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實用文精選>

課題研究工作方案【精品多篇】

實用文精選 閲讀(1.13W)

課題研究工作方案【精品多篇】

課題研究工作方案 篇一

一、課題名稱:

國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

二、課題的背景

針對當前國際國內教育現狀,我們要“科教興國”,就必須對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要改革和創新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不斷學習和理解新的教學理念,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用人才。如何做到《課標》要求的“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何從學生的現狀出發,自主性地活用教材,創造性地編排教學?如何通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促進學生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達到“求知者有知,有知者樂知”的效果,從而培養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若要落實《課標》精神,就必須在此背景下進行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與拓展,注意與其它學科進行適當的相互滲透,以改變傳統的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9B教材中,學生認識了很多世界偉人。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時代造就英雄”這句話的內涵,我特意選了關於偉人毛澤東和航天英雄楊利偉的記錄片作為視聽材料,學生的讀後感告訴我,他們已經認識到:在社會上,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2、“任務型”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以活動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決定了教師在授課時必須創設生動而逼真的場景,使用多種教學媒體。

《課標》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以人為本,理論聯繫實際。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考慮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和諧、有創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牛津國中英語》教材的一大亮點在於“以話題為單元,以課題為模塊”,頗具創意。最重要的是迎合了學生的心理。學生在不同的話題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也應了一句電影台詞,“這就是生活!”例如,在9A的一模塊Gettingalongwithothers中,學生可以通過星座和顏色判斷自己和別人的性格,而在第三個話題單元,又可以和同學互相傾訴自己的煩惱,產生共鳴。教材給予的,不正是學生們所需要的嗎?

3、由傳統的面授教學轉變到遠距離支助學生自主學習,向以學生、多媒體學習材料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師充分利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努力實現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珠聯璧合,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優化課堂教學方式。

在閲讀課和語法課中,我嘗試着運用這種方式,效果顯著。例如,在講解Unit6Acharitywalk(8B)時,我讓學生自行探究“計劃活動---籌備活動---活動途中---活動效果”一整套活動過程。很多學生提出了值得反思的話題:1)如何真正體現團隊精神(teamspirit)?2)樂施會真的能二天二夜不睡覺並跑完全程嗎?3)毅行者後援團(supportteam)有必要存在嗎?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究,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學生通過思考,展示出不同的個性,表達獨有的見解。

4、創造性地實施評價方式。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的評價應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通過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建立自信,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分工明確、探究討論、自我評價和交流評價。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英語課程的評價應遵從如下原則:1)評價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的重要意義,並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2)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髮展的作用。為了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應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實現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形成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通過反覆試驗,摸索出一套公正的、科學的、便於操作的評價程序。3)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4)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新課標要落實到教學上,教師必須首先改變教學思想,同時,應在教學方式上產生一系列變革,由此形成新的國中英語教學理論,“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反之,這項研究將發展我們的英語教學理論,量化教與學的方式。

新課程的研究需要結合教育學、心理學,幫助教師理解和控制教學過程,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有目標地繼承和吸收有價值的傳統教學方法,培養活力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幫助學生形成適合的學習策略和能力,“於實踐中見課標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對於中國學生來説,英語就是一門外語。語言需要環境與氛圍,我們不能把它單獨地割裂開來學習。有人説,如果我們的學生在英、美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國學習十年獲得的英語知識更多,口語更地道。筆者想説,語言應該生長在語境的土壤裏,情景是語言的生長點,活動是語言的載體。因此,我們應想方設法為英語教學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能夠置身其中,用英語思維,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進行語言實踐。在做中學,學中用,真正實現英語的價值。

2、改變教師以課本為本,拓寬豐富教學內容,追求學科體系的開放性和思維的多向性。《課標》提出,“英語課程要有利於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因此,英語課程必須具有選擇性。而課程的多樣化是實現課程可選擇性的基礎。英語課程既關注社會的需求,也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探討中學英語教學方式變革的過程中,要善於利用各種資源,如英文報刊、雜誌、英語教學軟件、廣播、電視英語教學節目、英語教學資源庫、國際互聯網等。

