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實用文精選>

國小心理健康課程説課稿【精品多篇】

實用文精選 閲讀(2.77W)

國小心理健康課程説課稿【精品多篇】

國小心理健康課程説課稿 篇一

一、內容及學情分析:

大多數國小生從小嬌生慣養,刁蠻任性但他們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在情緒特徵上表現為好衝動、不穩動、極端化等特點。對自己的不良情緒表現缺乏深刻地認識,也不善於調適自己的情緒。因此,教學內容應致力於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調節他們不良的心態,讓他們保持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另外,任何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挫折,在挫折面前保持自己陽光的心態也是一種能力,而且這種能力將使學生受用一生。本節課讓學生在感受﹑體驗中去嘗試轉換角度,用積極的心態來改變情緒。關鍵在於學生在體驗中有收穫,並鼓勵學生將其作為一種人生態度,

二﹑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夠在欣賞﹑感受﹑體驗﹑嘗試﹑享受幾個環節中,積極參與活動,嘗試在事件不變的情況下,轉變認知角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從而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鼓勵學生在以後學習﹑生活中堅持操作,以便形成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意義,嘗試在事件不變的情況下,轉變認知角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

難點:結合自身情緒體驗,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尋求控制、調適情緒的方法,在感受﹑體驗中去嘗試轉換角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四、教學方法

為了有效地開展活動,我在教學中採取了多種活動形式:情境遊戲、、情境模擬、討論溝通、行為訓練等。本課的設計旨在以“活動”、“體驗”為主要教學因素,指導學生如何面對煩惱,找到調整情緒的妙方,學會笑對人生。整個過程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力求學生自悟自得,體現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學會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煩惱時能夠自我調節、自我疏導,甚至自我渲泄,以達到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

依據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真正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學活動才能夠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與道德認識。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流程:

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五個板塊:

(一)遊戲導入

1.搶凳子游戲:

2.遊戲結束,採訪一些同學,聽聽他們在遊戲中的感受。

3.小結。

(以國小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導入新課既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人人蔘與到學習活動中,同時通過遊戲使學生體驗自己的情緒變化,以便為下一步情緒輔導奠定基礎。)

(二)感受轉角

⒈、講述漫畫

有個老太太,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傘,二兒子開洗染店。老太太每天都愁眉苦臉,晴天的時候,她想到那個買雨傘的兒子,下雨的時候,她想到她那個開洗染店的兒子,所以不管是晴天還是下雨她都不快樂。

有位智者看到老太太整天愁眉不展的樣子,就來出主意説:“只要換個想法便可:晴天,想開洗染店的兒子生意很好,很高興;雨天,就想賣傘的兒子生意不錯,也很高興。於是老太太每天都很開心。

⒉、問題設計:

①天氣變了嗎?

②兩個兒子的工作改變了嗎?

③老太太的心情改變是因為什麼呢?

⒊、引導學生回答:看事情的角度發生了變化

⒋、引導學生明確:用轉換角度的方法,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事物,就能改變我們的情緒,讓我們轉憂為喜。

(以一個通俗易懂且意義深遠的漫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出本文主題。)

(三)、欣賞轉角:

請同學們看下面一個小故事(教師打開幻燈片1)

案例1:據説在推銷員中流傳着這樣一個小故事,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第一個推銷員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地説:“這些人都習慣打赤腳,怎麼能買我們皮鞋呢!於是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鞋穿,看來皮鞋市場大的很呀”。於是想方設法,向非洲人推銷自己的皮鞋,最後發了大財,這就是心態導致的天壤之別(配以動畫和錄音)。

師:請問同學們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思考片刻)。環境沒有改變,人也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人的心態。當人遇到困難時,壞心態讓你退縮,並陷入悲觀的深淵,好的心態讓你樂觀,並能獲得成功的喜悦,可見成功與否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的好壞。良好積極的心態是樂觀、熱情、大度、奉獻、進取、自信、必勝、有強烈的成就感,這就要求我們以滿腔的熱忱對待學習和生活。

欣賞:《老婦變少女》《青蛙變白馬》

(由於學生年齡小,閲歷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生活中的真實體驗相對來説較少,特別是一些難以身臨其境的體驗、經驗、常識等。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既能為教師教學實施提供了形象的表達工具,又能使課堂生動活潑,使學生自主參與,樂於學習。本設計從視覺感觀入手,讓學生在形式上欣賞到如果轉換了角度,會有不同的發現。)

(四)嘗試轉角

⒈、討論:一個市場營銷員接到去和尚廟裏賣梳子的任務時,他非常無奈,絕望。你能轉個角度為他設計一下,將梳子推銷給廟裏的和尚嗎?

