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工作總結>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調查報告 閲讀(2.61W)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一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通過本次實踐調查,我們進一步瞭解分析了金融危機過後大學生就業狀況以及大學生為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衝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峯期,為了更好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為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家鄉啟東的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問卷80份,收回有效問卷65份。

三、調查內容

(1)就業傾向分析

1、大學生今後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總體趨向穩定。

2、大多數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但資金和經驗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在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70.12%表示想過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但是資金和經驗仍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新的主要瓶頸,佔65.56%;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術的分別佔10.17%、14.17%。

3、半數以上的大學生願意參加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及報考村官對於是否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55.6%的被調查者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在對於村官的選擇上,5%的大學生已報名村官考試;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發展,但自身條件不夠。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是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2)就業工作指導

1、在校期間對大學生工作影響最大的教學環節是社會實踐

2、對今後就業最為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還是社會交際能力,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

3、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67.01%的大學生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而不太確定是否重要佔了18%,有將近十分之一覺得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要,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的佔5%。

4、54.3%的大學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的態度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態度的佔54.3%;有相當一部分認為不太滿意,佔27.3%。這表明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質量。

5、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人才招聘會

6、大學生希望企業人士、成功的校友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和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準備

11.4%表示希望企業人士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生涯規劃;55.6%希望是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8.7%希望涉及該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規劃;6.4%希望應涉及市場經濟基本規律;12%希望講解關於員工的職業素質。62%的大學生希望其報告主要講述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準備,9%希望是關於如何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係,22%認為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調查建議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近年來本就不大樂觀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為了減少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擴大大學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户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通過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蘇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

第三,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調查資料顯示:資金不足仍然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瓶頸,政府應出台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税收等予以特殊優惠。第四,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脱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為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3)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人羣中,有67.01%的人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為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20xx年,教育部發文要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逐步由選修課過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課,將其與傳統公共必修課等置於同地位。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為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而且通過細化過程分解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進行有益的活動,從而可以減少他們接觸不良信息的機會,這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尤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

2022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二

社會實踐時間:20xx年1月21日到1月31日

社會實踐地點:山西祁縣文物旅遊局

學生:胡文奎

班級: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二班

主要內容:

通過實踐調查和參與體驗的方式對家鄉的旅遊產業,旅遊文化及旅遊景點進行調查,加深對家鄉的瞭解和認識。

詳細內容:

大一生活的第一個學期結束了,學校放了寒假,同時也佈置一個寒假實踐調查的任務,大學的學習生活要比高中輕鬆得多,但我們卻獲得了更多的生活經驗與實踐經驗,這個假期放了足足40多天,所以也打算在這些天裏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鍛鍊一下自己的能力,順便完成假期作業,於是就以調查為名進入了縣文物旅遊局開始了自己本次的實踐調查活動。

由於是調查,自己又對這工作方面毫無經驗,所以並未真正參與其中的工作,而是查閲了一些關於家鄉旅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客串了一下景點導遊,順便在這裏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的旅遊產業,也算是展示一下我的實踐成果吧。

祁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晉商故里,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也是山西旅遊業發展比較快的縣之一。現已形成了喬家大院、昭餘古城、梨花菀、九溝四個核心景區,12個景點一日遊格局,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產業體系。推出了獨具特色的節慶活動“晉商社火節”、“梨花節”,影響力不斷提升。喬家大院為國家4A級景點,國家二級博物館。先後榮獲“山西省十大優秀旅遊景區”、“中國最具影響力旅遊景區”、“中國最美旅遊勝地排行榜”,同時被中國大學生推選為“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100個旅遊景區”之一。

調查中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山西省是文物大省,祁縣又是文物重點縣之一,而祁縣的旅遊業又是以文物資源為依託發展起來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5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254處。但是以上文保單位大部分分佈在偏僻的鄉村,道路崎嶇,交通不便,給文物保護及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而從事文物保護及管理工作的人員匱乏,尤其沒有文物修復、古建設計和電腦製圖的專業人員,這樣使全縣的文物保護、管理及安全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所幸的是開放的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由於有專門的保護機構並有專人管理,再加上每年有一定的保護資金投入,使這兩處國保單位得以保存完好,多年來未發生失火、失盜以及人為、自然損毀等事件。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當導遊的那幾天,為了當好導遊,把家鄉的景點宣傳給外來的遊客,花了好長時間把景點的手冊和內容牢記於心,甚至自己一個人在家自己聯繫,每天早早的就要坐上班車趕到景點,下午再坐回家,在解説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問題,我及時的請教前輩,糾正了自己的不足,在這個過程中不但鍛鍊了自己的膽量,增長了知識,也加深了對家鄉的瞭解和熱愛。

實踐所得的認識:

1、在社會實踐的同時,一定要認真思考,認真總結經驗。使自己在社會上的實踐上升一個層次。不要為了實踐而實踐,而是要拓展自己的認識,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為以後自己的生活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2、培養自己對家鄉的感情,加深對家鄉的瞭解,熱愛家鄉,心懷感恩,以一個家鄉人的身份做人。

3、對於自己的理想必須去敢於堅持,在打工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我們一定會遇見許多挫折的,我們一定要敢於糾正自己的錯誤,解決自身存在的矛盾。只有這樣,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我們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善和充實。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使自己充分了解了自己,使自己的人生觀更加科學。對於自對自己以後的人生規劃更加的清醒。

4、在實踐的過程中來自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學會感恩,出門在外更別忘常給父母打幾個電話,問問平安。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三

摘要: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現狀問題是一個有着重大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因為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社會未來的希望,作為青年知識分子,他們的精神價值選擇,將直接影響到未來中國社會乃至人類的精神價值走向。那麼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情況如何?據這一次調查顯示,從目前高校的實際來看,大學生思想純淨,理想高遠,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多數具有較高的責任感。但是,勿庸諱言,一部分大學生的責任感明顯淡化的現實令人擔憂,他們漠視自己的責任,不願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本文將對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研究進行簡單的梳理、綜述,併為高校進一步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為完整、系統化的政策建議。

調查目的:

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一個人對國家、集體以及他人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大學生是我們為社會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否樹立強烈而牢固的社會責任感,不僅關係個體理想信念的實踐,更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悠悠相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對大學生進行責任教育,使其積極承擔自己的人生責任,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調查形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實踐之前,我上網蒐集了調查報告的相關資料,認真研究了這次實踐活動的行動安排、計劃方案,從而以確保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有廣度、有深度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的發放和回收工作由本組成員全程負責,共發放問卷40份,收回32份,其中有效問卷是30份,有效率為75%,符合問卷調查的一般規律和標準,可以進行數據分析。

調查內容:

1、我們主要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查:

①你覺得現在的大學生是否缺乏社會責任感?

②你是否認為應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羣體?

③你是否參加過愛心活動?

④你是否願意做些工作,改變你認為社會存在的弊端?

⑤你是否在公共場所注意自己的行為等?