3、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課標》在學生觀上的體現上有兩大特色:第一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指出“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的餘地和發展個性的空間。”第二是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在教學方式變革的實踐中,新的教師觀和學生觀得到展現,課堂煥然一新。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變英語教師(teacher)為英語教育工作者(educator),做一個教育教學上的組織者(organizer)、設計者(designer)和指導者(instructor),變以老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動為中心。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4、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

評價方式多元化,讓學生家長、同學及學生自己參與評價,尤其是學生的自我評價更重要,學生對於自我有着更全面的認識。當結束一個任務後,讓學生自我分析一下,從各個方面對自己進行反思,使他們在反思中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真正地將“學會學習”落到實處。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要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書面測試、口試、作業分析、課堂教學觀察、課後對學生進行訪談等。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對本校教師與學生英語教學方式的現狀及期望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制訂實施新的教學方式的方案。

2、測試法

運用測試法,對學生進行英語口筆頭運用能力的測試。

3、試驗法

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運用試驗法在部分班級進行試驗。

4、案例研究法

對試驗各個案例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去粗取精,級全面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5、典型經驗總結法

對試驗個案及研究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歸納總結,撰寫成有價值的試驗報告、個案報告、調查分析報告、經驗總結、論文、結題總結。

五、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在課題實施的的每個月、每節課的備課過程中,要不定期反覆研讀《國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郭躍進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

20xx年11月:第1章第一節——第2章第四節

20xx年12月:第2章第五節——第3章第五節

20xx年1月:第4章第一節——第5章第二節

20xx年2月:第5章第三節——第7章第四節

20xx年3月:第8章第一節——第9章第二節

20xx年4月:第9章第三節——第11章第三節

六、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在研讀的過程中,自20xx年11月起至20xx年10月的每個月針對這些書籍,撰寫讀書筆記、課例分析。具體以所學所獲為主要內容,側重於對教學的啟發和感悟以及對實踐的指導性內容。20xx年1月完成讀書筆記一篇;20xx年2月完成課例分析一篇;20xx年10月完成課例分析一篇。

七、課題的實施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1)

認真學習國內外探究式學習的理論與《英語新課程標準》,更新觀念,形成研究方案的總體框架。選題,進行課題背景分析,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二)實施研究階段(20xx.11——20xx.9)

按計劃實施實驗方案,收集有關數據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評價實驗效果,及時修改實施方案,進行階段性總結。

(三)總結階段(20xx.10)

總結實驗成果,進行實驗自我評價,寫好總結報告,形成探究式學習研究課題實踐與理論體系。

八、課題實驗成果表達形式

本課題於20xx年10月實驗結束時,預期產生以下一些成果:

1、《國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課題經得起實踐的驗證。

2、有關於《國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這方面的案例、感悟等來展示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工作方案 篇二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學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研、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為“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並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2、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營造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3、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以備課組為單位,組織構建研究團隊,開展研究。備課組長要做好引領工作,教師個人要單獨申報一項小課題進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並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事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

四、實施流程

1、選題。填寫《小課題研究方案》(附件一)。學科組(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閲、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2、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向教科室提交《中學小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教科室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不合格的,須重新選題、申報,直至完成立項。

3、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科室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4、結題(中期小結)。程序是:(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教科室;(3)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5、成果鑑定與推介。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並納入學期量化考核,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不斷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閲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説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六、小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李居濤

副組長:劉甲田

成員:孫晉斌張會侯成峯趙炎馬強趙雪梅

課題實施方案 篇三

一、課題名稱:___

二、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培育一所好學校,必須培育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教職工隊伍。如果把一所好學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廈,那麼,優秀教師就是支撐起這座大廈的棟樑。名教師是優秀教師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重要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之一。單單一個名教師,也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可是,對於一所好學校來説,名教師就是教職工隊伍的引領者。所以,在新課程改革高潮漸起的今日,各個學校都重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對優秀教師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師和優秀教師,並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發揮模範引領帶動作用,是擺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國內外研究同一研究領域的概況

關於名教師,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尤其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名教師的內涵、名教師教師的思想品德、現代教育觀念、法律意識、知識結構、基本技能、良好心態、外在形象、教學藝術、教育科研、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不少學者進行了專門的探索與研究,並出版了《優秀教師全書》、《新課程優秀教師管理實用手冊》等專著。美國學者還專門研究了“美國成功教師的五個標準”、“成功教師的15條特徵”、“成功教師八要素”等,對指導中國小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走向成功發揮了重大作用。

