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觀後感>

家校共育直播觀後感(彙總9篇)

觀後感 閲讀(1.9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家校共育直播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家校共育直播觀後感》相關的範文。

家校共育直播觀後感(彙總9篇)

篇1:家校共育直播課觀後感

2020年的新年註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不僅家長推遲了上班,而且學校也推遲了開學時間,讓這個寒假變得特別的長。而恰恰是這段難得的居家時間使得我們暫時放下了緊張的工作,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可能有的家長會抱怨:孩子生活規律被打亂,起居無時;只吃不動,體質下降;無所事事,沉迷手機網絡遊戲電視……但是在這個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首先,我認為這次的疫情其實正是給孩子上一堂生活大課的契機,這些都是教科書中無法直接教給孩子的,所以我決定充分地利用這次的疫情讓孩子在真實情景中學會思考。我指導孩子科學,有計劃地制定一個居家學習生活的計劃表,其中每日必須安排定量的時間來觀看時事新聞,瞭解中國和世界的疫情發展情況以及各行各業的“逆行者”們如何守護人民和國家的。通過觀看這些獨具新聞視角的報道讓孩子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懷有感恩之心。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的意義不去侷限,也不去放縱,我想這也許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吧。

其次,雖然疫情推遲了上班時間,但卻也讓我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享受孩子的每個進步!如何才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我認為親子共讀正是以書為媒,潤物無聲的一種絕佳的陪伴方式。通過共讀一本好書,我可以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同時通過分享讀書的感想可以更好地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寒假之初我就特意為孩子準備好了《小王子》一書,雖然孩子之前已經閲讀過了這本書,也看過了這部動畫電影,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拜讀了張泉靈和康輝兩位老師關於《小王子》一書的分享心得,瞭解到了這本書其實不僅僅是寫給孩子的書,更是一本寫給大人的書,每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就決定在這個寒假選擇《小王子》這本書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閲讀。

我沒有選擇一氣呵成一次性的讀完整本書,而是選擇在每天的清晨和孩子伴隨着泉靈老師的解讀來共同誦讀一小段情節,讀完後,我們兩會相互談一談自己對這一段的理解和感想。這樣,通過每天反覆的親子閲讀,孩子對《小王子》這本書有了新的理解,他在漫遊於宇宙中的小王子身上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從玫瑰和狐狸身上學到了愛的意義,這些都是他之前閲讀不曾感受到的高度和深度,而我通過閲讀這本書則懂得了什麼才是對孩子重要的事情,同時也收穫到了與孩子親子相處的一些原則。

是的,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再多的錢也是彌補不了的!而陪伴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包括親子閲讀,親子游戲,親子實踐……只要我們多點耐心,運用其中的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和諧地和孩子們共同學習、成長,我們終會收穫“你陪我慢慢長大,我陪你慢慢變老”的美好畫面!

篇2:家校共育直播課觀後感

剛剛觀看完了“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四課的學習內容,結合前幾課的學習,覺得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首先,家長和學校要教會孩子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因為其他失去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或者利用其他手段可以再次獲得,而生命卻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要教會孩子不光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其他人的生命。學校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如增加巡邏次數,人數,加大監控力度,防止校園霸陵,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尊嚴。家長也應該反覆叮囑孩子不可以欺負他人,被人欺負的時候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請記住她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請給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和自由,不要一味的把父母的意願強加到孩子的身上。父母和老師應該多和孩子做一些心靈層面的溝通,多多瞭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做錯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責,這樣會導致孩子下次再做錯了會找各種理由撒謊隱瞞,不敢再説實話。

人生就像是一條高低起伏的河流,孩子是一葉獨木舟,而家長和老師是獨木舟上的兩隻槳。只有兩隻槳目標一致,同時使力,獨木舟才能逆水行舟,奮勇而上;只有一隻槳用力,或者方向目標不一致,獨木舟永遠到達不了想要的高度和位置。家長和老師應該多多溝通,學校可以適當組織家長進校園的活動,讓家長親自參與到學生校園的'生活中,實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回去後可以根據孩子問題制定適當的家教方案。

