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實用文>彙報材料>

關於“抓轉變、調結構、促發展”的彙報材料

彙報材料 閲讀(2.4W)

黨中央、國務院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戰略部署,為我市的勞動保障工作指明瞭方向,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也是我市推動城鄉充分就業和實現城鄉社會保障均等化的一次重要機遇。為此,我局牢牢把握“抓轉變、調結構、促發展”的經濟發展形勢,調整工作思路,力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關於“抓轉變、調結構、促發展”的彙報材料

一、一季度的主要工作情況

(一)進一步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元至2月份,一是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春風行動”。針對春節前後返鄉務工人員就業形勢,我局分別於12月25日和2月24日在市人民廣場組織舉辦了兩場大型勞務用工招聘會,共提供就業崗位 8500個,現場達成就業意向3800餘人。二是積極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全市各定點培訓機構培訓班已正式啟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元至2月,已有兩期培訓班順利開班。3月初,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在萬通職業培訓學校開班。三是大力推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截止2月底,已審核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7户131萬元。今年截止目前,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087人,佔全年目標任務的21%;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345人,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7%;組織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1596人,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8%;組織城鎮和農民工各類技能培訓956人次,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1%,其中勞動部門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90人,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3%;城鎮登記失業控制在4%以內。

(二)加快紮實推進新農保試點,新農保啟動實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元月份,我市新農保工作順利啟動實施,首批26402名農村户籍老年人已於春節前享受到了每人每月55元的基礎養老金。中青年農民參保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各鄉鎮已召開動員會,參保工作組將自3月11日起採取逐村推進的方式開展宣傳和參保登記工作。

(三)嚴格按照上級有關指示精神,提高城鎮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水平。我市11532名企業退休人員月增發基本養老金157萬,調資後人平月增127元。此項工作已於春節前全部落實到位。

(四)認真落實兩項社保新政。從元月份起,我市按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啟動辦理農民工養老金轉移工作;醫保管理辦法按《咸寧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進行調整,目前已銜接到位。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市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與“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部署和我市經濟發展的需要還不相適應,主要存在“三大阻礙”:

第一、勞動者技能與企業用工需求不能有效對接。結構性失業矛盾仍是當前我市就業工作的突出問題。今年,我市確立了推進新型工業化、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的經濟發展目標,對熟練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而在本地需要就業的勞動者大多為年齡較大的下崗失業工人、農村勞動力和文化程度不高的新成長勞動力,技能素質普遍不高,現有的技能培訓體系還無法實現使勞動者技能提升與企業用工崗位有效對接,學員結業後熟練程度不高,不符合企業用工現實需要。這一方面將導致企業“用工荒”現象加劇,另一方面困難羣體穩定就業的問題仍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據統計,我市重點扶持發展的紡織服裝、機械製造兩個產業集羣中,現缺工崗位8000人,主要集中在普工、紡織、服裝等三大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崗位。

第二、城鄉一體公共服務體系滯後。隨着發展方式的轉變,調整經濟結構的調整,將會導致第一、二產業中的部分勞動力重新走向社會,加上返鄉高校畢業生、原來的困難就業羣體、新成長勞動力、農村進城勞動力和外來勞動力,需求就業羣體數量還比較高,而且隨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覆蓋面的不大擴大,勞動保障基層服務能力明顯滯後,存在“頭重腳輕”的問題,市一級公共服務相對比較完善,但每個鄉鎮居委會、社區只聘請1名協管員,除了勞動保障工作外,還要承擔社區其它事務性工作,加上管理主體不清晰,工作經費不足,管理服務水平還不能達到現實要求,特別是村一級服務平台為空白,與勞動保障基層服務向鎮、村一級延伸的趨勢完全不相適應,導致政策落實不到位、信息渠道不暢、服務不優、工作難以落實,成為促進就業的一個瓶頸。

