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實用文精選>

學前班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實用文精選 閲讀(1.29W)

學前班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學前班的教學反思 篇一

這是我第一次教二年級,到底應該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對於我來説還有點模糊。但有一點我很明確,那就是低年級應該以識字與寫字教學為主,重點指導學生讀好課文。因此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朗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二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三讀抓住重點詞感悟分析課文。這樣就做到了逐層深入,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就是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我完成了本課教學設計,教後反思如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為了能激起學生自主讀文的興趣,教學一開始,我問學生:同學們,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此時,如果讓你畫一幅秋天的圖畫送給爸爸媽媽,你最想畫什麼呢?孩子們馬上被激發起了興趣,滔滔不絕的説起來。那麼,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文中小夥伴準備送給爸爸媽媽怎樣的圖畫?老師話鋒一轉,把他們的思維拉回了課文中。接着我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讀書方法讀課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找好夥伴商量,還可以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這樣,通過營造開放寬鬆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讀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習慣培養,重在點滴

在學習過程中,我始終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如: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用直線劃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在瞭解課文寫作順序時,讓學生在課文中圈注出相關詞語;在感悟課文內容時,讓學生用波浪線畫出重點詞語。這樣的過程雖然一開始很緩慢,但是我堅信:這些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語文必備的素質,對學生紮實有效的學習大有裨益,不可忽視。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當我在教室裏巡視,看着一隻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着,我説不出的高興。同學們畫完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細讀感悟同時積累詞語,我説:“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咱們做個小遊戲。老師説課文中一個詞的前一部分,你們接下一部分好嗎?遊戲開始了。“金燦燦的──…本站 …”“桂花──”“透紅的──”“落葉──”……“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説前邊的,女同學説後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着,意猶未盡地説:“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此時,充滿感情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三、談話結束,提升能力

學習完課文內容後,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討論:要是讓你也畫一畫秋天,你還想畫些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都説喜歡,但卻説不出秋天都有什麼景色。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從秋天的天空、菜園、田野、菊花、節日等多個角度觀察,學生的表現還不錯。

這節課也讓我摸索出很多二年級孩子的現狀,提醒我,今後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還顯得不夠到位,只會粗略地評價“他讀的聲音很響亮”,“他讀的很有感情”等,但不會更細緻的評價,以後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學前班的教學反思 篇二

自由活動時,王騎小朋友因為兩個雪花片插不到一起而向我“求救”:“老師,這兩個我插不上,請你幫幫我吧!”我對他説:“只要你仔細看,對準了再插就可以了。”結果他是屢試屢敗,不斷抬頭看我,終於得出了結論:“老師,這兩個雪花片一定有問題,永遠不可能插在一起,我可不插了,我要換一個。”“別忙,老師來試試。”我接過雪花片,仔細一看,插口有點變形,但只要對準了,稍微一用力就能插上。於是,我稍加擺弄,便將雪花片插在一起了。“哇!黃老師真棒!”王騎高興的拍着手,但轉眼間就露出了驚異的表情,因為我又把雪花片拆開,放到他眼前。“老師,為什麼又拆了呢?”王騎的臉上寫滿了不高興。“王騎,剛才為什麼説老師真棒?”“因為老師把很難插的雪花片插在一起。”“為什麼老師能插上,而你卻不能插上?這説明了一個什麼問題?”“……説明我不棒。”“可是你説雪花片有問題,老師幫助你插上,是要告訴你,他們沒有問題。”“可是老師又拆了?多可惜!”“一點也不可惜,因為老師覺得你很棒,也能插上,怎麼樣?想不想試試?”“想!”王騎拿起兩片雪花片,一開始,他仍然辦不到,就抬頭看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我的鼓勵使他消除了內心的顧慮,他終於插上了。“老師,我插上了,我很棒!”他的臉上洋溢着得意的喜悦,我也為他高興。由此使我想到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依賴性很強,其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家長、老師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辦、代替的太多。我覺得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有意識的讓孩子體驗困難,遇到問題,應該鼓勵他們想辦法解決。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自信、勇敢、果斷的意識品質,還能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我們教師還應該看重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將工作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轉變,給幼兒以積極、深遠的影響。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三