2、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擬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採取的方法及實施方案:

(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思想上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不夠客觀。

②行為上重視個人價值,輕視集體與社會的價值。

③實踐上重視權利的享受,輕視義務的履行等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的成因

①不同思想文化的衝擊。

②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③我國學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單一化。

④家庭環境的影響。

(三)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途徑

①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的認知能力。

②要善於挖掘校園生活的育人功能,發揮體驗教育的重要作用。

③要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隊伍。

④創造良好環境。

關鍵字:

社會責任感、價值觀淡化、提升民族精神、社會公德集體主義

調查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現狀與特徵

1、調查發現,大學生中有社會責任感的比例不高。34%的人認為非常缺乏社會責任感,42%的人有一點缺乏,10%的人認為不缺乏,還有14%的人不清楚。這些數據反映出我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相當薄弱。相比過去,他們更注重真才實學,更加務實,而表現出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但這種自我責任感明顯強於社會責任感。同時當今大學生也普遍表示當前最缺乏的就是社會責任感。所以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容忽視。

2、對於去服務大西北、省內不發達地區、基層的問題上,只有12%的在校大學生會去,而有14%的大學生是為了有利於今後就業工作,從此數據再一次反映出大學生的自我責任感意識明顯強於社會責任感。

3、對於是否認為應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羣體,在別人困難時盡力幫忙的問題,有46%的大學生認為別人在困難時應盡力幫忙,只有10%的大學生認為不應該,44%的大學生認為視情況而定。

4 、20%大學生認為見義勇為犧牲自己不值得。普遍學生反應:“社會需要見義勇為,我們贊成見義勇為,但我們要在思想考慮完全和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去實施我們的智慧和力量,見義勇為的結果都是想幫助成功,盲目的行為再勇敢也只能帶來更大的傷害和損失,讓我們運用智慧去勇為,期待一個好的結果。見義勇為雖好,但是幫助別人之前,要先想好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你還沒有能力保護好他人和自己,那麼就不要衝動。遇到事情,我們應做到見義智為。情形假設者有之、認為應理智趨避者有之,媒體的社論一貫地取中庸之態,無甚定論。我敬佩英雄的行為,而我也必須承認自己類似情形下的弱勢。我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無法判斷什麼情形下才是既能保護自己又能見義勇為。”

5、對於在公交車上你看到扒手在行竊,你會怎麼做的問題,有40%的學生採取悄悄提醒受害者,有26%的學生會採取與其他人一道制止,只有4%的大學生對不關己的事,採取迴避、冷漠的態度。

6 、“你是否會闖紅燈,或橫跨欄杆”,38%的大學生偶爾,因為有要緊事。26%的大學生表示在車比較少的時候會闖紅燈,跨欄杆。還有16%的學生表示經常闖紅燈、橫跨欄杆,只有20%的大學生表示從來沒有。

7、有20%的大學生十分願意做些工作,改變你認為社會存在的弊端,有24%的大學生不知道,還有28%的大學生不願意。

結論:

社會責任感對國家、民族、社會舉足輕重,是一個民族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大學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社會責任感從廣義上説是指個人、組織對自己、他人、家庭及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從狹義上説是指個人、組織對社會的責任。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要求高校及其教師有針對性地通過理論灌輸、理性分析引導、情境激發、行為養成、實踐體驗等途徑,使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得以形成、鞏固、提升和發展。

從目前高校的實際來看,大學生思想純淨,理想高遠,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多數具有較高的責任感。他們有着高尚的愛國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並展現出了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時代風采。但是,勿庸諱言,一部分大學生的責任感明顯淡化的現實令人擔憂,他們漠視自己的責任,理想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弱化,意志品質比較脆弱,不能明確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願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等,具體表現為:

1、思想上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不夠客觀。

一部分學生不瞭解什麼是社會責任感,對其認識不夠全面,不夠均衡,甚至把社會責任感與家庭責任感混為一談。同時,也有一些大學生認為社會責任感與自己毫無關係,對其持無所謂的態度。一旦觸及到具體問題,他們總是寄託於外界環境的改變,而不從自身找原因,只是一味的抱怨環境、而行動上無所作為,這實際上也是責任心缺乏的表現。

2、行為上重視個人價值,輕視集體與社會的價值。

在市場經濟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對競爭的壓力,開始標榜個人主義,輕視集體與社會的利益。他們凡事從“我”出發,以“我”為中心,重視個人利益,輕視集體主義,對社會缺少主人翁責任感。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只強調個體,並以“我”為主,缺乏為社會和集體犧牲的精神,過於強調自我。

3、實踐上重視權利的享受,輕視義務的履行。

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分大學生在提到社會責任感時,總是苛求別人,苛求社會該怎樣做。但在自身的義務履行方面,卻又避之不談,他們忘了自己有義務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很明顯他們存在着從意識到實踐的斷裂,如缺少社會公德意識,缺少積極實踐的行為。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的成因

1、不同思想文化的衝擊。

在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人活在各種責任之中,人的個性,自由很少得到釋放,人的個性被禁錮。而隨着多種文化的衝擊和碰撞,西方國家的一些無限度的獨立、自由、個性解放等觀念,被一些大學生不加分析的借用。他們過分注重自我,而忽視個人與社會的內在聯繫。因此,在現代化的今天,西方的個性文化使大學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個性和自由的展示,一定程度上衝淡了個人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感。

2、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隨着價值的多元化和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社會中滋長了個體本位觀念,為己觀念,金錢萬能觀念。這三種觀念導致社會上出現了某些消極腐敗現象,不正當競爭。這些觀念和消極腐敗現象的存在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3、我國學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單一化。

一直以來,學校德育工作重政治教育,而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性發展的重視不足。學校總是希望培養在思想品德方面完美的人,經常要求學生要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卻很少倡導學生關心、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結果是學生的主體性被壓抑、心靈受傷害,毫無責任感可言。而“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至今仍佔主動地位,學生主動參與的少,其社會主體意識在這種教育中並未得到有效的增強。

4、家庭環境的影響。

親情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由於父母對子女的過分關愛,使得他們習慣於索取與享受而疏於付出和奉獻。一些父母甚至承擔了所有的責任,使得他們的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學生意志薄弱,抗挫折力差。與以前的大學生相比,他們意志顯得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差。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他人、社會的要求高而多,對自我的要求低而少。因此,很多大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淡漠與家庭教育不無關聯。

三、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途徑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豐富和深化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內涵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倡導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旋律,為此,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內容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學生頭腦,幫助他們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個人的發展與民族的振興緊密聯繫在一起,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

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奠定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深厚的人文底藴。

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能夠使大學生擺脱非文明、低級趣味的影響,可以培養大學生對人類命運的關愛、對國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社會歷史責任感。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一是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資源,將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融入教育中。二是拓寬視野,重視結合專業教學進行人文教育。三是重視隱性教育,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人文教育。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拓寬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途徑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利用校內第二課堂培養。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定時間的積澱。而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能夠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使之成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新載體、新平台。一是要廣泛開展和諧校園創建活動,努力使責任意識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基本意識和規範。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的覆蓋力和影響力。三是要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在責任感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

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利用社會大課堂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知、情、行的統一,而社會實踐則是實現這種統一的重要途徑。首先,社會實踐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需要,大學生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承擔責任,只有在承擔責任的實踐中產生了愉快體驗,才會在今後更樂於參與類似的實踐活動,進而提高和鞏固己形成的社會責任感及其層次。其次,社會實踐可以滿足大學生對社會認同的需要、對未來期望及成就感的需要等高層次的需要。第三,社會實踐為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提供了廣闊背景,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要培養和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必須在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的同時,讓大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通過社會實踐磨練大學生的意志,真正建立社會責任感。

(三)構建社會、家庭、學校通力協作的一體化教育體系,提升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實效。