關於學校優秀教師與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關係研究,國內外也有所關注,但並不是很多。如有的學者從教師專業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關係出發,強調從以往關注教師的自治和個人發展,轉而強調名教師與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發展的同伴互助、引領示範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進取的夥伴關係,以使雙向學習,在此基礎上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對話、溝通、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經過互動彼此支持,以減少教師由於孤立而導致的自發行為,從教師作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動。

2、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1)有利於建設研究型學校,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有利於完善教師評價體系,激勵教師自強不息,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完美的教育人生。

(3)有利於加強學校教師伍建設,推動學校管理改革,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

四、課題研究的資料及預期目標

(一)課題研究的資料

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的資料是“名師與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名師的成長環境、培養途徑、作用與效益、與教師隊伍成長之間聯繫等方面為主要研究對象,貼近名教師的工作實踐和成長心路歷程,探索名教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的主力軍與引領者作用,並且結合這個課題,研究發揮名教師作用的`途徑與策略。

(二)預期目標

認真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逐步探索出一條有利於名教師的成長、充分發揮名教師的模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的教職工隊伍管理評價體系,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在逐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分階段構成研究成果,最終構成《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論文獲報告。

五、《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總召集人:李國偉,主要負責宏觀調控和行政指導統籌、全程跟蹤課題研究。

課題組長:楊建濤。具體主持課題研究,總體構思、設計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步驟、研究方法,協調組織不一樣階段研究工作,彙集研究經驗,並最終構成研究成果。

副組長:虎二偉。負責本課題與學校整體教科研發展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和評價工作。

副組長:劉二定。負責組織課題研究,處理研究材料,進行研究指導。

課題組成員:劉法憲、楊春霞、魏麗霞、楊炎秋、張喜風、李世紅。負責子課題研究管理、實踐研究、資料蒐集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20__年5月——20__年5月。

1、20__年5月——20__年8月開題階段:申報課題,由上報上級科研主管部門備案,並通報學校教科室,由學校教科室牽頭,課題負責人確定實驗小組人員,明確人員職責分工。研討課題實驗方案,做好前期研究準備工作。

2、20__年9月——20__年12月為第二期研究階段:在此實驗研究階段,主要研究名教師的培養途徑成長環境與教師隊伍建設之間的聯繫。

3、20__年1月——20__年5月為課題第三實驗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研究和總結名教師在教師隊伍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學校在名教師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創新成果,彙集資料,優秀課例成果彙報。總結研究成果,彙編資料,完善研究報告。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有:

1、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供給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針對調查中瞭解到的名教師的學習、生活、工作現狀,廣泛收集和查閲有關資料,收集國內已有的影響名教師成長的各種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經驗,對其進行分析歸類,為研究供給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3、個案研究法。選取不一樣層次的優秀教師工作實踐成長經歷作個案研究。

4、經驗總結法。廣泛收集和總結各學科各年級優秀教師影響個人成長的各種因素並進行歸納整理。

5、行動研究法。邊實踐邊研究,循序漸進,不斷反思,不斷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師培養策略

七、《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課題網絡,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制度。

2、由課題組組長負責開展活動,組員之間結成研究夥伴,定期彙報、交流。每月月底舉行課題組長例會,經常對課題進行階段性分析,並指導下階段工作。

3、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工作實行不定期檢查,並進行階段性工作彙報和總結,校行政進行監督和管理。

4、籌集經費,保證本課題各項研究工作正常開展。

5、與上級教科室領導多聯繫,及時彙報課題研究進展,確保課題紮實地有成效地開展。

課題研究工作方案 篇四

一。課題的提出背景

1、時代的呼喚。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均提到了“培養學生的勇於創新的精神”。江澤民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既是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需要,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的需要,同時也給中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2、體現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課程目標》“表達與交流”要求“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將創新思維引入作文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靈感,迸發創新的火花,產生優秀的佳作。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3、改變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的需要。

近幾年來,大學聯考作文大多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現,這種作文形式新、約束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才能,展現個性的廣闊天地,便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符合新課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與方向。

