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教育教學論文 閲讀(2.39W)

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篇一

[關鍵詞]科學教育;數學教學;實施方法;自主探究

一、概念分析

科學教育的基本概念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工作,例如在教學過程中,一個班級的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水平肯定是不同的,這時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來進行鍼對性的教學,並且需要定期測試,及時獲取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信息。當今教學中,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開始採用科學教育的方法,使用這一方法可以使課堂氛圍更為積極,讓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使用這一方法,成績稍差的學生可以慢慢掌握知識,提高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二、實施方法

(一)開展自主探究活動

在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是尤為重要的,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但是達到這個目標的前提是學校需要開展大量的自主探究活動。比如在進行一些實際問題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進行實地研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科學知識的存在,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知識的存在,獲得知識的時候也會更為理解。在進行室外探究活動時,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自己選擇想要探究的課題,並讓學生先提出假設,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驗證自己的假設。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自主探究的活動中,自主探究的能力也都能得到培養。

(二)提高學生能力

實施科學教育這一教學方法,對於國小數學教學而言,其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使用這一方法能幫助學生對於各種知識原理的理解,加深知識在他們腦海中的記憶。不僅如此,運用這一方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實踐運用能力,全方面提升一個學生各項知識能力。在這之後,學生完全掌握知識的原理後,就能夠使用知識來回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相關的問題。例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來幫助學生去理解加減法的知識,例如我們去商店購買糖果,有4種不同的顏色,黃色的,紫色的,粉色的,紅色的,在我們選擇之後,我們購買了5顆黃色的,3顆紫色的,6顆粉色的和7顆紅色的,那麼我們一共買了多少顆糖果呢,答案是5+3+6+7=21顆糖果,通過這個簡單的生活例子,學生們對加減法的理解會更容易也更深刻,讓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公式變得生動形象,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會因此更加高。同時老師也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探究這其中的知識。在上課時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發現,最後進行指導。

(三)培養價值觀

價值觀是決定一個人發展水平高低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教育這一教學方法不僅主要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還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對於這個要求來説,每個老師首先需要做的是着眼於自身的科學素質素養,保證自己與當今時代的步伐一致,確定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代符合。這樣才能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讓學生能夠確定一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好一個很好的基礎。

(四)合理評價

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是由教學評價機制這一機制檢驗成果的,在舊時的傳統教育模式下,這一機制主要是依靠試卷考試的分數來評定。完全依靠考試分數評定這一方法太過片面,並不能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完全注重分數這一方法也不利於學生的提高。對於這個問題來説,在創新教學模式改革中,老師要對這一方法進行改進,不能完全依靠考試分數來評定一個學生學習的好壞,要從各個方面考核學生。結合書面考試與課堂表現和各階段學生的變化,全面客觀地評定一個學生,使用這種考核辦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篇二

國小數學新教材中編入了不少“小常識”,為學生展現了悠久的數學歷史文化,我們應充分加以利用。例如,在《圓周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用“繩測法”、“滾測法”等原始實驗,得出圓周率的近似值,使學生在體驗中發現數學規律,然後通過“小常識”向學生介紹祖沖之發現圓周率的過程及對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長度單位”、“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會到為什麼要統一度量衡,並介紹我國從秦朝開始就實行統一度量衡,以及加入世貿組織(WTO)後為了與世界接軌,將原來的“重量單位”改為“質量單位”等,實行新的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同時,在對數學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在適當的地方插入一些有關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知識,如在空間與圖形部分,可以介紹七巧板的有關史料,特別是古人給出的七巧板構圖,使學生感受到幾何構圖的優美和我們祖先的智慧。我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如在學習了較大數的讀寫後,以環保來作背景材料:一個人如果在刷牙時不關水龍頭,那麼刷一次牙要浪費一杯水,請你計算你們班級一天會浪費多少水?全校的同學一天共浪費多少水?全國一天會浪費多少水?這個數一定是一個很大的數,由此,學生就對這個大數有了實際的感性認識,同時也有了節水意識。所以,這種“生活化”的情境創設,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受生活化

縱觀數學的發展與形成歷程,數學與當代人文社會科學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新課程改變了傳統學科課程之間過分學科本位、互相割裂的弊端,注重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更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數學人文教育中,一是要把數學訓練與語言積累訓練相結合。發展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感悟和表達能力。如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有位教師從一年級抓起,學了數的認識,讓學生觀察家中、校園以及上學路上的事物,每次上課前用2~5分鐘時間交流,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又如,在應用題、文字題教學中以及試題講解的過程中,可通過分析題中的語言表達,用抓關鍵詞的方法進行數學語言訓練;二是要把數學與社會、自然、體育等學科知識結合起來,如在《統計》教學中,結合本地實際,讓學生對本地人口、新建房屋、家電使用,各種車輛購置、社區建設等進行調查統計、分析,使學生對計劃生育國策、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國家對地方建設的投入等有所瞭解和認識,從中感悟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再如,在體育教學中鉛球、鐵餅場地的畫法,也讓學生感到數學與各學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三是學數學與用數學相結合,如在學習小數應用題時,可為學生創設超市購物的情境與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同時也能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三、讓學生在思維訓練中滲透生活化

