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

六年級寒假心得體會多篇

專題心得體會 閲讀(2.12W)

六年級寒假心得體會多篇

年級寒假心得體會篇1

家訪是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訪問,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它是教師關愛學生的一種表現,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換意見的途徑,達到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

我們歸莊國小處在沙溪鎮偏北,這裏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地方,所以我們班級裏大不是是外地來這裏讀書的孩子,生源也比較複雜,有的還是本地留守的孩子,多數父母孩子外出打工,時常不在家,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力量,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於溺愛和放縱,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

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鬆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很不順利。家訪讓我感受頗深:

第一、全面地認識學生。我們瞭解了很多在學校生活中看不出來的東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例如有些同學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裏卻很活潑好動,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個性的學生,本來覺得很難管,但走進他的家庭後,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經歷、家庭背景之後,便覺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瞭解他們的想法,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好把握了。

第二、溝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過家訪中與學生父母的交談,感受很深的就是稍有文化的家長,越是責任心重,經常關心學生的學習,也通過自己的教育方法,促進孩子的教育;也有的家長對孩子是放任自流,只顧着自己的工作,一門心思的掙錢,對孩子根本就沒有責任心的,通過這次家訪也和中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孩子是家庭裏的希望,也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根據他們家庭的情況,幫助分析他們這種教育是落後的,是他們也擔任起做父母的責任,談話中,有的父母恍然大悟,對自己的作法表示慚愧,同時我們也和他們交流了我們的教學理念,從而使學生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較好的結合。

第三、一節校外學習的機會。通過這次家訪也讓我深深的感覺到,孩子的成長環境很重要。一個敷衍老師的家長,他的孩子也學會的敷衍和撒謊。一個善良吃苦的家庭,他們的孩子是誠實有耐心的。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四十三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裏,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老師們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後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因此,我建議家長要嚴格要求和愛的鼓勵相結合;對子女的學習輔導和思想品德教育、勞動教育並重,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勞動機會;協調好家庭成員內部的教育力量;要多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聯繫,及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思想動向,並對症下藥;及時加強對孩子的心理開導,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注重孩子的養成教育,注重發展長遠利益,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着想。

六年級寒假心得體會篇2

推薦1.《存在與虛無》

一書的出版則宣告了作為哲學家的薩特的誕生,他開始運用自己獨立的思想觀點和哲學詞語述説對世界的理解:人即自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遠處在變化中,而且是在時間的流逝中實現的。正是由於它具有時間性,“自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樣是一種“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種總是顯示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麼只是指他過去是什麼,將來並未存在,現在是一個聯繫着過去和將來的否定,實際上是一個虛無。因此,人註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須自由地為自己做出一系列選擇,正是在自由選擇的過程中,人賦予對象以意義,但人必須對自己的所有選擇承擔全部責任。

本書的前三部分是要解決現象學本體論的基本觀點問題:薩特確定了存在的範疇,確定了自為的存在的結構與特性及其存在規律。在這個基礎上,後面兩部分主要探討自為的存在與其他的自為……

推薦2.《人性論》

全書分三卷,第一卷“論知性”的主題是認識論,主要説明了知識的起源、分類和範圍,人的認識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質和作用等認識論的內容。此卷是《人性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部分的基礎,包含了休謨對哲學的主要貢獻。

第二卷“論情感”是第一卷的繼續,其主題是情感的起源、性質和活動,併為下一卷關於道德問題的討論打下基礎。其中對意志和自由的討論有相對的獨立性。

第三卷“論道德”是在前兩卷基礎上對道德問題的全面闡述。其中第一章論述了道德的基本原理,屬於倫理學的內容;第二章討論“人為的德”——既是倫理學的內容,也是政治學的內容;第三章討論的是“自然的德”。

?人性論》是休謨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對於人類思想史具有獨創性的理論貢獻。

推薦⒊《純粹理性批判》

本書是康德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學著述中意義最為特殊和重大的鉅著,它改變了整個西方哲學前進發展的方向和進程。貫徹始終的根本指導思想就是:通過對理性本身、即人類先天認識能力的批判考察,確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來源、功能、條件、範圍和界限,從而確定它能認識什麼和不能認識什麼,在這基礎上對形而上學的命運和前途作出最終的判決和規定,其使命是為真正的、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全書約有40餘萬字,除了序言和一個總的導言外,分為“先驗要素論”和“先驗方法論”。