但是,歸納學生的材料作文寫作,主要存在“四大難”。(1)腦袋空空,尋找素材難。(2)假話連篇,抒寫真情難。(3)題材老舊,標新立異難。(4)語言貧乏,準確表達難。

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1)認識模糊,訓練不到位。很少有教師從課堂教學到批改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的訓練。(2)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得分捷徑。因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及老師的作文訓練是以應試為中心的,許多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再強調立意、選材、結構、謀篇,不再要求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而是片面追求得分捷徑。(3)觀念滯後,重視不夠。綜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大學聯考作文試題,都有材料作文。正因為它是一種新生事物,好些人困於傳統的觀念一時還轉不過彎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去好好地研究它、也不去對學生進行很好的訓練,從而導致作文教學與實際需要的脱軌。(4)課程資源配置嚴重不足。

二、研究目標

1、探索語文高中作文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優化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作文能力。

2、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3、提升學生作文素質和語文教學成績,進而形成語文教育的特色,推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

三、研究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學生是本研究一切活動的參與主體,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作為個體的獨立人格與特點,來展開實驗。自主在本實驗中即是出發點又是歸宿,在實驗過程中必須把學生的主體性貫穿始終,只有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發展。

2、實踐性原則:研究學生創新能力教學的各種途徑與方法,都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實踐活動來體現。實踐是認識與發展的基礎,因此,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活動設計的實踐性,為主體的有效參與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

3、開放性原則:教育教學內容、形式、方法、評價開放,應是本研究遵循的原則。內容的開放,有利於教育綜合信息的整合,更適應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需要;形式的開放,有效地拓寬教育的範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方法的開放,有利於激活思維,使策略運用準確到位,促進實踐的深入實施;評價的開放,有利於多元化評價機制的形成,推動課題的實施。

四、研究內容

根據自己多年帶高三的工作實際和畢業班的學生需求,我將自己的課題研究內容定位為“創新寫作實驗與研究”的子課題“學會寫新材料作文”。

五、研究步驟

1、研究週期:四年(20xx年3月——20xx年9月)

2、研究步驟:

分三個階段展開研究: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3——20xx.9)

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尤其是新課改相關的理論與作文教育理論。利用圖書室、互聯網、自訂(購)的報刊雜誌(書籍)學習,不斷開闊知識視野,豐富理論水平。

在學生中進行作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為課題提供重要依據。

確定自己子課題的研究方向為“高三學生如何寫新材料作文”。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9——20xx.6)

具體研究分三步走:

1、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20xx.9——20xx.9)

2、積累作文寫作素材。(20xx.9——20xx.9)

3、合理安排文章結構。(20xx.9——20xx.6)

任務及措施:

(1)總結個人課題研究得失,並圍繞本課題研究的意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理論支撐、原則方法、研究過程以及預期成果等,與課題組其他成員展開討論,反覆論證修改形成深化研究的新的課題方案。

(2)按方案組織開展課題研究並收集有關材料。

(3)根據效果調整或完善課題研究。

(4)總結階段性成果。

第三階段(20xx.6—20xx.9)

整合有關資料,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結題。

六、研究方法

本課題是一項具有探索性、理論性、實踐性、針對性和時代性的研究,因此在研究中採用了多種研究方法。

1、在研究前,採用文獻法,查閲了大量先進理論、他人研究成果,並認真學習、分析和研究,吸收其精華。

2、在研究中,採用問卷調查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綜合法(理解、闡釋、反思、體驗、感悟等)等方法。

3、在研究後,採用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研究效果調查法等。

具體培養學生創新作文的途徑:

第一、指導學生走進生活,走向自然,以積累創新素材。

第二、開展藝術欣賞,以感悟創新之美。

第三、輕鬆作文,以營造創新氛圍。

第四、寫想象作文,以便獲取創新靈感。

第五、打破思維定勢,以便掌握創新方法。

第六、作文指導和評點側重命題、選材、結構、語言,以體驗創新樂趣。

七、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1.20xx年10月擬完成《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教學觀摩課的錄製,做好課後反思及教學案例分析。