情緒不分好壞,只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孩子的情緒是一種很主要的表達方式,家長要善於通過孩子的不同情緒發現他所要表達的主張,引導孩子發泄他的負面情緒,鼓勵孩子積極情緒的自我管理。家長要試着學會“共情”,試着去學着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與尊重。

父母首先是教育者,不要光想着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會有人幫助教育,自己就可以當撒手掌櫃。父母們可以認真的想想,孩子對父母的意義和對老師的意義是不同的,他們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未來,我們下半生的指望,可卻僅僅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老師即便在花費心思,每個孩子也只能分到幾十分之一,可是父母卻可以有百分之百,百分之兩百的心思用在孩子身上,教育出來的效果有很大的差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人生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往往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

老師主要負責孩子的學業和德育教育,家長請把更多的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的性格培養,品德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上。家校共同努力,讓孩子首先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棟樑之才,一個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

家校之間有個娃。家校共育幸福未來工程是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連雲港路國小的重點工作。多年來,學校一直探索前行,改變了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改變了教師的教育範式,優化了教育生態。其結果就是學生有了更好的發展。這個發展不僅僅是教學質量,而更重要的是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質量的提升。

徐西強老師善於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引導父母做榜樣,而是引導孩子做榜樣,三是注重孩子的情感管理。都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為老師,我們要傳道授業,要傳送人性之美。我曾經讀過一篇《中國青年報》的通訊,寫的是河南一位姓張的女班主任。張老師也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通訊中講了她和一位貧困學生的交往一件小事。

那個學生來自太行山區,家境貧寒。張老師發現他有兩個奇怪舉動,一是從來不與其他學生一起吃飯,二是洗臉總是到水管接水,洗完後也不擦。天漸漸變冷了,有一天,張老師把學生叫到辦公室,遞給他一條嶄新的毛巾,問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慣,學生激動地哭了,説:“張老師,因為家裏窮,我從來沒有條毛巾來擦臉,您是第一個發現我不擦臉的老師!我吃不起食堂的飯,只好在吃飯時間忍餓出去。”

張老師聽了,也很感動,之後就對他多了一份關心。這位同學後來在大學聯考中因意外事件落榜,回到了老家。張老師依然牽掛着他,盼着他來信,可是,左盼右盼,竟然一封信也沒收到,“怎麼會事?出什麼事了嗎?”張老師想。半年過去了,張老師突然收到了來自太行山內的一個大大的郵包,拆開後一看,是厚厚的一沓信,信中説:“老師,我畢業後,每週給您寫兩封信,但我沒有勇氣發給您,因為我沒有考入大學,給您丟臉了。現在我鼓起勇氣把所有的信寄給您。您的恩情,我無法報答,我記得你愛養花,窗台上總擺着幾盆花,我惟一的願望是化成露珠,凝在您的花上!”沒有讀完,張老師的淚珠便流了下來,如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篇3:家校共育直播課觀後感

孩子是含苞待放花朵,老師是辛勤培育的園丁,父母則是孩子的沃土,孩子的成長需要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

孩子教育問題從古至今都是圍繞家庭的一個重中之重的事情。我的孩子是一年級的國小生,雖然才進入國小半年的時間但是在老師們的辛勤培育下,孩子各方面相較於幼兒園有很大的進步,作為家長感到很欣慰,同時更能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國小階段孩子年齡小,獨立性較差,對父母的依賴性強,受家庭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國小教育更要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共同擔責,並不是其中一方的事情。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性格、習慣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古語的“三歲看老”就説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加強與老師的溝通和聯繫。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與聯繫非常重要,不能因為工作忙就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全權交給老師而不聯繫。多與老師聯繫,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老師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況,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教育;也能瞭解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定期將孩子的點滴進步或者不好的習慣向班主任及老師彙報,老師和家長們能共同對孩子進行鼓勵或糾正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長,是否能不斷進步,善於發現優缺點很重要,而這些的關鍵就是主動溝通。

