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實用文精選>

經驗做法:黨建引領“四力”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實用文精選 閲讀(2.89W)

經驗做法:黨建引領“四力”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經驗做法:黨建引領“四力”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近年來,縣以全省中小城市黨建工作試點為契機,以實施“紅網”工程為抓手,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傾、隊伍下沉,通過運用大黨建思維、多融合治理方式,着力推動組織引領賦力、治理協同發力、服務多元聚力、保障堅強有力,有效提升居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一、堅持黨建引領,提升社區組織力

縣注重把黨建與社區建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着力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的強大效能。

健全領導機制。調整成立縣委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領導小組,加強統籌謀劃、系統調度和指導推動。深化街道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以街道“大工委”為管理“樞紐”,強化“書記抓、抓書記”管理制度,提高街道黨工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能力;全面推行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採取“專職委員+兼職委員”形式,引導駐區單位提供資源,參與社區治理,實現共治共享。

織密組織體系。健全完善“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宇黨小組—黨員中心户”的“金字塔”型黨組織設置格局,在全縣23個城市社區劃分301個網格,堅持組織設置與網格劃分相融合,將黨建、綜合執法、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應急管理等18類網格統一合併為“一張網”,把各級組織聯起來,實現網格內黨員羣眾、兩新組織及駐區單位全覆蓋。

建強戰鬥堡壘。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從全縣範圍內公開考選7名機關幹部到城市社區任職黨組織書記,選派23名紅領書記到城市社區任職,為社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推行小區黨支部書記星級管理,對履職不力的堅決予以調整撤換。2023年以來,共選配小區黨支部書記158名,調整撤換黨支部書記28名,社區戰鬥力顯著增強。

二、推動重心下移,提升小區治理力

縣堅持“一切工作到小區”,推動治理重心向小區下移,治理手段向末梢延伸,有效提升社區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實行分類治理。精準劃分小區類型,將158個生活區劃分為商業開發小區、家屬院小區、回遷安置小區、老舊小區、混合小區等5種類型,結合12345熱線訴求情況,找準共性問題,緊盯個性問題,制定針對性措施,推動問題系統化解決,以“分類抓”推動小區治理整體“大提升”。

強化聯動治理。開展綜合執法進小區,整合公安、住建等9個部門力量,設立聯動服務站148處,下沉執法人員317名,每月開展2次聯合巡查執法,全面消除小區內執法真空地帶,快速精準處置各類糾紛3108件,累計清除毀綠種菜地塊1200平方米,清理“殭屍車”240輛,整治“飛線”93處。

聚力專項治理。圍繞物業領域,成立“紅色物業”黨建聯席會,定期協商化解物業矛盾糾紛,用活“紅黑榜”和小區黨支部評價物業制度,倒逼物業服務水平提升。截至目前,評選物業“紅榜”16個、“黑榜”15個,撤換物業經理2人。聚焦重點小區,在去年完成22個重點小區整治基礎上,今年新確定7個重點小區集中突破,明確完成時限,建立幫包台賬,確保整治效果。

注重智慧治理。以“莒南紅e家”APP為基礎,投入120萬元推進“街道—社區—小區”三級聯動智慧平台建設,設計“訴求管理模塊”,以線上“接單”、精準“派單”、高質量“結單”、居民“評單”的“四單”管理模式,實現綜合執法與小區自治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做實做細“下呼上應”機制。截至目前,累計接單780條,結單率達100%。

三、拓寬服務渠道,提升惠民服務力

縣面對居民生活需求多元化,通過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未訴先辦,實現靠前服務。推行“我們身邊的12345”,將小區黨支部書記、社工、樓長單元長聯繫方式進行公示,暢通問題反饋渠道,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制定“樓長單元長‘週一夜話’、社區週四‘同心議’、週末‘書記有約’”三項常態化例會制度,實現“‘同心驛’裏找書記、‘同心e’裏找樓長”。

同心惠民,提供多元服務。由社區黨組織領辦,整合愛心銀行、愛心商家和鎮街特色農產品等225項資源清單,存入“資源銀行”,招募有特長、有手藝的小區服務“達人”690人,開展系列“同心惠”活動320餘場次;聚焦“一老一小一婦一貧一弱一殘”重點羣體,創新開展“同心微善”行動,組建志願服務隊486支,志願者達6300餘名,常態化開展“微善小食堂”“微善小課堂”“微善小義診”等志願服務,在微小善舉中傳遞社區温暖。

居民點單,實現精準服務。深化“雙報到”工作,健全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報到分類發揮作用機制,科學設置7類社區志願服務崗位,採取“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形式,引導69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和6929名在職黨員認領“微心願”、開展志願服務、深化共駐共建等活動,滿足居民需求。

四、夯實基層基礎,提升工作保障力

縣聚焦治理薄弱環節,打造全要素保障鏈條,為推進城市社區治理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人員保障。凝聚小區“黨員一長三官五老N能人”工作合力,着力解決小區內矛盾訴求“誰來辦、怎麼辦”的問題,分批分區域選配、調整樓長單元長隊伍3384名,全面推行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三亮”服務;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化發展,探索“社區專職工作者—社區‘兩委’幹部—社區黨組織書記”培養鏈條,持續提升幹事創業積極性。目前,全縣每萬城鎮常住人口配備社工數達18.1人。

強化陣地保障。按照“便民服務、辦公議事、黨羣活動3項基本功能和1個特色功能空間、N項活動”的“3+1+N”標準,開展黨羣服務陣地“迭代升級”行動,加大綜合服務用房排查移交力度,採取集中、分散等方式探索設立老年食堂、托幼機構等特色服務場所,推動小區“同心驛”等黨羣服務陣地縱向延伸、橫向拓面。目前,已在158個生活區建設“同心驛”179處,全力打造“十分鐘服務圈”。

強化經費保障。抓好“微光成長計劃”,聚焦社區與社會組織的良性互動,通過提供經營場所、幫助宣傳推介等方式,累計為23個社區提供300餘萬元資金物資支持;健全社區黨組織工作和服務經費正常增長機制,同步建立小區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由社區統籌使用,確保社區有錢辦事、高效運轉;嚴格落實“3崗18級”社區工作者薪酬體系,建立定期增長機制,着力解決社區工作者“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