,並且一定程度上受經濟指標或者在選舉政治的驅使,在基層民眾完全不知曉的情況下和相關的企業行業間進行交易,而且所編制的決策完全違背了生態保護規定。針對此情況,綠色政治運動的所有參與者均強烈提出授予基層民眾充分的發言權,因為一旦發生生態危機,受害程度最嚴重的就是基層民眾。大部分的基層民眾當涉及到與自身利益沒有任何關係的問題時,常常會因為相關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不具備較高的理性思維能力以及未樹立起全球責任心意識,所以多數基層民眾對所提出的碳減排決策持反對態度。如果基層民主十分的分散,那麼將直接的阻礙碳減排的正常運行,達不到低碳經濟目標。全球性公共品所面臨的市場失靈會在民主失靈的基礎上而表現。這裏所説的民主失靈,主要指的是根據民主機制編制的決策難以為眾人贏得實際所需的公共品。綠色政治在民主失靈情況下會使其致力於的政治路徑,成為了低碳經濟中的一大阻礙。與此同時,部分綠色政治綱領中所包含的“充分就業”理想與“國際合作”手段等各項內容在低碳經濟中同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與強烈的質疑。所以低碳經濟語境中的綠色政治無論是理念還是操作路徑等,進行深入的反思與變革是其當前的必然趨勢。

二、低碳經濟語境中的綠色政治變革

1.推行全球民主。綠色政治用基層民主代替了代議制民主,其主要將分散化、自給自足的社區經濟體結構作為了經濟基礎,由於此民主存在較強的分散化,所以對低碳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不適用碳減排。為此,全球民主成為主流。全球民主指的是以全球範圍為基準,貫徹落實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機制。對於碳減排這一全球性公共品而言,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科學的民主決策。當面臨市場失靈與世界政府缺失的現象時,只有獲得全球大部分人的認可,事情才會水到渠成。現階段,全球民主決策機制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難性,甚至有一些地方存在難以跨越的障礙。不過,若以邏輯角度上分析,全球民主是目前唯一可以讓整個世界的人都出於對人類整體利益的考慮而積極的節制、掌控自身慾望的有效機制。所以綠色政治應將此當做需要完成的政治理想去實現,而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路徑及方法會在該理想實現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與不斷完善。

2.強化創建德治基礎力度。綠色政治始終將法治作為基準,實際在懲治引起污染問題的人機規範政府行為過程中,都應採取法制手段。生態保護與法治基礎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不斷健全法制是促進低碳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保障。但若低碳經濟只有法治基礎還是不夠的,相應的德治基礎也不可少。這裏所提到的德治,不是法治、人治,主要是通過政治制度的否定之否定而形成的一種治理模式,將個體的道德與羣體的民主進行了有機的結合,致力於促進人類朝着和諧的社會生態方向邁進。該治理模式中將自覺作為了理性的結果與自由的基礎,個體特別是領導者個體的品德是保證羣體自覺的個體間彼此教育、彼此學習機制形成的關鍵。所以領導者良好品德與其他核心素質的“綠色化”這一德治中的重點部分,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當前,應將微觀層面中領導者個體品德及素質納入到宏觀層面中政治動員機制的核心要素範疇,以使宏觀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範疇中的綠色政治和微觀領導學、管理學範疇中的“綠色領導者”科學合理的集於一體,從而形成完善的基於綠色領導模式的體系。

3.依靠國際制衡。當前,因為沒有世界政府與低碳環境這一公共品,所以實際中唯有在理性的全球民主基礎上方可獲得,但該民主離不開各國、各區域的理性國際合作。綠色政治運動參與者早就深刻的意識到了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並且還清楚的看到國際利己主義帶來的阻礙,因此國際合作過程中明確要求摒棄國家的部分主權等思想。現代綠色政治最注重的手段大都是對國際組織作用予以不斷的強化。但是,從國際政治實情上看,所有國際組織,就算是聯合國也無法做到代替各國行使主權。在目前的世界格局狀態下,要求各國將自身的主權授予國際組織,最後的結果必將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會以國際組織的名義對發展中國家的更多主權進行干涉,甚至於剝奪,從而帶來明顯的不公正現象。如此一來,自然生態危機不僅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同時還將導致嚴重的社會生態危機。所以加強各經濟體間的國際制衡是目前唯一行得通的手段。各國只有在高效的制衡下,所提供的決策才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實行理性的國際合作。應促進世界多極化,產生一系列經濟體政治體之間較強的相互制衡,以公正的態度認真對待各國的權益與責任,這不僅是整個世界在低碳經濟中朝着理性國際合作邁進的前提,還對國際綠色政治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三、結語

