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讀書筆記 閲讀(6.19K)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 篇一

清麗的故事勾勒憂傷,只留下絲絲寂寥,往事如煙,半入流水,半入塵埃。我打開《邊城·湘形散記》,在墨香中我彷彿聽到了軟軟的歌聲,輕輕淡淡沉澱入風,長長久久泯滅不散。

沈從文的文章樸素出塵,故事情節不轟轟烈烈,也不驚心動魄,但他的文字中融有一種淺淺的清麗,讓人聯想到春天微醉的暖風,夏日的一抹淡雲,純潔清澈晶瑩美好的雨露,似真似幻朦朧紛飛的螢火。在他的筆下,一個湘西的世外桃源在我的眼前展開,林賢治説沈從文的文章有一種詩意的語言,一種鮮明的南方情調,我以為他的文章中還藏匿着三分執着,三分寂寞,輕聲述説。

最深沉熱烈的情感在最簡單純淨的文字中若隱若現,沈從文用他自己的語言描述着最悲傷的童話,最細緻纏綿的情愫以及翠翠錯過的最美好的韶華。

文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單純可愛深深的牽動了我的心。她渴望幸福,對未來抱着美好的幻想及渴望對生活懷有深深的熱愛,她不通人情世故,卻憑着一顆美好的真摯的心打動了兩兄弟,她懵懂善良,卻在不斷地成長,在孤獨寂寥中終於對儺送暗生情愫,可時光總是這樣弄人,陰陽差錯中,卻造就一份悲傷,一絲苦澀,驀然回首,卻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那人早已不在,原地只剩下了連綿不斷,青色的寂寞與憂傷。

沈從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翠翠的清澈透明的性格以及情竇初開的羞澀她的愛情悲劇令人心疼到了最後,竟孑然一身,只有痴痴地等待着,荒蕪了歲月,一個又一個的春夏秋冬。剛看完時,總感覺心中像缺了一塊,不由得想到了李煜的一句詩:“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三個端午節就是翠翠的三場迷離的夢,濃縮了三位少年美好的情,他用淡淡的文字為翠翠織出一場沒有結局,青澀傷感的夢,結尾一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給我留下了惆悵與回味,我也隱隱的期盼着,翠翠能夠等到屬於她的幸福,那個能夠守護她一生的人。

在洗盡鉛華,褪去繁華的歲月中,我又打開了《邊城·湘形散記》感受着書中人物的每一份歡欣與疼痛。耳邊彷彿又傳來了那清清的歌聲,在風中泯滅不散,寂寞依舊。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 篇二

讀完《湘行散記》,歷史的感悟從我的心底靜靜流淌而過。文學雖如水,過而無痕,卻沉澱下太多太多的歎息……

《湘行散記》描繪的是湘西美景,在這裏,流淌着清澈的河水,響徹着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這裏有愛説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純樸卻淪為妓女的女人。在這裏,你能觀賞古老的西蘭卡普織綿,品嚐美味地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在這裏,你能見識到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感受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一些古老的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還沒有被現代文明社會淹沒到無影無蹤,無處尋覓的地步。

鎮上的老百姓有在沿河居住下來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落在沿河邊的山上,河岸兩邊用竹子搭建而成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

沈從文先生用極為優美、豐富的筆觸勾勒出湘西美景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物是鮮活的,風景是靈動的,事物是立體的。字裏行間,我深深地感受到沈從文先生對生活的熱愛。沈從文先生年少時投身軍隊,隨部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很多苦,閲盡了社會的黑暗與冷漠。然而,苦難的生活並沒有擊垮他,他對生活仍保持着滿腔熱忱。而我們呢,在工作學習中忙忙碌碌,只知道整天叫苦叫累,遇到了一丁點的挫折困難,就做一隻縮頭烏龜,不敢邁出前進的步伐。

忙碌的我們或許忘記了去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所以,我們失去太多太多了。掩卷深思,我們是否得敞開自己的心扉,端正生活態度,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呢?雖然我們相對於漫長的歷史只是毫不起眼的滄海一粟,但是我們是生活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活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 篇三

“孤獨一點,在你缺少一切的時節,你就會發現原來還有一個你自己。”沈從文如是説。在他看來,他的生活與思想皆由孤獨而來。然而這點孤獨,與水不能分開。

幼時,檐溜滴落使他於孤獨中思老;青年時,湯湯流水賦予他豐富的閲歷,擴展了他的想象;再後來,在海的寂寞中他磨練出孤獨心境;在海的廣闊中他陶冶出豁達情操,可以説,他的整個人都是浸滿了水的。