數學新課標前言中要求“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在“實施建設”中指出:“使學生感受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領略數學命題和數學方法的美學價值。”數學的美體現在符號、公式、邏輯、語言的簡潔美、數和形的對稱美、統一美,還體現在數學命題、解題的方法巧妙、靈活、有趣的美等方面。不管是誰,每解開一道有趣的難題,心中總會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成功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盡力展現數學的美學價值,通過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地感受數學美,追求數學美。例如,在一次考試中,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在一個正方形地裏設計了一座花壇,使花壇的面積佔正方形的三分之一。小小設計師們各盡其能,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花壇,不少學生在設計中注重了對稱美。又如,在教《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筆者安排了一節“24點遊戲”的活動課,要求學生分別抽取四張撲克牌,其中紅色表示正數,黑色表示負數,計算±24,列出算式並寫出計算過程,然後公佈在遊戲期間採取多種比賽方式,使學生在遊戲快樂、競賽的氣氛中感到樂趣無窮,學得輕鬆、玩得愉快,同時滿足了他們的好勝心,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讓教師在引導探究中貼近生活

從數學方法看,要堅持啟發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它們自己發現和掌握有關規律。教師要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思考。所提出的問題不論是實際問題還是理論問題都應緊密結合數學內容,並編抓成科學的探究程序,使學生能形成一條清晰的思路。如在應用題數學中,把應用題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繫起來,再去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然後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如數學《工程問題應用題》可以補充這樣的題目:老師帶了一些錢去買一套上、下兩冊的書,帶的錢如果只買上冊,恰好能買20本;如果只買下冊恰好能買30本,那麼老師帶的錢能買幾套這樣的叢書?這道題能使學生領悟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從數學手段看,要重視綜合實驗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他們嚴肅認真、實事求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習慣。還要儘量使用先進的數學手段,增加數學的現代氣息,使他們感受到現代科技成果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五、讓教師在多元評價中應用生活化

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篇三

關鍵詞:農村國小數學教學,發表國小數學高效課堂論文,有關國小教育的論文投稿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成為新課改以來的主流趨勢。教育城域網,是指通過寬帶骨幹網連接教育局內部網和校園網的一種傳輸網絡,以各種信息設施為支持,提供教育軟件和資源,為區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應用服務。教育城域網的接入,縮小了農村國小和城市國小之間的差距,為國小數學有效教學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支持。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農村國小要結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將信息技術賦予數學知識的新內涵,進行有效的科學整合,改變教學模式,從“要學生學”向學生“要自己學”轉變,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展開有效教學的實踐。

一、整合內容,凸顯數學意義

新課標指出,數學活動要引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農村國小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教學模式單一、陳舊,填鴨式的硬塞硬灌,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單一化,學生分析問題缺乏靈活性,更不要説思維創新。針對這一現狀,教師要整合數學資源,從教育城域網中的數學資源入手,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進行加工,充分挖掘其中隱藏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和數學思考,為主動探索新知,提升數學思維打下基礎。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時,對於農村學生來説,學習抽象的空間圖形概念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要精心選擇最佳的教學策略,蒐集並加工豐富的課程資料,通過多種合適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教師善於運用教育城域網就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在很短的時間內搜索並下載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將其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活”化教材。教學時,筆者選取了各種規格和型號的自行車輪胎、電動自行車輪胎、汽車輪胎等生活素材,通過城域網數據庫中豐富的教育共享資源,並參考了各種教學設計,將這些生活元素與電子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讓學生看到了動態的變化過程,引發學生對周長與直徑關係的思考。

通過這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置身於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顯出數學的意義,為下一步主動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礎。

二、整合形式,關注課堂生成

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學科,其中不乏一些複雜的數學規律和數學概念,但農村的國小生由於缺乏抽象思維的引導,學習需要感性材料作為支撐,一旦教師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學生就會產生厭倦心理,導致數學學習興趣的缺失。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教師要充分運用教育城域網這一平台,將有效的信息資源技術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將教學內容通過更加豐富、有趣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時,筆者將不同類型的軸對稱圖形的資料、圖片、視頻等整合在一個課件中,上傳到學習空間,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分享交流。在互動時,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集體探究,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如有的學生提出:如何找到五星紅旗的對稱軸?雪花是軸對稱圖形嗎?大自然中還有什麼軸對稱圖形?如何找到對稱軸?這樣的問題也引發了學生熱烈的討論。筆者由此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圖形?怎麼畫出對稱軸?學生根據討論和探究,不但把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畫法,而且深入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數學意義:每對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對稱軸。學生也認識到:軸對稱圖形和之前學過的圖形最大不同就在於,數學上的軸對稱圖形它可以是一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也可以是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從而深入理解了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三、整合方法,發展學生思維