第三、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城鎮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障待遇水平還不夠高,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新農保才剛剛起步、城鎮居民醫保還未實現全覆蓋、農民工羣體參保率不高,還有一部分困難集體企業職工、城鎮居民未參加養老保險。特別是隨着經濟結構調整,對中小企業和服務業扶持力度加大,將成為吸收勞動力的重要力量,而這一塊正是社會保障覆蓋的“軟助”,也是影響企業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温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社會進步才有牢固的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勞動保障部門要在轉變發展式發揮積極作用,就是要切實履行自身職責,轉變服務方式,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目標。

(一)突出“四條主線”,努力穩定和擴大就業。一是要全面開展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抓好創業引導,培育創業孵化基地,探索創業培訓、資金扶持、跟蹤服務的“一條龍”服務機制。二是突出抓好農村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羣體的就業幫扶。加快推進城鄉一體的就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深入開展“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以旅遊快速通道、赤馬港工業園區為重點,開發公益性崗位,完善企業缺工、農村富餘勞動力信息採集與用工信息發佈對接制度。三是努力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積極創建培育電焊電工實訓基地、紡織服裝培訓基地、旅遊服務行業培訓基地、汽車駕駛維修培訓基地、技工學校等“四基一校”,打造特色培訓體系。建立實施勞動力培訓進企業實習制度,對企業給予適當資金補貼,建立“培訓、實習、就業”為一體的熟練技工培訓體系,提升技能培訓競爭能力。四是充分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抓住中央、省將應對危機、擴大和穩定就業的優惠政策再延續一年的契機,加快工作進度,努力推動政策在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落實,將就業資金用活、用好、用足。

(二)抓住“三項重點”,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全面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以中青年農民對象為重點,完善配套業務管理,爭取部門聯動,加強政策宣傳,逐鎮整村推進參保登記繳費,積極探索村級協理員制度,壯大村級經辦基礎。二是實施社保新政。認真執行城鎮企業職工包括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積極開展城鎮居民醫保普通門診費用統籌試點,推動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建立異地就醫管理服務體系,推動解決困難集體企業職工、城鎮居民參加養老保險。三是努力擴大社保覆蓋面。以工業園區企業、城鎮私營企業為重點,積極推進整體擴面,以一般居民為重點,積極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擴面,參保率達到90%以上,繼續實施“平安計劃”二期,將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範圍。

(三)開展“五項行動”,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以全面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管理和調解組織基層建設為載體,實施五項行動。一是勞動保障政策進企業行動。在擁有50名員工以上的企業設立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欄,組織業務骨幹進企業開展巡迴宣講。二是勞動合同簽訂專項檢查行動。加強《勞動合同法》實施力度,推動勞動合同制度落實,爭取城鎮規模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三是人力資源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對全市人力資源市場進行一次清理整頓,嚴厲打擊黑中介。四是打擊非法用工專項行動。對全市餐飲服務、礦山、建築及“小四場”企業繼續開展專項檢查,防範違法使用童工、侵害勞動者權益行為。五是建築市場清收工資支付保障金。爭取有關部門配合,對建築市場企業徵收工資支付保障金,減少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維護社會穩定。同時,認真貫徹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加大辦案力度,增加調解比例,確保仲裁結案率達到100%。

(四)大力推進勞動保障基層服務平台建設。一是要設立機構。迅速落實省編委《關於加強和完善全省新農保試點縣(市、區)勞動保障服務平台建設有關問題的意見》(鄂編髮[2010]3號)文件精神,增加農村事業保險管理局事業編制,在11個鄉鎮、3個辦事處、2個開發區設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作為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派駐鄉鎮的事業單位二是配備工作力量。按鄉鎮規模大小,每個中心核定2-3名事業編制,並按“以錢養事”的辦法設置公益性崗位2-3個。事業編制人員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公益性崗位經費由各鄉鎮、辦事處、開發區按現行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辦法一併落實,並提供工作場所。三是建立村級協管員。在村一級按“以錢養事”方式聘請協管員,推動勞動保障服務窗口向農村延伸。四是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建立人力資源信息管理信息網絡和金保網絡、完善勞動保障業務管理制度。構建市、鄉鎮、村(社區)三級廣覆蓋、全暢通、高效率的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網絡。