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閲讀(6.98K)

第一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這本書是美國的卡勒德胡塞尼,他是一個文學的作家。寫出了很多的着名書,比如,《羣山回唱》、《燦爛千陽》……他的作品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了4000萬冊,2014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影響裏,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被邀請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他還創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為其他難民提供人道主義幫助。有許多有名的作家,來好評這本書。這本書在全球的綜藝頻道和廣播都推銷過這本書,他的人生格言是“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灰塵,將背後靈魂的動展示給世人”。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12歲的阿富汗家少爺與僕人家的哈桑接為最好的朋友。然而,在一場風箏賽中,發生了一個悲慘的事,令他的弟弟感到自責,最後他逼走了哈桑。不久隨後又跟爸爸逃往美國。長大後的他無法原諒他和弟弟對哈桑的背叛,他終於覺得要回到家鄉與哈桑出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的謊言,兒時的噩夢在度重演。他又如何選擇,故事如此殘忍和美麗。

第二篇:追風箏的人 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上學期在圖書館裏無意發現一本封面很吸引我的書,具體是怎樣的也記不太起了,只記得是一本橘黃色的平裝本。沒有華麗的外表,卻有引人深思的內涵。

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以三十多年前的阿富汗為背景,講述了 12 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的故事。哈桑是個追風箏的好手,“他的橡膠靴子踢起陣陣雪花已經飛奔到街角的拐彎處,然後停下來轉身雙手放在嘴邊説‘為你千千萬萬遍’然後露出一臉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後。”他深受宗教階級的精神迫害。可是他也是這本書書的光輝所在。他的母親拋棄了他,自身哈扎拉人的血統到處遭人歧視,這本應是個對生活喪失信心的人,可他卻能説出“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樣感情豐富的話來。這不僅是表達了對主人的忠心,更是對友誼最完美的詮釋。可見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友情滿含期待。我們短暫的一生有多少朋友能夠對我們説出並履行這樣的承諾呢?哈桑學會的第一句話就是“阿米爾少爺”,他為阿米爾敢於站出來對抗身材最魁梧的阿塞夫,為他能贏得爸爸的讚賞放棄禱告而去追風箏。他被侮辱時,一直都知道阿米爾就躲在旁邊,他卻選擇了沉默。在知道阿米爾設計陷害他盜竊時,他選擇跳進這個陷阱。也許有人會説他愚忠。但是我看到的是一顆對親如兄弟朋友的主人的一顆真摯般的心。他為了不讓阿米爾活在不安與愧疚中,他依然選擇離開。我們都渴望有這樣的一位朋友為我們付出,渴望收穫一份真摯的友誼,卻不知自己又為朋友做過什麼。另一個主人公阿米爾則經常思考着哈桑和他是否屬於朋友關係其思考的結果往往是否定的。嚴重的種族歧視、宗教差異橫亙在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當阿米爾看到哈桑遇到危險時他並沒有挺身而出而是選擇離開。隨後又由於心裏的不安與困擾設計陷害了哈桑使哈桑與阿里(哈桑的爸爸)離開。從此他再也沒有見過哈桑並一直處於深深的歉疚與自責中。阿米爾崇拜爸爸,因為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把阿里和哈桑完全當作自己家人對待,他捐建了一座福利院來幫助有困難的人,他是仁愛的化身。

不久,由於阿富汗發生了戰爭,阿米爾就跟隨父逃往美國。人們説陳年往事可以被埋葬,因為時間是治療一切的良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總是在不經意間爬上心頭,回首前塵,記憶總是會在某個特別的地方停留。風箏是童年美好回憶的象徵,可是在這兒卻也帶來一段不堪的過去。阿米爾雖然在美國結了婚,過上了遠離戰爭的生活,可是他內心深處卻始終帶着對哈桑的愧疚。於是,在良心的譴責下,他選擇面對自己的過去。回到那個帶着創傷的故土,贖罪。等待他的卻是一個震驚的消息,原來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並且已經被戰爭吞噬,於是阿米爾選擇照顧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這個遭受戰爭毒害,滿眼驚恐的侄子。他面無表情,只有風箏才能喚起他的迴應。

