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論文>

多媒體教學運用論文精品多篇

教育教學論文 閲讀(3.16W)

多媒體教學運用論文精品多篇

多媒體教學論文範文 篇一

國小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很多抽象的描述和文字僅靠教師的語言講授學生是很難充分理解的,而多媒體可以用形象直觀的圖像解釋抽象難懂的文字,展現圖、文的交相呼應,通過視覺化效果,使得教師能夠向學生深入淺出地講授抽象的內容,化難為易,幫助學生解決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等方面的困難,突破教學難點,使教學方便、生動、高效。例如,教師在講授《爭論的故事》一文時,可出示一張兩人在爭論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提問:“從圖中你能看出什麼?”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説道:“從圖中人的穿着可以看出時間是古時候,從表情可以看出他倆都很生氣,從山、樹木、房子可以看出地點是在小山村。”一張圖片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把時間、地點、人物看出來。根據學生觀察的結果,教師開始提問:“你們想知道這兩個人是什麼關係嗎?他們為什麼生氣?”這樣通過圖片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也引出了教學的重點。教師還可將兩人爭論的話語設計成課件,把內容進行提煉濃縮,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反問句的使用”會讓爭論更激烈,更具有説服力,這樣學生就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重點。在進行古詩教學時,經常會碰到一些需要重點分析的字詞,但很多國小生無法理解,而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就可以突破教學中遇到的這些難題。例如,“兒童疾走追黃碟”中的“走”字,“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字,可以使用多媒體再現詩中形象,把學生引入古詩的藝術境界中,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就理解了關鍵的詞語。多媒體還可以將説明文中的抽象描述視覺化,幫助學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用詞。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時,僅靠課本中的一張圖片學生無法理解爬山虎生長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爬山虎生長的環境,它的腳長在什麼地方以及如何向上爬的過程。這樣,不僅學生對課文本身產生了興趣,教學的難點也同時被化解了。

二、多媒體激感,實現入“境”解“意”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通過入“境”才能解“意”。教師要善於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撥動學生的“情弦”。由於國小生的生活經歷有限,再加上時代背景的差異,有些課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國小生可能無法理解。藉助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文本所描寫的特定情境,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入“境”生情,從而觸發、喚醒和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準確把握和理解文本的意藴。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具有濃重的感彩,記敍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長街送別敬愛的的感人場面。但由於學生年齡的原因,要想深刻感受還有一定難度。因此,可藉助多媒體,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當講到的靈車緩緩開來,人們悼念總理時,教師可播放人民在十里長街送總理的紀錄片,讓學生在觀看中體會人民的悲痛心情,並進而產生對總理的無限崇敬和愛戴之情。這樣,學生帶着這種感情朗讀課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也就落到了實處。當然,教師必須意識到多媒體不是萬能的,多媒體效用的最佳發揮離不開教師對文本的深入解讀。教師要不斷修煉解讀文本的功力,準確地把握“語文味”,採用恰當的方法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文本情境中去。

三、多媒體啟發多種感官,培養思考力和想象力

多媒體教學論文範文 篇二

用圖像進行教學信息編碼時,應與文字材料高度關聯,內涵統一,主題一致。圖像元素可以是文字概念的一個特例、相似物、象徵物,或聯想物,也可以是文字概念所體現的氛圍和情調,也可以是文字概念關聯情境,等等。圖像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符號,其能指與所指之間並不完全對等重疊,圖像表意有時以具體代表抽象、以個體代表總體,有時又反過來,以抽象代表具體、以一般代表特殊。無論哪種情形,圖像的能指總是攜帶着大量與所指無關的“宂餘物”,這些“宂餘物”或對意義表達有促進作用,或對錶達意義無關緊要,或對錶達意義造成干擾。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圖像表達意義時,要採取類似於文學創作過程的典型化原則,根據主題表現的需要,對圖像進行解構、提取和重構,對圖像畫面的宂餘信息作必要的淡化或者屏蔽處理,使圖像與文字傳達一致的信息,服務於教學目標。