⒉、學生交流後老師小結。

(當對於轉變認知角度有了積極性後,設計一個具有挑戰性同時又可以引導學生全員參與的問題,引導學生嘗試從各個角度去發現問題和解決方法。使用討論法,需要每個同學的頭腦風暴。此處設計運用了體驗式學習。)

3、師:我的一位鄰居,幾年前跟人合夥做生意。運貨船突遇風浪,他們所有的財產包括夢想都沉入了無邊的海底。他經不起這個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成天神思恍惚,如丟魂魄。當他看到另一個跟他一起遭受變故的夥計活得有滋有味,就去問他。那人對他説:“你咒罵你傷心,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你快活你高興,日子也一天天地過去。你選擇哪一種呢?”

師:你有什麼想法?你贊同誰的做法?

(五)享受轉角

⒈、説説煩惱事

播放錄音故事,讓學生思考有了煩惱該怎麼辦?接着引導學生訴説感到不愉快的事。

(故事的安排,目的在於讓學生敢説,甚至連深藏在內心深處的祕密也敢於透露。這一環節中,學生的互動面比較廣,而教師始終做到引而不發,接納學生任何的觀點與述説,鼓勵學生説真話,訴真情。)

⒉、小組討論,解決煩惱

很多學生對自己所面臨的挫折不能很好的正視,但是對於別人所遇到的問題,卻往往能夠“侃侃而談”,甚至是“對症下藥”。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一個“出謀劃策”的活動情節,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換自己的煩惱卡片,請小組的同學們幫忙,“換個角度想一想”,讓自己消除煩惱。這時候,學生們各抒己見,個個興奮的出謀劃策,而當局者在大家的幫助下,也認清了挫折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

“給同學出謀劃策”這一環節活動後,大多數的學生都能認識到,正視挫折,才能解決問題,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生活。(這一環節中,教師以情景創設、角色扮演、討論溝通等活動為主要形式,開展各種活動。既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項心理品質的訓練,而是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以感悟體驗為主要形式,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關鍵在於你如何去面對。師生關係像大朋友和小朋友、平等、真誠、親密。)

我設計了“問題樹”這樣一個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面對生活中的小挫折,換個角度想一想”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可能會面對的問題。例如:“媽媽失業了,家庭經濟特別緊張起來了。(原來的認識——糟了,我沒零花錢用了)(換個角度想一想——我長大了,該體諒媽媽,學會勤儉節約,是對家庭最好的幫助)”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在討論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並消除情緒的困擾。當然,不同的學生可能對同一事件有不同想法和認識,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在“換個角度想一想”的過程中,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比較消極的想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引導,使學生更好的正視挫折,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調控好情緒。

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一個“OK,我真行!”活動,讓學生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正視挫折,解決問題的,活動目的在於,希望每一個學生通過這節課,嘗試成功的體驗。(頭腦風暴後,學生思路已經打開,此時把學習、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心理困惑拋給他們,引導他們用轉換角度的方法來解決,調動大部分同學來參與,使大部分同學能享受改變角度後的快樂。)

六﹑感謝轉角

flash:幸福拍手歌

教師總結:今天大家都找到了快樂的小竅門,學會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們的集體中,人人都是“快樂天使”,同時還要學做一個為別人排解煩惱的“快樂天使”。要在平時留心身邊的小夥伴和家人,發現誰有不快樂情緒的時候,設法找到原因,試着為他送去快樂。讓我們一起敞開心扉,讓快樂展翅飛翔!(全課結束)

總之,對本課的設計,我始終努力貫徹這樣的指導思想,整個教學思路以“認知發展為主線,情感發展為內容,交往互動為呈現形式,恰當運用多媒體與學科整合,着眼學生心理髮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活動中學習、體驗、發展。”

