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放學後》讀書筆記【多篇】

讀書筆記 閲讀(2.43W)

《放學後》讀書筆記【多篇】

《放學後》讀書筆記 篇一

經常看懸疑片的舍友曾對我講,無論電視劇還是電影,前面出現與劇情毫不相干的亂入的人,極有可能是兇手,因為太過突兀,但是為了最後讓你知曉這個人是兇手,前面必須出現這個人,這個人出現就會顯得反常。此後,越來越覺得舍友説的有理,這個小説中一樣,惠子與惠美的`改變,特別是惠美精神面貌的改變,前島妻子態度的反常,都是明顯的突兀,值得懷疑,也可以預料結局。

老弟曾説過,電話中沒耐心等待而剋制的不耐煩可以明顯聽出來,稍微態度的轉變,語氣、動作與表情中都可以看的出來,一個人情緒的變化如果稍微細心敏感一點,就能知道對方開心與否,無論是不是自以為偽裝的很好。以上這些都是用來觀察的東西,搞偵探不都是靠觀察與分析得到可能性的結果。

此外,不説放學後中的小説內容,延伸一下,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珍藏的不容別人質疑反駁批判的東西或是愛好諸如此類,如果不影響其他人的生活,就給予尊重。啊很討厭那種自己不喜歡就不允許別人喜歡,自己喜歡也非要別人喜歡的那種人,分享很重要,但分享不是要別人完全接受,分享只是提供給別人一種可能的選擇,至於嘗試後的喜歡與否在於每個人自己,各自尊重各自快活,誰也別管誰。嗯稍微有點偏離中心扯遠了。

《放學後》讀後感 篇二

外婆摔傷了,從今天起,我獨自回家。想着沒有約束的放學,我又激動又緊張,我約上幾位經驗老道的同學一起走,他們欣然應許。 出了校門,我深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自由得像一隻小鳥。我們又蹦又跳地過了斑馬線,互相傾訴着一天的見聞與收穫。街對面人山人海,他們以老人為主,都和我外婆一樣,來接孩子的。他們一個個都踮起了腳尖,伸長了脖子,目不轉睛地盯着校門口放學的隊伍,不敢眨一下,生怕錯過了自家的孩子。有一位老奶奶拉住一個小女孩,問道:“小明還出來啦?”“他呀,一個人走在後面。”老奶奶聽了直跺腳,眉頭皺得更緊了,一見到小孫子出來,連忙衝過去,一把拉住他的手,把一個玉米棒子往他手裏塞??

老人們風雨無阻地站着,不顧腰痠背痛,默默地守候着。我想到了病牀上的外婆正等着我回去,便一口回絕了同伴一起去買東西的建議。一路上,汽笛滾滾,似乎在催促我快點回家。走到巷子裏,一股股撲面而來的肉香吸引着我。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回家!我一口氣衝上八樓,氣喘吁吁地奔回家,打開了門。 看見外婆熟悉的身影,我笑了。

《放學後》讀書筆記 篇三

《放學後》,當代日本長篇小説,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的成名作。

東野圭吾(ひがしのけいご),日本推理小説家,某年某月某日出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某年以第31屆江户川亂步獎得獎作《放學後》出道。某年《祕密》獲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20xx年《嫌疑人X的獻身》獲134屆直木獎。代表作有《白夜行》《暗戀》《信》。

第一次讀東野圭吾的書,這本書讓自己瞬間陷於推理的。世界,無法自拔。

這本書主要以一名不愛教學的數學教師為主人公,對於主人公所處的高中環境以及部分生活環境設計了巧妙的推理故事。不僅驚歎推理的跌宕起伏,而且讓我更能體會高中時期學生,老師的心理活動。