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篇四

在過去,我們的數學教育課程模式採用的是老師在講台上教,學生在課桌上死板的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進行授課,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角,安靜的課堂學習氛圍往往是教師所期待理想的學習的場合,但是這種死板的教學方式往往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維的活躍性,學生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懂得問題是不能夠積極地及時的提出來,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受到限制,教師對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情況也不能夠做到及時的瞭解,這對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的相當不利的,同時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也不能夠得到很好地保障。為此,我個人認為,開設豐富的數學創新教學課程是相當的有必要的。由於國小生對知識點的接受能力相對來説是較弱一點的,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相對於國中生來説是會比較低的,另一方面,國小生往往不能將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因為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分散注意力,因而,我們可以在枯燥的數學課程中添加一些國小生比較喜歡的學習元素,從很大的程度上吸引了國小生的注意力,而且會使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數學的自主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例如在學習“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老師可以設計一個“售貨員與顧客“的小遊戲:選出一名學生來當售貨員,假設出一些學習用品的價錢,如鉛筆一毛三分錢,橡皮2毛六分,筆記本四毛五分錢,其他的學生來當顧客,發給同學們一些錢讓學生拿着正確的錢去買學習用品,誰正確的話可以設一些小獎勵,把鉛筆橡皮獎給誰。”在這樣的小遊戲中學生即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又學習了新的知識還得到了獎勵,有利於增加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提高積極學習數學的態度。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不懂就問,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氛圍,而且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培養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想象力是重要的,愛因斯坦曾近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句話可以説是家喻户曉,對於很多的偉人科學家來説,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而對於我自己來説,想象力是一切知識的源泉,想象力也是創新的開始,只有想到了才能夠做到。因此我認為要想加強國小教育的創新,首先一定要培養國小生的想象能力。而動手能力,便是對想象力的進一步昇華,動手力即使將想象力落實與實際,最終做出完美的成果。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常常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學生們一邊想、一邊做、一邊説,使腦、手、口一起參與到活動中,達到了統一和諧。比如,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課時,我不採用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以小組為單位給同學們發下我事先準備好的直徑4釐米、6釐米、5釐米的圓形硬紙板,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並記錄自己手中的圓的周長直徑並討論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通過親自去測量,討論,同學們很快就可以明白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並得出結論不論圓的大小,圓的周長都是與這個圓本身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合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懸念最能夠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所以,老師在國小數學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巧妙地設置一些適當的懸念,創設思維上的情景,使學生們產生一定的新奇感與求知慾望,從而去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我就提出以下的問題:“同學們,大家誰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什麼形狀的呢?”學生們都回答:“知道,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學生都連連搖頭。我又問:“如果車輪是橢圓形的呢?”(隨手在黑板上畫出橢圓形)。學生急着回答:“不行,沒法騎。”我緊接着追問:“為什麼圓的就行呢?”學生們一聽,馬上就議論紛紛,這時我就讓同學們分組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引導同樣增進來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以後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篇五

