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方案>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遊記》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教育教學方案 閲讀(2.98W)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遊記》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

3、瞭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永州八記》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人稱“柳河東”。晚年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他是唐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與韓愈同為當時古文運動的領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貞元九年(793),柳宗元進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升任禮部員外郎,積極從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但為時不久,就在其政敵聯合反擊下而失敗,受到殘酷迫害,先是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十年之後,又改任為柳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壇上與韓愈齊名。他能詩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論説、寓言、雜文和遊記等類,文筆犀利,含義深刻,形象生動,氣勢奔放。就遊記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畫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過自己敏鋭的觀察,深入的體會,運用簡潔概括、鮮明生動的語言,精細而準確地把那些易於被人忽視和遺忘的自然景色畫圖般地再現出來給讀者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寫山水木石、鳥獸蟲魚的聲色動靜時,往往將自己橫遭貶謫、飽受壓抑的境況滲透在裏面,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從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 會現實。他的作品收入《柳河東集》。

他寫的遊記不僅文筆簡潔,描摹生動真切,富有詩情畫意,而且處處滲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託着對生活遭際的感慨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二、解題。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後,一十年內到處搜奇覓勝,寫出一系列刻劃入微又託意深遠的山水遊記。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起着開宗明義、領帶各篇的作用。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山水遊記是柳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它繼承了《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不僅用凝練的文筆、精華的語言描繪南國美好風物,並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憤抑鬱的心情融注其間,文筆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三、課文落實

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要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疏通全文大意。

①同桌合作,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

②圈畫疑難詞句,並質疑。 ③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④複述主要內容。

四、詞語小結

(1)古今異義。

而未始知西山這怪特 古義 未嘗 今義 沒開始

攢蹙累積 古義 重疊、積壓 今義 積累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 古義 這樣以後 今義 轉折連詞

遊於是乎始 古義 從此,從這時 今義 遞進連詞

醉則更相枕以卧 古義 更換交替 今義 更加

到則披草而坐 古義 撥 今義 覆蓋在肩背上。

頹然就醉 古義 接近今義 就是

然後知吾向之末始遊 古義 從前 今義 朝

故為之文以志 古義 記 今義 志氣、志向

是歲元和四年也 古義 代詞,這 今義 判斷動詞

(2)一詞多義

始指異之: 稱奇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 獨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別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餘自為像人: 成為

故為之文以志: 為(表目的)

(3)通假字:

僇,通“戮”,這裏是遭貶調的意思。

趣,通“趨”,往。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五、問題探討

1、作者為什麼説“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作者遊奇山異水是想聊以忘憂,文章開頭即寫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貶謫南荒後“恆惴慄”鬱悶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無遠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雖然他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的感覺,沒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處。然而當作者“坐法華西亭,望西山”時,“數州之土壤”盡收眼底,方覺西山是任何地方都無法相比的,漸漸地作者不知不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深切體會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認為西山之遊才是真正遊覽山、水的開始,以往的遊覽算不上真正的遊覽。文題“始得”恰好點明此遊之意義,並以“始”與“未始”結構全文。

2、作者怎樣敍西山之遊?

本文中心內容是記敍西山之遊,但作者開篇卻從他處着墨,先寫以前永州異山秀水的遊覽,以此作為鋪墊,來比照映襯西山之遊不同於以往。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見的博大景觀而震驚,千里之間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盡收眼底,浮雲縈繞羣山,與天空連成一體,此時作者才真正感受到與自然同呼吸,與天地同遊的快慰。從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爾不羣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彷彿與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體現。作者在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與審美享受,以至醉不思歸。

3、文中兩次寫滿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次出現是往日遊覽時,作者都會“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這短促緊湊的語句反映了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鬱的內心感受。雖然他想在遊覽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後依然如故。而西山之遊卻使作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歸,心中的歡喜怡悦不言而喻。前後對比更突出西山之遊給作者帶來的獨特感受。

4、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的?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刻畫細緻,寄託深遠,情景交融,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作者在本文沒有直接寫眼中西山,而從多角度寫登西山所見所感,採用比照映襯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寫“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再寫登上西山始感高險難測,雲天相連。由極目遠眺,“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襯其高。所見之深山低谷,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襯其高。青雲縈繞,雲天相連渾然二體更襯其高。由此寫出“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螻為類”的感受。在比照映襯之下,西山之景更顯其美,西山之遊更覺其異。

5、作者怎樣借景抒情?