國小心理健康課程説課稿 篇二

課標解讀:

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教材分析:

《走進記憶的王國》是《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課。本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記憶願望,使學生初步掌握增強記憶的幾種方法,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

學情分析:

記憶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小高年級國小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發展階段,對於直觀、具體形象的事物容易記住,對於一些學科概念知識等抽象的事物不容易記住。因此通過本課的教學活動,要幫助學生從小了解科學記憶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的記憶的技巧和方法,對於提高學生準確掌握各科知識和技能,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記憶品質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三個方面:

1、通過活動,讓學生初步懂得講究記憶方法,掌握記憶方法。

2、學生在交流與小組合作中,瞭解運用簡單實用的記憶方法,體驗巧記的樂趣。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樂於記憶的良好習慣。

其中引導學生學習記憶的規律,在學習中應用它是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樂於記憶的良好習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基於本目標,教學過程分以下四個方面:

活動一:走近記憶大師,瞭解記憶常識

課標中指出,在課程設計中,教學目標應涵蓋“瞭解常識”這一方面。所以,我設計了“走近記憶大師”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真實的事例,瞭解記憶力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的,並通過自我體驗瞭解自己的記憶能力,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記憶方法的興趣。

活動二:瞭解記憶方法,體驗記憶訣竅

對於記憶方法,孩子們並不是非常陌生,關鍵是要把這些方法提煉總結出來,並使之為己所用。我班有幾位記憶達人,曾在校級“吉尼斯節”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讓學生來教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於是我挑選這些記憶達人分別交流了他們記憶知識的方法,這些記憶方法簡單實用,便於所有學生接受,學生掌握得也很快,學生的交流比老師一味的枯燥的講授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們也學得興趣盎然。接着我把課前通過問卷調查彙總起來的記憶難題,出示在課件當中,放手小組討論,讓學生髮揮集體的力量運用記憶方法來解決如:背記二十四節氣及時間分佈規律;快速記憶形近字;快速記憶吉祥物的名字等問題,學生們的交流踴躍且方法多樣,小組內的交流不但給學生個人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總結出了許多記憶的好方法,學生更是從中體驗到了掌握記憶方法的無限樂趣。

活動三:深入記憶探究,分享記憶苦樂

課標中指出,教學內容應對學生中的共性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幫助。所以,我設計了“深入記憶探究,分享記憶苦樂”這一環節,通過大家一起幫助苦惱的小磊,潛移默化地解決了學生們普遍存在的記憶問題,而且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學習中的苦與樂。

活動四:相關知識拓展,良好習慣導行

在拓展環節,我首先播放了一段錄音,結合班級的實踐設計了一個懸念:為什麼平日有的同學明明課文背上來了,但經過一晚或一段時間之後卻又忘記了呢?“背上來了卻又忘記了”這種現象在我們日常學習中經常遇到,學生對此並不感到奇怪,但誰又知道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對學生非常地有吸引力,大家紛紛想知道原因所在,在這裏,我並沒有急於把原因告訴大家,而是通過講敍宋代著名學者宋正之成才的故事從而引導學生思考找出“背上來卻又忘記”的原因是記憶不但與方法有着密切的聯繫,與時間也息息相關,同時我們介紹了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繪製的著名的“遺忘曲線”,讓學生明白重複記憶方法的重要。但我們的學習並沒有止於此,根據記憶的遺忘規律,結合當前的學習實際,我讓學生想一想怎樣安排複習功課的時間更合理,學生在此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板書設計:將本課的教學內容簡潔明快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一目瞭然,起到很好地引導學習的作用。

二、學案:以貼近學生的口吻設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分別設計了:記憶難題、記憶方法、記憶遊戲三個方面,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

三、課件:

本課課件設計包含了三大特點:

1、視頻展現生活實例,有效激發學生對記憶方法的探究慾望。

2、以文字、圖片形式呈現了學生們平時的記憶難題,直觀、內容豐富,緊貼學生生活,激起學生學習共鳴。

3、以錄音形式提供記憶問題學生的案例,給學生以神祕感,吸引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拓展資源:

本堂課我準備瞭如下的拓展資料

(一)文字資料:

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

2、記憶的方法

3、百科名片--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二)視頻資料:

1、單詞記憶達人視頻片段

2、古詩詞記憶達人視頻片段

3、編字組詞記憶達人視頻片段

4、記憶大師王峯視頻片段

上述資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堅定了學生學習掌握記憶方法的決心,也必將給學生留下極其深刻的教育印象。

五、作業設計:

作業設計突出本課重點,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

我對《走進記憶的王國》課程資源包的解説到這裏,歡迎各位評委及老師們批評指正。

國小心理健康課程説課稿 篇三

説教材:

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聖人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偉大的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提出“快樂教育”,很快風靡歐美,在美國引發了教育革命。在國內,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一大批的教育學者也提出了“快樂教育”,主張“讓孩子快樂起來”。何為“快樂”,“快樂”的最高內涵應該是身心的快樂。再看一下中國國小生的現狀,傳統的教育模式束縛了孩子身心的發展,主觀能動性受到遏制,讓他們產生了厭學的心理,苦於無人理解,煩惱重重,甚至心理過於壓抑而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本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微笑着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個快樂的人。此外,要學會更好地調節自己,使自己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情緒。

本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別人的快樂與煩惱,找到快樂的真諦,釋放所有的煩惱。

難點是引導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尋找快樂的策略來更好地調整自己,面對今後的學習生活。

教學方法:

為了有效地開展活動,我在教學中採取了多種活動形式:情境遊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境模擬、討論溝通、行為訓練等。本課的設計旨在以“活動”、“體驗”為主要教學因素,指導學生如何面對煩惱,找到調整情緒的妙方,學會笑對人生。整個過程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力求學生自悟自得,體現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學會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煩惱時能夠自我調節、自我疏導,甚至自我渲泄,以達到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教學過程:

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板塊:

創設情景,體驗煩惱;學生互動,傾訴煩惱;交流方法,心理疏導;分享經驗,體驗快樂。

一、創設情景,體驗煩惱:

首先播放音樂,教師激情導入:人人都想和快樂在一起,天天快樂,時時快樂。但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不順心的事。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令你不快的事情嗎?我趁機引導,讓學生回憶煩惱:誰都難免會遇到不愉快的事,請大家拿出小紙片,寫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煩惱的事。

(一開始就創設切合活動目的的情境,有益於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形成一種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的平等關係。)

二、學生互動,傾訴煩惱:

我安排一個錄音故事,讓學生思考有了煩惱該怎麼辦?聽完之後我打開話題:有了煩惱,我們應該像故事中的人物那樣大聲地説出自己的煩惱!接着引導學生訴説感到不愉快的事。

(故事的安排,目的在於讓學生敢説,甚至連深藏在內心深處的祕密也敢於透露。這一環節中,學生的互動面比較廣,而教師始終做到引而不發,接納學生任何的觀點與述説,鼓勵學生説真話,訴真情。)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導:

這也是本節課最主要的一個環節,我安排了兩個小品,説的是同學間發生的一點小摩擦、不愉快的事情。

在學生看完後引導他們討論:他們這樣做對嗎?為什麼?我作一下小結:大家遇到的問題中,有許多煩惱其實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樂的。

我在下面精心安排一個情境遊戲:《猜一猜》。情節是這樣的:

1、丁丁悶悶不樂,很委曲地自言自語:作文課,我認真地寫,滿懷信心地給老師看,老師説不行;而同桌這麼死板的作文,老師卻説他寫的好。這時我提問學生:你能猜出此時丁丁在想些什麼嗎?

2、接下來老師又湊到丁丁的耳旁低語幾句,丁丁眉頭舒展開來。我又提問:猜一猜老師剛才對丁丁説了什麼?

