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觀後感>

電影《九零後》觀影感

觀後感 閲讀(1.16W)

電影《九零後》觀影感1

2021年6月18日,公司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九零後》,《九零後》是徐蓓導演的作品,它記錄的是在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學子的故事,著名的人物有物理學家楊振寧、鄧稼先、穆旦、費孝通等人。那時國雖然處在比較困難的時期,但羣星閃耀。

電影《九零後》觀影感

看這個片子的時候,內心的火彷彿被點燃,西南聯大的學子們,為了讀書救國,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學業,有的學生從南京繞過越南,緬甸來到雲南昆明唸書,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驚人的毅力讓我佩服。內心深處滿滿的愛國熱情是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學業有成報效祖國,他們中很多專業選擇的初衷都是為了為祖國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熱,祖國需要什麼,我就學什麼。

《九零後》從個體生命的角度進行敍事,這些“九零後”老人在九十多歲、一百多歲的高齡,向觀眾親口講述有關西南聯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學時光,直接、鮮活地還原了西南聯大這所中國最傳奇大學的本貌。對他們來説,西南聯大不是塵封的歷史,而是鮮活如初的青春記憶。遺憾的是,影片創作期間有3位拍攝對象已經離開人世,本片的“搶救式”拍攝也為他們留下了珍貴的絕版影像。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人,心裏一定裝着一個沉甸甸的夢想。只有見過如此令人震撼的青春,才會明白有夢的人生,是多麼可貴;只有看過了另一視角下的西南聯大,才能更真實的感受到那段歷史。

讓我們一起感受時代,銘記歷史,做一個自由有思想,獨立有人格的人。人生也許是一場虛度,人生也許最終的結果並沒有什麼意義,但是人之一生,我們要去尋找夢想的港灣,尋找生命存在之價值,在找尋的路上人生就有了意義。

電影《九零後》觀影感2

近日,西南聯大紀錄電影《九零後》發佈終極海報,海報以“書”為核心元素,一位當代青年站在汗牛充棟的藏書前,以書所代表的知識為階梯,穿越西南聯大的“時空門”,仰望那一個個璀璨的名字——楊振寧、鄧稼先、許淵衝、朱光亞、楊苡、李政道、巫寧坤、汪曾祺、王希季、馬識途、穆旦、繆弘……在電影《九零後》中,這些名字所承載的故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海報的綠色基調象徵青春與生命,也暗合中英文片名“九零後”和“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影片將於5月29日正式上映。

《九零後》通過電影的方式打開西南聯大塵封的歷史,講述了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傳奇故事。電影目前正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成都、西安等全國14個城市進行路演活動,深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四川大學等全國十多所高校進行交流放映,並在全國各地同步組織百城首映禮。

清華、北大、南開三校特別放映 重回西南聯大歷史起點

自5月9日起,電影《九零後》開啟全國14城路演,回到與西南聯大關係最為密切的三所高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匯聚,共同組建西南聯大;如今,電影《九零後》將屬於西南聯大的真實記憶,重新帶回西南聯大的起點。

5月15日,在南開大學,聯大化學系41級畢業生王積濤的夫人、95歲高齡的葛稚芬女士出席放映。她聽兒女提起這部電影,“非得要求來看”。她的兒女表示:“老人年紀大了,沒什麼願望,能夠在她有生之年趕上這樣一件大事,真是她沒想到的,她一直以聯大中的這幾所大學自豪!”映後交流環節,一位歷史系的同學情緒激動、一度哽咽:“這部電影和西南聯大一樣,都是火種。”

同一天在北京大學,影片導演徐蓓回憶電影與北大的淵源:“《九零後》開機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在北大拍的。”一位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碩士生同學“在觀影的時候很強烈地形成了兩種對自我的映射”,“第一種是作為北大學子的映射,第二是作為90後青年的映射。看到影片中的他們講述這些青春的話題,也依然能夠感受到他們青春最好的狀態。”這也是《九零後》繼北大專家研討會之後再一次“登陸”北大百週年紀念講堂。

5月19日,《九零後》在清華大學舉辦特別放映,清華大禮堂600多個席位幾近滿座,各系師生、清華附小的國小生、已退休的教授、91歲的聯大親屬等齊聚現場。巧合的是,放映當天恰逢梅貽琦老校長逝世59週年紀念日。一位聯大後人在觀影后“百感交集”,“聽了這些曾經同是西南聯大畢業、與父親同齡的前輩們講述的往事,讓我頓時想起父親曾經對母校的熱愛及多次深情回憶。”