今天我們用手指點畫的方式給大魚和小魚裝扮鱗片,説到玩顏料,孩子們各個都很興奮,比用油畫棒畫畫還要高興。作為老師,我們感覺其實玩色遊戲壓力更大些,因為小班的孩子還小,就怕他們把顏料不小心弄在衣服上、頭上,甚至弄在地上,很難清掃,孩子們那麼多,我都看不過來。還有的孩子可能把調色盤裏的顏色混在一起,他們覺得這樣會很有趣……所以我認為活動前的要求特別重要。所以我做好了幾手準備,一、為孩子們準備一些抹布,在示範時我每當用完一種顏料後,就立即用抹布擦掉,潛意識中對孩子進行教育。二、要求孩子們必須把兩隻袖子捲起來,保證顏料不弄在袖子上。三、提供給孩子們的顏料分量不宜過多,算好用量……

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各個都很好地完成了作品,沒有一個把顏料弄在身上。這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孩子們真的長大了,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他們都是好樣的!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四

今天我和結對園實驗幼兒園的薛老師進行了同課異上,這也是開學初我們兩個中班組制定的課堂教學研討計劃。

《老鼠娶親》是一個比較詼諧、幽默,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學一學放鞭炮,將幼兒吸引到活動中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第二部分,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逐圖觀察,讓幼兒充分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將兒歌的內容及節奏在無形中“暗示”給孩子,為孩子學習兒歌做好鋪墊。學念兒歌部分,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我先出示兒歌的前半部分讓幼兒學念,加深幼兒對兒歌前半部分內容的印象;再出示老貓,給幼兒設置一個懸念,猜猜老貓會來幹什麼。在活動中,我還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用語言和肢體動作積極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回答問題。整個活動,採用多種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學念兒歌,始終讓孩子保持着高昂的學習興趣。最後,我以遊戲將活動推向高潮,讓幼兒感覺“意猶未盡”,從而也讓孩子在表演中鞏固了兒歌的內容,從中體驗快樂。

活動後,姐妹園的老師給了我很好的建議,使我對自己的活動又有了新的思考:在學念兒歌第一環節中,教師提問:你喜歡兒歌中的哪一句?應該根據幼兒的回答,用不同的形式引導幼兒學念兒歌,鞏固兒歌的內容,為完整的學念兒歌做鋪墊。分角色念兒歌時要簡單化,我決定將兒歌的前三句分前半句和後半句分角色念,從“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開始到最後,不分角色大家一起念。

在下次的活動中,希望會有更好的表現!

幼兒園學前班教學反思 篇五

擔任學前班教學工作中,我感覺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口語表達潛力發展很快。在學習中,他們的認知潛力不斷提高,腦中積累的詞彙不斷豐富,表達的慾望也隨之加強。個性是拼音教學,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連,更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潛力的發展。

學前班的孩子具有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好動是他們的共性,學習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作為識字工具的漢語拼音,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學前班孩子來説是單調乏味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結合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圖、形、音結合。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資料只有抽象的表音貼合,沒有詞句等豐富的資料,缺乏必須的語言文字情境,這些讓幼兒學起來感到很枯燥。教學中,我將拼音製作成不一樣形式的卡片,有蘋果、樹葉、花、小鳥、小魚等,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學中,我會運用簡單的語言對幼兒説“這些花都有名字,我們一齊來認認吧。”幼兒在開心快樂中識記形,讀準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學後,這些卡片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很方便幼兒複習。

二、多種形式教學

兒童的好勝心強,抓住這一心理,在教學上巧妙地增設組詞比賽,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學習漢語拼音的用心性。我每學完一個完整的音節後,請幼兒為這個音節組詞,幼兒舉手十分用心,思維也很活躍,他們將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詞,電視廣告中聽到的詞,以及平時故事中積累的成語都用到了拼音教學中,學習起來也不感到枯燥。每學完幾個韻母后,就要展開復習,複習中,我開展多種遊戲形式來幫忙他們記牢,如:《我和小鳥做朋友》、《摘蘋果》、《採花》、《捉小魚》等多種形式,幼兒學習起來很簡單。在學完聲母、韻母后,還讓幼兒一齊玩找朋友的遊戲,看看所學的複韻母能夠和哪些聲母做朋友,又不能和哪些聲母做朋友,幼兒學習起來比較感興趣。另外,還能夠採用奪紅旗比賽、拼音接龍比賽等形式進行拼音練習,激發幼兒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三、順口溜輔助記。