二、圖文互補性原則

在教學信息視覺化設計過程中,要用文字對圖像可能產生的歧義作必要註釋,既要發揮圖像形象、直觀、有吸引力的優點,又要發揮文字表達準確、嚴密、概括性強的優點,圖文互補,共同闡釋主題。圖像是一種能夠承載意義,進行思想、觀念、情感傳達的符號,具有語言的性質,在描述結構、展示過程、渲染和喚起情緒情感方面優於文字,但是圖像的語言性質是複雜多變的。有一些圖像符號為能滿足特殊的社會交際需要,語言功能得到了強化,具備了鮮明的語言特徵,所指確定無歧義,諸如國旗、交通標誌、公共場所指示標識、商標等等。而多數圖像的意義傳播功能的實現是有條件的,受社會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的影響而被弱化。反觀語言文字,作為幾千年人類文明史的記錄符號,則有着嚴格的社會約定性,形成了最完整、最精確的表達系統。因此,圖像在多媒體教學中一定要遵循圖文互補的原則,根據文字與圖像的表意特性,合理分工,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確切含義的表達可以用文字或意義明確的圖像來承擔,而一些有助於教學目標實現的感性的、形象的、示例的、藝術的、自由聯想的、激感的、營造氛圍的信息則由圖像承擔。

三、創意性原則

多媒體圖像的創意性表現在呈現和傳遞教學信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時的新異性、直觀性和高效性上。多媒體圖像可以直觀展現教學內容,對實物進行模擬、放大、縮小,展示結構和空間關係,變靜為動或變動為靜,把快變慢或把慢變快,把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隨意縮短和延長;可以創設仿真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也可以將抽象的概念“翻譯”成形象,讓人在恍然大悟、強烈震撼或“會心一笑”的幽默感中掌握內容,並留下深刻印象。多媒體教學的實質是調動人的視覺聽覺協同加工教學信息,圖像設計的創意性是發揮多媒體教學獨特優勢的關鍵。多媒體教學圖像創意需要吸取繪畫藝術、平面設計、影視製作等專業的知識和技法,並進行長期的實踐。這是一場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感性與理性、藝術與科學碰撞交戰的心智苦旅。

四、審美性原則

圖像具有傳播信息和審美的雙重功能,多媒體圖像應把傳播信息作為主要的價值追求,但也不應完全忽略審美性。教師應有意識地將圖像豐富的審美因素引入課程與教學過程中,以美的形式展現、傳遞課程真與善的內容,開啟學生內在心智與情操,使其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促進學習,促進審美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從本質意義上看,真善美是相互聯繫的。在三者之中,美最具魅力,它以愉悦人身心的獨特品質攬括了真(合規律性)的一面和善(合目的性)的一面。多媒體圖像藴含着大量真善美的屬性,其“真”是指圖像與教學活動的合規律性(科學性),其“善”是指圖像與教學活動的合目的性(思想性),其“美”不僅是指圖像的內容中滲透的大量美的因素,而且指其在外部形態以及與色彩、文字、聲音等多媒體要素的組合上的審美性,如單純齊一、對稱均衡、調和對比、節奏韻律、比例、呼應、和諧等的形式美。這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美,並善於創造美。

五、適齡性原則

與詞語相比,圖像具有直觀性的優勢,可以豐富學習者的表象,彌補直接經驗之不足。但多媒體教學並不要求所有教學內容都必須進行圖像化信息編碼和呈現,為直觀而直觀,而是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特徵,確定圖文的比例,以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不同年齡的學習者所具有的經驗、水平、智能狀況是不同的,可以根據年齡大小,分為不同等級和層次,每個層次都包含一部分具體成分和抽象成分。這兩種成分的比例,隨着學生年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年齡越小,具體成分應該越多;隨着年齡的增長,抽象成分增多。

多媒體教學論文範文 篇三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語文;信息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1-0101-01

1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師生雙向互動

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育、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構成的,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即使是凱洛夫的五段教學論(激發動機複習舊課講授新課運用鞏固檢查效果),雖然用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

新《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將語文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術強的學科,它要強調的是一種“交際”,而這種“交際”實際上正是人與人之間一種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便體現為師生間的互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學生如果始終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肯定難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可能培養出創造型人才,那麼,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改變這一弊端,實現師生間真正的教學互動呢?