經濟專業論文 篇四

關鍵詞:經濟學專業;特色創新;保障措施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不僅意味着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還意味着我國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須加大人才培養的改革力度,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適應新常態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一、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情況簡介

高校本科經濟學專業是教育部規定的經濟學門類中的一個基礎性專業,開設的時間比較長,開設的院校比較多,是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專業。在山西省本科院校中,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中北大學、山西師範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太原師範學院、太原工業學院、晉中學院、長治學院以及多數獨立學院都開設了經濟學專業,數量相對比較多。經濟學專業是一個綜合性的基礎專業,涉及到經濟學各個學科和專業的基本理論部分,具有涉及面廣、講授內容多、理論性較強的特色。按照教育部的規定,經濟學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説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當代中國經濟等。經濟學專業培養具備比較紮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能力,能在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規劃和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改革開發以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作,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企業,對經濟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比較大,經濟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出路比較好,就業率比較高。但近年來由於社會對經濟學專業人才的需求相對減弱,加之經濟學專業不夠專,畢業生就業壓力逐步增大。

二、創新專業特色的嘗試

(一)太原師範學院經濟學專業簡介

太原師範學院經濟學專業2003年9月開始招收本科生,招生規模控制在80-150人之間。該專業擁有較強的師資隊伍,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講師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教師的50%,85%以上的教師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該專業2007年被評為校級品牌專業,以該專業組建的應用經濟學2010年被評為山西省重點扶持學科,在2015年山西省教育廳組織的山西省重點學科建設評估中,該專業的應用經濟學評估結果為良好,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和勢頭。

(二)創新專業特色的嘗試

靠實力求生存、憑特色謀發展是每個專業面臨的共性問題,2003年太原師範學院經濟學專業組建以來積極探索專業特色,在創新專業特色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初步形成了“強化基礎、注重實踐、分流培養、服務山西”的專業特色。

1.強化基礎,夯實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基礎。經濟學專業是一門科學,歷史悠久,具有較廣泛和系統的理論體系。培養高素質的經濟學專業人才,首先要按照經濟學專業的要求設置課程體系,其次要按照專業特色的發展設置課程體系。為了給本專業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為學生考研、專業拓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太原師範學院經濟學專業開設了政治經濟學(上)、政治經濟學(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經濟學説史、國際經濟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15門專業基礎課程,課時達到1152個,佔總課時的52.1%,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較多,課時量較大,其目的就是為學生學習經濟學專業、考研、學習其它經濟類專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中強化基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近幾年太原師範學院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不僅有考上公務員的,還有考上武漢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985重點大學碩士研究生的,考研率保持在15%以上。許多學生畢業後就職銀行等部門,一次就業率達到85%以上。

2.注重實踐,提高經濟學專業培養人才的實踐能力。學生實踐能力差,動手能力弱,是目前各個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提高人才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能力,為學生畢業後更快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奠定基礎。太原師範學院經濟學專業在課程體系設計中注重實踐環節,努力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通過多種途徑增強專業培養的實踐性。第一,增設實踐性課程。在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財務管理實訓、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電子商務學等實踐性課程,在這些實踐性課程講授中,通過上機實際操作、軟件操作等環節和過程,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二,把專業實習做好做實。實習是把學生所學理論與實際相聯繫的重要環節,是實踐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經濟學專業的實習主要包括專業認識實習、經濟調查與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寫作,除畢業論文外,其他三項實踐環節主要在校外實踐基地完成。專業認識實習在二年級學生中進行,是經濟學專業學生觀察、分析經濟運行和現象的重要環節,採取集中實習方式進行,基本方式是組織學生到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參觀、考察和學習,時間為2周。經濟調查與實踐是經濟學專業的專業性調查實踐,以瞭解和分析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熱點現象、焦點問題為主要內容,對於增強學生的專業觀察能力大有益處。經濟調查與實踐由系組織安排,學生自選主題進行調查,在第六學期末進行,時間也是2周。經濟調查與實踐結束後,學生要提交3000字以上的調查與實踐報告,由指導教師進行批閲和考核。這一環節有助於培養學生認識和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畢業實習使經濟學專業學生在經濟活動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初步掌握經濟工作的實踐知識,具備有效地介入企業及其它經濟部門工作的基本技能,為學生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畢業實習主要採取集中和自主實習的方式進行,安排在第七學期的後半學期,為期10周。第三,以社會實踐和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實踐內容。社會實踐和第二課堂形式多種多樣,可以豐富學生的大學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實踐由校團委和系分團委組織實施,一般安排在寒暑假進行,採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進行,主題可以是下鄉實踐、自願者服務、公益活動等,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獲得2個學分。每學年年末,由各班主任統計本班社會實踐活動的信息,經分團委負責人審核後,報系教學祕書登記學分。第二課堂在校園內由團委和學生會組織實施,內容有理論學習、創業實踐、志願服務、體育運動、文化藝術等類型,具體方式可以是英語競賽、歌詠比賽、書畫展、校園創業策劃大賽等,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一項活動,並記相應的學分。