《追風箏的人》不僅是親情,友情的概述,更折射出我們似曾相識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的快感和疑慮,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和贖罪的衝動```這裏的情感沒有虛偽做作,使我們面臨變化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映,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候的捫心自問。 小説的最後,作者在一羣孩子中奔跑,為索拉博追風箏,就像哈桑為他追風箏一樣,不停地奔跑着···故事的結局也許並不完美,些許苦澀與酸楚,但這才是人生--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胡塞尼簡單流暢的敍述方式,小説自一開始就用一種平易近人的、直白的、家常講故事的回憶方式慢慢展開。我欣賞小説中對於“我”內心感情大膽深入的剖析,“我”對哈桑的嘲諷捉弄,看不起哈桑因為他是哈扎拉人,是僕人的兒子,他連字都不認識所以“我”可以編造故事給他聽,騙他這是書上寫的,同時“我”又是猶豫、怯懦,時時會良心發現並陷入深深的自責中。看到哈桑遇到危險“我”沒有去救他“我”自責膽小並害怕哈桑會把“我”袖手旁觀的事情説出去。在哈桑離開之後“我”無法忘記自己的罪行,哈桑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不時盤繞在耳邊,哈桑式的微笑一直折磨着“我”。因此“我”為了贖罪可以不顧生命去營救哈桑的兒子以還清“我”對哈桑犯下的罪過。

第三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

“為你,千千萬萬遍!”你能想象一個患有兔脣的孩子,一個生活在阿富汗社會底層的遭人輕視的僕人是如何用自己的一生來履行他對友誼的這份承諾嗎.?

這本小説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足。然而,為了贏得父親的讚賞,他眼睜睜地看着為他不顧一切的哈桑遭人凌辱,自己選擇了逃避。而後,阿米爾又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痛苦,為了減少這份痛苦,他又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於是他再度踏上了久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

人們説陳年往事可以被埋葬,因為時間是治療一切的良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總是在不經意間爬上心頭,回首前塵,記憶總是會在某個特別的地方停留。

風箏是童年美好回憶的象徵,可是在這兒卻也帶來一段不堪的過去。孩童時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渴望,總希望成為人們口中讚賞的對象,尤其是我們的雙親,然而父母對別的孩子的讚賞也總會遭到我們的妒忌,也可以説是我們內心的自卑。為此,我們會耍一些陰暗的小手段打壓對手,獲得關注的目光。阿米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一個折射我們內心的影子。他喜歡賣弄哈桑聽不懂的詞語,為了追回風箏贏得爸爸的肯定他選擇“他只是個哈扎拉人”這樣的帶着種族歧視的認知來自我麻痺,放棄了他本應該擔當的責任。也正是這種對責任的放棄,他品嚐了一生的悔恨。在做錯事的情況下,我們又何嘗不是選擇找藉口來推卸責任呢!可是,最終我們還不是和阿米爾一樣品嚐了後悔的滋味,總想找到贖罪的方式來彌補心裏的缺陷。

哈桑是這本書的另一個主人公,他深受階級,宗教的精神迫害。可是他也是這本書書的光輝所在。他的母親拋棄了他,自身哈扎拉人的血統到處遭人歧視,這本應該是個對生活喪失信心的人,可他卻能説出“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樣感情豐富的話來。這不僅僅是表達了對主人的忠心,更是對友誼最完美的詮釋。可見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友情滿含期待。我們短暫的一生有多少朋友能夠對我們説出並履行這樣的承諾呢!哈桑學會的第一句話就是“阿米爾”,他為阿米爾敢於站出來對抗身材最魁梧的阿塞夫,為他能贏得爸爸的讚賞放棄禱告而去追風箏。 他被侮辱時,一直都知道阿米爾就躲在旁邊,他卻選擇了沉默。在知道阿米爾設計陷害他盜竊時,他選擇跳進這個陷阱。也許有人會説他愚忠。但是我看到的是一顆對親如兄弟朋友的主人一顆真摯般的心。他為了不讓阿米爾活在不安與愧疚中,他依然選擇離開。我們都渴望有這樣的一位朋友為我們付出,渴望收穫一份真摯的友誼,卻不知自己又為朋友做過什麼。

在這裏,另一個感動我的人物是阿米爾的父親,他可以説是一個真真的鐵漢子。他對自己的孩子苛刻,是為了讓他更好的成長;他敢於和侵略家園的士兵言辭力爭,只為了一個陌生的女人;他寧願捱餓也不願意接受俄國人的幫助,只因為他們的同胞是家園的侵略者;他為了孩子的未來,願意從阿富汗的富人淪落為美國一個加油站的工人。這是一個光輝的父親形象。在那片戰火紛飛的廢墟上一個勇敢的戰士。