注重與孩子的交流。與孩子交流才能更好地尊重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只有與孩子交流,家長才能發現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才能貼切實際的培養孩子誠實、自信、開朗的品格,才能把握施教的主動權、有針對性進行教育。比如通過交流我們發現孩子寫作業拖拉,我們就給孩子講做事情要有效率,高效率的好處,孩子在第一次體會到能快速完成一件事情時的成就感,現在孩子做事情的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好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如何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就給她講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儘快做好了,才有時間玩或學別的東西。我們要求孩子生活作息要有規律,幫助對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自覺遵守集體紀律的觀念;要求孩子定時換洗衣物、不亂扔髒物,保持清潔衞生等,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對他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的。

鼓勵和表揚是教育孩子的良方益草。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孩子的一點點進步,就肯定他,鼓勵他,耐心引導他,並以實際行動支持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我的孩子十分喜愛畫畫,我很支持她,她也經常在自己空閒的時間自主作畫,以成人的眼光也許都是塗鴉但是對孩子來説卻是她獨一無二的畫作。我們就要對她畫作提出肯定和表揚,讓她對自己的作品更有自信。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他沒有明顯幫助的事情,千萬不能輕易反對,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如何“順風扯旗”,支持和鼓勵孩子的愛好,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尊敬老師,尊重教師意見。我在與老師的交往中,知道老師工作的責任和辛苦。每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才。尊重老師就是尊重自己,每位家長都應尊重老師。我對孩子的老師和學校的老師都比較尊重,從來沒有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説過半個不字。因為只有家長尊重老師,自己的子女才會尊重老師。而學會尊重是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

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説的不一定完全正確,也不一定全面,做的還很不夠,孩子也還有不足之處,教育孩子作為孩子的老師最有發言權。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極其細緻艱苦的工程”。所以,讓我們家校共育,共促孩子健康成長。

國小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國小教育,對於孩子從小培養形成健康地品行和良好地學習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開好“頭”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國小生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而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摹仿接受能力。因此,應根據國小生的特徵“對症下藥”,因材施教,善於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國小生的學習愛好,促進國小生茁壯成長。

如何教育和培養自己國小階段的子女是每個家長共同期盼解決的問題,在此我願把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和分享,拋磚引玉,以便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注重孩子人文品行的培養與塑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崇拜和摹仿的對象,是影響孩子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着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是非標準待人處事的態度道德觀念等諸多方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後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當父母不簡單,當好父母更不簡單”。因此,作為家長應以身作則,自覺加強修養,言傳身教地將有關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以誠等優良傳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正如孔子所説:“其身正,不令而行”。使孩子真正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要培養和塑造孩子良好個性品質,家長自己還必須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為孩子樹立的學習模範,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惟獨這樣,才幹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髮揮自己獨特的教育作用。

二、採納“嚴寬”相濟,因勢利導的教育方式

大學者胡適曾經這樣説:“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聖大賢大英豪大豪傑,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字上分別出來”。如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無形中造就了孩子這種“嬌生慣養”“自私”“以我為中心”的性格特徵。國小時期,孩子還比較聽話,好管教,簡單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這個階段是教育的要害期,這時我對孩子採納以嚴為主。教育孩子知道理,明德行,老實守信,不染惡習,從要求孩子不説謊話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在家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洗碗筷掃地等家務。呈現問題時,要因勢利導,及時對孩子賦予嚴格指正,使孩子在明白道理中產生深刻印象,在挫折磨練中會慢慢體會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哲理,更能夠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樹立方向。同時,要注重跟孩子進行交流,對孩子採取愛而不嬌,嚴格而又寬容民主的態度,孩子的性格情操大多會表現為熱情直率活潑獨立大膽自信,既不屈服又尊重別人。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最易見效,抓住這個環節就等於抓住了孩子的以後。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意識