3、丁丁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我又引導提問:請同學們猜一猜,丁丁為什麼這麼高興?他是怎麼想的?通過這三個情境,老師的三個提問,學生獲得了豐富的心理體驗。

(這一環節中,教師以遊戲、情景創設、角色扮演、討論溝通等活動為主要形式,開展各種活動。既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項心理品質的訓練,而是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以感悟體驗為主要形式,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關鍵在於你如何去面對。師生關係像大朋友和小朋友、嚮導與遊客似的,平等、真誠、親密。)

四、分享經驗,體驗快樂:

在這裏,大家暢所欲言,每位同學都準備一份調整自己心態,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心理快餐”,讓他們把尋找快樂、釋放煩惱的方法寫在或畫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盤裏。緊接着去享用自制的“心理快餐”,大家齊唱《幸福拍手歌》,邊唱邊拋開煩惱,跟着歌詞大意拍手、拍肩、跺腳。我還給同學們介紹幾種能創造快樂,發泄不良情緒的辦法:比如讀有趣的書;至少培養自己有一種興趣愛好;經常與家人、同學、朋友在一起,談心、玩耍;照鏡子,與鏡中的人説説話;到沒有人的地方大聲喊叫等等……

(這一環節,教師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經驗和學生之間的經驗分享,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體驗活動,情緒得到了很好的渲泄,煩惱得到盡情的釋放,尋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快樂方式。)

我在課堂的最後做下全課的總結:今天的活動很有意思,非常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樂的小竅門,學會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們的集體中,人人都是“快樂天使”,同時還要學做一個為別人排解煩惱的“快樂天使”。要在平時留心身邊的小夥伴和家人,發現誰有不快樂情緒的時候,設法找到原因,試着為他送去快樂。讓我們一起敞開心扉,讓快樂齊飛揚!(全課結束)

國小心理健康課程説課稿 篇四

一、説課內容:

現在我們面對的多是獨生子女,在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由於家長過度的呵護等因素,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應有的能力,膽小、無毅力是他們當中許多人的通病,培養勇敢精神已經被很多家長老師引起重視。在與家長的溝通及家訪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單獨的房間,可真正能做到單獨睡覺的孩子卻很少,多半原因是孩子不敢睡,有的孩子睡到半夜後,迷迷糊糊又鑽進了父母的房間。有的孩子犯錯誤後,不敢向家長承認錯誤,為了隱瞞一個錯誤會接着犯下一個錯誤。還有的孩子認為勇敢就是膽大,無論多高都敢往下跳,活動時兜裏時常揣着鉛筆、小刀等堅硬的物品。低年級同學在勇敢方面主要存在着認識上的偏差及實踐上的不足,作為老師和家長應及時指導並多加鼓勵,幫助學生鍛鍊膽量,為今後的生活積累經驗。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勇敢精神、堅強的意志。

2.用辨證法的觀點理解“勇敢”,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和討論加深對“勇敢”的認識。

2.培養學生由淺認識的勇敢上升到在學習上,在困難面前,在緊急關頭堅強、勇往直前的品質,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教學環節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進述和討論——認識勇敢理解勇敢

2、情境小品——判斷哪種行為是勇敢的

3、自我測試——如何克服怯弱,使自己變得勇敢

1、講述和討論

因為勇敢屬於性格方面的問題,為了不傷同學們的自尊心,我先講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讓同學們知道老師也曾有過的膽小的時候,但正確面對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經過不斷的鍛鍊現在已不再害怕了。聽了老師的講述,你想對我説什麼呢?從而引出“勇敢”的話題。“你認為什麼是勇敢?”“説一件你認為是勇敢的事?”從學生的回答中比較“勇敢”和“大膽”的區別,讓學生討論,作為一名國小生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敢?

這一環節從認知方面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否定了那種別人不敢做我敢做就是勇敢的觀點,有利於學生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

2、情境小品

在上一個環節中學生對勇敢的涵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僅僅是在認知層面上,接下來通過小品的形式,讓學生判斷哪種行為是勇敢的表現。第一個小品:一個孩子和家長在商場裏走散了,他就在原地等家長,有人要領他找家長,他也不跟那人走,請售貨員阿姨幫忙,用廣播找到了家長。第二個小品:一個男孩和同學打架,腦袋上出了血,他不喊疼,別人誇他真勇敢。第三個小品:小麗在寫作業,小剛叫她去玩。小麗有一道題算不出來,她不去,小剛同意讓她抄自己的作業,小紅拒絕。小紅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做出來啦!第四個小品:小明看到一所房子着火,他想和消防員叔叔一起救火,於是就衝進了火場。