3.分流培養,增強學生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能力。為了增強學生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能力,太原師範學院經濟學專業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學生學習完通識教育模塊課程和學科教育模塊課程後,第三學年開始進行分流培養,開設有區域經濟和商務經濟兩個不同的專業方向,不同專業方向設置有不同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愛好進行選擇。在學習完經濟學專業核心課程等基本課程後,專業方向分流改變了經濟學專業偏重一般經濟理論學習的傳統培養模式,使學生在掌握經濟學專業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專修某一專業方向的知識和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具體技能,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4.服務山西,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山西是中部地區一個欠發達的省份,人均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全國都處於下游水平,特別是近兩年山西經濟發展出現“斷崖式”下滑,2015年經濟增長速度只有3.1%,與全國6.9%的增長速度相比差距較大。推動山西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是消除制約山西經濟發展的人才瓶頸,其中包括經濟學專業人才。作為地方院校的一個專業,生源80%以上來自本省,其基本任務之一就是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基於這一考量,太原師範學院經濟學專業在課程設計中開設了《山西經濟專題》等地方性課程,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畢業步入社會後能夠儘快地進入工作狀態,適應工作要求,為山西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三、創新專業特色的保障措施

(一)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完善課程體系。要適度增加專業方向課程,進一步增強分流培養的力度,讓學生比較系統的掌握某一專業方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就業能力。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創新專業特色的必要條件,要根據專業特色和分流培養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引進人才,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要根據教學需要,選派中青年教師到名校培訓,或到企業進行短期實踐,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實踐能力,滿足專業特色創新的需要。

(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效的教學方法構建有效的課堂組織,有效的課堂組織造就高質量的教學。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改革傳統的“填”和“灌”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積極倡導和引導教師採用互動式教學理念,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選擇合適課程的教學方法,推行研究性、探討式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突出老師“引”和“領”的作用。

(四)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選派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實踐性課程的教學任務,把實踐性課程上好上實。充分發揮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由“鬆散型”轉變為“緊密型”,畢業實習實行“定人定點定指導教師”的“三定”做法,讓學生和教師走進實習基地進行畢業實習,做到進得去和呆得住,增強學生實踐經驗能力,改變學生“放羊式”的實習方式。

(五)講授好地方性特色課程

地方性特色課程對於建設專業特色非常重要,要逐步增多地方性特色課程,彰顯專業特色。由於地方性特色課程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現成的教學大綱,講授難度較大,因此,要採取教師集體研究、聯合備課、共同講授的方式開設好地方性特色課程,提高地方性特色課程的教學質量,並編寫好地方性特色課程的講義,做好教材的出版工作。

作者:趙滿華 劉淑清 單位:太原師範學院

參考文獻:

[1]劉贛州。東北高校經濟學部級特色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以黑龍江大學為例。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1)

經濟論文 篇五

“低碳經濟”概念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經濟”最早見諸於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200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式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島路線圖”,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將温室氣體減排25%~40%,該“路線圖”對全球邁向低碳經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200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主要締約方通過小範圍磋商達成了《哥本哈根協議》,協議就發達國家實行強制減排和發展中國家採取自主減排行動作出安排。2000年,英國頒佈《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一項重要工作,是最早頒佈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國家之一。2003年英國時任首相布萊爾發表題為《我們未來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白皮書,宣佈到2050年從根本上把英國變成一個低碳經濟的國家。歐盟把低碳經濟作為未來發展方向,視其為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並效仿美國20世紀90年代抓住信息通信技術革命機遇的模式,制定了一攬子相應政策。日本製定了《低碳社會行動計劃》,並將低碳社會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政府長遠發展目標。美國也大力推動向低碳經濟轉型。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低碳經濟法案》,奧巴馬政府上台不久也推出新能源戰略,望其成為美國走出經濟低谷、維護其世界經濟“領頭羊”地位的重要戰略選擇。