首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角色轉變。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即以引導為軸線,以知識傳授為內容,也就是説,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方面的作用可以從提供者的傳授者逐步過渡為知識的導航者。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查閲和掌握有關語文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可以藉助網絡,獲得一些教師也不曾掌握的知識,通過網絡,學生可以與遠在天邊的人進行特定內容的交流,獲取對學習的有益指導;通過網絡,學生可以主動地摸索未知空間,豐富自己的知識,訓練出良好的信息素質。總而言之,在網絡媒體提供的條件下,有效的客觀資源更為豐富,學生自身資源得到更為充分的利用,對教師的依賴性相對減少。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與傳統教學相比發生了很大改變,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與灌輸,教師的角色主要是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學生學習促進者,教師表現主要是從前台走到了後台。

第二,教師可以藉助網絡的BBS、社區論壇、聊天室、在線QQ等渠道或者發Email與學生進行同步或異步溝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某問題進行網上討論,可以與學生進行情感與思想的溝通,也可以在網上進行教學(在學校具備網絡教室的條件下),或者進行網上“故事接龍”等等。學生也可以通過QQ、Email等方式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動態,及對調整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從而實現師生間真正的雙向互動,而藉助傳統媒體實現的師生溝通大多數是單向交互的,是教師到學生的,學生的反饋行為一般並不通過傳統媒體來實現,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藉助網絡可以實現師生間的雙向交互,甚至可以方便地實現學生與校園圍牆以外世界的雙向交流。

2 利用信息技術,強化閲讀教學效果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這一現狀將會有圈套的改變。在網絡上,存在着遠遠超出人們需求的信息,只要上網鼠標輕輕一點,古今中外各類文學著作,便盡收眼底。這將給語文教學閲讀教學帶給革命性的改變。那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閲讀教學呢?

首先,要培養學生網上閲讀篩選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科學中,過量的信息獲取被稱為“信息過載”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獲取的信息沒有好好組織,混亂地堆在腦海中,未經形成知識的信息,從而白白佔據大腦空間。因此,語文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如何準確尋找信息,正確評價信息,並把凌亂的信息組織成結構良好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閲讀能力和信息素質。

第二,要利用網絡開展形式多樣的閲讀教學活動。如在網上開展主題性研讀活動,選擇性閲讀活動和閲讀經驗交流活動。其次,主題性研讀活動是讓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按照點圓式信息傳輸路徑閲讀大量有關文本,這種閲讀主題豐富靈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寬,傳輸路徑具有輻射性。教師可提供經整理的大量資源,學生可從在網上獲取相關資源,可在論壇交流心得,選擇性閲讀是讓學生在網上快速閲讀,然後根據需要選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進行精讀,這是一種由“面”及“點”的信息輸入方式。

3 利用信息技術,改革作文教學模式

首先,由於多媒體網絡的介入,學生的寫作慾望被激發起來並在不斷的膨脹,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創設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景,這種情境中的觀察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必將把內容與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點撥學生如何透過具體事實和現象,認識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這是教學方法上的革新。

多媒體教學運用論文範文 篇四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

新課程標準明確告訴我們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教學。隨着高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技術廣泛運用於語文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教學過程提供了形象的表達工具,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使學生直觀、形象的接受知識,使學生樂於學習,教學效果非常顯著。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科學整合,為語文教學改革增添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如何使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實現有效的整合,更好的促進語文教學呢?下面就國小語文教學談談我的看法和感受。

傳統教育制約了人的智能與潛能的調動,不利於創造能力的培養。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更是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的傳遞主要靠教師對學生的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教學內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補充説明的板書、圖片、圖表,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始終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在高科技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傳統教學模式裏培養出來的人才更是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多媒體教學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並帶來了活力,如果説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悦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所以説多媒體教學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

一、多媒體技術運用於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

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促使學生手腦並用,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力把促進學生聽、説、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眾所周知,因特網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Internet上的信息包羅萬象、充滿時代氣息,幾乎囊括各領域、各學科的最新內容和成果。在教育網站上還存儲了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和優秀教案等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隨之改變。教師不只是單一的知識的傳授者,不再是傳遞信息的工具。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合作者。教師的功能更應集中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如何把“信息”化為“知識”,把“智能”化為“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品質。

三、利用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創設情境,激感,使學生受到高尚品質的感染,受到良好的教育

創設教學情境其目的是在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的理解教學內容。在講授《一夜的工作》時,我從網上搜集大量的生前勞苦工作和簡樸生活的圖片,在劉歡《你就是這樣的人》的歌曲中播放這些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偉人的高尚人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文延伸處,出示總理去世前的感人工作事蹟和十里長街送總理的舉國同悲的場面,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悽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衝擊着學生的感官,學生們無不為之動容,使學生受到良好教育,教學效果非常好。

四、應用多媒體教學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科學整合,為語文教學改革增添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在教學實際中有幾個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理性思考,要認真把握,不能讓多媒體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它只能是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更好的促進語文教學。