小品表演後,讓同學討論:哪種行為是勇敢的?為什麼?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加清楚勇敢的真正意義,對今後生活有定的指導作用。特別是第四個小品,作為國小生來説,是未成年人,是受保護的對象,救火是有危險的,這種行為太魯莽,不能稱為勇敢。

這四個小品展現的是孩子們平時生活中的事情,雖然事兒小,但從中反映出的卻是他們對勇敢的理解,以小品的形式呈現出來,一方面孩子很喜歡,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學生親自表演的也是一種教育的過程,使學生對勇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3、自我測試

當學生對勇敢的含義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後,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自我測試,使學生對自己的勇敢程度有一個認識。

(1)你是自己一個人睡覺嗎?

(2)晚上爸爸、媽媽外出辦事,你一個人敢在家嗎?

(3)做不出題目,你想哭嗎?會發脾氣嗎?

(4)遇到危險或困難時,你是否會發抖或出汗? 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學,你比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學,你挺勇敢。之後的“小勇士解難”給那些膽小的孩子出主意想辦法,幫助他們克服害怕的心理,同時也是讓他們自豪地展現了自己的勇敢。

五、本節課我想力圖體現的幾點

對國小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國小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特點為基礎。勇敢屬於意志品質範疇,意志是指在認識和變革現實的過程中,人自覺地確定目的,有意識地根據目的動機調節支配行動,努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表明:優良的意志品質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兒童的實踐活動中,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起來的。國小時期是意志品質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重視對國小生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將對其一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意志品質影響學生認識活動的方向性、積極性與持久性。從小培養學生的勇敢精神,對學生意志鍛鍊具有重要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困難面前表現大膽、無畏、果斷、堅強——這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精神狀態。在人的不幸中,最大的不幸是失去勇氣,變成一個渺小的、膽怯的可憐蟲。假如我的學生在童年時代不敢爬上樹頂,不敢遊過河流,不敢在夜晚走進森林,不敢在暴風雪中護送無能為力的小孩回家,這種教育只能是温室裏的教育。”

1、幫助學生重新認識勇敢。

很多學生都認為勇敢就是膽大,比如説上課大聲地發言,不害怕雷電,不害怕昆蟲等,在這種片面的認識下,會發生很多危險的事,像爬到窗户外夠口袋、拿着鉛筆對着同學亂畫,在操場上扔石頭等。這些行為都源於學生對勇敢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因此在這節課上,通過自己講述、小品表演、討論等形式,告訴學生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敢。“小勇士解難”則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膽量。

2、意志必須通過克服困難來實現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有目的的行為都需要努力。只有克服困難的行動才是意志行動。困難有外部困難和內部困難兩種,外部困難是指客觀條件的障礙,。內部困難是指人在行動時,受相反的要求和願望的干擾。外部困難必須通過內部困難而起作用。意志主要表現為克服內部障礙上,因為對有能力的人來説,克服外部障礙是能力大小的問題,談不上意志。外部障礙只有變成內部障礙,才能引起意志努力。如,第三個小品,在沒有完成作業時,小夥伴來找她玩,這時就需要用意志來戰勝自己想玩的慾望,在戰勝的過程中自己的意志品質得到了提高。要想真的使自己變得勇敢還需要克服膽怯的心理,在實際生活中去鍛鍊。

3、同學參與表演。以往的課堂,常常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節課我把學生也當作一種課堂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他們來親自表演小品,方式有變化,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參加表演的同學,在排練的過程中受到的教育是最深刻的。

國小心理健康課程説課稿 篇五

一、主題選定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挫折是指人們在從事有目的活動時,由於受到阻礙和干擾,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反應,如果處理不當,它會給人造成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學習和生活,損害身心健康。從教至今,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我發現現代物質生活的舒適安逸、家長的過度保護以及學校疏於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國小生耐受力較差,經不起挫折,吃不了苦頭,受不了委屈。美國兒童心理衞生專家認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這是因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因此,為使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成為能夠經受挫折,勇於開拓創新的強者,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從現在做起,讓孩子走出温室,經受艱苦生活的磨練。