阿米爾雖然在美國結了婚,過上了遠離戰爭的生活,可是他內心深處卻始終帶着對哈桑的愧疚。於是,在良心的譴責下,他選擇面對自己的過去。回到那個帶着創傷的故土,贖罪。等待他的卻是一個震驚的消息,原來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並且已經被戰爭吞噬,於是阿米爾選擇照顧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這個遭受戰爭毒害,滿眼驚恐的侄子。他面無表情,只有風箏才能喚起他的迴應。

《追風箏的人》不僅僅是親情,友情的概述,更折射出我們似曾相識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的快感和疑慮,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

動···這裏的情感沒有虛偽做作,使我們面臨變化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映,是一個人夜深人靜的時候的捫心自問。

最後,作者在一羣孩子中奔跑,為索拉博追風箏,就像哈桑為他追風箏一樣,不停地奔跑着·····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這才是人生,犯錯,錯過,在用一生來挽回。

第四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由於時間的問題,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是陸陸續續看完的,而今天週六,便抽了一天地時間看完了後半部分。鎖在自己的房間裏,沒有任何人的打擾,於是一直沉浸在故事裏,至動情處,或感動,或惋惜,或悲傷,幾度淚盈滿框,甚至哽咽的喘不上氣。在索拉博自殺的那個情節,我瞬時捶胸頓足,沒有刀光劍影,卻可以把一個人傷那麼深,那是摧毀了一個人對未來的所有希望,我恨作者怎麼可以寫的那麼殘忍。千萬別去辜負對一個孩子的承諾。它比任何瓷器都脆弱且難以修補,索性故事的結果還是給我讀者希望,可能風箏是幫助阿米爾和索拉博再次取得信任的線。

這個的背景是我從不曾瞭解的一個國家,關於這個國家所經歷的所有戰亂和動盪,或許我都一無所知。但是卻非常享受按着這個故事軌跡所經歷的這場難忘的旅途。當生活安寧時,作者描寫的筆觸細膩而美好,能把人拉回一個純真無邪的童年時代,而如果一個人的童年真的純淨的像蒸餾水,似乎太過理想,誰的童年沒有幾個難以啟齒的略顯卑劣的小祕密,阿米爾的童年時膽小懦弱的,於是一直在尋找自我救贖的機會,再次成為好人的計劃。一步一步,終成為一個為別人、為自己挺身而出的人。而哈桑,這個天生善良正直誠實勇敢的人,他的高尚品質那麼值得尊敬,忠誠的堅不可摧。這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一個從卑劣終實現自我救贖,一個終其一生固守着他的崇高品質。但是,哈桑對阿米爾説過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的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終是最觸動人心靈的品質,義無反顧的奉獻,人性的崇高,才是着人間最美好的體驗吧。

第五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這本書大約是在高一時看的,也許是因為書名“the kite runner”和封面上那個躲在圍牆後面的男孩吸引了我,或是書本背後的書評吸引了我,我買下了它。之後卻在手邊放了不短的一段時間,一日的午後,我完成了所有的作業,電視又沒有好看的節目時,我拿起了它,而且立刻被故事的內容和之後的發展產生了興趣,幾乎沒有釋手速度的看完了它。幾天前,我下載了同名的電影來看,當初看完書後的悲傷、震撼和感動全部回來了,我想它對於我來説不只是一本書、一部電影,或許還曾在高一時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對於我來説都很重要。什麼是一本好書呢,我想,不管怎樣,這本書能有一刻打動你我,就夠了。