1.科學合理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

我們應該看到多媒體技術給語文教學觀念和課堂教學結構帶來的衝擊,應該充分肯定它在語文教學中的巨大作用,但不可盲目,被動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更不能讓它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超文本的交互方便和豐富的信息絕不等於探索、發現的興趣和能力。學生學習語文,絕不是僅僅讓學生享受感官的愉悦,學生通過討論,運用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表達思想仍然是語文教學智能訓練的主要途徑。

2.擺正計算機輔助教學和語文教學的關係

多媒體教學運用論文範文 篇五

多媒體最大的優勢是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如果多媒體使用得恰到好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三峽》這篇課文時,假如教師把自己蒐集的資料製作成課件展示給學生,學生就會只是被動地欣賞美麗的畫面。為此,教學時,筆者讓學生自己課前蒐集與課文有關的視頻片段、圖片,製作成動畫或課件,上課時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時用自己的語言去翻譯課文,賞析三峽,這樣一來,就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運用多媒體有利於引導學生感悟和創造美

多媒體可以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融於一體,達到多彩立體的視聽效果,再現鮮明生動的形象,使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感官去領悟教學內容,體驗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體會文章的主旨,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雪》一課時,可先運用多媒體播放這首歌的MTV,使學生既為優美的畫面、雄渾的歌聲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氣勢、豪邁的情懷所折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目視其文、耳悦其聲、心醉其情,對詩歌內容的學習自然成了一種美的享受。

3運用多媒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課外閲讀量

多年來,由於學校財力不足、教學資源匱乏等原因,導致學生的課外讀物不足,學生的課外閲讀量因此受到制約,特別是農村國中尤為嚴重。校校通工程的開通,多媒體的運用,網上書庫的普及,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校校通工程的開通,把閲讀教學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延伸到網絡。多媒體應用於語文教學,學生可以很方便地在每週下午最後一節自習時,進入學校網上圖書室,搜索閲讀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和傳統書目,查閲教輔資料,這樣不但開闊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也提高了文學素養。在學習課文前進行預習時,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作者的生平資料、時代背景以及相關的參考文獻。這樣,不但使學生能夠提前瞭解課文的內容,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教學論文範文 篇六

綜觀高校多媒體教學現狀,儘管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具有兩個共性:多媒體教學投入的過度性和多媒體教學的低效性。當前,多媒體技術充斥着高校課堂教學,各類高校、不同專業,教師幾乎人人使用多媒體教學,都試圖使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多媒體教學投入的過度性不容忽視。多媒體教學投入的過度性造成的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些院校不顧自身條件和師資力量等實際情況,為了改善教學硬件條件,盲目投入大量經費,配備最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而後期的管理和培訓跟不上,多媒體設備閒置率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二是一些教師盲目追求多媒體教學,對多媒體如何促進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認識不清,導致教師在授課備課過程中,投入到多媒體課件製作中的精力遠遠大於用於教學基本功的苦練和提高的精力,這種現象如得不到重視,就會本末倒置,影響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發展。多媒體教學的低效性也不容忽視。低效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無法在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多媒體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超文本功能、人機交互功能以及網絡功能,目前高校多媒體教學中,這三大功能遠沒有實現。多數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過度推崇多媒體技術,卻較少思考多媒體技術如何應用於教學,如何促進教學等基本問題。相當多的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知僅停留在通過計算機演示軟件,再加上一些圖像和聲音;多媒體課件製作只是簡單機械地把授課內容插上一些圖片、圖表,用PPT幻燈片呈現出來;在課堂教學中,電腦的作用僅限於“電子翻頁器”,只是黑板演示的屏幕化,多媒體強大的功能並沒有得到有效應用。其次,多媒體使用的低效性表現在因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認知和使用不當而帶來的課堂效果的負效性,即不但無法促進教學,反而還影響教學效果。有的教師長時間站在或坐在多媒體機位後面,或是照本宣科,或是演示幻燈片,忽視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有的教師下了很大功夫,在課堂上呈現了大量的信息,學生忙於抄筆記,忽視了聆聽教師思想的精髓和方法的講授;有的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追求形式的多樣化和藝術效果,過度呈現了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圖片、音樂,不但沒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反而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合理定位