文章開始寫以往遊覽“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覺而起,起而歸”,記敍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鬱不平的心態。而後文寫遊西山則表現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自己高潔的人格,所記山水景物無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本文與《小石潭記》作於同一年,所寫景物都是永州山水,但《小石潭記》更偏重於客觀描寫,本文更偏重於主觀感受。試舉例分析。

《小石潭記》中“潭中魚可百許頭……與遊者相樂。”對潭水、游魚的描寫,栩栩如生,十分傳神,歷來被人所誦記稱道,歸功於作者抓住景物特點,細緻描摹。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反襯出水清潭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則從另一角度突出水澄清透明。“似與遊者相樂”,把魚兒那種閒適、輕快、靈敏、活潑的神態描寫得惟妙惟肖。既寫出水清又寫出魚樂,水魚相映成趣,互相點綴,充滿詩情畫意。而《始得西山宴遊記》卻偏重於寫主觀感受。如寫“西山之怪特”,“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縷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可見作者把西山視為知音,與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爾不羣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

能力訓練點 篇二

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討論劃分課文層次,領會“概寫”“特寫”之不同,學習寓情於景的寫法。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遊記》精品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掃清文字障礙,熟讀課文;

2、瞭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

學習流程:

流程一:導入

旅遊是一種時尚,大家都喜歡,就是古人也十分崇尚,蘇軾在赤壁“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今天,我們再來一起跟着柳宗元去遊賞西山,看看是否也能有些意外的收穫。

流程二:自主學習

1、默讀課文,將課下注釋中的生字拼音注到文中。

2、聽錄音,正確朗讀課文。

劃分朗讀節奏: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婁為類。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3、作者在文中自稱“僇人”,你知道作者的生平境況嗎?

柳宗元(773~819)

13歲便能寫出好文章。20歲的考中進土,31歲任見習監察御史。後因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永州司馬。當時的永州地處偏遠,人煙稀少,生活十分艱苦。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鬱、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痺”的程度。貶謫生涯所經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並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確表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轉折。在京城時,他直接從事革新活動,到永州後,他的鬥爭則轉到了思想文化領域。永州十年,是他繼續堅持鬥爭的十年,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於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撰文著書。

柳宗元,字 ,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出生於京城長安,著名 家、家,享年47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他幾位是: 、、、、、、。

永州八記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永州八記》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他寫的遊記不僅文筆簡潔,描摹生動真切,富有詩情畫意,而且處處滲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託着對生活遭際的感慨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

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也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你還學過的此種文體的課文有:

4熟讀課文

流程三:合作探究

1、探究第一自然段背誦要領

提示:注意動詞、修辭手法。

2、用5分鐘的時間背誦課文。

流程四:反饋小測

1、請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僇人 恆惴慄 施施而行

斫榛莽 焚茅茷 箕踞而遨

衽席 岈然窪然 若垤若穴

攢蹙累積 莫得遁隱 縈青繚白

不與培塿為類 顥氣 引觴滿酌

頹然就醉 與萬化冥合

2、《始得西山宴遊記》的作者是 朝的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山水遊記 。我們曾經學過他的文章:、、和他的詩《江雪》。

3、指名背誦第一段。

流程五:佈置作業

流程六:我的收穫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案二

學習目標:

積累重點實詞的意義,正確翻譯課文。

學習流程:

流程一:檢查課文背誦

流程二:自主學習

自餘為戮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

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

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

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

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流程三:合作探究

1、各小組討論疑難,整理最佳答案。

2、理解第一段

(1) 概括本段段意:

(2) 本段中表明自己被貶後恐懼心理的句子是:

這句既表現出對貶謫流放的 之情,又引出下文的出遊。

(3) 作者用以排解心中苦悶的方法是:

(4) 極言遠遊範圍之廣的句子是:

(5) 總結自己的漫遊並引出下文的句子是:

流程四:精彩展示

老師分配各小組任務,指定同學到黑板上展示和講解。

流程五:檢測反饋

翻譯句子

1、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2、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3、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4、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案三

學習目標:

積累重點實詞的意義,正確翻譯課文。

學習流程:

流程一:檢查第一段的背誦

流程二:自主學習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

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

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

與培婁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

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

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

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流程三:合作探究

各小組討論疑難,整理最佳答案。

流程四:精彩展示

老師分配各小組任務,指定同學到黑板上展示和講解。

流程五:檢測反饋

翻譯句子

①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②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③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④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⑤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流程六:佈置作業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案四

學習目標:

理解第二段內容

學習流程:

流程一:檢查第二段的背誦

流程二:自主學習

1、概括本段的段意:

2、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3、正面寫西山怪特的句子是

4、寫宴遊情形的句子是

5、寫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句子是

6、作者寫西山之美,多從側面落筆,以所見之 、襯西山之高;以眾山的 反襯西山雄峙特立之勢。

7、體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8、作者並未將題目擬為《西山宴遊記》,而是加了“始得”, “始得”是什麼意思?作者此次遊玩與以前的玩賞有何感觸?

流程三:合作探究

各小組討論疑難,整理最佳答案。

流程四:精彩展示

老師分配各小組任務,指定同學到黑板上展示和講解。

流程五:拓展鏈接

四季皆可入詩:“ , ”悄然帶來了春的氣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盡情展現了夏的風情;“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形象描繪了秋的浩蕩;“ , ”巧妙渲染了冬的奇美。

流程六: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記憶重點實詞意思。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為法 篇四

1.通過反覆誦讀,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解決本文的重點。

2.討論分析寫學時“概寫”和“特寫”的不同以及其相互關係。

3.聯繫現代文抒情散文的有關知識,分析體會本文敍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的運用。

4.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結合課文分析體會作者寄情山水,不滿於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

高一語文的《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 篇五

一、預習目標

瞭解本文背景及作者相關情況,準確誦讀本詞並能背誦,初步體會其中的景物描寫和作者的情感。

二、預習內容

1、本文的寫作背景

2、作者柳宗元的相關情況

3、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音

餘自為僇人()恆惴慄()則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皆在衽席之下()

若蛭若穴()攢蹙累積()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的古今異義,正確理解“其”“則”“未始”等文言虛詞,在朗讀中體會“之”“也”“而”等虛詞的作用。”等字的一詞多義,及省略句的運用。

2、再次瞭解“記”的特點。

3、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討論劃分課文層次,領會“概寫”“特寫”之不同,學習寓情於景的寫法。

(二)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字音,讀詞義,讀句意,讀整體內容,讀作者感情。

1.通過反覆誦讀,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解決本文的重點。

2.討論分析寫學時“概寫”和“特寫”的不同以及其相互關係。

3.聯繫現代文抒情散文的有關知識,分析體會本文敍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的運用。

4.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結合課文分析體會作者寄情山水,孤標傲世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身處逆境,仍胸懷大志。

2.教育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進行讚美,增強自豪感。

3.感悟古人遣詞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筆下山水之美,進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練就一雙善於以自然學物中發現美的眼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難點: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

二、學習過程

探究點一:你認為以上兩個“遊”字的含義有什麼不同?請結合原文説明理由。

探究點二:作者為什麼如此喜歡西山?

(四)當堂檢測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