作為剛踏進校園的孩子,要教育孩子立大志。志向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惟獨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明確方向,才有不斷的進取精神。因此,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而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家長催促和引導,讓孩子養成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上課專心聽講,課後及時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獨立思量,勤學好問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堅固掌握所學知識。同時,配合學校的要求,根據孩子的特性,制訂計劃,同步抓好孩子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老師要求家長天天簽字是很有道理的,這是催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聯繫學校和家庭的一個互動的平台。家長可以及時瞭解掌握學校的教學安排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孩子在校的表現等,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與孩子一同分享老師的表揚,告訴孩子要再接再厲;與孩子一起分析表現不好的地方,告訴孩子為什麼那樣做不好,以後該怎麼做。在實際生活中要隨時隨地注重磨練孩子的意志品質,培養獨立意識,善於觀察自然,觀察生活,激勵孩子克服艱難,努力實現目標,不斷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孩子全面真實地熟悉自己,形成良好的持之以恆的學習生活習慣。

四、激發孩子的學習愛好,開發內在潛能

愛好是孩子成才的動力。國小階段孩子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因而學習的動力,多靠已形成的愛好左右。國小時期的學習,要有伴隨愉悦的體驗。要告訴孩子“學習真快樂”。其實人生的樂趣就是求知,心理學家鑽研發明,知識的獲得對未知世界的瞭解構成了人類的精神享受。在福建的一所奧林匹克學校,學校的校訓不是我們常見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是“數學好玩”。這就抓住了孩子好玩的心理,讓孩子覺得學習數學不是一件難事,而是一件好玩又令人開心的事情。因此,在尋常的家庭教育中,要善於引導,創新條件,儘量把學習的內容應用到生活和遊戲中去,讓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如孩子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表揚她:表現不錯!很有進步!這個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了!等等,讓孩子感到快樂,覺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夠好時,我們會殷切激勵她説:相信下次會做得更好。孩子的學習情趣在無形中得到充分激發。積極的學習愛好能豐富人的知識,開發智力和內在潛能,在人才的成長過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達爾文曾説過:“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對科學的熱愛,對長期探究的堅韌,對觀察的搜索,加上對事業的勤奮”。孩子有了愛好,有了信心,學什麼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五、堅持課餘學習相結合,注重藝術教育的薰陶

知識是需要不斷累積的,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除在學校汲取知識外,我們還為孩子在課餘制訂了學習鍛鍊計劃,讓孩子參加愛好班培訓。如練習口算背詩詞閲讀文章演奏古箏繪畫聲樂武術等內容,按學期週末交替進行,不斷擴大學習視野,增長了不少知識。特殊是引導孩子把愛好觸角伸向藝術領域,接受藝術教育的薰陶。美國教育專家曾指出:沒有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樂的魅力在於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維更有創意,學習更有效率,人生更加豐厚;真正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養人才,是既要具有專業知識,又要具有審美和包括音樂在內的文化藝術修養。因此,注重對孩子的藝術教育有助於智力開發,通過調節左右腦功能,促進發育,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強記憶力和注重力,激發孩子的學習情感,提升鑑賞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為孩子智力發展和完善型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礎。

六、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培育孩子的健康心理

我們家庭和睦幸福,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在工作過程中,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獲取新知識。作為父母,應起到表率作用。我們在家都喜愛學習並能長期堅持,不管書本知識還是網絡知識,我們有意識地在家中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如多讀書多看報,這樣對孩子起到了潛移默化地作用。並努力給孩子創新一個學習小乾坤,使孩子感受到讀書是種享受。同時,我們注重培育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幫助孩子從容應對挫折和挑戰,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使孩子將來在逆境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意志,能從堅韌不屈的鬥志中對抗挫折,百折不撓。俗話説:寶劍鋭利,從磨礪出;梅花清香,自苦寒來。一切創新與發明以及事業的成功,絕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經歷千辛萬苦,克服重重艱難,才幹實現。讓孩子用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真正去創新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家庭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家對孩子的教育還做得很不夠,而且一些方法還在不斷地摸索。我們將盡不懈地努力,汲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與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學習,使孩子們能夠全面協調發展,緊跟時代脈搏,成為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高素養人才。

篇4:家校共育直播課觀後感

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繫,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然而所有這些宏觀的道理都應該從微觀的細節入手去做。楊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地給我們介紹眾多細節。“五個一”每一個“一”都是細節,都可能被忽視。需要家長和老師都重視起來。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説明,古人早已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着血緣關係為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瞭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鍼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的講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愛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時為他的“五個一”構建和諧家校關係深有所感。