反思高校多媒體教學過度性與低效性問題,需要科學定位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產物,現代教學其本質上是師生之間以對話、交流、合作為基礎進行文化知識傳承和創新的特殊交往活動。這種活動由教師、學生、課程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評價等要素組成。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信息技術,是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它僅是教學諸多要素之一,並非全部,教師、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要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和作用,只有將其有效地融於教學過程中才能實現。高效的多媒體教學,應努力營造一種新型現代教學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既能夠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一種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教與學方式,通過多媒體教學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促進理論課程教學的最優化,從而將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提高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教學應用中的有效性,還須釐清多媒體教學中師生定位及其關係。針對教師,首先,教師是多媒體信息的把關者。將什麼樣的信息、多少信息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如何展示,取決於教師多媒體教學長期的實踐探索和積累,也取決於教師對學科理論及課程教學思想的凝練提升。面對相同的課程和學生,不同教學風格的教師展現出的多媒體教學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其次,教師是多媒體教學的主導者,在多媒體教學中,課堂如何有效組織,如何創設情景實現教學互動,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最後,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僅是知識接受的主體,更是課程教學內容的創造者和課堂教學過程的參與者,是多媒體教學的中心。針對學生,毫無爭議,學生是多媒體教學中的主體,多媒體的使用應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為目標。多媒體教學應該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橋樑,而不是兩者之間的屏障,發揮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優勢,應努力創造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的現代教學模式,實現教與學間的自主、探究、合作。

三、提高高校多媒體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完善教師培訓制度

首先,要加強教師基本教學能力的培訓。高校教師並非都來自師範院校,現有高校教師的准入制度僅是考取教師資格證書。僅靠教師資格證書考試設定的課程學習和培訓,對高校教師勝任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基本教學能力的形成應成為教師培訓的重要開始,包括教學方法、板書設計、教學組織設計等都需要經過專業培訓,而這些教學基本能力的訓練和培訓對於新教師尤為重要。其次,學科知識理論的學習與學術交流應納入已有的培訓體系中。隨着知識社會的發展,高校教師要想站在學術的最前沿,需要不斷學習、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體系,只有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才能避免課堂講授中知識陳舊、空洞無物。學科知識理論的培訓與交流需要學校創造條件、出台制度,為每一位教師公平地提供進一步深造學習或學術交流的機會。最後,多媒體教學能力的培訓也應制度化地開展。先要讓教師明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理念。多媒體課件CAI就是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的簡稱,其中文意思就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並不是萬能的,只能幫助和代替教師完成一部分教學工作,它只是對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然後才是對教師多媒體技術的培訓。在培訓中,應避免走入單純追求技術化的誤區,培訓的內容不是技術越複雜、難度越大越好。培訓也要考慮不同學科教師的差別,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例如,對人文管理專業的教師,教會其最簡單、最常用的多媒體技術即可。

2.建立多媒體教學的准入制度

應儘快建立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資格准入制度。什麼樣的教師可以申請多媒體教學?除了具備基本的多媒體教學能力外,還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第一,有至少1~2年教學經驗,能勝任傳統板書教學。第二,有所授課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大綱和教學具體安排,編寫完成課程多媒體制作和使用説明。第三,有完整的課程教學多媒體課件,具體到每個章節、知識點,每堂課都應有獨立、具體的課堂多媒體教學設計。第四,必要時也應引入多媒體教學試講制度,聘請相關專家現場考核,通過後方可採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准入機制可以有效改善當前多媒體教學一擁而上、管理無序的現狀。准入機制可以採用個人申報,資格審查,教研室、系(學院)、教務處三級審批制度。

3.建立多媒體教學質量監控動態管理機制

質量監控動態管理機制能有效保證多媒體教學實施的質量。多媒體教學質量監控動態管理機制包括信息反饋制度、考核制度、評價制度等。建立暢通的多媒體教學信息反饋渠道,制定多媒體教學質量標準,完善學生評教制度、專家聽課制度,對在評教、聽課和學生聽課反饋中爭議比較大的課程重新啟動多媒體教學考核評估制度。不合格的教師暫停多媒體教學,限期改進,如仍不合格,堅決取消多媒體教學資格。所有相關評價結果應及時反饋教師本人及各系部、教研室,並要求各系部組織專人對其進行幫扶。同時,對在多媒體教學中表現優秀的教師,應建立相應的表彰和獎勵制度,這將有利於激發教師改進多媒體教學的熱情,大大推動多媒體教學的良性發展。建議高校可每年定期召開一次多媒體教學研討會,創造條件,提供平台,組織校內教師開展多媒體教學經驗交流和學習。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職業能力的提高應成為多媒體教學質量監控動態管理制度設計的最終目標。

4.建立多媒體課前上機調試製度和多媒體教學服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