近幾年來,我市國小數學教師和教研人員深入探討了素質教育的問題,即如何用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來改革國小數學教學,從以傳授知識為主轉向以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為主,從以教師為主體發展為以學生為主體,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一、學習素質理論統一思想認識由於我國的基礎教育在“應試教育”的軌道上運行多年,人們在思想觀念、政策導向、管理體制乃至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等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決非輕而易舉的事。1992年,我市將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科研的主攻課題,成立了由市教委陳昌清副主任為首的課題領導小組。為了統一大家的認識,課題領導小組於1992年暑假業務學習時組織全市教師開展了素質教育大討論。通過討論,大家認識到:素質教育是一種旨在謀求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是一種承認差異,重視個性的教育;是確認學生主體,從學生個體實際出發的教育;是一種根據社會需要,給學生的素質發展以價值導向與限定的教育;是一種重知識,又不唯知識,以提高民族素質為最終目的的教育。通過學習,大家一致認識到了“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加深了對實施素質教育必要性的認識,增強了從事素質教育的自覺性。理論上的武裝和認識上的提高,為素質教育真抓實幹提供了前提和保證。為了在實踐中少走彎路,課題領導小組決定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六所國小先試點,總結經驗,然後推廣。同時明確提出各年度的主攻任務是:1992年,系統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全面更新教育觀念;1993年,編制學科素質教育目標,提出具體實施建議;1994年,編寫活動課程教材;1995年,總結試驗點校經驗;1996年,區域性推進素質教育;1997年,全面推廣素質教育。自1992年以來,課題領導小組和實驗點校教師舉行備種素質教育研討會達20多次。我們認為,素質教育在我市起步是早的,步子是穩的,進展是順的,效果也是好的。二、確立素質目標提出實施建議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根據國小數學學科特點和國小生的年齡特徵,着眼於國小生身心潛能,我市於1993年編制了常德市國小數學素質教育目標和實施建議。分低、中、高三個學年段,從文化素質、智能素質(包括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應用能力)兩個方面分別確立目標,提出實施建議。例如,高年級數學科智能素質的目標,我們是這樣分三個方面加以描述的:(1)學習能力:進一步培養繪畫、製作的動手能力;進一步養成聽講、看書、看圖學習新知識的習慣,聽講能抓住重點,看書能發現不懂的地方;能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對比較複雜的事物進行歸納、概括;能運用抽象的概念進行簡單的推理判斷;能對常見圖形進行分析;能運用集合圖的辦法對某些概念進行區別;能運用線段圖對某些應用題進行分析。(2)表達能力:能運用“假如……就……”和“如果……那麼……”等句式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判斷、推理,清楚地表達自己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能在作業中採用正確的書寫格式和敍述自己的見解。(3)應用能力:能運用概念對是非問題進行判斷,能運用規律指導計算;能根據幾何圖形的特徵進行組合圖形的分析和有關計算;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顯現出一定的逆向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目標,學生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市直六0一礦子校教師湯立新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較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目標,因而獲得了較佳的教學效果。課後,他深有體會地説:“目標教學,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教學質量大面積的提高。”三、落實“課程計劃”開設“數學活動”國家教委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把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劃分為學科課和活動課兩大塊。這是建國以來學校課程設置上的一項重大改革,它對於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了解決國小活動課無“綱”可依,無“本”可據的困難,我們於1994年上半年主編了用於國小數學的一套活動課叢書(試用本)共六冊,每年級一冊。這套叢書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指導思想明確,它是為學校落實課程計劃、開設活動課程服務的;二是緊扣現行大綱和教材知識點、層次分明、循序漸進,適當拓寬學生知識面,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三是精心設計活動,體現課型特點,突出學生主體,充分讓學生動手動腦,發展興趣特長,盡力增強活動方案的可行性;四是根據活動課的教學時量適當留有餘地,有利於教師創造發揮。1994年底,省教委、省教科所的專家參加了在我市召開的活動課教材成果論證會,這套教材受到了與會代表和廣大師生的肯定和讚許。四、重視學科課程做好發展文章學科課程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渠道,當然成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主戰場,在這個主戰場上怎樣做好提高學生素質這篇大文章呢?我們認為應做到三個結合。1.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我們要求教師通過數學在生活、生產、科技方面的廣泛應用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進行學習目的教育;通過組織參觀訪問,主題班隊會,請校外輔導員作報告等活動開闊學生的眼界;通過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數學概念間的相互聯繫等知識向學生進行唯物思想和辯證法的啟蒙教育;通過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插圖,有説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以及祖國兩個文明建設的成果的介紹,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工整、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2.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我們提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如思考方法、應用能力等),實現知識、能力同步發展,這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之一。(1)重視表象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數學的實質是:符號十邏輯。國小生思維的基礎是形象的與動作相聯繫的有關表象。因而我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地利用一些物質化的材料作為思維的中介物,讓學生看看、拼拼、擺擺、摸摸,從而將抽象的概念、邏輯關係等通過自身感受呈現出來,達到內化成智力活動的目的。(2)重視思維方法的指導國小數學教學大綱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怎樣落實這一要求呢?我們總結出三條基本實施途徑:一是示範:結合知識的教學,直觀、淺顯地給學生以正確思維的信息;二是點撥:基本過程為“點竅----探討----掃障----總結”;三是訓練:特別強調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敍述理由,比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3)重視“三算結合”教學有人説:珠算是我國的國粹。這不僅是因為算盤是重要的運算工具,更在於通過珠算能全面地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市各區、縣(市)均有三算班,?不少學校班班都上三算課,節節課前2分鐘進行珠算常規訓練。通過“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口唸”,各種感官的綜合作用,促進兒童左、右大腦均衡、協調發展。桃源縣漳江國小珠腦算小組的隊員代表我省參加中南五省競賽,取得了一個一等獎、兩個三等獎,團體總分第一的可喜成績。1994年我市代表隊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國小數學奧林匹克總決賽,奪取了接力賽城市乙組團體總分的第一名。3.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現代教學觀要求,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在非智力因素中,學習興趣的培養特別重要。我們認為: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能不能”學習,更要考慮學生“樂不樂”於學習。並探討各年級興趣培養的要求:低年級教師要多采用直觀教學,中年級要以新穎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滿足他們日益高漲的求知慾;高年級則多讓學生自己解答難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產生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