2.國際低碳經濟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增長,各種能源和環境問題集中凸顯,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低碳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國際社會長期發展的趨勢,是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必由之路。但是,發展低碳經濟關乎於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以及消費結構的調整與轉變,而這些變化需要各國政策、技術創新和龐大的資金支持,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不能一蹴而就。近年來,各國紛紛將低碳經濟列入國家戰略,在產業政策、能源政策、技術政策、貿易政策等方面進行一系列大調整,並綜合運用法律、行政、財税、金融等手段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為各國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時,應該借鑑國際社會低碳經濟的政策和措施並結合我國國情,提出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戰略,並逐步建立起我國低碳經濟政策框架。國際低碳經濟發展對我國的啟示有以下幾點。

2.1制定發展低碳經濟規劃與政策體系,引導低碳經濟的發展

2.1.1制定與實施發展低碳經濟的中長期戰略規劃

後金融危機時期,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力。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憑藉低碳領域的技術和制度創新優勢,制定與實施發展低碳經濟中長期戰略規劃,力圖在新一輪的世界經濟增長中獲得強有力的競爭優勢。英國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先行者,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明確提出2010~2050年碳排放目標,2007~2009英國政府又先後頒佈了《能源白皮書》和《英國可再生能源戰略》,明確了實現低碳經濟的能源總體戰略;2007年,歐盟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三個20%目標”,並通過了歐盟能源技術戰略計劃,促進低碳經濟發展,2010年歐盟提出“歐洲2020戰略”,將温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削減20%;美國雖然沒有加入《京都協議》,但近20年來美國也很重視節能減排,如2005年通過《能源政策法》,2007年提出《低碳經濟法案》,以及奧巴馬政府提出的“綠色新政”,美國政府在尋求一個綜合、平衡和對環保有利的能源安全長期戰略中,把低碳經濟發展道路作為美國未來重要戰略選擇。2006~2007年日本先後出台了《國家能源新戰略》、《21世紀環境立國戰略》、《新經濟增長戰略》等一系列發展規劃與戰略,描繪了日本中長期低碳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2008年日本首相提出的“福田藍圖”是日本低碳戰略形成的正式標誌,包括應對低碳發展的技術創新、制度變革及生活方式的轉變,並提出了日本温室氣體減排的長期目標:到2050年日本温室氣體排放量比目前減少60%~80%。

2.1.2制定創新清晰穩定的發展低碳經濟政策體系

如實施碳排放交易,發現碳排放價格;徵收碳税,構建綠色財政體系;提高能效和環境監管標準;鼓勵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加大對清潔能源的研究開發投入。近幾年來,英國在其“氣候變化計劃”中提出徵收氣候變化税,來確保其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同時,英國積極培育和推動碳排放市場及建立碳基金;歐盟委員會提出一攬子能效行動計劃,並制定一系列針對建築、交通運輸和製造業的節能政策;美國的新能源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政策和“總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計劃;法國結合税務和投資,從農業、交通、住房建設等方面入手,宣佈了一系列環保措施。

2.2制定發展低碳經濟法律體系,保障低碳經濟健康發展

從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看,低碳經濟相關法律覆蓋不同的法律部門與不同的社會領域,就法的功能而言,各層級的低碳經濟立法都可以歸為以下三類:節能減排類立法、傳統能源替代類立法及碳排放控制類立法。