這一點在《湘行散記》中可謂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有了水,便有了船;有了船,便有了人;有了人,也便有了故事。不同的故事中又淌着不同的沅水。《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中的沅水是落着雪結着冰的,是讓人一落水便透心涼的。在《桃園與元洲》中,沅水是載着落花,滿是芳香的,同時又是迷人心目的;於《老伴》在落日黃昏中,水落石出,不復當初,一些記憶便湧上心頭。

讀過沈從文的湘西水,我不由得思考自己的水。談到水,我其實是畏懼的,幼時,大人帶我泛舟白洋澱,我為近距離接觸荷花落入了水中。臨了,還不忘抓上身旁的大人一起落水。長大些,我便陸續聽到諸如水中有很可怕的寄生蟲,有恐怖的海蛇這一類消息,這時,我便用人類總會畏懼未知的東西,這種説法來安慰自己。再後來,即便大人告訴我,我八字全是土,水來土掩,大可不必畏懼那水,我也依舊不能釋懷。

雖然江河湖海及驟雨這些“大”水讓我畏懼,時刻警惕,但“小”水卻是我最喜歡的。若説“大”水能帶走生命,帶來破壞,那麼“小”水便時刻滋養着生命,帶來希望。不提那句婦孺皆知的“潤物細無聲”,還有陶潛的“和澤週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遊氛,天高肅景澈”,春的細雨與秋的露水無一不體現着生命的繁榮,而給人一種雖已殘春但生機不減的希冀之感。與沈從文的深思不同,水於我便只是這些了。對“大”水的畏懼以及對“小”水的喜愛。這便是人與人的不同了,他由水而悟道,我於他處而成仙。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 篇四

《湘行散記》這部散文集,記錄了沈從文故鄉湘西特異的山水景緻和風土人情。他以鄉村中國的眼光表現普通人的命運和質樸的生命形式,較多的繼承了中國古代遊記與筆記的傳統,能夠簡練流暢的寫景敍事,穿插着對往昔的追憶,平和之中自有其動人之處,名篇《箱子巖》、《桃園與沅州》。

湘西的純美一塵不染仿如桃源。陶淵明描繪桃源,亦不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而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就好比看一幅暈着水的淡彩,通篇文字如同淺水一樣地流淌,潤澤着讀者的心。看似毫不用力的塗抹,出來的線條卻清朗通靈;幾乎白描的手法,不雜一絲的議論,不着痕跡地觸動讀者的心絃。

《鴨窠圍的夜》中,“這地方是個長潭的轉折處,兩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頭上長着小小竹子,長年翠色人。這時節兩山只剩餘一抹深黑,賴天空微明為畫出一個輪廓。但在黃昏裏看來如一種奇蹟的,卻是兩岸高處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腳樓。這些房子莫不儼然懸掛在半空中,藉着黃昏的金光,還可以把這些希奇的樓房形體,看得出個大略。”這裏寫到了吊腳樓,它是一種民間建築。美麗的湘西,山奇水異,令人徘徊不忍歸去。而古香古色、建築風格特殊的吊腳樓,更添得山水幾分韻致。在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城,沱江傍城而過,當地人臨河而居,一幢幢吊腳樓,高高低低參差錯落。吊腳樓的一端以河岸為支撐點,另一端則懸在水面,高高的懸柱立於水中作為撐持,充滿着一種力量的美。他將一種普通的民居的生活場景展現在大家面前,一幅山、水、吊腳樓完美結合的圖畫顯現出來。《箱子巖》中還有這樣的描述“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炙成為一個五彩屏障。”

沈從文筆下的巖壁、石窟、碼頭、河道、漁網、船櫓、白帆、落日、雲影、暮色、薄冰……都微微敷了一層閒淡的色彩,悠悠地在宣紙上渲染、行走,畫面澄明、清澈、純稚、簡潔,到處罩着一層冬日裏爐火邊的暖意,就連當地水手的粗野對話,也顯得極具温情和愜意。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散文集代表作之一,版本不只有湘行散記,共有三個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和《新湘行記》。沈從文擅長用極為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山水風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靈現的,宛若現代的桃花源。