在拼讀中,孩子們會遇到多種特殊的狀況,如jqx與ü相拼時應去掉兩點,這時就可教幼兒背:"小魚小魚真搞笑,見到jqx就掉淚",當學生們揹着這些琅琅上口的兒歌時,拼寫就不容易錯誤。在學習鼻韻母時,也能夠透過念兒歌幫忙幼兒區別前鼻韻母與後鼻韻母。例如:“鼻韻母,不難學,前後鼻音分準確。前鼻韻母有五個,an、en、in、un、ün。後鼻韻母是四個,ang、eng、ing和ong”。在教學中,根據幼兒喜愛誦讀的特點,儘量設計一些節奏簡單明快的拼音兒歌,或者鼓勵孩子們自我創編歌謠,以此來加強記憶,鞏固拼音學習。

總之,在拼音教學中,應創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品嚐到成功的喜悦,樹立起必勝的信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借鑑好的教學方法,及時總結自我的教學心得,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持久的發揮課堂。

學前班的教學反思 篇六

通過分析課文的行文結構,初步瞭解並掌握“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內容:先概括介紹狄仁傑是一位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的政治家;接着用三個具體的事例,詳細地講述了狄仁傑是如何剛正護法的;最後講狄仁傑輔國安邦,深為武則天所倚重。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梳理,不難看出,課文是運用“總-分-總”的行文結構。隨後,我讓學生仔細地回憶四年級學過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課:開頭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下來,分別描寫了桂林的山美和水美,最後總結全文,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作結,既呼應了文章的開頭,也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通過兩篇課文的對比學習,我點出了這種結構方式的好處:採用這種方式來安排材料,不但可以使文章層次清楚,脈絡分明,而且可以使文章的內容緊湊,首尾呼應,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我詳細地講解了如何運用這種行文結構:先總的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根據文章的中心,用簡潔、精煉的語言提煉出主要內容),然後再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具體説明(根據事物或人物的特點,從不同的側面選擇恰當的材料進行描寫或介紹),最後進行總結。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七

語言活動詩歌《家》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透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資料;透過談話法幫忙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潛力;透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透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到達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忙幼兒理解詩歌資料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忙、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潛力差的幼兒。

學前班的教學反思 篇八

這節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啟發。如果説有“閃光點”,我自認為有以下 幾點:

一、以誦讀為主。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有一定的難 度,誦讀是最好的方法。讀題,讀作者,讀課文,讀註釋,通過多次的“ 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語感,瞭解詞的思想感情。

二、質疑探究。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先在小組裏提 出,小組探究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師生一起探究。學生 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同學分析解決,老師點撥。這一環節的訓練,學生 提出的問題的“面”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討論延伸。由老師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目的是引導學生 把握重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學生帶進作者所營造的意境裏,品 味這首詞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誦和背誦課文。

根據新課標精神,改革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學模式,實行民主、開放 、以生為本的教學,讓學生“走出灌注”。以上幾點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 。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習勁頭高漲,與老師配合得較好 ,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這節課的學習目 標是:1、朗誦、背誦。2、感知、品味)。

這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教好古詩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課標的精神 ,指導教學活動,利用最佳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對古詩文的教學才有促進作用。

當然,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上課時情緒比較緊張,普通話不夠標準,對 這首詞還理解得不夠透切等。比如,一學生提問:“為什麼文題用“密州 出獵”而不用“密州打獵”?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作者當時想到“出”,沒有 想到“打”;另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他們打獵要走出城裏的原因。我的補 充回答是:同意第二個同學的説法,還有一個原因是“打獵”是口頭語, 而“出獵”是書面語。這顯然是不到位的牽強的回答。造成這原因是因為 對古詩文知識積累不多,理解不夠透切。這警示我趕快廣泛閲讀古詩文 ,積累這方面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