培養大學生責任意識環境對人的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説理論學習是顯性教育的話,環境氛圍的薰陶則是隱性教育。昔有“孟母三遷”的典故,今有家長花錢擇校,無非都是為子女選擇一個有利於他們發展的環境。學校、家庭、社會是學生生活的三大空間。高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愈來愈多,也使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繫比以往 本站…任何時期都要更加緊密,學生一方面在聆聽着家長的教誨,接受着學校的正規教育,同時也在經受着社會的洗禮。因此,責任教育不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學校、家庭、社會應該通力協作,創造良好的環境,來共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首先,學校教育要充分重視環境的美化,發揮教育者的人格魅力,這比單純的理論教育更具有説服力。教育學生要有責任意識,首先教育者自己必須要有責任意識。為人師表,率先垂範,明確自己在學校管理、學生髮展中的責任。對社會消極現象既不迴避,也不放棄正確的理論引導,充分顯示對教育對象的尊重和對社會效果的負責。這種人格的魅力,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不説假話,面對現實。其次,家長應更多地關心孩子的人格、品質的發展,而不是僅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在日常生活中,更應注意自身的言行,身教重於言教。另外,社會要形成一種輿論力量和道德機制,倡導明確的主流價值觀和責任觀,指導道德選擇,加大對非責任現象的監督和打擊力度。大眾傳媒是學生認識社會的主要中介之一,而傳媒中一些不科學、不健康的宣傳報道,使得那些辨別力較差的學生在責任意識規範的認同與責任行為的選擇等方面出現了迷茫,而且由於一些失導的宣傳片面迎合了部分學生的心態,他們往往還能抵消學生的多年來所接受的正面的道德教育。因此,大眾傳媒應對主流的價值觀、責任觀的推介更為清晰、明朗。同時政府對社會上一些不負責任的現象,如製假、販假,偷逃漏税等,也應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學校、家庭、社會應形成一種合力,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環境,這也是對祖國的未來負責。

調查總結:

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一個人對國家、集體以及他人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大學生是我們為社會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否樹立強烈而牢固的社會責任感,不僅關係個體理想信念的實踐,更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悠悠相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對大學生進行責任教育,使其積極承擔自己的人生責任,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不僅僅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事,學校、家庭、社會應該通力協作,共同努力,為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就家庭而言,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氣氛的好壞都直接影響着孩子責任意識的形成。總之,父母不僅要求孩子學會做事,還要學會做人,學會承擔各種責任。就學校而言,除了要完善和深化教育內容以及改進教育方式,還要完善責任感教育的評價、監督、獎懲機制,營造從教學到教育、從管理到服務、從學生的學習到生活全方位的責任感教育氛圍。通過這些措施讓大學生在學校中承擔各種責任,獲得直接而深刻的責任體驗。此外,學校要加強與學生家庭的溝通以及與社會合作,與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共同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就社會而言,從根本上説,社會責任與精神世界不單是一個教育問題,也是一個制度性問題。目前我國的社會責任制度缺陷,主要表為在一些社會生活領域,部分公民社會責任的制度規範基本屬於空白。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必須在教育和制度規範上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是國家和政府各部門要在立法和制度規定上進一步明確企業、團體和個人的社會責任。

二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要積極開發利用道德教育資源,為大學生的責任感培養提供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

三是社會要倡導明確的主流價值觀和責任觀,指導道德選擇,加大對背棄社會責任行為的監督和批評,形成一種輿論力量和道德機制。

三是各級政府要努力為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創造條件實踐條件,使大學生在知行合一中實現社會責任感的自身的完善。作者,我們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現狀感受比較直接,也比較客觀。因此,探討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十分緊迫而意義重大的課題。

2022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四

我參加了動物保護2隊關於公民保護動物意識的調查活動。我們主要針對市民對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的認知,還有弱小動物的態度進行調查。根據要求,我去了寵物店和附近社區做問卷調查。

其實我是有點怕狗的,因為小時候被一隻帶病的大狼狗追過,差點被咬屁股,所以自己一直都不敢跟狗太接近。在我打定主意要進寵物店的時候,當我的腳踏進店鋪的時候,心裏慌得很。然後聽到耳邊全是“汪汪”的狗吠聲,那個場面簡直是百狗齊吠,震耳欲聾。我還沒站穩腳步,就看到一頭巨大的牧羊犬向我衝過來,然後在距我一小步的地方停下,坐直仰頭看着我。它的大口就對着我的肚子,嚇得我動也不敢動,歪着脖子向店員求救。店員終於把它拽走了,跟我説這裏的狗全都很熱情,一看到有人就興奮得狂吠,但它們很乖,不會傷害人。聽她這麼説,我才放下心來,在店員們做問卷的時候四下走走。店裏有金毛尋回犬,銀狐犬,貴賓狗和來自阿拉斯加的雪橇。當然還有對我很感興趣的牧羊犬,我一稍微靠近它,它就馬上坐直來看着我,嘴巴大口大口的喘息,大尾巴拼命地掃地。我裝作看不見它,眼睛一直往上面掃的時候,它就好像略微泄氣,但雙眼始終圓睜,噴射出興奮激動的光芒。後來我實在不忍在忽視它了,就伸手摸它的頭,牧羊犬興奮得幾乎想站起來。它有個很土的名字,叫三羊。三羊温順得很,被人騎在背上也動都不動。後來我走開,三羊有時不時地走過來,讓我摸它的頭。我還和一隻雪橇玩,它的毛很厚,摸起來整隻狗圓溜溜,胖乎乎的。店裏的每隻狗我都想放出來玩,它們實在是太可愛了。我又怕阻礙人家做生意,在做完問卷後我就離開了。臨走時有兩批人進去問狗的價錢,我只希望他們要好好對待他們的狗。

那天在寵物店度過的下午,我想起很多。想起很小的時候跟着大人吃狗肉,後來懂事一點的時候知道這不對,就再也不吃了。那天在一個女店員做問卷的時候,我問她吃不吃狗肉,她説她吃。我就很奇怪,問她吃了狗肉回來店裏還怎麼面對這些狗。她很理所當然的説,吃的是雜交的土狗,而他們店裏的是名種狗,不一樣。可是我認為無論名種狗還是土狗,都是生命。如果吃不吃狗是看是不是名種還是土狗而定,那麼就像是納粹屠不屠殺的標準是看你是雅利安人還是猶太人一樣。我們設計的問卷中,有一道題是問對吃狗肉,貓肉的看法,並沒有分明是名種還是土狗。這個調查者的特殊想法,可以作為我們調查的一個拓展。

但總的來説,這次調查結果很讓人鼓舞。我發現發現市民無論年齡長幼,教育水平高低都對動物顯露愛心。絕大部分人希望有寵物作伴,33%的人養過動物,47%正在養動物,即使是沒養過的,也有16%的人考慮飼養,只有4%從未考慮。市民大多對動物顯示愛心。68%的人認為流浪貓狗可愛又可憐,23%的人則怕他們傷害自己,9%沒什麼感覺。對虐待動物的行為,81%的人表示強烈指責,其餘的覺得不應該,但也能理解。對吃貓狗的行為,50人中32名錶示強烈指責,16人覺得不應該,但可以理解,2名認為很正常,使進補良品。調查結果顯示了市民對保護動物有着理性的態度。市民還積極反應意見,在對於加強動物保護及相關知識的普及宣傳,人們的意見綜合來説,都是要求有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在市民中普及保護動物的意識,同時從自身做起,形成保護動物的習慣,還有的特別強調從小孩抓起。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在建構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更要懂得愛護我們的朋友。即使是多麼小的動物也有它們珍貴的生命。人類在地球上進化繁衍了千萬年,在這條漫長的路上,包括動物的各種生命陪伴着我們一路走來。動物是我們的良朋。甚至有些動物,例如鱷魚在生命進化的伊始,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就生活在這個地球。All llves are equal.生命是平等的。這不僅僅適用於人類之間,還有動物,它們不是人類的附屬品。我們要尊重和保護它們,讓這個地球生生不息,生機盎然。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五

為了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改革傳統的教育工作,深刻了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和道德素質狀況,掌握大學生的發展傾向,我院於20xx年10月1日—10月15日對各系(院)大一255名、大二148名、大三84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

一、調查的方法與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由院團委發起,此次活動採用調查問卷方式,以班為單位,發放《大學生道德素質調查問卷》,調查的主要對象為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在校大學生,調查內容從道德素質基本認識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質水平兩個方面展開。通過反饋回來的調查表統計總結得出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在校生在道德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問卷的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600份,收回487份。

1.評價目前我院學生道德素質狀況?