二、目標解讀:

1、引導學生正視挫折,它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關鍵在於怎樣正確認識挫折。

2、通過經典故事使學生懂得挫折也是人生可貴的財富。

3、通過身邊同學的事例,使學生知道戰勝挫折需要有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意志。

4、通過創設的情境介紹減輕心理壓力,調節情緒的幾種方式。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和探討加深學生對“挫折”的認識。

2、辨證地看待“挫折”,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能運用一些恰當的方式方法疏通“挫折”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變壓力為動力。

四、教學環節:

(一)活動導入,拉近你我

利用“開心詞典”的活動方式,讓孩子競猜問題“猜猜他是誰?”,如遇到困難的問題,可以求助場內同學和場外老師。我選取了三個典型的人物:張海迪、桑蘭和貝多芬,在提示語的設計上,我先給出他們在經受挫折前的經歷,接着再給出他們遭受的重大挫折,最後是挫折過後取得的成績。活動過後總結問題中的人物共有的特點是什麼?那麼學生們不難發現這三人都是在經歷過挫折後依然憑藉着堅強的毅力笑對人生,並切取得了更為矚目的成績。從而把“挫折”引入正題,讓學生自由談對挫折的認識。

通過這個環節主要達到舒緩一下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感知上幫助學生形成初步對挫折初步了理解。

(二)情感分享,吐露心聲

因為挫折對一般人來説都是一次痛苦的經歷,所以也是一個避諱的話題,為了讓學生能勇敢地面對它,我先講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讓同學們知道老師也曾有過挫折,但正確面對後,經過不斷地自我暗示,克服了焦慮心理和不安的情緒。接着讓同學們靜下心來回憶一下在成長的道路上,肯定遇到過不少的挫折失敗,在你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或失敗是什麼?當時你的心情怎樣?把這些填寫在“心靈絮語”這張問卷上,在問卷最後一項:當時你的心情怎樣?這個問題設計中,我讓學生可以用顏色來表示,也可以畫一幅簡單的畫。因為有些時候的心境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清楚的,而顏色和繪畫可以使一些心理活動用最直接形象地投射出來。

通過這個環節,我想了解不同學生對挫折的感受能力、承受能力和應急能力,讓學生也能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挫折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產生的影響,找到存在的共同問題,尋求輔導的突破口。

(三)測試調查,故事啟迪

當學生對挫折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後,我先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挫折體驗測試,目的是想讓學生辨證地看待挫折。

(1)你是否認為挫折就意味失敗?

(2)當困難落到自己頭上時,你往往會認為這是個鍛鍊的機會嗎?

(3)如果有令你很擔心的事發生時,你通常都能安心學習嗎?

對於挫折大多數同學們希望越少越好,希望自己的人生如那些祝福語那樣,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如果一個人的成長路上真的沒有挫折,沒有失敗,又會怎樣呢?觀看多媒體課件演示——蝴蝶的故事,之後交流故事給我們什麼樣的啟迪。

該環節設計讓學生認識到在成長道路上都留下過挫折和失敗的印記,通過測試讓孩子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出現失敗或挫折時,會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而蝴蝶蛹因為人為幫助反而失去飛翔能力的故事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説服力,不需老師多講,學生的心有所動。

(四)案例分析,交流方法

學生對挫折有了正確的認識,積累和交流經驗方法就成了以後面對挫折困境時的一劑良藥。

1、請大家觀看一段根據同學真實經歷拍的錄象。

討論交流:主人公失敗的原因、產生了什麼樣的不良情緒及幫主人公擺脱不良情緒,進而反思遭受到失敗或挫折後,我們應該如何做?

對於真實的案例,同學們作為第三者去看,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鳴。從案例中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進而在交流中找到恰當的方式去疏通挫折帶來的危害。

2、教師給學生看一份林肯失敗檔案記錄(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再次生意失敗;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5歲當選州議員;39歲競選國會議員再次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上美國總統),再去感悟名人禁受更大的挫折,靠自己的意志取得成功,讓學生知道失敗並不意味着結束,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

最後在《陽光總在風雨後》的主題樂曲中教師做最後小結,讓學生在意味深長中品味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