“中國最傳奇大學”走進全國高校 多位觀眾感動二刷

除了與西南聯大“同宗同源”的三校,《九零後》還陸續走進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等十餘所高校,與正青春的大學學子通過這部關於“中國最傳奇大學”的紀錄電影,探討“何為大學精神”。在浙江工業大學這所工科學校,同學們在映後就“當代年輕人究竟為什麼而讀書”展開激烈交鋒;復旦大學的一位同學則在觀影后默默寫下:“願摒雜念,胸有天下,潛心向學。”

深圳中學站是《九零後》唯一一場面向中學生羣體的特別放映。這一次,銀幕上璀璨的“九零後”撞見了正青葱的“00後”。近200名初高中生和家長觀影,走出教室的“小課堂”,體驗一堂“電影人生課”。

有幾場路演在文化氣息濃郁的上海圖書館和方所書店舉行,收穫了一批情懷滿滿的觀眾:“做紀錄片導演是需要情懷的,我們也想成為有情懷的觀眾。”在影迷路演場,令人感動的故事不斷出現。在被稱為廣州“紀錄片之家”的豆園,幾位中學生觀影全程坐得筆直,邊聽導演映後發言邊做筆記;一位武漢的觀眾路演當天生日,他“推掉了所有的飯局,特意來看這部電影。”

一位發起人在5月4日百城首映禮首日就組織了一場點映,聽説有路演後再次前來觀影,“這部電影越看越有味道”。路演過程中,已經出現多位在影片全國公映前就達成“二刷”成就的觀眾,影片豐富的細節和雋永的影像魅力,激起觀眾反覆品味的興趣。

16位聯大學子非凡魅力折服觀眾 年輕觀眾稱“影片成為我人生的動力”

2020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內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考察調研。在瞭解西南聯大結茅立舍、絃歌不輟的光榮歷史後,他深有感觸地説,“國難危機的時候,我們的教育精華輾轉周折聚集在這裏,形成精英薈萃的局面,最後在這裏開花結果……我們現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

在聯大精神的感召下,各地高校校友會、聯大後代紛紛組織《九零後》觀影,在電影中重温絃歌不輟的聯大歷史,影片中的聯大學子之一、103歲的吳大昌先生更是驚喜“空降”北京路演場,令全場觀眾為之沸騰。

而濟南、無錫等多地的首映禮,清華、北大、南開三校校友會因《九零後》難得“再聚首”,影片無意間促成了這三所大學當地校友的首次“歷史性”團體交流活動。而影片中關於教育、大學和讀書的思考,更是帶動了許多中學、大學教師、家長及各地書店、讀書會的點映發起人。百城首映禮及路演開啟半個月以來,目前已舉辦了100餘場,超過8000名觀眾走進影院,提前觀看了這部珍貴的人文紀錄電影。

《九零後》迎來的第一波觀眾口碑堪稱“萬花筒”,大家不僅紛紛為影片中16位“眼中有火,心中有夢”的“九零後”折服,還從不同視角給出了相當豐富、多元的觀感。有家國情懷,“百廢待興的年代的知識分子總是有一種危機感和使命感。”有青春感歎,“這是一羣眼中有光、心中有信念的‘年輕人’。”“九十歲,仍然年輕,永遠年輕。”

“可愛”成為觀眾提及片中人物時,出現頻率極高的描述,“雖然是羣像,但看得到每個採訪對象的個性,因為他們真誠、可愛、説真話。”鄧稼先先生的口頭禪“pure”深入人心,甚至因電影心生“慚愧”,卻也從中獲取力量,“雖然身處時代不同,但是感受卻是可以相通的,看着紀錄片中這些‘九零後’依舊保持着青年般的熱忱,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堅持努力下去呢?”

如同一位年輕觀眾觀影后激動而真誠的心聲:“我覺得人生早點看這部紀錄片,應該會更堅定找好自己的方向,然後一如既往。這部紀錄片好像可以成為我人生的動力,或許有一天迷茫之際,可以好好想想這些九零後,他們對待人生的那份坦然豁達、怡然自得,會減少一些負面情緒。”相信《九零後》這部刻錄西南聯大歷史記憶,同時解讀青春這個永恆話題的紀錄電影,將給無數觀眾帶來激勵與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