在對我院大學生道德素質評價上,認為非常好和好的總共僅佔20.1%,67.5%的同學選擇了一般,還有12.3%認為差。這樣的數據不免讓人疑惑而心有微涼之意。我們從小所以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所以為的德才兼備,所以為的要讀書,先做人,難道到了大學,到了更遠的社會就淡化甚至是遺忘了?!

2.認為現今大學生什麼是最重要?

53.7%的人認為是道德修養;24.7%的人看重活動能力,11.6%的人認為成績優異最重要,還有10.1%選擇了創新思想。而在當今社會知識與道德素養孰輕孰重的問題上,58.4%的人認為兩者都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對公民制約作用的問題上,21.7%的人認為知道部分,而72.3%的人認為知道,6%的人則認為不知道。這不僅需要政府學校方面的宣傳教育,更重要的是構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

的自我改善。只有人人道德向上,才會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約束力增強,真正起到無形之法的作用。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42.3%的人認為在於個人覺悟,30.7%的人認為在學校教育,還有26.4%的人認為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確實,道德素養既然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存在,在其養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

3.自身及周圍人羣道德素養水平

這一方面為本次調查的重點。

a.在公交車上看到老弱病殘。

78.1%的人會主動讓座,15.4%選擇“別人不讓,我也不讓”,5.3%的人會假裝沒看見,還有1.3%的同學不管怎樣都不讓。在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歷中,其實經常能看到温大學子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有些同學甚至覺得讓座麻煩,乾脆一直站着。但是還是有一些同學沒有這種謙讓的意識,覺得同樣花錢坐車,憑什麼讓位於人。這種想法雖然不能受制於法令法規,但必然會受到道德上的質問譴責。

b.你準備過馬路時遇見紅燈怎麼做?

僅有29.2%的人會堅守交通規則,等綠燈了再通行;19.4%的人表示會隨大流,別人走我就走;16.1%的同學認為能快點走最好,而35.3%則會視情況而定。不論人走我走,還是視情況而定,其實都是人僥倖心理的體現,以為車少,以為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釀成大禍的又何嘗少,真正到了那時就追悔莫及了。

c.對於學校組織的志願者活動、社區服務和公益勞動。

56.4%的人認為只要是能得到好處而且相對輕鬆,那麼就會參加;33.2%的同學表示什麼活動都願意參加,10.3%的人不願意參加此類活動。確實大學生志願者活動與學分相掛鈎後,志願者活動的動機似乎不再那麼純粹。有的學生加入青年志願者,只是為了取得相應學分,不是為志願而志願,只是為學分而志願。但是試想,如果志願者

活動沒有相應的學分獎勵,當代大學生又有多少能發自內心不求回報去做這一份事業?這是值得人們反思的問題。

d.遇到宿舍常流水、常明燈怎麼做?你會怎麼做?

80.1%的人會與其溝通,希望對方下次注意;

8.6%的同學會選擇保持沉默,但是心裏會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1.3%的人持無所謂態度。

隨手關燈關熱水器是一個需要養成的好習慣,生活中確實會出現由於一時馬虎而忘記關燈關水一類的事,這個時候,作為寢室成員,就應該互相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來養成這種習慣。 e.對考試時的作行為有何看法?

69.8%的同學表示不能接受,16.1%表示可以理解,另有8.8%和

5.3%的人表示無所謂和我也做過。

f.社會不良風氣對個人的價值觀取向影響大不大

25.7%的人會有影響,但影響不大,47.1%的人認為影響很大,6%的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影響。

對於不道德的行為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這些行為更加猖狂。但現在的風氣是,公交車上如果有人在實施偷竊,很少有人敢正義指出。這是社會的悲哀所在。

三、本次調查總結

參與此次調查問卷的同學整體素質較好,對校園內不文明現象敢於否定,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對自己的素質方面的欠缺有了清醒的認識,辯證的看待了學校、家庭及社會對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明確了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

此次調查中,有超過70%的同學認為當前大學生的道德狀況比較好。大學生對於買飯排隊,主動讓座表現出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對於學校內部,尤其是對於當前校風建設,大多數同學認為當前校風建設有待提高,並對當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提高抱有很大的期望。另外,

大學生們普遍對自己的未來就業信心較低,能夠清醒得認識到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知道了大學生對於此次活動的期待,也確定了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心理素質的重點,希望通過我們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活動,能夠為我們大學生素質的提高盡一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2022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六

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瞭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其中廣州大學20名,中山大學10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0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0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佔40%;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20%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佔10%;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絡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22%)、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7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2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裏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佔 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2%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後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32人選擇 “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佔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佔了20%。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

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鬆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係。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0%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2%會選擇週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22%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於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佔12%。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説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並從羣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決定着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着指導和制約作用。由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閲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説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後的工作打基礎。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於鍛鍊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牴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於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結論與建議: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髮展演變的。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羣眾。

“三下鄉”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準,社會實踐不但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自我才能,展現自我風采的舞台,也是培養和鍛鍊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瞭解國情是年輕人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放眼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占人口80%以上的農民有所瞭解才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

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説不僅有助於他們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説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髮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着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處理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活動,即人類的社會交往以及組織、管理和變革社會關係的活動。如政治活動、社會改革實踐、階級鬥爭等。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實踐,使實踐與認識相結合。大學生可以通過調查研究瞭解實際情況,結合所學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務社會,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二是志願者服務,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利用專長服務社會,回報社會。

三是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這是一種貫穿於日常生活當中的社會實踐形式,以小見大,以細微之處見長,是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長效機制。現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很多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到各地和很多行業去進行社會實踐和社會考察,回校後進行認真的討論總結,用他們自己的視角來理解社會,思考未來的人生道路。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七

通過前面2月12日—2月17日6天的實踐,使我具備了一些裝機的基本技能,瞭解了計算機內部各部件及如何裝機等方面的內容,技術員們決定利用2月18日和19日開展兩次計算機技術義務諮詢活動。

為了保證這兩次活動的成功開展,我進行詳細的安排策劃,與實踐單位、贊助商進行了統一的協商,對場地進行了申請。

同時,我和他們夜以繼日擬出了十多種不同的配機方案、知識問卷調查表、計算機使用過程中的常見故障及解決辦法、計算機發展史等與計算機有關的內容。

經過大家共同不懈的努力,各項準備活動終於在7月17日臨晨2點完成。

2月18日上午,陽光燦爛,春風和煦,藍天白雲下的上海更加漂亮。

但大家們卻一點都沒有留意周圍的景色,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把今天的義務活動搞成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術儘量多的傳授給市民,為市民儘量多的排憂解難。

上午9:30我的義務諮詢活動正式開始,廣大市民向我提了很多問題,我不辭辛勞,耐心地一一解答,甚至派人到羣眾加中解決他們的問題。

很多市民對我的配機方案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他們不斷地詢問配置單上各部件性能、價格、兼容性等方面的問題。

對我給出的常用故障檢測及其解決辦法也作了較高的評價。

諮詢活動圓滿結束。

2月19日,該活動在火車站再次成功舉辦,並且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調查總結

本次社會調查穿插在我的計算機義務諮詢活動之中,調查對象主要為上海市民。

通過抽樣調查使我的出以下結論:

1、目前,上海市30%的家庭擁有電腦,學生中有電腦的佔38。2%,而且還有30。9%的學生打算買電腦。

而且由於我對計算機神祕感的消失,對計算機各組成部件的進一步熟悉,我越來越傾向於diy。

2、一般的用户對計算機的價格定位在5000元左右,但是在學生羣體中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學生買電腦主要是用來打遊戲、上網等,而真正用來學習的不到30%。