推薦⒋《理想國》

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錄,對話錄裏柏拉圖以蘇格拉底之口通過與其他人對話的方式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即可以達到公正的理想國。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他認為理想國裏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並且堅信只有哲學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

人類追求的正義與善就是柏拉圖理想國的主題,他認為國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並與人的靈魂相關才有意義。在《理想國》裏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對正義有着多麼強烈的憧憬與嚮往!這正好印證了對話結尾的宣言,“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正義和智慧不僅是國家的主題,也可以説是整個宇宙存在的本質,因為國家的起點“就是永無止境的時間以及時間帶來的變化”。

柏拉圖的正義表現在愛情上就是節制。在我們很多人看來,柏拉圖式的愛情似乎是精神戀的代名詞,用來指稱那種超越時間、空間,不以佔有對方肉體為目的的只存在於靈魂間的愛情。而實際上柏拉圖式愛情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

推薦⒌《形而上學》

敍述了亞里士多德自己的哲學體系,成為許多西方哲學家獲取靈感的源泉之一。重點闡述了存在論目的論的宇宙體系等。亞里士多德首先是圍繞”存在“問題來展開自己的論述的,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給存在分層和分類。亞里士多德認為,事物被稱為“存在”有四種意義:偶然的屬性;必然的本質,既範疇,如實體,以及性質數量關係主動被動處所時間等,這些都是任何一個事物身上的必然的存在;確實性;潛在性。有些東西雖然還不是現實的存在,但卻是潛在的存在。這裏最重要的還是前兩種存在的分別,特別是第二種存在內部的區分,其中主要是“實體”的存在和其他範疇的存在的區分。由這裏就引出了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的核心的核心,既作為存在學説的核心的實體學説,因為在他看來,實體是一切的中心。

推薦⒍《社會契約論》

所藴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彙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於研讀查考,又利於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着手分輯刊行。限於目前印製能力,1981年和1982年各刊行五十種,兩年累計可達一百種。今後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將陸續匯印。由於採用原紙型,譯文未能重新校訂,體例也不完全統一,凡是原來譯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舊,個別序跋予以訂正或刪除。讀書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確的分析態度去研讀這些著作,汲取其對我有用的精華,剔除其不合時宜的糟粕,這一點也無需我們多説。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好。

推薦⒎《悲劇的誕生》

希臘藝術歷來引起美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在尼采之前,德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均以人與自然、感情與理性的和諧來説明希臘藝術繁榮的原因。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一反傳統,認為希臘藝術的繁榮不是源於希臘人內心的和諧,而是源於他們內心的痛苦和衝突:因為過於看清人生的悲劇性質,所以產生日神和酒神兩種藝術衝動,要用藝術來拯救人生。尼采的美學觀影響了一大批作家、藝術家的人生觀及其作品的思想內容。

推薦⒏《西方哲學史》

羅素説:哲學是訴之於理性而不是權威。這是我對羅素最欣賞的一句話,有了它,才能讓我徹底放下顧忌而去研究哲學,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説,我的這種心靈安慰也是建立在對羅素的權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學上的。

哲學是研究人類思辯的心靈所最感興趣的一切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我所最為重視的,是人為什麼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論那些傢伙所認為的機械式的解釋,而是目的論的解釋。即當這個問題具體到某個人時,就成了“你為什麼活着?”。

推薦9.《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這本書的時候,叔本華只有28歲,這部後來影響了包括尼采、瓦格納、託瑪斯·曼甚至存在主義的哲學名作,包含了叔本華哲學的一切細節,其後他漫長一生都只不過是在解釋或補充這部著作。這位被稱為極憂傷、極悲觀的哲學家,以他的唯意志論和憂傷語調征服了無數後輩,他認為“人生有如鐘擺,擺動在痛苦與倦怠之間……當人們把一切痛苦歸之於地獄,那麼剩下來屬於天國的只有倦怠。”

推薦10.《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所著的”中國哲學史“兩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這部哲學史的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其中的許多觀點,如名家應分為惠施之“合同異”、公孫龍之“離堅白”兩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別為心學、理學之先驅,又如程朱異同、陸王異同、朱王異同等等,均為前人所未發,後人所不能改,已成為學術界的定論。故此哲學史是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奠基之作。

全著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篇,子學時代介紹了孔子、墨子、孟子、戰國、老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經學時代介紹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學文化。

六年級寒假心得體會篇3

讀完這本書後,我懂得了:我們要快樂學習!學習過於放鬆固然不對,但太嚴肅也萬萬不行。快樂不是不學習,快樂學習是有方法的:

第一,快樂的作業:現在國小的作業還不算多,最多1小時左右是足夠的。祕訣就在於要認真、專心、用心是關鍵。做作業時不認真,玩的時候也不痛快,誰會這麼傻呢?還有,決不能養成遇到難題就放棄這個壞習慣。如果遇到難題,要先把題目讀3~5遍,自己再動腦思考。實在不會,再和父母討論。注意,是討論。討論過程中,要先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後再根據父母的答案舉一反三。

第二,一切應有計劃:生活要有計劃,學習也要有計劃。比如,規定在一個月內完成一本練習,在一個星期內完成15頁左右,一天2~3頁。這樣,一個月就可以完成60~65頁了,足以完成一本練習,效率就很高。

第三,和自己比:每個人不要和別人比,要和自己比。哪怕上次考了80分,這次考了81分,也值得表揚。以前上課從來不舉手發言,今天舉了一次......看似一點點的進步,積累起來就是很大的成功和收穫!

這麼多方法,為的就是:為自己而讀書!

和卡羅比起來,我還差得遠,我要多多向他學習。在學習上,我就跟他有一定的差距:既粗心,又依賴父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現在想想,我怎麼這麼傻呢?如果不用心做,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另外,我是一個沒有計劃的學生。所以我做作業經常沒有調理,還老是分心。今後,我要比以前更認真、專心,提高效率,不磨蹭,挑戰高年級的學習。

最後用書中的一句話總結這本書:我們要為理想而讀書!為未來而讀書!為不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淘汰而讀書!為自己而讀書!

六年級寒假心得體會篇4

今年暑假,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令我印象深刻。

這本名著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施耐庵,作品描寫的是以宋江、魯智深、武松等梁山好漢打抱不平,行俠仗義的故事。這本書在我國文學佔據着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因為它刻畫人生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主要的故事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松打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梁山聚義等。

在這本書中,我最印象深刻和敬佩的人是魯智深。他原名魯達,為了救無辜被欺壓的金氏父女而三拳打死鎮關西,因此落髮為僧,後又上梁山聚義。他一生有着除強扶弱,救困扶危的正氣,常為了義氣和情義而奮不顧身,在野豬林護送林沖至滄州,為救劉太公女兒,痛打小霸王,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體現了他光明磊落的俠肝義膽。

而我印象最深的場景是武松打虎,武松在小店中不聽店小二勸告,喝的大醉,又冒險上山,在山上看到有虎的告示後卻心生膽怯,想下山又害怕小二恥笑,於是充英雄強要過崗。但卻真的碰上了老虎,他奮起神威,在棍棒打折後,赤手空拳將那隻吊晴白額猛虎打死,其過程描寫的是一波三折,扣人心絃,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水滸傳》中其他人物與故事描寫的同樣精彩,在國內國外有着巨大的影響,它也因此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六年級寒假心得體會篇5

迎着風,踏着輕快的步伐,和着孩子們歡快的歌聲,走在綠油油的稻田之中,別樣的激動,期待着和每個孩子的零距離交流,期待着和家長們一起探討孩子的未來。

轉眼之間,來支教的日子已過去了大半年,經過前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已經對每個孩子的行為習性,性格特點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家長們也瞭解了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們開展了家訪工作。我們的家訪主要是通過與家長的交流進一步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成長和受教育環境,瞭解家長們眼裏的教育。與其同時,針對每個孩子,向家長們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議,讓孩子們朝着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使孩子們的未來更加明朗。

在我的印象裏,農村的家長都會特別重視孩子們的學習,歷代人的艱辛已經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嚮往,而且每位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家訪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我所想象的情況。每到一家,家長們都以農村特有的方式熱情的迎接了我們。一陣寒暄之後,我們便步入正題,開始探討孩子的教育,這時的氣氛就明顯不如前面了。經過我的觀察,家長們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家庭條件較好,可以負擔起孩子的讀書開銷,而且會為孩子們作出額外投資的;還有一類是家庭條件較差,心裏想着孩子的未來卻是沒有辦法付出太多,而且會讓孩子做很多農活。對於前者,家長的付出挺多,但是關注度不夠,他們的心思並沒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相反會比後者少。他們或許是認為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條件就夠了,其實不然,孩子還小,重點應該放在養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後者,他們深深地明白生活的艱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擺脱艱辛,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他們很關心孩子的學習,卻只能是在一邊瞎操心,因為生活畢竟是生活。