從他的文章中讀出了古鎮的文化底藴。古老土家族習俗還有所遺留。在這裏你還能見到古老的西蘭卡普織錦;在這裏你還能品嚐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在這裏你還能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在這裏你還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在這裏有純淨的天空清澈的泉水;在這裏有清新的晨霧和晶瑩的露珠;在這裏有熱情的鄉里人家有活潑精靈的孩子比齊陶淵明的虛擬的世外桃源,多了幾分開放,幾分真實,他們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們純樸真誠熱情,景物靈動俊秀輕靈,宛若走入畫中,但又是那麼真實。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 篇五

我覺得湘行散記對我看得無論是理解程度或者閲讀速度上來説,都是最差的。因為它雖然和白洋澱記事,獵人筆記,都是非常多的小故事。但是白洋澱記事和獵人筆記,都有一個共同的大主題。但是湘行散記沒有很大的主題,都是生活中的瑣事。另外,那些故事都太短了,在我的腦袋裏幾乎沒有一個連貫又長的故事。僅僅只有幾篇故事的確特別精彩的才讓我腦子裏有清晰的記憶。

就從《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説吧,讀完後,當時水手這個職業可不怎麼好,水手和掌舵的人拿着可憐,幾乎沒有的收入,卻幹着艱苦又時時刻刻都有危險的工作,冬日三九天,即便河水寒冷刺骨,在船隻受到危險的情況下,照樣要勇敢地跳下去。行船的時候,船被河水衝上了險灘了,也要頂着波濤洶湧的河水保護那弱小的小船。即使天天都有可能遇到這種突發的危險情況,水手們也每天只能領到幾乎沒有的工資,年齡最小的水手更慘,是別人工資的五分之一,八分之一。雖然工資只有可憐的一丁點兒,也並沒有喪失水手本有的勇敢和樸實,而吊腳樓上婦女,可能是由於家庭生計的問題,可能是由於那個舊社會的黑暗,淪落成為了一名妓女,卻依然有着她們本有的質樸和可愛。

在雲南,這是一個戰火燃燒不到的地方,所以那裏的人們都比較¨¨¨額不知道怎麼形容。總之生活得很有滋有味。但那裏的人們理想很小。

湘行散記是沈先生外出十六年,歸來照顧老母親途中的所見所感。體現了沈老先生對於當時社會基層人民的描述,和對那方水土,和那個地方上的人的愛。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 篇六

沈從文於1934年因母病回故鄉湘西,一路上他用充滿温情的語言書寫了那個年代故鄉的山水、風情,於是便有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透着空明與澄澈的《湘行散記》。在他的書裏,在我的眼裏,一切的景、物、人、事無不使人的內心柔和、温暖、感動。

沈從文的老家鳳凰位於沅水中游,他從小在這兒長大,十六歲起隨軍隊輾轉於川黔湘邊境,因而一提筆,那朗然入目的山川景色便躍然紙上,“全河是大石頭,水卻平平的,深不可測。石頭上全是細草,綠得如翠玉,上面蓋了雪。船正在這左右是石頭的河中行走,實在讓人感到妙不可言。”“吊腳樓尤其使人驚訝,高矗兩岸,真是奇蹟……到這樣地方,使人太感動了”……他的文筆勝於丹青,如水般流淌而過,一幅幅沅水兩岸的秀美圖景便被勾勒出來,勾起了我對湘西的嚮往。

然而,他的筆墨更多地卻落在了那些質樸而可愛的人們身上。《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中,朋友是個愛玩字畫也愛説野話的人,是個懂人情、有趣味的旅館主人。沈從文離開時,天落着雪,那大雪茫茫的清晨,天剛剛白,他就這麼從熱被裏鑽出沿岸追了三里路趕來送行。“一路復興,一路復興。”那麼嚷着,於是他同豹子一樣,一縱又上了岸,船就開了。如此情義,令人動容之至,若是放到現在,怕也只是躺在牀上隨便發條“一路順風”的短信而已吧。想起《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婦人在吊腳樓窗口向河下人鋭聲叫道:“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來——”幽怨之至。而那水手呢,雖然或許正在急水灘頭趴伏到石頭上拉船,一定卻記憶着吊腳樓婦人的一切,心中感覺十分温暖。在沈從文筆下,還有那些有了酒喝就興高采烈、行船如飛的純樸船伕,那些“黑臉黑手腳”的挖煤漢子,那些看到龍船比賽就高興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氣的青年軍官,乃至於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組成了沅水兩岸特有的鄉野人文景象。