3、在電腦的適用性、功能、價格這幾方面,有50。6%的人更關注價格,有29。8%的人更關注適用性,另外的19。6%的人更關注性能。

4、在調查中,很多消費者還表現出了對商家的極大不信任。

所以我呼籲商家能夠全力關注自己所售產品的性能,為了消費者也是為了自己。

5、諮詢活動中先後有十多名羣眾前來請我診斷他們的電腦故障,我發現他們中有80%以上的使用的是聯想品牌機。

歲月的流逝印證着我的不屈與驕傲。

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期間我忍受了眾多不理解的目光和長時間的工作,見識了js

(奸商)們的偽善面孔和狡詐手段,接受了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

這次實踐讓我真正深刻理解了“寶劍鋒從磨礪出,臘梅香自苦寒來”的深意。

現在,我可以當之無愧的説: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我的收穫遠大於挫折。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摘要:假期開始,我便揹着小包直奔老家,整個假期都在家中,沒有出去工作。

雖在家中我也沒閒下腳步,走訪外出務工的老同學吸取經驗。

大二的我們,面臨畢業就業,事先做足準備不會手足無措。

關鍵字:

整個寒假我都在家中度過,寒假時間不短,但我沒有出去做兼職。

因為吸取了暑假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我決定先學習些東西。

有人工作,有人上學。

其實,沒有錢、沒有經驗、沒有閲歷、沒有社會關係,這些都不可怕。

沒有錢,可以通過辛勤勞動去賺;沒有經驗,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操作去總結;沒有閲歷,可以一步一步去積累;沒有社會關係,可以一點一點去編織。

但是,沒有夢想、沒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讓人感到恐懼,很想逃避!。

出路在哪裏?出路在思路!暑假的工作讓我嚐到了苦頭,由於沒有事先做好調查,做足準備,工作是吃了很多苦。

後來工資也拖了再拖,差點要不回來,追其根本是沒有思考周全、做好調查,今年寒假不去工作在家走訪了很多在外務工的老同學吸取經驗,讀懂了很多。

對於今年已經大二的我們,馬上面臨畢業,畢業就要就業,然而我們還想籠中鳥什麼都不知。

為了以後畢業做準備,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都回家過年,趁這個機會走訪他們,從他們那裏獲得許多做人工作的經驗和心得。

總結如下。

人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無論你學歷多高,無論你多麼意氣風發,無論你是多麼足智多謀,無論你花費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就會過得很茫然,漸漸就喪失了鬥志,忘卻了最初的夢想,就會走上彎路甚至不歸路,枉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誤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迷茫與困惑誰都會經歷,恐懼與逃避誰都曾經有過,但不要把迷茫與困惑當作可以自我放棄、甘於平庸的藉口,更不要成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

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擔,命運更需要自己去把握。

生活中,面對困境,我們常常會有走投無路的感覺。

不要氣餒,堅持下去,要相信年輕的人生沒有絕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

只要我們有了正確的思路,就一定能少走彎路,找到出路!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即使我們現在上學,專科、本科、碩士、博士……或是更高學位,不少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總是奢望馬上就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然而,很多好工作是無法等來的,你必須選擇一份工作作為歷練。

職業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無疑是踏入社會這所大學的起點。

也許你找了一份差強人意的工作,那麼從這裏出發,好好地沉澱自己,從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價值的營養,厚積薄發。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出發,就有希望到達終點。

起點可以相同,但是選擇了不同的拐點,終點就會大大不同!

其實,應該仔細掂量一下自己,你是否真是金子?是真金,手中要有絕活,才能上要有過人之處才行。

一句話:真金是要靠實力來證明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本領修煉好了,才有資格考慮伯樂的事情。

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似乎都豪情萬丈,什麼都不怕,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每天想着房子、工作、養家餬口這些俗事兒,再也沒有年輕時那種敢於"上天探星、下海撈月"的勇氣了。

是我們改變了生活,還是生活改變了我們?我們的思想越來越複雜,因為有了越來越多的捨不得、越來越多的顧慮,我們總是在徘徊、總是在猶豫。

畢業開始一兩年,生活的重擔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挫折和障礙堵住四面八方的通口,我們往往在壓迫得自己發揮出潛能後,才能殺出重圍,找到出路。

可是兩三年後,身上的重擔開始減輕,工作開始一帆風順,我們就鬆懈了下來,漸漸忘記了潛在的危險。

直到有一天危機突然降臨,我們在手足無措中被擊敗……畢業這幾年,仍然處於危險期,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好好打拼,這樣才能有一個真正的安全人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畫地自限,而是要勇於接受挑戰。

對畏畏縮縮的人來説,真正的危險正在於不敢冒險

把感恩刻在石頭上,深深地感謝別人幫助過你,永遠銘記,這是人生應有的一種境界;把仇恨寫在沙灘上,淡淡忘掉別人傷害過你,學會寬容,讓所有的怨恨隨着潮水一去不復返,這也是一種人生境界。

學會倒出水,才能裝下更多的水。

從畢業那天開始,學會把每天都當成一個新的起點,每一次工作都從零開始。

如果你懂得把"歸零"當成一種生活的常態,當成一種優秀的延續,當成一種時刻要做的事情,那麼,經過短短几年,你就可以完成自己職業生涯的正確規劃與全面超越。

年輕人從校園或者從一個環境進入一個新環境,就要勇於將原來環境裏熟悉、習慣、喜歡的東西放下,然後從零開始。

我們想在職場上獲得成功,首先就要培養適應力。

從自然人轉化為單位人是融入職場的基本條件。

一個人起點低並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

越計較自我,便越沒有發展前景;相反,越是主動付出,那麼他就越會快速發展。

很多今天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職業生涯的初期都是從零開始,把自己沉澱再沉澱、倒空再倒空、歸零再歸零,正因為這樣,他們的人生才一路高歌,一路飛揚。

我們年青一代,身在校園,也要坐安思危,為以後出去工作做足十成準備。

這是我在寒假吸取到的、也學到的,希望可以對以後有所幫助。

2022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踐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培訓班學習心得體會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得能力是遠遠沒有達到工作的要求的,實際的工作遠比想象中的要細緻得多複雜得多,這時才真正領悟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含義。實際的工作能力是書本實踐心得體會範文上沒有辦法教授給大家的,必須要通過實際工作來積累與強化。

會計學作為為一門與實際工作結合緊密的學科,實踐是檢驗學校裏的教學成果的的試金石。學校中所有學到的知識都要轉化為工作能力,這樣才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用。從這個層銀行工作心得體會面上來看,我們的會計教育和實踐是有一段距離的。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會計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會計的發展是在實踐中來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會計教育應當與實踐結合起來,採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具體説就是要處理師德培訓心得體會好“三個關係”:即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係,以課堂為主題,通過實踐將理論深化;假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係,以假期實踐為主要時間段;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係,力求實踐內容與實踐規模同步調進展。我非常希望學校能加強實際的工作與黨校學習心得理論教學之間的緊密結合程度,實踐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的針對性,對我們這些畢業生儘快熟悉實際工作是非常有好處的。