2.2.1節能減排類立法

節能減排包含着兩層內涵,一曰“節能”,即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減少能耗;二曰“減排”,即通過改變能源利用方式等手段減少能源利用中温室氣體的產生與排放。就低碳經濟而言,節能減排意味着能源效率的提高、能量損耗的降低、温室氣體的減少、其他污染物的減少、意味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節能減排類立法主要致力於能源效率的提高及降低利用過程温室氣體的排放,是低碳經濟法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國際上節能減排立法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大致分為三大類。(1)節能減排基本立法。這類立法覆蓋領域最廣,以國際公約為基礎,以各國低碳經濟基本立法與節能減排基本立法為主。屬於節能減排的基本立法有《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京都協定書》,英國的《氣候變化法案》,美國的《低碳經濟法案》,日本的《推進低碳社會建設基本法案》、《關於能源使用合理化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以及德國的《能源節約法》、《排放控制法》。(2)節能減排綜合性立法。這類立法不是專門為低碳經濟或節能減排目的而頒佈,內容廣泛、目標多元,以綜合性能源立法及資源環境保護類立法為主。各國屬於這類立法的有英國的《能源法案》,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推進基本法》、《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固體廢棄物處理和公共清潔法》,德國的《循環經濟與廢棄物法》等。(3)節能減排專門法律法規。它以節能減排某一領域為目標,內容具體。如英國《消費者排放(氣候變化)議案》,日本的《建築材料再生利用法》、《多氯聯苯廢棄物妥善處理特別措施法》、《報廢汽車再生利用法》等。

2.2.2傳統能源替代類立法

傳統能源替代是指以清潔、低碳新能源的使用來替代傳統能源使用的一種能源低碳化的使用方式,有傳統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開發利用清潔低碳的新能源兩種途徑。傳統能源替代類立法致力調整能源結構、改變傳統能源的利用方式、促進綠色能源的開發利用,主要分為三大類。

(1)新能源開發促進法。

其專為新能源的開發提供製度支持,如日本的《石油替代能源促進法》、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法。

(2)綜合性能源開發與温室氣體減排立法。

這類立法中含有促進與發展低碳新能源相關內容,是傳統能源替代法律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美國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及《能源政策法》等。

(3)為推動某一領域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利用而出台的專項法律法規。

如德國的《生物質發電條例》、《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令》、《太陽能電池政府補貼規則》等。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國低碳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還處於起步階段,由於技術不成熟、大規模應用存在成本、技術、體制等諸多障礙,沒有哪個國家是完全依靠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來發展本國經濟。傳統能源替代作為發展低碳經濟最理想的方式,對人類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為開發利用清潔低碳新能源,我國應結合自身基本國情,制定傳統能源替代法律制度。

2.2.3碳排放控制類立法

碳排放控制類立法是指對人類活動產生的温室氣體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有效控制。碳排放控制措施包括“碳捕獲與封存”、“生態碳匯”建設以及促進碳減排的各市場化機制、財税、金融等間接的碳排放控制促進措施。碳排放類立法主要致力於通過發展低碳技術對已產生的温室氣體進行有效控制,由多項制度共同構成,與措施對應的有“碳捕獲與封存”法律制度、生態碳匯法律制度、碳排放控制財税、金融及市場交易法律制度等三大類。

(1)“碳捕獲與封存”法律制度。

“碳捕獲與封存”主要通過將二氧化碳從其釋放源中分離並補集起來,通過運輸途徑將其輸送到制定地點,進行永久封存,從而阻止其向大氣中的排放。據專家估算,“碳捕獲與封存”作為一種新的節能減排技術,可實現全球碳減排需要的3/4。由於碳捕獲與封存還存在技術、體制等方面的應用障礙,對該技術的推廣及商業化必須有專門的制度尤其是相應的法制框架予以保證。國際上對碳捕獲與封存政策法規有:澳大利亞《碳捕獲與地質封存規章性指導原則》、《近海石油與温室氣體封存法案》;歐盟的《碳捕獲與封存指令》。

(2)生態碳匯法律制度。

就“生態碳匯”法律制度而言,最重要的法律文件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世界上首個為全面控制温室氣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達成的國際公約,為國際社會在相關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確立了一個基本法律框架,而《京都協定書》是國際碳匯交易的法律基礎。

(3)碳排放控制財税、金融及市場交易法律制度。

碳税對能源節約及能源效率的提高有着積極作用,對温室氣體減排的作用明顯。該制度具體包括碳税法律制度、碳金融與碳交易法律制度,各項制度相輔相成,關係緊密。第一,碳税法律制度。碳税的減排機制如下:一是直接刺激相關企業採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變粗放式生產方式,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通過碳税收的再分配,鼓勵能源節約及轉變高碳化生產生活方式,改進相關技術,實現碳減排。儘管碳税法律制度還不是一項普及的税收制度,但低碳經濟發達國家已經開徵碳税,如丹麥、芬蘭、荷蘭、挪威、意大利和瑞典等國。美國、新西蘭、日本等國正積極醖釀碳税立法。現有的碳税法律制度有丹麥的《1995年綠色税收框架》、英國的《2000財政法》和《2001氣候變化税收規定》、美國的《清潔能源未來》和《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第二,碳金融與碳交易法律制度。碳金融旨在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的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與投資、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以及其他相關的金融中介活動。碳交易即排放權交易,指為了促進全球温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而採取的市場化經濟激勵措施。碳金融與碳交易是伴隨低碳經濟發展而出現,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減排約束及合作機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碳金融及碳交易法律是推動、規範、保障碳金融及市場交易活動的行為規範的總稱。碳金融法律制度包括:其一《京都議定書》,包括三種碳交易機制,也就是碳排放貿易機制、清潔發展機制、聯合履行機制;其二《温室氣體排放配額交易指令》,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公法約束力的温室氣體總量控制的歐盟排放配額交易機制,以及包含碳排放交易內容的《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