一、愛心是所有教育藝術的源泉。楊老師對學生是深深愛着的,要不然他不會對班裏兩位同學的心理理解那麼透徹。楊老師對學生的愛,換回來的也是學生對他深深的信任。構建和諧家校關係就有了基礎。從楊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藝術就是愛心。

二、別出心裁有方法。從楊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個有心人,無論是開學制作一份檔案,還是寫好一封書信,都是楊老師在工作中精心設計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受益無窮。作為班主任引導學生學會包容、感恩,引導家長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間的關係,才能實現孩子與家長共同成長。

家校共育是源於同一顆愛孩子的心。如何正確、有效地指導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學生、多學習理論,需要作為班主任走進學生的內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養,繼續尋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復興偉業的肩負者,是華夏文明的繼承者和傳承者。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説於己是功德無量,於人是受益終生,於國則是播下和諧發展的希望火種。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劣和續斷。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學生德育的影響不可忽視。伴隨身體與智慧的'成長,學生的思想、品性日趨成熟,道德觀、人生觀也會逐漸完善。俗話説,“身教勝於言教”,這就需要家長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時刻正確引領,把學生帶入到德智兼備的人生軌道上來。

學校為了把體美勞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在現有背景下,開展好學校課後服務,讓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去親近自然、接近生活、靠近勞動,不失為一個求真固本的理想選擇。只有加強認識,主動作為,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才能有效落實課後服務要求,才能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創造更為寬鬆、更為個性化的成長環境。

很榮幸為孩子選擇了朔城區五中,在教育教學的基礎上,注重課後服務,加強全面發展,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愛是兩個人或者人與人之間聯繫的狀態,彼此相依,緊密相連。總之,談到愛時,人們想到更多是靠近和相擁。

親子之間也不例外,愛也是從類似這些關鍵詞發展的,孩子在母親的子宮中用臍帶相連,出生後孩子和母親用温暖的懷抱相依相偎,再後來是在父母肩頭熟睡的感覺,這些都是一幕幕美好的親子相愛的場景。不難發現,親子之愛的發展方向是逐步分離的,或者説是彼此的相互獨立的,使孩子與父母,與家庭之間越來越能夠拉開距離。

正常的愛是孩子越來越獨立,這是家庭中給孩子愛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愛的終點。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不是正確,最終考察的結果是他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獨立,能夠離開父母而獨立生活,獨立生存,獨立決定,獨立經營自己的生活,能夠學會獨立地控制自己的人生。

愛從依戀開始,最終導向獨立,這時父母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也是考量自己愛孩子是不是合理的標尺。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感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強,也就是孩子越大,父母應該越輕鬆才對,這才是培養孩子應該努力的方向。父母的教育藝術應該表現在鼓勵孩子獨立上,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表達對孩子的愛,除了讓孩子產生安全感,更多的應該基於孩子的獨立能力來考量我們的愛是不是恰當。

獨立的孩子生活是自己的,而不獨立的孩子一切都是父母的。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裏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説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就如何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長,我的認識有三。

一是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對事物和各種社會現象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標準,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會公德良俗和行為規則。這樣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為給孩子和家庭帶來傷害。

二是不能沒有原則的寬容,自然法則和一個社會的整體規則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年齡大小來改變,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觸犯了這些規則就選擇無限的原諒和寬容,孩子犯了錯誤,我們往往是想盡一切辦法幫他來彌補,不想讓孩子受到該有的懲罰,認為這才是對孩子應有的愛。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這樣實際上是在鼓勵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錯誤,可能是我們家長根本無法彌補,到時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懲罰,受到更大的傷害。

三是一定要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加強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孩子總要離開我們,走向社會,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這是我們要面對的難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如何遵守社會規則、職場規則、政治規則等等,要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判斷是否標準。家長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們一起騎馬,將他們扶上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開韁繩,讓孩子能自由馳騁,實現自我。

篇5:家校共育觀後感

雙減教育實施一週年之際,目前雙減後的現狀:

1、作業基本能在校完成

2、補課狀況根本性的改變

3、學生參加體育、文娛、興趣愛好的時間增加了

4、睡眠時間明顯增加

雙減實施目的就是讓教育迴歸本真。學校是教書育人之地,但需要家校協同育人,雙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創新人才,培養自我獨立發展的學生,尊重每個孩子的特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雙減後家庭教育的角色更加重要,孩子和家長的時間更長了,那陪伴的這個角色就非常之重要。怎樣的陪伴才是有效的陪伴,這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是要思考的問題。

陪伴最重要的就是要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敞開心扉,快樂溝通,相互理解。多方位的陪伴包括學習,勞動,運動,旅遊,參加公益性活動,做有意義的事情等等。怎樣做到高效的陪伴?以下是我的個人想法:

第一、讓孩子有歸屬感。家長要和孩子建立健康親密的親子關係,不否定打擊孩子,多關注他的情緒,尊重他的感受,同時,還要給予孩子更高的,高質量的陪伴。

第二、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有足夠的勇氣敢於去做,也只有敢於做才能喚醒內心的力量。因此,我們家長需要讓孩子擁有自信和內心的滿足。

第三、提升孩子的自主力,自主力體現在家長需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做主。獨立完成任務,以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雙減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家長雙雙躺平,而是讓教育和學習迴歸本質,喚醒孩子的內驅力。所以,家長只有讓孩子從肯學變成愛學才能真正把孩子的優勢發揮出來,才能脱穎而出。

篇6:家校共育觀後感

孩子是含苞待放花朵,老師是辛勤培育的園丁,父母則是孩子的沃土,孩子的成長需要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

孩子教育問題從古至今都是圍繞家庭的一個重中之重的事情。我的孩子是一年級的國小生,雖然才進入國小半年的時間但是在老師們的辛勤培育下,孩子各方面相較於幼兒園有很大的進步,作為家長感到很欣慰,同時更能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國小階段孩子年齡小,獨立性較差,對父母的依賴性強,受家庭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國小教育更要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共同擔責,並不是其中一方的事情。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性格、習慣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古語的“三歲看老”就説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加強與老師的溝通和聯繫。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與聯繫非常重要,不能因為工作忙就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全權交給老師而不聯繫。多與老師聯繫,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老師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況,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教育;也能瞭解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定期將孩子的點滴進步或者不好的習慣向班主任及老師彙報,老師和家長們能共同對孩子進行鼓勵或糾正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長,是否能不斷進步,善於發現優缺點很重要,而這些的關鍵就是主動溝通。

注重與孩子的交流。與孩子交流才能更好地尊重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只有與孩子交流,家長才能發現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才能貼切實際的培養孩子誠實、自信、開朗的品格,才能把握施教的主動權、有針對性進行教育。比如通過交流我們發現孩子寫作業拖拉,我們就給孩子講做事情要有效率,高效率的好處,孩子在第一次體會到能快速完成一件事情時的成就感,現在孩子做事情的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好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如何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就給她講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儘快做好了,才有時間玩或學別的東西。我們要求孩子生活作息要有規律,幫助對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自覺遵守集體紀律的觀念;要求孩子定時換洗衣物、不亂扔髒物,保持清潔衞生等,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對他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的。

鼓勵和表揚是教育孩子的良方益草。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孩子的一點點進步,就肯定他,鼓勵他,耐心引導他,並以實際行動支持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我的孩子十分喜愛畫畫,我很支持她,她也經常在自己空閒的時間自主作畫,以成人的眼光也許都是塗鴉但是對孩子來説卻是她獨一無二的畫作。我們就要對她畫作提出肯定和表揚,讓她對自己的作品更有自信。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他沒有明顯幫助的事情,千萬不能輕易反對,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如何“順風扯旗”,支持和鼓勵孩子的愛好,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尊敬老師,尊重教師意見。我在與老師的交往中,知道老師工作的責任和辛苦。每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才。尊重老師就是尊重自己,每位家長都應尊重老師。我對孩子的老師和學校的老師都比較尊重,從來沒有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説過半個不字。因為只有家長尊重老師,自己的子女才會尊重老師。而學會尊重是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