在實踐期間我也深刻的感覺到了國企的工作效率非常需要大力的提高。人浮於事,工作效率低企業發展觀心得體會下是國期的通病。在這次實踐中我也深刻的感覺到了這一點,僅舉兩個例子:一天,有一個同事一上午只工作了兩個小時不到,其餘的時間都在一個接一個的打私人電話,一邊説着自己很忙,另一邊手裏卻什麼活也沒幹;另一件是關於年初報税,在銀行工作心得體會資料還沒有準備好,單位卻在下午三點定好了地方開聯歡會(下午是一點半上班),於是,大家都去聯歡了,報税的時間就被推遲了。我認為,造成這種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來自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鐵路這種大型國有壟斷企業沒有引入非常有效和富心得體會有活力的競爭機制,分配方式不夠靈活,直接影響了員工的工作動力與工作效率。我個人認為改變這種局面的直接可行的方法有兩個:其一,領導的工作作風的改變;其二,員工在工作時間約束的加強。我認為,聯歡會雖不是慶功會,但也應該是在不發展觀心得體會影響正常的工作的前提下舉行的,而不能由於要開聯歡會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如:税收滯納金);員工在工作時間,應主要處理公事,如有特殊情況,可請假專心處理私事,而不應該佔用較長的工作時間、利用公共設施處理私事。這是我的一些個人的學習教師法心得體會看法,作為一名員工,我也是希望自己所供職的企業越來越好。

通過這三週的實踐,我接觸到了真正的賬本、憑證,親手進行了簡單的實際業務的處理,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多彩的實際生活,細緻地瞭解了現實中會計業xx大的心得體會務處理的流程,認真觀摩了師傅針對具體業務的處理,使我對會計實務的認識從純理性的上升到實踐,從實踐中的感性認識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性認識。儘管實踐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但受益匪淺,我深信這段實踐的經歷會對我今後的學習和工學習發展觀心得體會作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

下面我從個人實踐意義及對會計工作的認識作以下總結:

一,作為一個會計人員,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以及敬業態度。會計部門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機構,對其從業人員,一定要有很高的素黨員培訓心得體會質要求。

從知識上講,會計工作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從業人員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掌握最新的會計準則,税法細則,法律知識及攻關經濟動態。這樣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內容,對企業的發展方向作出XX黨員心得體會正確的判斷,給企業的生產與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財務計劃,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從道德素質講,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觸到大量的共有財產,所以作為會計人員一定要把握好自己辦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對於新教師心得體會他人的威脅,*,和指使要做到堅決不從。朱曾經講過“不做假賬”。這四個字代表了他對整個會計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將個人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上來,是我們每一個會計人員都要努力思考的問題。只xx大學習體會有會計人員自身的道德素質提高,才能夠走好職業生涯的每一步,只有會計人員全體道德素質提高,會計行業才能夠得到更深的發展,市場經濟的優勢才能夠發揮得更好。

二,作為一個會計人員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會計工作是一門很精準的工黨員學習心得體會作,要求會計人員要準確的核算每一項指標,牢記每一條税法,正確使用每一個公式。會計不是一件具有創新意識的工作,它是靠一個又一個精準的數字來反映問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彌補漏洞。

三,作為一名會計人員要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會計部門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部門,對下要收集會計信息,對上要彙報會計信息,對內要相互配合整理會計信息,對外要與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搞好關係。在於各個部門各種人員打交道時一定要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注意溝通方法,協調好相互間的工作關係。工作重要具備正確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記住一句話叫做事高三級,做人低三分。

四,作為一個即將工作或剛邁入社會的新人,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有吃苦的決心,平和的心態和不恥下問的精神。作為一工作心得個新人,平和的心態很重要,做事不要太過急功近利,表現得好別人都看得到,當然表現得不好別人眼裏也不會融進沙子。

2工作中要多看,多觀察,多聽,少講,不要説與工作無關的內容,多學習別人的藝術語言,和辦事方法。

3除努力工作具有責任心外,要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善於經常做工作經驗。每天堅持寫工作日記,每週做一次工作總結。主要是記錄,計劃,和總結錯誤。工作中堅決不犯同樣的錯誤,對於工作要未雨綢繆,努力做到更好。

4善於把握機會。如果上級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或工作範圍的事情交給自己做預備黨員心得體會,一定不要抱怨並努力完成,因為這也許是上級對自己的能力考驗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機會。

5堅持學習。不要只學習和會計有關的知識,還要學習與經濟相關的知識。因為現代企業的發展不僅在於內部的運作,還要靠外部的推動。要按經讀書心得濟規律和法律規定辦事。有一位教育學家説過,當我們把學過的知識忘得一乾二淨時,最後剩下來的就是教育的本質了。這裏我把“教育”改成“知識”,我們在大學裏學習的知識也許會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學習方法永遠是我們掌握最新知識的法企業發展觀心得體會寶。

這一次的實踐雖然時間短暫,雖然接觸到的工作很淺,但是依然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經驗,這些都是書本上無法得來的。通過實踐,我們能夠更好的瞭解自己的不足,瞭解會計工作的本質,瞭解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能夠讓我更早的為自己做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好職業規劃,設定人生目標,向成功邁進一大步。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九

大學生是一個獨特的消費羣體,知識水平相對較高,願意嘗試也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和理念。雖然現在消費力相對偏低,但人數龐大,消費領域集中。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大學生在不久的將來,就是整個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和消費主體,誰抓住了他們,誰就抓住了未來的市場。

由此,國內外眾多廠商紛紛把目光投入了大學校園,如飛利浦公司放棄中國足協盃,贊助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紅牛在全國大學校園贊助推廣“紅牛杯三人制籃球聯賽”;雀巢公司在大學校園舉行“雀巢咖啡e世代大賞”活動。

濟南現有普通高校66所,在校生30.16萬人,成人高等專科學校12所,在校生12.907萬人,對大學校園內的商業推廣活動進行調查,努力探尋其中的規律,不僅對當前在做商場推廣的商家會有所幫助,也會對日後打算進入校園的商家有所裨益。

20xx年11至12月份,山東世紀經綸營銷企劃公司市場研究部消費者研究中心“高校商業推廣活動課題組”在濟南進行了專題調研。課題組對以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建築工程學院為代表的四所高校60名學生了進行了小組座談和一對一深度訪談,以深入瞭解大學生這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挖掘其中藴含的商機,為商家提供決策依據。

一、大學校園內的媒介主要有印刷媒介、電波媒介、校園網、户外媒介等。

印刷媒介包括海報欄、雜誌、宣傳單,大學校園的海報一般統一張貼在海報欄上,每所大學一般會有2到3處的海報欄,分佈於學生宿舍旁或教學樓前,這是大學生最主要的信息源。大學生經常購買雜誌和報紙,如《讀者》、《青年文摘》、《南方週末》、《齊魯晚報》等。

電波媒介包括電視、廣播、電話,現在大學校園宿舍一般都有了電視機,每所大學也都有自己的校園廣播,一般在中午和晚飯時播出,通常是時事和本校的信息,大學校園內各宿舍的電話一般都是互通免費的。

校園網的用途目前主要是選課、查成績、看新聞、查資料和論壇灌水,網上跳蚤市場極少。

户外媒介主要是指校園內玻璃宣傳欄和餐廳外的大型招牌。

二、大學校園商業推廣形式比較多樣,頻率各有不同。

在濟南,大學校園商業推廣活動一般有海報、傳單、贊助、報告(講座)、商家人員銷售展示、學生代理、書攤、上門推銷與講解、演出。其中,針對女大學生上門講解化粧品知識和商家舉辦大型演出(活動)這兩種形式極少;報告(講座)這種形式也比較少,大部分高校一學期有一次或兩次;上門推銷在各高校曾是個普遍現象,隨着各高校學生公寓管理越來越嚴格,這種形式在日益減少。星期六、星期日,不時會有商家人員在校園銷售展示

但一般沒有什麼規律性,次數也不是特別多;書攤一般都是在星期六、星期日。

大學校園最常規、最普遍的還是海報、傳單、條幅、贊助學生代理這幾種形式。由此可以看出促銷類(遊戲活動、贈品、免費使用優惠券、價格折扣等)推廣形式運用的極少,這一點應當引起商家的重視。