在家訪過程中,我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們最喜歡的就是大膽發問的學生,多去老師辦公室轉轉。”感覺我們的家訪還是很有效果的,這幾天,她們一來學校就來找老師問題,很是積極,我也真的是從未有過的欣慰…希望孩子們可以堅持這個好的習慣,好好學習。也希望家長可以更重視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孩子們現在還小,尚處於養成教育的階段,也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重要階段,家長們應該多注意這個問題。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再崎嶇,再泥濘都會有路…我們無法改變現狀,只能欣然接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孩子們,加油吧,未來的舞台還在等你們上演精彩的節目。

一次平常的家訪,一份不平常感動。從這次家訪中,我們感到這一次家訪來得太遲了,為什麼我們沒有更早地發現有些從特殊家庭出來的孩子,為什麼我們沒有更早地讓有些人得到學校的温暖。是我們的家訪有太多的蜻蜓點水,還是他們的遭遇從來沒有進入我們的視野,難道就因為他們是一個所謂的差生嗎?

這次經歷也讓我對家訪這個曾經走過堂式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今天的家訪,我們應該訪什麼,怎麼去訪?以前的家訪很多是秋後算賬式的,是向家長告狀,反映學生在校的不良表現的。或有就是向家長展示優秀學生的成績,以博得家長的一番誇獎,美其名曰是工作訪問,可實際是功利訪問。

帶着感情,改變心態,改變方式,才能更好地做好今天的家訪工作。

家訪要多以私人身份進行。私人身份比較容易讓家長親近,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以前我們教師的家訪都是以工作身份進行,這讓學生害怕,也讓家長敬畏,不容易實現零距離交談,無障礙溝通。家訪的目的就是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家庭。以私人身份進行,能讓我們和家長之間溝通的距離縮短,就像兩個普通人拉家常似的,讓想要了解的問題在自然中切入。切不可進門就提關於學生的事情,不管好還是不好的,都不能,因為這樣會使談話的氛圍僵化,不利於我們實現全面瞭解學生及其家庭的目的。私人身份還能讓我們更好地和學生及其家長保持一個通暢的聯繫機制。

不要有事才家訪。傳統的家訪讓家長感覺到,老師來了,一定沒有什麼好事;也讓學生知道,老師走了,一定沒有什麼好結果。這就會使學校、家庭兩方面的教育不可能融合到一塊,形成育人合力,沒有溝通就不會有良好的教育。所以在家訪要注重家常式的聯繫,親戚式的走動,防微杜漸,將教育的時間前移,這樣一來,到真正有問題了,也能更好與家長達成一致,取得充分理解和信任。平常的家訪可以和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幫助一些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改善親子關係,以使家庭教育沒有阻力,也能促進學校教育的思想在家庭中得到延伸。現在很多的學生在校和在家完全是兩副面孔,這就要求我們更要注重平時無事的家訪。

常帶一顆父母之心去家訪。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好孩子,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老師的誇獎,這都是人之常情。夸人之子女其實就是在誇其父母,所以我們在家訪中,對學生應以正面鼓勵為主,多肯定少批評,每一個孩子都是會有他閃光的一面。特別是不要指責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過失,而要以商榷的方式進行交流。為師者關鍵在於要能理解學生,所謂“理解學生,教在心靈”,一個成功的師者,就是要能在家訪中體現出“為師不忘童年夢,常與學生心比心”。這樣,就能讓家長感受到你是真正地愛護關心他的孩子,家長也就能信任教師,對教師的教育也會更加支持與理解。

用心體驗特殊家庭學生的成長曆程。對一些特殊家庭出身的學生,我們的家訪工作重點就不一定是針對學習了,而要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家庭生活,還有他們的情感世界。有的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有的來自困難家庭,還有的來自組合家庭等等。這些家庭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性格缺陷,他們要麼有過激性格,要麼有自閉心理,或是自卑等不一而足。家訪中若是我們單一指向學習成績,只會讓他們的這些缺陷更為嚴重。若我們能以一份真摯的同情之心,以一顆善意的理解之心,去傾聽家長和學生的訴説,讓他們積壓的話語有一個釋放的機會,不管是對這個家庭,還是對當事的孩子都是一次希望的開始。有了希望的生活才會有奔頭,有了奔頭的家庭才會有陽光,有了陽光的孩子才會有健康的前途。

教師家訪一定要帶着一顆愛心下去,有了愛心的教育才會撼動心靈,這樣我們作為教師才不愧為真正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