2.3重視低碳產業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2.3.1重視低碳產業技術開發與創新

低碳技術是人類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能做到較低的温室氣體排放的技術總和,包括減碳技術如電力、交通、建築、冶金、化工等高能耗、高排放領域的節能減排技術,煤的清潔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等開發技術;無碳技術如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去碳技術如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温室氣體的資源化利用技術三大類型。低碳產業技術研發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英國首相布朗提出,低碳技術是繼蒸汽機、內燃機和微處理器之後的第四次技術革命。近幾年來。許多發達國家為獲得低碳經濟發展的話語權,紛紛採取各種政策工具促進低碳技術創新。美國政府制定了低碳技術開發計劃支持開發低碳技術包括節能技術和碳排放處理技術如智能電網技術、節能型交通工具及建築技術、碳處理技術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等。併成立了專門的部級有關低碳經濟研究機構,為從事低碳經濟的相關機構和企業提供技術指導、研發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從國家層面上統一組織協調低碳技術研發,以落實節能減排目標。歐盟成立了“歐洲能源研究聯盟”和“聯合歐洲能源研究院”來發展低碳經濟,在執行發展低碳經濟的6項計劃有風力、太陽能、生物質能、可持續核裂變、電網、二氧化碳回收與儲藏,這6項中有4項與清潔能源有關,由此可見低碳技術重點放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2008年,日本經濟產業省制定了“涼爽地球環境能源技術創新計劃”,同時制定了“中短期(2008~2030年)技術戰略”和“長期(2030~2050年)技術戰略”,日本政府還通過了“低碳社會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積極推進低碳技術開發,如新能源應用技術、二氧化碳回收儲存技術等。另外日本持續投資化石能源的減排技術裝備,重點開發燃煤電廠煙氣脱硫技術裝備,形成了國際領先的煙氣脱硫環保產業。澳大利亞政府持續投資於研究開發、示範推廣關鍵的低排放技術,並將低排放技術的重大突破作為低成本的、長期的、可持續減排的關鍵所在。

2.3.2加大低碳產業發展的投資力度

低碳技術創新經歷研發、試點推廣、產業化應用等階段,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發達國家不斷投入鉅額資金,試圖搶佔世界低碳技術高地。美國是世界上低碳產業投入最多的國家,2007年美國對低碳技術投資總額為30.2億美元,美國政府2008年低碳技術創新預算為42.80億美元,2010年為60.6億美元,增加了45%,主要用於清潔能源技術方面,如從2009年10月到2010年底美國就對清潔燃煤技術的研究開發提供了150億美元的撥款,近期又計劃投入10億美元集成最先進技術建造世界上第一個零排放的煤基地發電站;2009年6月頒佈的《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明確到2025年對清潔能源技術和能源效率技術投資1900億美元。日本則投入巨資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光能、地熱能等方面的研發,打造低碳產業鏈。2007年日本對低碳術開發投資總額為39.1美元,2009年,日本提出推廣太陽能發電、電動汽車及節能電器實現“低碳革命”環境保護項目,計劃支出160億美元。2010年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低碳型創造就業產業補助金”制度。截至當年5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已經對42家企業補貼了297億日元,並帶動這些企業進行設備投資1400億日元。2010年5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宣佈,為了增加低碳產業的就業機會,將進一步完善“低碳型創造就業產業補助金制度”,把每年補助總額從300億日元提高到1000億日元。英國則加大對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排放技術的投入,在2002~2008年間,英國政府每年提供5億英鎊用於可再生能源的研發;投資3.7億英鎊成立國內“環境變遷基金”,推動環保技術產業化;投資10億英鎊重點研發可再生能源技術,計劃2020年前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財政支持達到20億英鎊。