鬥風箏比賽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風俗。也相當重要,對追風箏的人來説,最大的獎勵是在冬天的比賽中撿到最後掉落的那隻風箏。那是無上的榮耀,人們會將其掛在壁爐架之下,供客人歡欣讚歎。多年過去,“我”曾見到無數傢伙參與追風箏,但哈桑是我見過的人中最精此道的高手。十分奇怪的是,在風箏跌落之前,他總是等在那個它將要跌落的地方,似乎他體內有某種指南針。對於其他孩子來説,追風箏是一場交流或者遊戲,但對於當時的阿米爾,這具備着無尚的重要性,因為爸爸,因為父愛,他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獲得父親的讚美和笑容,不再是鄙棄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當哈桑為了阿米爾去追那隻風箏時,故事的第一次高潮來到了,這也是後來多年故事的發展主線,“我”一直在為過去所幹的事而後悔和難過,阿米爾對於哈桑的歉意有多深不是我們能夠體會的,但阿米爾卻是一直承受着煎熬,對於一個在當時只有13歲的孩子來説,那樣的事情他不會處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讓自己受折磨,而這折磨的根源就是哈桑,和哈桑那為他而愚蠢的“奉獻精神”,他覺得只要將哈桑趕走,永遠不出現在他眼前,他就不用再受到良心的譴責了,但當時的他卻不知道那錯了,他只是懦弱的想要逃避,哈桑卻一直在勇敢的承擔。這本書裏通篇充斥的是三個詞:懦弱、謊言、盜竊。懦弱是因為我們逃避,謊言是因為我們逃避、盜竊是因為我們逃避,逃避責任、逃避正義、逃避受苦、逃避肉體受到傷害,我們面對着巨石、猛虎的時候,總認為採取繞開它們這一辦法,能讓我們活得更容易。可怕的是,這巨石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巨石、猛虎不是具體意義上的猛虎,它們不過是大千世界各總劫難的代名詞,它們審判你的內心。阻擋你前進,但它們會在你繞過它們之後,如同幽靈一般偷偷爬到你的背上,沉沉地壓着你。然後你在自己的生命道路上沉沉前進,讓你走得越來越累,不知不覺中,我們便成了懦弱和謊言的傀儡。

我們長期處在這個日漸冰冷的社會,雖然不乏人性的温暖,但越來越多被媒體新聞揭發的違揹人性的事情使我們也麻木了,所以我們對於挖掘普遍人性和贖罪的題材總是很感興趣。這類型的小説中往往沒有壞人,只有正常人的另一面,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爆發出來,造成了很悲劇的後果。我們迷戀這種故事,就是迷戀自己內心的這種可能性,迫不及待地要去追索可能的後果,可能的答案和可能的救贖。通過主人公的救贖找到自己的救贖,或者至少是情緒的宣泄。故事的主人公阿米爾正是這麼一個有缺點和另一面的小男孩。他雖然養尊處優,生在一個大富之家,有一個英雄父親和一個名門閨秀的母親,但是卻不乖戾驕橫,不喜歡暴力。父親的助手甚至這樣評價他:“缺了卑劣的個性”。這麼一個好孩子卻也有人性的弱點,他逃避、懦弱、背叛了為他赴湯蹈火的朋友,哈桑為了阿米爾努力做到最好的一切,他遭受侮辱卻守口如瓶,願意以個人承受這一切,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一心維護的少爺

阿米爾目睹了這一切,並選擇了做一個和他完全不一樣的人——一個懦夫,拋棄了朋友自己逃走了。阿米爾從這件事情上看到了自己和哈桑永遠無法消除的差距,其實這是人人格上天生的優劣,他也看到了父親更鄙薄他而看重哈桑的理由。而經歷大劫以後的哈桑卻表現出更偉大的隱忍與寬容,所以阿米爾的另一面爆發了。當上帝認為這麼多年阿米爾的良心譴責足夠了後,他給了阿米爾獲得救贖的方式,將哈桑的兒子留給了阿米爾讓他去保護,同時我也懂得了無論怎樣偉大的人都會犯錯誤,但錯誤與罪行不能作為評判人的絕對依據,人是可以被救贖的。阿米爾最終完成了自我的救贖,他是幸運的。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友情,不僅僅是親情,只要是能夠靜下心來閲讀的人,都會被作者柔軟、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只要靜下心,我們能感受到這一切。

《追風箏的人》講述一個善良、慚愧、自救、安心的故事,複雜得讓人不相信的事實,在喀布爾長久籠罩的混亂中,發生着動人心魄的故事,那是在苦難中提升的至為寶貴的美好。當我們已成年,會自我醒悟的時候,看了這本書,是作者一種善意的提醒,我們有理由相信作者給了我們一條再次成為好人獲得救贖的路。小説的結尾又提到了風箏,從風箏中來,又回到了風箏中去,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很多年前,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很多年後,阿米爾為哈桑的孩子追風箏,“為哈桑,千千萬萬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