2.20xx年10月擬完成有關材料作文寫作技巧方面指導論文2篇。

3.20xx年1月前指導學生參加中語會“創新杯”作文競賽,獲獎學生在10人次以上。

課題研究工作方案 篇五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研組和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學、教研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我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以小見大,實實在在,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為“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並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一)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三)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以教師個人為主申報進行小課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和教育實踐的校本科研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伴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原則上,從上一學年的“智慧項目”中擇優轉化,即把有一定實踐積累的“智慧項目”改為課題,進行深化研究。

四、小課題研究的途徑

小課題研究常常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個人為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研究。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們可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需要和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不同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個性化的結論。

五、實施流程

(一)選題。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閲、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該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二)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學校教科室組織力量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

(三)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教研處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四)結題(包括中期小結)。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小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鑑定彙報會(週期屬於一學年的,要開展中期成果鑑定彙報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結題程序為:(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科室;(3)學校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五)成果鑑定與推介。結題後,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六、課題管理

(一)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二)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三)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閲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四)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説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七、教師小課題研究技術評審組

(一)領導組

組長:邵健勝

副組長:朱曉仙

組員:丁少劍朱敏燕葛俊佳王玉婷鮑佳樂徐子華

教師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職責:

負責規劃、計劃、督導教師開展小課題行動研究。中期進行檢查指導;最後進行小課題鑑定評審工作。

(二)指導組

組長:丁少劍

副組長:朱敏燕

成員:胡旭亮莫燕君謝雲鶴

負責組織教師學習小課題實施方案,幫助教師選題,實驗過程督導檢查評價指導等具體指導工作。

八、其他

(一)小課題成果按照具體等級在教師個人年度中加分。

(二)教科室將優先考慮將優秀的校級小課題培育成市級及以上課題。

(三)教科室定期對校級小課題的材料進行整理歸檔。

課題實施方案 篇六

一、課題的提出

1、課題提出的背景

《新課標》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本事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而學生的有效預習則是落實這一目標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學會掌握新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長久以來我們發現學生的課前預習雖然每一天都在進行着,可是收效甚微,沒有到達預習的真正目的,是“偽預習”。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説培養學習本事和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造成學生不求甚解、敷衍應付,逐漸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學生有效預習”的落實,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舉足輕重,值得探討和研究。

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提出“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後教”。先學也就是預習,自主學習,後教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點撥、拔高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取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知識的本事。

反思多年的英語教學,發現大多數學生並沒有預習的習慣,更談不上有效性預習。教師如何有效地設計出不一樣的預習任務?如何根據教學任務的不一樣來把握預習的側重點?什麼樣的課前預習最有效?等等,這些都是我一向在思索的問題,也是本課題要研究的資料和意義所在。

2、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實用價值

經過研究,找出影響國中生養成預習習慣的原因有哪些,從而因材施教,對症下藥,進而探索出一些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方法和策略,保證課前預習活動的有效進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課題名稱的界定

預習的有效性是指學生在教師講課前自學教師要教授的新課的資料。國中英語自主有效性預習習慣的培養與反思研究將着力探究從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方法措施、預習效果等方面去培養學生的預習效率,並從實踐中反思學生自主預習習慣培養中的策略、效果、科學性等。

二、指導思想

1、《新課程標準》倡導:預習是學習個體的一種獨立的探索活憑藉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學習方法自主探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的信心,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預習不再是單純為掌握知識和技能而設置的學習活動,而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發展得更好。

2、認知建構主義有關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地在頭腦中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的過程。預習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對新課的主要資料和學習重點有個大致的瞭解,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就能對新知識有似曾相識的印象,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3、“授之一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指導學生預習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自學本事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預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目標

1、經過有效預習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自我的思想自我的思維進入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2、指導不一樣的學生制定不一樣的預習方案,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指導學生多角度預習,拓展思維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評價的本事,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四、研究資料

1、調查國中生英語課前預習的現狀。

2、分析國中生英語課前預習效率不高的原因。

3、研究適合國中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預習方法。

4、探索培養國中生養成有效性預習習慣的策略和途徑並付諸實踐。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學習有關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調整研究方案。

2、訪問調查法:經過訪問學生和教師、採用向學生問卷調查,瞭解學生預習現狀及存在問題。

3、行動研究法:對於所採取的策略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使所採取的方法更科學、合理、有效。

4、個案研究法:對於研究中出現的特殊學生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

5、比較分析法:對研究對象定期檢測及時對取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問題並予以解決,不斷完善研究方案