3結語

經濟論文 篇六

(一)金融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缺乏明確的定位

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言,金融起到重要的優化與引導作用,我國發展低碳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金融機構並沒有與低碳經濟的發展形成正確的匹配關係,缺乏明確的角色定位,金融機構習慣於服務大中型企業和優勢產業,缺乏專門服務於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例如,研發低碳技術,需要轉變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利用方式,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技術研發和試點設定工作。高科技企業雖然具備先進的技術理念,但是他們缺乏足夠的資金來開展各項研究工作。由於科技產業的技術創新需求不符合金融機構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因此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有效支持,直接影響到低碳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應當重新進行角色定位,認識到自身在發展低碳經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樹立低碳經濟服務理念,大力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缺乏完善的外部環境

任何企業或部門的發展,都需要得到完善的外部環境支持,在發展低碳經濟時,同樣需要相關政策與制度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完善與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金融支持政策,我國有關於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政策缺乏協調性,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時存在着一定的風險。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發展時,缺乏能耗、環保等方面的信息支持,金融機構難以進行準確的信息評估,直接影響到資金支持的效率。另外,我國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與擔保體系,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機制,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對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難以落實抵押和擔保,並且其違約率通常較高,金融企業不願意對中小企業投入過多的信貸資金,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由於以上外部支持環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了低碳經濟的順利開展。

(三)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

隨着低碳經濟發展的規模逐漸擴大,單純依賴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已經不能夠滿足低碳經濟發展的需求。應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體系,發展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第三方融資等綜合金融支持體系,滿足低碳經濟發展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由於當前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沒有完善開發出來,具有較強功能和創新性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充分發揮出其對不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由於我國金融機構的扶持重點與低碳企業融資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二者存在不對稱性,從而使得低碳企業在發展中難以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

二、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策略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轉變,低碳經濟需要得到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我國應當充分認識到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出台各項政策來引導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一)更新金融機構管理理念

金融機構對於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我國金融機構需要不斷更新經營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通過自身角色定位的合理調整,與國際合作,發現低碳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提升金融支持低碳經濟服務的理念。金融機構要不斷優化信貸產業和客户結構,不斷創新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在綠色信貸的基礎上,探索發行綠色債券,將資金投入到需求量大、綜合效益較好的低碳項目中,建立相對穩定的中長期資金。金融機構還要不斷研究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途徑,推出符合小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對中小企業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不斷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要充分發揮政策優勢,不斷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低碳項目中,實施開放性的節能項目投資,爭取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保障低碳經濟的順利發展。更新金融機構的管理理念,使之正確引導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優化金融支持的外部環境

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需要優化金融支持的外部環境。首先,相關金融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與綠色信貸相關的政策機制,建立科學、具有可行性的產業投向標準,在政策的引導下,進一步細化污染企業信貸指南和相關操作辦法,便於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發展時得到技術支持。建立並完善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關的政策,通過該環保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經濟政策為金融支持提供政策環境,進而制定與這些經濟政策相符合的金融支持政策,確保金融機構的投資方向負荷國家相關政策,充分發揮其引導低碳經濟發展的結構與能源調整等功能。相關部門要加強金融管理部門與環保管理部門、商業銀行等的交流與溝通,建立完善、科學的信息共享機制,構建與低碳發展要求相一致的信貸產業目錄。此外,要通過構建良好的溝通交流機制來為低碳經濟發展創造最優的外部環境。政府要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作用,通過建設信用工程、完善中小型企業擔保體系等的方式,鼓勵中小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以此來促進金融機構對風險預測、防範後加大對低碳經濟發展企業的金融支持。此外,我國應當建立完善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跟蹤監測各個金融機構的政策執行情況,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創新信貸服務方式,優化投資方向,自覺地參與到國家環保計劃中。建立相應的財政貼息、税收減免等政策來調動金融機構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三)建立健全金融支持體系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經濟增長方式,應當得到商業銀行的重視,商業銀行要看到低碳經濟帶來的機遇,合理調整自身的定位,增強與低碳相關的金融創新,幫助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需要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其資源配置的作用,積極推進低碳資本市場的建設,使之有力支持低碳經濟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在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加強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培養,開發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幫助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立健全金融支持體系,還應當充分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建立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很多風險投資企業比較看重節能環保和新能源開發項目,但是目前很多節能環保企業大多是利用國家相關政策來獲取小額貸款進行技術商業化,並沒有有效利用國際流行的風險投資。相關企業要充分認識到風險投資對於發展低碳技術和商業化的重要作用,要有效利用市場規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建立健全金融支持體系,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引導作用,在政策性的引導下,重點支持低碳技術研發、低碳基礎設施投資和低碳能源的發展等項目,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低碳經濟建設中。