三、大學校園商業推廣的產品大多集中於學習類、教育類和生活用品類。

大學校園內商業推廣的產品有三大類:學習用品、教育培訓類、生活用品類。

學習用品一般有書、復讀機、電子詞典、隨身聽、cd、電腦、學習資料。教育培訓類有四、六級考試、計算機考試、考研、託福、雅思、二外(法、德、日)和各種證書培訓。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十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致使大學生數量成倍增長。同時,我國正面臨着新增城鎮勞動力就業、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和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再就業這三股難題碰撞的局面,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因此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從宏觀上分析了我國現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就業現狀,並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在西安市進行了具體的調查研究,研究分析表明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有:畢業生羣體龐大、人才需求不確定、教育體制不健全、政府服務不完善、就業結構不合理、就業觀念較落後等。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影響重大,其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從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從高校、政府、企業、畢業生等多方面共同着手,形成合力,以期協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解決。

如今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受到我國各界的關注。同時也給我們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嚴峻的考驗。為即將到來的畢業季,為積極應對嚴峻的就業

形式,我們更要清楚的認識其嚴重性,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應對它!因此我們開展了一次“畢業生就業調查”活動。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閲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一)、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

經過了20xx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家對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格外關注。去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699萬,被一些人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20xx年,大學畢業生有727萬。

據《20xx典範企業人才招聘狀況報告》顯示,100家典範企業計劃招聘20xx屆本科應屆畢業生45577人,比20xx年的招聘量減少7.3%。

20xx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20xx年有畢業生727萬人,加上13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今年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仍難好轉。

今年,中國將有727萬名研究生、大學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

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

對此,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分析認為,由於多數行業在20xx至20xx年期間招募的大學畢業生規模較大,加上全球經濟依然不景氣,諸如IT、機械和汽車等行業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則在於企業技能要求和大學畢業生技能的矛盾。

2、20xx年大學生就業情況: (本報告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09&ZD058]”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由嶽昌君教授執筆。)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準確瞭解20xx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無論對接下來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還是對教育相關部門和高校的教育決策都能提供更豐富有效的信息。

(二)、畢業生落實率

為更具體、準確地反映畢業生畢業時的狀況,本次調查將畢業生被調查時的狀況分為10類,每一類畢業生所佔的比例如表1所示。

從被調查的畢業生總體統計來看,畢業生畢業時“已確定單位”的比例為43.5%,“升學”與“出國/出境”的比例合計為16.8%。如果將表1中第1~6項均視為“確定去向”的話,則畢業生畢業時的“落實率”達到了71.9%。

從學歷層次的比較來看,就業狀況落實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博士生和碩士生的落實率最高,均為86.2%;其次是專科生,為79.7%;本科生的落實率最低,為67.4%。

從性別之間的比較來看:男性落實率顯著高於女性。男性落實率為77.3%,女性為65.9%,兩者相差11.4個百分點。性別差距主要體現在“已確定單位”和“自主創業”兩項上,男性分別高出9.8和1.3個百分點。

從學校類型的比較來看:高職大專院校的落實率最高,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點大學,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為75.4%;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的落實率最低,僅為44.3%。

從學校所在地的比較來看:東、中、西部地區高校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西部地區高校的落實率遠低於東部和中部。東、中、西部高校的落實率分別為80.3%、74.0%、58.1%。

(三)、起薪比較

收入是反映就業狀況的關鍵指標之一。在本次調查中,由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對自己的起薪進行了估計。為了排除奇異值,我們只統計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間的觀測值。統計結果顯示,20xx年高校畢業生月起薪的算術平均值為3378元。

畢業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學歷越高起薪越多。從算術平均值看,專科生為2285元;本科畢業生為3278元;碩士為5461元;博士為8800元。

第二,性別之間存在差異:從算術平均值看,男性為3579元,女性為3094元,兩者相差485元。

第三,學校類型之間存在差異:從算術平均值看,“211”重點高校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為3793元,高職院校為3291元,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為2610元。這一結果表明學校層次高並不能直接帶來高收入,收入差異主要因學歷、職業、就業地點等而不同。另外,統計結果也與所選樣本有關。

第四,就業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從算術平均值看,京津滬為5419元,東部地區為3148元,中部地區為2882元,西部地區為3167元。地區之間呈現中部低、兩頭高的特點。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為1.88倍。

第五,就業地點之間存在差異: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的平均收入最高,為3791元;地級市的平均收入為3033元;縣級市或縣城的收入平均為2656元;鄉鎮和農村的收入分別為2518元和2485元。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為1.53倍。

第六,工作單位性質之間存在差異,11個單位類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為:(1)科研單位4620元;(2)三資企業4420元;(3)高等學校4025元;(4)國有企業3703元;(5)國家機關3536;(6)其他事業單位3195元;(7)其他企業3121元;(8)醫療衞生單位3030元;(9)中國小2983元;

(10)私營企業(民營、個體)2914元;(11)鄉鎮企業2347元。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為1.97倍。

第七,工作類型之間存在差異:企業管理工作、專業技術工作、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別為3724元、3597元和3577元;商業和服務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的收入居中,分別為3139元和3012元;最低的是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收入分別只有2577元和2386元。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為1.56倍。

第八,行業之間存在差異,19個行業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為:(1)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為4501元;(2)金融業為4181元;

(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為3770元;(4)房地產為3590元;(5)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為3576元;(6)文化體育娛樂為3469元;(7)電力、煤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為3310元;(8)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為3285元;(9)採礦業為3221元;(10)衞生、社會保障與福利為3109元;(11)教育為3090元;

(12)建築業為2956元;(13)製造業為2935元;(1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為2907元;(15)農林牧漁為2876元;(1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為2736元;(17)批發零售為2718元;(18)居民服務為2708元;(19)住宿餐飲為2600元。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為1.73倍。

(四)、就業滿意度

由於高校畢業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選擇權,因此畢業生對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滿意程度較高。在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中,有13.7%的畢業生對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51.1%的畢業生感到滿意;32.4%的畢業生感到一般;2.5%的畢業生感到不太滿意;只有0.4%的畢業生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

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學歷之間存在差異:博士生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碩士生,再次是專科生,本科生的滿意度最低。

第二,就業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在京津滬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低,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

第三,就業地點之間存在差異:城市越大滿意度越高,在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就業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級市,第三是縣級市或縣城,第四是鄉鎮,在農村就業的滿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單位性質之間存在差異,11個單位類型按照滿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為:(1)國家機關;(2)高等學校;(3)科研單位;(4)國有企業;

(5)三資企業;(6)其他事業單位;(7)私營企業(民營、個體);(8)其他企業;(9)醫療衞生單位;(10)中國小;(11)鄉鎮企業。

第五,工作類型之間存在差異,7個單位類型按照滿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為:(1)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2)企業管理人員;

(3)專業技術人員;(4)商業和服務人員;(5)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6)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7)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

第六,行業之間存在差異,19個行業按照滿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為:(1)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2)農林牧漁;(3)文化體育娛樂;(4)電力、煤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金融業;(6)教育;(7)房地產;(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9)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10)建築業;(11)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12)採礦業;(13)批發零售;(14)交通運輸、倉儲

和郵政;(15)衞生、社會保障與福利;(16)製造業;(17)居民服務;(18)住宿餐飲;(1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此外,性別之間、學校類型之間的就業滿意度差異不大。

(五)、就業分佈

根據已經確定就業單位者的回答,20xx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分佈狀況如下:

第一,按就業地區劃分:在京津滬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12.8%,在東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46.0%,在中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22.2%,在西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19.0%。

第二,按就業地點劃分:在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工作的畢業生佔52.6%,在地級市工作的佔33.4%,在縣級市或縣城工作的佔11.2%,在鄉鎮工作的佔2.2%,在農村工作的佔0.5%。