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説的不一定完全正確,也不一定全面,做的還很不夠,孩子也還有不足之處,教育孩子作為孩子的老師最有發言權。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極其細緻艱苦的工程”。所以,讓我們家校共育,共促孩子健康成長。

篇7:家校共育觀後感

雙減政策和教育以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是相輔相成的,“減負”是育人方式的變革。會考和大學聯考中對生活學習,實踐學習的考察更多了,學習和生活不是割裂的。例如大學聯考中對核酸檢測的標語如何貼地考查如果孩子有參與志願者活動,就是非常有利的。寫作文中的素材,和人文類試題的答題都是對生活經驗和思想獨特性與深度的考查,並不是背幾個知識點就可以的。未來的人才培養方向已經不同於過去,所以我們做家長的要改變觀念。在家庭教育中降低焦慮,不要拿我們家的孩子去和人家孩子長處比較。也不要把自己人生的抱負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的獨特性,讓他在嘗試中發現自己的注意力方向。作為家長,這堂課提醒我們作為家長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需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共同成長。

篇8:家校共育觀後感

在觀看完《20xx年家庭教育公開課》——“雙減”之後家庭教育的所思所為節目之後,感受非常多。兩位專家談到的很多方面的內容,也是每一位家長能親身感受到的。

在“雙減”政策後,我們能感受到的是孩子的作業都能在學校內可以完成,教育的生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商業化(補習班、培訓班)在不斷的減少,孩子有了更多自主時間去參加體育和藝術等活動,不僅鍛鍊了身體,同時也陶冶了情操,另外孩子有了更多睡眠時間,來保證白天的學習生活。在“雙減”政策後,學校更多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更多注重孩子的“五育”目標的培養,大力強化家校協同育人。

“雙減”政策是國之大計,家之大業,更是家長素質和孩子能力的雙重比拼。讓我們做一個有擔當的家長,在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為孩子們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篇9:家校共育觀後感

國小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國小教育,對於孩子從小培養形成健康地品行和良好地學習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開好“頭”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國小生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而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摹仿接受能力。因此,應根據國小生的特徵“對症下藥”,因材施教,善於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國小生的學習愛好,促進國小生茁壯成長。

如何教育和培養自己國小階段的子女是每個家長共同期盼解決的問題,在此我願把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和分享,拋磚引玉,以便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注重孩子人文品行的培養與塑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崇拜和摹仿的對象,是影響孩子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着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是非標準待人處事的態度道德觀念等諸多方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後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當父母不簡單,當好父母更不簡單”。因此,作為家長應以身作則,自覺加強修養,言傳身教地將有關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以誠等優良傳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正如孔子所説:“其身正,不令而行”。使孩子真正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要培養和塑造孩子良好個性品質,家長自己還必須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為孩子樹立的學習模範,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惟獨這樣,才幹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髮揮自己獨特的教育作用。

二、採納“嚴寬”相濟,因勢利導的教育方式

大學者胡適曾經這樣説:“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聖大賢大英豪大豪傑,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字上分別出來”。如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無形中造就了孩子這種“嬌生慣養”“自私”“以我為中心”的性格特徵。國小時期,孩子還比較聽話,好管教,簡單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這個階段是教育的要害期,這時我對孩子採納以嚴為主。教育孩子知道理,明德行,老實守信,不染惡習,從要求孩子不説謊話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在家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洗碗筷掃地等家務。呈現問題時,要因勢利導,及時對孩子賦予嚴格指正,使孩子在明白道理中產生深刻印象,在挫折磨練中會慢慢體會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哲理,更能夠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樹立方向。同時,要注重跟孩子進行交流,對孩子採取愛而不嬌,嚴格而又寬容民主的態度,孩子的性格情操大多會表現為熱情直率活潑獨立大膽自信,既不屈服又尊重別人。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最易見效,抓住這個環節就等於抓住了孩子的以後。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意識

