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活動方案>

垃圾分類我先行 美麗鄉村入畫來

活動方案 閲讀(1.63W)

垃圾分類我先行 美麗鄉村入畫來

垃圾分類我先行 美麗鄉村入畫來

活動背景

徒步在美麗畲鄉的各個村寨裏,你有時甚至會產生一種錯覺,這還是農村嗎?乾淨、整潔、漂亮,是最直觀的感受。這與人們記憶中,蒼蠅漫天飛,垃圾到處堆的“農村形象”,格格不入。村民們告訴我們,鄉村之所以美麗,垃圾分類功不可沒。這個令城裏人都感到特別頭痛的事,在這裏,做成了,而且做得還很不錯。這足以説明畲民們對桐廬美麗鄉村建設的極大支持。那麼,畲鄉居民對垃圾分類處理具體是怎麼做的呢?垃圾分類在畲鄉已實行了三年多,居民是否知道垃圾分類的知識?現在垃圾分類工作進展的如何呢?暑假期間,帶着疑問,我們莪山民族國小五(1)中隊追夢小隊的隊員們開展了畲鄉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情況調查實踐活動,對畲鄉七個行政村的垃圾分類處理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活動小隊的組建

追夢小隊由8名隊員組成,我們分別來自莪山畲鄉7個行政村。

隊長:華鑫怡   沈冠村

隊員:潘艾珊   堯山村         金業涵    龍峯村

      鍾  瑞   中門村         鍾星潤    新豐村

劉文翔   塘聯村

雷一然   莪山民族村    雷佳棋  莪山民族村

二、活動方案的制定 

 

 

活動成員及分工

拍照、採訪:金業涵、劉文翔

發放調查表及回收:各位成員

統計調查結果:雷一然、鍾星潤

分析調查結果:雷佳棋、鍾瑞

撰寫調查報告:華鑫怡、潘艾珊

活動時間

2018年8月15日—20日

活動地點

莪山畲族鄉7個行政村

 

研究方法

實地調查垃圾分類的情況

調查問卷、掌握居民垃圾分類及處理的現狀

蒐集資料,在網絡上搜集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

三、調查活動的開展

1.全體隊員協商確定了研究的問題,並上網查找了一些資料,設計好了100份調查問卷,分工進行莪山畲族鄉7個行政村居民垃圾分類和處理的實地查看和發放調查問卷。

2.上門採訪各村垃圾分類的“優秀生”,學習瞭解具體的處理方法;對垃圾分類的“後進生”開展耐心的講解和宣傳,同時也隨機採訪村民,以保障調查的客觀性。

3.分工調查採訪任務完成後,全體隊員集合,整理已蒐集的資料,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積極提出疑問,建議,交流本次活動的感受,撰寫調查報告。

四、成果展示   

    1.畲鄉居民垃圾分類處理取得的成效

行走在畲鄉農村,家家户户門口都整齊擺放着兩隻垃圾桶,藍色垃圾桶用來裝可爛的垃圾,黃色垃圾桶用來裝不可爛的垃圾。在畲鄉村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學齡孩童,都能將生活垃圾準確地分類投放。有的村落建立起垃圾分類積分獎勵,積到10分,可以換牙膏、肥皂之類的生活用品,村民從垃圾分類中得到肯定和快樂。畲鄉居民從以前的被動分類,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分類。莪山鄉中門村婦聯主席姚愛芳經常被村民的問題難住:“尤其是一到節慶時節,村民都來問我,這個該怎麼扔,那個該怎麼扔。”姚愛芳説,比如端午節時,吃完了粽子,村民拿着粽葉和粽繩來問。姚愛芳請教環保專家後告訴村民粽葉扔進藍色垃圾桶,粽繩扔進黃色垃圾桶。村裏分發給每家每户的垃圾袋,都有固定編號,下午5時至次日7時之間定點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池。自從有了自己的專屬垃圾袋,居民家的垃圾漸漸少下來。

“優秀生”---新豐村村民雷樟珠的一天是從垃圾分類開始的。早晨6時30分,雷樟珠開始為全家準備早飯,玉米鬚和玉米皮丟進藍色垃圾袋,綁青菜的紅繩丟進黃色垃圾袋。6時50分,雷樟珠提着兩隻垃圾袋出門了,放在固定的投放點後,騎着電瓶車去村外上班。下午5時,雷樟珠下班回家,取回的快遞盒,她都細心收好,用膠帶拼接後,做成矮櫃和儲物櫃。

莪山民族村有一座垃圾堆肥房,是用來處理藍色垃圾袋裏的可堆肥垃圾的,這些垃圾可以加工成有機肥料,很多居民用來種菜養花。我們桐廬像這樣加工成農家肥的,還統一註冊了“世外桃源”的商標呢,這些有機肥料在省內世紀聯華、大潤發等超市都有售,在我們家鄉的景點、農家樂、民宿也能買到統一包裝的農家肥。垃圾資源化利用讓農民的生產方式添上一抹綠色。青山秀水,民族風情讓莪山畲鄉漸被遊人熟悉,村民藉機發展高山蔬菜和水果種植,垃圾有機肥的原生態農產品受城裏人喜愛,如戴家山的藍莓、西瓜供不應求。

畲鄉詩畫般的景緻,自帶光芒。生活在其間的人們,用他們的綠色生活方式,裝點鄉村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