6、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採取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研究策略,紮紮實實地做好研究工作,根據研究實踐所供給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

六、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__.12—__.1)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養並積累資料,以先進的理論支撐課題的研究。

2、調查分析現狀,初擬實施方案。

依據課題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瞭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本事,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構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預設出有效預習培養方案。

(二)實施階段(__.2—__.5)

實施課題研究,此階段我主要立足於日常課堂教學,探索提高學生預習本事策略與模式的研究。

1、指導學生預習,嘗試建立適合學生預習的方案。

2、做好課前預習效果的檢查與監督,組織學生進行預習方法的展示與交流,激發學生預習的進取性。

3、做好案例研究,並不斷調整不一樣基礎的學生的預習方案。

4、不斷調整研究方案,探索適合學生有效性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逐步養成自覺進行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三)總結階段(__.5―__.6)

1、整理研究過程中的資料,撰寫課題總結報告。

2、修改課題研究教學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

3、申報課題結題,並在教學中進行推廣應用。

七、預期成果

1、探索出適合國中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預習方法,並付諸教學實踐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2、培養學生逐步養成自覺進行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為其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八、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學校高度重視

我校高度重視教研活動,異常注重教師的微型課題研究,盡全力給予課題研究者指導和幫忙。

2、學校資源豐富

我校圖書館、備課室、網絡教室儲存很多關於教育教學研究方面的資料,能為本課題研究供給優質的資源。

3、課題負責人理論和實踐功底紮實

本人工作認真負責,深入教學一線,刻苦鑽研,不斷學習提高自我。

課題研究工作方案 篇七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本課題的核心概念:國小生自主學習習慣

我認為國小生“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下,學生髮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並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從而獲取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2、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權威式的教學關係,不是讓學生在教師、家長的壓力下學習,而是自主地、主動地去學習,以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的學習局而,把學生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1、課題研究的內容:

1、培養國小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1)從小培養閲讀習慣

(2)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培養常用工具書的習慣。

(4)培養學生有效的預習的習慣

(5)培養學生善做自主學習筆記的習慣。

(6)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勇於追根究底的習慣。

(7)認真複習、獨立自主的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

2、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與方法的培養和指導。

(1)掌握方法,鼓勵閲讀

(2)優化課堂結構,減輕課業負擔

(3)提出要求,自主探索

(4)、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培養學生在親歷活動中養成學習的習慣

(6)、要發揮表揚的功效

2、擬定步驟:

1、現狀調查及分析(20xx.3——20xx.4)

2、擬定可行性措施(20xx.4——20xx.5)

3、可行性措施的實施(20xx.6——20xx.9)

4、效果調查與分析(教學案例分析)(20xx.10)

5、研究總結(撰寫結題報告20xx.11)

3、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採用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和學生座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調查。

2、行動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及時積累,積極思考、研究,邊研究邊實踐,促進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3、經驗總結法:採用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和學生座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調查,與第一次調查進行比對,得出研究效果。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研究過程中完成一定量的讀書筆記。與同事溝通,及時交流研究進展信息和學習、研究體會。

為了很好的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在完成日常教學及其他工作之餘,抽取一定的時間閲讀一些教育理論書籍。

1、所讀書目:

·《學生兵法。做自主學習的主宰》歐陽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學出版社

《全新正版。走進杜郎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崔其升,謝金國中國林業出版社

相關的期刊篇目

2、閲讀設想:

從即日開始至20xx年10月期間,每天在工作之餘,抽取40—60分鐘的時間完成預設的讀書量。

3、具體時間安排:

完成《學生兵法。做自主學習的主宰》閲讀的時間為20xx.3—20xx.6

完成《全新正版。走進杜郎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閲讀的時間為20xx.4—20xx.7

完成相關的期刊篇目的閲讀時間為20xx.9—20xx.10期間的適宜時間。

四、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

2、《學生兵法。做自主學習的主宰》歐陽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學出版社

3、《全新正版。走進杜郎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崔其升,謝金國中國林業出版社

4、每天讀書30分鐘,每月寫三篇讀書筆記

五、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20xx年6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20xx年10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六、申請結題

20xx年11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研究結果以論文或報告的方式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