作為剛踏進校園的孩子,要教育孩子立大志。志向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惟獨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明確方向,才有不斷的進取精神。因此,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而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家長催促和引導,讓孩子養成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上課專心聽講,課後及時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獨立思量,勤學好問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堅固掌握所學知識。同時,配合學校的要求,根據孩子的特性,制訂計劃,同步抓好孩子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老師要求家長天天簽字是很有道理的,這是催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聯繫學校和家庭的一個互動的平台。家長可以及時瞭解掌握學校的教學安排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孩子在校的表現等,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與孩子一同分享老師的表揚,告訴孩子要再接再厲;與孩子一起分析表現不好的地方,告訴孩子為什麼那樣做不好,以後該怎麼做。在實際生活中要隨時隨地注重磨練孩子的意志品質,培養獨立意識,善於觀察自然,觀察生活,激勵孩子克服艱難,努力實現目標,不斷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孩子全面真實地熟悉自己,形成良好的持之以恆的學習生活習慣。

四、激發孩子的學習愛好,開發內在潛能

愛好是孩子成才的動力。國小階段孩子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因而學習的動力,多靠已形成的愛好左右。國小時期的學習,要有伴隨愉悦的體驗。要告訴孩子“學習真快樂”。其實人生的樂趣就是求知,心理學家鑽研發明,知識的獲得對未知世界的瞭解構成了人類的精神享受。在福建的一所奧林匹克學校,學校的校訓不是我們常見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是“數學好玩”。這就抓住了孩子好玩的心理,讓孩子覺得學習數學不是一件難事,而是一件好玩又令人開心的事情。因此,在尋常的家庭教育中,要善於引導,創新條件,儘量把學習的內容應用到生活和遊戲中去,讓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如孩子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表揚她:表現不錯!很有進步!這個主意太好了!想象力真棒!你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了!等等,讓孩子感到快樂,覺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夠好時,我們會殷切激勵她説:相信下次會做得更好。孩子的學習情趣在無形中得到充分激發。積極的學習愛好能豐富人的知識,開發智力和內在潛能,在人才的成長過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達爾文曾説過:“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對科學的熱愛,對長期探究的'堅韌,對觀察的搜索,加上對事業的勤奮”。孩子有了愛好,有了信心,學什麼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五、堅持課餘學習相結合,注重藝術教育的薰陶

知識是需要不斷累積的,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除在學校汲取知識外,我們還為孩子在課餘制訂了學習鍛鍊計劃,讓孩子參加愛好班培訓。如練習口算背詩詞閲讀文章演奏古箏繪畫聲樂武術等內容,按學期週末交替進行,不斷擴大學習視野,增長了不少知識。特殊是孩子把愛好觸角伸向藝術領域,接受藝術教育的薰陶。美國教育專家曾指出:沒有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樂的魅力在於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維更有創意,學習更有效率,人生更加豐厚;真正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養人才,是既要具有專業知識,又要具有審美和包括音樂在內的文化藝術修養。因此,注重對孩子的藝術教育有助於智力開發,通過調節左右腦功能,促進發育,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強記憶力和注重力,激發孩子的學習情感,提升鑑賞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為孩子智力發展和完善型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礎。

六、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培育孩子的健康心理

我們家庭和睦幸福,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在工作過程中,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獲取新知識。作為父母,應起到表率作用。我們在家都喜愛學習並能長期堅持,不管書本知識還是網絡知識,我們有意識地在家中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如多讀書多看報,這樣對孩子起到了潛移默化地作用。並努力給孩子創新一個學習小乾坤,使孩子感受到讀書是種享受。同時,我們注重培育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幫助孩子從容應對挫折和挑戰,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使孩子將來在逆境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意志,能從堅韌不屈的鬥志中對抗挫折,百折不撓。俗話説:寶劍鋭利,從磨礪出;梅花清香,自苦寒來。一切創新與發明以及事業的成功,絕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經歷千辛萬苦,克服重重艱難,才幹實現。讓孩子用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真正去創新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家庭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家對孩子的教育還做得很不夠,而且一些方法還在不斷地摸索。我們將盡不懈地努力,汲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與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學習,使孩子們能夠全面協調發展,緊跟時代脈搏,成為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高素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