這本以高中時期為背景的推理書,讓我想起來今年某月份電影院看的《聲之形》,對於日本的高中生活以及學生的心理了解更充分。

總體感悟,這本書是一本清晰表達時代背景而又情節難以捉摸的推理經典。

《放學後》讀後感 篇四

昨晚看完東野的《放學後》以後,總覺得故事還沒完結,所以感到有點心急有點迫不及待,但我在查盡資料後終於確認,它的確已經完了。或許這就叫意猶未盡吧。

這是一部嚴謹的推理小説,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卻總能在平淡中埋下伏筆,使故事環環相扣。東野十分巧妙的把案件融入看似單純的校園生活,使整個故事貼近生活與現實,使之具有真實感。看這部作品時,讓人感到緊張,時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但依然能讓人大呼過癮。

這個故事的結局在我的意料之外,但細細品味卻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描述的整個犯罪的手段、過程很詳細很完美,但他更想要告訴我們的卻是兇手的動機。中學生是單純的,她們正值青春,應該是無憂無慮是快樂的,但她們也是最敏感易碎的。她們既幼稚也成熟,既純粹又有心機,她們就是矛盾的綜合體。有人認為這部小説的殺人動機不成立,但我卻覺得十分合理,青少年的心理是難測的,她們的敏感可能會大出大人意料。

惠美在年少被老師侵犯,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心理陰影,她不敢告密,又害怕面對那兩個傷害她的人,她能想到的方法只有自己永遠離去或是他們,惠子的支持讓她做出了無法回頭的選擇。“當美麗、純粹、真實的事物被破壞,重視的回憶和夢想被摧毀時,恨意便開始萌發,恣意蔓延開來,”這就是惠美的'動機,合情亦合理。

單純的校園卻讓人感覺危機四伏,也許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青春的活力與美好,也告訴了我們人性的失落與黑暗吧。或許人心真的不可測,真相背後其實還有真相。結局讓我感到的不是結束,反而更像是另一個高潮,因為想殺“我”的其實另有其人。雖然作者停下了筆墨,但他沒有讓讀者停下思考,其實不難想象,想致“我”於死地的就是“我”的妻子——裕美子。或許是因為“我”變得礙眼,變得非除掉不可呢。

學校裏學生的犯案形成主線,而在外我的遇害卻是另一條線。這樣一明一暗的線,不僅使故事清晰明瞭化,也從側面將兩組兇手做了對比。孩子與成人,或許與裕美子相比,惠美的動機反而更單純吧。

對於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我是無法接受的,但作者揭示的社會的和人性的黑暗值得我們反思,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值得我們去關注。或許大人對孩子多些關注,能對她們進行真正的換位思考,這樣的悲劇就不會存在了吧。

《放學後》讀後感 篇五

《放學後》今天看完了,看的第一本日本小説,而且還是推理的,感覺結局挺意外的。惠美是殺手,我讀一半的時候,直覺告訴我她應該是殺手,因為小説中往往最不起眼的人,偏偏是最後的幕後黑手。也許是看的第一本日本小説吧,總覺得作者的文筆過於平淡了,完全是看一部電影紀錄片,喝一杯白開水一樣,也有可能是翻譯導致的語句生硬。總之,不是很適應這種風格,讀得不是很順。情節方面開始覺得很平淡,看到一半時我幾乎有了不想看的念頭,但是我的好奇心讓我堅持了下去。我想知道結局,想知道我的猜測是否正確,也正因為是好奇心,越到故事的結尾我越來勁,今天一箇中午便把最後一半看完了。

我發現東野圭吾寫作有一個習慣,喜歡把兩個人的大段對話以非常緊湊的方式出現。即兩個人説的第一句話時會點名各自的身份,然後接着第二句,第三句就會直接寫出,以引號分段來區分,中間不帶有任何有提示的人稱。這讓我很不習慣,若是比較長的對話,而且兩人對話內容不是很好區別時,我就要重複看兩到三次。哎,出現這種情況,一是語句平淡,提不起勁;二是一開始的情節不吸引我,完全無法深入小説,腦海中沒有出現小説中對話的場景。額也有可能是書看少的緣故。