有關他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的故事,讀來似乎平常、卻又那麼撼人心魄。沈從文對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山峻嶺間的鄉野人民懷着些許同情,看到麻陽人生意慘淡,便為地方經濟感到擔心。然而更多地,卻是感動和尊敬的愛。“我先前一時不還提到過這些人可憐的生、無所為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他感動於“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分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感動於“不管怎麼樣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而應有的一切努力”,於是對於人生,對於愛憎,彷彿全然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為受難者了。這時節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沈從文年少即投身行伍,加入了輾轉流動的土著部隊,吃過苦,也閲盡了社會的黑暗,然而他對生活還是如此熱愛,“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麼渣滓,透明燭照,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麼愛着,十分温暖的愛着!”願我們也能像從文先生那樣,帶着對生命、對歷史的感悟,對生活那麼温暖地愛着。

潺潺流水,不及在溪邊讀一本書;遊戲的通關,不及在書中尋找那寶藏的鑰匙;聽一首流行歌曲,不及書頁翻開的聲音。一切都是那麼恬靜、美好。有如在墨香、文字中遨遊。

翻開《湘行散記》,周圍的一切彷彿就靜了下來,留下的只有書中人物的話語與他們的動作。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 篇七

隨手翻開《湘行散記》,便被沈從文先生構建的亦真亦幻、淳樸美好的湘西世界吸引。這部散文集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是1934年作者回故鄉時所作的遊記。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黑暗的時光中,《湘行散記》依然能繁花盡開、向陽而生,令人驚歎。

文章的字裏行間都是“花”,是盛開的向日葵,是永遠保持的一種向上的姿態。文字中氤氲着煙火氣、草木香和書卷氣,令人初讀時便心生愉悦。清新易懂的筆觸中,透出沈從文先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一顆赤子之心;幾筆傳神的描寫,便將湘西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展現在每一位讀者眼前。且看《桃源與沅州》中的這一段:“那種黛色無際的崖石,那種一叢叢幽香炫目的奇葩,那種小小回旋的溪流,合成一個如何不可言説迷人心目的聖境!”寥寥幾筆,這桃源仙境的美麗便溢了出來。

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開滿了“花”,是傲骨不屈的梅花,是品格堅韌的象徵。纖手老頭兒對生活的努力執着、拉船人對生命的忠實莊嚴、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的豪邁豁達等人物身上的頑強品質是令人讚歎崇敬的。有人説魯迅先生的文章特點是“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人”,而沈從文先生又未嘗不是呢?在沈從文先生所塑造的人物身上能看到他的優秀品格與志向、期望,藴含着對黑暗社會的思考和不滿,以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歌德曾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在與沈從文先生的交談中,我彷彿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人:性情率真、喜歡字畫、對湘西有着無限眷戀和熱愛、身上不乏勞動人民勤勞的影子。看着沈從文先生,我很好奇:“在那如此黑暗的年代,湘西人民為何還能保持如此樂觀的心態生活?”沈從文先生深邃的眼睛似乎眨了眨,透出智者的光芒,他説:“因為他們身上有着勞動人民頑強的品格,有着屬於中華兒女的那份堅韌不拔!”是啊,這些美好的品格多麼難得,多麼需要新時代人們學習傳承!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 篇八

讀《湘行散記》,我感受到對歷史的感悟靜靜流淌而過。文字雖如水,過兒無痕,卻沉澱下了,太多歎息。

書中描寫的背景是湘西。在這裏有流淌着的清澈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説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純樸卻淪為妓女的婦女;在這裏你還能見到古老的西蘭卡普織錦;品嚐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見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還沒有被現代文明迅速地淹沒到無處尋覓蹤跡的地步。鎮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沈老先生真是擅長用極為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立體的。

字裏行間,我能夠感覺到沈老先生那份熱愛生活的情感。沈先生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閲盡了社會的黑暗。然而他對生活還是如此熱愛。而我們呢,天天在工作學習中忙忙碌碌,只知道叫苦叫累,我們或許忘記了去發現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失去了太多。因此我們得端正生活態度,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敞開自己的心靈,雖然我們對於漫長的歷史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活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逐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