第三,按工作單位性質分:11個單位類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為:(1)私營企業佔38.2%;(2)國有企業佔30.2%;(3)三資企業佔7.6%;

(4)國家機關佔5.8%;(5)其他企業佔4.0%;(6)其他事業單位佔3.9%;(7)醫療衞生單位佔3.5%;(8)科研單位佔1.6%;(9)高等學校佔1.4%;(10)中國小佔1.2%;(11)鄉鎮企業佔0.6%。

第四,按工作類型劃分:7個工作類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為:

(1)專業技術人員37.7%;(2)商業和服務人員16.2%;(3)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12.4%;(4)企業管理人員11.6%;(5)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10.9%;(6)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4.7%;(7)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0.9%。從分佈結構看,畢業生就業的工作類型比較分散,有5個類型的工作比例達到兩位數。

第五,按行業劃分:在19個行業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業順序是:(1)製造業為13.9%;(2)金融業為13.0%;(3)建築業為11.5%;(4)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為11.1%;(5)電力、煤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5%;(6)教育為5.0%;(7)衞生、社會保障與福利4.9%;(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3.6%;(9)房地產3.3%;(1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為3.1%;(11)批發零售3.1%;(12)農林牧漁3.0%;(13)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3.0%;(14)採礦業2.2%;(1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0%;(16)文化體育娛樂2.0%;(17)住宿餐飲1.5%;(18)居民服務0.9%;(19)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0.7%。

前4個行業比例合計達到49.6%,接近一半。這4個行業分別屬於以下兩種類型:工業(製造業和建築業)、新興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金融業)。教科文衞體等事業部門合計佔比為15.4%。

(六)、就業影響因素

畢業生就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各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如何,應該從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供給和需求兩種角度綜合考慮,但是本次問卷調查對象只包含畢業生,因此統計結果只是畢業生的看法。問卷包含的影響就業的各種因素共有20種,調查統計結果中按照影響程度從重到輕的排列順序為:1、工作能力強;2、有相關實習和工作經歷;3、瞭解自己,揚長避短;4、瞭解求職崗位的要求及特點;5、形象氣質好;6、學歷層次高;7、應聘技巧好;8、就業信息多;9、學校名氣大;10、熱門專業;11、學習成績好;12、老師的推薦;13、朋友的幫助;

14、親戚的幫助;15、往屆畢業生的聲譽好;16、學生幹部;17、擁有就業地户口;18、性別為男性;19、是黨員;20、送禮買人情。

上述統計結果表明,工作能力、實習經歷、求職技巧等與就業直接相關的因素顯得最為重要。學校名氣、熱門專業、學習成績等與高等教育直接相關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間位置。親朋好友、黨員幹部、性別等與社會資本、政治資本、人口特徵等相關的因素最不重要。

(七)、求職狀況

本次調查也對高校畢業生求職時的狀況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

1.擇業意向 就業對每一位畢業生來説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擇業過程中,畢業生們普遍重視的是哪些因素?本次調查共涉及16種因素,按照影響程度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如下:1、發展前景好;2、利於施展個人的才幹;3、福利待遇好;4、工作穩定;5、經濟收入高;6、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7、工作單位的聲譽好;8、能獲得權力和社會資源;9、對社會的貢獻;10、工作自由;11、工作舒適、勞動強度低;12、工作單位的規模大;13、工作單位在大城市;14、專業對口;15、可兼顧親友關係;16、能夠解決户口問題。可見,畢業生最看重的是個人發展和福利待遇。

2.求職渠道 畢業生求職與用人單位聘用畢業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畢業生需要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就業信息,並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向有關單位發出求職信息。已確定單位者的求職渠道被選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為:1、學校(包括院系)就業指導機構發佈的需求信息34.0%;2、網絡招聘信息27.0%;

3、父母、親戚介紹的信息8.8%;4、朋友或熟人介紹的信息8.1%;5、從企業得到的招聘廣告7.8%;6、在人才洽談會獲得的信息4.7%;7、實習單位提供的信息4.4%;8、專門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2.2%;9、從職業介紹機構獲得的信息

1.6%;10、新聞媒介的零散招聘廣告1.3%。

3.求職數量 在需要求職的畢業生中,在擇業過程中畢業生遞交過求職簡歷的單位數平均為12.9個,接受過面試的單位數平均為5.3個,曾表示願意接收的單位數平均為2.6個。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求職單位的數量與求職成功率有一定的聯繫,求職成功者付出了較大的努力。“已經確定單位”的畢業生平均求職單位數為14.1個,“待就業”者為9.9個;“已經確定單位”的畢業生參加面試的單位數為6.0個,“待就業”者為3.8個;“已經確定單位”的畢業生獲得

接受的單位數為2.9個,“待就業”者為1.9個。統計數據還顯示出“待就業”者存在“有業不就”的現象。

4.求職費用 排除求職總費用在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奇異值後,20xx年高校畢業生為求職而花費的相關費用人均為1766元。其中,求職簡歷的製作130元;交通費258元;招聘會門票142元;通信費用170元;購置服裝費313元;人情、禮品費用438元;其他相關費用349元。“已確定單位”者的總求職費用為1749元,而“待就業”者為1791元,説明求職結果與求職費用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聯繫,在求職過程中過分地增加支出並不一定能夠提高求職的成功率。

5.就業指導課程 從畢業生對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或講座的幫助程度看,有8.2%的畢業生認為幫助很大,有19.0%的畢業生認為幫助較大,有50.4%的畢業生認為幫助一般,有15.3%的畢業生認為幫助較小,有7.1%的畢業生認為沒有幫助。

本次調查的樣本包括我國東、中、西部地區21個省份的30所高校,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和海南等9個省份的11所高校;中部地區包括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北等6個省份的7所高校;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雲南、陝西、甘肅和寧夏等6個省份的12所高校。其中“985”重點高校5所、“211”重點高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9所、高職院校7所、民辦高校2所、獨立學院3所。每所高校根據畢業生學科和學歷層次按一定比例發放500~1000份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5060份。

在有效樣本中,專科畢業生佔22.4%,本科畢業生佔68.0%,碩士畢業生佔

9.2%,博士畢業生佔0.4%;男、女畢業生比例分別為52.7%和47.3%。“985”重點高校學生佔19.9%、“211”重點高校學生佔9.4%、一般本科院校學生佔28.9%、高職院校學生佔28.1%、民辦高校學生佔7.7%、獨立學院學生佔6.0%。

四、對高校畢業生的建議

高校畢業生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要能適應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一起順利實現就業。另外,大學生也可以自主創業,為自己的職業理想而努力。

1.參加社會實踐,積累求職經驗

大學生在學好自己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應該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閲歷。現在企業招聘90%以上都要求有工作經驗優先的要求,大學生要提早參加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為以後求職打牢基礎。

2.樹立正確就業關於擇業觀

在當下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環境下,作為高校畢業生一定要拋棄舊的就業觀念,樹立正確就業觀念與擇業觀,根據自身實際與發展需要決定職業與擇業地區的選擇,千萬不要盲目從眾。

3.加強身心與道德修養

健康的身體與正常的心理是工作的基礎;良好的思想與道德品質是自己人格魅力的體現。畢業生主動加強身心與道德修養,增強自身形象與魅力,有利於自己順利實現就業。

4.畢業生努力實現自主創業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積極性整體偏低。調查顯示,畢業生創業積極性不高受資金、經驗、政策等方面的影響。作為奮發向上的青年畢業生,一定要跟上時代的節拍,要有自主創業的信心,克服一切困難,激發自身的創業激情。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道路上舞出奇蹟,創出輝煌。

總之,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個極具複雜性與系統性的難題,它的解決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領導高度重視、相關部門有力協調配合、畢業生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共同形成合力,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