對於情節方面,總體感覺後半段相對於前半段精彩許多,尤其是結尾。雖然猜到了一個兇手,然後就是裕美子有外遇會是最後的BOSS,但是讓我完全沒有料想到的——幫兇主謀居然是我一直認為可以信任的惠子,這個讓我感覺到相當意外。其實在快要結尾,真像浮出水面時,我一直有個期待,希望東野圭吾寫的結局,真相和我想的不一樣,要讓我有點大吃一驚的感覺。最後證明,作者做到了這一點。就像看懸疑電影一樣,結局把你之前所有的猜想,推測全盤否定,然後再推出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真相。這種感覺有點像過生日時,朋友給你準備的一個驚喜,非常享受這種感覺。

雖然是1985年的小説,但是作為東野圭吾的成名作,並且榮獲第31屆江户川亂步獎的作品,現在看來也是比較有意味的。給我的感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恨是因為他所擁有的美麗、純粹、真實的事件被另一個人所破壞,那麼恨意就產生了。若是彼此不溝通,開導不順利,那麼恨意就會變為殺意。文中的惠美便是如此。

額,第一次看了一本小説後寫讀書筆記,不知道怎麼樣。希望以後讀完一本書就能寫一點小感受,OK,結束。

《放學後》讀書筆記 篇六

視覺暴力,是我通過這本書學習到的新名詞。此書的推理過程還是不錯的,因為我不太挑剔,我覺得一段時間內能愉悦我的都是有價值的東西,只不過價值大小,影響長短暫且不特別累的去想太多。我同時想到的是性格缺陷,有的'時候我們覺得我們要誓死捍衞的東西也許在別人眼裏算不上什麼,反倒是自己因為過度在意,所以揪着不放,人的性格迥異,有的時候我們會感慨自己遇到的事情,如果是另外一個人來解決,也許遠比自己的處理結果要好得多,但我們終究不是別人,所以沒有必要太苛刻,事物的結果總有它的邏輯,在法律和道德面前,觸犯法律的人們總有原因和理由,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_美好純粹真實?仇恨不甘墮落?行動的背後總有前提,就算沒有動機,偶然也是一種他因。

該成長總要付出代價,該長大總要學會承擔,學習文中邏輯推理的縝密性,瞭解人性的千奇百怪,略過他人人生,終究我們還是要靠自己的信念生活。

《放學後》讀書筆記 篇七

“但我不能死,死在這裏也留不下什麼,只會讓裕美子成為殺人犯。我倒在柏油路上,專心等待着有人路過。我還能等。”

其實這句話的前幾段前島的心理活動已經將他對妻子找人置他於危機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一直以為有人要我的命,其實只是被利用而已——今天我才明白這一點,卻是以這種方式,並且是被自己的。妻子追殺,多麼諷刺!”

“裕美子會殺我嗎?痛苦中我思索着這個問題。回答是:也許會。”

“我沒有給過她任何東西,不光如此,還一直都在從她身上索取——自由、快樂,還有孩子,簡直數不勝數。如果身邊出現一個男人,能給她想要的東西,她當然會視我為障礙。”

直到被刺,前島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才是整個詭計裏的一個棋子。他被學生利用,也同時被妻子利用,有人要取他的性命這件事可以被身邊的人利用使他幡然醒悟,不作為的性格傷害了太多太多的人。所以他不能死,這樣他就不能償還對妻子的虧欠了,自己的死並不會給裕美子任何好處甚至會為她帶來牢獄之災,反不如活下來正正當當和其離婚,還給她快樂自由。這是主人公少有的,做了一次,堅決的決定。

然而“這次放學後休息的時間會很長了”,誰也不知道他是否從這次被裕美子的新情人兼經理的芹澤的襲擊下生還。

《放學後》讀後感 篇八

《消逝的放學路上》這篇文章也帶我回到了童年上學時的情景,那些都是回憶了,裏面有快樂,有留戀,有遺憾,有懷念!有親情、有鄉情、有友情更有真情!放學路上的快樂,有那麼多小夥伴的影子,現在三十而立之年的我們還有多少人記得那故鄉的影子。

那小巷裏一聲聲的呼喚,是否還烙在我們的心上,那故去的親人(奶奶),那些真切的關懷,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回報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成為歷史。也為人生的路上留下了一份遺憾。故留此文做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