(四)充分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

風險投資比較重視生物工程、新能源等產業的投資,隨着低碳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風險投資越來越看重低碳經濟,風險投資基金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將投資方向轉向開發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上。目前,我國低碳經濟項目開發企業往往是利用國家優惠政策來獲得小額貸款,雖然傳統觀念對風險投資持有懷疑態度,但是對於低碳技術的商業化發展來講,風險投資是促進其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要加大引導風投資本的投資,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此外,還要充分吸引利用外資,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產業的升級,鼓勵新能源、新技術和環保產業進入到我國市場中,同時幫助我國低碳企業的發展,吸引國外融資,進一步擴充低碳經濟發展的融資渠道,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結束語

經濟論文 篇七

一、經濟論文最後完成的項目構成

一篇完整、規範的經濟論文通常要由以下項目構成:標題;作者署名;目錄;摘要;關鍵詞;正文;註釋;致謝;參考文獻;附錄。以上所列的10個項目是經濟論文的全部構成項目。一篇具體的經濟論文,既可能包括所有的項目,也可能不需要完全具備這些項目。通常,在一般的用於學術期刊發表的交流性論文中,標題、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正文、註釋、參考文獻是必不可少的項目,而畢業論文和學位論文,由於其篇幅較長,除要有一般交流性論文必備的項目之外,還要有目錄、附錄和內容提要(比摘要略微詳細一些)等項目。

二、經濟論文各項目的寫法與要求

1、標題。標題是作者給論文起的名字,它是論文的總代表,作者必須反覆推敲、認真確定。其寫作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標題》,書寫格式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2、作者署名。署名是文權所有和文責自負的體現。只有直接參加了研究工作,並且能對論文內容負責的人,才有權力,也有必要在論文上署名。至於專家、領導或非研究者掛名,則屬於不正常現象,是學術研究中的不正之風,必須予以杜絕。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

3、目錄。篇幅較長的論文應編寫出簡單的目錄。論文目錄也就是論文中的各級小標題的依次排列。排出小標題,並標明標題所在頁的頁碼,便於讀者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邏輯體系,也為讀者選讀論文的有關部分提供了方便。其寫法和格式與一般書刊的目錄格式相同。4、摘要。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一篇與論文主要信息量等同的完整短文,重點要説明論文的最終結論。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摘要、關鍵詞與參考文獻》,書寫格式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

5、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而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的,用員硎救鬧魈餑諶菪畔⒖釒康牡ゴ駛蚴跤鎩F湫捶ê鴕蟛渭毒寐畚牡惱⒐丶視氬慰嘉南住罰樾錘袷講渭毒寐畚牡奈拿妗貳?BR>6、正文。正文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一般在行文中不必明確地表示出來,但若論文的主體部分分為若干個章節或部分來論述,應儘可能加上小標題表示出各個部分的論述內容。正文的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緒論》、《經濟論文的本論》、《經濟論文的結論》、《經濟論文的引文》、《經濟論文的格局》、《經濟論文的構段》、《經濟論文的表達》、《經濟論文的表現》、《經濟論文的語言》,書寫格式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

7、註釋。在經濟論文的寫作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釋,這就需要論文有另一項內容——註釋。它是經濟論文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文章之外的項目。論文的註釋有補充內容的註釋和註明資料出處的註釋兩大類。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引文》中的加註。8、致謝。謝辭是向在本篇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曾給予自己幫助的人表示謝意。它可以寫在正文的結論部分,也可以單列出來,使之成為論文中的一個項目。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結論》。

9、參考文獻。經濟論文的正文之後要列出使用過的主要參考文獻目錄。這是作者產生創見的依據,把它列示出來,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又能加大論文的信息量,使研究相同課題的讀者從中得到啟發。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摘要、關鍵詞與參考文獻》。10、附錄。附錄是對論文正文內容的補充。不便於放在正文中的資料性內容,可以放到附錄中去。如全文或幾個部分共同使用的圖表,幫助讀者理解、消化文章內容的補充性資料等等。

三、經濟論文完成後的基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